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臨沂市柳清河迎賓橋施工監控總 結 報 告大連xxxxx有限公司二八年十二月臨沂市柳清河迎賓橋施工監控總結報告審 定: 教授項目負責人: 教授級高工參加人員: 副教授工程師工程師工程師博士博士大連xxxxx有限公司 目 錄1. 橋梁概況 11.1 橋址自然情況 11.2 主要材料 11.3 橋梁結構 12. 施工監控的基本參數及計算模型 42.1 荷載 42.2 容許應力 42.3 控制斷面截面特性 42.4 計算模型 43. 施工監控準備工作 53.1 與設計單位溝通 53.2 施工組織方案審查 53.3 施工中的問題與變更 54. 施工過程的控制 54.1 施工步驟 64.2 施工控制的工作
2、內容64.3 施工控制的實施過程75. 結論 19臨沂市柳清河迎賓橋施工監控總結報告1. 橋梁概況1.1 橋址自然情況迎賓橋位于柳清河下游地段,向南約1.8公里匯入沂河。柳清河因多年人工筑壩,下游水流平緩,平均水深小于1.0米,河床底已基本處于穩定狀態,洪水集中在夏季,最大水位約在標高68.0米。地貌上屬河床和河堤,形態為U字型,地形起伏較大。春秋冬三季多偏東北風,夏季多東至東南風;降雨量年變化大,累計年平均降水量864.50毫米,最多年降雨量為1417.3毫米,最少年降雨量為529.5毫米,降水量時間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3.9%,為春秋兩季降水量的二倍。初霜期平均在霜降前后,年無霜
3、期平均200天,年平均相對濕度69%,年平均蒸發量1767.3毫米。年平均氣壓1007.9毫米。1.2 主要材料1.2.1 鋼筋:級鋼筋、級鋼筋。1.2.2 預應力鋼材:主梁縱橫向預應力采用低松弛高強度預應力鋼絞線,應符合國家標準GB5224-2003的規定,單根鋼絞線直徑15.2mm,公稱面積A140mm2,抗拉強度標準值fpk=1860MPa,彈性模量E=1.95×105MPa。1.2.3 主纜:標準強度b=1770MPa,平行鋼絲成品索(不帶外護套)。1.2.4 吊桿:標準強度b=1670MPa7鍍鋅鋼絲。1.2.5 主索鞍、散束套、索夾:ZG270-500。1.2.6 錨具:
4、主纜、吊桿:冷鑄錨;預應力鋼絞線:主梁縱橫向預應力錨具采用OVM系列群錨及配套的設備。1.2.7 混凝土:C55:主梁 C55:索塔1.2.8 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1.3 橋梁結構1.3.1 總體布置橋梁結構采用獨塔雙索面自錨式混凝土懸索橋形式,橋梁主跨為70m,邊跨為25m,主纜中心距32m,吊索沿順橋向間距4m。索塔采用歐式塔型,塔結構總高34米,橋面以上塔結構高24.2米(其中2.5米為裝飾部分,橋面至主纜中心點為21.7米);橫斷面上共兩個歐式塔,中間不設橫向連接。橋梁橫斷面寬43米,上部加勁梁采用雙邊肋縱梁與吊桿間橫梁相交的框架體系,縱橫梁高度采用2.3米,其間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橋面
5、板,橋面鋪裝采用7cm厚瀝青混凝土。下部結構主塔基礎采用150cm的群樁,主跨橋臺采用鉆孔灌注樁,小邊跨橋臺采用半整體式重力橋臺。1.3.2 橋面橫斷面布置橋面布置為雙向八車道+雙非機動車道(兼人行道),具體布置為: 0.25m(護欄)+4m(人行及非機動車道)+2.5m(錨索區)+(0.5m+4×3.5m+0.5m+4×3.5m+0.5m)(機動車道)+(2.5m錨索區)+4m(人行及非機動車道)+0.25m(護欄)。橋面設雙向1.5的橫坡。1.3.3橋梁結構構造設計采用了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格體系,加勁梁在全橋為雙主梁,主跨設置為箱形截面形式,小邊跨采用實心以用做壓重。每個
