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物設計與計算_第1頁
構筑物設計與計算_第2頁
構筑物設計與計算_第3頁
構筑物設計與計算_第4頁
構筑物設計與計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構筑物設計與計算 格柵設計說明設置格柵的目的是用以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及管道閥門的較大懸浮物,如木片、皮毛、果皮等,保證后續(xù)處理設施能正常運行。這里設計2座粗格柵和2座細格柵。設計參數設計流量:Q=40000m3/d= 1667 m3/h=0.46m3/s總變化系數 k=1.47最大設計流量:Qmax=1.47×0.46=1.84 m3/s粗格柵:過柵流速v= 0.9m/s;柵前水深h=0.4 m;柵條間隙寬度b = 0.02 mm;格柵安裝角度= 60°;柵條寬度S=0.01m; 單位柵渣量W = 0.05 m3/103 m3 廢水 。 粗格柵設計計算格柵直接安置于排水渠

2、道中。格柵如圖所示:圖3.1 格柵示意圖(1)柵條間隙數式中:Qmax 最大設計流量,m3/s; 格柵傾角,度; b 柵條間隙,m; h 柵前水深,m; v 過柵流速,m/s; 經驗修正系數。,取n=67條。(2)格柵槽總寬度 (3)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L1設進水渠道寬B1=0.65 m ,其漸寬部分展開角度1=20°(4)格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寬部分長度L2(5)通過格柵水頭損失(柵條斷面為銳邊矩形)式中:h1過柵水頭損失,m; h0計算水頭損失,m; 阻力系數;g重力加速度,取9.8 ; k系數,格柵受污物堵塞后,水頭損失增大數倍,一般采用k=3; 系數,與斷面形狀有關;S

3、格條寬度,m;d柵條凈隙,mm;v過柵流速,m/s;格柵傾角,度。 =0.025m(6)柵后槽總高度H 設柵前渠道超高h2=0.3 m,則H=h+h1+h2=0.4+0.025+0.3=0.725H1=h+h2=0.7(柵前渠道深)(7)格柵總長度L =3.07+1.535+0.5+1.0+ =6.5 m(8)每日柵渣量柵渣量(m3/103m3污水),取0.10.01,粗格柵用小值,細格柵用大值,粗格柵用小值取W1=0.05 m3/103m3 Kz =1.47 ,則:式中:最大設計流量,m3/s; W1柵渣量(m3/103m3污水),取0.07m3/103 m3;(采用機械清渣)水泵的選擇設計

4、水量40000m3/d選擇4臺潛污泵(3用1備)Q平=618.67 所需揚塵6m 選擇350QZ-100型軸流式潛水電泵細格柵設計計算(細格柵:過柵流速v= 0.9 m/s;柵前水深h=0.4 m;柵條間隙寬度b = 0.01 mm;格柵安裝角度= 60°;柵條寬度S=0.01 m; 單位柵渣量W = 0.07m3/103 m3 廢水 。1)柵條間隙數 ,取n=62條。(2)柵槽寬度(3)進水渠道漸寬部分的長度L1設進水渠道寬B1=0.79 m,其漸寬部分展開角度1=20°(4)格柵槽與出水渠道連接處的漸寬部分長度L2(5)通過格柵水頭損失(柵條斷面為銳邊矩形) (6)柵后

5、槽總高度H 設柵前渠道超高h2=0.3 mH=h+h1+h2=0.4+0.259+0.3=0.949 mH1=h+h2=0.7 (柵前渠道深)(7)格柵總長度L =3.61+1.805+0.5+1.0+0.40 =7.31 m(8)每日柵渣量柵渣量(m3/103m3污水),取0.10.01, 細格柵用大值取W1 = 0.07m3/103m3,Kz = 1.47 ,則:機械清渣沉砂池 設計說明設置沉砂池的目的就是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對密度較大的無機顆粒,以防管道堵塞、設備磨損、降低活性污泥活性和影響后續(xù)處理構筑物的運行。設計2組沉砂池。設計選型按照池型,沉砂池可以分為平流式沉砂池、曝氣沉砂池

