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學生寫的2013年高考作文_第1頁
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學生寫的2013年高考作文_第2頁
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學生寫的2013年高考作文_第3頁
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學生寫的2013年高考作文_第4頁
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學生寫的2013年高考作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學生寫的2013年高考作文6篇 (2013-06-14 12:52:26)轉載標簽:教育分類:教育大道理和小案例夢里江河的話:教育部門的各種減負措施中,我最反感的是減少考試時間和降低考試難度。考試時間短了,為了得高分,考試之前就必須通過反復做題以求到達考試時不假思索隨看隨寫的效果;考題容易了,為了得高分,考試之前就必須反復背誦標準答案以免在答題細節上被扣分。如此,學生負擔更重了,但教育部門就是這么干的。在日常生活中,極少有人一個小時之內就能寫出一篇滿意文章的。古代王羲之、王勃他們即興寫的那些佳作,很可能都是前一天晚上就打了腹稿的。北京青年報刊登的這些高一高二孩子寫的高考同題

2、作文,都是在沒有壓力情況下寫的,可能還經過了一定時間的修改,從而提高了審美價值。其中有3篇是人大附中14班孩子寫的。從2004年起,人大附中高中的14班,幾乎都是第一實驗班。 當愛迪生面對 .2013/06/14 00:00:00 來源:YNET 北青網 編者按:高考結束了。同每年一樣,高考作文總是高考中最受關切的一道題。不僅因為作文是所有高考題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題,而且中國自古講求“文以載道”。本報中學作文版請部分在校高一高二學生以今年北京高考作文為題,進行了創作,以饗讀者。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題:閱讀下面的對話,按要求作文。60分科學家:假設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個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會

3、是什么呢?文學家:我想, 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科學家:我同意, 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物,簡直稱得上是一部掌中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這位大發明家感到新奇。文學家: 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或許這也是愛迪生意想不到的吧。科學家和文學家各自對 的看法,引發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內心已無星空人大附中高二14班許云宗 在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沒有電燈也沒有 ,他們到晚上只能看天上的星星,他們有了思念只能寄予漫天星輝。于是他們編出牛郎織女的傳說,他們說:“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后來我們不再有這

4、樣的情感,也再寫不出這樣的詩。再后來我們想仰望星空,卻發現星星已經不太看得見了。 在19世紀,英國作家斯蒂文森說他愿當個點街燈的人,點亮別人的心。那時歐洲晚上是有人巡夜把燈點亮的。后來有了電燈,這個職業從此消失。現在城市的晚上已經很亮,不需要人來點燈也不需要人來點火。可人們總覺得城市冷。人心并沒有變得更亮。 再往后是我們的時代。你可以說這是一個屬于 的時代,看起來如果沒有 這個世界會崩潰。沒有 提醒我們記不清日程,沒有 定位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哪,沒有 應用我們無法打發無聊時光,沒有 短信我們無法與人溝通,不刷微博我們會與世隔絕,不發狀態我們會被世界拋棄。科技完全融入并左右了我們的生活。 我們的情

5、感和行為就這樣變遷,我們就這樣被改變。這時你可能會理解文學家對 的感慨。科技就這樣影響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且這種改變無法阻擋。它讓我們的生活越變越好,但同時你發現我們也丟掉了很多。 就在這個時代的某一天,你的 出了故障。你絕望了,你以為世界要崩潰了。但幾小時過去了地球還在轉。然后你第一次認真面對你的生活。你發現關注1000個陌生人不如關注一個親人,你發現與一個不認識的人聊天不如與現實的朋友交流,你發現在屏幕前消磨時間不如與家人多呆一會兒,你發現在現實中勇敢說出自己的觀點比在網上更有力量,你發現靜下來思考一會兒更能發現真實。最后你發現跟 一起消失的,是別人的言論別處的新聞,是屬于別人的世界。你

