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_第1頁
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_第2頁
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_第3頁
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_第4頁
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1958 年資料4_朱仁康_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108 例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寶貴經驗值得借鑒學習,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資料,幾乎沒有功名利祿的水分,醫風純樸,其真實性、實用性、可靠性均很高。金黃散、芩連解毒湯治療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108例療效觀察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外科朱仁康;王雯春;宋土端癤、一般認為瘡瘍中的小病,很易治愈,在這里提出的多發性癤腫,那就不簡單,不斷復發,愈后又犯,在病例中可找到幾年,甚至二十年復發歷史的。更有一種慢性毛囊炎,亦很頑固,與多發性癤腫發病機制是一致的,也可延

2、纏多年不愈,而且大半病例都用過青霉素未能防止其復發。我科曾于 1956 年 6 月至 12 月,用中藥金黃散并配合內服中藥,以芩連解毒湯為主,治療了多發性癤腫29 例及慢性毛囊炎5例,初步觀察有顯著的療效,大都是由發病逐步減輕而至治愈不發。1957 年繼續治療觀察,截至年底為止,共治療了多發性癤腫 75 例,慢性毛囊炎33 例,總計108 例,除仍主要用金黃散及芩連解毒湯外,個別病例并采用各種外敷藥的輔助治療, 又審患者體氣,病因的不同,依據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這樣使療效更有所提高。一、多發性癤腫癤的癥狀,大家熟知,如巢氏病源: “癤候,腫結長一至二寸,名之曰用,亦如癱熱病,久則潰膿,膿血盡便

3、瘞。又外科理例: “癤者,初生突起,浮赤無根腳,腫見于皮膚,止闊一、二寸,有少疼痛,數日后微軟,薄皮剝起,始出清水,后自破膿出”。足以說明一般癤的情形,至于多發性癤腫,其發生的程度,據我們觀察,可列成三種類型:(1) 續發型,在身體各處,不定的部位,散發癤腫,其顆數亦不一定,從一、 二顆到十數顆,一處將愈,他處續起,新舊交替,續發不斷,亦有間隔相當時間( 一、二星期或月余 ) 再續發的,患者以中年人(20-40 歲 ) 居多。(2) 復發型,在一定的部位,在原發癤腫處及其附近,屢次復發,以頸后或臀部居多。(3) 多發型,在一處簇生很多的癤腫,患者小兒占多數,尤多見于夏季。發生原因: 續發型,中

4、醫認為與濕熱,火毒,便阻,體虛等有關。復發型,認為是余毒未清。多發型,中醫認為暑毒,暑癤,治療比較容易。外治用藥(1) 主要外敷藥,如意金黃散,( 外科正宗方) 天花粉四兩, 大黃二兩,黃柏二兩,姜黃二兩,川樸八錢,南星八錢,陳皮八錢,曬研成細末,中藥鋪有現成制品,呈金黃色藥粉。敷法 : 將藥粉加適量蜂蜜調如糊狀,勿過干亦勿過薄,適能涂上勿流下為度,過稠時可加入少許金銀花露。適應癥: 在癤腫尚未化膿時,最為適用;癤腫個數多時,應將膿頭先挑破, 但勿加擠壓,然后逐個敷上此藥,但勿涂成一片。作用 :癤腫敷藥后,部分可以消退,已化膿的,敷藥后自然流膿,提膿拔毒,不致擴大。(2) 輔助治療外用藥1)千

5、提膏,治將堅硬,不易成膿,用此膏隔水墩烽,挑少許敷瘡頭上,或攤膏貼之,即能提出膿頭。成份 : 嫩松香十六兩,制乳香一兩二錢,制沒藥一兩二錢,銀石朱三兩五錢,草麻子仁十兩,麝香八分,制法 :先將 草麻子仁,入石臼內,搗極爛如泥,后和入各藥,提數千下成膏,最后入麝香末搗勻,入磁罐收藏。2) 重升丹,治癤屢次反復成膿,因此丹提毒排膿,徹底清除,去腐生肌,不致復發。成分 : 紅升五錢,生石膏末一兩,研細末。3) 九黃丹, 治癤較大,膿出不暢,用此提膿拔毒,成分 :制乳香二錢,制沒藥二錢,川貝末二錢,雄黃二錢,月石二錢,紅升三錢,石朱砂一錢,煙石膏六錢,梅片三分,共研細 末。4)玉露膏,治用腫大煩紅,用