6、、豎流式沉砂池和旋流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具有不易控制流速,沉沙中有機物顆粒含量較高、排沙常需要洗砂處理等缺點;豎流式沉砂池除砂效果差,運行管理不便,國內外污水處理廠極少采用;曝氣沉砂池使得污水中含有大量氧氣,影響后續(xù)脫氮除磷效果;旋流式沉砂池是利用機械力控制流態(tài)和流速,加速砂礫沉淀,沉淀效果好,占地省。因此,選用旋流式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鐘式沉砂池廢水應用廣泛,其原理是污水由流入口切線方向流入沉砂區(qū),利用電動機及傳動裝置帶動轉盤和斜坡式葉片,由于所受離心力的不同,把砂粒甩向池壁,掉入砂斗,有機物則被送回廢水中。調整轉速,可達到最佳沉砂效果。沉砂用壓縮空氣經砂提升管、排砂管清洗后排出,清洗水回

7、流至沉砂區(qū)。圖3.2 鐘式沉砂池各部分尺寸根據廢水處理量的不同,鐘式沉砂池可分為不同的型號,其產品型號與主要尺寸如下表所示:表3.1 產品規(guī)格型號及主要尺寸(鋼結構)型號流量m3/h功率(kw)ABCDEFGHLXSC1.81800.551830100030561030014003005001100XSC3.63600.552130100038076030014003005001100XSC6.06000.552430100045090030013504005001150XSC1010000.7530501000610120030015504505001350XSC1818000.753650

8、1500750150040017006005001450最大設計流量Q=1531.25 m3/h,單組設計流量Qmax=765.63 m3/h,因此選擇兩組型號為XSC10的鐘式沉砂池,其相關尺寸為A=3.05m,B=1.0m,C=0.61m,D=1.2m,E=0.3m,F=1.55m,G=0.45,H=0.50,L=1.35。沉砂池計算沉砂池設計原則 沉砂池的作用是從污水中分t相對密度較大的無機顆粒在顆粒物質的表曲還MA一些粘性有機物,這些貓性有機物是極Fla敗的污泥,因此。這些顆粒物質都應在沉砂池中被去除 沉砂池有三種形式:平流式、曝氣式,豎流式,禍流式。本設計采用平流沉砂池口旋流沉砂池的

9、設計要求 本設計選用旋流沉砂池(鐘式沉砂池)共原理是利用水力潤流使泥沙和有機物分開,加速砂粒的沉淀,以達到除砂的目的口 旋流沉砂池的設計,應符合下列姜求;(1)g高時流量的停留時間不應小于3o5:(2)設計水力表面負荷宜為150-200/ (m2 .h);(3)有效水深宜為1.02.0m.池徑與池深比宜為2.02.5:(4)池中應設立式槳葉分離機口(5)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立方米污水。03L計算;合流制污水的沉砂星應根據實際隋況確定(的砂斗容積不應火-Zd的沉砂景.采用重力排砂時,砂斗斗壁與水 平面的傾角不應小于55口。 (7)沉砂池除砂宜采用機械方法。并經砂水分離后貯存或外運。采用人工排砂時

10、排砂管直徑不應小于200-排砂昔應考慮防堵寨措施旋流沉砂池的設計計算平均流量Q=40000m3/d=0.46m3/s沉砂池的直徑 D=3.22m 式中:Q-設計流量/s q-表面負荷m3/(·h),取200 /(·h)則D=4.16(m) 設計中去4.2m2沉砂池有效水深 h2= 式中:t-水力停留時間,s 設計中取35s h2=1.3m D/h2=2.46,符合條件3沉砂室所需體積 V= 式中:Qd-平均流量/s X-城市污水沉砂量 /污水,一般采用30/污水 T-清除沉砂的間隔,d, 設計中去T=1d V=1.1573086400/=1.94()4沉砂斗容積 V= 式中

11、 :d-沉砂斗上口直徑,m,設計中去 1.4m -沉砂斗圓柱體的高度,m,設計中取1.2m -沉砂斗圓臺體的高度,m, r-沉砂斗下底直徑,一般采用0.40.6m,設計中取0.5m =0.32m V=2.04(m3)符合要求5沉砂室總高 H=h1+h2+h3+h4+h5 式中:h1-沉砂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設計中取0.4m -沉砂池緩沖層高度,m =1.56mH=0.4+1.3+1.56+1.2+0.26=4.72m6進水渠道進水渠與渦流沉砂池呈切線方向進水,以提供渦流的初速度 渠寬 式中:-進水渠道寬度,m V1-進水流速,一般采用0.60.9m/s,設計中取0.9m/s )

