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最新認證LTE試題_第1頁
諾基亞-最新認證LTE試題_第2頁
諾基亞-最新認證LTE試題_第3頁
諾基亞-最新認證LTE試題_第4頁
諾基亞-最新認證LTE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單選題(1) LTE可支持的帶寬是多少( E ) 1.4M 3M 5M 10M 15M 20MA 3M B 10M C 15M D 20M E 1.4M-20M的靈活帶寬備注:支持靈活的系統帶寬配置,支持1.4MHz、3MHz、5MHz、10MHz、15MHz、20MHz帶寬,支持成對和非成對頻譜;(2) LTE能達到的峰值速率是多少(B )A 上行10M,下行30MB上行50M,下行100M備注:顯著的提高峰值傳輸數據速率,例如下行鏈路達到100Mb/s,上行鏈路達到50Mb/s;C上行50M,下行70MD上行20M,下行 50M12*14=168*100*6=100800*2=201.

2、6*0.86=173*0.6kbit/ms=103M/s=103Mbps*(3) LTE的上行傳輸方案是( C ),下行傳輸方案是( D )A OFDM 調頻復用技術/正交頻分復用技術 B MIMO 多輸入多輸出C SC-FDMA 單載波頻分多址D OFDMA正交頻分多址 FDMA頻分多址備注:下行多址接入技術OFDMA,上行多址接入技術SC-FDMA(Single Carrier-FDMA);(4) 以下幾種站間切換中,要求必須使用同一MME的切換類型是:( A )CAS1切換 B LTE&UMTS切換CX2切換 D LTE&GERAN切換X2切換不需要使用到S1接口,因此必

3、須是同一MME下的基站。*(5) LTE系統架構中,eNodeB和核心網直接通過(B )接口進行通信,eNodeB之間通過( C)接口進行通信A Uu B S1 C X2 D X1(6) LTE協議棧中,哪一層具有無線資源管理的功能( C )A PDCP B RLC C RRC D SCTP E MAC F UDP備注:PDCP分組數據匯聚層協議RLC無線鏈路控制 RRC無線資源控制MAC介質接入控制(7) LTE協議棧中,控制面傳輸層采用的協議是( D )A IP B UDP C GTPU D SCTP備注:GTPU完成分組數據報文的封裝,并包含帶內信令過程UDP用戶數據報協議是 OSI 參

4、考模型中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SCTP流控制傳輸協議IP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8) LTE協議棧中,哪一層用戶調度管理( C )A PHY B RLC C MAC D PDCP備注:(9) 開局調試時,使用LMT連接到eNB是通過CC單板上的哪個接口:( )A EXT接口BETH1接口 CETH0接口 DTx/Rx接口*(10)PRACH在頻域上占用幾個RB ( D )A 3 B 4 C5 D6備注:PRACH (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物理隨機接入信道-一個PRACH在頻域上占6個連續的RB(11) LTE系統中,一個常規時隙的長度為:( A )A0.5msB1

5、ms C5ms D10ms(12) HARQ的信息是承載在哪個信道的( C )A 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B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C PHICH物理HARQ指示信道 D 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備注: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動重傳請求*(13) LTE有( B )個PCIA 512 B 504 C 168 D 3備注:LTE協議規定物理層Cell ID分為兩個部分:小區組ID(CellGroup ID)和組內ID(ID within Cell Group)。目前最新協議規定物理層小區組有168個,每個小區組由3個ID組成,因此

6、共有168*3=504個獨立的CellID,前向導碼128個;(14) SC-FDMA與OFDMA相比( A )DA 能夠提高頻譜效率 B 能夠簡化系統實現 C 沒區別 D能夠降低峰均比(15)關于小區搜索,以下描述錯誤的是( D )A小區搜索過程是UE和小區取得時間和頻率同步,并檢測小區ID的過程B檢測PSCH C檢測SSCH D讀取PCH(16) ICIC技術是用來解決( B )A鄰頻干擾 B同頻干擾 C隨機干擾 D異系統干擾備注:同頻組網是TD-LTE提升頻譜效率的關鍵,但TD-LTE同頻組網存在小區間同頻干擾。因此,如何解決同頻組網的小區間干擾,是TD-LTE研究的熱點。ICIC(In

