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二語文初二語文七律七律 長征長征學案學案蘇教版蘇教版【本講教育信息本講教育信息】一. 教學內容: 七律 長征 學習要點:學習要點: 1. 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 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他含的深情。 3. 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解題:解題:長征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蘇區向陜甘蘇區進行的戰略轉移。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 ,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除陜甘蘇區紅軍外,其他主要蘇區的紅軍,也退出原來的蘇區進行長征。第六軍團 1934 年 8 月從湘贛蘇區西征,10 月到達貴州印江水
2、黃地區同第三軍會師。會師后,第三軍恢復第二軍團番號。中央紅軍主力 1934 年 10 月離開中央蘇區長征。長征初期,由于“左”傾冒險主義者實行逃跑主義,紅軍雖連續突破國民黨軍四道封鎖線,卻受到很大損失。這時,國民黨軍重兵正向湘西集中,中央紅軍如仍往湘西會合第二、六軍團,就有覆滅的危險。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接受毛澤東改變進軍方向的主張,紅軍轉向國民黨軍力量薄弱的黔北前進。1935 年 1 月,攻占遵義城。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揮下,轉戰川黔滇地區,四渡赤水河,殲滅大量國民黨軍,隨后南渡烏江,直逼貴陽,進軍云南,搶渡金沙江,擺脫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
3、截,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5 月,順利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翻越夾金山。6 月中旬,在懋功(今小金)地區與第四方面軍會師。爾后,共同北上,翻越雪山,通過草地,8 月到達阿壩等地區。當時領導第四方面軍的張國燾堅持退卻逃跑路線,進行分裂活動,擅自率領第四方面軍和第一方面軍的第五、三十二軍南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張國燾的分裂行為進行嚴肅的斗爭,堅持北上抗日方針,率部繼續北上,攻占臘子口,突破渭水、西(安)蘭(州)大道等封鎖線,10 月 19 日勝利到達陜甘蘇區吳起鎮(吳旗鎮) 。歷時一年,縱橫十一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的第一方面軍主力的長征,宣告結束。之后,在甘泉地區同第十五軍團會合。第四方面軍等部南
4、下后,經半年苦戰,被迫于 1936 年 4 月退至西康甘孜(今屬四川)地區。1935 年 11 月第二、六軍團退出湘鄂川黔蘇區長征,轉戰湘黔滇三省,于 1936 年 3 月攻占貴州盤縣。接著搶渡金沙江,翻越雪山,6 月到達甘孜地區同第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后,第二、六軍團和第三十二軍組成第二方面軍。7 月初第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0 月到達甘肅會寧、靜寧地區,同第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出現一個新局面。(辭海 “長征”條目)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走近詩人毛澤東 毛澤東贏得了輝煌的昨天,創造了燦爛的今天,預示了美好的明天。 他用他的業績,他的理論,他的詩詞,營構了一個獨特的世
5、界。在這個世界里, 有血與火、汗與淚、陰霾與陽光、痛苦與歡欣。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世界,是一個舉世矚目的世界。 過去、現在、將來的人們,都想探究這個世界,都有必要認識這個世界。 打開這個世界奧秘的窗口,首推毛澤東的詩詞。 中國的革命造就了非凡的領袖人物,也造就了毛澤東這樣偉大的詩人。毛澤東的詩詞創作曾出現了兩次高峰。一次是長征前后,一次是 20 世紀 60 年代,無一不是黨的危險和艱難時期。他本人的人生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多次經歷過困難與危險,壓抑和苦悶,但是他始終以樂觀主義精神面對人間坎坷,堅信光明終會代替黑暗。 內容簡要評析:內容簡要評析:這首詩寫于 1935 年 10 月,當時毛澤東
6、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仡欓L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該詩最后收入美國的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更名為西行漫記 )一書。后經作者同意,正式發表于詩刊1957 年 1 月號。 內容分析:內容分析: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 “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 “遠征
