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教育反對偽圣化我以為,中國的語文教育,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弊端,其中一個是“偽圣化”。所謂“偽圣化”,就是用一套惟一的“公共思維”模式,箝制師生豐富多元的精神方式、說話方式,壓抑精神自由,禁絕個性語言,讓全體師生都用一個模式思維、用一套話語說話;就是用偽神圣、假崇高的觀點去看待“高尚”、“健康”、“先進”、“有意義”等真正的人文價值范疇,讓師生的語言,遠離真實的人生和真實的現實生活。“偽圣化”產生于語文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情結。推動它的是中國語文教育中的兩股思潮,“文以載道”思潮和“文道合一”思潮(“道”之所以加引號,是因所謂“道”不過是狹隘的、急功近利的政治思想)。第一種表現是禁絕
2、個性語言、多元解讀譬如,我們總喜歡面命耳提地引導十幾歲的學生“要寫有意義的事情”,“說崇高的話”;我們總愛說,“項鏈是批判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和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矛盾”:“麥琪的禮物是表達對資本主義制度下小人物悲慘生活的同情”;甚至“綠是對祖國山水和大自然的熱愛”。崇高、有意義這些人文價值理應倡導;但關鍵是怎樣理解、如何把握“有意義”和“崇高”?那些課文也的確可以如此解讀但是,是否只有惟一的解讀?必須強制性地如此解讀?可否允許教師與學生做出自我的、多元的合理解讀?一位高中生說:“最令人氣憤的就是作文課了所謂練習議論文是怎么個練法呢?第1段必須在4行以內
3、,并且提出論點;第2、3段都必須先設立分論點然后行文;第4段總結全文,提出口號,也必須在4行以內。純粹一個'四股文'!且慢,論點還有要求,必須是靠近理想、奉獻、愛國等重大主題。有一次老師要求評述祥林嫂一文,我評論的是她的幾個希望的產生與幻滅,自以為文采等都還可以,沒想到被判為零分,并被勒令重寫。原因是評述本文最佳角度是抨擊封建禮教的罪惡。”(付剛學生:作文如八股)學生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體驗,不能抒發自己真實經歷的內心感受,不能說出有獨立精神體驗的學生有個性的話。再者,教師們如此這般日久天長地面命耳提,一節課一節課地訓導熏染,我們的學生就學會了根據不同的公眾場合、根據不同的人們的
4、不同需要,說人們想聽的話,而不是說自我真實體驗的話。有時甚至說假話、套話。教師在課上也不敢跟學生說自己的真心話,只能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包裹起來:只為應付考試背一串教參上抄來的話,說一通不得不說的話。語文課,應是最具人文特性的課,可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自由哪里去了?項鏈題旨是否只能惟一地解釋為批判資產階級虛榮心與追求享樂的思想?能否像北大錢理群教授所解讀的:“作者正是為人的命運的'變化莫測',人太容易為生命中的'偶然'所左右,而感到不可理解。”項鏈作者自己也說“人生是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對統編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為什么只能有
5、全國絕對一致的或大體一致的解讀?對有些文章,可否允許教師和學生根據自己的人生體驗、生命體驗,進行稍許獨到的自我闡釋、自我解讀?第二種表現是定制統一的公共話語套子讓師生共同使用師生的表達,大體都有統一的套子。如,寫青松,必須聯想先烈;寫石子,必須聯想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寫太陽、寫春雨,必須聯想黨的溫暖、黨的培育、黨的政策;寫長城,必想解放軍。我們年紀稍大一點的人,都是被上千堂語文課“培養”、“訓練”出來的。我們可以沉靜下來,深入想一想,通過這上千堂語文課的“訓導”,在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當中,甚至連一些基本語匯,都成了“公共”的了,都是兩兩結合的。 譬如白衣天使與護士、醫生;蠟燭、孜孜不倦、兢兢業業
