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元明青花瓷器邊飾研究(一)(穆青 2004.04.09) 青花是指用鈷料在白瓷胎上描繪紋飾,然后罩上一層透明釉,在高溫中一次燒成的釉下彩瓷。我國早在唐宋時期就已出現了青花瓷器,但數量很少,產品在胎、釉、紋飾等各方面均帶有明顯的原始性,尚未形成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獨立品種。直到元代,景德鎮的制瓷匠師才掌握了青花瓷器的燒造技術,從此,青花以它鮮艷穩定的色彩、豐富多彩的畫面以及釉下彩繪永不褪脫的特點,逐漸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流。 青花是以釉下彩繪圖案為裝飾,其繪畫工具和技法與中國傳統的國畫完全一樣。所不同的是后者以紙、絹為載體,在平面上作畫;前者以瓷胎為載體,在各種不同的立體造型上作畫。為了使繪畫技
2、法能夠適應陶瓷立體裝飾的要求,制瓷藝人根據器物的不同部位設計出不同的裝飾方案,在人們視線接觸面積最大的腹部、盤心等中心部位裝飾主題文飾,在口、頸、肩、脛、足等次要部位則輔以邊飾。因此,青花瓷器的裝飾紋樣可以分為主題紋飾和邊飾兩大類。 邊飾作為青花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隨著藝術風格的轉變,總是能夠敏銳地顯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對邊飾進行系統的排比和研究,無疑會對鑒定青花瓷器的年代提供重要的依據。 一、蓮瓣紋 蓮瓣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西周時期已用于青銅器上。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有一件西周晚期的"梁其壺",壺蓋四周飾有一周鏤空的蓮瓣作為蓋紐。東晉時期,瓷
3、器上開始出現蓮瓣紋,到南北朝時廣為流行。此后,蓮瓣作為瓷器裝飾中最為常用的紋飾一直長盛不衰。直到宋代,富有生活氣息的蓮花圖案取代蓮瓣成為主題紋飾,蓮瓣紋逐漸從器物上的顯要位置退居角落,成為陪襯主紋的邊飾。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構圖繁密、裝飾層次多的特點,邊飾在整體構圖中作用非常重要。在諸多邊飾之中,蓮瓣紋以其使用最廣、數量最多而名列榜首。 元代蓮瓣的外形經過藝術地夸張變形,瓣內飾有精美復雜的圖案,具有很好的裝飾性。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獨特的排列方式與夸張的外形。元代蓮瓣紋每瓣自成一個單元,瓣與瓣之間均留有空隙。這與名代相鄰兩瓣之間互相借用邊線連為一體的排列方式有明顯的區別。 元代蓮瓣外
4、形的畫法很有特色,瓣肩轉折生硬,整體近似方形。外廓的粗直線與瓣內的細曲線形成一種直與曲、剛與柔的對比美,元代絕大多數蓮瓣的外形均采用這種畫法。元青花中還有一種從唐代金銀器上借鑒來的變形蓮瓣紋,瓣尖由兩片經過變形的忍冬葉相對卷曲而成,每片忍冬葉又酷似半個元代纏枝蓮紋中的葫蘆形花葉。配上瓣內精美的圖案,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 2、蓮瓣內均繪有圖案。元青花蓮瓣紋的外廓由外粗內細兩條線構成,瓣內的圖案十分豐富。其中最常見的是如意云紋。如意云紋的畫法有兩種:一種只用細線條將圖案勾勒出來;另一種勾勒出輪廓后用青料將云紋涂滿。云紋多為三重垂弧,最上面一層的彎角深深地向里勾卷。云紋下面多配有圓形或點狀裝飾。 元
