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3_第1頁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3_第2頁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3_第3頁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3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3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品味語言。 、體味詩詞意境。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觀滄海、次北固山下、天凈沙·秋思。 教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齊聲背誦曹操的龜雖壽。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回答)明確:表達了作者人老卻不服老,想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另一首詩觀滄海,此詩也同樣表現了作者闊大的胸襟。詩的基調蒼涼慷慨,

2、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掃清文字障礙。 、學生聽錄音、跟讀、齊讀。 、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明確: 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保好鑼懞K蜕綅u。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

3、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三、研讀賞析 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學習,全班討論明確: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四、學生熟讀成誦 次北固山下 王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們剛剛學過的哪一首詩,也表達了作者類似的心情,請一位同學起來背誦。(學生有可能會背李商隱

4、的夜雨寄北)同學們在學習時,可以作一比較。 二、整體感知內容 學生聽錄音、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麂亯|。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面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

5、了。這首五首律詩四聯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一、導入新課 除以上兩首詩之外,還有一首非名的寫“鄉愁”的散曲,那就是流傳七百多年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個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 二、感知內容 、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學生自讀,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容,體會思鄉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

6、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懣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情。 、學生根據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感悟。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

7、情”;古道,是他的行經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四、學生配樂朗讀 五、延伸作業 、將搜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課交流。 六、作業 背誦這三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錢塘湖春行、西江月 教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一、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

8、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二、整體感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 、聽錄音。 、掃清文字障礙。 、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問題組: 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確: 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

9、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三、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四、激勵學生試當堂背誦過三首詩,并檢查部分學生背誦 西

10、江月 辛棄疾 一、導入新課 、齊背前三首詩(可配上音樂)。 、我們讀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海,品味了王灣詩中淡淡的思鄉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長期的農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村,和農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二、教學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聽錄音,跟讀。 、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問題組: 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