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三年級科學教案 學校:龍坪完全小學 科目:科學 年級:三年級 教師:胡昌友 第一單元 走進科學1 校園尋“寶”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模仿科學家一樣地去尋“寶”能尋到合適的探究材料。(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快樂,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三)科學知識目標:通過閱讀學習和實際體驗,讓學生對科學探究和科學學習有初步了解。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學習達爾文的探究方法來開展自己的尋寶活動教學難點: 引領學生學習
2、達爾文的探究方法來開展自己的尋寶活動教學準備: 紙和筆、一個小盒子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一、學習卷首語,介紹指南車,我們從校園開始走進科學。二、介紹科學家達爾文。 教學新課一、教師引導學生閱讀1、4頁的內容。二、達爾文是怎樣尋寶的,誰能給大家說說?認真觀察了解記錄采集標本整理資料分析研究三、學習達爾文進行尋“寶”游戲。1、
3、介紹游戲要求。(活動范圍及安全事項)2、查看尋寶清單。3、開始校園尋寶, 用紙和筆記下尋寶時的發現。4、“百寶箱”收集寶貝。四、流尋“寶”發現。l 拓展延伸一、教師檢查“百寶箱”。二、總結全課。布置學生保留“百寶箱”,下節課帶來繼續研究。板書設計: 校園尋“寶”1、了解科學家:達爾文2、尋“寶”游戲教學后記:
4、0; 2 觀察“寶貝”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學習并模仿達爾文進行細致觀察,能用語言或簡單的文字、圖畫記錄被觀察物的特征,同時提出問題并試著作出初步的假設。(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觀察與思考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濃厚興趣。(三)科學知
5、識目標:觀察、認識一些自然物的性質。教學重點:學習模仿達爾文進行細致觀察并了解觀察物的特征教學難點: 能抓住被觀察物體的外部特征教學準備:放大鏡、前一課找到的“寶貝”、記錄單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l 教學導入一、展示找到的寶貝二、你們為什么覺得它是寶貝呢?它有什么特別嗎?你是怎樣發現它的特別之處的?你們很不錯,發現了那么多。l
6、60; 教學新課一、只有細心觀察的人才會有收獲, 我們這節課就帶大家學習達爾文觀察寶貝。板書:觀察寶貝二、學習討論達爾文的觀察方法1、觀察的基本過程:觀察、記錄、提出問題(初步猜想、解釋)2、觀察的基本方法:看、摸、聞、聽、嘗三、觀察寶貝1、如果每組選一樣你們最感興趣的寶貝觀察,你們選哪一樣?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觀察這個寶貝?(小組討論)2、匯報交流,教師指導完善,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合作。3、學生觀察寶貝,教師巡視指導。4、討論交流。(1)小組成員整理好桌上的“寶貝”,填寫記錄單。(2)分組說說你們的寶貝的特點及運用的觀察方法。(3)對于你們的寶貝,有些什么問題,有什么解釋嗎
7、?(4)小結:哪個寶貝最有價值?l 拓展延伸一、活動:認領寶貝1、觀察一顆寶貝石頭 2、上交石頭 3、認領寶貝 4、小結二、全課總結板書設計: 觀察“寶貝”觀察的基本方法:看、摸、聞、聽、嘗順口溜:眼耳鼻舌手
8、60; 人人身上有 幫我認東西 是我好朋友教學后記:3 整理“百寶箱”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根據事物的共同特征,對它們進行簡單分類或排序,并能敘述自己分類的理由,懂得給事物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2、能簡單處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獨立觀察和思考,能樂于和其他同學合作
9、。2、善待被尋來的小動物,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觀念。(三)科學知識目標:了解什么是分類,分類有什么好處,了解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學習“在事物的各種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為基礎進行簡單分類。教學難點: 能根據事物的共同特征對它們進行簡單的分類或排序教學準備:紙盒或瓶子作標本容器、標簽紙、膠水、真標本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l 教學導入學生拿出“百寶箱”,引導學生模仿達爾文的做法,整理
10、自己的“百寶箱”。l 教學新課一、給“寶貝”分類1、學生檢查“百寶箱”,想出自己的分類方法。2、小組交流分類方法,全班匯報討論。3、說說自己分類的理由,說出分類的標準。4、教師小結活動情況,強調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二、制作標本1、科學家為了長期研究“寶貝”把它們制成標本,我們也來試試。2、老師出示石頭標本或樹葉標本,激起學生的制作熱情。3、介紹標本的制作方法。4、分小組制作標本,教師指導。l 拓展延伸一、標本
11、展覽,成果交流。二、“走進科學”單元評價板書設計: 整理“百寶箱” 一、給“寶貝”分類 二、制作標本教學后記:第二單元 身邊的動植物1
12、60;身邊的植物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在觀察活動中,能夠調動各種感官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會依據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2、能做一份植物的觀察記錄。(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2、想了解與植物有關的事情。(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字。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氣味、外形等內容。教學重點:識別常見植物,描述常見植物的特征教學難點: 會依據不同標準對不同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和比較教學準備:觀察記錄表、放大鏡、