5、代蓮瓣內的裝飾圖案有的非常精美華麗,如折枝花卉、雜寶紋等。折枝花卉一般多為蓮花,花芯作石榴狀,花瓣形如麥粒,瓣邊或下部留有白邊。花葉為元代典型的葫蘆形。蓮瓣內加繪雜寶紋為元代所獨有,火珠、犀角、海螺、法輪、珊瑚、方勝、寶杵、銀錠等相間排列,極富裝飾形。 3、裝飾范圍廣。蓮瓣紋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從盤碗類圓器直至瓶罐類琢器,無論用與肩、腹還是用于盤心,都顯得協調自然。構圖層次較多的器物,還常常描繪多層蓮瓣紋以增加美感。 明代前期,瓷器的裝飾風格開始由元代的繁復向疏朗、簡練轉變。洪武時期的蓮瓣紋既有元代遺風,又不乏自己的特點。首先蓮瓣紋的裝飾范圍開始縮小,一般用于器腹的下部。蓮瓣外廓仍由外粗內細兩條
6、線構成,但肩部的畫法已由勾勒生硬變為行筆圓潤。瓣與瓣之間的排列也發生了變化,除極少數仍和元代一樣互相留有空隙外,絕大多數已經連在一起。瓣內圖案趨向簡單、 抽象,較常見的有如意云紋和寶相團花兩種。洪武時期蓮瓣內的任意云紋較大,垂弧由一組組逐漸縮小的圓渦線組成。寶相花是以蓮花為基礎經過幾何變形產生的一種裝飾圖案,洪武蓮瓣內的寶相團花已經完全圖案化,花芯以大小相套的兩個圓圈為中心,外圈繪一周連珠紋。花瓣的畫法有兩種:一種先均分出八個花瓣,再在每個花瓣頂端畫一個小圓圈;另一種由花芯向上下左右各畫一個如意形花瓣。加繪寶相團畫的蓮瓣僅見于洪武時期的青花和釉里紅器物。 永宣時期的蓮瓣紋已經明顯趨于自然寫實,
7、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蓮瓣內的裝飾簡單。元代蓮瓣形體較大,適合在蓮瓣內加繪比較復雜的圖案。永宣蓮瓣明顯變小,瓣內圖案也隨之變得簡單,一般只有幾條簡單的弧線圓點,有的干脆用青料將瓣內涂滿。但蓮瓣的結構仍有明顯的元代痕跡,例如加繪如意云紋的蓮瓣,只是瓣內的如意云較元代變得小而圓潤,垂弧也由三重減為兩重而已。 2、以青托白。以青花為地留出白花的技法元代已經流行,許多元青花大盤在盤心交替使用白地青花和青花地白花,形成色調上的反差,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永宣時期青花地白花主要用于邊飾,如常見的蓮瓣紋、蕉葉紋、海滔紋等都大量采用這種方法。深色的帶狀邊飾與白地青花的主題紋飾相互映襯,別有一番情趣。 3
8、、蓮瓣形狀及排列結構豐富多彩。永宣蓮瓣的形狀多種多樣,既有肩部圓潤瓣尖凸起的傳統蓮瓣,也有瓣尖向內凹的蓮瓣。還有一種瓣內涂滿青料的蓮瓣,瓣體狹長,頂部為圓弧形,沒有凸起的瓣尖。在排列機構上,有的各自分開留有間隙,有的互借邊線連在一起。此外,單層蓮瓣和雙層蓮瓣也都兼而有之。 正統、景泰、天順三朝,迄今尚未發現暑有年款的官窯瓷器,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但此時民窯生產青花瓷器卻很有特色,根據近年來紀年墓葬出土的資料,民窯青花裝飾的蓮瓣紋主要有三種:一種為白描蓮瓣,多用于器物肩部及器蓋;一種為寫實性較強的蓮瓣,多用于器物下腹;還有一種雙螺絲靨形蓮瓣,多用于器物下腹及器蓋。 明
9、代中期,青花瓷器的裝飾風格由前期的灑脫豪放轉變為清秀淡雅,構圖層次大大減少,邊飾的使用遠遠不如前期。永宣青花中流行的雙層蓮瓣仍大量使用,但很少采用"以青托白"的手法。一種大蓮瓣之間夾小蓮瓣的單層蓮瓣紋開始盛行。這種蓮瓣的排列方式與永宣時期那種外層蓮瓣之間露出里層瓣尖的雙層蓮瓣不同,直接在兩個大蓮瓣之間加畫一個瘦長的小蓮瓣。大蓮瓣內的圖案精美復雜,小蓮瓣則較簡單。 明代中期民窯青花上的蓮瓣紋除少數精品模仿官窯的畫法外,大多數產品為了適應大批量生產的需要,畫的簡單粗放,有的是在粗細相間的垂直線分隔出的方框內,畫一組上下大小的圓渦線;有的則只是在兩條弦紋之間畫上粗細,長短不等的垂