7、ter Cell Interference Cacellation)技術是解決TD-LTE同頻干擾的重要技術方案。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 ICIC即小區間干擾協調,其基本思想是通過管理無線資源使得小區間干擾得到控制,是一種考慮多個小區中資源使用和負載等情況而進行的多小區無線資源管理方案(17)當使用R8968單光纖連接至BBU時,BPL光口速率要配置為 ( )A 10000MbpsB3072MbpsC4915.2MbpsD6144Mbps(18)A2事件表示( B )A服務小區質量高于門限B服務小區質量低于門限C鄰接異RAT小區質量高于門限D鄰接異RAT小區質量低于門限備注:Event A2 (

8、Serving becomes worse than threshold):表示服務小區信號質量低于一定門限,滿足此條件的事件被上報時,eNodeB啟動異頻/異系統測量;類似于UMTS里面的2D事件;A1:服務小區測量值(RSRP或RSRQ)大于門限值A2:服務小區測量值(RSRP或RSRQ)小于門限值A3:鄰小區測量值優于服務小區測量值一定門限值A4:鄰小區測量值大于門限值A5:服務小區測量值小于門限1,同時鄰小區信道質量大于門限2(19)MIB走哪條傳輸信道(C)A PCFICH B PHICH C PBCH D PDSCH備注:物理信道PBCH,主要是承載MIB信息(20)可以使用專用p

9、reamble碼進行隨機接入場景是(C )A在RRC_IDLE 狀態時,發起的初始接入;B在RRC_CONNECTED 狀態時,發起的連接重建立處理;C小區切換過程中的隨機接入;D在RRC_CONNECTED狀態時,上行數據到達發起的隨機接入;如上行失步或無SR使用的PUCCH資源(SR達到最大傳輸次數)(21)關于AS和NAS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 AS維護可用的按優先級排列的PLMN列表和等效PLMN標識列表B NAS為小區選擇進行相應的測量C 定期或當進入一個新的跟蹤區時,AS在位置區注冊UE的存在D AS向NAS報告發現的CSG小區的CSG ID和家庭基站名稱(22)在資源分配中,

10、UE根據檢測到的( )資源分配域進行解析。CA RIV B PDSCH C PDCCH D RB*(23)eNodeB下發TA給UE是為了( A )A 使UE獲得上行時間同步B 是UE獲得上行頻率同步C測試下行信道質量并反饋給基站D 基站的準入技術*(24) LTE中共有幾種SIB:( E )A4B9C10D11E12 (25)LTE協議規定的UE最大發射功率為(B)A 20dbm B 23dbm C 30dbm D 33dbm(26)對于TDD,在每一個無線幀中,若是5ms配置,其中有4個子幀可以用于下行傳輸,并且有:子幀可以用于上行傳輸( )A 6B 5C 4D 3(27)關于下行物理信道

11、的描述,哪個不正確( D )ABCA PDSCH、PMCH以及PBCH映射到子幀中的數據區域上B PMCH與PDSCH或者PBCH不能同時存在于一個子幀中C PDSCH與PBCH不能存在于同一個子幀中D PDCCH、PCFICH以及PHICH映射到子幀中的控制區域上(28)集中式的SON架構中,SON功能在哪實現( A)A OAM B eNB C MMED SGW*(29)那種情形下可以進行無競爭的隨機接入( C )A 由Idle狀態進行初始接入B 無線鏈路失敗后進行初始接入C 切換時進行隨機接入D在Active情況下,上行數據到達,如果沒有建立上行同步,或者沒有資源發送調度請求,則需要隨機接

12、入備注:*(30)以下物理信道中,不支持64QAM調制方式的物理信道是( )ACA PUSCH B PDSCH C PBCH(31)LTE系統內移動性測量事件有幾種( )CA 3B 4C 5D 6*(32)每個小區中有_D_可用的隨機接入前導( )CA 16B 32C 64D 128*(33)對于幀結構類型2,PSS將被映射到子幀1和6的第幾個OFDM符號上( C )A 1B 2C 3D 4*(34)上行PRACH共有幾種格式( C)A 3B 4C 5D 6備注:不同前導格式對應的小區接入半徑不同,其中格式4只適用于TDD模式。*(35)屬于干擾隨機化的方法是( A )CA ICICB 功率控

