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案: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二)資料_第1頁
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案: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二)資料_第2頁
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案: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二)資料_第3頁
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案: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二)資料_第4頁
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案: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二)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語文三輪專題復習教案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二)【規(guī)律總結】推斷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文言實詞的數(shù)量較大,而且常常多義,用法較靈活,因此,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句中的含義就成為閱讀文言文的第一個難關。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實詞和掌握正確的方法是推斷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句中含義的關鍵。推斷文言實詞的一些基本方法:一、聯(lián)想推斷試卷上常出現(xiàn)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lián)想課文有關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例如:不以外夷見忽。簡析要理解此句,關鍵是“見”。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孔雀東南飛中學過的“蘭芝初來時,府吏見叮嚀”來推斷。“見”是第一人稱代詞“我”之意,且“見”作賓語,賓語

2、前置。“不以外夷見忽”中的“見”據(jù)此可推斷為第一人稱代詞,此句句意為: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也可以聯(lián)想成語推斷。不少成語源自文言文,可借助這些成語中的意義來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例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簡析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語“日薄西山”中的“薄”字來推斷,“日薄西山”中的“薄”為“接近”之意,那么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試解。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語“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句中的“疾”字可用 “疾風知勁草”中的“疾”字推斷出是“強”的意思。句中的“責”字可由成語“求全責備”推知是“尋求,尋找”

3、之意。二、語言結構推斷有些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辭格,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例如: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簡析句從句式結構來看,屬于對仗,“忠”和“賢”相對,“用”和“以”相對;“忠”和“賢”同義,那么“用”和“以”同義,故“以”的意義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句從句式結構來看,也屬于對仗句,“六國”與“秦”相對,“滅”與“族”相對,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滅”的意思。三、辨析詞性推斷根據(jù)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根據(jù)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實詞詞義。例如:據(jù)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帶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簡析

4、句也為對仗句,“據(jù)”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是名詞,據(jù)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句也為對仗句,“帽”與“環(huán)”相對,“帶”與“腰”相對,“帶”為動詞,“腰”也為動詞,“腰佩”之意。四、語法分析推斷根據(jù)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jù)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例如:辨析下列一組“信”字的用法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信義著于四海懷信侘傺簡析句“信”處在謂語動詞“知”之前,作狀語;既作狀語,那么一定是副詞,進而推斷它為“

5、確實”之意。句“猶”是副詞,作狀語,“信”處在謂語的位置上,是動詞,為“相信”之意。句“著”為謂語動詞,“信義”處在主語的位置上,為名詞,故“信”為“信譽”之意。句“懷”為動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信”處于賓語的位置,所以“信”為“忠誠”之意。五、語境分析推斷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有些句子中的實詞義我們可以借助句子內部語境來推斷。例如:辨析下面一組加點字的實詞義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jié)而舞(屈原)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簡析的“應”搭配對象為節(jié)拍之“節(jié)”,“應節(jié)拍”即為“隨著節(jié)拍、

6、和著節(jié)拍”,可釋為“隨著,和著”。句中的“應”和“對”連用,都處于謂語動詞的位置上,而“對”為“回答”之意,故“應”為“應答”。有些句子的實詞還需借助句子外部語境來推斷,才能上下貫通,例如:辨析下列加點字的用法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簡析兩句話同出蘇軾的石鐘山記,大多數(shù)同學把兩個“言”,都理解為“說”。句根據(jù)前文語境可知,酈道元對石鐘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觀點表述上說得不夠詳細,由此推知此“言”為“敘述”之意。句我們聯(lián)系整篇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及歷史背景來看,漁工水師大多文化水平較低,所以漁工水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實原因,不是不能說,而是不能用文字記載下來。

7、故此處的“言”應理解為“記載”較為準確。專項練習( 一)皇甫謐年二十始勤學年二十,不好學,游蕩無度,或以為癡。嘗得瓜果,輒進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經(jīng)云: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因嘆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xiāng)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居貧,躬身稼穡,帶經(jīng)而農(nóng),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著禮樂、圣真之論。(選自晉書皇甫謐傳)注釋叔母任氏:指撫養(yǎng)他的任姓叔母。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意為即使每天給父母吃牛、羊、豬