13、植物卡片、各種奇異植物的資料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l 教學導入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種植物?那你知道咱們校園里有多少種植物嗎?l 教學
14、新課一、認識周圍的植物1、誰能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植物?向同學們介紹它的名字及其特征。2、看教材活動圖例,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手摸、鼻聞、眼看來掌握植物特征,認識植物。3、提出課外觀察的任務及注意事項,并填寫好觀察記錄表。4、分小組進行課外觀察活動,教師巡視。5、學生匯報,檢查觀察記錄表的記載情況。5、教師小結。l 拓展延伸繼續了解認識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課時l
15、 教學導入1、介紹我國明代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2、李時珍認識了上千種植物,在本草綱目里還給植物進行了分類。l 教學新課一、給身邊的植物分類1、請同學們按照不同的標準,試著給下面這些植物分類,將同一類植物做上相同的記號。2、與同學們交流自己的分類標準。 3、把自己上節課觀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4、學生匯報,教師記錄。5、教師小結。二、有趣的植物1、學生了解書中介紹的四種有趣的植物。2
16、、學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資料并相互交流。新-課-標-第-一-網3、教師補充、小結。l 拓展延伸課后繼續搜集了解植物的有關資料。板書設計:身邊的植物 一、認識周圍的植物 二、
17、明代醫學家和藥學家李時珍 三、有趣的植物教學后記:2 常見的動物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在觀察活動中能運用各種感官識別常見動物,觀察描述常見動物的特征,會依據特定標準對不同動物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類。2、能觀察記錄。3、能夠完成簡單的實驗條件下的定性觀察。4、知道進行科學研究,先要選擇并確定研究的題目。(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多角度觀察植物,激發學生參與科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2、促進細致
18、、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形成。(三)科學知識目標:X-k-b-1.-c-o-m1、能說出更多常見動物的名稱,在對動植物進行分類的過程中體會動物分類的標準;初步意識到要抓住動物的典型特征來認識動物。2、在對動物進行特征描述的過程中增加對動物的了解。教學重點:識別常見動物,觀察描述常見動物的特征教學難點: 會依據特定標準對不同動物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分類;知道進行科學研究,先要選擇并確定研究的題目教學準備:觀察記錄表、放大鏡、動物卡片、相關動物的資料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
19、160; 第一課時l 教學導入1、自然界中動物的種類很多,大約有150萬種。2、我們認識哪些動物呢?l 教學新課一、認識常見的動物1、分小組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名字及其特征。2、學生匯報。3、把你知道的常見動物填寫在書上記錄表中合適的位置。4、分小組討論交流
20、自己的填寫理由(自己的分類標準)。5、教師小結。二、猜動物1、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別人很快就能猜到結果?2、用語言描述一種動物的特征,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3、合作游戲。教師準備動物卡片。出示后請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個說特征一個猜動物名稱合作游戲,在規定時間內哪一組猜的動物多。l 拓展延伸指南車信箱公告:征集有關動物的謎語。 第二課時l
21、0; 教學導入猜謎語活動。l 教學新課研究一種常見動物的特性1、請每一小組選擇一種合適的動物進行研究,并確定好研究的題目。2、小組交流確定研究選題。3、學生匯報,教師對選題的確定進行指導。 4、分小組進行研究,并把研究結果寫下來。5、學生匯報,互相交流。6、教師小結。l 拓展延伸出示指南車信箱,學生探討:蚯蚓會唱歌,這是真的嗎?古
22、人的這種結論可信嗎?板書設計: 2 常見的動物 一、認識常見的動物
23、 二、猜動物 三、研究一種常見動物的特性教學后記:第三單元 土 壤1
24、本地的土壤教學目的:(一) 科學探究目標:1、學習采集土樣。2、能夠采用不同的方法觀察土壤。3、能夠用自己設計的方式分離土壤里的物質,并填寫實驗記錄。(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體驗觀察土壤的樂趣。2、意識到保護土壤要從小事做起,能將研究后的土壤及其中的動植物放回原處。(三)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土壤的概念。2、知道本地土壤的組成。教學重點: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教學難點: 了解土壤的成分教學準備:
25、0; 小鐵鏟、塑料袋、標簽、 筆、記錄紙、托盤、報紙、篩子、水、燒杯、玻璃棒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 提問:有誰知道土壤是什么嗎? 理解土壤的概念 教學新課一、認識土壤1、哪些地方有土壤呢? 2、土壤和植物、動物、人類有些什么關系呢?