6、此消炎退腫,秋芙蓉葉, 研成細末,用黃石脂調成百分之?甘油膏外敷。辨證論治瘡癤復發的原因,中醫認為與火毒,濕熱,便阻,體虛毒勝有關,外治固屬必要,但只能使其局處消退,若原因不去,則其根不除,還是復發,因此強調必需配合內服,辨證用藥。內經云: 諸痛瘡瘍,皆屬于火,瘡癤亦不外乎火毒,擬以芩連解毒湯為主,其它可審其屬濕,屬虛, 或便閉火甚,以下述諸方選用。(1) 芩連解毒湯( 簡稱芩連湯) 治瘡癤火毒甚者,川連五分, ( 后入 ) 黃芩一錢五分,丹皮二錢,赤芍二錢,銀花三錢,連翹三錢,生甘草一錢,黑山梔三錢( 不用川連時,稱黃芩湯 )。(2) 涼膈湯,治瘡癤上盛,大便干結者,大黃三錢,芒硝一錢五分(

7、 或用元明粉三錢) 黃芩二錢,黑山梔三錢,連翹三錢,生甘草一錢。(3) 加味胃苓湯,治瘡癤下部為甚,舌苔垢膩而濕盛者,川樸五分,赤苓三錢,豬苓三錢,澤瀉三錢,白術一錢五分,二妙丸( 蒼術黃柏) 三錢包,六一散三錢包,黑山梔三錢,陳皮一錢。(4) 仙方活命飲( 簡稱活命飲) 治瘡癤堅腫不潰用以托毒、排膿、消腫。防風一錢五分,皂角刺三錢,炙甲片一錢五分,當歸尾三錢,炙乳沒各錢半,大貝母三錢,金銀花三錢,生甘草一錢,陳皮一錢,天花粉二錢。(5) 四妙湯,治瘡癤經久,體虛毒勝,時發時愈者,生黃耆五錢,金銀花一兩,當歸三錢,生甘草二錢。病例分析我科用上述外治法并配合內服中藥,治療了多發性癤腫75 例,病

8、例分析如下:(1) 類型續發54 例,多發15 例,復發6 例。(2) 性別男 63 例,女 12 例,男多于女。(3) 病期續發最少一、二月,最多二十年,有一、二年續發歷史的占多數復發,三個月至五個月;多發二星期至二個月。(4) 好發部位以頸項、頭面、肩背、臀腿居多。(5) 以往治療病例大半數以上用過青霉素,用過封閉療法 8 例,用過鏈霉素2 例,氧氣療法2 例,紫外線1 例。(6) 治療次數平均三天治療一次,最少治二次,最多治二十次,一般治三至七次。(7) 治愈日數多發較短,平均七、八天。 續發平均15-20天,復發平均30 天左右。治療效果治療效果,以下述作為標準:治愈: 指經過治療后,

9、不再復發。進步: 指復發的程度,大大減輕,間隔一段較長時間,尚有小發。未愈: 及復發經過一段長的時間治療,未見效,仍不斷發生。不明: 經過 1、 2 次治療, 即中斷, 大多因患者離開本地,或失卻聯系。典型病例(1)李X X男45歲,自訴發生用腫的歷史將近20年,在 1937 年即開始發生小癤子,雖經治療后即好,但在過去15 年中,不斷發生,以致下肢瘢痕累累,至1952 年曾停止發生,但在今年又繼續發生不斷,檢查腰部右下方有2 公分大的刀口,接近痊愈,但在左大腿后中部又長一將子,呈溺慢性腫脹潮紅,灼熱疼痛,正在化膿,診斷為多發性癤腫,當為外敷金黃散及玉露膏,并予活命飲加減三劑( 歸尾、赤芍、炙

