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PPT課件全套精品版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PPT課件全套精品版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PPT課件全套精品版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PPT課件全套精品版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PPT課件全套精品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最新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課件全套最新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課外古詩詞誦讀課件全套詩詞課題總覽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龜雖壽曹操贈從弟劉楨梁甫行曹植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概說概說古詩十九首概說 1、古詩 又稱古體詩,是相對于唐代近體詩(絕句、律詩)而言。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比較如下: 2、得名 誕生于東漢末年,原非一人一時一地所作,因風格相近,南朝梁蕭統編入文選,因為作者姓名失傳,時代不能確定,題為古詩十九首,后世遂沿用這一名稱。這組詩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詩歌抒情詩的典范,被譽為“詩母”。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的詩品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

2、金”。3、產生年代 研究者認為古詩十九首雖非一人之作,但它是同一時代的產物,大概產生于東漢后期數十年間,即至早當在順帝末年,至晚應在獻帝以前(約公元140190),無論從五言詩的發展情況或是從某些篇章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思想來看,這樣的推測都是合理的。4、產生背景u 政治:社會動蕩、宮廷暴亂、徭役賦稅 沉重、農民起義、外戚宦官專權u 經濟:破壞嚴重、兩極分化、朝不保夕u 思想:儒家經學、文學觀念轉變、老莊 思想盛行、佛教傳入5、篇目u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u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u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u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u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u凜凜

3、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u明月何皎皎6、思想內容表現及時建功立業的壯志 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u表現追求幻滅后心靈的迷惘與痛苦 青青陵上柏u表現生命短促、人生無常,揭露社會黑暗 驅車上東門、明月何皎皎u表現游子思婦相思離別之苦 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 7、藝術特色所抒之情,質樸自然,毫不雕飾,情感真切動人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青青河畔草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生年不滿百擅長借助寫景來襯托和抒發感情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去者日以疏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明月何皎皎語言自然樸素,又高度洗練而富有概括力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庭中有奇樹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1、齊讀2、聽讀3、自讀

4、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huwe珍貴繁花贈送香氣滿沒法 送到離別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試著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所寫的景象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樹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花的香氣染滿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遙地遠,花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只是癡癡地手執著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這花有什么珍貴呢?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賞析 這首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懷念之情。由

5、樹及葉,由葉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詩八句,可分作兩個層次,每四句為一個層次。 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托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興盛,顯示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一方面,還隱藏著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花事雖盛,可是風吹雨打,很快就會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詩的最后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而說出的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的主題。此樹“奇”,還是“何足奇”? 從前面六句來看,詩人對于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贊揚的。可是寫到最后,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貴”,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為了后揚“但感別經時”

6、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為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后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題外之意,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為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譯文: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我想要送給遠方的愛人。回頭看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路途顯得那么無邊無際。兩心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于是我們要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

7、老異鄉。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曹操(東漢)寫作背景:寫作背景: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此詩約作于公元208年初。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后,南下征討荊、吳,準備統一中原之前。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步出夏門行門行此時曹操已到知天命之年,所以詩一開頭便說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神龜神龜”二句: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

8、有死亡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千歲。壽,長壽 竟,盡,完。竟,盡,完。“螣蛇螣蛇”二句:二句:騰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騰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也得死亡,變成灰土。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云霧升天類的神物,能乘云霧升天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驥驥(j):千里馬千里馬。伏:趴,臥。櫪。伏:趴,臥。櫪(l):馬:馬槽。槽。烈士烈士:有雄心壯志的人。暮年:晚年:有雄心壯志的人。暮年:晚年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

9、里,它的雄心壯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這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老當益壯、銳意進取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的精神面貌。盈縮之期,不但在天;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盈縮:

10、指人的壽命長短。盈,長。縮,短。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長。縮,短。但:僅,只。但:僅,只。養怡:保養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養怡:保養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永:長久。永:長久。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幸甚至哉:兩句是合樂時加的,跟正文沒關系。正文沒關系。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的思想感情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11、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其二) 劉楨走近作者 劉楨(?-217),字公干,存詩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禹、應(yng)揚并稱“建安七子”。他在當時甚有詩名,曹丕即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他性格豪邁,狂放不羈。鐘嶸說他: “仗氣愛奇,動多振絕。貞骨凌霜,高風跨俗。”走近作者 劉楨從小就飽受儒家“仁義禮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劉楨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劉楨的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贈從弟三首。這三首詩分別用蘋(pn)藻、松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