7、”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日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你想,全程二萬五千里,縱橫十一個省,途中既要戰勝險山惡水、林莽草地、嚴寒酷暑,又要沖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狂轟濫炸,還粉碎了黨內張國燾的破壞分裂活動,這樣艱苦卓絕、極其艱險的遠征,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就是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面對這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 “只等閑”,這就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篇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以下六句詩從內容到形式上把主題化作了一系列有典型意義的形象,為我們展示出紅軍戰士一幅幅威武雄壯的“征難圖”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綿延
8、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這兩句緊承首聯中的“萬水千山” ,先具體寫山。1934 年 10 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當時,天上有國民黨的飛機,后邊有國民黨的追兵,前邊有敵軍的堵截,紅軍的長征十分艱苦。他們沿著五嶺北坡,沖破敵人設下的層層封鎖線,翻山越嶺,進入位于云貴交界處、海拔兩千多米、綿延七十余里的烏蒙山區。作者選擇山勢陡峭、峰巒起伏的五嶺和烏蒙山為代表,既合乎紅軍長征的實際行程,又形象地概括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經過的無數座崇山峻嶺。作者寫山嶺是為了寫紅軍。五嶺“逶迤”形容其綿延不斷,一個“騰”字突出它的奔騰氣勢;烏
9、蒙“磅礴”形容其巍峨高大,一個“走”字突出它的疾馳狀貌,但它們在紅軍眼中不過是“細浪” “泥丸” ,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于藐視并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這兩句具體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1935 年 5 月,紅軍在四渡赤水后突然直通昆明,使國民黨軍驚慌失措,急調大軍馳援昆明,此時,紅軍虛晃一槍,突然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急進,準備渡過金沙江,以便
10、擺脫后邊的追敵。敵人沿江封鎖,控制了所有渡口,并以 10 萬兵力尾追紅軍。而金沙江兩岸崖高壁陡,水流湍急奔涌。紅軍一軍團趕到金沙江邊的龍街渡渡口,偽裝架橋,擺出一副渡江的架勢以吸引敵人,同時,紅軍中央軍委縱隊和三、五軍團分兩路向金沙江邊急進,一天行進 120 里,在皎平渡渡口出其不意地奪取敵人渡船,乘夜智擒對岸守敵,占領渡口,于 5 月 3 日至 9 日全部渡過金沙天險,把大批追兵拋在身后,取得了突出重圍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形象地描寫出了金沙江兩岸懸崖高聳入云、江面水勢奔騰激蕩的景象,描寫出紅軍巧渡金沙江時險惡而又神奇的情景。一個“暖”字,既寫出了 5 月春暖的金沙
11、江風高浪急、暖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土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紅軍強渡大渡河更為艱險。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盡是懸崖絕壁,驚濤拍岸,隆隆作響。1863 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數萬大軍在安順場北渡未成,全軍覆沒。由 13 根鐵索組成的瀘定橋平時鋪有木板,敵軍聽說紅軍渡河,早把鐵索上的木板全部抽去。紅軍先遣隊經過急行軍,在 5 月 29 日拂曉趕到瀘定橋,占領了橋西頭。當天下午 4 時,激越的沖鋒號響起,22 名紅軍突擊隊勇士身背馬刀,手持沖鋒槍或短槍,腰纏 12 顆手榴彈,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攀緣鐵索,奮勇沖鋒。一個戰士被擊中,下墜十幾米被洶涌的急流吞沒,更多
12、的戰士繼續沖向前去,終于占領橋頭,打開中央紅軍北上的通道。敵人妄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徹底破產。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以多樣化的理解。有的認為, “寒”字烘托出戰斗的緊張激烈。寄托著對死難烈士的無限哀思。也有的認為, “寒”字既烘托出瀘定橋險惡的形勢,又描繪出紅軍戰士浴血奮戰,飛奪瀘定,令敵人膽寒的壯烈情景。還有的認為, “寒”字用來烘托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勝艱險的英雄形象。其實,強渡金沙江和大渡河,都是在 5 月份,天氣都回暖了,而飛奪瀘定橋是在 5 月底,照理說比搶渡金沙江時的 5 月初更應該“暖”一些,但這里卻用了“寒”字??梢?, “寒”
