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六章腦膜刺激征meningealirritatationsign軟腦脊膜受到炎癥、出血或理化環境的改變刺激時可出現一系列提示腦膜受損的病征,稱腦膜刺激征。【病因和機理】頭痛、嘔吐的發生是由于腦膜上的三叉神經與迷走神經感覺性終末器受炎癥性及機械性刺激所致。頸強直是由于支配頸肌群的頸叢神經受炎癥,理化改變等刺激后引起頸部肌肉痙攣并伴有疼痛所致。而陽性的克氏征、布氏征、則是由于相應支配的神經根受刺激所引起。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兩種。前者主要是細菌、病毒、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腦炎和腦膜炎。后者主要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腫瘤、風濕病、白血病及某些病外疾病對腦膜的影響。【臨床表
2、現】1. 頭痛、嘔吐:頭痛常劇烈,是最常見的癥狀,病程早期即可出現。一般為彌漫性,有時有枕部和額部特別顯著。嘔吐則多為噴射性。2. 頸肌強直:頸部肌肉強硬對被動運動有抵抗,如被動屈頸則有肌痙攣及疼痛。3. 克氏征:下肢髖、膝關節屈曲成直角,然后使小腿伸直,正常可伸直達135以上,如遇抵抗,小于135并覺疼時為陽性。4. 布氏征:患者抑臥,被動向前屈頸時,兩下肢自動屈曲為陽性,為小腦腦膜刺激征。另外還有皮膚感覺過敏,對聽覺和視覺刺激過敏等。【鑒別診斷】一、細菌感染(一)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meningococcalmeningitis)冬春季節流行,起病急,病情險惡,腦膜刺激征表現顯著:劇烈頭
3、痛、嘔吐(呈噴射狀)頸強并伴頸枕部、脊柱疼痛,克氏征、布氏征均強陽性,視聽感覺過敏。但在流行期間可有“鈍挫型”,腦膜刺激征不明顯,略有低熱,乏力、腰痛等。腦脊液大多呈膿樣混濁,細胞數可極高(在1.0X1O9/L以上),分類以中性分葉核占優,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明顯減少。皮膚出血點和腦脊液可查到腦膜炎雙球菌。(二)結核性腦膜炎(tuberoublormeningitis)多見于兒童,發病多漸起,亦可相當急聚,臨床癥狀除發熱、畏寒、頭痛等一般中毒癥狀,各項體征以頸肌強硬出現最早,有早期診斷意義。此時腦脊液已有改變:壓力大多升高,澄清,無色,或微混濁,呈毛玻璃樣,靜置后往往有薄膜形成。細胞增多一般在
4、0.05?0.5X109/L個,分類以淋巴細胞占優,糖及氯化物減少。(分別低于1.96mmol/L和119mmd/L 腦脊液中查到結核菌可確診。也可用 PCR-DNA-T 檢查 確診。(三) 綠 膿桿菌性腦膜炎(性腦膜炎病象與病程進展較緩外,pryocyanicmeningitis)臨床少見。除表現急性化膿最特征性的改變是腦脊液呈黃綠色,其顏色的深淺往往與癥狀的輕重、細胞數的多少呈正比。腦脊液培養可獲致病菌。(4) 肺炎球菌性腦膜炎(pneumococcalmeningitis)常繼發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冬春季多發,多見于2歲以及老年人,臨床有意識障礙、顱神經損害、顱高壓及腦膜刺激征。可并發
5、腦積水、腦膿腫、偏癱失語等。周圍血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大多在95%以上。腦脊液呈膿性,細胞數及蛋白質含量增加,糖及氯化物減少。晚期病人可因椎管阻塞而有蛋白細胞分離現象。(5) 流感桿菌腦膜炎(influenalmeningitis)絕大多數由b組流感桿菌引起,6個月?3歲多見,秋季好發,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肺炎前驅病史。起病較其它化膿性腦膜炎略緩,初期仍可有呼吸道癥狀,嬰兒可見囪門突出,皮膚粘膜瘀點少見,診斷的主要依據為涂片和培養陽性。(6) 布魯氏菌腦膜炎(brucellarmeningitis)可出現發熱和頭痛、嘔吐、陽性克氏征等腦膜刺激征,以及多數顱神經(U、V、切、叫等)受
6、損癥狀。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澄清或輕度混濁,偶可呈膿樣混濁。細胞數增多,分類絕大多數為單核細胞。蛋白量增高,可在1.0/L以上,糖量減少,氯化物正常或稍低。腦脊液凝集反應和補體結合試驗多陽性,培養或動物結種可見布氏桿菌。(7) 炭疽桿菌性腦膜炎(anthraxbacillusmeningitis)可引起腦膜刺激征及腦膜出血性炎癥。腦脊液呈血性,壓力增高,蛋白量與細胞數顯著增多,糖顯著減少,涂片與培養均可發現大量革蘭氏陽性大桿菌,兩端呈方形,互相連接成鏈狀。(八)其它細菌所致腦膜炎在腸桿菌腦膜多見于羊膜早破、產傷和早產新生兒。一般于產后1?2周發病。臨床表現有拒食、嗜唾、煩躁驚叫、兩眼凝視、驚厥