12、其從弟的贊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譯文 高高聳立的山上的松樹,在山谷中吹來的瑟瑟風中挺立。 風聲是多么強大,松枝又是多么勁挺! 冰與霜正猛烈急驟,而松柏卻整年長久端正挺立。 難道不怕遭受嚴寒嗎?松柏有不懼嚴寒的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開篇描寫出松柏樹的整體形象:高聳挺拔,立與山上,笑迎“瑟瑟”寒風,不像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俊雄偉,傲骨錚錚。 三、四兩句“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意思是風聲是多么的兇猛,松枝在風中又是多么的剛勁。這兩句繼承了孔子“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松柏,越是風聲凄慘, 那么越是要挺立風中。是對風聲與松樹都予以展開描寫,描寫松

13、柏與寒風在對立中所展現的情狀,突出了松的可貴品格。(把青松和寒風放在一起對比,以寒風的凜冽反襯青松的堅忍不拔 ) 賞析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意思是正當嚴冰寒霜帶來一片悲慘凄涼景象之時,松樹卻總是那么挺拔美好。通過冰霜的殘酷再一次反襯松樹的不畏嚴寒與高潔傲骨。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兩句的意思是難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嗎?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直接寫松品格,點明主題。賞析問題一:詩中的松柏樹有什么特點? 松柏經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衰、枝干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追求。問題二

14、:詩的題目是“贈從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詩人并沒有講他希望堂弟應如何如何,但其勸勉之言卻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松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問題探究情感提升 贈從弟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刻畫,可謂是通過典型環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壯美。全詩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松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氣節,詩作融入了對松樹贊頌的深厚感情,

15、其用意是以比興手法象征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梁甫行 曹 植【作者】: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東陽武(今山東莘縣,一說甄誠),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 曹植自曹丕篡漢后,在自己生存的艱難不幸中,逐漸體會到下層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現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文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

16、狐兔翔我宇。【1】異氣:氣候不同。 【2】劇:艱苦。 【3】草墅:用草搭蓋而成的簡陋房屋。 【4】行止:行動的蹤跡。 【5】林阻:山林險阻之地。 【6】柴門:用樹枝等物編成的門。 【7】翔:繞行。 八方的氣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內的風雨形態不一。海邊的貧民多么艱苦啊,破舊的草屋是他們的棲身之地。妻子和兒子像禽獸一樣生活,盤桓在險阻的山林里。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圍自由穿梭毫無顧忌。 賞析“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是說天下的自然環境不一樣,所遭受的風雨災害也不一樣。言外之意是說,海邊氣候潮濕,風雨狂暴,海嘯龍卷風也時有發生,是不適合人生存的地方。這兩句突出邊海人民生存環境的惡劣。賞析“劇哉邊

17、海民,寄身於草野。”痛苦啊,海邊的人民,他們生活在荒野草叢林木中,多么荒涼,多么凄慘。這本是野獸出入的地方,可他們卻長期的與野獸同居。賞析“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這是對妻子以及孩子的整體形象描寫,從中我們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體蓬頭垢面的野人一樣的粗俗艱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見他們與世隔絕的愚鈍頹廢形象。他們依靠自然環境的險阻,和野獸爭奪相間生存,他們不但經受生活的艱難困苦,而且還有隨時被野獸吃掉的生存憂懼。賞析“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柴門簡陋凄清,在海風中嗦嗦搖蕩,狐貍兔子好象從天上飛來一樣從屋檐下飛來竄去。這里通過狐貍、兔子的側面描寫,反襯出邊海人們生活環境的荒蠻以及邊海人們的恐懼與凄

18、楚。 問題探究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這兩句是什么意思?在詩歌中有什么作用?柴門簡陋凄清,在海風中搖蕩,狐貍、兔子在屋檐下飛來竄去。這些環境描寫襯托出邊海人們生活環境的荒蠻以及邊海人們的恐懼與凄楚。 賞析 本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本詩主要運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寫了邊海人們的貧困生活,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有關詞的知識:有關詞的知識: 豪放詞派豪放詞派和和婉約詞派婉約詞派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是我國古代詞的兩大流派。婉約詞派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陽修、劉派。婉約詞派產生較早,代表人物有歐陽修、劉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

