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_第1頁
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_第2頁
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_第3頁
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_第4頁
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附件2: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簡況表填表說明:本表供匿名評審使用,填寫時,不得出現成果主要完成人 的姓名和主要完成單位的名稱等信息,統一用XXX、XXX XX XX代 表,否則一律不得進入評審程序。成果名稱:實踐起始時間:一、成果內容1 .基本內容1.1 本成果提出了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 理念。圍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關于“培養大批 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規劃綱要,2010:49 )的規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關于 各高校 應該“因校制宜,探索科學

2、基礎、實踐能力和 人文素養融合發展 的人才培養模式”(教 育部高教司,2012)的精神、2008年*大學第14次本科教育教學會議關于 “實施 精英教育、培養精英人才”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決定,以及*對本科生人才培養 “實施精英教育、培養精英人才”的基本定位;在研究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學習: 教學:評估、歐洲國家英語教學和劍橋大學外語教學的理念和實踐經驗、精英人才要 具備21世紀卓越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即21世紀人才必須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 卓越 的思辨能力、豐富的人文知識素養、流暢的語言(母語 +外語)表達能力和一定的專業 技能)的基礎;以“更為超越的眼光”去“觀察、比較、思考和判斷”,可以

3、從不同的 視角看待自己和世界”,具有“批判性思維、創意以及自省能力”(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 爾平福斯特,2016)、ABETS際工程專業認證中關于 畢業生應具備人文素養、國際視 野和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 的基礎上,立足于我校培養“以人文精神為素質基礎、以科學創新潛質培養為能力特征”的精英型、“國際化”的“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認為高 校人才培養要符合“人文關懷全球化”、“人文知識現實化”、“科學意識綜合化”、“方法意識國際化”的“四化型”培養模式,提出了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理念。1.2 本成果構建了 2個課程群、22門課程的新型大學英語課程群體系本方案大學英語

4、的課程設置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新型大學英語課 程體系,形成了大學英語兩大課程群:基本語言技能課程群 和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課程 群。前者延續了大學英語的工具性特征,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基本語言技能;后者則著重強調大學英語的人文性特征,依據“人文關懷全球化”、“人文知識現實化”、 “科學意識綜合化”和“方法意識國際化”四個總體原則來構建。基本語言技能課程群:大學英語一級和大學英語二級課程形成“語音、口語、 聽力、閱讀”為主的基礎語言技能課程群,每門課程2學分,共計32學時,入學時英語基礎稍低的學生可修讀,旨在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并獲得基礎性的人文素養知 識。文化素養和國際視野課

5、程群:大學英語三級和大學英語四級課程形成“歐美社會 與文化類、歐美歷史與政治類、歐美建筑音樂繪畫類、中國文化英譯、中國文化向西方 傳播、世界文學、西方文明”等人文素養內涵及國際視野及知識含量較高的文化通識課 程群。同時,大學英語三級設置了 “聽說”和“翻譯”兩門課程,大學英語四級課程還 設置了 “公共演講”和“寫作”等高級語言技能課程,并糅合在四級的6門人文素養類課程中,構成兩門課套接的課程結構。這套課程體系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 和語言文化綜合素質,在語言交流和翻譯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學生可從所在英語級別中,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偏好選學相應級別的課程。其中,大學英語

6、四級課程為2門課程套餐制模塊,學生可同時修讀某一模塊內的2門課 程,但不能跨模塊修讀。大學英語三級和大學英語四級課程旨在指導學生鞏固語言基本 功的同時,切實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大學英語各級別課程,具體課程設置如表1所示:表1大學英語課程群設置情況級別學分課程名稱課內 學分學時大學英語一級2語音232基礎口語232基礎聽力232閱讀232大學英語二級2交際口語232基礎聽述232批判性閱讀232大學英語三級2聽說232翻譯232英國社會與文化232美國社會與文化232英國歷史與政治232美國歷史與政治232中國文化英譯232中國文化西傳與解讀232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232大學英語四級4公共演講+

7、英美建筑音樂繪畫464公共演講+歐洲社會與文化464公共演講+世界文學464寫作+歐洲建筑音樂繪畫464寫作+歐洲歷史與政治464寫作+西方文明史464該課程體系面向“溝通與交流、國際視野與綜合素質、思辨能力與科學精神”培養,旨在通過大學英語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獲取豐富的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知識過程中 提升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從而使學生不僅具有把握西方文明精髓的能力,還具備了講好中國故事、有效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討論稿)中所強調的大學英語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課程性質。該課程體系作為全校非英語專業的 英語學習方案,融入了*大學本科培養方案(2012-2016年)。201

