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黃陵縣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試題(重點班)_第1頁
陜西省黃陵縣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試題(重點班)_第2頁
陜西省黃陵縣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試題(重點班)_第3頁
陜西省黃陵縣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試題(重點班)_第4頁
陜西省黃陵縣2018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試題(重點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陜西省黃陵縣2018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重點班)一、選擇題(45分)1。從18761911年中外糖料貿易表中可以反映出,當時中國()年份進口數量(擔)進口價彳1(兩)出口數量(擔)出口價值(兩)18761881(平均)1541485965711007572266223718821891(平均)1550297487121000667261764618921901(平均)17069818312830722566240304219021911(平均)4658185225385543072561200921A自然經濟開始解體B.農產品商品化趨勢日益增強C淪為列強資本輸出場所D.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

2、界市場2.閱讀1838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表。對圖表信息解t正確的是()A鴉片戰爭后英國對華商品輸出持續增長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商品輸出C.中國的民族資本抵制了列強的商品傾銷D。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占領了中國市場3。下表為某一時期重慶地區重工業發展狀況統計表。導致這一時期各種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統計項目1937年1942年工廠占全國工廠總數比例18%58%資本占全國資本總額比例4.4%78%工人占全國工人總數比例7。3%49%A重慶成為通商口岸工業發展迅速B.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C企業內遷以及政府實行戰時體制D。國民政府加大對西部地區的開發4

3、。1929年7月(民國十八年),國民政府頒布特種工業獎勵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種工業獎勵標準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又將其修改為工業獎勵法.這些做法()A。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應急措施B.不利于民族工業的發展C.發揮了政府的經濟職能D.限制了官僚資本的膨脹5 .下圖是“中國近現代幾種主要經濟形式的發展走勢示意圖”。其中3(曲線)所代表的經濟形式迎來發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確的是()1K4H 1蚓 1872 IS9S J92719491956- 11 -A.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侵略B.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Q官僚資本控制經濟命脈迅速膨脹D.南京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6 .中共中

4、央在一份關于農村工作的文件中規定:“生產隊范圍內的土地,都歸生產隊所有;生產隊集體所有的牲畜、農具,公社和大隊都不能抽調;有些生產大隊,現在仍然作為基本核算單位,只要群眾同意,就應該積極辦好。”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動了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開展B.落實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有利于當時國民經濟恢復發展D。改變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性質7。右圖是1985年拍攝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縫紉攤。對這張照片合理的解讀是()A.東部和中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讓、大戶承包、以地入B.人力縫紉機成為家庭最重要財產Q服裝等生活必需品實行配額供應D個體經營與市場經濟的逐步興起8.21世紀以來,中國許多地方的農民通過租賃

5、轉股、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在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權,既打破了制約農業規模化發展的瓶頸,又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對這一現象解讀正確的是(A。反映了農村土地所有制性質的變革B.農村經濟改革深化的表現C.面對國際市場沖擊下的政策性調整D.中國小農經濟的理性回歸9.從1980年設立四個經濟特區開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地區,再到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條件的內陸縣市。這體現出我國對外開放()A.注重發展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B。遵循齊頭并進全面開花的原則Co重視邊境與內地的協調性發展D.經歷了不斷擴大和深化的過程10。右圖是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的一幅

6、漫畫,對其理解正確的是()A.拜金主義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價地拱手返還給同意將賺回的籌B。市場經濟沖擊了人們原有的價值觀Co自主經營觀念深入人心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11.“歐洲各國辛辛苦苦賺回美元和英鎊,然后又毫無代發行這些貨幣的國家,就好像小孩子們玩游戲一樣,贏家碼奉還給輸家,游戲卻繼續進行。”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馬歇爾計劃的實施B.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Co關貿總協定的確立D。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12.1944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主張建立“國際清算聯盟”。聯盟采取透支方式提供信貸各國在清算聯盟中所承擔的份額,以二戰前三年平均貿易額計算,不需要繳納現金。對這一主張的理解,

7、正確的是()A。這種主張反映出英國在二戰結束前經濟實力得到恢復B。英國的意圖是要同美國分享二戰后的國際金融領導權Co“國際清算聯盟”相當于二戰后成立的“關貿總協定”D在戰后形成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中并未得到體現13。法國總統曾說過:“我們需要一個新的布雷頓森林協議,我們不能一邊是多極世界,另一方面卻全球只有單一儲備貨幣.”這表明()A。法國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倡導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C.希望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改革D.布雷頓森林體系至今作用巨大14.2015年12月1日凌晨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議,一致投票通過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并以10.92%的權重超越日元和英