10、直線來表示蓮瓣紋。 明代后期的蓮瓣紋除繼續延用中期的式樣外,總趨勢是向圖案化發展。有的經過變形處理后已完全失去了蓮瓣的自然形態,成為一種純幾何圖形的連續組合。(待續)二、纏枝花卉紋 纏枝花卉是以植物的枝干或藤蔓為骨架,向上下或左右反復連續,形成二方連續圖案。用作邊飾的纏枝花卉主要表現為波線式的二方連續圖案。纏枝花卉在南北朝時期已被用于佛教藝術,我國許多著名石窟寺的門楣、門框以及佛像的背光上均大量采用纏枝花卉作為裝飾。到唐代,纏枝花卉已廣泛流行于金銀器及各類雕塑上。從宋代起,纏枝花卉成為陶器的主要裝飾紋樣,元、明時期仍是瓷器上最常用的紋飾。元、明青花瓷器邊飾和主題紋飾所用的纏枝花卉,從風格、技法
11、到細部特征均基本相同,故本文一并加以介紹。 元代纏枝花卉具有很強的寫實性,但在某些局部的描繪上又能大膽地進行夸張。這種融寫實、夸張為一體,介于"似于不似"之間的藝術風格,同元代繪畫所追求的"神韻意趣"可謂異曲同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元代常見的纏枝花卉有以下幾種: 1、纏枝牡丹。用于邊飾的纏枝牡丹骨架波線較粗,弧度平緩,并具有粗細、頓挫的變化。波峰和波谷各繪覆仰相對的花頭,花朵碩大,花型千姿百態,異彩紛呈,但大體上可以分為俯視和側視兩大類。前者花芯一般近圓形或五瓣、六瓣形,有時花芯不涂色,與花瓣形成白與青的對比,花芯四周繪出一層層的花瓣,花瓣邊緣采用小串
12、珠露白的手法來表現花瓣的層次。花冠一般為橢圓形或近似圓形。后者如同用刀從花中心切開后的剖面,花的雌蕊、雄蕊等內部結構都清晰可見。葉片肥大,葉尖隨葉緣面自然彎曲。 用作主題紋飾的纏枝牡丹花頭、葉片與用于邊飾的完全一樣,惟骨架結構區別較大。在同一件器物上,主紋所占的寬度遠遠大于邊飾,作為骨架的波線有足夠的空間充分纏繞,因此波線的弧度很大。為了適應大弧度纏繞的結構,花頭不再畫于波峰和波谷,而是順著波線卷曲的方向畫出一條分枝,將花頭畫在分枝上。這樣實際上又進一步加大了纏繞的弧度,看上去枝干幾乎繞花頭一周。 2、纏枝蓮。骨架波線弧度平緩,線條流暢,粗細一致。波峰和波骨各繪覆仰相對的花頭,一個含苞欲放,一
13、個已經盛開。前者花頭的畫法十分奇特,經過夸張的雌蕊狀若石榴,碩大的子房和三尖形柱頭十分醒目。四周的花瓣瓣尖細長,花瓣的一側或兩側留有白邊,以表現花瓣之間的間隔。這種特殊的造型為元代獨有。后者畫法變化多端,有的為俯視,有的為側視。花瓣的畫法與前者相同,在兩個花頭之間,一般配有二至四片主葉,主葉的葉基向后卷曲,前部呈葫蘆形。這種經過變形處理的葉片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元青花中所有的纏枝蓮紋全都采用這種葫蘆形葉片。 3、纏枝菊。元代纏枝菊以單層花瓣的扁菊為多。在采用國產青料繪畫的小型器物上,花頭勾勒簡單,花芯畫成螺絲狀,花瓣只表現輪廓。在采用進口青料繪制的大型器物上,花頭有單層和雙層兩種。花芯內畫滿細密
14、的斜網格紋,花瓣內涂青料,僅在一側留有白邊。雙層的內層花瓣只用青花勾出輪廓,外層花瓣與單層的畫法一樣。主葉的大小和形狀畫得規整統一,葉片兩側被稱之為"缺刻"的裂隙排列有序,一般為對稱的三組。此外,元代還有少數寫實性較強的圓形菊花。 洪武時期,青花紋飾的布局由元代的繁縟華麗轉向開闊疏朗。各類纏枝花卉的畫法仍與元代大體相同,但花頭和葉片明顯縮小,空間顯得寬闊,花瓣邊緣所留的白邊也較寬。此時纏枝牡丹花瓣的邊緣"不同于元代那種花瓣邊緣飾以小串珠紋露白的手法,而是用勾勒輪廓線后,并不全部涂染在輪廓線內留有露白的手法,籍以表示花朵的層次"。纏枝菊與元代雙層花瓣的扁菊