6、塔柱處各設1根主梁,每根主梁高2.3m,寬4m,端部5.5米范圍內高度變為3.05米;漸變段長度0#臺為2米,2#臺為1.5米,采用C55混凝土;對應于加勁梁的吊桿處均設置預應力混凝土橫梁,主跨中橫梁寬度為40厘米,邊跨中橫梁寬度為70厘米,塔間橫梁在兩塔間的部分為空心箱形截面,寬度為3米;主跨橋面板厚度采用22厘米,考慮配重,邊跨橋面板采用25厘米;加勁梁兩端尺寸加大,用于錨固主纜索并用作壓重。預應力體系:主梁采用三向預應力體系,縱向下緣設21j15.2和12j15.2預應力鋼絞線,fpk=1860MPa,設于邊主梁內;橫向預應力采用7j15.2預應力鋼絞線,fpk=1860MPa,設于橫梁
7、內;縱梁兩端主纜錨固區采用豎向32精軋螺紋鋼筋。本橋主塔全高34米,橋面以上高24.2米(其中2.5米為裝飾部分,橋面至主纜理論中心點為21.7米)。全塔均為實體矩形截面,橋面以上塔身作等截面布置,縱橫向基本結構尺寸為3.0×2.1米,橋面以下為單向變截面,縱向3.5米保持不變,橫向尺寸由頂部2.5×3.5米變化到3.5×3.5米。主纜采用了懸索橋常用的平行鋼絲成品索,全橋主纜共計2根,主纜間橫向間距32m,最大索力約為7000噸/根,每根主纜由37股平行鋼絲成品索(不帶PE護套)編制而成,每股成品索由127絲5.25mm的鋼絲組成,每股成品索的破斷荷載為4866
8、.1kN。標準強度b=1770MPa,安全系數K>2.5。主纜的空隙率,在索夾處控制為18%,其余控制為20%。吊桿分別采用737mm、1217mm、1637mm及2237mm鍍鋅高強平行鋼絲,強度為1670Mpa,拉索外加雙層PE,黑色+彩色,吊桿安裝后,下部PE外表面包不銹鋼護套以防止滑傷。吊桿由專業廠家生產,安全系數K>3。吊桿上端通過索夾固定于主纜,吊桿與索夾采用耳板銷接,下端與梁體為冷鑄錨錨固,張拉端設在底部。基礎采用承臺下設置鉆孔灌注樁群樁結構,每個主塔承臺下設置9根150cm嵌巖樁。鉆孔樁按柱樁設計。橋梁照片及結構的立面布置分見圖1、圖2。圖1 橋梁照片2. 施工監控
9、的基本參數及計算模型2.1 荷載主梁混凝土容重按26kN/m3計,索塔混凝土容重按26kN/m3計,根據設計提供的數據,二期恒載按77KN/m計。2.2 容許應力在整個支架施工過程中,主梁應力可以保證自身安全。主梁完成后,在吊桿力調整過程中,每張拉一次吊桿,就會引起主梁各處應力的變化,此時材料容許應力按規范規定的短暫狀況構件的應力計算。各種材料的容許應力如表1所示。 表1 各種材料的容許應力表 單位:Mpa工序材料張拉過程(規范要求)壓應力拉應力C5524.851.92吊桿/5562.3 控制斷面截面特性本橋在施工監控計算中,主梁的截面模量按有效寬度進行折減。結構各主要部位的截面特性見表2。表
10、2 結構主要斷面截面特性表截面位置截面面積(m2)截面模量(m3)W上W下主梁標準斷面17.75214.501 5.919塔柱2×6.32×3.152×3.152.4 計算模型本橋的結構受力具有平面桿系結構受力特性,因此,整體結構分析采用平面桿系結構進行。模型中的單元包括主梁、主塔、主纜、吊桿、支架等。單元和節點的劃分見圖3。圖中未示出支架等臨時性單元。3. 施工監控準備工作3.1與設計單位溝通根據設計提供的施工圖紙,我單位首先對迎賓橋的成橋狀態進行了計算復核,發現成橋狀態下迎賓橋主梁的拉壓應力過大,經過與設計單位的積極溝通和反復對比驗算,確定由設計單位對迎賓橋的
11、施工圖進行變更,變更內容如下:縱梁梁高增加至2.3m,加厚頂底板及腹板,增加了預應力筋數量。3.2施工組織方案審查通過對施工單位提交的施工組織方案進行審查,提出以下要求:1.吊桿張拉必須在橋面板澆筑完成之后進行;2.土建部分的施工應嚴格按照施工圖中的要求進行;3.纜索施工應嚴格按照我單位的監控指令進行。3.3施工中的問題與變更由于本橋主梁混凝土用量較大,施工單位對縱梁采取分層澆筑并于第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進行了全部縱梁預應力的張拉,而后進行頂層其余部分混凝土(包括橋面板)的澆筑,導致縱梁先澆筑混凝土壓應力過大,后澆筑混凝土中沒有壓應力儲備。為防止施工中按原吊桿張拉力進行張拉導致主梁壓潰,施工單