13、制 C BF D 加擾(36)UE處于RRC_CONNECTED時,E-UTRA通過_消息下發測量配置:( A )A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BRRCConnectionSetupC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D RRCConnectionRequest(37)在隨機接入過程中使用哪種標識區分用戶:( D )AC-RNTI BP-RNTI CSI-RNTI DRA-RNTI備注:SI-RNTI:系統消息P-RNTI:尋呼RA-RNTI:標示用戶發隨機接入前導所使用的資源塊C-RNTI:用戶業務(38)LTE下行覆蓋受限信道

14、是( D )A PBCHB PHICHC PCFICH D PDCCH備注:PDCCH信道是下行覆蓋的受限信道受限于資源分配的PDSCH (39)PDCCH占用幾個CCE時,抗干擾能力最強:(D)A1B2C4D8(40)以下關于LTE覆蓋指標的說法錯誤的是( B)ARSRP是對于需要考慮的小區,在需要考慮的測量頻帶上,承載小區專屬參考信號的RE的功率貢獻的線性平均值。BRSRQ的干擾包括本小區的干擾CRS SINR的干擾包括本小區的干擾備注: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區參考信號的接收質量。*5LTE下行物理信道主要有()幾

15、種模式。A)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B)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C)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D)物理廣播信道PBCH;*2LTE 系統傳輸用戶數據主要使用(C)信道:A)專用信道;B)公用信道;C)共享信道;D)信令信道;二、多選題(1) B2事件表示( BC )A服務小區質量高于門限B服務小區質量低于門限C鄰接異RAT小區質量高于門限D鄰接異RAT小區質量低于門限*(2) E-UTRAN系統中,定義了哪幾種類型的無線信道類型( BCD )A無線信道B邏輯信道C物理信道D傳輸信道*(3) LTE同步過程中,10MS和5MS定時同步分別是通過什么信號來實現的( BC )APBCHBP

16、SSCSSSDRS(4)在LTE中,系統間測量事件包括(AB)AB1BB2CA1DA2*(5) LTE無線參數規劃的內容包括有(ABCD)A鄰區規劃B頻點規劃CPCI規劃DPRACHE 擾碼(6) LTE系統中常見的功率相關的參數主要有 (ABCD)ARS參考信號功率B P0CPA DPA(7) X2AP切換準備過程可能會出現哪幾條消息( AB ):AHANDOVERREQUESTBHANDOVERREQUESTACKNOWLEDGECHANDOVERPREPARATIONFAILUREDRESOURCESTATUSREQUEST(8) AS層的安全性功能包括哪兩部分( AB ):ASRBs的

17、完整性保護BSRBs和DRBs的加密CRBs的加密DRBs的完整性保護(9) 影響LTE流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ABCDEF ):A干擾B多天線技術 C子幀配比 D帶寬E 調度F功控(10) 影響天線覆蓋方向的主要因素有( ):A天線權值B天線下傾角 C天線增益 D天線方位角三、填空1. LTE系統中,RRCConnectionSetup在邏輯信道_CCCH_上發送。2. 上行調度請求時通過上行物理信道_PUCCH或者PUSCH_發給基站。3. *LTE路測中關注的指標是_速率_和_覆蓋_。4. eNodeB上的PDCP子層對控制面數據進行完整性保護和加密處理。5. E-UTRAN系統在1

18、.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帶寬中,分別可以使用_6_個、_12_個、25個、50個、75個和100個RB。6. LTE系統只支持PS域、不支持CS域,語音業務在LTE系統中通過VoIP業務來實現。7. *OFDM符號中的CP可以克服符號間干擾及載波間干擾。8. 干擾余量與系統覆蓋邊緣所要求的頻譜效率有關,覆蓋邊緣要求的頻譜效率越高,干擾余量取值越_小_。9. PDSCH信道的調制方式有QPSK、16QAM和64QAM。10. LTE上行鏈路預算過程中,在給定_前導碼的格式_和_prach cyclic shift_的前提下可以計算出上行的小區半徑。11. OFDMA從頻域對載波資源劃分成多個正交的子載波,小區內間無干擾,同頻組網時,不同小區使用相同時頻資源,存在小區間干擾。12. 鏈路預算包括上下鏈路的發射機的各項增益和損耗,接收機的各項增益和損耗,以及天線增益和最大路徑損耗13. LTE組網中,如果采用室外D頻段組網,一般使用的時隙配比為2:2,特殊時隙配比為10:2:2;如果采用室外F頻段組網,一般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