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_圖文_第1頁
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_圖文_第2頁
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_圖文_第3頁
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_圖文_第4頁
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_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8卷第3期 2009年3月中 國 礦 業CHI NA MINI NG MAGAZINEVol 118,No 13Ma rch 2009綠色礦業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趙淑英,王 鑫(黑龍江科技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7摘 要:我國煤炭產業傳統的發展模式,存在著許多嚴重問題,如環境污染、煤炭資源的產出率低、利用率低、回收率低等。因此,本文在分析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優勢的基礎上,從縱向主導產業鏈和橫向耦合產業鏈等方面,構建出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并以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實踐進行個案分析和論證。最后,給出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得以實施的

2、對策建議,以期實現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關鍵詞: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中圖分類號:F426121;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051(200903-0052-04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oalcirculatory economy industry chainZH AO Shu 2ying,WANG Xin(School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H eilongjiang Institute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H arbin 150027,ChinaAbstr a

3、ct:Ther e exist a lot of ser ious problems with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ese coal industry,such as the envir onmental pollution,low payout r ate of the coa l resource,low utilizat ion r ate,low recovery r ate,and so 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 ages of the coal circulator y

4、 economy industr y chain,Chinese coal circulatory economy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model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 s of longitudinal dominant industr y and lat eral coupling industry chain.In this paper,the practice of Shanbei Energy Chemical Base to develop the circulatory ec

5、onomy industr y chain model is ana 2lyzed and demonstrated as a case.At the end of the paper,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 ions ar e given to car ry out fur ther Chinese coal cir culator y economy industr y chain development models so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al enter pr ises is

6、achievable.Key wor ds:coal circulator y economy;industry chain;development model收稿日期:2009-01-02作者簡介:趙淑英(1968-,女,黑龍江雞西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遼寧大學在讀博士,主要從事經濟與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煤炭產業傳統發展模式是一種/資源產品廢物0的單向線性流程,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不斷加重生態環境的負荷來實現經濟增長。在能源需求增長和環境管制的雙重壓力下,新時期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發展煤炭產業,綜合考慮資源、環境及技術含量等因素,以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為目標,形成低投入

7、、高產出、少污染、零排放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新型發展模式,以實現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1 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優勢分析111 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1循環經濟產業鏈所謂循環經濟,就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原則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0。其中/減量化0側重于/源削減0,體現了/污染預防0和清潔生產的思想,使污染物從一開始就在源頭得到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再利用0提倡資源的綜合利用,把上游的污染物作為下游的原料,引入中間環節,延長產業鏈,把污染物消化在過程當中,使進入環境的污染物減第3期趙淑英

8、等: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少;/再循環0則是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資源的利用等級,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把循環經濟應用于企業層面,重點是構建企業產業鏈,并且盡可能延長產業鏈。通過產業鏈的延長,把傳統/資源產品廢物0的線性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0的非線性模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資源的利用等級,達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資源和最小程度的排放污染物。(2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煤炭循環經濟是指遵循礦產物質自身特征和自然生態規律,按其勘查、采選冶生產、深加工、消費等過程在系統內部以互聯的方式構成物質、能量的閉環流動,與之依存的能量流、信息流內在疊加,達到與環境、社會等和諧發展的一個經濟系統。煤

9、炭循環經濟是一種/礦產勘查一礦產資源一產品一再生礦產資源一最終排放0的反饋式流程,它重視生態效率,要求降低礦物開采量,提高礦物利用率,減少廢棄礦物的處置及堆存量,以追求物質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廢物產生量的最小化,其核心是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煤炭循環經濟原則見表1。表1煤炭循環經濟原則煤炭循環經濟原則礦業生產過程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勘查多目標綜合勘查,提高質量,規范市場使用先進理論、儀器,提高勘查質量、準確性勘查資料的公開性,多次開發礦山開采少采、貧富兼采先進技術開采,提高開采率,降低剝采率、貧化率隨著開采技術提高,降低礦產品邊界品位選礦減少應選礦石適度選礦規模,提高選礦回收率綜合回收有用元素

10、,尾礦綜合利用冶煉盡量減少冶煉量采用先進工藝,節能降耗,保持適度規模有用元素回收,廢水、廢氣、廢渣綜合利用深加工開發新產品,廢物回收加工利用提高適應性,達到標準化,綜合回收有用元素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煤炭循環經濟原則在煤炭循環經濟活動中,集中體現為對礦產資源的利用方式和對環境的保護形式上。在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礦產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產生,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通過多次使用或修復、翻新或再制造,延長礦產品使用周期,防止礦產品過早地成為垃圾;最大限度將礦產品廢棄物轉化為資源,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就是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以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一方面通過

11、前向關聯延長資源產品鏈,提高資源加工深度,充分利用資源,使資源增值,從而更好地發揮資源效益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企業外部不經濟性最小,使環境成本最低。112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優勢分析首先,按照循環經濟原理構建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煤炭工業內部實現經濟循環,不僅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有效代謝了自身產生的污染物,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其次,通過延伸產業鏈,挖掘實施循環經濟的潛力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可實現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是減輕經濟增長對煤炭資源供給壓力的有效途徑。第三,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煤炭產業結構優化