26、二、采集土樣1、想去看看土壤嗎?2、教師宣布采集時的安全事項。3、教學生做土壤標本的方法(18頁)4、帶工具采集土樣 三、活動總結四、課后準備 將土壤樣本交給老師保存。 第二課時 教學導入提問:我們采集來的土壤,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些什么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該怎么辦? 要靠大家認
27、真地、仔細地觀察 教學新課(一)觀察土壤成分1、你已經知道土壤里有哪些東西?2、你是用什么觀察方法發現的?3、討論:我們還可以用些什么方法觀察土壤?4、用自己的方法觀察土壤。5、匯報觀察結果。 (二)設計方法分離土壤 1、討論:你怎樣把土壤中看到的物體分離開來? 2、匯報分離方法。&
28、#160; 3、分組按照自己的方法分離土壤。 4、學生用文字或圖畫記錄自己的發現。 (三)教師小結 (四)拓展應用1、整理器材 2、留心觀察不
29、同的土壤。板書設計: 1 本地的土壤 (一)觀察土壤成分:土壤里有小石子、泥土、沙、腐爛物、水等
30、60; (二)設計方法分離土壤:沉淀法、篩選法、挑揀法教學后記:2 土壤的種類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會做土壤鑒別類型的實驗。2、能夠開展小調查活動,了解本地土壤類型。3、能夠做不同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不同土壤里的實驗。(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關注家鄉、了解家鄉、熱愛家鄉。2、樂于用所學科學知識、技能嘗試解決實際問題。(三)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類標準。2、理解不同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不同的土壤里。教學重點:1、知道土壤的一般分類標準。2、引起對家鄉的關注。
31、 3、通過中長期觀察培養學生的堅持性。教學難點:能夠做不同的植物適合生長在不同土壤里的實驗、教學準備: 上節課所采土壤、筆、記錄紙、種子、花盆、不同類型的土壤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導入 通過你們的觀察,所有的土壤都相同嗎?教學新課(一) 認識土壤的類型1、土壤的類型是根據砂和黏土的含量來劃分的。2、開書21頁自行了解。(二)鑒別土壤1、討
32、論: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2、學生匯報。3、教師補充“手捏法”。4、學生分組對上節課采來的土壤進行鑒別。5、學生填寫實驗記錄。 拓展延伸 小調查1、了解本地的土壤類型。2、了解本地的土壤適合種哪些植物。 &
33、#160; 第二課時 教學導入大家的小調查進行得如何? 教學新課 (一)科學調查討論會1、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進行調查的,有什么結果?2、學生匯報,同學之間相互交流。3、教師宣布調查結論。(二)研究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1、了解仙人球、花生適合生長在什么類型的土壤里。2、猜一猜,同一種植物生長在不同類型的土壤里會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嗎?3、教會學生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對比實驗)4、學生動手實驗。5、囑咐學生做一個有科學精神的有心人,堅持給豆子澆水、
34、記得每天察。 拓展活動1、學生自己閱讀了解無土栽培技術的知識。2、教師補充說明相關知識。板書設計: 2 土壤的種類ww w.x k b1.co m砂質土:含砂較多。顆粒大,滲水快,保水性差,透氣性好黏質土:含黏土較多。顆粒小,滲水慢,保水性好,透氣性差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顆
35、粒居中,滲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氣性居中教學后記:3 土壤的保護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會推測土壤遭受破壞的嚴重后果。2、能夠參與保護土壤的活動。(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意識到保護土壤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三)科學知識目標:知道保護土壤的方法。教學重點: 意識到保護土壤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能主動參與到保護土壤的行動中去教學難點: 能設計保護土壤的活動教學準備: 圖片資料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 導入新
36、課 我們已經知道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但是人類卻在破壞它。 教學新課 (一)了解土壤被破壞的方式1、出示人們破壞土壤的圖片資料。2、這樣做為什么破壞了土壤?3、列舉本地土壤被破壞的情形。4、破壞本地土壤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生開展討論:這樣下去我們的大地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二)保護土壤1、開書26頁,討論這些做法是否正確。2、你能想到一些什么辦法來保護土壤?3、我們可以開展哪些活動保護土壤?