12、位委托同濟大學對原施工方案進行了調整,在主跨的第一根中橫梁下加設了輔助墩,并提出了相應的吊桿力(見同濟大學迎賓橋計算分析報告(2008年6月),我單位以本報告為計算依據,重新進行了每一步吊桿張拉的計算,確保了迎賓橋在施工過程中安全。4. 施工過程的控制本橋的監控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努力使結構的各部位在各階段的受力都盡可能合理,而不是為了追求吊桿力的一次到位,使結構處于一種不合理的受力狀態。4.1施工步驟迎賓橋的施工步驟如下:樁基礎施工橋面以下索塔施工支架澆筑加勁梁現澆主塔安裝索鞍、散索套主纜掛設并調整空纜線形緊纜機緊纜安裝索夾及吊桿分組張拉吊桿橋面鋪裝、欄桿等附屬設施施工及主纜纏絲、防腐。4.
13、2 施工控制的工作內容主纜無應力長度的確定。吊桿的下料長度。主纜的空纜線形。確定索夾安裝位置。確定吊桿張拉順序,使主纜達到設計線形,吊桿力達到設計吊桿力,加勁梁的線形達到設計要求,加勁梁的應力合理。提供索鞍預偏量,控制張拉過程中索鞍頂推量,確保施工過程中及成橋狀態主塔保持直立,彎矩在規定范圍內。確保2#橋臺處的反力拉桿提供拉力在允許范圍之內并且均勻增加,2#橋臺應力和變形在允許范圍之內。在整個吊桿張拉過程中對主梁的主要截面和橋塔主要截面(與主梁相交處)的應力進行監測。在整個吊桿張拉過程中對主梁的標高進行監測。在整個吊桿張拉過程中對塔頂位移進行監測。在整個吊桿張拉過程中通過對主纜錨固區和2#橋臺
14、臺身進行外觀監測(裂縫和變形),確保主纜錨固區和2#橋臺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在本橋的施工監控過程中,我單位所發出的監控指令和測量項目如表3所示:表3 監控指令與測量項目一覽監控指令索鞍預偏量測量項目監控指令涉及數據空纜線形主梁和橋塔應力索夾坐標2#臺反力拉桿力增加量索鞍頂推量塔頂位移吊桿張拉力主纜錨固區應力與變形2#臺反力拉桿力2#臺應力與變形主纜標高對于索鞍預偏量和索鞍頂推量,誤差控制在1mm內,對于空纜線形、索夾坐標和主纜標高,誤差控制在1cm內,對于吊桿張拉力和2#臺反力拉桿力,誤差分別控制在1t和0.5t內。4.3 施工控制的實施過程(1)主纜的無應力索長的確定主纜的無應力索長采用循環
15、搜索法,利用非線性有限元程序進行計算。該方法得到的主纜長度精度較高,已經在多座自錨式懸索橋的施工控制中采用并獲得了成功。根據上述理論可以計算迎賓橋中心索股的無應力長度為112.584m。(2)吊桿下料長度確定由于主纜無應力長度計算的準確可以保證成橋狀態主纜的線形與設計線形非常接近,所以吊桿的長度可根據設計線形、吊桿力、索夾的尺寸和角度等數據直接計算。表4 吊桿下料長度 (單位:m)吊桿編號長度吊桿編號長度1 3.263 10 14.182 2 3.999 11 16.057 3 4.802 12 18.066 4 5.743 13 20.129 5 6.823 14 17.636 6 8.02
16、5 15 13.882 7 9.361 16 10.331 8 10.833 17 6.949 9 12.440 (3)主纜的空纜線形首先通過“倒拆法”得到主纜的空纜線形,然后在新的計算模型中采用“正裝法”對空纜線形進行復核,以保證空纜線形的準確無誤。(4)索夾安裝位置的確定圖4 索段編號示意圖表5 主纜索段長度索段編號長度(m)索段編號長度(m)1#9.602 11#4.423 2#4.059 12#4.478 3#4.085 13#4.537 4#4.116 14#4.543 5#4.150 15#5.997 6#4.184 16#5.498 7#4.225 17#5.362 8#4.26
17、9 18#5.230 9#4.316 19#7.669 10#4.368 以空纜線形為基礎,按照表5提供的索段長度在主纜上放樣,所得到放樣點即為索夾的空纜安裝位置。實際操作中,曲線長度的放樣會有一定的誤差積累,這是工程中不允許的,尤其是1#索夾位置放樣,如果有1cm的偏差,短吊桿就會有明顯的傾斜跡象,不僅受力不好,而且影響美觀。因此,在索夾放樣的過程中,采用兩種量測方法相互校核。一是采用表5提供的索段長度在主纜上進行量測,另外提供了索夾點對應的里程標高再用全站儀進行復核,以確保索夾安裝位置準確。吊桿張拉過程中,根據索夾滑移實驗的結果反復對索夾進行了緊固,確保索夾與主纜間不會出現相對位移。(5)
