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涪陵九中初中美術《俄羅斯油畫作品賞析》教案1 新人教版_第1頁
重慶市涪陵九中初中美術《俄羅斯油畫作品賞析》教案1 新人教版_第2頁
重慶市涪陵九中初中美術《俄羅斯油畫作品賞析》教案1 新人教版_第3頁
重慶市涪陵九中初中美術《俄羅斯油畫作品賞析》教案1 新人教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慶市涪陵九中初中美術俄羅斯油畫作品賞析教案1 新人教版  巡回展覽畫派: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俄羅斯,曾經出現過一大批文學藝術的大師與巨匠。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戲劇、馬戲。其中俄羅斯巡回展覽派就誕生了列賓、蘇里柯夫、希什金、列維坦等一大批繪畫大師。巡回展覽派畫家,以批判現實主義為創作方法和原則,決心把繪畫藝術從貴族沙龍里解放出來,主張真實地描繪俄羅斯人民的歷史、社會、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專制制度和農奴制。他們在創作思想上遵循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原則“美是生活”、“藝術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實地再現生活”。他們從民主的立場出發描繪俄

2、羅斯民眾的生活、歷史和人的勞動美,表現民眾要求解放的愿望,揭露和批判專制政治制度。凡參加這個組織并在該畫派舉辦的展覽會上展出自己作品的都被稱為巡回展覽派畫家。他們的作品定期在全國各地巡回展覽,把藝術介紹給人民大眾,從1871年到1923年止,在巡回展覽派活動的50年間,共舉辦過48次展覽,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 1、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俄國19世紀末最偉大的現實主義畫家。伏爾加河上的拉纖夫是列賓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作于1870年1873年,是列賓在美術學院學習時所畫的作品,雖然距今已經一百多年了,但畫面上所體現出來的民主主義思想,以及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環境的真實感,仍然給人

3、以深刻的感染。請看那一隊在酷熱的河岸上踏著沙子艱難行走的行列,他們衣不蔽體,痛苦地拖著在河面上漂浮的船只。這些拉纖夫有著他們各自不同的經歷和性格,走在最前面的纖夫是一個剛強的漢子,他長著一張善良的、飽經風霜的面孔,從他的眉宇間,不難看出他的坎坷的生活道路和辛酸的經歷;旁邊靠著他彎著腰走的是個大力士,他須發茂密,有著典型的俄羅斯莊稼漢的外型;再看那個帶著煙管的顯得憂郁的高個子拉纖夫,他只是裝做拉纖繩的樣子,像是個肺病患者,由于疲勞與痛苦,用袖子擦著臉上的汗珠;而給人印象最深的,要算那個青年拉纖夫的形象,他用憤怒的手勢調整一下磨擦他肩膀的纖繩,好像要掙脫掉痛苦的重荷。從這些典型形象的塑造上,不難看

4、出作者的愛憎,作者不僅同情這些勞苦群眾,而且也充滿頌揚之情。藝術家從這些貧困的普通人身上,看出了人民的智慧和潛藏的力量。此外,從這幅作品的油畫技巧的發揮上來說,也是非常成功的:畫面中充滿陽光的景色,金色的河灘和藍色的河流,渾然一體,空間深遠;特別是每個人物的表情刻畫,包括頭部和手部的細節描寫,都十分生動、充分,具有極大的說服力。   通過對伏爾加河上的拉纖夫這幅油畫作品的介紹,使我們了解到油畫的性能和特點。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回信列賓構思這幅畫達13年之久,前后十數年,易稿幾十遍。    查波羅什人是16-18世紀時期的俄國哥薩克人