8、鎊(見右圖),連同美元、歐元,組成新籃子五種貨幣中的一員。這說明()A。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開始走向衰落B。發展中國家控制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C.經濟快速發展使中國國際話語權擴大D會員國繳納股金的份額與投票權脫鉤15。1941年,美英兩國在大西洋憲章中提出:“希望達到各國在經濟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促進所有國家,不論大小、戰勝或戰敗,在同等條件下,都享受進行貿易或獲取用以發展經濟繁榮所需原料的途徑.”下列哪一組織的建立與材料意圖基本一致()A.布雷頓森林體系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C.關貿總協定D.北美自由貿易區16。某學生運用不同的史學范式來認識“新航路開辟”的歷史,下列認識符合全球史觀的是A。

9、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物種交流,豐富了人民的生活B.新航路開辟給亞非人民帶來了屈辱、災難和落后C.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d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文明的鏈接17。哥倫布在1503年向西班牙國王和王后說道:“陛下可以統治此間人們可在這里獲得黃金。”后來他又在遺囑中寫道:“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國王)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該島并使它的居民納貢。”這些材料表明西方早期殖民擴張的主要目的是()A.掠奪工業原料B。進行資本原始積累C。傾銷過剩商品D.開展世界性貿易18.15701780年,西方國家商船的運載能力發生巨大變化。閱讀

10、下表(單位:噸),判斷甲、乙兩國分別是()國家1570年1670年1780年甲232000568000450000乙510002600001000000A。英國、西班牙B。荷蘭、葡萄牙C.英國、荷蘭D.荷蘭、英國19。從19世紀90年代起,德國出現了建立巨型企業的趨勢。到20世紀初,占全國企業總數0.9%的3萬多家大型企業占有3/4以上的蒸汽動力和電力,其中586家巨型企業幾乎占有蒸汽動力和電力總數的1/3。上述現象說明A.軍國主義政策推動了生產集中B.能源革新成為生產集中的主要動力C.生產集中有利于新興工業的發展D.生產集中根本改變了輕重工業比例20.下列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

11、發展出現新變化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資本主義國際壟斷集團形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確立D .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趨勢加強21。晚清人士悻毓鼎在日記中寫道:“此辮與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無戀戀。唯上流社會人俱已濯濯,"由此可見他剪辮(余既不能杜門自守,不免馳驟于酷酢場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從眾矣。A.被迫順應時局的無奈之舉B。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Q為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D.表示徹底與舊風俗決裂22。徐珂清稗類鈔:“上海繁華甲于全國,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其間由樸素而趨于奢侈,固足證世風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瑣而趨于簡便者,亦足見文化之日進也。

12、衣由寬腰博帶,變而為輕裾短袖材料根本上反映了()A.上海是近代中國最繁華的城市B。服飾西化現象逐漸風靡上Co攀比之風的盛行導致世風日下D.近代服飾變革體現文明碰23 .右圖謠言宜禁刊登于19世紀末發行的點石齋畫報,其配有文字:“泰州為揚屬一大邑,早經設立電報局,以便官商寄信用。乃近有匪徒造謠言,謂電報局所用電氣系以死者之魂煉成。故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價洋四五十元,須在三年以內者方為用。”上述圖文信息從側面說明了()Ao謠言散布阻礙了通信工具應用B。晚清時期社會生活實現近代化C.大眾傳媒關注科技成果的傳播D.民眾普遍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24 .1912年上海民立報發表譚人鳳粵漢鐵路說貼:“世

13、界大勢,是由水運而趨陸運。故歐美各邦路線密若蛛網。近且有橫貫歐亞之大計劃。蓋國勢隨路線而擴張,事業因交通而發展。我國幅員廣闊,為統一計,沿邊各路,方亟待第次興辦此國策可以促進實業、鞏固邊防。”由此可見()A.作者積極主張推進交通近代化B.民國政府重視鐵路交通事業發展Q甲午戰爭后外國資本輸出加劇D。西方列強支持中國鐵路事業發展25 .下圖反映了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的變化。以下關于中國互聯網發展的評述,正確的是()中國網艮旭摸和互舞網普及率A。互聯網將逐漸取代其他大眾傳媒B.中國從2005年開始接入互聯網Q互聯網將很快成為“第一媒介”D。互聯網深刻地影響了人民生活26 .二戰后,蘇聯存在的最