8、6年經審核, 該方案繼續在*大學本科培養方案(2016-2020年)予以實施。1.3 本成果構建了 4、6、8、10學分的大學英語(公共基礎課)課程動態修讀機 制本方案相應地設置了大學英語課程修讀與學分的對應機制。方案規定體現了 “因材施教、素質培養、能力優先”的總原則,將大學英語必修學分的10學分按照能力層次分級。根據不同英語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入學分級英語測試把學生分為一、二、 三、四級起點的四個級別,并分別修讀 10學分、8學分、6學分和4學分的課程。未修 讀的課程,實現以考代學,二、三、四級起點的學生以其在分級測試中各個相應級別考 試的成績記入學生成績檔案。較高成績并考入高級別英語

9、起點的學生可以放棄入學測試 成績,自行選擇從低級別的英語課程開始修讀,并完成相應學分。一方面完成了分級教學,滿足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賦予高級別的學生選擇的權利與自由。學生每學期完成一個級別的學習任務,具體學分設置及修讀學期如表2所示:表2大學英語課程學分分布選課時段及學分安排級別/ 總學分A學期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第四學期一級起點/10學分2學分2學分2學分4學分二級起點/8學分2學分2學分4學分三級起點/6學分2學分4學分四級起點/4學分4學分注:四級課程套餐制:2門課對接,4個學分 (每門 課2學分)1.4 本成果形成了公平、公正、有效、綜合的課程考核方式本方案的考核體系以分級化

10、和系統化為主體思路,在考試方式上突出多樣性、針對性和生動性,創建了一個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結合、以綜合評價與過程評價為主的課程考試評價體系。為更好地促進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落實,2012年外國語學院成立了外語測試中心,中心專門邀請全國著名的語言測試專家、 上海外國語大學 鄒中教授,就語言測試相關問題進行了系列培訓講座;測試中心討論、制定了大學英語 各門課程測試規范;測試組成員按照規范出題,系統化管理新生入學后的大學英語分級 測試、各級別的課程結業考試試題研制。首先,實施大學英語四個級別分級考試和分級選課制度。對大學英語分級測試體系進行系統化管理,包括新生入學考試標準和規范的制定、 新生

11、入學考試題型的設計、入學考試抽樣測試、考試環境、考試題庫的建設等,建立并 不斷更新充實了規模較大的新生入學英語水平標準測試試題庫;實現了以機考的形式高效率的分級考試,在一周之內完成三輪分級考試,考生達 7000多人次。同時,編制了四個級別22門課程的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指導新生完成選課工作。 大學英語課程,是我校首門基于大規模入學考試的測試結果進行的、四個級別的分層次教學課程,每年參與新生總數約 3500人,課程設置針對性強,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具有 重要作用。具體規定,本科新生入學后參加*大學英語水平考試(一),即大學英語分級 考試,共三次,分別為大學英語一、二、三級考試。參加第一次考試(大學英

12、語一級考試)并達到相應要求的本科新生,可獲得大學英 語一級成績,并可以參加第二次考試(大學英語二級考試) ,未達到要求的學生則從大 學英語一級起修讀,共需修滿10學分。參加第二次考試(大學英語二級考試)并達到相應要求的本科新生,可獲得大學英 語二級成績,并可以參加第三次考試(大學英語三級考試) ,未達到要求的本科生則從 大學英語二級起修讀,共需修滿 8學分。參加第三次考試(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卻未達到相應要求的本科新生,可從大學英 語三級起修讀,共需修滿6學分參加第三次考試(大學英語三級考試)并達到相應要求的本科新生,可獲得大學英 語三級成績,并可從大學英語四級課程開始修讀,共需修滿 4學分。另

13、外,學生也可以放棄所取得的高一個級別的成績, 從低一個級別或者一級開始修 讀。如通過三次考試的學生可以放棄四級起點的學習,從三級、二級、一級的任何一個 級別開始修讀。其次,對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成績進行系統化管理。校教務處非常重視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協同大學英語各個級別負責人、教學骨干進 行調研,召開三次研討會,對課程考試形式和內容進行了調整。 為了體現不同課型考試 的公正、公平、合理,全面考核學生的英語水平,對學生的評估不僅包括以標準化考試 為代表的終結性評估,也包括以學習為目的、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估。形成性評估 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評估占總成績的60%從而建立了完善的大學英語課程考核體 系

