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藥文化
知識科普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國粹精神。小學生中醫藥科普目錄中醫的常識概述望聞問切四診法歷史上的名中醫中醫藥獲諾貝爾獎中醫諺語知識錦集在悠悠歷史長河之中,傳統醫藥是人類與疾病抗爭過程中獲得的寶貴財富,世界各地的傳統醫藥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健康的依托、文化的縮影。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不僅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第一章中醫的常識概述中醫的常識概述。什么是中醫,通俗地講,中醫是中國傳統的醫學,但這個“中”字不光指中國,也不單單是為了與西醫進行區別。“中”是中庸之道,中立、平衡的意思。中醫是執中和諧,順勢利導。中醫是一種理念,一種思想。(一)何謂中醫?中醫的常識概述。(二)中醫曾經的稱謂1.岐黃黃帝是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岐伯,傳說中的醫家,黃帝的臣子。現存有我國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是《內經》,此書托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并以問答的形式而成,又稱《黃帝內經》。后世稱中醫學的“岐黃”、“岐黃之術”,即源于此。三國時董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癥愈者種5株,輕者1株。數年后,蔚然成林,紅杏累累。他建一“草倉”,告訴人們,要杏果的,不用付錢,只要拿一器谷子來換一器杏果。這樣用杏果換來的谷子堆積滿倉,他用這些谷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匾額上寫“杏林”、“醫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這些贊譽之詞成為醫德高尚、醫術高明的雅稱。3.杏林指古代醫生存放醫書的囊,后借指醫術。“吳押獄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曰:‘我死非命,有青囊未傳,二子不能繼業,修書與汝,可往取之’。吳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飲如醉而殂。吳棄役回家,向妻索書,妻曰:‘縱學得神術,終斃于獄中,故我以囊燒毀也’”。因華佗精醫術,生前行醫各地,聲名頗著,所以,“青囊”也成了醫術的代稱。2.青囊中醫的常識概述。三、中醫怎么看病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從病因、病性、病理判斷得出病名,歸納出癥型,以辨證論治原則進行治療。治療方法包括“汗、吐、下、消、溫、清、補、和”。治療手段有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使人體康復。四、中醫治病的基本理念和知識有以下幾條
1.中醫養生保健,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目的的保健活動。
2.中醫治未病思想涵蓋健康與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一是“未病先防”,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防變”,防止疾病的發展;三是“瘥后防復”,防止疾病的復發。
3.中藥保健是利用中藥天然的偏性調理人體氣血陰陽的盛衰。服用中藥應注意年齡、體質、季節的差異。
4.中醫養生保健強調全面保養、調理,從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
5.自我穴位按壓的基本方法有:點壓、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擊、捶打。
6.煎服中藥避免使用鋁、鐵質煎煮容器。第二章望聞問切四診法顧名思義就是用眼睛看,包括觀察形體、精神狀態、面色、舌頭、排出物等,通過對患者進行觀察來了解病情。
中醫學長期的實踐證明,人體外部和五臟六腑有著密切關系,特別是人的臉部、舌部,因此通過對外部的觀察,可以了解整體病變,即《黃帝內經》中所言:“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望全身情況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態四個方面。望局部情況包括望頭面、望五官、望頸項、望軀體、望四肢、望二陰及望皮膚等。望舌包括望舌質、望舌苔兩部分,望排出物包括望分泌物、望嘔吐物及望排泄物等。另外,兒科還有專門診法,即望小兒食指絡脈。望聞問切四診法。以望色為例,一個患者走進診室,中醫大夫一眼望去,看到其面色發黃,枯槁無光,就知道這個患者有可能脾虛失運,氣血不足。再比如望舌,不同人的舌頭各不相同,若舌苔黃厚,還有剝脫,一看就知道這個患者濕熱內盛,同時還有胃陰不足。望診望聞問切四診法。
人體的各種聲音和氣味,都是內在臟腑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過程中產生的,能反應臟腑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比如有的患者咳嗽聲重濁沉悶,多屬實證,為寒痰濕濁停聚于肺,肺失肅降所致。再比如嗅病室之氣,如一進病房就能聞到爛蘋果樣氣味,多見于糖尿病重癥。聞診
