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網絡與通信_第1頁
PLC網絡與通信_第2頁
PLC網絡與通信_第3頁
PLC網絡與通信_第4頁
PLC網絡與通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LC網絡與通信一、數據通信網絡的基本概念(一)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一)數據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1.傳送設備:包括發送器和接收器。 PLC網絡稱主站和從站。2.通信介質:連接傳送設備的數據線。 主要有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等。3.通信協議:數據通信所必須遵守的規則。 由國際上公認的標準化組織或其他專業團體集體制定。主要國際化組織n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制定了開放式互相通訊協議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n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2、and Electronic Engineer) 建立了IEEE802通信協議標準。n美國高級研究院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開發了TCP/IP和FTP通信協議n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M(General Motor) 制定了制造自動化協議MAP(Manufacture Automation Protocol) 目前,PLC與上位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可按照標準化協議進行,但PLC與PLC之間、PLC與遠程I/O通信協議還未標準化。(二)數據通信方式1.數據傳送方向(1)單工通信 數據的傳送始終保持同一個方向,而不能進行反向傳送。(2)半雙工通信 數據

3、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傳送,但同一時刻只限于一個方向傳送。(3)全雙工通信 數據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同時發送和接收。2.同步傳送和異步傳送(1)同步傳送(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是將很多個字符組成一個信息組(通常稱為幀),用同步字符來表示信息組的開始,由定時信號實現發送的同步的傳送方式。傳送速率高,但軟、硬件價格也高。(2)異步傳送(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是指按一種約定的格式將數據信息一幀一幀地不同時傳送的方式。(如PLC串行通信)3.并行通信和串行通訊(1)并行通信 傳送數據的每一位同時發送或接收。速率快,成本高。不適合遠距離傳送。(2)串行

4、通信 將傳送的數據一位一位地發送或接收的通信方式。適合多位數據長距離通信。PC與PLC、PLC與現場設備、遠程I/O的通信,開放式現場總線(如三菱公司的cc-link)的通信均采用串行通信方式。(三)PLC的通信接口1.RS-232C串行通信接口 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于1962年公布的一種標準化接口。 標準的25針D型連接器,也有9針的。采用全雙工方式,負邏輯,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針號信號縮寫信號名稱1CD載體檢測2RD(RXD)接收數據3SD(TXD)發送數據數據端準備4DTR(ER)數據端準備5SG信號接地6DSR(DR)數據集準備7RS(RTS)請求發送8CS(CTS)清除發送9

5、RI(CI)調用指示2.RS-422串行通信接口 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于1977年推出的新接口標準RS-499的一個子集。采用平衡差分傳輸方式。全雙工通信方式。具有足夠好的抗干擾能力。3.RS-485串行通信接口 在RS-422的輸出端設置一個輸出“使能端”,則形成RS-485接口。半雙工通信方式。可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實現真正的多點雙向通訊。RS-485可以采用兩線和四線方式。RS-485四線腳號四線腳號引腳號引腳名稱說 明1RDA數據接收信號線A2RDB數據接收信號線B3SDA數據接收信號線A4SDB數據接收信號線B5GND接地信號線RS-485兩線腳號兩線腳號引腳號引腳名稱說

6、明1RD數據接收信號線2SD數據接收信號線3GND接地信號線兩線方式連接兩線方式連接(四)PC、三菱PLC、觸摸屏及變頻器間的通信接口和通信連接二、PLC與計算機的通信(一)計算機與單臺PLC的通信 1.PLC的通信接口是RS-232C接口時,可直接用適配電纜進行連接。 2.PLC的通信接口是RS-422接口時,必須在PLC和計算機之間增加一個RS-232C/RS- 422接口轉換模塊。如:SC-09、FX- 232AW。 1.連接方式 一臺計算機最多可與16臺FX系列PLC連接通信,稱為1:N網絡。(二)計算機與多臺PLC的通信 2.通信格式 通信格式由PLC中的特殊數據寄存器D8120設置

7、。 D8121用于設置站號。設定范圍為H00 H0F。 D8129用于設置檢驗時間(單位10ms)。D8120D8120通信格式定義表通信格式定義表三、PLC與PLC之間的通信(一)并行鏈接 1.概述 并行鏈接即1:1通信,它應用特殊輔助繼電器和數據單元在兩臺PLC間進行自動的數據傳送。 M8070:主站驅動。 M8071:從站驅動。 M8072:PLC運行時為ON。 M8073:M8070 /M8071設置不正確時為ON。 M8162:高速模式時為ON。 D8070: 監視時間,默認為500ms。 2.普通模式(M8162為OFF) 通信時間:70ms主站掃描時間ms從站掃描時間ms FX2