10、山甲、皂角刺、忍冬鐮、黑山桓、連翹、大貝母、天花粉 ) ,復診時已破潰,流膿不暢,續服前方三劑,第三診時已輕減,處方中加川連、黃芩, 又服六劑而愈,追蹤復查,并未復發。(2)崔x X男35歲,兩年來臀部生小硬性用腫,基底堅硬,潮紅疼痛,漸即破潰,有白色膿性分泌物,不久消退,但隔一星期又發生兩三顆,十天左右治愈。如此不斷發作,曾在張家口醫院,用腰局封,青霉素等治療,仍不斷發生,至今腰部及臀部有多數大小不等的瘢痕,由張家口來院求治,檢查臀部內側有一拇指大的癤腫,中央軟化波動,切開排膿,細菌培養為金黃色的白色葡萄狀球菌,診斷為多發性癤腫,外敷金黃散,內服黃芩湯,兩劑后排膿退腫,四天后又新起小癤一兩顆

11、,續服前方四劑后,只起小粟粒疹兩處,未化膿擴大,八天后回張家口,續服芩連解毒湯,先后共服20 余劑,來信報道即未復發。(3)劉XX男21歲,三年來,面部先起瘞瘡,且易化膿 腫痛,漸延前胸后背,續發小癤腫,自訴二年半中曾在各醫院從未間斷的治療,用自己菌種培養注射,紫外線等各種治療殆遍,均未見效。現癥,在腰背部有小將十余顆,硬結煩紅, 中央有膿點,此外所見,顏面胸背瘢痕疙瘩皆是,診斷,痤瘡型多發性癤腫,外敷金黃散、九黃丹, 服以芩連解毒湯,九劑后癤腫漸減少,但近腰間的癤腫,仍不時復發,并訴常胃痛,消化不良,舌苔垢白,改服加減胃苓湯30 余劑,治療近兩月,最后患者離京,癤未見發,只腰圍硬腫未消,以后

12、是否再發,因失卻聯系不詳,通過這病例,說明由于皮脂過多引起的癤腫,治療上比較困難。二、慢性毛囊炎毛囊炎與癤腫發生原因一致,可以看做一種疾患,只在程度上略有不同,癥狀輕重稍有差別而已。慢性毛囊炎,發于多毛部分,在頭部的尤多見,中醫稱為發際瘡,醫宗金鑒所載 : “此證生項后發際,形如麻豆,頂白肉赤,堅硬,痛如錐刺,癢如火燎,破津膿水,亦有津淫發內者,此由內郁濕熱,外兼受風相搏而成也”。見于項后及須部次之,中醫稱燕窩瘡,發于眉間稱戀眉瘡,比較少見;間有發于腋下,陰毛、胸背及下肢的。一般癥狀,開始與毛囊一致發生紅色小瘡,呈尖銳疹或小結癤。半米粒大至小豆大,略癢,周圍略有浸潤,頂點有小膿點,挑破之可以擠

13、出少許膿汁,膿出后漸退,結黃褐色的痂,但可在其周圍的毛囊,繼續發生,舊的消失,新的重生, 如在發內。可以侵占到全頭,亦可在須及眉間同時發生,或并發痤瘡。治療無效時,可延纏幾年到十幾年不愈。治療方法慢性毛囊炎的發病機制既與多發性癤腫一致的,因此治療的方法亦相仿,外用藥亦可用如意金黃散,或用四味金黃散;內服方,風濕甚者用防風通圣散,火甚者用芩連解毒湯或黃連上清丸,便閉者用涼膈湯或青麟丸,濕盛者用胃苓湯或二妙丸,隨病輕重酌用。(1) 如意金黃散,見前節。(2) 四味金黃散( 簡稱四黃散) 大黃五錢,黃柏五錢,雄黃三錢,硫黃三錢,共研細末,用香油調敷。(3) 芩連解毒湯、涼膈湯、胃苓湯( 見前 ) 。