8、(三牲)肉,仍稱不上是孝子。道:正道。卜:此指選擇。闕:同“缺”。經(jīng):此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博綜典籍:博覽儒家經(jīng)典著作。 思考與練習1解釋:度 或 輒 進 余 篤 涕 居 務2翻譯:目不存教 無以慰我何爾魯鈍之甚也 自汝得之,于我何有!躬身稼穡( 二)青文勝為民請命青文勝,字質夫,夔州人。仕為龍陽典史。龍陽瀕洞庭,歲罹水患,逋賦數(shù)十萬,敲撲死者相踵。文勝慨然詣闕上疏,為民請命。再上,皆不報。嘆曰:“何面目歸見父老!”復具疏,擊登聞鼓以進,遂自經(jīng)于鼓下。帝聞大驚,憫其為民殺身,詔寬龍陽租二萬四千余石,定為額。邑人建祠祀之。妻子貧不能歸,養(yǎng)以公田百畝。萬歷十四年詔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選自

9、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釋夔(ku)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內。龍陽:古縣名,在今湖南境內。典史:縣令的屬官。洞庭:指洞庭湖。逋賦:拖欠賦稅。闕(qu):宮殿外的望樓。此指宮門外。疏:給皇帝的奏章。不報:不答復。詔寬:皇帝下令寬貸。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萬歷:明神宗年號。有司:官吏。文化常識“登聞鼓”及其他。登聞鼓是古代統(tǒng)治者為了表示聽取臣民諫議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懸鼓,讓臣民擊鼓以使里面的人聽到。從縣、府、州直至皇宮外,都設有“登聞鼓”。所謂“擊鼓鳴怨”就是敲擊登聞鼓喊冤枉。然而古代有幾個青天大老爺呢?登聞鼓只是形式罷了,從上文看,青文勝擊鼓后還不是因毫無作用轉而自殺的嗎?有句諺語叫“

10、堂堂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古代百姓申怨還有一種方法,即攔住官員出行的馬車,訴說冤情,但效果也極小。思考與練習1解釋:仕 瀕 具 憫 邑 祀2選擇:“文勝慨然詣闕上疏”中的“詣”,解釋為: (A)上告;(B)到;(C)登上;(D)責罵。“妻子貧不能歸”中的“歸”,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鄉(xiāng);(C )沒有住房;(D)不能耕種。3翻譯:歲罹水患 死者相踵 遂自經(jīng)于鼓下養(yǎng)以公田百畝( 三)余文坼意外遂愿余文坼(ch),浙人,少孤,寄居京江,事母極孝。貧不能供甘旨,棄舉業(yè)作賈,往來蘇、揚間。志欲破萬卷,而無錢購書,惟憑借讀。常云于湖州置貸,暫住村店,俄春漲發(fā),村落困巨浸中,移居主人樓上

11、。方以阻行期為郁郁,忽睹樓側貯書四架,悉經(jīng)、史、子、集,喜甚,伏而誦之,焚膏繼夜,諰諰恐不能遍覽。喁喁數(shù)旬,竟忘為置貸來也。迄水將退,而腳氣大發(fā),住養(yǎng)匝月,架上書悉歸腹笥矣。(選自清張泓滇南憶舊錄)注釋京江:古地名,今鎮(zhèn)江市。舉業(yè):參加科舉考試的學業(yè)。貸:辦貨。浸:水。諰諰(xx):恐懼的樣子。喁喁(yy):小聲讀書的樣子。腳氣:指腳氣病。文言知識“常”與“嘗”。“常”作“經(jīng)常”、“平常”解,古今相同。但文言中“常”又同“嘗”,作“曾經(jīng)”解。上文“常云于湖州置貸”,意為曾經(jīng)說是在湖州辦貨。又,史記高祖本紀:“高祖為亭長時,常告歸之田。”意為漢高祖擔任亭長時,曾告假回鄉(xiāng)。“嘗”,通“常”,又解為