7、、呼吸困難等。金黃葡萄球菌性腦膜炎常伴有皮膚化膿性感染。部分病例疾病早期可有猩紅熱或蕁麻疹樣皮、病毒感染(一)流行性乙型腦炎(encephalitisB乙腦)為乙腦病毒引起,多在7?9月急驟起病。高熱、驚厥或昏迷,70?80%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同時肌力增高、腱反射活躍及病理反射陽性等。腦脊液呈無菌性槳液性滲出液:無色透明或微混,壓力正常或梢高,白細胞增加,大多在0.05?0.5X109/L之間,偶爾可達1X109/L個以上,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質輕度增加,氯化物正常.乙腦單克隆抗體被動血凝抑制試驗(RPHI)可確診,陽性率達85%(二)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lymphocyt
8、icchorimeningitis)有鼠類接觸史,冬春季多見,散發。臨床典型病例為雙峰熱。第一個熱峰伴有頭痛與急性上呼吸道癥狀,持續數天至數十天不等,多數經1?2天或較長時間的緩解期,然后出現第二個熱峰,并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變化:壓力正常或輕度升高,外觀正常,少數稍微混濁,細胞數通常在0.1?1.5X109/L之間,淋巴細胞達80?100%,蛋白含量增多,糖及氯化物正常,少數病例的腦脊液靜置后的薄膜形成,急性期病毒分離可獲得陽性結果。(三)腮腺炎病毒性腦膜炎(mumpsmeningitis)一般發生于腮腺受侵害之后。男性兒童多見。主要表現為發熱、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顯著的頭痛、嗜睡或半昏迷
9、狀態,病情嚴重時可出現木僵及全身抽搐,腦膜刺激征非常明顯,同時有瞳孔散大。兩側常不對稱。還常有恐怖及過敏現象。腦脊液有壓力升高,無色透明,細胞數增多達幾百幾千,淋巴細胞占絕對優勢,蛋白輕度增加。90%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的診斷意義。(四)風疹性腦膜腦炎(rubellameningocephalitis)由風疹病毒引起,一般在出疹后1?7天發生。發病急聚或漸進,常有發熱、頭痛、喉痛、惡心、嘔吐、嗜睡、腦膜激征。嚴重時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發生肢全癱瘓癥狀。腦脊液白細胞數增高,在早期中性白細胞偏高,后期淋巴細胞占優勢。蛋白正常或輕度升高,糖量正常。病毒分離和凝抑制、中和
10、試驗、補體結合試驗等可獲陽性結果。(五)單純皰疹腦炎(herpessimplexencephalitis)是非流行性腦炎中最常見的類型。多侵犯兒童及青年,病情較嚴重。發病前先在口唇、頰部粘膜以及外生殖器出現水皰,一般經6?10天左右出現腦炎癥狀:頭痛、嘔吐、高熱、精神異常,并有明顯的腦膜刺激癥狀,全身抽搐發生,常伴有局部灶癥狀:偏癱、失語、及顱神經損害、癲癇發作,兩側瞳孔不等大,有時出現腦性癱瘓。腦脊液壓力升高,細胞增多達0.1?0.5X109/L。分類以淋巴細胞占優勢。可以出現大量紅細胞,通常在0.5X109個以。晚期可有黃變。腦脊液中單純皰疹病毒抗體陽性或PCR-DNA-HS陽性可確診。(
11、六)帶狀皰疹性腦炎(zasterencephalitis)多見于中老年。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后,發疹前常有不適,3?4天后出現皰疹,在頭面部軀干及四肢不同部位,沿一條或數條神經根呈帶狀分布,呈灼痛或放射痛。6%伴發腦炎,病變呈彌散性,一般表現為頭痛、嘔吐、發熱、精神異常、意識障礙。有的出現一側肢體癱瘓,顱神經麻痹等癥狀。并可出現明顯的腦膜刺激癥狀。腦脊液外觀正常。淋巴細胞明顯增多,蛋白輕度升高。腦脊液中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抗體陽性,補體結合試驗陽性可確診。(七)水痘懷腦脊髓炎(varicellacerebrospinalmeningitis)常見于小兒,多發于冬春季。起病前有輕度的頭痛、惡心、四肢