12、-進水渠道水深,m,設計中取0.7m =0.47校核 V=1.03 進水渠道長度=7=3.29m7出水渠道出水渠道和進水渠道建在一起,中建設閘板,以便在沉砂池檢修時超越沉砂池,兩渠道夾角360,最大限度的延長沉砂池內的水力停留時間。 渠寬直線段長度滿足 L=1.84m 即可8排砂裝置 采用空氣提升器排砂,排砂時間每日一次,每次12小時,所需空氣量為排沙量的1520倍,排砂經砂水分離器,水排至提升泵站,砂曬干填埋。初次沉淀池1)平流式沉淀池的設計 選型:平流式沉淀池單池表面積A池子的直徑 則D=33m2)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設污水在沉淀池內的沉淀時間2h則沉淀池的有效水深為符合要求3) 實際水面面

13、積核算表面符合:4) 沉淀池部分有效容積5) 污泥部分所需容積VS-每人每日污泥量 取S=0.6N-設計人口 取20000人 ,T為兩次去除污泥的間隔時間 取4h污泥斗容積V1-污泥斗高度 , 污泥斗的上部半徑 取2.0m,污泥斗的下部半徑 取1.0m7) 污泥斗以上圓錐部分污泥容積V2=0.725m=234.7 i為池子的坡度取0.05 R為池子半徑8) 沉淀池的總高HH=0.3+3+0.3+0.725=5.755m9) 沉淀池池邊高=0.3+0.3+3=3.6m10) 污泥總容積V=12.7+234.7=274.411) 校核徑深比=11 符合要求水解酸化池設計計算1.水解池的容積水解池的

14、容積式中:水解池容積,m3;總變化系數,1.47; 設計流量,m3/h;水力停留時間,h,取9h;則分為4格,每格的長為35m,寬為35米,設備中有效水深高度為5m,則每格水解池容積為6125m3,4格的水解池體積為24500m3。2水解池上升流速校核已知反應器高度為:;反應器的高度與上升流速之間的關系如下:式中: 上升流速(m/h);設計流量,m3/h;水解池容積,m3;反應器表面積,m2;水力停留時間,h,取9h;則水解反應器的上升流速,符合設計要求。中沉池 設計說明設置二沉池的作用是使混合液澄清,實現固液分離,以達到回流污泥和排除剩余污泥的作用。為了使沉淀池內的水流更穩(wěn)定、進出水配水更加

15、均勻、存排泥更加方便,常常采用圓形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二沉池,共2座。二沉池面積按表面負荷法計算。 設計參數單組二沉池最大設計流量Qmax=0.68 m3/s ;表面負荷為1.0 m3/(m2h);沉淀時間t=5.0 h。圖3.6 輻流式沉淀池計算簡圖 設計計算(1)沉淀池的設計與計算池表面積A池子直徑D取(D=56m)有效水深h2校核沉淀池直徑與有效水深之比應為612 ,這里符合規(guī)范。沉淀部分有效容積V沉淀池底坡度差h4設池底坡度i=0.05,污泥斗上底,則污泥斗高度h5設污泥斗上底,下底,夾角,則沉淀池總高度H設超高取0.5 m,緩沖層取0.6 m,則(2)進水系統(tǒng)的設計與計算 進水

16、管計算單池設計污水流量進水管設計流量設流速v=1.0 m/s,則取管徑D1=0.7 m=700 mm,坡降為1000i=2.8。進水豎井計算進水豎井采用,流速為進水口的總面積設置6個進水口沿井壁均勻分布,每個進水口面積為0.27 m2,尺寸為0.3×0.9 m2。穩(wěn)流筒計算取筒中流速穩(wěn)流筒過流面積穩(wěn)流筒直徑(3)出水系統(tǒng)的設計與計算 設計流量單池設計流量環(huán)形集水槽內流量環(huán)形集水槽設計采用周邊集水槽,單側集水,每池只有一個總出水口,安全系數k取1.2集水槽寬度取集水槽起點水深為集水槽終點水深為設跌落高度為0.15 m,溢流堰高度為0.03 m,則集水槽總高度為出水溢流堰的設計(采用90