6、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錯當做了生活。 你突然思念起古詩十九首,思念起黑夜里的點燈人。 這時我們發現我們雖無法阻擋科技對生活的改變,但我們應思考我們該怎樣被改變。科技總要進步,我們無法想象人類沒有電燈沒有 的生活會倒退到什么樣子,但如何隨之變化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在科技進步的光環下不應混淆什么是生活,什么屬于自己。 其實科技與情感人文這些感性的東西并不相悖,好的科技一定有文化內涵的。我們這個時代有了 ,意味著我們有了交流的自由,可以去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這是古人做夢也想不到的。要知道科技雖強大,它只是生活的外因,什么樣的改變取決于自己。也許看不見星星是因為內心已無星空,又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點燈人就在

7、燈火闌珊處。 “聯絡”使距離變遠?人大附中高一14司雨慧 愛迪生睜開眼睛,看了看床頭的日歷,使勁揉了揉眼睛,發現自己沒看錯沒錯,是2013年。身為一個高智商的科學家,愛迪生不打算糾結于自己是如何成功穿越的。他梳洗完畢,就淡定地出了門。 漫步在大街上,愛迪生把好奇的目光投向行人手中的“板磚型機器”。正不明原委,抬頭卻見路旁極大電子屏上的廣告XX 。“ 。”愛迪生心中默念,真是形象的名字。抬腳走進一家 專賣店,細細了解了 的功能,他不由得被震懾住了。按下號碼便可隨時隨地與任何人通信的功能、強大的網絡分享平臺,無一不將人們編織進厚厚的網。在新的時代,地球確實已經變成一個村落了吧。 于是愛迪生穿梭在各

8、個場所之間,想見證 的神奇成效。他先去了一所學校。教室里設備非常先進,老師的演示文稿可以與學生的 同步。滿意地點頭。只是他皺了皺眉,瞟見教室后排的幾個學生正瀏覽著最新資訊和商城信息,無暇理會老師的教誨。一個會議室里的人們也是如此。更奇怪的是,當他飄進一家餐館,一家人正圍成一桌吃飯。只是場面遠不如他自己的時代那樣溫馨暖色的燭光,飄香的飯菜,歡快的交談聲。而這家人,父母、兒女,人手一個 ,默默無言地等待飯菜,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處在同一個空間,可愛迪生覺得他們之間好似筑著幾道厚厚的墻。而筑這墻的,仿佛正是他們手中代表“交流”的 。想到這里,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冷戰。 愛迪生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間,思考

9、著白天見到的一切。 確實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人類這樣努力地發展通信,為什么卻好似是努力地在自己與他人、自己與自己之間筑起厚厚的壁障?難道是科技錯了嗎?他用 打開微博,看著上面琳瑯滿目的狀態,卻越看越像人們為了隱瞞真實的自己而編織的謊話。他們修飾照片、修飾感情、修飾思想,你永遠無法得知那一瞬他們內心的真實獨白,正如你無法直視 中與你交談的人的雙眸。他努力盯著這些信息,試圖穿透他們,卻看見了一群害怕孤獨的孩子。他們渴望被傾聽卻又畏懼直接接觸,他們無法控制面談時的突發情況因為每一個瞬間的停頓,都會暴露出最真實的自己。 而 仿佛也在改變著人們本身。人們不停地點擊“分享”,人們用每一刻閑暇關注

10、著自己圈子內的新鮮事,或是打 找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想以此證明自己的存在;可正是無數次轉發別人的思想,讓自己的存在淡化了。更或許他們只是害怕孤獨。但他們忽略了,獨處正是讓自己思想凝聚的前提。沒有獨處,人們更無法反省自己、認知世界。說到底,這種矛盾其實是忙碌的信息時代的產物。人們像陀螺一樣旋轉,卻無力地讓孤獨在內心沉淀,讓彼此之間的距離更遠,這樣,代代相傳。 到底是科技錯了,還是我們錯了? 愛迪生無奈地嘆口氣。他發明電燈泡,可不是想讓后代們步入黑暗的。突然,他眼晴一亮網上一段視頻里,女學者義正詞嚴地探討著 與人的關系。他欣慰地想,不錯,人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其實抓住問題的根源,想解決并不困難