8、N(C)、FX1N、FX2和FX2C的數據傳輸在1:1的基礎上通過以下輔助繼電器和數據寄存器完成。 輔助繼電器:100個;數據寄存器:10個。n例:(1)主站點的X0X7的狀態從從站點的Y0Y7輸出。(2)主站點D0+D2的運算結果小于或等于100時,從站點的Y10接通。(3)從站點m0m7的狀態輸出到主站點的Y0Y7。(4)從站點的D10的值作為主站點T0的設定值。 FX0N、FX1S的數據傳輸在1:1的基礎上通過以下輔助繼電器和數據寄存器完成。輔助繼電器:50個;數據寄存器:10個。 3.高速模式(M8162為ON)通信時間:20ms主站掃描時間ms從站掃描時間ms FX2N(C)、FX1

9、N、FX2和FX2C的數據單元分配:n例:(1)主站點D0+D2的運算結果小于或等于100時,從站點的Y10接通。 (2)從站點的D10的值作為主站點T0的設定值。4.并行連接組號 同一系列或同一組不同系列的PLC之間可以進行并行鏈接,但不同組之間的 PLC不能進行并行鏈接。 FX0N、FX1S的數據單元分配:組號系列1FX2N、FX2NC2FX1N3FX1S4FX0N5FX2、FX2C連接連接(二)多臺PLC的鏈接 1.鏈接方式 多臺PLC之間的通信稱為同位通信,又稱1:N網絡。網絡中必須有一臺PLC為主站,其他PLC為從站,最多可鏈接8臺FX系列PLC。所需設備:FX0N-485ADP、F

10、X2N-485-BD、 FX1N-485-BD.2.通信規格傳送規格RS-485最大傳送距離500m(如果在系統上使用機能擴充板時則為50m)通信方式半雙工通信傳送速度38400bit/s最多鏈接臺數8臺鏈接設備點數模式0位元件不刷新,字元件刷新每站的4點模式1位元件刷新32點,字元件刷新每站的4點模式2位元件刷新64點,字元件刷新每站的8點3.輔助寄存器特性輔助繼電器名稱描述響應站點RFX0NFX1SFX1NFX2N(C)RRM8038N: N網絡參數設置設置N: N網絡參數M/LRM504M8013主站點通信錯誤主站點通信錯誤時為ONLRM505M511M8014M8190從站點通信錯誤從

11、站點通信錯誤時為ONM/LRM503M8191數據通信與其他站點通信時為ONM/L4.數據寄存器D8176:設置站點號。D8177:設置從站點總數。D8178:設置刷新范圍。D8179:設置重試次數。D8180:設置通信超時。例:5.三種模式對應軟元件(1)模式0(FX0N/FX1S/FX1N/FX2N/FX2NC)站點號軟元件號位軟元件(M)0點字軟元件(D)4點0D0D31D10D132D20D233D30D334D40D435D50D536D60D637D70D73(2)模式1(FX1N/FX2N/FX2NC)站點號軟元件號位軟元件(M)32點字軟元件(D)4點0M1000M1031D0

12、D31M1064M1095D10D132M1128M1159D20D233M1192M1223D30D334M1256M1287D40D435M1320M1351D50D536M1384M1415D60D637M1448M1479D70D73(3)模式2(FX1N/FX2N/FX2NC)站點號軟元件號位軟元件(M)64點字軟元件(D)8點0M1000M1063D0D71M1064M1127D10D172M1128M1191D20D273M1192M1255D30D374M1256M1319D40D475M1320M1383D50D576M1384M1447D60D677M1448M1511D7

13、0D77四、三菱PLC網絡 三菱PLC提供了三層網絡,即以太網、局域令牌網和CC-Link開放式現場總線。 (一)以太網(一)以太網(EthernetEthernet)信息管理層信息管理層 通過以太網模塊(如:QJ71E-100、QJ71E71)與上位機系統接口模塊連接,形成以太管理網。主要功能: (1) 使用網絡互連技術通信協議(TCP/IP)協議,解決異種網絡互連問題。 (2) 使用MC通信協議,可以在網內PLC之間、PLC與外部設備之間進行數據傳遞。 (3) 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傳遞和接收數據。(二)局域令牌網(二)局域令牌網管理與控制層管理與控制層1.局域網拓撲結構(1)星形 是以中央站為

