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試卷西城區附答案精品教育_第1頁
20191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試卷西城區附答案精品教育_第2頁
20191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試卷西城區附答案精品教育_第3頁
20191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試卷西城區附答案精品教育_第4頁
20191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試卷西城區附答案精品教育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1高一地理上冊期末試卷(西城區附答案)北京市西城區2019 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高一地理2019 . 1試卷滿分:120分 考試時間:100分鐘A卷【必修地理11滿分100分一、選擇題(30題,共60分)圖1是攝影愛好者拍攝的“銀河與極光交相呼應”照片。據此完成13題。1 .照片中的“銀河”是拍攝者看到的A.地月系B.太陽系C.銀河系D.河外星系2 .該照片的拍攝地點在A.北京郊區B.青藏高原C.赤道附近D.極圈附近3 .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攝者應提前在網站查詢的信息是A.太陽輻射強度B.耀斑活動周期 C.大氣層的厚度 D.八 大行星位置太陽是對地球最重要的天體。據此完成第

2、4題。4 .對上述說法解釋正確的有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太陽輻射在全球分布均勻,維持著地表溫度 太陽活動會干擾地球磁 場 太陽活動會導致有線通訊中斷A.B.C. D.干熱巖是一種高溫巖體,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溫度在150c 以上。通過注入涼水,吸收巖體熱量轉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發電、供暖等。在綜合分析地質條件 后,2019年9月我國在青海省鉆獲 236c的高溫干熱巖體。讀圖2 ”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示意圖”,回答57題。5 . 巖石圈A.就是指地殼B.全球厚度均一C.包括軟流層D.由巖石組成6 .干熱巖位于A.地殼B.地幔C.地核D.軟流層7 .與太陽能發電相比,

3、利用干熱巖發電的優勢是A.受氣候的影響小B.屬于清潔可再生能源C.開發技術要求高 D.資源分布范圍更廣泛古生物化石對研究古氣候、古環境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地質 博物館的館藏精品中華龍鳥化石,產于我國遼寧省西部含有 火山灰的湖泊沉積形成的巖層中,該巖層還含有多種動植物 化石。讀圖3 "中華龍鳥化石圖片",完成 8、9題。8 . “火山灰”噴發過程中首先經過A.大氣圈B,水圈C.巖石圈D,生物圈9 .根據化石推斷,中華龍鳥最可能的生存環境是A.火山頻發的海洋深處B.溫暖濕潤的湖泊附近C.風沙肆虐的沉積盆地D.冰川廣布的高寒荒漠2019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國云南省大理、麗江等地

4、由現“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觀。據衛星觀測,該小行星因摩 擦生熱引發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盡的隕石落到地面。讀圖4 “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回答 1013 題。10 .大氣圈能量的根本來源是A.太陽輻射 B,太陽活動C.地熱能 D.風能11 .小行星爆炸發生在A,對流層B,平流層C.高層大氣D,大氣層以外12 .第11題所指大氣層的氣溫A,直接導致小行星的爆炸B.隨高度逐漸升高而遞增C.因臭氧吸收紅外線而升高D.達到大氣溫度的極大值13 .該事件說明,地球的大氣圈能夠A.保護地面上生物免受過強紫外線的傷害B.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長所必需的空氣C.保持地球表面適宜的溫度,防止水分散失D.

5、減輕宇宙中小天體對地球表面的撞擊表1是我國華北奧地天氣狀況數據。讀圖5 ”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 1416題。表1日期白天最高氣溫天氣11月2日19c晴11月3日17C霾-多云11月4日16C霾-雨14 .圖中表示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的是A. B.C. D.15 .圖中序號含義正確的是A.-地面輻射B.-大氣輻射C.-太陽輻射D.- 大氣逆輻射16 .與前兩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氣溫較低的原因是A.輻射減弱B.輻射增強C.作用增強D.作用 減弱圖6所示為我國東南福建省沿海地區被海風“吹彎了腰”的 草叢。讀圖,回答第 17、18題。17,下列能正確示意圖中風向形成原因的是A B C

6、 D18.該地一年中盛行風向也因海陸間溫度差異發生季節變化。盛行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巴西東北部沿海(赤道附近)沙丘從海岸一直向內延伸50km,每年雨季結束后的6月到9月這里都會由現成千上萬個湖泊,之后會慢慢干涸,被當地人稱為“千湖沙漠”(圖 7), 圖8為該地氣溫曲線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 1921題。 19.與該地沙丘地貌形成過程相似的是A B C D20 .圖7中眾多湖泊的主要補給水源是A.海水B .雨水C .河流水 D .地下水21 .從水循環環節分析,9月之后湖泊干涸的主要是A.蒸發B,蒸騰C.地表徑流D,地下徑流形成于熱帶洋面的臺風,登陸時伴隨狂風、