11、。人們只需學習如何獨處,凝聚思想,淡化焦慮。抵觸交流是焦慮的并發癥。如果人們肯投入真心,真誠地聆聽彼此,從虛擬中回歸現實生活,相信 的聯絡功能會發揮得更好。女學者的演講在掌聲中落幕,嘴角噙著一絲笑意,愛迪生滿意地回歸了夢鄉。夢中,一家人仍手持 ,卻不復冷漠,言笑瑩瑩。 再睜眼,看看日歷,愛迪生確定自己已經回歸熟悉的年代。那么看著升起的朝陽他也該開始為人類的光明前途奮斗了。 沒有影子的時代人大附中高二14班許云貝 數年前,當托馬斯·弗里德曼完成世界是平的時,他大概隱約看到了一個正在無限擴張的龐大文明群,地平線消隱處曙光漸趨于黯淡。但他也許并未意識到,在現代科技文明擴展著我們的平面世界時

12、,另一個維度正在消失。世界在被壓扁,人文的深度正在消亡。 但我們恰需要立足得更深些,在這個被科技不斷擴張的世界上。 先知型哲學家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說,人只有在廣延的三維世界中才能立足。這平面外第三個維度,實際上就是深度,這是區別于身體和理智的人文維度。 、互聯網等高科技時代的產物使世界變得平而便利,但我們卻越發難以立足了。地域、人際之間的聯系前所未有地擴展了我們的個人世界,我們卻因此越來越多地沉浸于自己的空間,哪怕知道它是虛擬的。現在的人知識量遠比古時大太多,淹沒在信息中我們卻失去了希臘先哲的思考與判斷能力。 、微博給了每個人以發聲的自由,我們卻隨著潮流愈發迫切了。先秦諸子的書需一筆一筆刻

13、在竹簡上,卻由一代代人傳播了幾千年;微博上每秒都有更新,伴隨著無數剛發表的言論沉入瀚海。所以說世界被技術壓平時也在變淺,淺到我們走得很快但留下的腳印很淺。紀伯倫說他愿做沉入海底的石頭,在海面上激起喧囂但在深處歸于寧靜。可惜人人爭著發聲的時代不缺的是喧囂,卻甚至不再有足夠深的海水給人以隔世的寧靜。 而人文的深度,正是一種向內的修行,讓人平靜地認識這個世界,孤獨學會與自己相處。我突然想到古人筆下的影子。李白筆下影子是落寞時月影下同醉的另一個謫仙,魯迅寫影的告別時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間,莊周筆下的罔兩寄托著對所依所存古老的追問,王爾德筆下影子更是與靈魂直接相關如今 及社交網站已再不會給人以孤獨,取代孤獨

14、的其實卻是無聊中的失落。在變平的時代中消失的,或許正是那樣一些我們內心的投影。它們寂寞但修養我們內心,并告訴我們人應怎樣生活。這是人文的深度使我們立足的原因。馬爾庫賽將只懂技術不懂文化、只知生活手段不知生活目的之人稱為“單向度的人”,或許人的屬性不在于平面廣度,而在于立體而完整。 失落遠不如孤獨,這是無目的的另一種孤單。究其原因,我們不可能依靠平面上的延伸來使自己在立體上完整。科技如顧城言,“是生活所需,但不是精神所需,是生存的方法但非生存的法則”,反而“我失去了一只臂膀/也就睜開了一只眼睛”。 時代本身是歷史所趨,但喧囂快捷中反而更應有沉靜的人文反思,龐大的平面也要有足夠的深度作支撐。 “這