14、主要問題是()A.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弊端日益顯露B.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有增無減C.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繼續遭到破壞D.農業全盤集體化的消極影響一直持續到戰后,導致農業單位面積產量沒有提高27.19521964年,蘇聯政府收購各種谷物的平均價格指數提高了7。48倍,收購畜產品的價格指數提高了15.69倍。這說明赫魯曉夫()A.試圖調整國家與集體農莊的關系B.改變了蘇聯農業落后的狀況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購太多將影響農民積極性28.俄格阿阿爾巴托夫在蘇聯政治內幕:知情者的見證一書中指出“赫魯曉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圖戰而勝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義。也許,他真誠地相信,整個問題也

15、就是這樣,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決了使社會從過去的極權主義桎梏中解放出來的全部問題。”作者通過這段材料意在說明赫魯曉夫改革()A.著重于解決蘇聯存在的根本問題B.實際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縛C.著力于批判個人崇拜D.全盤否定了斯大林29.“外交的失敗更進一步損害了他在其同事們之間的聲望。他在古巴部署導彈這一魯莽計劃成為壓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A.加強了工業部門管理體制B.創辦了與國外合資的企業C.擴大了集體農莊的自主權D.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30.勃列日涅夫執政之初蘇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來農業增長的速度減慢了,這給國家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破壞社會主義生產發

16、展的經濟規律,這些是農業落后的基本原因。”這表明蘇共中央()A.正確揭示了農業發展緩慢的原因B.決定改變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C.強化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D.在宏觀調控的基礎上擴大市場的作用二、非選擇題(55分)31. (16分)新中國成立后,價格制定機制的演變印證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價值規律對生產不起調節作用,是說不起決定彳用,起決定作用的是計劃。在我國,還存著商品生產,價值規律還起作用。計劃和價值規律的作用是“計劃第一,價格第二”。 毛澤東文選第七卷(1957年)材料二1985年以來,形成了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三種形式。199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

17、,指導性價和市場價所占比重占到70艱上,在農民出售的農產品總額中,市場調節價比重達到52%工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中市場調節的比重占到37%左右. 李鳳瑞、萬國慶對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的回顧與思考材料三全國抽1¥調查12個鋼廠的自銷率與產量增長率(單位:%)鋼廠自銷率平均自銷率產量增長率平均產量增長率排名前6位07。82.9610.985。809。32排名后6位103418。782.3069.7314。38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綜合調查研究組改革:我們面臨的挑戰與選擇(1985年10月)20世紀80年代因為改革進展太慢,于是給尋租活動形成了很大空間。物資分配體制和物資價格的雙軌制,使得“官倒”

18、通過倒買倒賣能夠從中獲利。當時生產資料、物資是雙軌制,一部分是計劃調撥的,另外一部分是通過市場的。計劃調撥的部分是計劃價格,通過市場的是市場價格,在物資緊張的情況下,兩個價格就拉得很大. -吳敬璉政府與市場,都在企業和市場側,市場中的企業是提升材料四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因素技術和生產組織方式都在供給側技術的主體, 市場中的企業和微觀經濟單位是資源組織方式的創新主體。供給側根本不需要管理,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生產能力確實改進而提高,供給將自動創造需求。新技術、新產品必然有新的需求與之對應,就像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機,價格高出其他手機幾倍,還出現排隊搶購的現象,否則就不是創新了,需求不足的現象只發生在

19、舊產品的能力擴張上。換言之,過剩產能的實質是創新能力的欠缺。許小年尋求經濟增長新動力以供給側改革開拓創新空間(2016年)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當時商品價格產生的方式和經濟基礎。(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價格雙軌制產生的主要因素。(3)根據材料三分析價格雙軌制產生的影響。(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材料四中智能手機熱賣的社會因素。這體現了什么經濟學原理?32. (16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謀求歐洲統一有相當遠的歷史淵源。然而在千余年的發展中,歐洲的政治家和統治者們雖不惜使用最強大的武力,卻都失敗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劇烈廝殺后,昔日稱雄于世界的歐洲列強

20、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它們面對的是一個虛弱不堪、支離破碎的歐洲.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在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歐洲政治家們清醒地認識到,如此下去,歐洲將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世界史材料二1950年,法國提出舒曼計劃.1951年,法、德、荷、比、盧、意簽訂巴黎和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法、德、荷、比、盧、意簽訂羅馬條約成立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1992年,歐洲聯盟條約在此基礎上成立歐盟(28國,經濟政治實體).1999年,歐元問世(英國除外)。材料三結束了在阿爾卑斯山的度假之后,英國首相回到白金漢宮之后向其內閣解釋了英國脫歐的原委,并稱本次