18、吊桿張拉及索鞍頂推實施過程迎賓橋的張拉分3輪進行,具體控制步驟及數據如下:1)第一輪張拉控制通過計算分析并借鑒在多座自錨式懸索橋的施工控制中的經驗,發現對所有直接錨固或通過接長桿錨固在加勁梁上的吊桿而言,在一次張拉吊桿的過程中,張拉點主纜的位移對其它點主纜的位移影響很小,可以忽略,稱之為主纜位移的弱相干性。根據這個特性確定了在第一輪張拉過程中以主纜的位移量作為控制量。這個觀點的科學性還在于,第一輪張拉時,部分吊桿尚未錨固到加勁梁上,處于懸空狀態,還有部分吊桿雖然已經錨固在加勁梁上,但吊桿處于松弛或彎曲狀態,這時以張拉力作為控制目標將產生較大誤差,而采用位移控制精度容易保證,并且新張拉的吊桿對已
19、經錨固的吊桿的位移幾乎沒有影響。首先從1#和2#吊桿開始張拉,每次張拉兩根吊桿,張拉完2#、3#吊桿后,改在邊跨進行張拉,以減小索塔兩側的不平衡力。在邊跨張拉17#、16#、15#吊桿結束后,回到主跨,繼續張拉到7#吊桿,頂推索鞍,然后繼續對剩余吊桿自西向東進行張拉,完成第一輪張拉。表6 第一輪張拉控制數據步驟內容索夾中心點標高參考張拉力(KN)1張拉1#、2#1#2#1#2#75.92976.91531042張拉2#、3#2#3#2#3#76.79877.861391883張拉17#、16#17#16#17#16#80.20183.6563621494張拉16#、15#16#15#16#15
20、#83.61187.2281941635張拉3#、4#3#4#3#4#77.80279.0553662966張拉4#、5#4#5#4#5#78.91680.2845363767張拉5#、6#5#6#5#6#80.13381.6157223648張拉6#、7#6#7#6#7#81.45383.0498872529頂推索鞍至0.04m參考頂推力(KN)110010張拉7#、8#7#8#7#8#82.87684.53580028511張拉8#、9#8#9#8#9#84.38586.0865651012張拉9#、10#9#10#9#10#85.9987.78975434413張拉10#、11#10#1
21、1#10#11#87.69189.57268933414張拉11#、12#11#12#11#12#89.49491.44957741815張拉12#、13#12#13#12#13#91.39593.43151066516張拉15#、14#15#14#15#14#87.22291.0046497002)第二輪張拉控制第二輪張拉采用主纜位移和吊桿張拉力雙控的方法,以主纜位移為主,吊桿力為輔,使主纜的線形完全按照控制的數據進行,吊桿力作為參考,以避免個別吊桿力張拉過度,對加勁梁不利的情況發生。根據表7提供的數據進行張拉,在本輪張拉結束時,索夾上的觀測點的標高與計算值偏差較小。表7 第二輪張拉控制數據
22、步驟內容索夾中心點標高參考張拉力(KN)1張拉1#、2#1#2#1#2#75.74376.73920312982張拉2#、3#2#3#2#3#76.5677.64414717983張拉17#、16#17#16#17#16#80.15183.587221710464張拉16#、15#16#15#16#15#83.55787.19113568245張拉3#、4#3#4#3#4#77.53178.75515336436張拉4#、5#4#5#4#5#78.62379.9514817247張拉5#、6#5#6#5#6#79.82981.25314237908頂推索鞍至0.07m參考頂推力(KN)2500
23、9張拉6#、7#6#7#6#7#81.14882.673134272010張拉7#、8#7#8#7#8#82.58484.193113978511張拉8#、9#8#9#8#9#84.11685.828120265612張拉9#、10#9#10#9#10#85.74487.544116871013張拉10#、11#10#11#10#11#87.48189.391118948014張拉11#、12#11#12#11#12#89.32291.316101479015張拉12#、13#12#13#12#13#91.26793.3591012131916張拉15#、14#15#14#15#14#87.1
