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動站_第1頁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動站_第2頁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動站_第3頁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動站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動站(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0年博士后招收簡章北京郵電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首批進行“211工程”建設的全國性重點大學。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學校具有博士整體授予權的一級學科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初步形成了信息學科優勢突出、工管文理相互支撐的多科性學科架構,在2003年被授予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博士后流動站分別為: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軍隊指揮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涵蓋了我校5個一級學科,12個博士點專業。一、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介紹北京郵電大學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國

2、內無線通信領域著名的科研機構,主要從事移動通信網絡、泛在無線網絡和短距離無線通信方面的研究。實驗室主要在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與終端、泛在無線網絡系統、寬帶無線接入網絡系統與技術等三個領域,在基礎理論、標準化、關鍵技術三個層次上開展研究,推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形成一批自主的知識產權,使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標準及相關知識產權占有有利地位,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無線通信科研機構和科技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 部重實驗室目前有固定研究人員69人,其中國家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19人,崗位教授2人,副教授32人。實驗室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學者周炯槃的指導下,建立起以張平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的在國內具有

3、優勢研究基礎的研究團隊,并已培養出一支老中青結合的成熟的導師-博士-碩士研究梯隊。實驗室將自己定位于建立國家解決無線通信網絡系統建設的理論和技術問題的研究基地,瞄準國際同類研究的前沿,打造一支新型的科研創新團隊。 近年來,實驗室承擔主持科研項目有110多項,其中國家973項目1項且實驗室主任張平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國家“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項目14項;國家863項目16項(包括重大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項(包括重大項目1項和重點項目2項)。主要發表的科技論文約700多篇,出版專著20部,譯著5部;申報專利164多項,其中已授權42項。實驗室曾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

4、獎1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次、信息產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3次)、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次)等科技獎勵。其中國家863“十一五”目標導向性重大課題“Gbps無線傳輸關鍵技術與試驗系統研究開發”,解決了1Gbps高效率傳輸問題,是全球少數幾個國家掌握的尖端技術。實驗室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了基于TDD模式的3G演進到4G的路線圖,并在該方向已獲授權發明專利27項。發表SCI論文20篇,EI論文150篇。根據上述發明點提交的18項提案被國際電聯(ITU)、3GPP、3GPP2國際標準化組織接納,已有13項提案被國家信產部IMT-Advanced(4G)推進組接納

5、,5項提案被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接納。自行研制的具有4G特征的TDD移動通信演示系統- 4G TDD-OFDM-MIMO演示系統進行了4G系統候選頻段的傳播特性測量,提出了一組精確的信道模型,已成為ITU唯一的4G室內必選模型。2006年曾與企業聯合開發出了世界第一臺能夠滿足TD-SCDMA終端研發、認證、生產和維修等各個環節的SP6010 TD-SCDMA終端綜合測試儀,目前已產生了2800多萬元經濟效益,隨著3G移動通信網絡大規模的開始,該產品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實驗室合作伙伴涉及10多個國家的20余所著名高校及跨國企業,包括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ETRI、SAMSUNG、中國移動

6、、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威盛集團、華為、大唐、中興等。 圖1 北京郵電大學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圖2第四代移動通信(4G) TDD試驗系統圖3 FuTURE TDD第四代移動通信試驗系統測試車設備圖 圖4 FuTURE TDD第四代移動通信試驗系統業務演示圖 圖5 SP6010 TD-SCDMA終端綜合測試儀目前,實驗室設置了三個中心以支撐團隊在移動通信技術、泛在無線網絡和短距離無線通信主攻方向的研究,分別是:1)移動通信研究中心(Mobil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er)以移動通信物理層關鍵理論與技術、MAC層組網方式及分組調度理論與技術、無線資源管理技

7、術、無線網絡運營與維護技術、新型構架的開發與維護、寬帶無線IP網絡技術研究為主2)泛在無線網絡研究中心( Ubiquitous wireless networks research center)以認知無線網絡、端到端可重構技術、移動泛在業務環境、泛在網絡融合、泛在智能系統信息化應用、 無線電子健康、可控可管的協同資源分配、異構通信系統的安全技術的研究為主3)短距離無線通信研究中心(Short 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enter)以短距離無線通信的安全性及隱私性、現存多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兼容性、現存多種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與蜂窩移動系統的

8、互連性、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及應用、5.5GHz 100MHz 信道測量的研究為主實驗室主任簡介張平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六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信息學部委員;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第三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寬帶無線通信系統重大專項專家編制組委員;信息產業部第四代移動通信推進組委員。TDSCDMA產業聯盟專家組副組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國家標準監理組組長;科學通報副主編Member of Editor Board of PHYSICAL LAYER C

9、OMMUNICATION;北京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評審專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評審專家。張平教授獲科學中國人2009年度人物二、招收博士后申請資格和條件凡符合泛網無線部重實驗室研究方向,獲得博士學位(或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具有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品學兼優,身體健康,符合北京郵電大學有關博士后管理規定的優秀青年學者,均可提出申請。1.凡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四十周歲以下的人員,可申請進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申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員,應向實驗室提出書面申請,提交證明材料。委托培養、定

10、向培養、在職工作以及具有現役軍人身份的人員申請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應向實驗室提交其委托單位、定向培養單位、工作單位或者所在部隊同意其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證明材料。3.博士后研究人員列入我校流動編制,屬國家正式職工,在站期間計算工齡,享受與我校正式職工同等的住房公積金、社會保險等福利待遇。博士后招收方式見研究生院附件一三、招收類別(校內博士后、企業博士后、項目博士后、留學博士后)1校內博士后:是指進入本校流動站的博士后,經費由學校、合作導師和課題組共同承擔。2.企業博士后:是學校流動站與已設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聯合招收的博士后,承擔和完成大中型企業的重大研究課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企業開展。

11、所有費用均由企業支付,并設校內合作導師。3.項目博士后:指為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招收的博士后,由合作導師支付全部費用。4.留學回國博士后:指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留學回國人員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四、博士后人員的待遇校內博士后日常經費部分來源于國家撥款,聯合培養的企業博士后日常經費來源企業撥款,日常經費用于發放博士后人員的工資、津貼等費用。博士后的日常經費由學校財務處統一管理,單獨立帳,專款專用,并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檢查和監督。校內博士后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具體發放標準由勞資科按關于博士后研究人員工資待遇問題的通知(國人部發200689號)執行。博士后人員進站起薪24月,病、事假期間的待遇按正式職工處理。五、博士后人員的資助和獎勵凡我校博士后人員在站或已出站符合條件者,按國家相關文件可申報全國優秀博士后六、博士后人員的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定在站期間可按我校評審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工作的有關規定為其評定專業技術職稱,具體事項由北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