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三專題《漁父》教案_第1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三專題《漁父》教案_第2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三專題《漁父》教案_第3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三專題《漁父》教案_第4頁
語文必修v蘇教版第三專題《漁父》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漁 父【教學目標】1 學習掌握文中的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將課文順暢地譯成現代漢語。 2 通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教學重難點】1. 屈原的精神及理想的理解。2. 反襯和對話手法的運用。3. 背誦第三小節或全文【教學方法】點撥法、對話模擬法,問題探討法【媒體設計】情景錄像和配音朗讀【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及內容】一、導引“是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世界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時的發問。如何解答好這個問題,真讓世人難為。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忍辱負重,選擇了生存。孟子卻

2、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其實,生與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與生的價值,“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才是價值之根本。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漁父一文,走進屈原的內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價值,去瞻仰一位偉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二、解題1、關于本文: 見教材P75注釋。補充:漁父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現代研究者一般認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郭沫若語),考之作品的實際,這一推斷比較可信。2、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

3、、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

4、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3、屈原與楚辭: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并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三、疏通字詞,翻譯課文。 1段:既:“

5、已經”,或“以后”。行吟(于)澤畔。舉世:全世,整個人間。古今異義顏色:臉色,形容:形體、容貌。是以見放:被。譯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間游蕩。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會落到這種地步?”屈原說:“世上全都骯臟只有我干凈,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2段:圣人不凝滯于物:被。何故沉思高舉:行為高出于世俗。(古今異義)自令放為?自令令自,讓自己、使自己。放被流放。為句末疑問語助。 譯文: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齷齪,您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既然

6、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么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么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一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3段:吾聞之:音節助詞。新浴者、新沐者:剛。安能以身之察察,愛物之汶汶者乎?以:用、讓。身之察察:定語后置,皎潔的身體。 譯文: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外物?我寧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里,哪里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4段:漁父莞爾而笑:微笑的樣子。鼓枻而去:敲打船槳。 譯文: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

7、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四、問題探討: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一個形象?顯示了屈原怎樣的人格? 明確:他一個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的生活中的強者,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不茍合,不妥協,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形象;顯示了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時,還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誰?是怎樣一位形象?為何要塑造這一形象?明確:文章還渲染了漁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知天達命、與世推移的處世態度。作者還刻畫出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作者塑造這一形象,對塑造屈原來講

8、,具有對比、襯托的作用。 3、 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現人物的性格?明確:文章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與答,表現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時,除了主要寫他的語言,還寫了他的行為、外貌,試從文中找出,并說明其作用。 明確:見第一段: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活畫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寫出屈原所處的黑暗環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為下文寫屈原的守節不渝、清白終生張本、鋪墊。 5、比較閱讀: 屈原與司馬遷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一個毅然赴死,一個忍辱而生。他們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選擇?結合文

9、中的相關語句談談個人的認識。 明確: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具有高潔的人生品格和遠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隨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后,有他的祖國淪喪后,他“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塵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動迎接死亡,以死來體現生命的意志和尊嚴。 司馬遷出于公正,為李陵辯護,得罪皇上,當死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時,他選擇一種令肉體與精神,令自己與親友都極度痛苦的生接受宮刑。司馬遷隱忍茍活,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為自己規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記,成就人生的大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史記“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

10、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司馬遷和屈原樹立了兩種人格榜樣:一個擇生,一個擇死,一個以生踐志,一個以死明志,對后世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影響。 報任安書(節選)和漁父真實地展示了司馬遷和屈原內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請思考兩篇作品分別是怎樣表現人物復雜心情的。 明確:報任安書采用書信的形式,面對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擇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自己并非貪生惡死之輩,只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所以隱忍茍活,發憤著書,但生活中“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內心充滿了矛盾。 漁父采用寓言對話體的形式,假托漁父與屈原一次相遇。通過兩人的對話,展開思想交鋒,把屈原內心的矛盾斗爭外化出來,真實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