6、與教師;殘酷、黑暗、吃人與資本主義、舊社會;光明、溫暖、與社會主義、新中國等等。在說話、寫作中,只有如此這般相聯,方才合格,主題才積極,才是有意義。否則,語文老師那里就通不過。比方,你絕對不能寫一個教師的懶惰、不敬業;絕對不能寫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文明與友愛,也絕對不能寫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絲愚昧與丑惡;甚至絕對不能寫見了落葉之后所引發的一些愁思,絕對不能寫你對富足的物質生活的向往與期盼你總是被面命耳提地告知,必須升華,必須昂揚,必須寫正面,寫光明,寫本質,寫積極的一面,必須寫精神追求,不能寫物質追求,不能寫消極,不能寫陰暗面,等等。當學生時,是老師面命耳提告誡你;走上社會后,提筆寫作或張口說話時,
7、是你自己下意識地告誡自己棗這已經成了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我們的孩子們被納入了一個個早已準備好的套子之中。孩子們的精神、孩子們的個性就是如此泯滅的!我們可以抽查天南地北、城市鄉村的學生作文,會有一個驚人發現,相當數量的作文,從謀篇布局,到語詞的選用,甚至開頭結尾,都如出一轍。你很難見到有個性的文章。千萬個不同的大腦,卻有著大體一樣精神套路、言語方式!中央黨校一位34歲的教授李書磊博士,他當年在北大讀書時,親身經歷了一件難以忘懷的事。上英語課,外籍教師讓全班學生用英語寫一篇作文我的母親。大家都寫得相當流暢,因為從小學到中學寫了不知多少遍了。然而英語教師在閱讀了全部作文后,臉色非常難看地走進教室,“
8、用一種陌生的、帶著幾分憐憫的眼神掃了我們一眼,就像看一群猴子一樣這一眼看得我們自漸形穢。原來我們每個人無例外地都寫了自己的母親多么慈祥,多么勤勞,我們多么愛我們的母親,連用的形容詞都大致相近。從小學我們就這么寫的。她用手指點著這些目瞪口呆的學生:“你,王!你,李!難道你們大家都長著同一個腦袋?難道你們的母親沒有虐待過你們?難道你們的母親就沒有好吃懶做的嗎?難道你們的母親就沒有一點遺憾嗎?遺憾當然有,但一寫成文章我們卻只會這么寫。我們早已學會在表達中排除個人經驗而服從公共套路。”(為什么遠行)李書磊痛憤地說:“現在我是一個吃寫作飯的人,而我寫作的最大的困難也是最大痛苦,就是總得費力地排除來自學生
9、作文時代的陳詞濫調。倒不是說那些詞調沒有意義,但從文章學的角度看,它們因變成了公共語言而毫無意思人就是這么給弄呆的。我至今也沒有怨恨過我的語文老師,我知道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兒。但我卻無法原諒這種寫作培養方式”從這個意義上,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我們的有些語文教師,不但沒有成為語文學習的導航人,反而成了扼殺“天才”的刀斧手棗深入地說,這決不是廣大語文教師的過錯,語文教師也是社會培養的結果。第三種表現是有一個“圣化”、“升華”情結不久前,我曾聽過一堂課。一位教師講背影。講得生動,讀得也感人。學生在教師極富情感的循循善誘之下,沉浸在父子情深的氛圍之中。許多學生感動得流下了淚來。我也被打動了。在課即將結
10、束時,教師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大家考慮一下,世界上最崇高、最偉大的感情是什么?”提出問題后,課堂陷入了一片沉思。我也被教師的提問吸引住了。學生思考后開始回答。有的說,世上最崇高、最偉大的感情是父子情,就如本篇朱自清先生所描寫的。這是學生當然的答案,因為剛學了背影。教師說不是。有學生又答,最崇高、最偉大的感情是母子情。教師又否定。學生開始猜,有的說兄弟情,有的說姐妹情,也有的說愛情。教師說統統都不是。我也長考半天,不知其然。我想教師一定有精妙、深刻、生動的答案。最后教師以深沉的語調鄭重其事地說:“同學們,人世間最崇高、最偉大的感情,既不是父子情,也不是母子情,更不是兄弟情、姐妹情、愛情。
11、而是階級情、民族情。本文作者描寫父子情時,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種父子情,就帶有濃厚的小資產階級情調。40年代,朱自清不吃美國的救濟糧,所表現的就是一種偉大、崇高的民族情、階級情。我們要善于把渺小的感情升華為階級情、民族情!“教師一臉的儼然、肅然,學生卻一臉的茫然、木然。課后我私下問這位教師,你說的是由衷的話嗎?你真的認為人世間最崇高最偉大的感情是階級情、民族情嗎?或者你真的認為父子、母子等人倫感情,跟所謂的階級情、民族情是對立的嗎?這位老師十分坦率,說:“何必那么當真,語文課上有幾多真心話!但必須那樣講,否則就過不了關,課就被認為不深刻、沒有高度。另外我還怕,學生考試遇到此類問題難以
