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養中污染菌和致病菌的判斷_第1頁
血培養中污染菌和致病菌的判斷_第2頁
血培養中污染菌和致病菌的判斷_第3頁
血培養中污染菌和致病菌的判斷_第4頁
血培養中污染菌和致病菌的判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血培養中污染菌的鑒別 1.血培養污染的主要原因皮膚正常菌群是血培養污染最常見的細菌,說明皮膚消毒不徹底和采血技術不當。 2.血培養污染菌的主要來源靜脈穿刺時,因局部皮膚消毒不全,細菌隨針刺帶入被檢血液而被培養出來。長期留置血管導管的患者,其導管長期暴露在皮膚外界,而造成外界皮膚菌群的移生,在經導管采血過程中將導管內的移生細菌帶入被檢血液而被培養出來。3 常見的血培養污染菌3.1 造成血液培養污染的菌叢絕大多數為革蘭氏陽性菌。 3.2 革蘭氏陽性菌中,造成污染的機率遠大于感染者,包括: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 、芽孢桿菌種、棒狀桿菌及其它革蘭陽性桿菌。凝固酶陰性的葡萄球菌從過去以來一直是所有血液培

2、養中CNS亦是最常出現菌種,也是血液培養污染最為常見菌種。4.血培養污染菌鑒別依據血培養污染的鑒別主要依靠以下幾個方面:微生物鑒定、陽性檢出時間,重復培養結果以及臨床特征(體溫,白細胞,PCT,內毒素等)其中判斷價值最大的是:PCT,(由藥物等因素所致,國內文獻報道高濃度的頭孢他啶可使大鼠產生較少的PCT,牛磺酸可減少嬰幼兒體外循環下PCT的釋放PCT當PCT水平不高,而臨床不能排除血流感染時,應結合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等綜合判定。 1.體溫:38362.WBC:1*109/L(可以在病歷中查到)3.降鈣素原(最重要的判斷依據)疾 病 濃度(ug/L)慢性炎癥,自身免疫障礙 病毒性感染,如急

3、性乙肝 輕度或局部細菌性感染 肺炎 0.510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復合性損傷,燒傷 0.52嚴重細菌感染,膿毒癥多器官衰竭 2(通常10100)4.超敏CRP5.內毒素觀察一組血培養瓶中的陽性瓶數目、并以此來判定是病原菌還是污染菌,這種方法也已被采用。雙瓶雙套中的一瓶報陽(污染)單套雙瓶中的一瓶報陽(無法判斷是否污染,如果是厭氧瓶報警,需要染色判斷是否是厭氧菌感染。) .報陽時間:菌血癥時,血液含菌量越大,所以生長時間較快,報警時間越短(多數在48小時內報警)當分離出的微生物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以及其他腸桿菌科細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時,90%以上是血流感染病原菌。分離出化膿性鏈球菌、無乳鏈球菌、產單核李斯特菌、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桿菌、脆弱擬桿菌其他假絲酵母菌和新型隱球菌時,污染的肯能性更低,相反棒狀桿菌、微球菌、芽孢桿菌、丙酸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