14、(4) 防風通圣散,黃連上清丸、青麟丸、二妙丸,中藥鋪均有售,方略。治療慢性毛囊炎33 例病例分析(1) 性別男 32 例,女只有 1 例。(5) 年齡 21 歲至 40 歲,中年人居多數。(6) 病期最短2 月, 最長 10 年以上, 一般均有幾年歷史。(7) 發生部位頭部17 例,項后9 例,須瘡4 例,胸背3例。(8) 以往治療用過青霉素19 例,個別病例用過金霉素,組織療法,理療,自家血清,氧氣療法等。(9) 治療次數一般隔三天治療一次,最少治二次,最多十五次,( 住院除外) 平均治療五至六次。治療效果此 33 例中,治愈者17 例,減輕者7 例,未愈復發者6例,不明者3 例。典型病例

15、(1)金XX男48歲,患者頭部生癬已五年之久,在1952年時,理發后不久,頭頂皮膚發癢,抓后脫白皮,因其擴大慢,未加治療,今年8 月皮損增大而厚,曾至醫院作理療,第一療程未效,11 月 15 日因病損再擴大,作第二次理療,三天后突然整個頭部,前額散發米粒大至豆大丘疹,頂有膿點,挑破有少許膿汁,中心毛發貫穿,疼痛不安,原有的皮損呈指甲大,貨幣大,底紅色,略隆起于皮膚,表面附有白屑,診斷為牛皮癬,續發毛囊炎。外用大黃一兩,雄黃、白凡各五錢,煎洗頭部,再用四黃散,香油調敷,因患者大便干燥, 內服芩連湯加大黃,大青葉, 三天后復診,膿皰見少,自訴下午怕冷發燒,改服荊防敗毒散,三劑后,不僅膿皰減少,而牛

16、皮癬損害亦消失不見,但頸后起大癤腫二顆,改服活命飲四劑,癤膿出腫退,后頭部尚繼續不斷起小癤三、四處,并訴晚間盜汗,予以黃耆、防風、忍冬藤、連翹、茯苓、赤芍、黑桅、浮小麥、生甘草、五劑后盜汗止,頭部瘡已少起,最后與四妙湯三劑,即未復診。(2)李XX男31歲,于1956年10月開始頭部生瘡,延今已八月,先于前額,貫穿毛發膿皰數個,后即漸延及于頭后部,曾在各大醫院治療無效,轉來我院,現在癥,頭頂后部有一貨幣大隆起皮膚凹凸不平的軟腫塊,有穿鑿的膿孔,壓迫之有少許膿汁流出,但不暢,四圍并有散在米粒大膿皰多顆,診斷為慢性穿掘性毛囊炎,住院治療,先敷如意金黃散,后敷四黃散,內服黃連上清丸,周圍膿皰漸愈,只余

17、中間的膿腫,幾度反復攻竄,改用黑千提膏外敷,并服苓連湯加川樸 8 劑,漸漸平復治愈。住院23 天。(3)王XX男26歲,主訴頭上生膿皰發癢已十余年,開 始頭部有小膿點,周圍略煙紅,不久即愈,但新的續發,并 逐步加重,未加正式治療,只外敷藥膏。現診所見,頭部散發米粒大至豆大膿皰,尤以頭后較密簇,顏面并發痤瘡,大便經常干燥,非服通便藥不可,診斷為慢性毛囊炎,中醫稱發際瘡,為便于觀察,住院治療,外用四黃散香油調敷,住院期內先后服芩連湯、防風通圣丸、麻仁滋脾丸,并發現頭部滲油質很多( 脂溢性 ) 住院近一月。出院時頭部瘡已不見發,但不久尚不斷發現一、二顆,中間曾三度因大便不通,膿皰亦因之增多,先后服涼膈湯、青麟丸、黃連上清丸,直至 12 月底,患者回鄉,頭部尚不斷發生膿皰一、二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