24、790.97130714113)第三輪張拉控制第三輪張拉采用吊桿張拉力為主的控制方法,主纜位移為輔,吊桿力完全按照控制的數據進行,等張拉完成后測量主纜的位移和全部吊桿的索力。表8 第三輪張拉控制數據步驟內容索夾中心點標高張拉力(KN)1張拉1#、2#1#2#1#2#75.59576.464272815292張拉2#、3#2#3#2#3#76.37177.419230911603張拉3#、4#3#4#3#4#77.31278.50822118684張拉4#、5#4#5#4#5#78.38379.674192513405張拉5#、6#5#6#5#6#79.58181.004205010296張拉1
25、7#、16#17#16#17#16#80.11883.539378919397張拉7#、8#7#8#7#8#82.42984.001122913438頂推索鞍至0.1m參考頂推力(KN)36009張拉13#、12#13#12#13#12#93.30891.222374170010張拉12#、11#12#11#12#11#91.17589.252047117711張拉11#、10#11#10#11#10#89.2587.371166895112張拉10#、9#10#9#10#9#87.30685.628183216513張拉7#、8#7#8#7#8#82.34183.8861556150214張
26、拉6#、9#6#9#6#9#80.88785.5231231109215張拉16#、15#16#15#16#15#83.52587.1622611147516張拉15#、14#15#14#15#14#87.13590.948194821014)張拉調整由于在張拉過程中存在各種偏差,在三輪張拉完成后的吊桿力測量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的吊桿內力值和要求的吊桿力值有差異。因此在吊桿力調整過程中,對部分吊桿力進行調整,調整后的吊桿力如表9所示。表9 成橋吊桿力吊桿編號下游吊桿力(KN)目標吊桿力(KN)誤差(%)上游吊桿力(KN)目標吊桿力(KN)誤差(%)124372480-223982480-3216
27、391720-516551720-4313051380-513171380-5411951260-512021260-5511971260-512071260-4612471260-113071260471025100031028100038100910001101810002911801120510881120-310116811204115811203111172112051124112001216381560515211560-21319852020-22018202001420842120-22137212011518891980-518771980-51621692280-52222
28、2280-31738723980-338513980-3注:本表中的下游吊桿力和上游吊桿力為第三輪吊桿張拉結束后吊桿內的實測內力,本橋實施監控的計算依據為同濟大學迎賓橋計算分析報告(2008年6月),表中所列出的目標吊桿力為上述報告中表2.2.1中的吊桿力。(6)索鞍預偏與頂推迎賓橋的索鞍預偏量為10cm,方向為偏向邊跨一側。施工中共對主索鞍進行了三次頂推,頂推量分別為4cm,3cm和3cm,索鞍的最終實際位置與設計位置相一致。(7)2#橋臺反力拉桿張拉過程由于迎賓橋的主跨和邊跨跨徑相差較大,2#橋臺處產生較大的負反力,設計通過反力拉桿將縱梁與2#橋臺聯系到一起,使2#橋臺起到配重的作用,從而