15、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也是疑心的時期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200年前這段話作為警示,大可以警示所有年代,甚至放在今天更為合適。這大概確乎是一個不壞的時代,但一定是一個需要疑心的時代。 愛迪生日記陳經綸中學高一4班孫一清 2013年6月7日雨 他們邀請我去21世紀體驗生活,短短的一個星期,可真是叫我大開眼界。這里有一種被稱作 的發明,它的出現就像是一只蝴蝶在雨林里扇動幾下翅膀,隨即就引起了新時代的一場足以改變人類生活的信息革命。令我感到驚奇的,并非是 內部復雜的構造和豐富的功能,而是作為一名發明家,我深知科技發展的迅速,因此我堅信沒

16、有什么人們能想到的好東西是發明不出來的,所以在面對一項新發明時我也不會過于激動。我所始料未及的是, 居然能夠如此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我的發明燈泡,恐怕難以做到這些。 我驚嘆,驚嘆的是有朝一日,科技發明居然也能成為一種改變人們思想觀念的力量。比方, 。 的出現確實顛覆了一些我原本對于科學技術的看法,在我所處的時代,科技的成果多半還是被應用于工業生產上,作為一股永動機般不竭的活力注入到我們謀求經濟效益的途徑里。人們可以點燈讀書,乘坐列車上班,卻不會將藏在內心的小秘密講給那些冰涼的金屬制作的大家伙們聽。然而 卻不同,21世紀的人們信任它,就像結識了一位值得托付的摯友。這項多了人情味

17、道的科技發明輕而易舉地進駐到了人們的內心,就像推開花園的門一樣簡單,從此便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與人們共同生活的過程中, 慢慢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觀念。 影響著人們的交往和情感。21世紀的人們的通訊方式不再局限于固話和書信。短信、QQ、微信、微博,或許只是在街上偶然想起了什么,一條短信,就能讓信息插上一對翅膀。人們的交流方式由單一的你說我聽變成了將表達的內容和感情交托給第三方,讓第三方去傳遞。每一條信息都是一個信任,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個信任在空中傳遞。這讓人們的交往變得更簡單也更親近了。當 的信息提示燈亮起的時候,人們定會忙不迭地掏出來查看。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喜笑顏開。每到這時,我都會饒有

18、興趣地猜測發件人的內容:是告訴對方自己正在傷心難過,還是有什么喜悅的事情要和對方分享?如今,人們的思想感情已經可以隨時隨地交流了。 改變著人們的觀念意識。這里的人們買東西,總是先用 查找商品,進行價格和質量的比對,然后在確定了購買意向后在空中完成交易。在現今人們的意識里,再也不會有買東西必須要去商場現場挑選的死板定義了。除此,連辦公也不一定非要在辦公室, 能夠滿足人們在任何地點處理文件的需求,讓世界各處都是我們理想的辦公地。人們會怎樣定義娛樂地點呢? 里存貯的游戲能夠時刻滿足人們想要小小休閑一下的想法。世界開始由一個個固定的功能分區,彼此互相慢慢相融, 縮短了時間、空間的距離。 時代不同了,科

19、技也真是愈發強大了。科技不僅可以改變人們的行為,還能夠改變人們的意識。一部小小的 ,就能將我此行的所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教師點評】 不同于愛迪生時代的科技發明,它不僅僅應用于生產生活,創造社會財富,而且還能夠影響人們的思想情感,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寫法,借愛迪生之口表達自己獨特的認識,文章從不同角度進行說理,贊嘆科技對人們生活方式、思想意識的影響,創意很巧妙。陳經綸中學語文老師劉寶明 當語言文學遇上 101中學高二1班翟朔 伴隨著后工業時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 為代表的通訊工具逐漸成為人類必不可少的社交媒介,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類的表達方式。而其最大的意義就在于:為公眾話語