12、痛、發熱、鼻衄,發熱后24小時出疹,初為斑疹,數小時后以丘疹轉為皰疹。3天至兩周發生腦脊髓炎:出現嘔吐、驚厥、木僵及譫妄等。有明顯的腦膜刺激癥狀,經過幾小時或幾一天,患者意識可恢復,此時可出現大腦、小腦及脊髓損害癥狀。腦脊液無色透明,壓力可輕度升高,淋巴細胞可輕度增加,蛋白可增高。(八)森林腦炎(forestspringencephalitis)為森林地區所特有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多在壁虱叮咬史,通常突然發病。呈高熱、頭痛、惡心、嘔吐、意識不清或昏迷,并迅速出現腦膜刺激征。弛緩性癱瘓是本病主要特征之一,對診斷有意義。腦脊液壓力正常或稍高,無色透明,蛋白M輕度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細胞數多在0.0
13、5?0.2X109/L之間,分類以淋巴細胞占優,血清學檢查可與“脊灰”、“乙腦”相鑒別。(九)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nsmononucleosissyndrom)可能為一種病毒所引起。其臨床牲為不規則的發熱,因喉炎,淋巴結腫大、脾腫大、血中淋巴細胞增多和異常、以及血清中有嗜異性凝集素。本病過程中可出現腦膜病炎及腦脊髓炎。前者可有眩暈、復視、腦膜刺激征陽性、嗜睡、精神錯亂、最后可呈昏迷狀態,有去大腦強直征,雙側巴氏征陽性。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占多數,蛋白中度增高。血清嗜異體凝集反應經豚鼠腎吸附后,滴定效價在1:64以上可診斷。(十)Mollaret氏腦膜炎(Mol
14、laresmeningitis)是一種復發性無菌性腦膜炎,病因未明,可能是病毒感染。臨床表現為輕癥腦膜炎,有復發的傾向。化驗檢查特點是發作期間,腦脊液可出現大量的分葉核粒細胞與單核細胞,以及巨大的易脆的“皮細胞”。腦脊液呈中度葡萄糖含量減少與輕度丙球蛋白增加。每次發作2?3天可緩解。緩解期病者健康恢復,但血中白細胞減少與輕度嗜酸細胞增多的傾向,血清中有中度IgM升高。(十一)散發性腦炎(sporamdicencephalitis)實際包括病毒性腦炎和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脫髓鞘性腦病兩大類,多數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半數患者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腸道病毒感染的癥狀和體征,主要為腦實質廣泛受損的表
15、現,幾乎所有腦損害的神經精神癥狀均可為本病臨床表現。按其主要特征,臨床可分為昏迷型、腦瘤型、癲癇型和精神異常型四種類型。常有不同程度植物神經損害癥狀,表現為大汗淋漓或中樞性發熱等。少數病人可出現布氏征、克氏征陽性等腦膜刺激征。實驗室檢查可郵周圍血白細胞增高,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部分病例腦脊壓力增高,細胞數在0.1?109/L左右,以淋巴細胞為主,多數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輕度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腦電圖80-90%病人有彌漫異常,或在彌漫改變基礎上出現顳額葉局灶性改變。頭顱CT可見兩側大腦半球散在界線不清的低密度區,造影劑不能增強。頭顱MRI檢查兩側大腦半球散在高信號區,與腦室不相連。(十二
16、)艾滋病(acquiredimmunodficiencysyndrome,AIDS)40%?50%成人及70%?80%兒童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其病原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直接感染神經系統,引起原發性急性腦膜炎和慢性腦膜炎。前者表現為急性精神癥狀、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常合并癲癇大發作,急性癥狀可在幾周消失。后者主要表現為慢性頭痛和腦膜刺激征,可累及V、毗對腦神經。繼發于免疫抑制的神經系統損害有中樞神經系統病毒、細菌、真菌感染,腦弓形體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此外亦可見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并發癥。分別出現腦膜刺激征及其它相應臨床表現。免疫學檢查可見血淋巴細胞減少,體試驗遲發變態反應減弱或