13、“暖”主要不在寫時令,而在寫人的心理感受。作者用一“暖”一“寒”相對照,并照應首聯中的“只等閑” ,狀寫了紅軍征服“萬水”途中所戰勝的兩種異乎尋常的艱難險阻,突出了紅軍克敵制勝、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抒發了紅軍戰士把“萬水千山”視為“等閑”的豪情壯志。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里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后個個笑逐顏開。結尾兩句寫長征的最后路程,這是全詩的高潮。岷山在四川省中北部,綿延川、甘兩省邊境。南北逶迤 500 多公里,有幾十座海拔超過 4 500 米的山峰,山頂終年積雪,人煙稀少,是長征途中最后一道難關。紅軍強渡大渡河后,進入荒無人煙的大雪山和寬廣無邊的草地
14、。1935 年 9 月中旬,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主力,克服了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突破天險臘子口,越過積雪千里的岷山。據吳玉章回憶:“這一天天氣特別晴朗,敵機來騷擾數次。 ” “我們很快登上了陽山的山頂,從山頂遠望山下的田野,牛羊成群,農民在田間辛勤勞動,大家很愉快地,像潮水般涌下山去,到了大草灘宿營地。在回漢族人民的熱誠歡迎中,我們很快進入了村子。 ”(長征回憶錄第 123 頁)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北上抗日的目的就要實現。毛澤東形容部隊越過岷山的心情,猶如“柳暗花明又一村”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正是反映這種心境的點睛之筆。 “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
15、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作者在此特意提出了“三軍” ,它專指“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 。在寫這首詩時,紅軍二、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未越過岷山。但毛澤東希望并相信他們定能戰勝天險,沖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所以, “三軍”一詞的運用,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紅軍二、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中心意思:中心意思: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
16、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斗力。 寫作特點:寫作特點: 1. 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處理個別與一般的關系,全面再現紅軍長征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作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歷史壯舉,長征有著豐富浩大的歷史內容和不可勝數的英雄業績。這首詩卻只用了 8 句 56 個字就高度概括而藝術地反映了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這充分體現了毛澤東作為政治家兼詩人在精心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以個別表現一般方面的非凡功力。有人認為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有人則把這首詩看做是由幾幅畫構成的一組包容天地、氣象萬千的史詩
17、般的歷史畫卷:有山勢逶迤的五嶺圖,有群峰疊蟑的烏蒙圖,有水拍云崖的金沙圖,有橋橫鐵索的大渡圖,有于千里雪蓋的岷山中的行軍圖,還有紅軍跋涉二萬里,戰斗千萬次的英姿圖。這樣寫,不僅如實地寫出了紅軍長征途中所經歷的千難萬險,更揭示出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本質,使長征的戰斗歷程和紅軍的偉大形象得到了充分而又完整的體現。二是正確處理敘事和抒情的關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詩以情為靈魂。這首詩依據生活的真實順序敘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除首聯直接抒情外,其余幾聯都是景中寄情,情景交融。作者或以動寫靜,如以“騰” “走”賦予五嶺、烏蒙以動態,把靜止的