20、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語境,或者說是開啟了“ 文學”的時代,直接推動了語言文學發展的生活化。 最開始只是繼承了 的通話功能,然而正是因為其攜帶方便、即時高效,逐漸取代了書信的形式,成為最重要的通訊工具。古詩里曾有“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句子,成語里亦有“鴻雁傳書”的說法,而自從貝爾發明 的那句“快來啊,我需要你”之后,一封信也就變成了一句話的事。 這不單單只是便利和繁瑣之間的改變, 、 的問世無疑在筆頭文學與口頭文學上搭起了一座虹橋,構建起一種表達方式上的聯系與統一。當原本生硬形式主義的書面語進入到日常話語中,我們會試圖化繁為簡,甚至在語音語調中揉進更直接的感情色彩,比方“臨表涕零,不勝受恩感激

21、”會變成“謝謝你,你對我最好了”,不僅意思更加直白,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同時另一方面書面語的標準性又反過來提升了口頭語的質量與檔次。特別是在短信功能普及之后,口頭語的書面化更是過濾掉了平時影響談話質量不相干的廢話、不文明的臟話。短短幾十字,卻能把意思最清楚地表達出來,節省了時間與空間,并帶動了口語的標準化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審美自覺性的提高,又在通話與短信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移動文學”。它可以以短信為載體,但內容上卻通過修辭等文學性很強的途徑進一步美化,例如時下流行的短信拜年,不得不承認有些作品已超脫于其本身的祝福意義,帶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審美價值。此外,彩信的引入更是巧妙地把受眾從

22、傳統閱讀的有限感知和間接體驗中解放出來,增加視聽上的新的感官體驗,重新定義了文字在公眾話語中的地位。 2004年我國第一部 小說城外出版,隨之而來的便是諸如中國移動的e拇指藝術網等一系列的“移動文學”寫作平臺。“移動小說”的出現無疑打破了傳統寫作循規蹈矩的模式,它要求作者精心選擇藝術視角,運用惜字如金的筆法直指讀者內心深處,將 語言的承載能力發揮到極致。短小精悍的篇幅適應于當下的快節奏生活,將閱讀普及化,將文學引入生活。誰都可以寫微小說,誰都可以寫祝福詩歌,閱讀積累量增大了,文學的門檻降低了,從而實現了一種文學的“美的泛化”。 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種泛化所導致的“文學的消解”。以 為隱喻的科學

23、技術,將固鎖在精英分子象牙塔里的文學以歡快輕松的姿態降臨到普通群眾的世俗生活之中,在打破原有界限的同時也模糊了世俗與文學的定義。因為創作者本身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齊,所以在生活化的同時也難免沾染上了低俗化的嫌疑。 科學技術與文學本就通過表達途徑互相影響。 所提供的新語境促進了新文學的誕生,在口語與書面語走向統一的同時,又反映出當下高節奏、化繁求簡的時代風貌。當然,我們更應該擺正態度,協調好科技與文學的關系,在“美的泛化”的大趨勢下,盡可能減小“美的消解”所帶來的精神沖擊。 黑暗的光明陳經綸中學高二12班趙圣晴 當太陽暈沉沉地落下,光明被奪走,黑暗從大地內部生起,失落也從人們心中升起。黑暗總是苦悶的、冷漠的,似乎無法排解。但有一個人,他奇跡般的用光亮撕破了長夜的苦寂,人們歡呼,人們崇拜他、感謝他。他的發明如同雪中送炭,溫暖了多少人的心。 如果愛迪生來到21世紀,他會訝異,會驚嘆:世上竟有個萬能智能的彩色“燈泡”,它不光能照亮還能傳遞信息,甚至能“思考”!這寶貝叫 ,人們用它打 、上網、看電影。如果說燈泡點亮了人們的視線, 則打開了人們的心扉,把心中每一個角落都照得燈火通明。不管相隔天涯還是海角,一條微信都使你們假設比鄰。從此信紙,可以“下崗”了。 總讓認識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