14、,形成共享試題與各門課程試題的融合機制,既突出各門課程的教學特色,又體現了同一個級別的總體測試要求,較大程度地保證了參加各門課程學習的學生考試成績之間 的平衡。具體措施如下:對于一至三級的考試,在學生修讀的各門課程成績(100分)中,平時成績(來自 各門課程的平時成績累計而成)占 40%期末考11t成績占60%勾成。在期末考試的卷面 成績(100分)中,同一個級別的學生共享的試題占 60%各門課程的課程考核內容占 40%對于四級的考試,在學生修讀的各門課程成績(100分)中,平時成績(來自各門 課程的平時成績累計而成)占50%期末考11t成績占50%勾成。在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 (100分)中,

15、同一個級別的學生共享的試題(公共演講或寫作)占 50%各門課程的 課程考核內容占50%其中,平時成績的規定是,一至二級是由單元測試(20分)、課堂 參與(10分)、網絡測試(10分)構成40分,三級是由單元測試、課堂研討和演講、課外 議論文寫作等構成40分。同一個級別的共享試題的考核內容,通常由聽力和閱讀構成,并由測試中心確定測 試體系中各項評價標準,形成考試大綱,編寫同一個級別學生的共享試題, 并根據測試 內容、題型、策略與分數的動態關聯來逐漸調整測試內容和手段, 提高考核評價的效度。為確保考教分離,每位任課教師僅承擔試卷出題工作的十分之一。最后試卷的統籌 工作和試卷請印工作由課程負責人完成

16、。經過幾個學期的探索與實踐,最終確定了考試 模式。本教學團隊以此模式建設的大學英語 4級試題庫初具規模,基本上做到了考教分 離,確保了考教完全分離,以期實現教學考核的公平和公正,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 有效性。這就改變了傳統的以一張試卷考一個級別、四張試卷考核四個級別的方式,采 用共享試題加各門課程教學內容考核(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方式,調控整 個考核效度和平衡。具體考核構成如表 3所示:表3大學英語課程考核體系級別平時(40%-50%)期末(60%-50%)大學英語一級單元測試(20%) 課堂參與(10%) 網絡測試(10%)課程(40%) 共享(60%)大學英語二級單元測試(20

17、%) 課堂參與(10%) 網絡測試(10%)課程(40%) 共享(60%)大學英語三級單元測試(10%)課堂參與(10%)寫作+演講實踐(20%課程(40%) 共享(60%)大學英語四級單元測試(10%)課堂參與(10%)寫作或公共演講實踐 (30%)課程(50%) 共享(50%)1.5 本成果組建了中教+外教、以課程群為單位、以級別為基礎的課程建設和管理 團隊為了更好地推進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學英語課程群建設,本方案采取了多層次、綜合性的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調整了以往的大學英語教學任務分配管 理機制。其中,大學英語一、二級語言技能型課程群的任課教師,每學期講授的課程類 型一致,

18、即口語類、聽力類、閱讀類等;大學英語三級、四級的教師每學期講授同一門 課程。在確保各個級別師資隊伍穩定的前提下,鼓勵教師向高級別課程教學團隊流動。學院充分利用外教資源推進教師教學團隊建設。建設了外教管理中心,負責外教招聘、面試、課程分工等工作。根據外教的教育背景和教學經歷,將他們分別納入一至四 級教學團隊,與中教一起研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試模式,參與試卷審核、成績審 定等工作。為了發揮團隊教學研討的力量,實行了課程群教學團隊定期分類培訓, 即以我校中 教、外教為主講,積極組織團隊分主題的教學觀摩和課堂教學培訓,發揮中教、外教教 學團隊在教學課件等資源上的共建、共享機制,集中優質教學資源,提

19、升課堂教學質量, 促進教學團隊的共同進步。同時,為保障上述任務的完成,組建了大學英語一、二級管理團隊、大學英語三級管理團隊、大學英語四級管理團隊,各個團隊分別在合作與分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管理。 這就打破了原來以學生錄取級別(如 2012級、2013級)為基礎、兩個教研室重疊管理 (如大學英語3、4級)模式,針對性強,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1.6 本成果以“成果導向”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力推進“英語語言能力+人文知識素養(國際視野)+思辨能力”的“三位一體”大學英語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重點關注 內容與語言融合”,以內容為出發點、強調內容間的相互關 聯、注重交流與思辨能力提升、培