12、升級,還可提高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傳統的煤炭企業主要以煤炭開采為主,產品單一,產業鏈短,企業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煤炭市場,一旦煤炭市場低迷,企業經濟效益將急劇下滑。通過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可縱向延長煤基產業鏈,提高煤炭產品的附加值,有效增強煤炭企業對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最后,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具有較高的社會和環境效益。隨著煤炭開采,在礦區周圍形成很多采煤塌陷地,國家和企業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進行復墾。在礦區建設坑口燃煤電廠,可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電廠粉煤灰用以充填采煤塌陷區,復墾造地還耕于民,符合國家環保和土地利用政策。同時,粉煤灰還可用來生產砌塊產品,減少社會上粘土磚的用量,保

13、護國家的土地資源。另一方53中國礦業第18卷面,通過建設大型坑口燃煤電廠,實現變輸煤為輸電,可緩解國家公路、鐵路、水路運力的緊張局面。2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構建211縱向主導產業鏈發展模式煤礦區是以煤炭資源開采為主的區域,其縱向主導產業鏈是以煤炭及煤系共伴生資源的開采加工為主。基于礦區煤炭資源生產加工、轉換利用現實狀況,對以煤炭資源為基礎縱向產業鏈的分析,可以有選擇地從以下方面展開:煤炭一電力一市場、煤炭一電力一電解鋁一市場、煤炭一氣化一市場、煤炭一氣化一化工一市場、煤炭一焦化一市場、煤炭一建材一市場、煤炭一液化(煤變油一化工一市場等(見圖1。圖1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縱向延伸結構圖從長

14、遠來看,隨著煤礦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狀況的變化,煤礦區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具有經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群。212橫向耦合產業鏈發展模式煤礦區在以煤炭和煤系共伴生資源的開采加工作為主導產業鏈的同時,可橫向耦合多條共生產業鏈。橫向耦合產業鏈分析即是在縱向主導產業鏈分析的基礎上對各種副產、次級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的分析。根據煤炭開采生產所排放的廢物特征、礦區的資源條件和外部環境,礦區橫向耦合產業鏈分析可在煤矸石(煤泥一熱電廠一熱電、矸石(灰渣、粉煤灰一建材廠一建材產品、煤矸石一充填(復墾一土地資源、礦井水水處理站一供水等產業鏈上分別展開。213典型的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典型的煤炭循環經

15、濟產業鏈發展模式(見圖2是從技術、經濟和環境三方面進行考慮,技術上盡可能先進,經濟上有利可圖,環境上避免造成外部不經濟性,提高企業環境效益。圖2典型的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圖依托洗精煤,以焦炭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主要種群,以焦化廠作為產業鏈中的主要環節,把廢物綜合利用作為主線,把發電廠作為各個環節能量流動的紐帶,設計縱橫耦合產業鏈,形成焦炭、甲醇、炭黑、化肥等多種產品結構和以電能、熱能發展企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體系。3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實踐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其煤炭資源儲量高達1460億t,是我國21世紀重要的能源接續基地。從基地建立之初,就將循環

16、經濟的理念引入基地的建設,圍繞/三個轉化0的思想著力打造/三大產業鏈0:一是煤向電轉化,發展載能工業,形成煤電載能工業產業鏈;二是煤、煤電、煤制油、煤化工產品一體化開發,形成煤電油化產業鏈;三是發揮多種礦藏并存,實施煤油氣鹽化工產品綜合開發,形成煤油氣鹽化工產業鏈。經過近20年的開發建設,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迅速成長,尤其是煤炭產業獲得全新發展,轉化大大提高了煤炭產品的附加值,將豐富的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帶來巨大經濟利潤,能源工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陜北地區乃至陜西全省的經濟發展,2004年已經形成年產6000萬t 煤的生產能力,成為我國西煤東運的重要供給地。而在其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循環

17、經濟產業鏈模式也給煤炭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這種新型的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更重視煤炭工業資源廢物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其產業鏈設計為/煤電一體化重化工精細化工0。一方面延伸煤炭下游產品,拉長煤、電、54第3期趙淑英等: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高能耗產品產業鏈,變出煤為輸電,一次能源轉化為二次能源,逐步形成電能、熱能發展企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體系,在轉化的過程中提升煤炭附加值;另一方面,以煤炭為原料,開發煤的衍生產品,如焦炭、甲醇、炭黑、化肥等多種煤化工產品,實現煤炭綜合利用。以/煤電一體化0為基礎階段,逐步發展以焦化廠為基礎的/重化工0階段,最終延伸至輕紡、制藥、建

18、材等多種相關產業的/精細化工0階段。三個階段以廢物綜合利用為主線,發電廠為各個環節能量流動的紐帶,實現資源循環利用。4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得以實施的對策建議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模式能否在現實中得以實施,不僅需要人們管理理念的創新、先進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更需要國家和政府在以下幾方面給予政策支持。(1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和共用技術要充分調動政府、社會、企業資源,重點攻關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和共用技術;要以多種有效形式,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促進我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發展;要研究開發循環經濟產業鏈發展所必需的技術,建立起技術支撐體系。包括污染治理技術、綜