37、? 拓展延伸1、角色扮演 (土壤的申訴)、小實驗(埋垃圾)2、校外宣傳3、土壤改良板書設計: 3 土壤的保護 (一)了解土壤被破壞的方式
38、60; (二)保護土壤教學后記: 第四單元 奇妙的水1 認識水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獲取證據,能用語言、文字、繪圖等方式描述對一定量的水的形狀變化的觀察結果。2、能設計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方案,并實施。能對各組實施的方案及效果進行評價,在了解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易操作性、簡便性的基礎上,評出12個最優方案。3、學會使用量筒進行測量。(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新課標第一網 1、 1、尊重證據,用證據來說明問
39、題。2、在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在設計方案時,能積極思考,方案嚴密、可行。(三)科學知識目標:認識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教學重點: 認識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教學難點: 能設計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方案,并實施。教學準備: 水、燒杯、量杯、漏斗、水槽、量筒、瓶子、不同形狀的其他容器若干、尺、調匙、滴管等。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一、閱讀單元頁,說說你想到了什么?二、提問:關于水,我們有哪些認識?
40、有哪些問題?· 教學新課一、拿出清水、杯瓶等各種容器。二、試猜想:將水倒入這些容器中,水的形狀會是什么樣子?三、學生動手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四、交流匯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容器內水的形狀。· 拓展延伸你能畫出容器里水的形狀嗎? 第二課時· 教學導入· 教學新課一、提出猜想。1、出示三瓶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水。2、誰的肚子里裝的水最多呢?(學生回
41、答)3、教師統計學生所持觀點情況。二、實驗驗證。1、你們有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呢?2、學生分小組討論。3、匯報交流。(根據現有材料選擇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4、辦法可行嗎?這需要咱們親自動手試一試。教學過程:溫馨提示:1)你們小組準備使用哪種實驗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呢?2)小組內的同學怎樣分工?5、分組實驗,教師指導。6、匯報交流實驗結果。三、反思猜想。通過剛才的猜想和動手實驗來驗證,說說你有什么想法呢?四、認識量筒。1、為了精確地測量水的多少,我向大家推薦一個專門用來測量水的儀器量筒,它是測量液體多少的儀器之一。 2、小組觀察量筒,認
42、識“毫升”。 3、介紹量筒的使用方法。 4、比賽:教師說出多少毫升水,學生馬上量出水。比一比,哪個小組倒得快? 5、先估測,再用量筒測量一號瓶的水,并填寫實驗記錄單。·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哪些有刻度的物體,可以來測量液體的體積呢?板書設計: &
43、#160; 1 認識水ww w.x k b1.co m 一、 關于水,我們有哪些認識?有哪些問題? 二、水的特點: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有一定的體積但沒有一定的形狀教學后記:
44、0; 2 流動的水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材圖示,小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輪模型。2、對如何使小水輪轉得快做出設想,并用實驗證明。能找到兩種以上的辦法使小水輪轉得快。(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 1、積極思考,大膽設想。2、 2、注重實踐,尊重事實。3、能意識到
45、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一面,科學能幫助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能幫助人們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自然力量,趨利避害,甚至化害為利。(三)科學知識目標:1、能列舉實例說明流水有力量。2、 能初步了解人類科學利用流水的歷史。教學重點: 小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輪模型。教學難點: 對如何使小水輪轉得快做出設想,并用實驗證明。教學準備: 紅蘿卜、小塑料片若干、鐵絲支架、水槽、燒杯或可樂瓶、與流水有關的圖片和聲像資料等教學時間:
46、160; 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一、閱讀指南車信箱,介紹古時水磨及這一技術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和它創造的價值。二、提問:水磨是怎樣利用水力的?· 教學新課自制小水輪。1、教師出示一個小水輪范例。2、介紹制作小水輪的材料及基本制作方法。3、學生動手制作。4、簡單測試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制作經驗。· 拓展延伸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課后做出更多的各具特色、新奇有趣的水水輪。第二課時· 教學導入一、展示學生課后制作的作品。二、讓小水輪轉起來,想想,怎樣才能使小水輪轉得