20、養跨文化自我意識和他者意識”的研討式、合作式、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內容和思辨層面的素質學習與交流和文化層面的語言學習融 為一體。具體而言,在教學中遷移了TOEFL 口語、聽力測試的模式,應用了 TOEFL在Topic Development, Delivery and Language UseB個方面的評估模式來評測學生的語 言學習效果;在大學英語3-4級人文素養/國際視野類課程的教學中,融會了 Public Speaking Skills、Critical Reasoning /Thinking Skills、 Debating、Argumentative Essays等 學習內容,實施

21、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把思辨能力與語言能力提升、知識獲取等融匯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把 反思性”教與學(Refl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理念貫穿 在課外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和老師都增加對教學的理性思考。促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 英 語語言能力”、入文知識素養(國際視野)”、思辨能力”方面均具有大幅度的提升, 切實提高了我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質量。 在2014年學校的課程自評和學校抽查評審中, 大學英語課程群獲得“優秀”。二、成果創新點本成果旨在幫助學生在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樹立世界眼光,拓展國際視野,理解西 方文明、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價

22、值,熟悉中外文化 差異,傳播中國文化,獲得跨文化溝通和交際能力,以及思辨與科學創新能力。該成果成 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指委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待發布)精神的重要實踐案例,也符合ABETS際工程專業認證中關于 畢業生應具備人文素養、國際視野和英語應用能力 的 要求。具體創新點如下:2.1 創新了大學英語教育與教學理念,構建了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 學英語課程體系。本成果提出高校人才培養要符合“人文關懷全球化”、“人文知識現實化”、“科學 意識綜合化”、“方法意識國際化”的“四化型”的模式,構建了 面向“溝通與交流、國際視野與綜合素質、思辨能力與科學精神”的、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

23、為內涵的大學 英語課程群體系。該課程體系體現了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性”,即“獲得對其他國家的生活方式、思維形式、文化遺產等更為廣泛和深刻的理解”,將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與提升其人 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結合起來,從而使得英語教學能夠與培養“以人文精神為素質基礎、以科學創新潛質培養為能力特征”的“精英型”、“國際化”的“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相匹 配,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具綜合文化素質、國際視野、跨文化思維及溝通能力都得 到了增強。2.2 優化了教學內容,建設了面向“英語語言能力 +人文知識素養(國際視野)+思 辨能力”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的優質教學資源。從教學內容上來看,不再僅僅局限于以前的詞匯、

24、語法、篇章層面的語言本身的教學, 而是把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類的知識性內容融于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豐富了教學內容,形 成了人文知識與人際交往相結合、人文知識與傳統相結合、人文知識與批判性精神相結合、 人文知識與國際現實相結合、人文知識與科學創新相結合、人文知識與國際交流相結合的 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已經建成“西方漢學家眼中的中國” 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016 年),該課程已經在“愛課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平臺和163網易中國大學公開課平臺 上線。2.3 以“成果導向”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形成了關注“內容與語言融合"(CLIL)的研討式、合作式、互動式的多元課堂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在

25、語言技能類課程的教學中,遷移了 TOEFL 口語、聽力測試的模式,應 用了 TOEFL 在 Topic Development, Delivery and Language Use 三個方面的評估模式來評測 學生的語言學習效果;在人文素養/國際視野類課程的教學中,融會了 Public SpeakingSkills、Critical Reasoning /Thinking Skills、Debating、Argumentative Essays等學習內容,實 施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把思辨能力與語言能力提升、知識獲取等融匯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在教學中,形成了 “以內容為出發點、強調內容間的相互關聯

26、、注重交流與思辨能力 提升、培養跨文化自我意識和他者意識”的研討式、合作式、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使 內容和思辨層面的素質學習與交流和文化層面的語言學習融為一體,從而同時關注了內容 吸收(content )、思辨能力(cognition)、文化能力(culture)、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的同時提升,是歐洲外語教學模式中的CLIL教學模式的4c模型的一個成功應用。具體而 言,采用了 “引導性、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核心”,“以案例研究為特征”,“以 任務型為手段”、關注“內容與語言融合”的研討式、合作式、互動式的多元教學模式,從 而在把思辨能力融入語言能力提