12、“曾經(jīng)”。 思考與練習1解釋:孤 寄居 甘 旨 賈 貯 膏 迄 匝2翻譯:方以阻行期為郁郁 架上書悉歸腹笥矣( 四)蘇東坡北歸東坡還至庾嶺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問從者曰:“宜為誰?”曰:“蘇尚書。”翁曰:“是蘇子瞻歟?”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聞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歸,是天佑善人也。”東坡笑而謝之,因題一詩于壁間云:“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夾道手親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注釋 東坡:蘇東坡,即蘇軾。曾貶官至惠州、儋州(今廣東、海南一帶)。庾嶺:即大庾嶺在今江西、廣東交界處。蘇尚書:蘇軾曾官至禮部尚書,故稱蘇尚書。鶴骨霜髯(rn)心已灰:這是蘇軾形容自

13、己的形態(tài)與心情。 思考與練習1解釋:從 揖 題 2翻譯:少憩村店官為誰 我聞人害公者百端 是天佑善人也 ( 五)鄭玄對應劭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長八尺,飲酒一斛,秀眉明目,容儀溫偉。紹客多豪俊,并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說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咸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時汝南應劭亦歸于紹,因自贊曰:“故太山太守應中遠,北面稱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門考以四科,回、賜之徒不稱官閥。”劭有慚色。(選自后漢書鄭玄傳)注釋袁紹:東漢末年大豪強。總兵:總領兵馬。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帶。玄:鄭玄:當時著名儒學大師。斛(h):量器名。

14、古代以十斗為一斛。異端:此指與儒學格格不入的觀點。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太山:泰山。應中遠:即應劭,字中遠。考以四科:講學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回、賜:孔子的弟子顏回、子貢。不稱官閥:不按官職相稱。思考與練習1解釋:要 會 競 歸 2翻譯:乃延升上坐 未以通人許之 咸出問表莫不嗟服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閱讀 1 4題。南康直節(jié)堂記 宋 蘇轍 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jié)”,朝請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后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莖;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為軍六曹吏所居,杉之陰,府史

15、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莫知貴也。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南康太守辦公廳的東面,有一座廳堂叫“直節(jié)堂”,是朝請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樹,長短粗細一樣,直得像墨線彈的一樣,在二丈多高處開始長有枝葉。這些樹高聳的樣子就像高高興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盤的柱。那種凜然正氣又像公卿大夫頭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長長的寶劍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這里起初是南康軍的各部門官吏住的地方,杉樹的樹蔭底下,是書記們蹲伏在一起辦公的場所,簿冊文書丟在焉面,沒有人知道這兒有什么可貴之處。徐君見到這個地方,很是愛惜它,就改建成這座廳堂,而且命名為“直節(jié)”。)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

16、幸而風雨撓之,巖石軋之,然后委曲隨物,不能自保。雖竹箭之良,松柏之堅,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求之于人,蓋所謂不待文王而興者耶?(樹木剛生來時,沒有不是直的。不幸經(jīng)過風吹雨打而彎曲,或受到巖石的擠壓,這樣才隨外物的影響而屈曲變彎,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即使像竹箭這樣的優(yōu)質、松柏這樣的堅貞都免不了這樣。只有杉樹能順著它的本性,不用人扶植就能長得很直。活著能傲對冰雪,死后能利用它做棟梁屋宇,都與竹、柏相同,但在軀干挺直這點上卻又超過了竹、柏。如拿杉的這種品格要求于人的話,那么,這種人大概就是所謂“不等文王出現(xiàn)就會崛起”的豪杰之士吧!)徐

17、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飲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為曲,為曲必屈,曲可為乎?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葉,安而不危乎?清風吹衣,飛雪滿庭,顏色不變,君來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歌闋而罷。(徐君性格溫和善良,廣施仁愛,在他任職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稱贊。他不施行嚴明苛刻的政令,但行為卻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歡的,就可知道他的為人了。詩經(jīng)說:“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繼承前人的事業(yè)。”直節(jié)堂建成之后,徐君與