47、更快呢?· 教學新課一、研究討論。1、小組討論:小水輪轉得快的條件和原因有哪些?試做猜想。2、匯報交流,互相補充。二、實驗探究。1、提問:我們的小水輪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2、學生實驗嘗試,教師指導。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控制變量。3、匯報交流。通過實驗體驗“流動的水有力量”和如何用好這種力量。· 拓展延伸1、教師展示有關水利和水害的圖片,讓學生談談水力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影響?2、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利用水力,減少水力的危害?板書設計:
48、; 2 流動的水 1、 水磨是怎樣利用水力的? 2、
49、60; 自制小水輪 3、 流動的水有力量教學后記:3 溶解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觀察溶解現象,了解溶解過程。2、經歷簡單的猜測,驗證活動過程。3、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2、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并將科學探究中得到的發現用于生活中。(三)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溶解現象。2、
50、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教學重點: 觀察溶解現象,了解溶解過程教學難點: 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教學準備: 水、燒杯、攪拌棒、粗鹽、糖塊、高錳酸鉀、紅糖、沙子、石子、粉筆、肥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一、教師出示一杯清鹽水。提問:透明的水中能“藏”東西嗎?(學生回答)二、請幾個學生嘗杯中的水。提問:水中藏沒藏東西,“藏”的
51、是什么?· 教學新課一、觀察實驗:鹽在水中發生了什么變化?1、教師出示實驗的器材:水、燒杯、攪拌棒、粗鹽。2、指導學生認識實驗的器材,并教給學生正確的攪拌方法。3、提出觀察實驗的要求:1)按照“沒有放入水中時”、“剛放入水中時”、“攪拌一會兒”、“攪拌較長時間后”的觀察順序進行細致的觀察。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填寫觀察記錄表。(記錄表附板書設計內)3)安全提示:實驗的液體不能隨便嘗,這樣很危險。只有經過老師確定無危險,且得到教師的允許才能嘗。4、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巡回指導。二、匯報交流。1、學生根據觀察記錄進行匯報交流。2、認識鹽在水中的變化過程是:由大顆粒小顆粒微粒“化”在
52、水中。三、對比實驗。1、觀察沙子和高錳酸鉀放入水中的情況。2、理解溶解的科學含義:溶解就是像鹽這樣,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現象。 3、使學生知道:有的物質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質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拓展延伸1、你還有什么問題?2、歸納問題,引導感興趣的學生課后進一步深入研究。第二課時· 教學導入學生匯報交流上節課后深入研究的情況。· 教學新課一、提出猜想。1、學生拿出準備的材料:石子、紅糖、粉筆、肥皂、洗衣粉、橡皮。(允許學生補充其它的材料)2、學生預測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將如何變化,
53、并說出預測的根據。二、觀察實驗:其他物體在水中是否溶解?1、教師提出實驗要求:1)實驗過程中細心觀察,并且做好實驗記錄。(記錄表附板書設計內)2)實驗完畢整理觀察結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結論。2、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巡回指導。三、匯報交流。· 拓展延伸1、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溶解現象?2、怎樣使糖塊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與同學交流,比一比誰的方法更好。板書設計:表一: 沒放入水中時剛放入水中時攪拌一會兒攪拌較長時間后鹽粒的樣子表二: 石子紅糖粉筆肥皂洗衣粉橡皮溶解沒有溶解教學后記
54、0; 4 浮與沉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能根據生活經驗預測常見材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狀態。2、能用實驗的方法判斷物體的浮沉,并根據浮沉狀態將物體分類。3、能設計實驗證實沉入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4、能找出改變物體浮沉狀態的方法。(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意識到“集思廣益”把大家的意見綜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55、三)科學知識目標:知道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教學重點: 知道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教學難點: 能設計實驗證實沉入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能找出改變物體浮沉狀態的方法。教學準備: 平衡尺、繩、橡皮筋、測力計、水槽、鐵塊、木塊、塑料塊、卵石、橡皮泥、氣球、吸管、蠟燭、牙膏皮、橡皮、可樂瓶、有蓋和無蓋的小玻璃瓶、肥皂、蘿卜、馬鈴薯、錫箔紙、海綿、棉線等教學時間: 三課時教學過程:ww w.x k