15、相似,橢圓形花芯內滿畫細密的斜網格紋,惟花芯外廓由元代的單線變為雙線。外層花瓣所留的白邊也比元代的寬。主葉的葉形不規整,葉片兩側的缺刻往往不對稱,深度也較元代大。 永宣時期,纏枝花卉的花頭和葉片比洪武時期進一步縮小,青料所覆蓋的面積與白地相比,明顯地白多于青。纏枝花卉的品種豐富多彩,除了傳統的纏枝牡丹、纏枝蓮、纏枝菊、纏枝靈芝外,還有纏枝苜蓿、纏枝茶花、纏枝寶相花、纏枝牽牛花以及纏枝四季花卉。此外,纏枝花卉與其他紋飾樣合繪的形式十分流性,如纏枝蓮托八寶,龍穿纏枝花、鳳穿纏枝花等。 永宣纏枝花卉多采用寫實手法,花頭、葉片的描繪細致入微,以至葉片上的葉脈都表現得清楚有致。在畫面組合上,也能夠大膽地
16、"突破客觀物象的生態規律和物理的天然結構的束縛,而按照藝術家自己的主觀的詩意之情來組合畫面"。例如此時十分盛行的纏枝四季花卉,將一年中不同季節開放的花兒用纏枝的形式組合在一起,畫面融入了人們祈望風調雨順、四季平安的情感和愿望,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永宣纏枝花卉在構圖和細部畫法上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例如花頭的位置不象元代那樣分別安排在波谷和波峰并覆仰相對,而是畫在波谷與波峰之間的波面上,花頭全部朝上。元代纏枝花卉的花頭上方不畫任何枝葉,永宣則常在花頭上畫出對稱或不對稱的葉片。纏枝蓮的葉片少而細小,葉基向后卷曲,葉尖長而彎曲。纏枝牡丹等其他花卉的葉片畫工精細,寫實性強,葉片隨著
17、枝蔓纏繞的方向而變化,或正或側,或覆或仰,一改元代那種每片葉子都是正面的畫法。 除纏枝花卉外,此時各種折枝花卉、折枝瓜果也十分流行。折枝花的品種與纏枝花基本相同。折枝瓜果有荔枝、葡萄、枇杷、石榴、桃、甜瓜等。 折枝花卉屬于單獨紋樣,既可以單獨作為主題紋飾,也可以若干個排列起來作邊飾。永宣折枝花和折枝瓜果還常常與纏枝花卉相配使用,或者主紋用折枝邊飾用纏枝,或者主紋用纏枝邊飾用折枝。這種有機的組合使畫面更加生動活潑,富有變化。 明代中期的纏枝花卉仍沿用前期的各種形式,但在繪畫技法與風格上有自己的特點。明代早期官窯多采用一筆點畫與勾勒填涂相結合的技法,用筆揮灑自如,酣暢流利。民窯則主要采用一筆點畫的
18、方法,畫面雖較簡單草率,但有一種奔放豪爽的氣勢。中期官窯和民窯均采用勾勒填涂的技法,線條纖細柔美,構圖疏簡雅致,與早期形成鮮明的對比。此時較常見的纏枝花卉有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蓮托八寶、龍穿纏枝花、鳳穿纏枝花等。各種折枝花卉和折枝瓜果也繼續流行。 嘉、萬時期,青花瓷器的裝飾內容出現了較大變革,大量"為封建統治者'吉祥祁福'的內容,如靈芝、瑞獸祥麟、福壽康寧、壽山福海、團壽字、纏枝蓮托壽字等"充斥畫面。此外反映道教內容的圖案如八仙、八卦、云鶴等也十分流行。構圖布局又開始趨向于繁褥、多層次。"萬歷青花瓷中的瓶、觚等器,一般有五層裝飾,有的達八層或九層
19、"。纏枝花卉作為傳統紋飾雖仍在使用,但所占比例已大于不如以前。較常見的有纏枝蓮、纏枝靈芝、纏枝蓮托八寶、纏枝蓮托梵文、龍穿纏枝花等。此外還出現了纏枝蓮托壽字、纏枝葫蘆等新品種。(待續)三、蕉葉紋蕉葉紋最早出現于商代晚期的青銅器上。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獸面紋觚、陜西扶風出土的鳥紋觶上均裝飾有蕉葉紋。早期蕉葉紋嚴格地講實際上應是一種獸體的變形紋。"兩獸驅體作縱向對稱排列,一端較寬,一端尖銳,作蕉葉形式。這類紋飾大多施于觚的頸部和鼎的腹部"。瓷器上蕉葉紋始見于宋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定窯白釉刻花梅瓶,下腹裝飾一周寫實性很強的雙層蕉葉紋。元代青花瓷器上的蕉葉紋主要用于
