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復習知識總結提綱_第1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復習知識總結提綱_第2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復習知識總結提綱_第3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復習知識總結提綱_第4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復習知識總結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高中地理 知識總結 編輯 :南山中學 辛宇晨2012 年 暑假作業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節 宇宙中的地球1. 宇宙的概念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和 ,是由各種形態的物質組成的 ,是在不斷運動變化的2. 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 :天體 (恒星、星云、行星、衛星、彗星、流星等自然 天體和人造衛星、航天 飛機、宇宙飛船等人造天體。還有星際空間的物質 :氣體和 塵埃等。3. 最基本的天體是 : 恒星和星云 。4. 宇宙中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 ,形成天體系統。5. 天體系統的層次 :地月系 太陽系 銀河系 總星系 河外星系 總星系6. 八大行星的位臵 (按距太陽由近到遠 :水金地 ,火

2、木土 ,天王海王繞著走。7. 行星特點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為類地行星 ,木星、土星為巨行星 ,天王 星、海王星為遠日行星。8.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它的運動具有同向性、共面性、 近圓性。9.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1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 ;(2地球具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 ,適中吸引大氣 (O 、 N 等;(3 地 球上有液態水 ;第二節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來源 :太陽中心的 核聚變影響 :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 ;生產和生活的能量 (太陽能和化 石燃料(二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 ;太陽活動類型 ;

3、太陽活動比較 ; 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 :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對氣候 :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 ,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 ,引起磁 暴色球層:耀斑最強烈的太陽活動顯示 ; 但兩者常相伴出現 ,活動 周期為 11年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 :公轉和自轉繞轉中心 :太陽 (公轉、地軸 (自轉方向 :自西向東 (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 (北極上空看逆時針 ,南極上空相 反周期:恒星年 (365天 6時 9分 10秒 恒星日 (23時 56分 4秒角速度:平均 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 (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 15o(兩極 除外 線速度:平均

4、30千米 /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 赤道 1670KM/小時,兩極為 0.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1 黃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23o26'(2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 ,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 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太陽直射點在哪哪個半球晝長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 現象 , 晝夜平分南半球 :與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春秋

5、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 23o26' N向 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 23o26' 向S 南北降低 23o26' N以 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隨季節的變化 23o26' S以 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四光照圖的判讀(1判斷南北極 ,通常用于俯視圖 ,判斷依據為 :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 針,從南極看為 順時針 ; 或看經度 , 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 ,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 (或與一條經線重合 ,太陽 直射點是赤

6、道 , 是春秋分日 ;晨昏線與極圈相切 ,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 至日 ,太陽直射點為北緯 23o26'若 , 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 ,太陽直射 點為南緯 23o26'(3 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 ,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 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 白晝部分的中間經 線為 12 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 6 點,昏線與赤道交 點經線為 18點,依據每隔 15o,時間 相差 1 小時,每 1o相差 4分鐘 ,先計算兩地的經度 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 ,依據東 加西減的原則 ,計算出地方時(4 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 (夜長 ,也就是求該地

7、在緯線圈上晝 (夜弧的長度 ,這 個長度也可 由晝 (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5 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 ,若所求地和太陽 直射點在同一半球 , 取兩地緯度之差 ,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 ,取兩地緯 度之和 ,再用 90o-兩地緯度差即為 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 3月 21日或 9月 23日前后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 ,北極圈內為晝 ,可判斷這一天為 6月 22日前后,北半球 為夏至日 ,北半球為 夏季 ,南半球為冬季 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 ,北極圈內為夜 ,可判斷這一天為 12

8、月 22日前后,北半球 為冬至日 ,北半球為 冬季 ,南半球為夏季(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系判斷晝長和夜長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 ,求晝長時 ,在晝半球范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 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 線與緯線圈交點 ,所跨的經度除以 15 即該地晝長 ,如果圖上 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 ,要注意 ,圖中白晝 所跨經度差的 2倍,除以 15才是該地的晝長(七區時 ,地方時的計算第一步 :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 ,以每一度經度相差 4分鐘來算 .第三步:然后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 ,求東用加 ,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于 24 小時,則減 24,日期 加 1天,若時間為負值 ,則加

9、24小時,日期減去 1天 .第四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1、地球的內部結構(1地球的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 地震波 (分為縱波、橫波(2 地球的內部圈層的劃分界面 不連續面(3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殼 (不連續面 : 莫霍界面 地幔 ( 不連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核2、地球外部圈層第一節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一大氣的受熱過程(1 根本能量源 :太陽輻射 (各類輻射的波長范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 -短波輻射(2 大氣的受熱過程 (大氣的 熱力 作用 太陽曬熱大地 ,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具有選擇性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 ,臭氧吸收紫外線 ,對于可見 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