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通過這兩種手段來了解健康狀況,診察疾病。聽聲音指的是診察患者的呼吸、咳嗽、嘔吐、噴嚏、腸鳴等各種聲響。嗅氣味指的是嗅患者體內發出的各種氣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氣味。望聞問切四診法。
問診是醫生與患者直接進行語言交流的臨床信息采集方法,在疾病診察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于疾病的很多情況如病史、家族史等,只有通過問診才能得到。了解這些情況,可以為醫生分析病情,判斷病位,掌握病性,進而為辨證論治提供可靠的依據。
特別是患者尚未出現客觀體征,僅有自覺癥狀時,只有通過問診,醫生才能抓住疾病的線索,做出診斷。中醫“十問歌”,把需要問診的內容歸納在了一起,非常詳盡,這也是每個中醫人的必會歌訣之一。
《十問歌》
問診首當問一般一般問清問有關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將診療經過參個人家族當問遍婦女經帶病胎產小兒傳染接種史痧痘驚疳嗜食偏問診望聞問切四診法。切診切,即接觸、靠近、按壓的意思。切診就是醫生用手指或手掌對患者的某些部位進行觸、摸、按、壓,從而了解病情,診察疾病的方法。切診作為中醫四診之一,在獲取患者的健康與疾病信息、獲得重要的辨證資料方面,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切診包括按診和切脈。望聞問切四診法。
按診是指醫生用手給患者做檢查,以了解患者身體局部是冷是熱,是潤是燥,是軟是硬,以及有無壓痛、腫塊等其他異常變化,從而推斷疾病的部位、性質和病情輕重等。
切脈,就是常說的號脈、把脈、摸脈等。醫生用手指對患者某些特定部位的淺表動脈進行切按,體會脈動應指的形象,進而了解身體狀況。中醫學認為,人體血脈貫通全身,內連臟腑,外系肌表。心主血脈,脈為血府,心的陽氣能推動氣血運行在脈管中。因此,脈象能夠反映全身臟腑的功能、氣血、陰陽等綜合信息。
關于脈診部位,歷史上有很多種,應用最廣泛的有三種。一是三部九候診法,二是三部診法,三是寸口診法。現在臨床最常用的是第三種。脈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得到了歷代中醫大家的重視,其理論和應用也不斷得以發展和完善,形成了中醫學最具特色的診斷方法之一。按診切脈望聞問切四診法。望、聞、問、切是中醫調查、了解疾病的四種方法,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疾病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臨床表現可體現在多個方面的千變萬化,若僅以單一診法進行診察,會造成辨證信息的殘缺,進而對論治產生影響。而且,中醫四診之間有相互參照、補充、證明的作用。要想全面了解病情,保證臨床資料的準確性、全面性,必須將所有診法有機結合起來,望時有聞,聞時有問,問時有切,不可僅憑一種診法來斷病。醫生若是對切診、望診等單一診法情有獨鐘,甚或有研究或專長,當然值得稱道,但是取一法而舍三法,以一診而代四診,不可取。只有做到“四診合參”,綜合全面地考察患者病情,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第三章歷史上的名中醫
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黃帝,在面對當時人們“務快其心”“耗散其真”這些有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以得道者自居,也不以人們無知而鄙視他們,而是“心私慮之”,并問道于歧伯。于是便有了《黃帝內經》,作為我國早期的醫學經典,它體現了當時醫者對于人們生命的垂憫和關愛。
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開山鼻祖,創造了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治療方法的基礎。對中醫藥學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著作有《內經》和《外經》,但均已失傳。歷史上的名中醫。黃帝扁鵲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尤其擅長外科,精于手術,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
又仿虎、鹿、熊、猿、鳥等禽獸的動態創作名為“五禽之戲”的體操,教導人們強身健體。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殺,所著醫書《青囊書》已佚。靈魂所在。
中國東漢偉大的醫學家、世界醫史偉人。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也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西漢時,我國在醫事制度上已專門設有“女醫”,古稱“視產乳之疾者”。義妁是我國歷史上早期著名的女醫生。被譽為“巾幗醫家第一人”。不僅善于治療各種疾病,而且尤擅長婦科。歷史上的名中醫。華佗張仲景唐朝著名的醫師與道士,太宗封他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孫思邈創立臟病、腑病分類系統,在醫學上有較大貢獻。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一生致力于醫藥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是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醫學家,長期上山采藥,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窮搜博采,歷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綱目》,為我國醫學史上一大巨著。有東方達爾文之美譽。此外,還著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五臟圖論》等十種著作。歷史上的名中醫。李時珍孫思邈歷史上的名中醫。