18、客人在堂上宴飲,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著歌說:“我想做個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會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嗎?我想做個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會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嗎?正像這叢杉樹,高高聳立而不偏倚,枝椏伸展,葉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險嗎?然而清風吹動衣襟,飛雪灑滿庭院,杉樹依然顏色不變,您來到樹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樹,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樹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愛樹的人呀!廬山一帶的百姓,登上直節(jié)堂見到了杉樹,就會懷念起像杉樹一樣品行正直的人,這種懷念大概是永遠不會終止的吧!”一曲歌終,宴會也就散了。)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轍記。(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

19、轍記。)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舉 B、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 說:同“悅” C、然后委曲隨物 委曲:屈曲變彎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與眾不同2、下列各組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其孰能譏之乎 C、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 D、君以客飲于堂上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3、下列對文意的敘述或對文章的欣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聽事堂的東面種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樹,并在杉樹旁建造了一座廳堂,命名為“直節(jié)堂”。 B、作者認為樹木剛生長時,沒

20、有不直的,然而經(jīng)過風吹雨打,或受到巖石的擠壓,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樹可以。 C、“直節(jié)”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對杉樹的“直節(jié)”之性作了由衷的贊美。巨杉之性即剛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狀物,實則寫人。D、文章寫堂而寫杉,寫杉而實寫徐望圣,借寫徐望圣又將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態(tài)度抒發(fā)無遺,紆徐曲折,極盡含蓄之妙。第卷 (非選擇題 共120分) 4、把第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jié)”命焉。(3分) (2)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3分) (3)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4分)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

21、題。趙抃,字閱道,衢州西安人。進士及第,為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呂溱、蔡襄、吳奎、韓絳既出守,歐陽修、賈黯復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紛紛引去,侍從之賢如修輩無幾,今皆欲去者,以正色立朝,不能諂事權要,傷之者眾耳。”修、黯由是得留,一時名臣,賴以安焉。請知睦州,移梓州路轉運使,改益州。蜀地遠民弱,吏肆為不法,州郡公相饋餉。抃以身帥之,蜀風為變。窮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識使者,抃行部無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知虔州。虔素難治,抃御之嚴而不苛,召戒諸縣令,使人自為治。令皆喜,爭盡力,獄以屢空。初,有詔募義勇,過期不能辦,官吏當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頻歲豐,故應募者少,請寬其罪,以俟農(nóng)隙。

22、”從之。坐者獲免,而募亦隨足。加龍圖閣直學士、知成都,以寬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復有此獄,皆謂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過耳。”刑首惡而釋余人,蜀民大悅。會榮諲除轉運使,英宗諭諲曰:“趙抃為成都,中和之政也。”神宗立,召知諫院。故事,近臣還自成都者,將大用,必更省府,不為諫官。大臣以為疑,帝曰:“吾賴其言耳,茍欲用之,無傷也。”及謝,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未幾,擢參知政事。抃長厚清修,人不見其喜慍。平生不治貲業(yè),不畜聲伎,嫁兄弟之女十數(shù)、他孤女二十余人,施德煢貧,蓋不可勝數(shù)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在虔與成都,尤為世所稱

23、道。 宋史 列傳第七十五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近日正人端士紛紛引去 引:退.坐者獲免,而募亦隨足 坐:犯罪.刑首惡而釋余人,蜀民大悅 刑:處罰、懲治.平生不治貲業(yè),不畜聲伎 治:研究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一時名臣,賴以安焉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抃御之嚴而不苛 去今之墓而葬焉.蜀風為變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 人不見其喜慍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趙抃敢于直言,看到朝廷賢能之士如歐陽修等人,都要離開朝廷、出任地方官時,一針見血地(向皇上)進言,這是他們不會諂媚權貴,受排擠打壓的結