10、用:無選擇性, 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 ,在夏季多云的白天 , 氣溫不是很高散射作用 :具有選擇性 ,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 ,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 藍色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 :太陽高度角 (各緯度削弱不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了解地面輻射 (紅外線長波輻射 ;大氣輻射 (紅外線長波 輻射保溫作用的過程 : 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 , 截留熱量而增溫 ,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 收能力比較差 ,但是對 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 ,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 吸收 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 , 方向朝向地面 , 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 , 起保溫 作用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 ;大氣

11、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實例說明 如霜凍出現時間 ;日 溫差大小的比較保溫作用的意義 :減少氣溫的日較差 ;保證地球適宜溫度 ;維持全球熱量平衡(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圖示及說明 ;舉例:城郊風;海陸風;季 風主要 原因熱力環流 :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 式。從圖中可以看出 , 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 (向下彎曲 ,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熱力環流分解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水平氣壓差 、水平氣流由 高壓流向低壓(三大氣水平運動 (風:形成風的根本原因 :冷熱不均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水平壓差 (或水平氣壓梯度力影

12、響風的三個力 :水平氣壓梯度力 ;地轉偏向力 ;地表磨擦力 注意北半球實際地表氣壓場中的某點風向的畫法 影響因素 :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 ,則風力越大 風向的決定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 :風向垂直等壓線 ,指向低壓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 :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 :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 ,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 第二節 氣壓帶和風帶(一三圈環流 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而南北移動 , 對于北半球來 說 , 夏季向北移 , 位臵偏北 ;冬季向南移 ,位臵偏南 . 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二季風環流地區:東亞 南亞

13、 , 東南亞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風向 :冬季 西北風 (亞洲大陸 東北風 (亞洲大陸夏季:東南風 (太平洋 西南風(印度洋形成過程 :(1 無自轉 ,地表均勻 -單圈環流 (熱力環流(2 自轉,地表均勻 -三圈環流(3三圈環流的組成 :0-30低緯環流 ; 30-60中緯環流; 60-90高緯環流(三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 :實際地表狀況 (塊狀最重要的影響 :海陸熱力差表現 (大氣活動中心 :北半球 7月(夏季:亞歐大陸 -亞洲低壓 ;太平洋上高壓北半球 1月(冬季:亞歐大陸 -亞洲高

14、壓 ;太平洋上低壓第三節 常見的天氣系統(一鋒面系統 冷鋒和暖鋒概念:冷鋒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鋒: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特征 :過境前 單一氣團控制 ,天氣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 ,低溫晴朗過境時 :陰天、雨雪、刮風、降溫 連續性降水過境后:氣壓升高,氣溫下降,天氣晴朗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好 降水的分布 :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后 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前大氣舉例 北方夏季暴雨 ,冬春季大風 ,寒潮 ,沙塵暴 江南的梅雨季節(二低壓、高壓系統 氣旋和反氣旋氣旋 反氣旋氣壓 低氣壓(中心低 ,四周高 高氣壓 (中心高 ,四周低 水平運動 四周向中心輻合 (北逆南順 中心向四周輻散 (北

15、順南逆 垂直運動 上升 下沉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干燥天氣舉例 臺風 寒潮、長江流域的伏旱 ,北方“秋高 氣爽 ”天氣1、 寒潮:原因 :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圍得劇烈降溫 ,并伴隨有 大風 ,雨雪 ,凍害 等現象 ,寒潮是我國 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 ,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 大。2、 臺風 :形成 :臺風是形成于熱帶或副熱帶海區 ,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主要災害:強風,特大暴雨 ,風暴潮主要影響地區 :亞洲東部,亞洲南部,北美洲東海岸 ,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臺風發生次數最多 ,強度 最大的海區發生季節 :夏秋季節第四節 全球氣候變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二氧化碳增

16、多的原因 :大量燃燒礦物燃料 , 毀林危害: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干濕狀況 ,導致世界各國 經濟結構的變化 保護措施: 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 ,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強國際合作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節 陸地水和水循環(1陸地水體類型 :目前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淺層地下 水地表水 :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 :潛水、承壓水靜態水資源 :冰川、內陸湖泊、深層地下水動態水資源 :地表水、淺層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體 ,分布于兩極與高山地區 ,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 水第二主體 ,但主要 為深層地下水 ,開發難度較大 ;動態水是人們開發