是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是預防醫學的介導者。著有《肘后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侯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其在煉丹方面也頗有心得,丹書《抱樸子?內篇》具體地描寫了煉制金銀丹藥等多方面有關化學的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說到葛洪,就不得不提他的妻子鮑姑。鮑姑是當時南海太守鮑靚的女兒,由于鮑靚精通煉丹之術,而當時葛洪也喜歡煉丹,于是就拜鮑靚為師,沒想法后來葛洪與鮑姑互生情愫,最后走在了一起。鮑姑更擅長的是艾灸,她與葛洪兩個可謂是夫唱婦隨,而且兩人都成了名醫。她還擅長針灸,以專治瘤和疣而聞名。由于她經常采用越秀山腳下滿山遍野的紅腳艾作為艾絨為百姓進行艾灸。因此,后人將此艾稱為
“鮑姑艾”。西晉學者、醫學家。在文學、史學、醫學諸方面都很有建樹。著有《針灸甲乙經》、《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被譽為“世界針灸學之祖”。葛洪皇甫謐歷史上的名中醫。宋代有個著名的女外科醫生,名叫張小娘子。凡是患有瘡瘍癰癤的病人前來求醫,經她診治,無一不見奇效。皇室嬪妃、皇后聽說了這位醫術高明的民間奇女子,便將張小娘子召進宮中,向張小娘子討要養顏美膚之法,以保肌膚嬌潤細滑,青春不老。仁宗皇帝看到后宮妃子經過張小娘子的調養,個個變得貌美如花,不禁龍顏大悅,又見張小娘子年過三十,仍如十八處子,仁宗皇帝遂稱張小娘子為“女醫圣”,賜名“張小娘子”,寓意張小娘子醫術高明,能讓女子返老還童,永葆青春美貌。
,北宋著名兒科學家,后擢太醫丞,為公卿宗戚看病,名聲大著。錢乙去世后,他的學生閻孝忠將他的臨床經驗加以收集整理,匯編成《小兒藥證直訣》。其中有23個病例和創制的114個藥方。此書對小兒生理、病理、辨證施治和制方用藥等頗有創見,比歐洲最早出版的兒科著作早三百年,是中國現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來的兒科學專書。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錢乙
,宋朝福建人。他總結宋代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宋慈歷史上的名中醫。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
他先習儒學,后改醫道,在研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朱震亨以為三家所論,于瀉火、攻邪、補中益氣諸法之外,尚嫌未備滋陰大法。力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申明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臨證治療,效如桴鼓,多有服藥即愈不必復診之例,故時人譽之為“朱一貼”。著有《格致余論》、《局方發揮》、《金匱鉤玄》、《本草衍義補遺》等。此外,流傳有關丹溪之書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將朱氏臨床經驗整理而成。
前幾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正是以中國古代四大女醫之一的談允賢為原型進行創作的。在封建社會里,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一些閨閣千金和富豪眷屬生了婦科病后,羞于請男醫診治,因而常常貽誤病情。談允賢成了當地專治婦科病的女醫生。
50歲時,談允賢根據祖母傳授的醫術,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寫成了一部《女醫雜言》,傳給后人。這本書頗有價值,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個人醫案著作,也是古代唯一的女醫著作,而且是古代最長壽的女醫生,終年96歲。
葉天士,清代名醫,四大溫病學家之一。他是中醫學史上溫病學派的創始人,其聲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貫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溫熱論》至今仍被臨床醫家推崇備至。對治奇經、脾胃、兒科等病尤為擅長,著有《葉案存真》、《末刻本醫案》。第四章中醫藥獲諾貝爾獎中醫藥獲諾貝爾獎。讀一讀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打擺子”這個病嗎?在醫學上,這個病叫瘧疾,它是由蚊子叮咬人體后傳播一種寄生蟲而導致的疾病。得了瘧疾非常難受,人會出現發熱、發冷、打寒戰、身體痛等癥狀。在非洲和東南亞的一些熱帶國家,有一種惡性瘧疾的死亡率很高,但一直沒有治療此病的有效藥物。
