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_第1頁
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_第2頁
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_第3頁
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長江重點生態區域涉及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等11個省(市),含 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秦巴山 區生物多樣性、三峽庫區水土保持、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 水土保持、大別山水土保持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 洞庭湖和鄱陽湖等重要濕地。本區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 略和川滇生態屏障所在區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民族發展 的重要支撐。一、自然生態狀況本區域大部分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降 水量500140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9012億立方 米,占全國總量的33% ;具有復雜

2、的地質構造和多樣的地貌 類型,包括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類型。土壤以 紅壤、黃壤、黃棕壤和黃褐土為主。本區生物多樣性豐富, 擁有14000多種高等植物,約280種哺乳動物、700多種鳥 類、300多種爬行和兩棲動物、370多種魚類,是大熊貓、 金絲猴、江豚、中華魚隸 琪桐等珍稀動植物的主要棲息地, 是我國重要的物種資源寶庫。二、主要生態問題本區域林草植被質量整體不高,河湖、濕地生態面臨退化風險,水土流失、石漠化問題突出,水生生物多樣性受損嚴重。主要體現在,森林多以杉、松為主的人工純林,每公頃森林蓄積量88.45立方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長江中下游湖泊、濕地萎縮,洞庭湖、鄱陽湖枯水期顯著

3、提前、枯水 位明顯下降,兩湖流域生態系統功能受到影響;水土流失嚴重,面積達3540萬公頃;石漠化面積約1000萬公頃,占全國的80% ;礦產開發對生態破壞較為嚴重;重大有害生物災害頻發、危害嚴重,長江水生物種多樣性下降,多種珍稀物 種瀕臨滅絕,中華鱷、達氏魚尋、胭脂魚、四大家魚等魚 卵和魚苗大幅減少,長江上游受威脅魚類種類占全國受威脅 魚類總數的40% ,江豚面臨極危態勢。三、主攻方向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以推動 亞熱帶森林、河湖、濕地生態系統的綜合整治和自然恢復為 導向,立足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等6個國家重 點生態功能區,加強森林、河湖、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繼續 實施

4、天然林保護、退耕退牧還林還草、退田(好)還湖還濕、 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大力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 河湖和濕地修復、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切實加強大熊貓、江 豚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恢復,進一步增強 區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逐步提升河湖、濕地 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四、重大工程大力實施河湖和濕地保護修復、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 還草、防護林體系建設、退田(好)還湖還濕、草原保護修 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生態 修復等工程。保護修復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沿線重要湖泊 和濕地,加強洱海、草海等重要高原湖泊保護修復,推動

5、長 江岸線生態恢復,改善河湖連通性;開展長江上游天然林公 益林建設,加強長江兩岸造林綠化,全面完成宜林荒山造林, 加強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打造長江綠 色生態廊道;實施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 全面改善嚴重石漠化地區生態狀況;大力開展礦山生態修復, 解決重點區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保護珍稀瀕危水 生生物,強化極小種群、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和候鳥遷徙路線保護,嚴防有害生物危害。長江重點生態區(含川滇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1橫斷山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加強原生性生態系統保護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性保護。保

6、護天然林 資源,綜合開展退化林修復、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撫育。推進草地治理,實 施退牧還草、退化草原修復。開展水土流失、石漠化綜合治理和干熱河谷生態治理, 恢復受損地區植被。2長江上中游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對長江上中游巖溶石漠化集中連片地區,綜合開展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育草、 人工造林(種草退耕還林還草、草地改良、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等措施,增加林草植被,增強山地生態系統穩定性。3大巴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全面加強大熊貓等特有物種和棲息地保護,建設緩沖帶和生態廊道,擴大野生 動植物生存空間。全面保護天然林資源,加強封山育林、森林撫育、退化林和退化 草原修復,優化喬灌草復合生態系統

7、結構。通過水資源補給、鳥類棲息地恢復等措 施恢復濕地和周邊植被。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提升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等重點區域 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功能。4三峽庫區生態綜合治理加強庫區及周邊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建設,穩步推進退耕還林還草、防護林建 設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探索開展庫 區消落帶生態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地建設,保護庫區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5洞庭湖、鄱陽湖等河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河道整治,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江河湖泊連通性,恢復水生生物通道及 候鳥遷徙通道。開展退垸還湖(河1退耕還湖(濕)和植被恢復,加強生態湖濱 帶和水源涵養林等生態隔離帶的建設與保護,優化防風防浪林樹種結構。實施長江 干流及重要支流、湖泊生態保護修復,加強岸線資源修復治理。6大別山區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全面加強公益林建設和管護,穩步推進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還林還草, 加強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和防護林建設,加強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推進河 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水土流失治理。7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珍稀原生動植物保護,穩定和擴大棲,息、地,建設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 性。全面加強天然林保護和公益林建設,穩步推進封山育林、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