7、暴雨、風暴潮,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天氣現象。讀圖9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1981 2019年)",回答2224題。22 .據圖可知,A.臺風只在夏秋季節才會形成 B.夏季生成個數多,登陸個數少C,我國全年均會受到臺風影響D.夏秋季是防范臺風的重點時段23 .下列關于臺風造成損失的描述正確的是A.夏季臺風給沿海帶來豐沛降水B.秋季臺風使南方水稻受到凍害C.巨浪摧毀沿岸設施、掀翻漁船D.大風翻江倒海,吸引魚群聚集24 .預防臺風災害的主要措施有加強監測和預報沿海漁船及時回港避風 由行建議 乘坐飛機 及時轉移低洼地區居民 農田夜間防御霜凍 A.B.C.

8、D.2019年8月8日21時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 7.0級地震,震 中5.1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 3827米,此次地震雖然震級 大,但人員傷亡程度卻相對較輕,房屋倒塌數量較少。據此,回答25、26題。25 .下列信息能夠解釋“震情重”而“災情輕”的有房屋抗震性能較好海拔較高,人口密度較小臨近景區,旅游設施密集山區道路中斷,增大救援難度A.B.C.D.26 .發生地震時會產生地震波,它可以用來探測A.地球內部結構B.大氣物質組成C.水圈能量來源D.地震發生規律自然條件長期穩定地影響人口的分布,短期內影響人口流動 的主要是社會經濟因素。 讀圖10 ”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的空間 流動成本”,回答 27、2

9、8題。27 .據圖可知,A,礦產資源的開發對長期人口分布影響力度大,流動成本較高B.水資源可以通過水利工程進行調配,將導致人口大規模向干旱地區流動C. 土地資源開發受地形影響,技術水平提高將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區流動D.氣候資源分布有一定規律,人口會長期集中分布在溫暖 的中低緯地區28 .改革開放后,我國東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遷入的主要因素是A.氣候B.資源C.經濟收入D.婚姻家庭利用手機基站定位城市不同區域的用戶,并在地圖上疊加用 戶數量信息,繪制成城市熱力圖,用以表示城市人口密度的分布狀況。讀圖11 “北京市局部地區實時城市熱力圖”,完 成29、30題。29 .此時圖示區域人口集中分布在A

10、,城區西南部B.高速公路沿線C.二環路以內D.二環路到四環路之間30 .通過不同時段的城市熱力圖對比,可以推斷該城市的房屋建筑風格人口流動方向交通擁堵狀況人均收入水平A.B.C. D.二、非選擇題(4題,共40分)31 .在學習“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時,許多學校的學生親手制作了太陽系的模型(圖12)。表2顯示了 “太陽系八顆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質數據”。據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9分)表2行星距太陽(萬千米)質量(地球=1)體積(地球=1)赤道半徑(千米)有無光環水星 57910.050.0562440 無金星 108210.820.8566050 無地球 149601.001.006378 無

11、火星 227940.110.153395 無木星 77833317.941316.0071400 有土星 14294095.18745.0060000 有天王星 28709914.6365.2025900 有海王星 45040017.2257.1024750 有(1)據資料,可以描述由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是,。(2分)(2)利用圖表資料,解釋“地球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存在天體”的原因。(4分)(3)請從優點和不足兩方面,評價該學生的作品,并提由修改建議。(3分)32 .莫同學利用自己制作的學具(圖13),在教室中模擬演示“熱力環流”過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實驗開始前(圖13

12、),學生觀察到學具中間懸桂的錫紙條沒 有明顯的水平擺動。實驗開始后,學生點燃蠟燭,并在紙杯 中放入冰塊,逐漸觀察到兩張錫紙條有明顯的擺動(圖14)。多次重復實驗,學生發現結果相同。(1)該實驗結果可以說明。(2分)(2)依據圖13、14及實驗過程,請在圖15中連續繪由熱第9頁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并在環節3中標由近地面氣壓狀況(6分)(3)為了更好地觀察到實驗現象,參與實驗的學生想讓錫紙條的擺動幅度更大,請提由你的建議。(2分)33 .圖16所示黃土地貌分別拍攝于陜西省洛川和甘肅省榆中,表3是兩地降水資料。 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表3年降水量(mm 7、8月降水量(mm陜西省洛川59