27、升、知識獲取等課堂教學的環節中,加強并拓展了學生的 思辨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擴展了其國際視野,加強了其科學創 新的潛質。促使不同基礎的學生在“英語語言能力”、“人文知識素養(國際視野)”、“思辨 能力”方面均具有大幅度的提升,切實提高了我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質量。2.4 創新了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模式,發揮全院所有英語類教師的教學專長 和興趣,穩定教師教學任務,組建教學團隊。打破了英語專業、翻譯專業、大學英語、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師之間的教學任務分配壁壘, 這就打破了傳統上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研究生公共英語、大學英語教師條塊分割、各部 門師資不協調、個別部門師資剩余、其他部

28、門師資極度短缺的局面。同時,較大幅度地提 開了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倡以科研成果為基礎切入課程教學任務分配,形成中國 英語教師和外籍英語教師和專家之間共建的課程教學團隊,改變了教師從一級、二級、三 級、四級,或二級、三級、四級、四級后始終教一個班級四個學期的四個不同級別的不同 課程的方式,調整了教師兩個學年(四個學期)一個輪回的方式,形成了大學英語課程教 學任務分配每學期保持穩定的機制,即教師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選擇自己感 興趣的某門課程,每個學期都上同一門課程,把 反思性”教與學(Refl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理念貫穿在課外教學活動中,使學

29、生和老師都增加對教學的理性思考。這樣,教師可以不斷地優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研究。針對性強,積累性強,極 大地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三、應用情況從成果應用范圍、應用程度、實施效果、預期前景等方面論述,2000字以內1 .成果應用范圍和應用程度所構建的22門大學英語課程群,已寫入全校本科生 2012-2016年、2016-2020年培養 方案的課程體系中,從2012年9月開始,在*大學非英語專業本科生中開始全面實施以 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目前 2012級、2013級、2014級、 2015級已經完成整個教學任務,2016級、2017級的教學任務正在進行

30、中。本成果建成了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西方漢學家眼中的中國”1門。該課程已經在“愛課程”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平臺和163網易中國大學公開課平臺上線。本課程旨在通過分析西方漢學家解讀中國的視角和在西方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所做出 的貢獻,來探究西方人如何理解中國、中國人如何理解自身和世界。其最終目的在于洞悉 西方漢學如何感悟中國文化的深層奧秘,這也有助于激活中國國內學術界對自身古老的思 想傳統和西方文化的思想傳統的再思考,從而促進中外文明的理性對話,以建設和諧文明 的世界。2 .實施效果我校學生獲得英語競賽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類 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獲獎2011-2017年*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參加全

31、國大學生英語競賽( C類 非英語專業本 科生),共獲獎692項,其中特等獎47項、一等獎28項、二等獎211項、三等獎406項。 2011年至2017年我校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獎項數目分別為: 84、85、71、103、112、 99、138項。2014、2016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我校分別有 7、9人獲特等獎,名列遼 寧省高校第一。表4 2011-2017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國家級獎勵情況特等獎 獲獎人數一等獎獲獎人數二等獎 獲獎人數三等獎 獲獎人數合計2011 年642549842012 年73550852013 年622142712014 年7530611032015 年67336

32、61122016 年932958992017 年644880138合計4728211406692 2011年 .2012 2 201料T- 201侔 201傳 201彈2017年圖1各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獎情況對比曲線圖0 20110 2012 2013 2014 年 20150 2016口2017年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圖2各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獲獎情況對比柱狀圖地區、省、市級英語類競賽獲獎2012-2016年,*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第四屆海峽兩岸口譯大賽東北區賽比賽、 遼寧省“外教社”杯普通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競賽、21世紀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外研社”杯英語演講比賽

33、、“外研社杯”英語寫作大賽、“外研社”杯 英語閱讀大賽、區英語辯論賽、大連市楓葉杯英語演講比賽等英語競賽中獲獎。表5 2012-2016地區、省、市級英語類競賽獲獎情況國家級(4項/5人)一等獎二等獎1項1人4項4人地區級(3項/4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勝獎1項1人1項2人1項1人省級(13項/35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勝獎4項4人5項6人8項9人6項15人1項1人市級(1項/4人)優勝獎優秀獎1項11項3人表6 2012-2016地區、省、市級英語類競賽獲獎情況時間獲獎級別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勝獎優秀獎2012 年地區級1省級2422013 年國家級11省級111市級1320

34、14 年國家級1省級113112015 年國家級2地區級12省級23312016 年省級71 “求索杯”英語競賽獲獎表7 2012-2017我校“求索杯”英語競賽獲獎情況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合計2011 年163251992012 年1933481002013 年142944872014 年2041611222015 年2739661322016 年194457120合計115218327660我校學生參與模擬聯合國競賽獲獎從2013年開始,我校學生代表團開始參加紐約模擬聯合國大會。參加人數達到56人次,取得了一系列的獎項。2016年,我校代表團獲得第十屆紐約模擬聯合國大會最高獎, 實現了*大學