24、果。.趙抃任地方官時,一向平和寬容,受到上下好評。但在出使蜀地期間,一反常態(tài),力主使用嚴刑,這是他依據(jù)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選用的相應對策。.趙抃“為政”很有建樹:在益州,能做到以身作則,改變世風;在虔州,調動各縣令積極性,讓其自主治理,使得當?shù)刂伟矤顩r大為好轉。.趙抃為人長厚,操行高潔美好,幫助自家兄弟以及其他孤女人家,廣施恩德于那些需要幫助的貧苦家庭,這類例子多得列舉不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修,黯由是得留,一時名臣,賴以安焉.譯文:(2) 忭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 譯文: (3)其為政,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尤為世所稱道.譯文: 1、 治

25、:置辦 (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4題。王霸字符伯,潁川潁陽人也。漢兵起,光武過潁陽,遂從擊破王尋、王邑于昆陽,及光武為大司馬,以霸為功曹令史,從度河北。 賓客從霸者數(shù)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薊,郎移檄購光武。光武即南馳至下曲陽。傳聞王郎兵在后,從者皆恐。既至信都,發(fā)兵攻拔邯鄲。霸追斬王郎,得其璽綬。封王鄉(xiāng)侯。 從平河北,常與臧宮、傅俊共營,霸獨善撫士卒,死者脫衣以斂之,傷者躬親以養(yǎng)之。光武即位,以霸曉兵愛士,可獨任,拜為偏將軍。 四年秋,帝幸譙,使霸與捕虜將軍馬武東討周建于垂惠。蘇茂將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

26、援,戰(zhàn)不甚力,為茂、建所敗。武軍奔過霸營,大呼求救。霸曰:“賊兵盛,出必兩敗,努力而已。”乃閉營堅壁。軍吏皆爭之。霸曰:“茂兵精銳,其眾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虜與吾相恃,兩軍不一,此敗道也。今閉營固守,示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捕虜無救,其戰(zhàn)自倍。如此,茂眾疲勞,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戰(zhàn)良久,霸軍中壯士路潤等數(shù)十人斷發(fā)請戰(zhàn)。霸知士心銳,乃開營后,出精騎襲其背。茂、建前后受敵,驚亂敗走,霸、武各歸營。賊復聚眾挑戰(zhàn),霸堅臥不出,方饗士作倡樂。茂雨射營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軍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擊也。”霸曰:“不然。蘇茂客兵遠來,糧食不足,故數(shù)挑戰(zhàn),以僥一切之勝。今閉營

27、休士,所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戰(zhàn),乃引還營。 十三年,增邑戶,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數(shù)月卒。(后漢書 王霸傳,有刪節(jié))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和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A、郎移檄購光武 追購又急(后序)B、方饗士作倡樂 旦日饗士卒(鴻門宴)C、死者脫衣以斂之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D、乃開營后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下列各組句子分別表明王霸“善撫士卒”和“有謀略”的一組是( )(3分)A、死者脫衣以斂之 追斬王郎,得其璽綬 B、傷者躬親以養(yǎng)之 不相援,賊必乘勝輕進C、客兵遠來,糧食不足

28、 賊兵盛,出必兩敗,努力而已 D、方饗士作倡樂 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動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王霸跟從光武渡過黃河之后,當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幾十個賓客,都漸漸離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對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風知勁草!”B、王霸與馬武一起討伐周建。馬武沒有傾力應戰(zhàn),被蘇茂、周建打敗,馬武的軍隊奔跑到王霸的營壘,大聲呼救,王霸沒有立即出兵救援。C、王霸手下將士爭相要求出戰(zhàn),甚至幾十名壯士斷發(fā)請戰(zhàn),此時王霸認為賊兵精銳,人數(shù)眾多,而馬武又過于依賴王霸,出兵容易失敗,王霸沒有出兵。D、王霸對光武帝一片忠心,對將士們撫愛有加;他作戰(zhàn)勇猛,機智沉穩(wěn);一生戰(zhàn)