13、9243甘肅省榆中320199(1)觀察圖16,說明兩地黃土地貌的共同特點有、。(3分)(提示:可以從物質組成、規模、結構、成因等角度描述)(2)根據圖表信息,判斷甲、乙兩地分別位于、,說由你的證據。(4分)(3)圖16乙與圖17拍攝于同一地點的不同季節,其中圖17所示季節流水作用較(弱、強),原因是。(2分)窯洞是黃土地貌區典型的傳統民居,多分布在向陽的緩坡上,坡下有河流,如圖 18所示。(4)分析當地民居選址的理由。(2分)第10頁34 .為響應“建設節水型社會”號召,北京市奧學校進行了“海綿校園”改造工程(圖19)。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1)在圖中標注校園內水循環環節名稱

14、。(5分)(2)隨著“海綿校園”的建成,水循環環節中增強的有、等。(2分)建設“海綿校園”還可以采取圖20所示各種措施。(3)請你為自己的學校選擇其中一項措施,并從水循環角度說明它的作用。(3分)B卷學期綜合滿分20分三、選擇題(5題,共10分)為了更好理解等壓面發生彎曲后,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奧校同學繪制了素描圖(圖21)。讀圖,回答13題。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 A、B兩點氣壓值(用 P表示)是A. PA PB B. PA PB C. PA = PB D.無法確定2 .如果圖中水平面位于高空,則 A、B對應的近地面 A'、B'點氣溫值(用T表示)A. TA'

15、 TB' B. TA' TB' C. TA' = TB' D.無法確定3 .該圖可以用來解釋A.大氣垂直分層B.大氣受熱過程C.熱力環流D.風的形成2019年11月16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讀圖22,第11頁 回答4、5題。4 .據圖可知A.廣州降溫幅度最大,說明冷空氣自南向北移動B.北京20日氣溫回升是由于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C. 18日冷空氣到達上海,市民應適當添加衣物 D.此次天氣過程三地均應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 5.圖中三個城市之間溫度差異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A.冷空氣來源B.太陽輻射C.天氣狀況D.地勢高低 四、非選擇題(共10分)讀圖2

16、3 “全球降水與氣溫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1)全球氣溫變化特點是 。(2分)降水形成首先需要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空氣在抬升過程中 水汽會逐漸冷卻凝結。(2)全球年降水量最多的緯度范圍是,降水量最少的緯度范圍是,請你在兩地中任選其一,結合降水形成的條件, 嘗試用熱力環流的原理解釋成因。(5分)氣候是決定自然環境的基本因素之一。(3)赤道附近地區的河流,從水循環的角度分析,流量(大、 小),從氣溫角度分析,(有、無)結冰期。下面兩段對赤道附近地區植被特點的描述,你認為合理的是 (選擇填空)(3分)第12頁A.喬木高大、密集,終年常綠,其間動植物種類繁多。B.森林稀疏、種類

17、較單一,冬季落葉,植物多喜陰濕環境。北京市西城區2019 - 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試卷高一地理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19.1A卷必修地理1滿分100分一、選擇題(30題,每題2分,共60分)題號 12345678910答案 CDBCDAACBA題號 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BBDCDCBBDB題號 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 ADCCAADCDB二、非選擇題(4題,共40分)31. (9 分)(1) (2分)距離太陽14960萬千米,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 第三顆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間(答由兩點即可)(2) (4 分)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

18、獲得適宜的光照和熱量;太陽系中各行星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沿著各自的公轉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環境。(3) (3 分)優點:合理即可(1分)第13頁不足:可以從行星大小、有無光環等結構特征以及與太陽距離、軌道形狀、公轉方向等角度描述,并提由相應修改建議。(2分)32. (10 分)(1) (2分)冷熱不均會引起大氣的運動(2) (6 分)(熱、冷標注正確2分,四個箭頭方向正確 2分,低壓、高 壓標注正確2分)(3) (2分)選擇更輕薄的紙進行實驗,增加蠟燭與冰塊的 數量(或縮小學具尺寸、增加學具的密封性等,合理即可)(至少兩條)33. (11 分)(1) (3分)由黃土組成,規模大(厚度大),外力沉積作用 形成,受到外力侵蝕作用。(答由三點即可)(2) (4分)甘肅省榆中 陜西省洛川 相比甲圖,乙圖中植 被樹木較多,說明氣候更為濕潤,應該是降水量更大的陜西 省洛川(3) (2分)弱 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4) (2分)陽光充足,取水便利。(或利于修建窯洞等,合 理即可)34. (10 分)(1) (5分)降水、蒸發、蒸騰、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第14頁流(標注其中5個環節即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