35、十年來在紐約模擬聯合國大會中的首次所有最高個人獎、最高團體獎的大 滿貫,創造了 *大學代表團歷史最好成績。我校學生參與國際學科競賽獲獎2012-2016 年,*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每年都參加國際級學科競賽。在賽前和比賽 中,學生們利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交流,為比賽的順利進行和取得最終的成績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從下列參加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情況的數據圖表來看,國家級一、二等獎 獲獎人數及獲獎總人數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以 2016年的提升最為顯著。表8 2012-2016學生參與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情況時間一等獎(人)二等獎(人)合計2012 年2740672013 年24111135201

36、4 年301591892015 年361501862016 年74262336合計191722913圖3各年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情況對比柱狀圖圖4各年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獎情況對比曲線圖我校學生的國際交流情況圖5 2011-2017 選派學生赴海外交流數據我校學生在經過大學英語一、二級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強化后,進入三、四級英語文 化類課程學習。這樣的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外語綜合運 用能力和外語文化感知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又促進了學生文化交際意識、國際視野和全 球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在課堂英語教學的基礎上,我校還將英語學習豐富、拓展和延伸 至課外,運用多形式

37、的課外活動/第二課堂英語實踐活動完善學生英語語言文化知識體系, 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提升,國際視野的開擴,在我校學生 對外交流人數的大幅提高上得到了明顯體現。從 2011至2017年,我校參加長期赴海外交 流總人數為2273人;短期赴海外交流總人數為6131人。其中,長期赴海外交流人數從 2011年的252人增長至406人;短期赴海外交流人數從 2011年的280人增長至1526人。 這說明,通過在校英語學習,越來越多的學生形成了強烈的跨文化交流的動機;獲得了敢 于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自信心;具備了運用地道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穩步提升本

38、成果實施了 “英語語言能力+人文知識素養(國際視野)+思辨能力”的“三位一 體”課程建設方案,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也同時促進了其語 言能力的提升。2012級實施改革以來,學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人數不斷增加,學習熱 情提升,其考試成績不斷提升,從下表可看出,2012-2016級學生成績明顯高于改革前2011 級的成績。圖6 2011-2016級大學英語四級參加考試及累計通過人數表8 2011-2016級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平均分年級平均分2011488.22012496.542013497.312014489.962015497.62016501.04四、成果特色主要論

39、述成果在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的特色,1000字以內1)圍繞培養“以人文精神為素質基礎、以科學創新能力為潛質 ”、“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 ”的21世紀“精英型”、“國際化”、 “拔尖創新人才”的教育教學目標,提出了 “人文關懷全球化”、“人文知識現實化”、 “科學意識綜合化”、“方法意識國際化”的“四化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2)構建了以提升人文素養和國際視野為內涵、面向“溝通與交流、國際視野與綜合素質、思辨能力與科學精神” 培養的大學英語課程群(含10學分、22門課程)及其 動態學分修讀機制;3)形成了融會“英語語言能力+人文知識素養(國際視野)+思辨能力”的“三

40、位一 體”的課程建設模式;4)形成了關注“內容與語言融合”,“以內容為出發點、強調內容間的相互關聯、注重交流與思辨能力提升、培養跨文化自我意識和他者意識”的 研討式、合作式、互動 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內容和思辨層面的素質學習、交流和文化層面的語言學習兩 者融為一體;5)形成共享與特色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的公平、公正、有效的課程考核方式;6)組建新型教師和管理團隊,即以中教 +外教、以課程群為單位、以級別為基礎的課 程建設和管理團隊;7)積極建設優質課程資源,已建成了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該成果從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兩個方面推動了我校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機

41、制和師資結構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教師職業發展模式研究與實踐作出了示范,成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待發布)研究的重要實踐案例。五、綜合水平同行認可度教學研究立項情況依托該教改課題,該研究與實踐于2014年完成了英文視頻公開課建設一項;自2011 年以來,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3項;獲 2016年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建設項目1項;獲2011年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2014年,獲得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 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2011-2014年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專項5項;大連市社科聯(社科院)2013-2014年度高校工委聯合項目1項 課題立項;校本科教改項目課題立項24項,其中包含2012年校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 1項,即“基于四化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本碩博一體化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