17、消失,體外試驗細胞毒反應下降或消失,母細胞轉化反應下降或消失,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常增加,R微球蛋白增加,血清學試驗HIV抗體檢測可陽性,腦脊液多呈炎癥改變,腦電圖檢查可見彌漫性異常。、螺旋體和立克次體感染(一)鉤端螺旋體性腦膜炎(leptospiralmeningitis)有近期疫水接觸史,急性期除發熱、寒戰、無力、顏面及結合膜充血、腓腸肌壓痛等全身癥狀外,常有劇烈頭痛、嘔吐、煩躁、感受過敏等。重者可有神志不清、譫妄、抽搐、肢體癱瘓、顱壓增高等腦炎癥狀。病后數日即可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隨病程發展可有壓力升高。以單核細胞為主的細胞增多。蛋白質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80%病
18、人周圍血象中性粒細胞增多。血清及腦脊液鉤端螺旋體補體結合試驗及顯凝試驗陽性,急性期腦脊液可分離出病原體。(二)腦膜血管型梅素(meningovascularsyphilis)大多數起病隱襲,病程可急可緩,以腦底部慢性腦膜炎主,常見癥狀有頭痛、智能障礙、顱神經麻痹、部分性癲癇、影響腦脊液循環可致顱壓增高、腦積水。以腦動脈炎為主時,可表現為缺血性腦中風。累及丘腦下部可見多尿、嗜睡、肥胖等分泌代紊亂表現。病程中可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常見以經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增高,糖定量正常,蛋白總量和r球蛋白增高。血清檢查除華氏反應和康氏反應陽性外,熒光梅毒螺旋體抗體吸附試驗(FTA-ABS陽性,且特異性強,是
19、目前最常用方法之一。(三)回歸熱螺旋體性腦膜炎(spirochaetarecurrenticmeningitis)臨床上以周期性發熱、劇烈頭痛、嚴重全身肌肉關節和筋骨疼痛、肝脾腫大、黃疸、出血傾向為特點。嚴重患者可有昏迷、譫妄、抽搐及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壓力可稍高。蛋白及淋巴細胞略增多,有的可為血性腦脊液。在腦脊液中發現螺旋體可確診。(四)萊姆病是由伯格多弗疏螺旋體經脾傳播的全身感染性疾病。11?14%患者有神經系統損害,淋巴細胞性腦膜炎及腦膜腦炎最為常見,主要癥狀是頭痛,劇烈時伴惡心、嘔吐、畏光及眼球活動時痛,體溫不高。體征有頸強直,但克氏征及布氏征均陰性。腦脊液檢查淋巴細胞明顯增多,蛋白升高
20、,腦壓及糖正常,萊姆病抗體陽性。腦脊液病原體分離可達10%。(五)流行性斑疹傷寒性腦膜腦炎(epidemietyphicmeningocephalitis)本癥在由虱傳播的普氏立克次體所致的急性傳染病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時出現。患者起病即可為譫妄狀態,嚴重病例發熱期或恢復期可出現木僵及昏迷,腦膜刺激征甚為明顯,顱壓可增高但腦脊液一般無異常。部分病例的單核細胞及蛋白稍有增高。其他尚可并發各種神經系統損害蝗局灶癥狀:偏癱、失語、失明、截癱、神經炎、以及精神癥狀。本病的病理改變是損害血管的皮細胞。多次測定外裴氏反應,如陽性反應即可診斷。四、真菌感染(一)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crypeococcusmen
21、ingitis)本癥常是隱球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在腦形成灰色肉芽腫結節,造成彌漫性腦膜炎。故臨床表現以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為主,伴有精神異常和腦膜刺激征,亦可伴有失語、偏癱、共濟失調等局灶性癥狀。可有顱壓增高、視乳頭水腫、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等。病程進展緩慢,類似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示:壓力升高,外觀正常,蛋白增高,細胞數從正常到0.3?0.5X1O9/L不等,主要的淋巴細胞。糖明顯不降可到零,氯化物減低,能查到高濃度的乙醇。用濾膜法檢查腦脊液,用MG(染色鏡檢,隱球菌檢出陽性率達84?100%(二)白色念球菌性腦膜炎及奴卡氏菌性腦膜炎(candidaalbicansmeningitisandn
22、ocardialmeningitis)這兩種腦膜炎均由相應的真菌引起。臨床癥狀及腦脊液改變均相似于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亦均具有腦膜刺激癥狀。鑒別主要依賴于腦脊液真菌培養。(三)放線菌性腦膜腦炎(actinomycoticmeningocepholitis)在全身放線菌病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時發生。可造成化膿發表離膜炎、腦膿腫,引起明顯的頭痛及腦膜刺激癥狀。這些癥狀可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逐漸加重。最后呈木僵或昏迷狀態。腦脊液壓力可增高。白細胞增多達幾百甚至上千個,70%?80%為中性白細胞。腦脊液中發現真菌可確診。(四)曲菌病性腦膜炎(aspergillusmeningitis)本癥在曲菌病侵犯中