14、中心與各站連接的網絡。任意一站的通信都必須經過中央站。用于小系統和不頻繁的工作方式。(2)環形 是將各站的通信接口或適配器連接成一閉合環形線路的網絡。每站都可以請求發送和接收信息,此信息接收完后,仍可繼續往后傳送,直至發送該信息的環路接口為止。(3)總線型 是一種利用總線將所有站連接起來的網絡。各站對總線具有共享權和訪問權。為防止兩個或兩個以上站同時發送信息而發生沖突,采用令牌總線協議通信方式。(令牌為一組二進制數) 網絡上所有站點按某種方式排序,令牌按此順序一站一站依次傳送,只有得到令牌的站才有權控制和使用網絡。 在工業控制中較為常用。 1. MELSECNET/網絡 網絡組件為A1SJ71

15、AP21、 A1SJ71AP21-S3等。為雙環網絡,其中一個為正向環(或稱主環路),另一個為反向環(或稱副環路)。如果主環路發生故障,系統自動且換到副環路;如果兩個環路都發生故障,則仍可在連接的站之間保持數據通信。已逐漸為MELSECNET/10代。2. 主要形式主要形式 2. MELSECNET/102. MELSECNET/10網絡網絡 通過網絡組件(如:A1SJ71LP21A1SJ71LP21GR:令牌環形網;A1SJ71BR11:令牌總線網)將任意的CPU組件掛接到網絡系統中。用于A系列的PLC網絡系統。傳輸速率10Mbit/s。 可以承擔以計算機為支撐的工廠柔性制造系統眾多的數據流

16、,有很強的網絡監控能力。 3. MELSECNET/H網絡 MELSECNET/H網與MELSECNET/10網兼容,具有更高的傳輸速度,最大達25Mbit/s。 使用QJ71LP21-25網絡組件,能實現大規模大容量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式管理的控制。 用于Q系列PLC的高速網絡系統。1.CC-Link簡介(三)(三)CC-LinkCC-Link開放式現場總線開放式現場總線控制設備層控制設備層CC-LinK是一種簡單的開放式現場總線,利用總線將各站連接來,各站對總線具有共享權和訪問權。簡單的總線解決了工業現場復雜的配線問題,大幅度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時間,提高了可靠性和穩定性。其低層通信協議基于使用

17、十分普遍的EIA485通信協議。2.協議配置協議配置3.CC-Link配置HMIRobotControllerRobotRemote I/OBitBitBitWordBitWordBitRx/yBitRx/yBitWordRx/yRwBitWordRx/yRwRx/yRwRwMasterBitWordBitWordRx/yRwRwMasterLocalInverterSensorValveAnalog I/ORemote I/O:2,048bit Remote Register: :512word Rx/yRx/yRx/yRx/yRobotControllerMessageMessageMes

18、sage150 byte / 1 Scan=34 byte / 1 ScanTransient Communication (Max.960 bytes)MasterLocalHMIRobotDigital I/OBitBitBitWordBitWordBitRx/yBitRx/yBitWordRx/yRwBitWordRx/yRwRx/yRx/yRx/yRwRx/yRwMasterBitWordBitWordRx/yRwRx/yRwInverterSensorValveAnalog I/ORemote I/O:2,048bit Remote Register: :512word 4. 終端形

19、式終端形式5. 數據形式數據形式6.6.遠程設備遠程設備/ /數據形式的關系數據形式的關系數據形式數據形式RXRYRWrRWwMessage主站主站YesYesYesYesYes遠程遠程 I/PYesYesXXX遠程設備遠程設備YesYesYesYesX智能設備智能設備YesYesYesYesYesLocalYesYesYesYesYes遠程設備的形式備用主站備用主站YesYesYesYesYes7.傳送方法傳送方法n循環數據的刷新(1)刷新設備:RX, RY, RWr, RWw(2)刷新范圍取決于遠程終端的數量和型號(3)刷新所有連接的站點(4)刷新操作無需梯形圖編程. 注:網絡模塊與CPU