5、在烏克蘭的組織,他們大多是從地主奴役下逃出來的農奴,有常備軍兩萬多人,勇敢善戰,殺富濟貧,頑強不屈。土耳其蘇丹王曾寫信規勸他們歸順于土耳其帝國,這些哥薩克勇士們熱愛自己的祖國決不歸降,于是他們就擬了一封信給蘇丹王。    這幅畫所描繪的正是寫回信時的情景,人們用嘲笑挖苦土耳其蘇丹王的語言,逗眾人大笑不止。畫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于畫中人物地位、出身、個性不同,笑的姿態和神情也各不相同,可以說是一幅人類笑的百科全書。   列賓在談到這幅畫的構思時曾說過:“我們的查波羅什人使我高興的地方就是自由,他們創造了平等的兄弟友誼來保衛自己的信仰

6、和人格的最高品格。這些勇士當然也是當時最能干的小股民族的勇士們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保衛歐洲抵御東方的掠奪者,而且盡情地哈哈取笑東方掠奪者的高傲。”這段自述為我們鑒賞和理解這幅畫的主題思想有很大的啟示。1581年11月16日伊凡雷帝和被他殺死的兒子該畫選擇了伊凡四世在日常生活中的暴行,伊凡雷帝在一次與他兒子爭執時,用手中的笏杖猛擲過去,不幸擊中兒子的頭部,鮮血如注這一偶然的暴烈沖動致使后繼者送命,伊凡頓悟這絕后的可怕舉動,立刻上前摟抱住垂死的兒子,睜大恐怖、悔恨交加的雙眼,他想求兒子饒恕已無濟于事,獸性和人性同時顯示在伊凡的身上。為了增強畫面的恐怖感,畫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紅色調。背景陰暗,以

7、加強前景的恐怖氣氛 。紅色的地毯,映出這幕血腥的擊殺。畫家集中刻畫伊凡的瘦臉上,瞪著兩只驚恐萬狀的大 眼珠,那種不可逆轉的殺子之痛,預示著伊凡統治將臨滅亡,也向世人展現殘暴的沙皇注定失敗的原因。 意外歸來 這幅畫是表現在俄國沙皇統治下而受壓迫的知識分子的遭遇及其悲歡離合的情景。      經過長期流放和苦役,革命者突然歸來。一個面容瘦削、滿臉胡須的中年男子走進房里,身上還穿著囚衣。畫面上,女傭把門打開,以疑惑的目光看著這穿著破衣,身材瘦削,形容枯槁但卻神情堅毅的“不速之客”,他的出現使全家處于一片驚愕之中。近景一位躬腰,手扶沙發的老年婦女,這是

8、他的母親,她似乎不相信這位進來的的“客人”真的是她的兒子。妻子驚愕地坐在鋼琴旁,忘了應該站起來去擁抱她的丈夫,吃驚地站起來。      右邊書桌上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副好奇的目光投向這位來歷不明的“客人”身上,大一點的男孩似有所悟,也許這就是他慈祥的父親,而小女孩自她出世后,從未見到這位“客人”,因此滿臉疑惑。這幅畫通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把流放者大半生的坎坷經歷,全家悲歡離合的復雜情感,集中地凝固在這一瞬間的人物表情、動作的變化上。      這一場景在我國文革后期也出現在許多家庭,有的家庭甚

9、至永遠沒有等到他們的“客人”.2、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科依(1837-1887)  俄羅斯“巡回展覽畫派”的創始人和思想領袖之一。他不僅是當時杰出的藝術理論家和社會活動家,而且是卓有成就的大畫家。代表作有托爾斯泰像、涅克拉索夫象、月夜少女(又譯月夜)和這幅無名女郎。無名女郎我們面前的這位典型的19世紀俄國知識女性,她側身端坐,轉首俯視著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顯得高傲而又自尊。這種姿式語言表明畫中人物與這個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審視,不屑一顧,又不愿與之合流的神情,這隱含著當時一部分民主主義知識分子對社會的態度。這幅女子肖像顯示的美在于性格表現,也體現畫家的美學觀。我們面前這位女子沒