20、玉壺春瓶、執壺等器物的頸部。其排列形式與元代蓮瓣紋相同,每片葉自成一個單元,兩片蕉葉之間留有較寬的間隙。但也有少數為兩片葉子之間夾一片葉子的雙層蕉葉,第二層蕉葉往往只畫出主葉脈而省略側葉脈。元代蕉葉的主葉脈是一條較粗的實線,兩邊的側葉脈用細密的平行斜線表示。葉緣的變化較多,有的為全緣,葉緣用平滑的弧線畫出,沒有波折和起伏;有的為波狀緣,葉緣用曲折較小的波線畫出;有的為皺縮狀緣,葉緣用曲折較大的波線畫出。第一類的輪廓線一般較細,第二、第三類較粗。洪武時期蕉葉紋的裝飾部位與元代相同,但蕉葉的排列形式出現了變化。元代那種每片葉子互不相連的單層蕉葉已不再用,代之為雙層蕉葉。前排蕉葉之間的間隙較寬,后排
21、蕉葉的主葉脈由元代的一條直線變為兩條平行的直線,從底部直貫葉尖,側葉脈與元代相同,用細密的平行斜線表示。永宣時期,蕉葉紋的裝飾部位除了頸部外,還常用于器物的肩部和下腹。飾于肩部的蕉葉葉尖向下,蕉葉的排列以雙層為主。主葉脈由兩條直線勾出,中空留白,下端較寬,上端不像洪武時期那樣直貫葉尖,而是交于靠近葉尖的部位。側葉脈畫得比較稀疏,線條也略帶弧度。主葉脈兩側常常用青料加以渲染。空白期時期的蕉葉紋大多用于器物下腹,有單層和雙層兩種。單層蕉葉每片葉子之間的空隙很小。雙層蕉葉前排的葉子間距很寬,后排蕉葉只有下部很少的一部分葉緣被遮住。主葉脈與側葉脈的畫法與永宣時相同,但線條較粗。葉緣一般多為皺縮狀緣,有
22、時還采用曲折更大的圓齒狀緣。葉片內有時也加以渲染,但渲染的部位由永宣時的主葉脈兩側變為葉緣的內側,寬度很大。明代中期以后,裝飾在不同器型、不同部位的蕉葉紋,形態各異、變化較大。用于頸部等細長部位的蕉葉往往畫得窄而長;用于器物下腹的蕉葉往往被壓得寬而短。葉片有的只勾輪廓,有的用雙線勾出輪廓后再填涂青料;有的整片葉子除主葉脈外全部用青料平涂;有的后排蕉葉只勾輪廓,前排則用青料平涂。裝飾在同一部位的蕉葉有時因器物造型上的差異也有明顯的不同。例如成化時期有一種大罐,肩腹之間的過度圓滑自然,肩部裝飾的蕉葉自肩部一直垂到上腹,顯得十分和諧。弘治以后罐類的肩部多較豐滿,肩與腹的轉折明顯,肩部裝飾的蕉葉也隨之
23、變短。四、如意云紋瓷器上的如意云紋應該是從古代建筑上借鑒而來的。山西五臺山著名的唐代建筑南禪寺,其博風板上下垂的"懸魚"實際上就是如意云紋。此后歷代古建筑上都大量采用如意云紋作為裝飾,例如尉縣南安寺塔(遼代)、易縣圣塔院塔(遼代)的塔身上部,正定隆興寺轉輪藏閣(宋代)的雁翎板上均裝飾如意云紋。如意云紋有于云頭頂端朝下,又稱之為"垂云紋"。瓷器上大量使用如意云紋是由元代開始。元青花的如意云紋主要用于裝飾罐、瓶類大型器物的肩部,故又俗稱"云肩"。元代紀年墓葬中最早采用如意云紋作為裝飾的應屬江西延佑六年墓出土的青花塔形蓋瓷瓶。此瓶肩部的如意
24、云紋扁而寬,輪廓用外粗內細兩條線勾出,云頭內無任何裝飾。元代后期至正型青花上的如意云紋,在此基礎上有很大發展。云紋的輪廓由兩條線變三條線,中間一條較粗,內外兩條較細。云頭碩大豐滿,瓶、罐類器物肩部一周只有四至六個。如意云的構圖十分巧妙,云頭的垂弧為三層,最上面一層的兩個尖角深深向里勾卷,兩個相鄰云頭之間的連線為反向的弧線,相交后形成一個頂端朝上的兩重垂弧如意云。云頭里均裝飾繁褥華麗的圖案,有水波紋、水波荷葉、云雁、瓜果等。除白地青花外,還經常使用青花地白花的技法。洪武時期的如意云紋與元代相比變化顯著,云頭明顯 變小,里面的裝飾大大簡化。此時青花玉壺春瓶肩部常裝飾一種小而簡單的如意云紋,先用單線
