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自然生態環境_第1頁
七自然生態環境_第2頁
七自然生態環境_第3頁
七自然生態環境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自然生態環境狀況耕地 土地溫州市人均陸域面積少 ,平原和盆地比例不高 ,土地資源缺乏 ,人均耕地低于浙江省和全國平均水平。2006 年末,全市土地面積 18383650.4畝,農用地 14597041.7畝,其中耕地 3531451.5畝,建設用地 1245889.8 畝,未利用地 2540718.9 畝。全市耕地減少 170693.5 畝,其中建設用地占用 25790.2 畝,農業結構調整減少 130094.5 畝,其他原因減少 14808.8畝;全年共增加耕地89992.2 畝,其中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增加23054.8畝,通過農業結構調整增加 26209.3畝,其他方式增加耕地 40

2、728.1 畝,增減相抵,全市凈減少耕地 80701.3 畝,凈減少的耕地主要是由于耕地調整為園地、林地等農業生產用地, 即農業結構調整減少。 全市耕地總量達到動態平衡(農業結構調整用地視同耕地) 。耕地后備資源不足, 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增加耕地的難度越來越大;耕地質量有升有降, 總體基本平衡。主要原因是各類建設占用的耕地均是耕作多年的平原優質耕地, 而補充的耕地基本處于山區和丘陵地帶,兩者質量有一定差距; 但是通過土地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提高了農田生產能力和耕地質量, 2006 年全市建成標準農田 18765 公頃,累計建成標準農田 954945畝。1森林資源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為74.3 萬

3、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6.5%;有林地面積 64.9 萬公頃;林木蓄積量 1778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9.6%。在我市森林面積中 70.4%屬于生態功能較弱的松、杉針葉純林,23.5%屬于以針葉樹種為主的針闊混交林 ,而生態防護功能較強的闊葉林僅占 4.2%。生物多樣性溫州地處東南沿海, 屬中亞熱帶南部亞地帶, 由于復雜多變的地形和多種多樣的小微域氣候環境, 形成眾多的森林生態系統, 并孕育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森林生態系統:可分為針葉林、常綠闊葉林、落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竹林、山地矮林、山地灌叢等七個類型。我市有木本植物 112 科、 378 屬、 1016 種,其中已查明有 2

4、5 種屬于國家重點保護樹種。有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陸生野生動物 93 科 507 種,其中列入國家一二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 52 種,省級保護動物 35 種。濕地生態系統:共有藻類植物 566 種,高等植物 839 種,隸屬于 453 屬 159 科;較為重要的濕地野生動物共有 89 目 397 科 1559 種,其中鳥類 14 目 34 科 185 種,兩棲動物 2 目 11 科 38 種,爬行動物2目 9科 34種,哺乳動物 5目 12科 32種,魚類 38目 151科519種,軟體動物 24 目 127 科 483 種,甲殼動物主要種類有 4 目 53 科 268種。濕地珍稀瀕危物

5、種種類多:其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12種,二級重點保護62 種,省級重點保護15 種,列入 IUCN瀕危等級2的鳥類 26 種,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鳥類100 種,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鳥類47 種,其它所有鳥類均被列為浙江省一般保護動物。海洋生態系統: 我市海岸線曲折綿長,海洋及濕地遼闊,徑流眾多,為多種水生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良好條件, 國家重點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海淡水俱有, 屬于資源較豐富地區。 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5 種,較常見的有黿、中華鱘;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28 種,大部分在近年仍有發現,其中較常見的有大鯢、江豚、寬吻海豚、黃唇魚、海龜、花鰻鱺、水獺等,

6、分屬2 門、4 綱、 10 目、 19 科,占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種類的1/2強。自然保護區截止到 2005 年底,我市建成自然保護區 4 個,總面積達 43293 公頃 , 其中國家級 2 個,省級 1 個,縣級 1 個。自然保護區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 3.67%。措施與行動土地管理與農田建設落實土地調控政策, 提高土地調控能力。 嚴格執行國家 限制供地目錄、禁止供地目錄及國家產業政策,進一步遏制投資增長過快,認真做好土地收儲工作,工業用地全面實施招牌掛方式供地。推行集約用地機制, 提高用地保障能力。 提高項目用地的投資強度和容積率,優先將土地安排給符合產業政策、投資強度大、產出高的