21、脫歐是一個徹底的英國行為。材料四巴西眾議院要求政府退出為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而進行的談判,理由是美國采取了保護主義措施委內瑞拉也要求考慮自由貿易區計劃給拉美各國經濟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沖擊。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與所學知識,20世紀50年代推動歐洲統一的因素有哪些?(2)根據材料二與所學知識,歐洲統一的過程有什么特點?(3)根據材料二、三與所學知識,歐洲統一過程中的不利因素有哪些?(4)根據材料四與所學知識,發展中國家加入區域經濟集團要注意哪些問題?33. (12分)歷代王朝的商業政策蘊含著一以貫之的經濟思想,也會因時代變化而作出調整。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漢文帝變“抑商”政策為“惠商”政策。下令“

22、開關梁,弛山澤之禁”。這些措施實行后,出現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進入山澤自由樵采、捕撈,以補助生活。但文、景時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規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漢中前期,出現了“用貧求富”的熱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徑是經商。經商也有經商的學問,商人們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標,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說法.為了求利而總結的經驗,有“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貧者之資也”,還有“以末致財,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編自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漢文帝“

23、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戰國至漢文帝統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經濟后果。(12分)(2)據材料二,概述西漢中前期的“求富”觀念。(6分)(3)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抑商”和“惠商”的關系。(8分)34.(11分)中國是世界農業發源地之一,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先民創造了輝煌的農業文明。某博物館擬舉辦“中國古代農業文明”主題展覽,邀請生參與展覽的籌備。展覽一燦爛輝煌的農業成就(圖一)展覽二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圖二、三)戰國鐵制農具廢井田,開阡陌古代耕織圖圖一圖二圖三展覽三歷史悠久的中國農業,形成了獨特而優良的生產模式。它特別重視在單位面積土地上進行最大限度

24、地投入。講究輪作、復種、間作套種、加強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興修和技術的改進,以期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古代西歐農業經營粗放,糧食收獲與播種量之比一般為35倍,而從齊民要術看,我國6世紀粟的收獲量為播種量的24200倍,麥類則為44200倍.-中國農業百科全書(1)圖一、圖二反映的現象與圖三反映的現象之間存在怎樣的內在聯系?(3分)(2)試根據上述材料,請你為展覽三擬定一個恰當的標題.(3分)(3) 較之古代,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自然條件基本沒有改變,人口眾多、耕地相對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根據展覽二、三的內容,談談古代農業對我國當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啟示.(5分)答案1. D解析:通過材料我們不難

25、看出,中國的糖料進出額在19世紀90年代尤其是20世紀初之后進口額大幅增加而出口額大幅減少,這是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之后帝國主義對華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入為主轉向資本輸入為主,直接利用中國當地豐富的原料和勞動力資源,這種變化致使古老中國進一步被卷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故D項正確。2. B解析:由圖表可知,鴉片戰爭后英國對華商品輸出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故A項錯誤;鴉片戰爭后,列強對華商品輸出顯著增加,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強對華商品輸出,故B項正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與圖表的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時間是18561860年,與圖表的時間不

26、符,故D項錯誤。3. C解析:1937年,日軍炮轟南京,國民政府以及重要工業、大學遷到重慶,并且實行戰時體制,故出現了重慶的工廠、資本、工人急劇增加的狀況,故C項正確。4. C解析:根據材料提供的時間可知是“1929年”和“1934年”,這一時期不屬于抗日戰爭時期,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國民政府頒布特種工業獎勵法”“工業獎勵法”,結合所學知識,南京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中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的法令,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說明這些做法發揮了政府的經濟職能,有利于經濟發展,故C項正確;官僚資本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D項錯誤.5. A解析:圖片中“3(曲線)所代表的經

27、濟形式迎來發展最高峰”大約發生于民國初年,此時,歐洲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得民族工業迎來了“短暫的春天”,故本題應選A項。6. C解析:結合所學,1956年,農業合作化之后,我國一直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原則。從題中“生產隊范圍內的土地,都歸生產隊所有"可知,當時的農村處于人民公社下的生產狀態,土地所有制沒有發生改變。而19591961年,我國出現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左”的錯誤,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故C項正確。7. D解析:照片集市上的縫紉攤體現出人們可以在集市上銷售自己生產的服

28、裝產品,說明了個體經營與市場經濟的逐步興起,故D項正確.8. B解析:“在確保所有權、穩定承包權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權",體現出農村經濟改革的深化,故B項正確。9. D解析:以經濟特區為突破口,開放沿海地區,再到內地。由點到面,由沿海到內地,我國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與材料中“從開始,到,再到”相符,故D項正確。10. B解析:漫畫中孫悟空向唐僧索取降妖的好處費,說明市場經濟沖擊了原有的價值觀。A項本身錯誤;漫畫沒有反映自主經營問題,C項錯誤;漫畫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沒有直接關聯,D項錯誤。11. B解析:“歐洲各國辛辛苦苦賺回美元和英鎊,然后又毫無代價地拱手返還給發行這些貨幣的國家