18、山脈寫活了;或寓情于景,如以“暖” “寒”賦予云崖、鐵索以感情色彩,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或情景交融,如以“(更)喜” “開顏”來狀寫闖過長征途中最后一道難關之后紅軍戰士的喜悅心情,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對革命前途充滿自信。 2. 夸張手法的巧用。作者在這首詩中把巍峨雄偉、綿延不絕的大山寫得微不足道。如連綿起伏的五嶺不過像輕輕翻騰的微波細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猶如小小的泥九在移動。而在其他詩詞中,又把山寫得十分高大險峻,如在十六字令三首中寫山高得“離天三尺三” ,險得“倒海翻江卷巨瀾” ,峻拔得“刺破青天愕未殘” ,在念奴嬌昆侖中用“橫空出世”來描寫昆侖山的氣勢等等。寫法雖然不同
19、,目的只有一個,即通過寫山來反襯和塑造紅軍戰士摧堅歷險、藐視困難的大無畏精神。當然,這種藝術化了的縮小或夸大,絕不單純是個技巧問題,它是領袖詩人那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膽略和氣魄的自然表露。 七律七律 長征長征拓展閱讀與訓練拓展閱讀與訓練長征長征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中國工農紅軍先后經過了贛、閩、粵、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陜、豫、鄂 14 個省,穿越了苗、瑤、壯、侗、布依、土家、納西、白、彝、藏、羌、回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地區,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長驅數萬里。在情勢極其險惡、給養嚴重匱乏、環境異常艱苦的情況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翻越和
20、戰勝了五嶺、烏蒙山、橫斷山、秦嶺、六盤山和湘江、烏江、沅水、資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千山萬水,通過了被視為人類生命禁區的雪山、草地,攻克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劍門關、臘子口等險要關隘,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渡金沙江渡金沙江1935 年 5 月,紅軍在四渡赤水后突然直逼昆明,使國民黨軍驚慌失措,急調大軍馳援昆明,此時,紅軍虛晃一槍,突然向西北方向的金沙江急進,準備渡過金沙江,以便擺脫后邊的追敵。敵人沿江封鎖,控制了所有渡口,并以 10 萬兵力尾追紅軍。而金沙江兩岸崖高壁陡,水流湍急奔涌。紅軍一軍團趕到金沙江邊的龍街渡渡口,偽裝架橋,擺出一副渡江的架勢以吸引敵人,
21、同時,紅軍中央軍委縱隊和三、五軍團分兩路向金沙江邊急進,一天行進 120 里,在皎平渡渡口出其不意地奪取敵人渡船,乘夜智擒對岸守敵,占領渡口,于 5 月 3 日至 9 日全部渡過金沙天險,把大批追兵拋在身后,取得了突出重圍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渡大渡河渡大渡河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盡是懸崖絕壁,驚濤拍岸,隆隆作響。1863 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數萬大軍在安順場北渡未成,全軍覆沒。由 13 根鐵索組成的瀘定橋平時鋪有木板,敵軍聽說紅軍渡河,早把鐵索上的木板全部抽去。紅軍先遣隊經過急行軍,在 5 月 29日拂曉趕到瀘定橋,占領了橋西頭。當天下午 4 時,激越的沖鋒號響起,22 名紅軍突擊隊勇士
22、身背馬刀,手持沖鋒槍或短槍,腰纏 12 顆手榴彈,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攀緣鐵索,奮勇沖鋒。一個戰士被擊中,下墜十幾米被洶涌的急流吞沒,更多的戰士繼續沖向前去,終于占領橋頭,打開中央紅軍北上的通道。敵人妄圖使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的陰謀徹底破產。過岷山過岷山岷山在四川省中北部,綿延川、甘兩省邊境。南北逶迤 500 多公里,有幾十座海拔超過 4 500 米的山峰,山頂終年積雪,人煙稀少,是長征途中最后一道難關。紅軍強渡大渡河后,進入荒無人煙的大雪山和寬廣無邊的草地。1935 年 9 月中旬,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主力,克服了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突破天險臘子口,越過積雪千里的嶇山。據吳玉
23、章(人民大學第一任校長)回憶:“這一天天氣特別晴朗,敵機來騷擾數次?!?“我們很快登上了陽山的山頂,從山頂遠望山下的田野,牛羊成群,農民在田間辛勤勞動,大家很愉快地,像潮水般涌下山去,到了大草灘宿營地。在回漢族人民的熱誠歡迎中,我們很快進入了村子。 ” (長征回憶錄第 123 頁) 長征的影響長征的影響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
24、驅二萬千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么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