19、合利用技術、廢物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工業鏈接技術、煤炭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耦合共生技術。(2修訂和完善有關法律規章制度,為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創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一是修訂煤炭產業政策,完善辦礦審核制度,嚴格準入標準。制定嚴格的煤炭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標準,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推動煤炭產業升級。加強煤炭執法隊伍建設,依法規范煤炭市場秩序,為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二是根據國家關于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有關政策,加快分離煤炭企業辦社會職能,減輕煤炭企業的社會和歷史負擔。三是研究建立煤炭產業積累衰老期轉產資金制度,積聚專項資金用于發展接替產業。重視煤炭合

20、理開發與礦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關扶持政策,促進礦業城鎮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支持資源枯竭礦區經濟轉型。(3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是制定優惠的財稅政策。鑒于長期計劃體制的低價政策,導致煤炭企業發展基金嚴重匱乏,因此建議:對煤炭企業給予物價補貼、企業虧損補貼、財政貼息、稅前還貸等政策;對采用先進環保技術、工藝與設備的企業,減免增值稅、所得稅和土地使用稅,或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加速折舊等政策,調動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性和可能性;應充分考慮煤炭企業的實際,改進成本核算體系,增加環境成本,通過理順煤炭成本價格機制,強化企業的環保意識,促進企

21、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發展。二是規范排污收費管理。按照/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0的原則,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有償使用制度。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排污收費標準偏低,導致一些企業寧愿花錢繳排污費,也不愿治理污染,甚至閑置污染治理設施。因此,建議按照/排污費高于污染治理成本0的原則,提高現行排污收費標準,并明確排污費為國家所有資金,取消無償/返還0政策,統一按照預算內資金專項用于支持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對礦區企業的/三廢0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工作,建議國家給予優惠政策:免收礦井水排污費,并鼓勵或獎勵企業對礦井水進行綜合利用,以緩解城市缺水問題;對礦區企業由于自身開展/三廢0綜合

22、利用而減少的/三廢0排放量,可作為煤礦企業的排污計劃或沖抵其他排污指標;隨著環保政策的深入,市場將需要越來越多的潔凈礦物產品,煤礦區在對煤炭深加工過程中,把優質煤提供給了社會,而把洗矸、煤泥等劣質產品留在礦區,加大了煤礦自身的排污治污成本,建議國家給予煤礦特別優惠政策。(4積極采取行政手段,提高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積極性一是鼓勵煤炭企業開發循環經濟項目。尤其是對于煤炭企業申報的燃用低熱值煤炭資源的坑口電廠項目,要優先發展,加快審批,確保盡快建投運。對于在國家調控政策出臺前批準立項實施,現已建成投產的坑口電廠項目,建議盡快辦理核準手續,促進這些項目的健康運行。二是出臺獎勵政策。建議國家逐

23、步建立資源回收獎勵制度,對煤炭企業在礦井水的循環利用、塌陷地復墾、粉煤灰、煤矸石綜合利用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高煤炭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的積極性。(下轉第59頁55第3期郭際等:資源枯竭型城市創新體系的模式及選擇研究果,但很難將這些成果集成到一個產品中,更難以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和新產業。集成創新能力是原始創新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向經濟領域、市場領域延伸的能力,是對各種技術集成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的能力。資源型城市政府要對不同學科和不同機構之間開展的集成創新予以重點支持,從政策上推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創新和多種技術間的融合,從而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接替產業的形成和發展13。3結束語通過技術創新可以幫助

24、資源枯竭型城市順利地實現轉型,最終使資源型城市擺脫對資源型產業的過度依賴。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是一個世界性課題,中國在這方面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白銀市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改變投資的軟硬件環境,促使城市由過去的結構單一的工礦城市,成功地轉型為于區域工業化有效結合的發展模式。通過整合內外部有利的條件,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的順利轉型,可以走出了一條強調比較優勢、以人為本的創新發展道路2。參考文獻112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我國資源型城市的界定與分類J.宏觀經濟研究,2002,(11:37-39.122任錦鸞,郭雯,陳銳.資源型城市創新戰略研究以唐山市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6,(12:14

25、2-145. 132張久銘,梁亞紅.資源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思考J.生態經濟,2007,(7:76-78.142王元月,紀建悅.資源型城市建立與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的探討J,軟科學,2002,16(1:10-13.152龐娟.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的風險規避與產業創新J.城市問題,2006,(4:69-72.162李樹人,謝承泮.技術創新與資源性城市產業轉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12:163-164.172高潔,糜仲春,魏久.企業技術創新網絡治理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249:133-136.182任占林,李桂霞./創新0是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J.工業技術經濟,2002,(3:19-20.192劉劍平,陳松嶺.資源型城市創新體系的培養與提升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4:164-166.1102趙海.我國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研究J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