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防治對策摘要:淮河流域的水污染問題是一個具有一定歷史的問題,仍未得到很好的治理。近幾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關注淮河流域的污染問題,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技術、人力、物力等進行治理。在1994年,國務院也開始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工作。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的治理,是現在最緊迫和重要的任務。本文首先介紹了淮河流域概況和水污染狀況,回顧了往年的水污染事件,然后深入的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成因,在結合流域的水資源現狀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最后具體探討了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對策,期望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能取得進一步的成功,使之能更符合淮河流域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淮河流域;水污染;
2、成因;對策 Abstract: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water pollution issue is a problem with some history, has not been very good for govern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ighly concerned about pollution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has invested a lot of funds, technical,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
3、urces management. In 1994, the State Council began the work of 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huaihe River basin, is now the most urgent and important task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profile and status of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
4、River basin, recalling the previous incident,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the context of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and on the basin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specific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of river basin water
5、 pollution control and expect further successful pollution treatment in huaihe River basin, making it more in line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huaihe River basin. key words:Huai River basin ; water pollution; factor cause of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目錄摘要1關鍵詞1引言31淮河流域概況31.1水環境概況31.2流域工農業
6、概況32污染事件回顧和文獻綜述42.1 流域水污染事件回顧42.2 水污染防治情況42.3 文獻綜述43淮河流域水污染現狀53.1當前水質狀況53.2排污64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分析74.1自然因素741.1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74.2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94.3沒有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94.4治污技術不力94.5產業結構不合理94.6水污染管理體制存在問題104.7面源污染較嚴重105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對策115.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體系11加大水污染的防治力度11加強各部門溝通與合作,團結治污11統籌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關系12加大公眾的宣傳與監督125.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經濟
7、處罰手段125.3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手段12建立地方水污染防治法規政策12關閉污染嚴重的企業12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13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13開展清潔生產13實現污水資源化136結論與討論136.1 主要結論136.2討論14參考文獻15引言淮河是我國重點綜合治理的大河之一。淮河流域地處于我國的腹心地帶,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搖籃,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發源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淮河水污染日益嚴重,流域的水質量問題逐漸成為大家關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通過國家和人民群眾的艱苦努力,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問題有了顯著的成效,但防治的形勢仍不容樂觀。流域的水質不僅受大氣、降水等自然因素的影
8、響,還受工業廢水及農業地表徑流等人為因素的影響。所以,淮河流域的前景仍令人擔憂。有資料顯示,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對淮河流域280個斷面,選擇亞硝酸鹽、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BOD5、總砷、總汞、六價鉻、總氰化物、揮發酚、氨氮十項指標進行評估。上述十項指標有五項嚴重超標(超V類),超標斷面個數依次為高錳酸鹽指數(130個)、氨氮(128個)、BOD5(39個)、揮發酚(27個),而且在枯水期和平水期超標均較嚴重。其中一級支流中52%的河段內水質為超V類,二、三級支流中70%的河段內水質為超V類。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面水壞境質量標準GB383888規定,超V類水域為喪失使用功能水域1。淮河流域
9、水污染的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目標仍有很大的差距。現在沿淮的四省的城市化進程在加快,經濟正在快速發展,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形勢十分緊迫,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流域的水污染進行治理,否則不但老問題繼續無法解決,新問題也將不斷增加。1淮河流域概況1.1水環境概況淮河位于黃河和長江之間,流域內地質地貌、水文氣候和社會經濟條件復雜2。淮河流域地處中國東部,發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伏牛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江淮丘陵、通揚運河及如泰運河南堤與長江流域分界,北起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面積26.9萬km2。淮河流域是我國七大流域之一,以廢黃河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兩大水系,總面積