7、項目。通過土地價格等政策措施鼓勵節約集約用地, 通過市場手段強化3節約集約用地意識。 努力保障經濟發展用地需求, 做好農轉用報批審查工作。強化耕地保護措施,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力度。 落實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做好建設占用基本農田補劃工作, 開展省級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試點建設,加大基本農田建設投入, 繼續開展土地整理暨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充分利用土地后備資源,加大墾造耕地力度。認真探索山坡地利用的方式方法,鼓勵建設項目使用未利用土地、非耕地。深化資源市場化配置, 規范土地資源市場。 全面啟動掛牌施工試點工作,進一步規范用地項目批后監管,落實監管責任,加大對違法用地行為的打擊力度,嚴厲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

8、。風景區、自然保護區管理措施針對風景區、自然保護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將造成自然生態環境不可恢復的影響,將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列為規劃禁采區,即禁止對其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地區。農村農業管理放心農產品行動圍繞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實施肥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生物農藥、生物防治技術等病蟲害協調治理技術,推廣科學免疫程序、健康飼養技術以及酶制劑、寡糖和中成藥替代抗生素、藥物添加劑、激素等無公害養殖技術,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平陽縣興民茶葉合作社等88 個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認證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16 個、綠色食品 13 個。畜禽養殖業

9、整治30 個規模養殖場廢棄物污染治理工程開工建4設,完成主體工程,全部通過省級驗收,圓滿完成省“811”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指標任務。大力實施生態養殖工程,建設生態養殖小區,樂清市樟岙生態養殖小區集中了當地13 戶養殖戶進行集中飼養,建設了廢棄物沼氣處理工程,固液分離,固體糞便肥田,液體污水經沼氣技術處理達標排放, 向近 100 戶農戶供應沼氣, 實現了生產、生態、生活的協調發展。農藥和化肥使用 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區 7000 畝,示范區面積 15.6 萬畝,推廣應用配方專用肥和商品有機肥達 1.6 萬噸,實施面積 130.5 萬畝。實施“綜防工程 ”,推廣低毒農藥 144 萬畝。森林資源發

10、展和保護2006 年全市完成造林更新面積6218.5 公頃 ( 其中:跡地更新77350 畝) ,封山育林面積(新封) 3491.5 公頃,“四旁”植樹 167.3 萬株 ; 高度重視生態公益林建設, 做好 2179.4 萬元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和 300 萬元市級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發放 , 生態公益林建設面積 384 萬畝,建成面積 139.12 萬畝(其中 2006 年建成面積 23.36 萬畝) ; 大力開展“綠化示范村”建設 , 落實了每年 100 萬元的市級“綠化示范村”建設資金,全年建設省級“綠化示范村” 7 個,市級“綠化示范村” 35 個;積極開展村興林富民示范工程建

11、設,有13 個鄉村通過了省級驗收。森林蓄積量凈增量48.5 萬方 , 無公害林產品基地建設6.7 萬畝。5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全市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系列活動, 組織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經營利用核準證和馴養繁殖許可證進行換證, 對從業人員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知識的培訓,加強對審批后的監管力度。 根據候鳥遷徙可能傳播禽流感實際,加強候鳥監測,強化防控措施,繼續加強對樂清灣、龍灣區靈昆島、永嘉縣甌北鎮千石涂、 平陽縣昆陽鎮步廊村銀山和文成縣百丈漈天頂湖 5 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情監測點依法打擊各種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完成了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工作。水土保持2006 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1 平方公里 ( 其中有基本農田25.3 平方公里,種植水土保持林25.3 平方公里,種植經濟林13.7平方公里,植草11 平方公里,采取封育治理措施34.9 平方公里等,并開工建設塘壩池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15 座) 。200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