12、應對,怕學生答題不符合標準答案”我從教多年,深知這絕非個別現象。寫作中,學生稍有率性的言語,稍有個性的表達,就可能被一些教師輕率地判為“不積極”、“不健康”、“無意義”、“不深刻”、“偏激”。我當然認為,“積極”、“進步”、“健康”、“深刻”、“有意義”等諸多真正的人文價值范疇,應是每個社會、每個成員的基本的人生價值規范,是每個人都應有的精神追求,是一種理想的至高目標。但我們的教師切不可用“偽圣化”的眼光去使用這些范疇,不能籠統和輕易地濫用這些概念,不要動輒指斥孩子們不積極、不進步、無意義等。幾歲十幾歲的中小學生的寫作與說話,應以生活化、平民化、率真為主,以樸實和真切為高,以十幾歲孩子所能有的
13、精神體驗為基本限度,切不可拔高,尤其不可用神圣、崇高甚至偽神圣、偽崇高去取代孩子們生活化、平民化的具有獨特個性的語言表達和精神體驗。蘇霍姆林斯基說:“關于一個人、一種行為、一種現象、一種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任何時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測別人聽了你的話會對你怎么樣,這種猜測會使你變成虛偽的人,阿諛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我們還常常看到這樣的作文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全國某年的高考題),我的財富(上海某年高考題)。這兩個題目,在我們大的話語氛圍中,都內在地隱含著強大的制約性。如第一題,隱含著“憂在天下先樂在天下后”的思想,所有考生必須順著這個正面題意“強力”闡發。第二題,內在地隱含
14、著這樣的意義棗必須寫“我的精神財富”,絕不能寫“我的物質財富”。這也等于逼迫學生雖無切實的精神體驗,也得大論特論一通。 可以想象,在“強力”制約下,學生勉為其難寫出的文章,有多少是發自內心的真話?我們的語文教育中,這樣的大題目、大概念總是太多,這樣的強力話語、強力倡導、強力制約總是太多。“偽圣化”的中國語文教育(包括社會的大語文教育環境)培養出的孩子,有兩種極為奇特扭曲的現象:(1)“少”與“多”的反差:語文課上,無話可說,課后的話卻滔滔不絕;作文課上冥思苦索,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來,而在日記、在給朋友的信中卻下筆就百語千言。(2)“真”與“假”的反差:在交給老師的作文、在試卷上寫的文字、公共場合表達的言談與文字,多是根據場合所說的應景話。而在日常言談、書信、日記中,都是自由、率性的抒發與剖白。因而,我們的學生形成了一種“兩面人格”,自小就學會了用兩種心態兩套語言去應對社會,見什么人講什么話。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語文教育多少年來以偽圣化話語壓制個人語言、個性精神的惡果,是悖逆真正人文精神的惡果!我們的語文教師, 不能抒發自己對課文的一己理解。一個原因,是怕考試時不符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倉庫防水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版車用尿素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校醫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房地產租賃居間協議
- 二零二五版擔保的法律意見書
- 住宅雨棚加工合同標準文本
- 家政雇傭協議合同書
- 合資企業股權轉讓協議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全屋訂制合同標準文本
- 臨時送貨合同樣本
- 綜合錄井儀工作原理演示教學課件
- 小學三年級詩詞大會初賽比賽題目課件
- 房建監理大綱(共114)
- 國際工程招投標流程圖
- 城市環境衛生工作物資消耗定額
- 液化氣站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試題
- 經濟法實用教程(理論部分)(第八版)(何辛)案例分析及參考答案
- 532近代前夜的危機
-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備案專家意見表
- (精心整理)朱德熙_說 “的”
-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說課稿(附優質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