17、°出水三角堰) 堰上水頭(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1=0.05 m(H2O) 每個三角堰的流量 三角堰個數個,這里取830個 三角堰中心距 進出水擋板進出口應該設置擋板,高出池內水面0.100.15 m,擋板淹沒水深:進口處不小于0.25 m,一般為0.51.0 m, 出口處一般為0.30.4 m,擋板位置:距進口處0.51.0 m,距出口處0.250.5 m。生物接觸氧化池設計計算:(1)生物接觸氧化池一般不應少于2 座;(2)設計時采用的BOD5負荷最好通過實際確定。也可以采用經驗數據,一般處理城市污水可用1.01.8kgBOD5/(m3·d),處理BOD5500

18、mg/L的污水時可用1.03.0 kgBOD5/(m3·d);(3)污水在池中的停留時間不應小于12h(按有效容積計);(4)進水BOD5濃度過高時,應考慮設出水回流系統(tǒng);(5)填料層高度一般大于3.0 m,當采用蜂窩填料時,應分層裝填,每層高度為1 m,蜂窩孔徑不小于25 mm;當采用小孔徑填料時,應加大曝氣強度,增加生物膜脫落速度;(6)每單元接觸氧化池面積不宜大于25m2,以保證布水、布氣均勻;(7)氣水比控制在(1015):1。因廢水的有機物濃度較高,本次設計采用二段式接觸氧化法。設計一氧池填料高取3.5m,二氧池填料高取3m 。填料容積負荷 Nv=0.2881Se0.724

19、6=0.2881*9.240.7246=1.443 kgBOD5/(m3*d) 式中 Nv接觸氧化的容積負荷, kgBOD5/(m3*d); Se出水BOD5值,mg/l 污水與填料總接觸時間t=24*S0/(1000* Nv)=24*231/(1000*1.443)=3.842(h)式中S0 進水BOD5值,mg/L。設計一氧池接觸氧化時間占總接觸時間的60:t1=0.6t=0.6*3.842=2.305(h)設計二氧池接觸氧化時間占總接觸時間的40:t2=0.4t=0.4*3.842=1.537(h)接觸氧化池尺寸設計一氧池填料體積V1V1=Q t1=1500*2.305/24=144m3

20、一氧池總面積A1-總:A1-總=V1/h1-3=144/3.5=41.2(m2)>25 m2一氧池格數n取2格,設計一氧池寬B1取4米,則池長L1:L1=144/(3.5*4)=10.3m剩余污泥量:在生物接觸氧化池設計規(guī)程中推薦該工藝系統(tǒng)污泥產率為0.30.4 kgDS/kgBOD5,含水率9698。本設計中,污泥產率以Y0.4kgDS/kgBOD5,含水率97。則干污泥量用下式計算:WDS=YQ(S0-Se)+(X0-Xh-Xe)Q式中 WDS污泥干重,kg/d; Y 活性污泥產率,kgDS/kgBOD5;Q污水量,m3/d;S0 進水BOD5值,kg/m3;Se出水BOD5值,kg

21、/m3;X0進水總SS濃度值,kg/m3;Xh進水中SS活性部分量,kg/m3;Xe出水SS濃度值,kg/m3;。設該污水SS 中60可為生物降解活性物質,泥齡SRT 取5d,則一氧池污泥干重:WDS0.4*1500*5*(0.2310.0462)+(0.1260.126*0.60.027)*1500×5=648.9(kg/5d)污泥體積:QS= WDS/(1-97%)=648.9/(1000*0.03)=21.62m3泥斗容積計算公式Vs=(1/3)*h(A+A+sqr(A*A)式中 Vs泥斗容積,m3;h泥斗高,m; A泥斗上口面積,m 2;A泥斗下口面積,m 2;設計一氧池泥斗

22、高2.0m,泥斗下口取1.0m×1.0m,則一氧池泥斗體積:Vs1=(1/3)*2.0*(41.2+1.0+sqr(41.2*1.0)=32.4(m3)>21.63 m3一氧池超高h1-1取0.5m,穩(wěn)定水層高h1-2取0.5m,底部構造層高h1-4取0.8m,則一氧池總高H1:H1=h1-1+h1-2+h1-3+h1-4+h泥斗=0.5+0.5+3.5+0.8+2.0=7.3(m)則一氧池尺寸:L1* B1* H1=10.3m*4.0m*7.3m二氧池填料體積V1V2=Q t2=1500*1.573/24=98.3m3二氧池總面積A1-總:A2-總=V2/h2-3=98.3/