17、利用的重點 ,其 中以河流水最為重要。(2陸地水的相互關系水源補給類型 補給時間 補給特點 我國分布地區雨水 夏秋季節 水量變化大 東部和南部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補給有時間性 ,水量穩定 西北地區湖泊水 全年 有調節性 ,水量穩定 東部地下水 全年 水量穩定 ,與河流有互補關系 普遍(3 水循環能量來源 :太陽能和重力能類型:海陸間大循環 (蒸發 (包括植物的蒸騰 , 水汽輸送 , 下滲, 地表和地下徑流 四個環節 , (圖 3.37 , 陸地循環 , 海洋循環第二節 洋流 海水的運動(1 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 :波浪(風浪、海嘯 ;潮汐 ;洋流(2洋流的形成與分布風海流:南北赤道暖流 ,西風

18、漂流 ,北印度洋季風洋流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 :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流動 ,紅海與印度洋的曼德海峽分布 補償流 :秘魯寒流寒流 :從高緯流向低緯的洋流 ,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低暖流 :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洋流 ,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高北半球 :順時針環流分布規律 南半球 :逆時針環流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區 :逆時針環流北印度洋的洋流 :夏季順時針 ,冬季逆時針(3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暖流:增溫增濕 ,如同一緯度地區 ,暖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和溫度比較高 ,西歐地區 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就 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關 ,如果沒有北大氣候 西洋暖流 ,英國和挪威的海港將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 ,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 海港終年

19、不凍與北大 西洋暖流有關寒流:降溫減濕 ,如同一緯度地區 ,寒流經過的海區鹽度和溫度比較低 , 沿岸寒流 對澳大利亞西海岸、 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環境的形成 ,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匯處漁場的形成 :日本的北海道漁場、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北海道 漁場、北海漁場上升流的影響 :秘魯漁場的形成、東南大西洋漁場海洋環境污染 :加快凈化的速度 ,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但是別的海域也可能受到 污染 ,所以也擴大了 污染的范圍航海事業:順風順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 ,從波斯灣到紅海的油輪經過阿拉伯海 時是順風順流 ,從大 西洋到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是順風順流洋流的地理意義 :A 、 污染物的自凈與擴散

20、 B 、 高低緯度之間熱量輸送與交換 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 縱 向的寒流降溫減濕 ;暖流增溫增濕 (如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 海洋性氣候的影響 ; 澳大利亞西海岸和秘 魯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 、形成大漁場第三節 水資源的合理利用1. 水資源的分布 (課本 P61圖 3.10各大洲的分布 :亞洲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 , 大洋洲最少各國的分布 :巴西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 , 我國居第六位我國水資源分布 :空間上南多北少 , 東多西少 ; 時間上夏秋多 , 冬春少2. 水資源與人類社會水資源的數量影響經濟活動的規模大小 ; 水資源的質量影響經濟活動的效益科技發達的近現代 , 人們大量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 ,

21、陸續開采深層地下水 , 開發海水淡化技術 ; 修建跨 流域調水工程緩解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 , 修建大型蓄水 工程緩解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 . 3.第四章 地表形態的塑造第一節 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1地質作用 :按能量來源不同 ,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 :地震、火山爆發、地殼運動、變質作用外力作用 :風化、侵蝕、搬運、沉積 ,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地殼運動 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兩者的關系水平運動 形成褶皺山系 ,如裂谷和海洋 ,東非大裂谷 ,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運動 為主 ,垂直運動為輔 垂直運動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3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1 全球巖石

22、圈共分為六大板塊 (課本 63頁圖 3.11(2 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 ,板塊內部比較穩定 ,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 ,地 震等(3 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東非大裂谷 ,大西洋 ,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 常形成山脈 , 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 ,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當大陸與大陸板 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4 外力作用與地貌侵蝕 搬運 堆積流水作用:沖刷地表 ,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 ,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寬 搬運侵 蝕后的產物 ,如流沙 流速降低 ,泥沙逐漸沉積 流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 ,河流中下游 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風力作用 :風蝕溝谷、風蝕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 漠邊緣黃土堆積 ,如黃 土高原5 巖石圈物質循環巖漿巖 :分為侵入巖 (如花崗巖 長石、石英、云母組成和噴出巖 (如玄武巖花 崗巖是優良的 建材和裝飾材料沉積巖 :由外力作用形成 ; 如石灰巖 ;形成巖層 (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巖是燒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變質巖:如大理巖 (主要由方解石組成 ,是優良的建材和裝飾材料地殼物質的循環 :從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