23、樞神經系統時發生。曲菌病是由曲菌屬中的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種炎癥性肉芽腫損害,可致皮膚、眼、支氣管、肺、骨多處損害,在侵犯腦及腦膜時,引起腦膜炎、腦膿腫、腦實質及蛛網下腔出血。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多和結腦、腦膿腫、腦瘤癥關相似。可以出現腦膜刺激征了性及巴彬斯基氏征陽性,還可有腦局灶性顱神經損害征。腦脊液壓力增高,無色透明,細胞數增多達0.1?0.5X109/L個左右,中性白細胞為主,蛋白定量增加。腦脊液中查到園形小孢子及分節的菌絲可確診。五、腦部寄生蟲病(一)腦型瘧疾(cerebralmalaria)在惡性瘧疾中的發生率約為20%左右、兒童與新進入流行區的非瘧區人群易感。譫妄與昏迷為主要的腦部癥狀。
24、患者起病時有劇烈的頭痛、抽搐、呃逆等。少數患者可有煩躁不安、躁狂等精神癥狀。腦膜刺激癥狀、癱瘓、失語、錐體束征陽性較為多見。多數患者伴高熱或體溫過低。腦脊液壓力可升高,但細胞數及生化成分多無異常。周圍血液中白細胞數多數減少,涂片易找到瘧原蟲。(二)腦型血吸蟲病(cerebralbilharziaisis)本病在日本血吸蟲感染侵及中樞神經系統時出現。有疫水接觸史,潛伏期多在感染后六個月左右。主要臨床表現為彌漫性腦炎癥:昏睡或昏迷、定向力障礙、大小便失禁、癱瘓、痙攣、錐體束征及腦膜刺激癥狀。此外,還有發熱及嗜酸性細胞增高等全身癥狀。有些患者可有聽幻覺、牽連觀念、妄想、自知力與判斷力缺乏等精神癥狀。
25、因此,凡具有急性腦炎癥狀或急性精神癥狀的患者,如合并早期血吸蟲病感染,經銻劑治愈者即可確定診斷。CT掃披荊斬棘及MRI用于確定病變的定位,并觀察及動態變化。血吸蟲檢查包括糞便沉淀、孵化及血清環卵沉淀反應、凍干血球間接血凝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聚乙二醇沉淀試驗、單克隆抗試驗和抗體原皮試驗。腦脊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可鑒別其它原因的脊髓炎。(三)肺吸蟲腦病(cerebralparagonimiasis)腦膜炎型多見于病程早期。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發熱、意識障礙、顱壓增高以及腦膜刺激癥狀。患者有疫區生活史,游走性皮下包塊或肺部癥狀,腦脊液壓力增高,有大量嗜酸性細胞,蛋白也可增加。血和腦脊液免疫試驗陽
26、性。抗肺吸蟲試驗治療有顯效。(四)腦囊蟲病(cerebralcysticercasis)臨床癥狀因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而各異。可發生癲癇發作、顱壓增高、運動及感覺障礙、小腦共濟失調和精神癥狀等。囊尾蚴寄生于腦底部時,可引起慢性腦膜炎的變化,皮下及肌肉可有囊尾蚴結節,腦脊液壓力,細胞數、糖及蛋白可增高,嗜酸粒細胞增加,血或腦脊液免疫學檢查(IHA、ELISA等)可獲陽性結果,CT、MRI可有腦囊蟲圖象改變。(五)絲蟲病(filariasis)腦部受侵犯可出現腦梗塞、腦膜腦炎綜合征、并有腦膜刺激癥狀。病人有疫區居住史和全身性絲蟲病臨床表現,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抗原皮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有助診斷。皮
27、膚、血液、腦脊液中可檢出成蟲或微絲蚴。(六)阿米巴腦病(amebicencephalopathy)阿米巴滋養體可經血行人腦,在實質形成多發性小化膿灶或腦膿腫,并可有出血及軟化,表現為顱占位性病變或腦膜炎病變頊出現腦膜刺激癥狀,臨床有其它臟器阿米巴感染表現,腦脊液中可找到原蟲。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表現為急起頭痛、發熱、鼻炎、顳葉癥狀及意識障礙,有腦膜刺激癥,腦脊液呈膿性或血性,常可找到原蟲,接種培養可獲得陽性結果。(七)蛔蟲性腦病(ascarisencephalopathy)蛔蚴可移行至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亦可由蛔蟲所分泌的毒素作用于腦造成損害,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煩躁、癲癇發作,以及腦膜