29、功顯赫,屢受封賞。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9分)以霸曉兵愛士,可獨任,拜為偏將軍。譯文: 如此,茂眾疲勞,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譯文: 今閉營休士,所謂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譯文: 參考答案(一) 皇甫謐年二十始勤學1限制有人就送給超過專心淚生活工作、職業(yè)2心目中沒有接受教育(的念頭);沒什么可以用來安慰我的;你為什么十分的愚笨啊!受益的是你自己,跟我有什么關系!親自種田。(二)、青文勝為民請命1做官靠近準備同情縣祭 2(A)(B) 3每年遭遇水災;死者接連不斷;便在登聞鼓下上吊自殺;用公田一百畝來養(yǎng)家糊口。(三)、余文坼意外遂愿1幼時失父親客居甜美味商人、買賣藏油到滿 2正在因為行期被阻

30、而悶悶不樂;書架上的書全讀完并化為腹中經(jīng)綸。(四)、蘇東坡北歸1跟隨拱手寫 2在鄉(xiāng)村旅店中稍作休息;做官的人是誰?我聽說有人千方百計傷害你;我是老天爺保佑好人。(五)、鄭玄對應劭1同“邀”集合爭著依附 2于是請(鄭玄)登上大堂并上座;不認為他是知識淵博的人;都出于問題之外(意為知識淵博);沒有人不感嘆佩服。(六) 1D(特立:獨立,挺立,高高聳立 )2C(都是連詞,表轉折) 3A(杉樹并非徐望圣所種)4()徐君(徐先生)見到這個地方,很是愛惜它,就改建成這座廳堂并命名它為“直節(jié)”。()我想做個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會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嗎?()廬山一帶的百姓,登上直節(jié)堂見到了

31、杉樹,就會懷念起像杉樹一樣品行正直的人,這種懷念大概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吧!(七)2、D(:前一個“以”,順承連詞,來;后一個“以”,因為;:前一個“而”,卻,后一個“而”,順承連詞;:前一個“為”,因為,后一個“為”,為了;:均為第三人稱代詞,他)3、(“這是他依據(jù)自己身份的不同而選用的相應對策”有誤,應為“善因俗施設,猛寬不同”,所依據(jù)的是當時當?shù)氐那闆r。)4、歐陽修、賈黯因此能夠留在朝中,當時有名的大臣,依靠他得以安定下來。(得分點:由是:因此1分,“賴”后代詞“之”省略,應譯出“他”1分, 句子通順1分)趙抃先前出使蜀地的時候,有聚眾進行怪異祭祀的,用嚴酷的刑法懲治他們(使:出使1分,

32、“治以峻法”為狀語后置句式,應按“以峻法治之”翻譯1分,句子通順1分)。他處理政務,善于根據(jù)當時、當?shù)氐那闆r,設置對策,采用嚴厲與寬緩等不同的辦法,特別被當代人所稱道。(“因俗施設”1分,被動句句式1分,句子通順2分) (八)1 C(A、均為懸賞捉拿;B饗:犒勞;C前一個“以”相當于“而”,表目的,可解釋為“來”,后一個“以”是“以身份”的意思;D,均表承接關系,表兩事在情理上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于是”)2B(A中后一句是寫王霸作戰(zhàn)英勇;C中前一句是寫王霸與其部下分析敵兵的現(xiàn)狀;D中后一句是寫王霸處變不驚)3C(C項概括的意思在時間上存在錯誤,“部下幾十名壯士斷發(fā)請戰(zhàn)”并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釋之時,而是下面“合戰(zhàn)良久,霸軍中壯士路潤等數(shù)十人斷發(fā)請戰(zhàn)”之時)4(1)因為王霸通曉軍事,愛護士兵,可以獨當重任,便任命他為偏將軍。(省略句1分,重點字詞有:“以”,因為,1分;“拜”,任命,1分。)(2)這樣,蘇茂的軍隊就會疲勞,我們趁他疲憊的時候進攻,才能夠戰(zhàn)勝他。(“承”,趁機,1分;“弊”,疲憊,1分;“克”,戰(zhàn)勝,1分。)(3)現(xiàn)在我們關閉營門,使軍隊休整,就是人們所說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敵人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