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癥護理學緒論_第1頁
急危重癥護理學緒論_第2頁
急危重癥護理學緒論_第3頁
急危重癥護理學緒論_第4頁
急危重癥護理學緒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急危重癥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第一章 緒論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概念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概念 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促進病人康復 、減少傷殘率、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以現代醫學科學、護理學專業理論為基礎,研究急危重癥病人搶救、護理和科學管理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起源,可追溯到1919世紀南丁格爾的年代。1854-18561854-1856年俄、英、法、土耳其在克里米亞交戰時期,前線戰傷的英國士兵死亡率高達42%42%以上,南丁格爾率領3838名護士前往戰地救護,使死亡率下降到2%2%,這充分說明了急危重癥護理工作在搶救危重傷病員中的重要作用. .

2、 我國的急危重癥護理事業也經歷了從簡單到逐步完善形成新學科的發展過程。20世紀8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正式成立了急救中心,各醫院也先后建立了急診科和ICU,促進了急診醫學與急診護理學的發展,開始了急危重癥護理學發展的新階段。此后,國家教育部將急危重癥護理學確定為護理學科的必修課程,中華護理學會及護理教育中心每年舉辦急救護理學習班,為開展急危重癥護理工作及急危重癥護理教育培訓人才,特別是急危重癥理論著眼于人的整體生理、心理、病理、社會、精神要求,將現代急危重癥護理觀、急危重癥護理技術由醫院內延伸到現場、擴展到社會,更是一大進步。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范疇 1. 院前急救 2.急救科搶救 3.危重病(癥)

3、救護 4.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 5.急危重癥護理的人才培訓和科學研究工作 急救醫療服務體系1、完善的通訊指揮系統 2、現場救護 3、有監測和急救裝置的運輸工具 4、高水平的醫院急救服務和強化治療 第二章 院外急救第一節 院外急救概念 院外急救的院外急救的概念概念 在醫院之外的環境中對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癥、創傷、中毒、災難事故等傷病者進行現場救護、轉運及途中救護的統稱。院外急救的重要性院外急救的重要性 現代急救的新概念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急救醫療模式,即實施急救的場所要走出醫院的“圍墻”,如在家庭、社區或其他院外公共場所的第一現場進行救護,使傷病者在發生危機情況的第一時間能得到及時的救治。雖然院外急

4、救是短暫的、應急的,但及時有效的現場救護,快速、安全地轉送病人,可以為挽回病人生命贏得寶貴的搶救時機,為在院內作進一步救治打下基礎。院外急救的特點院外急救的特點 1.突發性 2.緊迫性 3.艱難性 4.復雜性 5.靈活性 院外急救的原則院外急救的原則 1 先排險后施救 : 是指在實施現場救護前應先進行環境評估,必要時,排險后再實施救護。如因觸電導致的意外事故現場,應先切斷電源排險后再進行救護;如為有害氣體造成的中毒現場,應先將病人脫離險區再進行救護,以保證救護者與傷病員的安全。 2先重傷后輕傷 : 是指優先搶救危重者,后搶救較輕者。但當大批傷員出現時,在有限的時間、人力、物力情況下,應在遵循“

5、先重后輕”原則的同時,重點搶救有可能存活的傷病員。 3 先施救后運送 : 是指對垂危重傷病員,先進行現場初步的緊急處理后,才可以在醫療嚴密監護下轉運至醫院。4 急救與呼救并重 :是指有多人在現場的情況下,救護與呼救同時進行,以盡快得到外援。只有一人的情況下應先施救,后在短時間內進行電話呼救。5 轉送與監護急救相結合 :是指在轉運途中要密切觀察監護傷病員的病情,必要時進行相應的急救處理,如除顫、氣管插管、面罩-球囊加壓通氣、心肺復蘇術等,以使傷病員安全到達目的地。6 緊密銜接、前后一致 :是指防止前后重復、遺漏和其他差錯,確?,F場急救措施完善,并正規填寫規定的醫療文本,使前后醫療急救有文字依據,