23、3=32.8(m2)>25 m2二氧池格數n同樣取2格,設計二氧池寬B1取4米,則池長L2:L2=32.8/4=8.2m設該污水SS 中60可為生物降解活性物質,泥齡SRT 取5d,則二氧池污泥干重:WDS0.4*1500*5*(0.04620.00924)+(0.03780.0378*0.60.01134)*1500×5=139.23(kg/5d)污泥體積:QS= WDS/(1-97%)=139.23/(1000*0.03)=4.64m3本設計接觸氧化池泥斗高0.9m,泥斗下口取0.5m×0.5m,則二氧池泥斗體積:Vs2=(1/3)*0.9*(32.8+0.25+

24、sqr(32.8*0.25)=10.77(m3)>4.64 m3二氧池超高h2-1取0.5m,穩(wěn)定水層高h2-2取0.5m,底部構造層高h2-4取0.8m,則一氧池總高H2:H2=h2-1+h2-2+h2-3+h2-4+h泥斗2=0.5+0.5+3+0.8+0.9=5.7(m)則二氧池尺寸:L2* B2* H2=8.2m*4.0m*5.7m一氧池污泥和二氧池污泥匯合。污泥量21.634.6426.27 m3,選用DN175mm排污管,流速=0.7m/s,i0.56%,排泥時間3.57min。 校核BOD 負荷BOD 容積負荷為:I=QS0/(V1+V2)*1000=1500*231/(1

25、44+98.3)*1000=1.43kg/(m3*d)BOD 去除負荷為:I= Q(S0-Se)/(V1+V2)*1000 =1500*(231-9.24)/(144+98.3)*1000=1.37kg/(m3*d)均符合設計要求。接觸氧化池需氣量計算Q氣=D0*Q=18*1500=27000( m3/d)=18.75 (m3/min)式中 Q氣需氣量,m3/d,D01m 3污水需氣量,m3/m3,一般為1520 m3/m3;Q污水日平均流量,m3/d一氧池需氣量: Q1-氣=0.6 Q氣=0.6*18.75=11.25 (m3/min)二氧池需氣量: Q2-氣=0.4 Q氣=0.4*18.7

26、5=7.5 (m3/min)接觸氧化池曝氣強度校核:一氧池曝氣強度:Q1-氣/A1=5.25/(41.2/2)=0.25m3/( m 2*min)=15.3m3/( m 2*h)二氧池曝氣強度:Q2-氣/A1=32.8/2=16.4m3/( m 2*min)=12.8m3/( m 2*h)二池均滿足生物接觸氧化法設計規(guī)程要求范圍的10 20 m3/( m 2*h) .綜合以上計算,接觸氧化池總需氣量Q氣18.75 m3/min,加上15%的工程預算QS=18.75*(1+15%)=21.56 m3/min據資料,經濟的厭氧池高度一般為46m,并且大多數情況下這也是系統(tǒng)優(yōu)化的運行范圍。厭氧池的池

27、形有矩形、方形和圓形。圓形厭氧池具有結構穩(wěn)定的特點,但是建造圓形厭氧池的三相分離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厭氧池復雜得多。因此本次設計先用矩形厭氧池,從布水均勻性和經濟考慮,矩形厭氧池長寬比在2:1左右較為合適。厭氧池容積計算(1)有效容積設計流量:200m3/d 每小時8.33m3設計容積負荷為Nv=2.0kgCOD/(m3.d)進水:CODCr450mg/L 出水:CODCr50mg/L則厭氧池有效容積為:V1=200×(450-50)×0.001/2=40m3(2)厭氧池總容積設計厭氧池有效高度為h=4m,則橫截面積S=40/4=10m2設計厭氧池長約為寬的2倍,則可取L=4

28、.4m,B=2.2m;一般應用時厭氧池裝液量為70%90%,本工程中設計反應器總高度為H=6.5m,其中超高0.5m。厭氧池的總容積V=4.4×2.2×6=58m3,有效容積為40m3,則體積有效系數為69%,符合有機負荷要求。(3)水力停留時間(HRT)和水力負荷率V2T=(40/200) ×24=4.8h, V2=(200/24)/10=0.83m3/(m2.h)對于顆粒污泥,水力負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進水分配系統(tǒng)的設計本次設計采用一管多點的布水方式,布水點數量與處理廢水的流量、進水濃度、容積負荷等因素有關。為配水均勻,出水孔