25、勾出輪廓,里面涂滿青料,僅靠近輪廓處留出一圈白邊。云頭的垂弧有三重也有兩重,相鄰兩個云頭基部的弧線直接相交,使兩個垂弧之間形成一個凸起的尖角。洪武時期還流行一種云頭內飾葉脈紋的如意云紋,云頭輪廓用外粗內細兩條線勾出,里面所飾的葉脈紋顯然是從蕉葉紋借鑒來的,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蕉葉紋的側葉脈由平行的斜直線構成成。而如意紋內的側葉脈由平行的弧線勾成。此外洪武時期還有一些僅用雙線勾輪廓的如意云紋以及云頭內飾折枝花卉的如意云紋。永宣時期,云頭內飾折枝花卉的如意云仍繼續流行,但花卉的畫法明顯不同。洪武折枝花趨于圖案化,呆板有余而生動不足。永宣折枝花寫實性強,筆法流暢,畫工精細,品種也較豐富,常見的有折枝牡
26、丹、折枝靈芝、折枝茶花等。洪武時期那種云頭內飾葉脈紋的如意云紋已不再用。此時如意云紋的一個重要變化是跳出了"云肩"的框框,開始用于裝飾肩部以外的其他部位。這類如意云紋的云頭很小,垂弧均為兩重,第二重垂弧的弧線向內勾卷于中心相交。結構上由以前的相互勾連變為各自獨立,云頭一個挨一個連成一周。有時云頭排列較松,在其空隙處加畫小圓點等簡單圖案作為點綴。云頭的方向也由以前一律向下的"垂云"變我根據裝飾需要可上可下。明代中期以后,如意云紋與前期相比變化不大。瓶、罐類肩部仍時常采用云頭較大的"云肩"作為裝飾,云頭內加繪折枝花卉、纏枝花卉、折枝花托八寶等。技法上主要采用勾勒填涂和單線平涂的方法。另一類較小的如意云紋主要用器物口沿、圈足、器蓋等部位,造型上變化較多,云頭之間還常配以各種云紋相近似的圖案。五、海濤紋以水波作為陶瓷紋飾盛行于宋代。定窯、耀州窯等著名窯場生產的刻花、印花瓷器中,水波紋占有很大的比例。常見的有水波魚紋、水波荷花、水波鴛鴦、水波鴨蓮等,從畫面組合來看,均為荷塘風光。宋代瓷器中也有單純的水波紋,如河北定州、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碳素摻雜劑在鐵合金冶煉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森林公園生態旅游市場細分與定位考核試卷
- 農業農業機械產業節能減排配合服務批發考核試卷
- 礦物加工廠職業衛生與員工健康考核試卷
- 漁業資源保護與海洋資源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實施考核試卷
- 電信行業區塊鏈技術探索與應用考核試卷
- 紅富士蘋果病蟲害防治考核試卷
-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描述統計學和概率》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工程職業學院《環境學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高級應用氣象統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手冊模板
- 實驗室安全培訓課件
- 企業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制度
- T-CPMA 034-2023 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 2024年北京市東城區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
- 肺部感染的護理課件
- 有余數的除法算式300題
- 前期物業服務前期介入工作方案
- 水泵維保方案
- 2024年醫藥衛生考試-醫院設備科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
- 園林植物的識別與應用-草本花卉的識別與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