10、有華麗服飾和貴夫人的打扮,而是入時得體,是上流社會有文化、有修養、品位極高的知識女性打扮。色調濃重且有變化,冷漠、深沉、俊秀的面孔鮮明突出,格外莊重、典雅而高尚。   這是一幅頗具美學價值的性格肖像畫,畫家以精湛的技藝表現出對象的精神氣質。畫家以現實主義思想,古典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位19世紀俄國新時代女性的完美形象。克拉姆斯柯依創作的這幅肖像,與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同一時期,因此有人說他畫的這位無名女郎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也有人說她是位演員。畫家在肖像畫中展示的是一位剛毅、果斷、滿懷思緒、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俄國女性典型,形象塑造具有極大的

11、感染力,是世界美術史上肖像畫杰作。3、蘇里科夫1848年1月12日生于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916年3月6日卒于莫斯科。巡迥展覽畫派的代表之一。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取材于世紀俄國歷史上的一件真事兒。年,正當彼得大帝出國訪問時,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保守貴族率領近衛軍,挾持了彼得大帝的姐姐索非亞公主發動兵變,意圖扼殺彼得大帝實施的資本主義改革。聞訊而歸的彼得大帝借助外國勢力經過殘酷的斗爭鎮壓了這次兵變,并在紅場上絞殺了余名叛變者。畫面上,清晨冷冽的薄霧里,克里姆林宮的高墻和華西里伯拉仁諾大教堂、修道院的穹頂森然挺立。前景左側,帶銬的近衛軍們簇塞一片,有的憤然逼視著右側騎在馬上的彼得大帝,有的低垂

12、了腦袋默默地與送別的親人相擁;畫面中段,行刑人挾制了近衛軍官準備送上絞刑架;右側,表情森嚴的彼得大帝昂首馬上,身邊團聚著以緬希科夫為首的支持者。在一種近乎絕然的靜默中,兩群持不同信念的人對峙著,仿佛他們之間的戰斗還在繼續,勝者沒有為王的大喜,敗軍也沒有為寇的悔過,他們個人的尊嚴和克制著的情感靜默中宣泄著、交流著、對峙著,由此形成看不見卻可強烈感受到的畫面張力。女貴族莫洛卓娃是蘇里科夫1887年的作品該畫以17世紀俄國的宗教分裂為題材,描寫了尼康大主教的反對者,分離派的卓越人物女貴族莫洛卓娃被流放的情形,女貴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親屬,她少年守寡,篤信宗教,后來告別宮廷,疏財仗義,救濟貧民。由于她反

13、對宗教改革,沙皇下令逮捕她,把她流放到洛夫斯克,最后餓死在那里。在人民眼中,莫洛卓娃和她的姊妹是真正誠意為宗教而犧牲一切的人。這對于沙皇的統治來說,就是個潛在的威脅,為此,把她倆流放到帕洛夫斯克。畫中表現的是她被押解途經莫斯科街道的情景。乘坐在雪橇上經過莫斯科大街時的情形。在莫洛卓娃的形象上,顯示了這個女貴族堅貞不屈和對舊教虔誠的性格。莫洛卓娃身著黑色衣服,也說明她藐視塵世生活,她伸出的雙指記號表示她不離棄自己的信仰。她那睜大的眼睛和有些激動的嘴唇,流露著她對舊教的狂熱感情,同時她那憔悴的臉和灰色的病態,也顯示出這種宗教狂熱只不過是一種可憐的幻想。但是,這個人物卻得到廣大人民的同情和頌揚,大路

14、兩旁圍著象墻一樣的眾多信徒,只有少數的商人和新教人物在以嘲笑的表情對待她。特別突出的是坐在右邊的乞婦和宗教狂者,他們的形象是非常生動的。畫家以冷峻的色調,表現了一種普遍意義的英雄性格,而不僅只是事件本身。4、希施金生平簡介(1832-1898):希施金是巡回藝術展覽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是俄羅斯一位繪畫題材比較單一的繪畫大師,也是杰出的風景畫家。他筆下的森林氣魄雄偉、豪邁壯觀。他一生的多數時間是在故鄉的森林里度過,他的畫作大部分也是畫森林的。他的風景畫莊嚴、壯麗、雄偉,很有氣魄。他以一種學者的態度描繪和研究大自然。主要作品有黑麥(1878)、橡樹(1887)、在公爵夫人摩爾德維諾娃的森林里(189