56、b1.co m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一、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生活經驗:物體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同學們回憶一下,舉例說說。二、提問:試預測,我們將所帶材料放入水中,哪些會下沉,哪些會上浮?并說出預測的依據。· 教學新課一、觀察實驗:材料放入水中是浮還是沉?1、我們來用實驗驗證預測是否正確。2、教師提出實驗要求:1)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做好實驗記錄。 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入水中的物體2)實驗時,放入水中的物體,應輕拿輕放,防止水濺出。2、學生準備實驗材料。3、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二、匯報交流。1、學生根據觀察記錄進行匯報交流。2、檢查原來預測的依據是
57、否正確,現在有什么發現。· 拓展延伸你對物體的浮與沉還有哪些疑問?課后可以查閱這方面的資料。第二課時· 教學導入是什么力量使這些物體浮在水上面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教學新課學生動手實驗,感知浮力。1、教師說明實驗方法,提出探究問題:將空可樂瓶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用手緩慢將可樂瓶向水中壓,有什么感覺?2、學生動手實驗。3、匯報交流實驗感受,得出科學結論。物體在水中會受到水向上托的力,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4、提問:水對浮在它上面的物體有浮力,那么水對下沉的物體是否也有浮力呢?5、學生提出猜測。6、學生進行實驗驗證。1
58、)教師提出實驗要求:準備好半桶水,將23千克的卵石裝入網絲袋中。每位同學認真體驗12次,提牢網絲袋,慢提慢放,注意安全。另外,讓裝卵石的網絲袋浸入水中時,不要觸及桶底或桶壁。2)學生預測:用手提著裝了卵石的網絲袋放入水中,感覺會變重還是變輕。3)學生實驗,教師指導。7、學生匯報交流。· 拓展延伸你還有哪些方法來對此進行驗證?第三課時· 教學導入教師演示沉船實驗。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沉船打撈上來呢?· 教學新課一、探究實驗:怎樣改變物體的浮沉狀態呢?(實驗前,教師為每組準備兩種不同的材料)1、分組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設計實驗方案,并做好記
59、錄。2、分組進行實驗,并做好記錄。3、學生匯報交流。二、打撈“沉船”。1、學生分組設計打撈方案。2、分組實驗,教師及時指導。3、匯報交流。· 拓展延伸1、打撈“沉船”,還有沒有其它新的辦法呢?2、課后,我們可通過上網、上圖書館或新華書店、訪談等途徑收集信息,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打撈沉船的方法。板書設計: 4
60、;浮與沉一、預測:材料放入水中是浮還是沉?思考:為什么物體能浮在水面上?物體在水中會受到水向上托的力,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二、匯報交流三打撈沉船教學后記:
61、 5 地球上的水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1、查閱資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2、能用圖表形式表示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和與水有關的自然景觀。2、意識到水對于生命的意義,認識到水的無比珍貴。3、將“珍惜每一滴水”化為學生每天的實際行動,養成節約用水、一水多用的好習慣。(三)科學知識目標: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2、知道生命離不開水。3、了解自然界淡水資源的缺乏。教
62、學重點: 意識到水對于生命的意義,認識到水的無比珍貴教學難點: 知道生命離不開水教學準備: CAI課件、榨汁設備、蔬菜、水果、彩筆等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提問:我們周圍哪里有水?冰和雪是不是水? 水還有哪些狀態?地球上還有哪些地方有水?· 教學新課新-課-標-第-一-網一、多媒體播放課件。地球上的水的形態和分布有關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自然水域和風景,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資源
63、信息等。)二、感受生命體內也存在水。榨水果或蔬菜汁活動。三、生命離不開水。1、學生舉出人類和動植物都離不開水的事例。2、假如沒有水,我們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3、將自己的觀點寫或畫在紙上。4、對比認識:生命離不開水。我們要節約用水。四、珍惜每一滴水1、要求學生用彩色筆將咸水、淡水、可利用的淡水分別占有的份數在教材上的方格坐標圖上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讓學生感受水資源的缺乏,要節約用水。)2、提問: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現象?關于節約用水我們應該怎樣做?你有哪些建議?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拓展延伸課后可將自己好的建議寫成書面報告,寄給水資源管理局。板書設計:5