10、26.9萬平方公里,有京杭大運河、淮沭新河和徐洪河貫通其間。淮河流域地處于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能源基地和交通通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國水污染最嚴重的地區。雖然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淮河治理,特別在1991年洪水之后,進行了大規模的治淮建設,但是淮河治理任務仍相當艱巨3。1.2流域工農業概況淮河流域包括山東、安徽、河南、湖北、江蘇五省40個地(市),181個縣(市),總人口為1.65億人,平均人口密度為611人/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人口密度122人/平方公里的4.8倍,在各流域中人口密度是最大的。淮河流域耕地面積1333公頃,主要作物有玉米、水
11、稻、小麥、薯類、油菜、棉花和大豆。1997年糧食產量為8496萬噸,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7.3%。農業產值為3880億元,人均農業產值為2433元,高于全國同期人均值。淮河流域的農業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淮河流域工業以煤炭、電力工業及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食品、輕紡工業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徐州、兗州、平頂山、棗莊等國家大型煤炭生產基地4。2污染事件回顧和文獻綜述2.1 流域水污染事件回顧20世紀80年代,隨著淮河流域工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迅速加快,淮河流域的水污染及生態破壞日益嚴重。90年代初,淮河的16條主要支流中,有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質不符合國家的水質標準,都
12、超過國家5類地表水的標準,失去了任何的使用和飲用價值,而且水污染事故經常發生。更嚴重的是,一些水利設施由于水質污染而報廢,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部分地區農作物減產或絕收,嚴重影響了城鄉人民生產生活,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 20世紀90年代,一些流域性的水污染事件更是頻繁發生。其中較嚴重的一次污染事件發生在1994年7月,當時近百米長的污水團在淮河中擴散,使沿淮自來水廠被污染,停水54天,造成沿淮的供水情況困難,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2.2 水污染防治情況黨中央、國務院把淮河水污染列入國家“九五”“十五”重點治理的河流之首。1995年8月,原國務院頒布了我國第一部流域性法規淮河流域水污
13、染防治暫行條例,規定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業企業向淮河流域中排放超標水污染物。1995年,國務院環委會審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提出,1997向淮河排放的污染物總量削減百分之四十,水質有較大改善,到本世紀末實現淮河干流水質基本變清。9月,國務院要求1996年6月30日之前,關停淮河流域所有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1996年,淮河流域3580多家污染嚴重的小制革、小化工等“15小”企業被關停。1998年1月1日,國家有關部門實施“零點行動”,對在限期內沒有完成污染治理的企業進行統一關停。山東、安徽、江蘇和河南四省日排廢水100噸以上的1562家重點企業中,完成治理工程的1240家
14、,停產治理企業114家,關停并轉企業208家,全部實現達標排放。2001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會同國務院各部門通過對淮河現場檢查后,宣布淮河基本實現國務院提出的2000年達標目標,干流COD(化學需氧量)濃度基本符合3類水質要求,主要支流COD濃度符合4類水質要求。2.3 文獻綜述陳湘滿5稱,淮河是“中國最難治理的河流”。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難治理,和流域的經濟發展狀態是密不可分的。尹明銳,李漢平,汪萍等6說過淮河流域水污染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后期,進入80年代后,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尤其是鄉鎮企業的突起,水污染逐步加劇,一些流域性水污染事故經常發生。十年治污,黨和國家共投入了資金
15、達600億元,但結果卻還是不盡人意。在流域的工業化進程中,隨著生產技術及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大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謀取眼前短暫的利益,既污染了日益緊缺的水資源,又危害人們的健康,損失的是更大的代價。金立新7也舉出了一個例子,1998年年初,又發生了一起污染事故。由于上游的超標排放,徐州市發生了特大污染事故,80萬人飲水告急,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需要打假。2010年10月23日,新中國治淮60周年紀念大會在安徽省蚌埠市隆重召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出重要批示。溫家寶總理在批示中指出,治淮60年成就舉世矚目,新時期治淮事業任重道遠。要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始終堅持“蓄泄兼籌”的方針,組織
16、動員各方面力量,統籌規劃,科學治水、依法管水、合力興水,進一步加快淮河綜合治理步伐,讓淮河成為一條安瀾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造福淮河兩岸人民。3淮河流域水污染現狀3.1當前水質狀況淮河流域的水質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理,但自“九五”以來 ,由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加大了水質治理力度 ,使水質惡化的趨勢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下表1中,20042008年五年的水質變化情況對照表來看,雖流域的污染程度整體上沒有大的變化,但水污染仍不容忽視,前景很不樂觀(見表1)8。表1 淮河流域20042008年水質變化情況年份河長/km水質劣于類2004年11676共占13.9%19.50%66
17、.60%2005年12100共占10.8%22.80%67.20%2006年11903無9.90%27.30%62.80%2007年11883無13.70%24.00%62.30%2008年120260.50%15.60%22.30%61.60%資料來源:表中數據由淮河片水資源公報2004、2005、2006、2007、2008整理形成。從2004年至2008年水質情況(表1)中可以看出,流域中的類水質只有在2008年有具體的數字比例,占0.5%,2004、2005年均沒有具體說明,更嚴重的是, 2006、2007年沒有符合類水質的河段。但從劣于類水質的比例來看,在這5年中,整個淮河流域的水質
18、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仍然都維持在60%以上。所以,防治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2004年淮河流域46個省界斷面實際共監測535次,綜合評價類水占總測次的0.2%,類水占8.4%,類水占17.6%,IV類水占26.9%,V類水占8.4%,超V類水占38.5%。2004年淮河流域省界斷面主要污染項目為氨氮(NH3-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錳酸鹽指數(CODMn)、化學需氧量(COD),其中氨氮污染最重,氨氮全年實際共監測535次,類水占18.5%,類水占26.7%,類水占11.6%,IV類水占5.8%,V類水占3.9%,超V類水占33.5%,超標率為36.6%。2005年16月淮河流域