19、詞派,其詞作題永、李清照等。蘇軾開創了豪放詞派,其詞作題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主,風格大氣、材廣泛,表現方法以鋪敘、直抒為主,風格大氣、恢宏,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恢宏,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詞牌詞牌,詞牌規定了詞的句數、字數及音律。,詞牌規定了詞的句數、字數及音律。作者簡介作者簡介 晏殊(晏殊(991-1055991-1055),字同叔。北宋臨川(今),字同叔。北宋臨川(今江西撫州),北宋前期著名詞。七歲能文,被譽江西撫州),北宋前期著名詞。七歲能文,被譽為神童,十四歲進京參試,與千余進士一起參考。為神童,十四歲進京參試,與千余進士一起參考。頗受真宗賞識為好賢,范仲淹、

20、韓琦、孔道府、頗受真宗賞識為好賢,范仲淹、韓琦、孔道府、歐陽修等,皆出其門。歐陽修等,皆出其門。 他的一生創作豐富,并以詞著于文壇,尤擅他的一生創作豐富,并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雅致,語言婉麗,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其代表作有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其代表作有浣溪浣溪沙沙、蝶戀花蝶戀花、踏莎行踏莎行等多首,其中等多首,其中浣溪沙浣溪沙中的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燕歸來”為千古名句。為千古名句。hun pihui“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眼前景:花落眼前景:花落

21、燕歸燕歸詩人主觀的感情:無可奈何詩人主觀的感情:無可奈何似曾相識似曾相識“無可奈何無可奈何”表達了悼惜的情感,表達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識似曾相識”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傷。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傷。 這兩句對仗工巧,意致纏綿,語辭流利,這兩句對仗工巧,意致纏綿,語辭流利,語調諧婉,為后世傳誦的名句。語調諧婉,為后世傳誦的名句。走近作者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后人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他的政

22、論文慷慨陳詞,感情激越;史論文則低回往復,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樂由衷,情文并至。詩作采用委婉平易的章法相結合,便形成了流麗宛轉的風格。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么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歌唱聲,像是隨著船兒在湖上飄蕩。 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蕩漾,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掠過湖岸在飛翔。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這首詞寫得如詩如畫,有動有靜,把春末夏初的西湖景致描繪得十

23、分迷人,體現出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無比喜愛和不同流俗的審美情趣。 這首詞是采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采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松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為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松而優雅。“西湖好”全詞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閑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為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閑地飄蕩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

24、兩句寫出了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無風”二字為關鍵所在,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為這一趟悠閑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為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將游人之悠

25、閑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游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的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有很強的吸引力。走近作者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建炎間,屢召不起。1133年(紹興三年)以薦補右迪功郎,1135年(紹興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鴻臚少卿,

26、秦檜死,依舊致仕。1159年(紹興二十九年)卒。有詞三卷,名樵歌。寫作背景靖康之難,汴京淪陷,二帝被俘。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這首詞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門城樓所寫的。文學賞析這首詞一開始即寫登樓所見。在詞人眼前展開的是無邊秋色,萬里夕陽。秋天是冷落蕭條的季節。宋玉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說:“萬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說“秋士多悲”。當離鄉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獨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樓,縱目遠眺,看到這一片蕭條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黃昏日暮之時,萬里大地都籠罩在懨懨的夕陽中。“垂地”,說明正值日薄西山

27、,余暉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沒在蒼茫的暮色中了。這種景物描寫帶有很濃厚的主觀色彩。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帶著濃厚的國亡家破的傷感情緒來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南宋的國事亦如詞人眼前的暮景,也將無可挽回地走向沒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下片忽由寫景轉到直言國事,似太突然。其實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國事,則上下兩片暗線關連,意脈不露,不是突然轉折,而是自然銜接。“簪纓”,是指貴族官僚們的帽飾。簪用來連結頭發和帽子;纓是帽帶。此處代指貴族和士大夫。中原淪陷,北宋的世家貴族紛紛逃散。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幾時收?”這是作者提出的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這種“中原亂,簪纓散”的局面何時才能結束呢?表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復中原,還于舊都的強烈愿望,同時也是對朝廷茍安旦夕,不圖恢復的憤慨和抗議。結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悲風,當然也是作者的主觀感受。風,本身無所謂悲,而是詞人主觀心情上悲,感到風也是悲的了。風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淚下。這不只是悲秋之淚,更重要的是憂國之淚。作者要倩悲風吹淚到揚州去,揚州是抗金的前線重鎮,國防要地,這表現了詞人對前線戰事的關切。全詞由登樓入題,從寫景到抒情,表現了詞人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如夢令李清照李清照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李清照,南宋女詞人。李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