6、并妥善保管,做好交接工作。 院外急救的原則院外急救的原則院外急救服務系統的設置原院外急救服務系統的設置原則則1、院外急救中心設置原則、院外急救中心設置原則2、分中心設置原則、分中心設置原則3、區域人口與急救車輛比例、區域人口與急救車輛比例4、隨急救車醫護人員、駕駛員配置原則、隨急救車醫護人員、駕駛員配置原則5、急救半徑與反應時間要求、急救半徑與反應時間要求 急救半徑急救半徑定義:急救單元所執行院外急救服務區域的半徑,定義:急救單元所執行院外急救服務區域的半徑,代表院外急救服務范圍的最長直線輻射距離。代表院外急救服務范圍的最長直線輻射距離。城區急救半徑的要求:城區急救半徑的要求: 5 km院外院

7、外急救服務系統的管理急救服務系統的管理 具備良好的系統通訊網。 裝備齊全和完好的運輸工具 配備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人員第第 二節二節 院外急救護理院外急救護理一、現場評估與呼救:二、現場救護三、轉運與途中監護一、現場評估與呼救一、現場評估與呼救 現場評估:原因、環境、危重病情(意識、氣道、呼吸、循環) 緊急呼救:呼救人及病人的姓名、電話,地點,病情,災害事故的嚴重程度、受傷人數等。二、現場救護二、現場救護(一)擺好體位 1、無意識、無呼吸、無心跳者,應將其置于復蘇體位即仰臥位。 2、神志不清有呼吸和循環者,應將其置于恢復體位即側臥位。 3、意識、呼吸與心跳存在者,根據受傷、病變部位不同應擺好正確

8、體位 (總的原則是不要隨意移動病人,以免造成再次損傷)(二)檢傷與分類 1、檢傷 2、分類 3、現場救護要點 4、分流 維持呼吸功能 維持循環功能 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功能 對癥救護措施 災害、意外事故的現場救護 各種創作的現場救護 對于猝死、創傷、燒傷及骨折病人,要掌握松解或去除病人衣、褲、鞋、頭盔的護理技巧。 對疑有脊椎損傷者應立即予以制動。 現場救護要點注意注意:對危重病人,應:對危重病人,應先做初步處理病情稍趨先做初步處理病情稍趨穩定再轉運。穩定再轉運。 三、轉運與途中監護 根據不同的運輸工具和傷情擺好傷病員體位。根據不同的運輸工具和傷情擺好傷病員體位。 擔架行進途中,病員頭在后,下肢在前

9、。擔架行進途中,病員頭在后,下肢在前。 脊椎受傷者,應保持脊椎軸線穩定。脊椎受傷者,應保持脊椎軸線穩定。 救護車在拐彎、上下坡、停車調頭中要防顛簸。救護車在拐彎、上下坡、停車調頭中要防顛簸。 途中要加強生命支持性措施。途中要加強生命支持性措施。 用先進的監測、治療手段用先進的監測、治療手段 加強生命維護。加強生命維護。 做好搶救、面容、監護等記錄和傷病員的交接工作。做好搶救、面容、監護等記錄和傷病員的交接工作。 途中監護小 結 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概念 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范疇 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組成的概念及原則 院外急救護理的內容 現場評估包括評估哪幾方面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起源與發展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起

10、源與發展 起源,可追溯到1919世紀南丁格爾的年代。1854-18561854-1856年俄、英、法、土耳其在克里米亞交戰時期,前線戰傷的英國士兵死亡率高達42%42%以上,南丁格爾率領3838名護士前往戰地救護,使死亡率下降到2%2%,這充分說明了急危重癥護理工作在搶救危重傷病員中的重要作用. . 急危重癥護理學的范疇 1. 院前急救 2.急救科搶救 3.危重病(癥)救護 4.急救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 5.急危重癥護理的人才培訓和科學研究工作 院外急救的院外急救的概念概念 在醫院之外的環境中對各種危及生命的急癥、創傷、中毒、災難事故等傷病者進行現場救護、轉運及途中救護的統稱。院外急救服務系統的設置原院外急救服務系統的設置原則則1、院外急救中心設置原則、院外急救中心設置原則2、分中心設置原則、分中心設置原則3、區域人口與急救車輛比例、區域人口與急救車輛比例4、隨急救車醫護人員、駕駛員配置原則、隨急救車醫護人員、駕駛員配置原則5、急救半徑與反應時間要求、急救半徑與反應時間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