15、1)砍伐樹木(畫稿:1867)、林間小道(1885年左右)等。1869年創作的莫斯科郊外的晌午是一幅謳歌俄羅斯風光的畫卷,詩意盎然。其中松樹林(1872)、麥田(1878)、(在平靜的原野上(1883)、森林深處(1884)、松林的早晨(1889)、造船木材森林(1898)等作品在俄羅斯家喻戶曉,流傳很廣。 5. 列維坦(1860-1900)列維坦是19世紀俄羅斯最杰出的風景畫大師。他的創作完成了巡回展覽派風景畫家們的藝術探索。列維坦的風景畫概括和開拓社會生活的各種題材,大膽探索人生的哲理。不但有時代氣息,而且還有生活的特征。任何一位俄羅斯風景畫家都沒有想列維坦這樣深刻、這樣有個性次

16、表現人的心靈于大自然生命的聯系。 白樺林白樺林是俄羅斯畫家畫筆聚焦的主題。極宜入畫的白樺樹總會給畫家帶來創作的激情和靈感。在這幅白樺叢中,列維坦嘗試描繪陽光照在樺樹林中的光感和空氣感,具有鮮明的印象派畫風。       俄羅斯幅原遼闊,從布良斯克到西伯利亞,從伏爾加河到貝加爾湖,廣褒的山川上,寧靜的河水旁,到處都有茂密的白樺林。白樺林是俄羅斯民族的象征,俄羅斯就是白樺林的國度。     金色的秋天  著名的金色的秋天創作于1895年,畫面充滿了陽光,湛藍的天空,仿佛

17、活生生會呼吸似的,天空漂浮著灰白色的云,陽光穿過云朵照耀在同樣藍得發亮的小溪上,田野正在又綠變黃,樹葉已全部變成金黃色,清晰可見的筆觸宣泄著畫家心中涌現的激情。畫家運用瀟灑穩健的筆觸和色塊,高度概括地描繪了俄羅斯金黃色秋天的自然景象。這幅畫是一首秋天的頌歌。秋高氣爽,令觀者心曠神怡。6、謝洛夫瓦倫丁·亞歷山德羅維奇·謝洛夫(1865年- 1911年),俄羅斯杰出的肖像畫家。又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曾為列賓的學生,后又受契斯恰柯夫的教導,為巡回展畫派的成員之一。他悉心研究西歐繪畫,探索新的形式,一生作了大量的肖像畫。畫風明快冼練,善于刻畫人物性格。代表作品有高爾基像持

18、桃子的小姑娘陽光照耀下的少女等。少女與桃是謝洛夫二十二歲時的創作,但在畫法上已顯得相當成熟。這是一幅隨意的瞬間生活形象,顯得格外輕松自然。畫中人是莫斯科有名的工業資本家、音樂和美術保護人馬蒙托夫的女兒,她手執鮮桃,坐在餐桌前,窗外照進室內的陽光加強了人與自然、少女與春天這一美好的主題。少女薇拉有一雙烏亮的大眼睛,冷漠而機靈,配著那一頭不聽話的黑發,更顯得漫不經心。她那曬得微微發黑的面孔,透現出健康的紅暈。少女生活在俄國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室內整潔明亮,沒有奢華的裝飾,畫家所著意描繪的是充滿陽光的少女形象和她所處的生活環境。窗外射進的陽光,使女孩處在逆光照射下,而寬敞明亮的墻壁、臺布又反射出溫和的光,使處于背光的女孩形象仍不失光輝。畫家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