20、之間的刷新需要編程。8.循環的數據刷新9.診斷設備nSB, SW : 診斷繼電器/寄存器n監控網絡的狀態和錯誤SB0 to 3F位設備CPU 設備內存主站/就地站的緩沖寄存器FROM/TO自動刷新參數注;QnACPU的SB/SW不能被用作CC-Link SB/SW的刷新區 應使用其它CPU設備字設備SB40 to 1FFSW0 to 3FSW40 to 1FF10.內存圖網絡參數RXRYRWrRWwSBSW自由使用的內存遠程輸入區由遠程I/O,設備,智能站以及PLC就地站刷新。網絡參數區由梯形圖程序或QnA的自動刷新參數設定。只有PLC主站需要。由遠程輸出區刷新遠程I/O,設備,智能站和PLC

21、就地站。遠程寄存器輸入區由遠程設備,智能站以及PLC就地站刷新。由遠程寄存器輸出區刷新遠程設備,智能站和PLC就地站。CC-Link 診斷繼電器CC-Link 診斷繼電器Auxiliary memory maybe accessed from other master/local PLC by RIRD or RIWT commands主站/就地站模塊的內存圖11.循環的數據刷新RXRYRWrRWwRXRYRWrRWwRXRYRWrRWwRXRYRWrRWw主站主站遠程遠程I/OI/O,設備,設備,智能站智能站就地站就地站就地站就地站Data sourceOriginal data desti

22、nationCopied dataNot available12.怎樣訪問內存網絡參數RXRYRWrRWwSBSWRandom accessbuffer主站/就地站模塊的內存圖自動刷新參數QnA/QnASTOAnN/AnA/AnU/AnSFROM/TOFROM/TORLPA or TO(Note 1)AnSHRRPAorFROM/TO(Note 1)FROM/TOFROM/TONote 1: 建議使用FROM/TO 五.構建CC-Link的一般方法(一)構建一般方法(一)構建一般方法 1.基本步驟基本步驟(1)配置CC-Link網的設備,選擇主站/本地站的CPU和模塊;選擇遠程I/O站模塊;選

23、擇遠程設備站模塊。(2)設置主站/本地站的站號和傳送速率;設置遠程I/O站、遠程設備站的站號和傳送速率。同一網絡的傳送速率應設置為一樣。(3)設置主站/本地站的網絡參數和自動刷新參數。2.構成 創建CC-Link時可以使用A系列PLC或Q系列PLC。主站:控制數據鏈接系統的站。只有1個站。如:Q02CPUQJ61BT11(CC-Link模塊)本地站:能與主站和其它本地站通信的站。最多可有26個站。遠程I/O站:處理位元件數據的遠程站。最多可有64個站。 (AJ65BTB1-160或AJ65BTC-320)遠程設備站:能處理位元件和字元件的遠程站。最多可有42個站。如:模擬/數字轉換模塊AJ65

24、BT-64AD。智能設備站:可以瞬時傳送的站。如:RS-232接口模塊AJ65BT-R2。最多可有26個站。一個主站總共可以帶的站的總數不能超過64個。若要擴展傳輸距離和站數可采用中繼器。 3.主要通信方式(1)主站與遠程I/O站的通信;(2)主站與遠程設備站的通信;(3)主站與本地站的通信;(4)主站與智能設備站的通信。(二) CC-Link通信舉例1.主站與遠程主站與遠程I/O站的通信站的通信例:(1)QJ61BT11外形圖 (2)面板圖及站號和傳送速率的設置)面板圖及站號和傳送速率的設置 (3)AJ65M BTL1N外形圖外形圖n帶內置適配器的遠程I/O(4)面板圖及站號和傳送速率的設置

25、)面板圖及站號和傳送速率的設置 在QJ61BT11上設置,主站站號設置為0。 傳送速率/模式設置開關設置為0,即156bit/s在線。 04:在線;59:線路測試,分別按四種傳送速率測試;AE:硬件測試,分別按四種傳送速率測試。(5)主站站號與傳輸速率的設置 三個遠程I/O站站號設置為1,2,3;傳送速率設置為0。表示156bit/s/在線。(6)遠程I/O站站號和傳送速率設置(7)主站網絡參數設置(8)CCLink的通信過程CC-Link使用了QJ61BT模塊,一打開電源,系統執行CC-Link啟動,完成鏈接掃描和自動刷新過程。 1)遠程輸入2)遠程輸出3)軟元件對應關系4)主站控制遠程I/O站主程序舉例 2.主站與本地站的數據通訊主站與本地站的數據通訊(1)系統構成 由主站(QCPU+QJ61BT11)與一本地站(QCPU+QJ61BT11)組成。 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