為了攻克瘧疾,1967年5月23日,我國政府組織全國的相關專家聯合研究抗瘧新藥,這個計劃叫“523計劃”。屠呦呦擔任其中一個研究組的組長,她帶領科研人員廣泛查閱中醫古籍,走訪名老老中醫,從兩千多個方子中選定了青蒿這味中藥。青蒿在我國古代是治療瘧疾的主藥,歷代醫學著作都有記載。但研究組經過反復實驗發現,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屠呦呦又反復查閱中醫古代文獻,最終在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發現了一段文字:青蒿一把,以水二升泡,然后絞榨取汁服用。屠呦呦陷入沉思:為什么葛洪不使用中醫常見的煎藥方法,而是要用這種方法來制取藥物呢?是不是煎煮溫度比用水泡的溫度高,破壞了藥物的有效成分呢?中醫藥獲諾貝爾獎。
想到這一點之后,屠呦呦改用乙醚來提取青蒿抗瘧疾成分,因為乙醚的沸點遠比水低。隨后,研究組將用這種方法得到青蒿提取物給染有瘧疾的小鼠做實驗,結果發現療效顯著提高。在此基礎上,她的團隊在經歷了190次試驗失敗之后,終于在第191次實驗中取得了成功,找到了抗瘧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此成分對惡性瘧疾有良好的療效,目前已拯救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屠呦呦對治療瘧疾做出的巨大貢獻,使她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的世界最高獎。在頒獎大會上,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中醫藥獲諾貝爾獎。
(2)同學們,屠呦呦為什么會取得成功?
屠呦呦經歷了190次失敗后,才取得了成功,可見成功來之不易。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想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成就,就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
(1)同學們,為什么我國科學家獲得的首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誕生在中醫藥領域呢?
因為中醫藥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是我國原創的醫藥科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有著豐富的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經驗,為守護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還向意大利等國家捐贈了中成藥,以期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多的幫助。除此以外,中醫藥還有很多有價值的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挖掘和研究。想一想第五章中醫諺語知識錦集中醫諺語知識錦集。
意思是說要確保小兒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中醫學認為小兒臟腑嬌嫩,肺、脾、腎常不足,心、肝常有余。小兒脾胃運化功能不夠強,雖然需要水谷營養卻不能多吃,否則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小兒肺很嬌嫩,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故應注意不要受涼感冒。但穿得過暖孩子容易出汗,反而容易受涼導致風寒感冒等,引起咳嗽、肺炎等疾病,且往往容易反復不易痊愈。所以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一)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中醫諺語知識錦集。
人在大饑時脾胃虛弱,納化功能差,此時如果進食過多會造成食物不化,結滯于胃腸內造成胃脹,重者可致人死亡;人大渴時心腎功能減弱,此時若大量喝水,水飲積聚于體內,影響肺、脾、腎功能,致使氣血失常,嚴重者造成猝死。(二)饑不暴食,渴不狂飲中醫諺語知識錦集。
意思是說魚味道鮮美,但多吃容易導致內熱蓄積,即“生火”;肉美味可口,多吃則會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租賃住宅合同
- 2024年隴南市市屬事業單位考試真題
-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總復習3|北師大版
- 2024年合肥長豐縣水湖鎮招聘城市管理執法輔助人員真題
- 2024年甘肅人力資源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真題
- 農村建房安裝合同范本
- 廢除的設計合同范本
- 地理西亞第1課時課件-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下學期(人教版2024)
- 修理電機勞務合同范本
- 藝術班轉讓合同范本
- 平面向量在三角函數中的應用(學案)
- 中藥的道地藥材課件
- 《跋傅給事帖》2020年浙江嘉興中考文言文閱讀真題(含答案與翻譯)
- 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知識試題及答案
- 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2021年版) 嬰幼兒發展引導員
- 幼兒園小班科學:《小雞和小鴨》 PPT課件
- 伯努利方程-ppt課件
- 年產20噸阿齊沙坦原料藥生產車間的設計和實現材料學專業
- 電子公章模板
- 第3章軌道車輛牽引計算
- 基于JSP的校園網站的設計與實現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