64、 地球上的水一 地球上水的分布二 生命體內也有水,生命離不開水三 珍惜每一滴水教學后記:
65、160; 第五單元 空氣1 周圍的空氣教學目的:(一) 科學探究目標:1、 能借助其他物體直接觀察空氣,在觀察空氣的存在。2、 能運用多種感官對空氣進行觀察,并能描述空氣的形態特點。(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做出猜想,并能檢驗猜想是否正確。2、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
66、積極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三) 科學知識目標1、 知道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2、 知道空氣沒有固定的形態。3、 知道空氣要占據空間。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氣”,用各種感官觀察空氣,證明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并用語言描述自己所觀察到的空氣教學難點: 設計簡單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氣球、海綿、粉筆、橡皮泥、碎磚塊、小卵石、水槽、
67、礦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燒杯、錐子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
68、 ·導入新課 謎語引入“圍著我的身,無色又無形” ·教學新課 (一)找空氣1、你能看見空氣嗎?請你們利用手上的材料想辦法把空氣找出來。 用塑料袋找空氣 用扇子、氣球找空氣說說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觀察空氣。觀察空氣。 2、土塊、粉筆、石頭、橡皮泥、海綿里有空氣嗎?
69、 猜一猜 動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3、你觀察到的空氣是什么樣的?。新-課-標-第-一-網 (二)吹氣球 1、按書上的方法把氣球裝在礦泉水瓶中。 2、吹一吹,試著把氣球吹大。 3、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氣球吹大,試一試,為什么
70、? 5、怎樣才能讓我們看到空氣跑出去了?再試一試。6、說說你的發現。 ·拓展 留心觀察生活中與空氣有關的現象板書設計:1.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2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3空氣要占據空間。教學后記:
71、60; 2 流動的空氣教學目的: (一) 科學探究目標:
72、; 1、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 2、能運用多種感官對流動的空氣進行觀察。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制作紙風車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科學的習慣。 2、學習用嘗試的方法來探究熱空氣的流動,初步培養學生百折不饒的科學態度。 (三)科學知識目標: &
73、#160;1、認識空氣能夠流動。 2、知道熱空氣會上升。 3、知道風是流動的空氣形成的。4、了解風力的作用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制作、體驗、實驗來研究空氣流動,認識空氣能夠流動,知道熱空氣會上升。教學難點: 制作紙風車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邊長5厘米的正方形、圓規、圖釘、竹筷、剪刀、蠟燭、火柴、電風扇教
74、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玩
75、過紙風車嗎?這節課我們利用紙風車來研究空氣的流動。·教學新課(一)制作紙風車1、開書44頁看圖學習紙風車的制作。2、老師教學生制作。強調剪刀的使用安全。3、分組制作。4、相互評價制作的紙風車。(二)旋轉的紙風車1、根據你的經驗使紙風車轉起來。2、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鼓勵用更多的方法。3、想一想,是什么推動紙風車旋轉的?4、怎樣使紙風車旋轉得更快?(三)研究熱空氣的流動1、討論:將紙風車靠近點燃的蠟燭,它會轉動嗎?2、有幾個可以放的位置,猜想在各個位置時可能發生的現象。3、分組動手實驗讓紙風車轉動。注意別將紙風車點燃。4、討論交流: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 ·拓展
76、60; 介紹走馬燈、孔明燈ww w.x k b1.co m板書設計:.熱空氣輕,冷空氣重.空氣的流動形成風風是在空氣有冷熱差別的條件下形成的。熱地方的空氣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氣就會流過來補充,從而形成風(冷到熱)。 .風有力量教學后記:雖然學生很有興趣,但制作的風車五花八門,旋轉效果大都不好有少數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按書上的介紹做出了風車做風車的要點是幾片可以旋轉的葉子要用粘貼紙先粘在一起,然后再釘上圖釘,插在筷子上最好選用一次性筷子,用圖釘很容易摁進去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要在爸爸媽媽的協助下摁圖釘。因為連我自己做風車時也被圖釘弄傷了手。 教學后記:
77、160; 3 壓縮空氣教學目的: (一)科學探究目標: 1、指導學生能通過實驗去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2、學習用自己的實驗結論來解釋某些現象,體驗“科學結論可以通