29、抵消掉負反力。2#橋臺處共設置了104根反力拉桿,在第一輪吊桿張拉過程中將反力拉桿全部帶緊,在接下來的張拉過程中,反復對全部反力拉桿進行小幅度張拉,始終保持反力拉桿內的軸力總和大于并接近結構的負反力,最終反力拉桿的軸力總和達到36000KN。2#橋臺反力拉桿的軸力設計總和最初由設計提供,為30000KN,此數值必須與吊桿的拉力相匹配。由于施工單位委托同濟大學對施工方案進行了調整,所以最終反力拉桿的軸力總和由同濟大學根據計算進行了確認。(8)主梁應力和橋塔應力監測在整個吊桿的張拉過程中,通過對埋設在主梁和橋塔內(塔梁相接處)的應變計,對主梁和橋塔的應力值進行了監測。由于預應力的提前張拉,未能采集
30、應變計的初始值,只能采集應變計的應力增加值,所以下表中的主梁最大應力為實測的增加值與理論計算的張拉前主梁應力值相加得到主梁應力。表10 施工過程中主梁和主塔最大應力統計表 單位:Mpa構件第一次調索lmaxlamaxa主梁01.9218.224.85索塔01.9211.924.85說明:lmax施工過程中構件最大拉應力 amax施工過程中構件最大壓應力l施工過程中構件容許拉應力 a施工過程中構件容許壓應力(9)主梁標高監測對于本橋的立模標高,在與設計單位溝通后,決定采用設計標高作為主梁的立模標高,將張拉過程中橋面產生的向上的位移作為預拱度。在每一輪吊桿張拉結束后,分別對縱梁和橋中心梁頂標高進行
31、測量,測量結果見表11表14。表11 第一輪張拉完畢標高測量樁號北側縱梁測點標高橋中心標高南側縱梁測點標高K0+46074.03574.23874.055K0+46574.13174.35374.162K0+47074.25074.45674.249K0+47574.30574.55074.309K0+48074.38774.634K0+48574.46974.71674.476K0+49074.52274.80174.512K0+49574.59574.86074.576K0+50074.65174.90074.646K0+50574.71674.95274.717K0+51074.7357
32、4.97674.732K0+51574.76675.02674.785K0+52074.79275.05074.804K0+52574.83275.05674.821K0+53074.86175.04274.832K0+53574.83875.05074.847K0+54074.81075.02574.822K0+54574.78775.00874.797K0+55074.77074.97774.778K0+55574.75374.95174.774注:由于現場原因,對部分測點無法進行標高測量。表12 第二輪張拉完畢標高測量樁號北側縱梁測點標高橋中心標高南側縱梁測點標高K0+46074.035
33、74.24274.054K0+46574.13474.33974.161K0+47074.25074.45374.245K0+47574.30874.54574.302K0+48074.38874.63374.368K0+48574.46974.71474.477K0+49074.52674.79874.512K0+49574.60274.85974.577K0+50074.65474.89774.650K0+50574.72374.94874.706K0+51074.74174.97774.736K0+51574.77175.02674.775K0+52074.79475.04674.793
34、K0+52574.83275.05374.816K0+53074.85975.03874.831K0+53574.83775.04674.849K0+54074.81475.02274.819K0+54574.79075.00374.799K0+55074.77274.97474.773K0+55574.75274.94774.772表13 第三輪張拉完畢標高測量(1)樁號北側縱梁測點標高橋中心標高實測值設計值誤差(mm)實測值設計值誤差(mm)K0+46074.038 74.012 2674.240 74.252 -12K0+46574.135 74.112 2374.358 74.352