28、刺激征。患者有多排、吐蛔蟲史,糞便鏡檢有蛔蟲卵,血嗜酸白細胞增多。六、非感染性疾病(一)蛛網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hemorrhage)多由動脈瘤、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等血管病變引起,亦可由白血病、紫癜、肝臟疾患等引起。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使大腦皮質水腫,發生斑塊缺血損害,亦可產生血管痙攣,加重腦缺血和水腫。臨床表現一般起病倉促,開始劇烈頭痛,迅即陷入昏迷,或僅見頭痛與精神呆滯,不見深度昏迷。其它尚可有高熱、寒顫、嘔吐、血壓不穩等癥狀。60%以上患者有腦膜刺激征。少數病例在最初幾小時甚或24小時,雖有嚴重出血,但可不見疼痛性攣縮,克氏征不明顯。起病后數小時或數日腰穿可
29、獲血性或淡血性腦脊液,放置后不見凝固,標本放置稍久紅細胞沉降,浮液呀色清透明,或微帶黃色,蛋白定量增高。(二)腦腫瘤(cerebroma)一般引起顱壓增高和局灶損害癥狀。某些腫瘤如鞍區腫瘤、腦膜轉移瘤、顱后凹腫瘤可出現腦膜刺激征,類似腦膜炎癥狀可不明顯。腦脊液可能查見瘤細胞或呈血性,但腦膜轉移瘤也可表現為腦脊液的細胞數增高和蛋白增高。腦脊液的細菌增養和細胞學檢查有助于診斷。(三)風濕性腦膜腦炎(rheumaticmeningocepholitis)本癥常在風濕性心臟病的基礎上逐漸發生,出現頭痛、嗜睡、倦怠、譫妄,常有體濕升高和明顯的腦膜刺激癥狀。腦脊液細胞及蛋白均可增高。病理檢查可見滲出性及增
30、生性病變,伴有腦膜和腦實質出血現象。另外,風濕性腦出血和其他原因的腦出血一樣,可以出現意識障礙、偏癱、血性腦脊液及腦膜刺激征。(四)嗜酸性細胞增多性腦膜炎(eocinophilicmeningitis)多系寄生蟲如(豬囊蟲、蛔蟲等)感染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或引起過敏反應所致。病程中可出現腦膜刺激征。腦脊液白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為主。(五)腦膜炎型白血病(meningiticleukemia)本型是由于白血病細胞浸潤蛛網膜所致,也可出血。常見于小兒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緩解期。臨床特點是顱壓增高和腦膜刺激征、顱神經損害、截癱、偏癱、抽搐也可出現。腦脊檢查示壓力增高,蛋白質含量增多,細胞數增多,糖量減少,或為血性,而細菌培養陰性,可與白血病并發細胞性腦膜炎相區別。(六)腦膜腦型炎型白塞氏病(meningocephali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禽類屠宰行業安全生產管理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化養殖機械化與養殖設備維護與管理考試考核試卷
- 空間站用紡織品考核試卷
- 糖果企業市場推廣與廣告策略考核試卷
- 礦山機械出口策略與全球市場布局考核試卷
- 電力系統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配置考核試卷
- 箱包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在稀土醫療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流體力學及其工程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秋初三下學期期末測試卷化學試題(一診康德卷)(高清版)含解析
- 家庭車輛掛別人名下協議書范文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六單元部編版
- 廢氣處理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 境外所得個稅新政解析PPT課件
- 組織環境、相關方分析及措施一覽表
- 中考物理專題43 純電阻電路與非純電阻電路電熱計算(解析版)
- 《不定期船營運管理模擬系統》實驗指導書
- 伍桂清 基于單片機的光電計數器的設計.doc
- 浦東新區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實施細
- 南京大學碩士論文模板Word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