25、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毛澤東作家姚雪垠評析作家姚雪垠評析七律七律 長征長征當個人崇拜之風吹遍神州大地的年代,社會上曾認為毛主席的每首詩詞都是偉大的,每一句詩都是不能評論的。這樣以迷信代替理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將毛澤東同志作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的詩人而論,他的最高成就是詞,而不是詩。在他的數量不多的七律詩中,我最喜讀的是長征 。這首詩是革命浪漫主義詩歌的典范,它將詩人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發揮到極致,而且從內容到形式十分統一和完美,可以稱之為藝術精品。 長征一詩,來源于生活而遠遠高于生活。這首詩的題材是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現實生活概括和提煉出來的。但是一切艱
26、難和犧牲都不提了,只表勝利的喜悅和對艱難與犧牲的蔑視。多么偉大的氣魄!多么驚人的革命英雄主義!多么鼓舞人心!全詩八句,一氣貫穿,感情直泄而下,調子輕快,全用白描,十分自然。初讀這首詩,使我立刻想到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我們學過寫律詩的人,都明白全用白描,字句如行云流水,音節上輕松諧和,十分不易,弄不好會犯打油詩的毛病。 長征的藝術既有樸素流暢之美,又含工整高華之美,使兩種美的要求統一,如水乳交融,毫無人工痕跡??梢岳斫猓飨趧庸P寫這首詩之前,一定為藝術構思花費了許多心血,到考慮完全成熟之后,以其由自身生活經歷所蓄積的革命激情,從筆端洶涌噴薄而出。這感情決不是擠出來的,不是逼出來的,更不
27、是湊出來的。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的真理,于此又得一證明。律詩必須講究對仗,尤其對中間兩聯對仗要求很嚴。就藝術技巧說,這四句是一首律詩的成敗關鍵所在。 長征的中間四句,不僅對仗工穩,而且第三、四句頗為警策。紅軍穿過五嶺山脈進軍,天上有國民黨的飛機,后邊有國民黨的追兵,前邊還有堵截,十分艱苦。但是“五嶺逶迤騰細浪”一句詩中,敵人不在話下,只從綿延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之間五嶺山脈來說,在紅軍眼中不算一回事兒。嗨,那一座座高山啊,就像是在大地上起伏著細微的波浪罷了。至于橫亙在貴州和云南兩省之間的烏蒙山脈,說起來氣勢雄偉(磅礴) ,其實那一座座高峰并不可怕,不過像在大地上滾動著一些泥丸罷了。這
28、“騰細浪” “走泥丸” ,詩人是怎么想像的?不禁令我拍案叫絕,愿為這兩句詩痛飲一杯!第五、六句是紅軍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險,詩人蔑視了兩處困難,只用“云崖暖” “鐵索寒”寫到這兩道天險的搶渡成功,其他都不提了。何等輕松!紅軍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被迫翻過終年積雪的大雪山(岷山) ,到達甘肅境內,真不容易,而激烈戰斗還在前邊。詩人既不嘆息過去的困難,當然也不必寫后邊剩下的困難,長征一詩到此用這樣的感情輕快的詩句煞尾:“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為什么詩人用“更喜”兩個字呢?因為沿路已經戰勝的種種艱難困苦,在英雄的紅軍看來還覺得不夠味兒,又興致勃勃(更喜)翻了一次大雪山,這才使全軍開顏了。我們回頭去再看看長征一詩是怎樣開頭的。它一開頭就定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財務會計心得體會(17篇)
- 活著讀書筆記文章(17篇)
- 前臺主管競聘演講稿(4篇)
- 大學生自我評價作文1000字(15篇)
- 經典服裝貿易合同(15篇)
- 新春演講稿(27篇)
- 2025森林防火的演講稿(17篇)
- 2025年六年級下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范文(10篇)
- 2025個人年終工作總結600字(16篇)
- 大單元教學中的項目式學習
- 嬰幼兒發展引導員(三級)理論試題及答案
- 2024低預應力預制混凝土實心方樁
- 初中物理中考實驗題總匯
- (高清版)JTG 2111-2019 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 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
- 2023-2024年攜程入出境游消費趨勢洞察報告-攜程研究院-202405
- CJJT191-2012 浮置板軌道技術規范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同等學力(法學)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大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 黑臭水系治理工程監理大綱
- 二年級下冊遞等式計算練習400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