35、6K0+47074.248 74.212 3674.449 74.452 -3K0+47574.307 74.308 -174.542 74.548 -6K0+48074.390 74.395 -574.630 74.635 -5K0+48574.475 74.475 074.712 74.715 -3K0+49074.530 74.545 -1574.796 74.785 11K0+49574.606 74.608 -274.856 74.848 8K0+50074.658 74.662 -474.893 74.902 -9K0+50574.725 74.708 1774.945 74.94
36、8 -3K0+51074.745 74.745 074.974 74.985 -11K0+51574.773 74.775 -275.022 75.015 7K0+52074.795 74.795 075.045 75.035 10K0+52574.831 74.808 2375.046 75.048 -2K0+53074.812 75.036 75.052 -16K0+53574.837 74.808 2975.042 75.048 -6K0+54074.795 75.020 75.035 -15K0+54574.775 75.003 75.015 -12K0+55074.745 74.97
37、5 74.985 -10K0+55574.754 74.708 4674.946 74.948 -2注:由于現場原因,對部分測點無法進行標高測量。表14 第三輪張拉完畢標高測量(2)樁號南側縱梁測點標高實測值設計值誤差(mm)K0+46074.058 74.012 46K0+46574.160 74.112 48K0+47074.242 74.212 30K0+47574.303 74.308 -5K0+48074.369 74.395 -26K0+48574.476 74.475 1K0+49074.515 74.545 -30K0+49574.579 74.608 -29K0+50074.
38、652 74.662 -10K0+50574.706 74.708 -2K0+51074.737 74.745 -8K0+51574.776 74.775 1K0+52074.793 74.795 -2K0+52574.815 74.808 7K0+53074.830 74.812 18K0+53574.848 74.808 40K0+54074.823 74.795 28K0+54574.803 74.775 28K0+55074.745 K0+55574.776 74.708 68注:由于現場原因,對部分測點無法進行標高測量。由測量結果發現部分測點縱梁頂標高與設計標高有較大誤差,現將第三輪
39、張拉結束標高與張拉前橋面標高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5和表16。表15 張拉前后標高對比(1)樁號北側縱梁測點標高橋中心標高張拉后張拉前差值(mm)張拉后張拉前差值(mm)K0+46074.038 74.034474.240 74.244-4K0+46574.135 74.133274.358 74.33820K0+47074.248 74.247174.449 74.454-5K0+47574.307 74.303474.542 74.545-3K0+48074.390 74.392-274.630 74.632-2K0+48574.475 74.475074.712 74.714-2K0+49
40、074.530 74.5201074.796 74.7960K0+49574.606 74.5951174.856 74.8560K0+50074.658 74.6461274.893 74.8930K0+50574.725 74.716974.945 74.946-1K0+51074.745 74.7351074.974 74.977-3K0+51574.773 74.766775.022 75.023-1K0+52074.795 74.791475.045 75.047-2K0+52574.831 74.833-275.046 75.056-10K0+53074.86075.036 75.