29、”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確立了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金融領域的霸主地位,故B項正確。12. B解析:從材料所講“采取透支方式”“不需要繳納現金”等關鍵詞看出是針對英國狀況提出來的,符合英國利益,這反映出英國要分享戰后經濟利益,故B項正確。13. B解析:美國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倡導者,故A項錯誤;“全球只有單一儲備貨幣”,指的是美元在世界貨幣中的主導地位,可見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出,法國希望進行改革的是世界貨幣體系,故C項錯誤;197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已經瓦解,不可能至今發揮作用,故D項錯誤.14. C解析:“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并以1

30、0.92的權重超越日元和英鎊”,說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故C項正確.15. C解析:材料信息“在同等條件下,享受進行貿易或獲取用以發展經濟繁榮所需原料的途徑”與關貿總協定實現貿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基本一致,故C項正確.16. C【解析】本題考查利用史觀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根據五大史觀的含義,并結合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可知,A項是從社會史觀的角度認識新航路開辟的,故不正確。B、CD三項分別是從革命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的角度進行闡釋的,故選C項。17. B【解析】本題考查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新航路開辟后的殖民擴張以掠奪財富為主要方式、以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為主要目的,故答案選

31、B項。工業革命后,西方列強出于發展工業的目的,開始尋找商品傾銷市場,掠奪工業原料,故A、C兩項與材料所給時間不符,排除;D項與題意無關。18. D【解析】本題考查英荷兩國的商業競爭。表格數據顯示,甲、乙從1570年到1780年增長分別約為1 倍和20倍,據此可知甲國的發展趨于衰落,乙國發展勢頭良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世紀末西班牙衰落后,荷蘭成為海上霸王;17世紀中期開始,英法兩國迅速崛起開始挑戰荷蘭,18世紀中期英國掌握海上霸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故甲不可能是英國,A、C兩項排除,D項正確。19。 C20。 C21。 A解析:材料中“一旦截之,不無戀戀”“只可降心從眾矣”表明是無奈

32、之舉,故A項正確;反清革命的需要是有關積極的,與材料中“一旦截之,不無戀戀”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與材料中“唯上流社會人俱已濯濯,余不免馳驟于酷酢場中”不符,故C項錯誤;徹底與舊風俗決裂與材料中“一旦截之,不無戀戀"不符,故D項錯誤.22。 D解析:近代隨著五口通商,上海逐漸發展起來,成為近代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材料“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反映近代上海服飾的變化,不能從根本上反映上海是近代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故A項錯誤;材料“衣由寬腰博帶,變而為輕裾短袖”表明近代上海服飾受西方的影響,這是一種社會習俗變遷,沒有體現出現象的本質,故B項錯誤;攀比之風材料沒有體

33、現,故C項錯誤,近代上海服飾西化反映的根本問題是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項正確。23。 C解析:大眾傳媒關注科技成果的傳播與材料中“謠言宜禁刊登于19世紀末發行的點石齋畫報”相符,故C項正確。24。 A解析:作者主張“沿邊各路,方亟待第次興辦",推進交通近代化,故A項正確;材料只是作者觀點,沒有反映出國民政府對發展鐵路交通的態度,故B項錯誤;修筑鐵路是資本輸出的形式之一,但材料反映的是歐美國家本國鐵路“密若蛛網”,沒有涉及在華修筑鐵路,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西方列強對中國鐵路事業的態度,故D項錯誤。25。 D解析:我國網民規模和互聯網普及率逐年上升,成為新的傳播媒介,在社會生

34、產生活之中日漸占據重要席位,故D項正確., 但這種體制本身存在嚴重缺陷和26。 【解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體制在蘇聯初期和二戰時期起了重要作用弊端。在二戰后進入和平建設時期,斯大林體制弊端日益顯露。B、C、D三項都是A的影響,故選A。【答案】A27。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對題干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蘇聯農畜產品價格的大幅度提高是這一時期的農業改革政策的直接結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上臺執政,赫魯曉夫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農業改革,農業成就在一定時期內有了顯著提高,但整體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答案選A,B、C、D三項表述不正確。【答案】A28。 【解析】本題考查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從題干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認為赫魯曉夫改革重點放在揭露、批判斯大林個人,而不是批判斯大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