29、孔徑一般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與垂線成呈450方向,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勻,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本厭氧池采用連續(xù)進料方式,布水孔孔口向下,有利于避免管口堵塞,而且由于厭氧池底部反射散布作用,有利于布水均勻。為了增強污泥與廢水之間的接觸,減少底部進水管的堵塞,建議進水點距厭氧池底200250mm,本次設計布水管離厭氧池底部200mm二沉池 設計說明設置二沉池的作用是使混合液澄清,實現固液分離,以達到回流污泥和排除剩余污泥的作用。為了使沉淀池內的水流更穩(wěn)定、進出水配水更加均勻、存排泥更加方便,常常采用圓形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的輻流式二沉池,共2座。二沉池面積按表面負荷法

30、計算。 設計參數單組二沉池最大設計流量Qmax=0.68 m3/s ;表面負荷為1.0 m3/(m2h);沉淀時間t=5.0 h。圖3.6 輻流式沉淀池計算簡圖 設計計算(1)沉淀池的設計與計算池表面積A池子直徑D取(D=56m)有效水深h2校核沉淀池直徑與有效水深之比應為612 ,這里符合規(guī)范。沉淀部分有效容積V沉淀池底坡度差h4設池底坡度i=0.05,污泥斗上底,則污泥斗高度h5設污泥斗上底,下底,夾角,則沉淀池總高度H設超高取0.5 m,緩沖層取0.6 m,則(2)進水系統(tǒng)的設計與計算 進水管計算單池設計污水流量進水管設計流量設流速v=1.0 m/s,則取管徑D1=0.7 m=700 m

31、m,坡降為1000i=2.8。進水豎井計算進水豎井采用,流速為進水口的總面積設置6個進水口沿井壁均勻分布,每個進水口面積為0.27 m2,尺寸為0.3×0.9 m2。穩(wěn)流筒計算取筒中流速穩(wěn)流筒過流面積穩(wěn)流筒直徑(3)出水系統(tǒng)的設計與計算 設計流量單池設計流量環(huán)形集水槽內流量環(huán)形集水槽設計采用周邊集水槽,單側集水,每池只有一個總出水口,安全系數k取1.2集水槽寬度取集水槽起點水深為集水槽終點水深為設跌落高度為0.15 m,溢流堰高度為0.03 m,則集水槽總高度為出水溢流堰的設計(采用90°出水三角堰) 堰上水頭(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1=0.05 m(H2O) 每個

32、三角堰的流量 三角堰個數個,這里取830個 三角堰中心距 進出水擋板進出口應該設置擋板,高出池內水面0.100.15 m,擋板淹沒水深:進口處不小于0.25 m,一般為0.51.0 m, 出口處一般為0.30.4 m,擋板位置:距進口處0.51.0 m,距出口處0.250.5 m。(4)排泥系統(tǒng)設計計算 污泥部分所需容積設二沉池污泥含水率p0=99%,污泥容重=1.0 t/m3,經反應池后SS去除50%,因此,二沉池中進水懸浮物濃度C1=120 mg/L,則式中:C1進水懸浮物濃度,t/m3;C2出水懸浮物濃度,t/m3;T兩次清除污泥間隔時間,d,取1/6d;Kz生活污水量變化系數;污泥容重,t/m3;取1.0;p0污泥含水率,%。共可貯存污泥斗體積設污泥斗上底半徑,下底半徑,污泥斗傾角,梯形部分坡度為0.05,則污泥斗容積底部落差底坡部分貯存污泥體積共可貯存污泥體積為23 m3 污泥濃縮池設計說明污泥濃縮池的作用是去除污泥中的間隙水,減小污泥體積。污泥濃縮法有多種,這里采用的是重力濃縮法。其對應構筑物為重力濃縮池。污泥濃縮池間歇運行,運行周期24 h,其中各構筑物排泥、污泥泵抽送污泥時間設為1.0 h1.5 h,污泥的濃縮時間取20.0 h,濃縮池的排水時間取2.0 h,閑置時間取0.5 h1.0 h。 設計參數初沉池:Q1 =274m3/d;二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