78、過重復實驗來驗證”這一重要的科學本質和特征。 3、培養學生通過實踐,自己獲取第一手資料的研究科學的初步辦法。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成功與喜悅,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激勵學生學習科學、應用所學知識的熱情。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認識空氣有可以被壓縮的性質。 2、認識空氣沒有固定的體積。
79、 3、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 4、了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認識空氣有可以被壓縮的性質、認識空氣沒有固定的體積、知道壓縮空氣有彈性、體驗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教學難點: 通過“擠壓空氣”的實驗來認識: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的特征 教學準備:演示實驗材料:籃球一個、打氣筒一支分組實驗材料:甘油注射器一只、橡皮擦一塊、硬吸管四只、牙簽四只、橘子皮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
80、; ·演示實驗引入 :“ 給籃球充氣” 解釋這種現象。·教學新課: (一)擠壓空氣 1、介紹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
81、 2、預測會發生什么現象。 3、提示操作注意事項,分組實驗。4、填寫實驗記錄表。5、交流實驗結論,再次解釋:給籃球充氣這一實驗現象。 (二)制作空氣槍 1、演示教師制作的空氣槍,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2、教師講解制作方法進行安全教育。 3、分組制作實驗,分析子彈是怎樣射出去的。 (三)壓縮空氣的應用&
82、#160; 1、學生說生活中的例子。 2、看插圖補充說明。 ·拓展 留心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壓縮空氣。板書設計:1、空氣沒有固定的體積。2、空氣能被壓縮。3、被壓縮的空氣有彈性教學后記:
83、0;
84、60; 4 空氣中的灰塵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空氣中的灰塵,初步學會在對比研究中控制變量的方法。 2、培養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對相似現象做出判斷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的研究,引起學生對空氣環境的關
85、注,使他們認識到保護空氣環境的潔凈自己應該怎樣做。 2、在研究空氣中的灰塵的實驗中,培養學生樂于、善于與人合作共事的精神,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喜悅。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認識空氣中有灰塵,知道不同的環境里空氣中的灰塵含量不同。 2、知道吸入過多的灰塵會危害人體的健康。 3、知道減少空氣中灰塵的辦法。教學重點: 研究不同地點空氣中的灰
86、塵教學難點: 會應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來對類似的現象做出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教學準備:幻燈機一臺、寬膠帶一捆、小方凳5條教學時間: 二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導入 每天來到學校都會發現桌子上布滿灰塵,猜猜這些灰塵從哪里來的?·教學新課(一)光柱中的發現1、我們現在怎么沒有看到空氣中有灰塵呢?你在哪里看見過空氣中的灰塵?2、你能想辦法讓同學們看見空氣里的灰塵嗎?試一試。 3、學生分組觀察、記錄。4、你還有哪些辦法可以找到空氣中的灰塵?(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實習律師個人年底工作總結
- 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府谷中學等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質量檢測(期中)政治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信任的力量區塊鏈技術在商業合作中的關鍵作用
- 以辦公技術優化鄉村衛生資源的分配與使用效率
- 兒科患者的診療流程優化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國膠原蛋白緊致明眸啫喱市場分析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
- 中醫藥信息化的現狀及發展挑戰與機遇
- 從信息到智慧未來醫療的發展方向
- 醫保知識及政策培訓課件
- 【MOOC】大學體育(二)-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機油化學品安全技術(MSDS)說明書
- 是誰殺死了周日
- 體育概論-第三版-楊文軒-陳琦-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類基礎課程教材-第五章-體育手段
- 常州市武進區征地拆遷房屋裝修及附屬設施補償標準
- 民辦教師人員花名冊
- 幾種常見林業行政處罰案件證據標準
- 國家開放大學《管理英語4》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 公路工程決算編制辦法(交公路發2004-507號)附表
- 內政字[2004]436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