41、043-7K0+53574.837 74.8191875.042 75.0420K0+54074.79175.020 75.0155K0+54574.76975.003 74.9958K0+55074.74874.975 74.9705K0+55574.754 74.7312374.946 74.9415注:由于現場原因,對部分測點無法進行標高測量。表16 張拉前后標高對比(2)樁號南側縱梁測點標高實測值設計值誤差(mm)K0+46074.058 74.060-2K0+46574.160 74.1573K0+47074.242 74.2411K0+47574.303 74.3003K0+480
42、74.369 74.3645K0+48574.476 74.4742K0+49074.515 74.5096K0+49574.579 74.5727K0+50074.652 74.6439K0+50574.706 74.7015K0+51074.737 74.7316K0+51574.776 74.7733K0+52074.793 74.7921K0+52574.815 74.817-2K0+53074.830 74.8291K0+53574.848 74.8453K0+54074.823 74.8158K0+54574.803 74.79310K0+55074.763K0+55574.776
43、 74.76610注:由于現場原因,對部分測點無法進行標高測量。根據比較結果可知,整個張拉過程中標高變化未出現異常現象,部分測點第三輪張拉結束后標高與設計標高值出現較大差值是由于個別區域橋面混凝土澆筑不平整造成,在橋面鋪裝層施工后可得到良好改善。(10)塔頂位移監測在自錨式懸索橋施工中,橋塔由于塔頂的不平衡水平力,產生較大彎矩,是施工中極為不安全的因素。塔頂位移是反應橋塔彎矩的重要數據,在本橋的吊桿張拉的同時,對塔頂位移進行監測,實測值與理論計算值相符,施工中塔頂位移最大值2cm,吊桿張拉完畢后,塔頂位移為3mm,偏向主跨一側,滿足規范要求(塔高的1/3000,本橋為7mm)。(11)主纜錨固
44、區和2#橋臺外觀監測主纜錨固區和2#橋臺臺身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受力極為復雜,在其內部埋設應變計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相比之下,外觀監測簡單有效。在整個吊桿張拉過程中通過對主纜錨固區進行外觀監測,未發現受力裂縫和異常變形,確保了主纜錨固區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2#橋臺的最不利截面位于反力拉桿錨固區,在第一、二輪吊桿張拉結束后和第三輪吊桿張拉過程中(每隔三步張拉),即通過橋下預留的檢查通道對2#橋臺內部進行外觀監測,未發現受力裂縫和異常變形,確保了2#橋臺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5. 結論1 迎賓橋的施工監控工作在業主單位的協調下,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的密切配合下,已經圓滿完成。在本橋施工過程中對結構的參數和
45、材料的容許應力均作較為嚴格的控制,保證了施工過程的安全。2 本文給出了張拉完畢后吊桿力、橋面標高等數據,是今后營運管理的重要依據。張拉完畢后吊桿力和2#橋臺處反力拉桿軸力由同濟大學進行了確認。 論大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是對自己所積累的信息進行選擇、提取、加工、改造并將之形成為書面文字的能力。積累是寫作的基礎,積累越厚實,寫作就越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奇葩。沒有積累,胸無點墨,怎么也不會寫出作文來的。寫作能力是每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從目前高校整體情況上看,大學生的寫作能力較為欠缺。一、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定義那么,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究竟是指什么呢?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大學畢業生不一定
46、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 對于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應包含什么,可能有多種理解,但從葉圣陶先生的談話中,我認為:大學生寫作能力應包括應用寫作能力和文學寫作能力,而前者是必須的,后者是“不一定”要具備,能具備則更好。眾所周知,對于大學生來說,是要寫畢業論文的,我認為寫作論文的能力可以包含在應用寫作能力之中。大學生寫作能力的體現,也往往是在撰寫畢業論文中集中體現出來的。本科畢業論文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還是對于院系和學校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水平,就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都很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問題必須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且提出對策去實施解決。二、造成大學生應用文寫作困境的原因: (一)大學寫作課開設結構不合理。 就目前中國多數高校的學科設置來看,除了中文專業會系統開設寫作的系列課程外,其他專業的學生都只開設了普及性的大學語文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而我們的課程設置僅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大學語文教師,可大學語文教師既要在有限課時時間內普及相關經典名著知識,又要適度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且要教會學生寫作規律并提高寫作能力,任務之重實難完成。 (二)對實用寫作的普遍性不重視。 “大學語文”教育已經被嚴重地“邊緣化”。目前對中國語文的態度淡漠,而是呈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高級中學2025屆高考化學試題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一)含解析
-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楊浦區名校2025年中考化學試題模擬試卷解析含解析
- 山東泰安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考試物理試題理試題分類匯編含解析
- 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旅游與健康職業學院《食品感官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盆底康復治療規范與方法
- 湛江市大成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 康復護理頸椎病課件
- 2025海運合同樣本范文
- 2025版企業辦公租賃合同范本
- 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讀本-第一章完全準確領會總體國家安全觀
- 配網線路倒閘操作培訓
- 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期貨投資分析真題匯編4
- 食品用包材供應商現場審核方案(檢查表)
- 2024工業機器人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綜合能力競賽選拔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江蘇省常州市中考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醫療設備(耗材)配送整體計劃方案投標方案
- 小學生中醫藥文化知識科普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國粹精神課件
- 2024年福建省中考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消防維保公司勞動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