19、46個省界斷面實際共監測270次,綜合評價好于類水占總測次的17%, IV類水占18.6%,V類水占6.6%,超V類水占57.8%9。綜上所述,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質大部分都沒有達到國家的水質標準,距離國家規定的水質目標還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勢仍然還很嚴峻。3.2排污江蘇省環保廳在2007年9月正式公布了江蘇淮河流域各地2006年的萬元工業增加值工業廢水排放量、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情況。萬元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由低到高依次為:泰州市(7.83噸)、徐州市(9.32噸)、揚州市(10.57噸)、鹽城市(12.82噸)、連云港市(16.11噸)、淮安市
20、(18.55噸)、南通海安(20.21噸)、宿遷市(26.23噸)。萬元工業增加值COD排放量由低到高依次為:泰州市(0.92千克)、南通海安(1.53千克)、揚州市(1.60千克)、鹽城市(1.79千克)、徐州市(2.03千克)、淮安市(2.28千克)、連云港市(2.29千克)、宿遷市(3.66千克)。 萬元工業增加值氨氮排放量由低到高依次為:南通海安(0.002千克)、徐州市(0.06千克)、鹽城市(0.06千克)、泰州市(0.11千克)、淮安市(0.19千克)、連云港市(0.21千克)、揚州市(0.38千克)、宿遷市(0.61千克)。 由以上可以看出,江蘇省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物為工業廢水
21、、化學需氧量(COD)、氨氮。這三個污染物也是整個淮河流域的主要污染物,這些主要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給淮河流域水污染及生態都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也是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流域的水污染,從排污方面的治理不容忽視。從近8年的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來看,治污工作雖不成功,但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初步的進展(見表2)。表2 19962003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年份 非農業人口數(萬人) 工業總產值(萬元)廢水排放量(萬噸)COD排放量(噸)氨氮(噸)工業生活工業生活工業生活199634720402.119001912527751997298144755875.423583918363417
22、444166602591998345255946646.71914111915927279387314741999360141341233.81797182093225415677948862000376546763023.81831372284404937257721642001429856637232.3217507250407480387886356470251063982002440760819231.0 207681256092439531860111492501111552003454479500071.920443526161640775384253346848102184資料來
23、源:表中數據來自于環境統計數據庫,為沿淮四省34個地市數據。從19962003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表(表2)來看,在這8年中,隨著淮河流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非農業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從1997年的2981萬人,至2003年增加到了4544萬人,增長了52.4%。生活廢水排放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從1997年的18.4億噸增加到2003年的26.2億噸,增長了42.4%。生活化學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從1997年的66.0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84.3萬噸,增長了27.8%。非農業人口數量的增加,也使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生活化學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增加,加劇了流域的水污
24、染。從表2中還可以看出,工業生產總值從1996年到2003年也在大幅度增加,從1996年的34.7億元,到2003年增加到79.5億元,增長了129.1%。工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加劇了水污染。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從1996年的到2003年增長了7.4%。而工業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從1996年的125.2萬噸到2003年卻降到了40.8萬噸,下降了67.4%。從這點可以說明,流域的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有了一定的成績。所以,治理污染我們更應再接再厲,我們將會看到最后的成功。4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分析4.1自然因素41.1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勻 淮河流域位于南北氣候的過渡區,降水時空部分不均勻。流域內
25、從南到北氣候類型由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由濕潤型向半濕潤半干旱氣候過渡,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多雨,冬寒晴燥,秋旱少雨。降水的分布不均勻也造成了季風氣候區旱澇災害。北部地區的降水不均勻性和集中性更明顯,北部地區的降水相對較少,因而北部地區的干旱較嚴重。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75mm,其中淮河水系911mm, 沂沭泗水系788mm。流域降水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年內69月雨量約占全年降水量50%-75%,年際之間降雨變化劇烈,最大年雨量為最小年雨量25倍;流域南部與北部沿黃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達217倍。淮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221mm,呈現年內高度集中,年際變化大和地區分配極
26、不均勻的特點,69月的徑流深占全年的52%-82%,最大與最小年徑流深之比為525倍,地區變幅為501000mm,南北相差20倍11。淮河片各分區2008年降水深與2007年及常年比較見圖1,淮河片各分區2010年降水深與2009年及常年比較見圖2。圖1可以看出,2007年淮河上游年降水量為1200mm,而山東半島年降水量為800mm,相差了400mm;2008年淮河上游年降水量為1100mm,山東半島為790mm,相差了320mm,兩者相差較大。圖2中也可以得出,2009淮河上游的年降水量較其他地區多,山東半島的年降水量較其他地區少,山東半島與淮河上游的年降水量相差較大。從圖1、圖2可以得出
27、,降水量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資圖1 淮河流域2007、2008年降水量年際變化資料來源:淮河片水資源公報2008. 圖2 淮河流域2009、2010年降水量年際變化資料來源:淮河片水資源公報20104.2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隨著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淮河流域的水資源分布不平衡,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還存在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節水意識不強、水污染嚴重等問題。主要是人們對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及對水污染治理的沒有足夠的認識的原因。人們在發展當地經濟的同時,往往只考慮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作為代價。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對水資源的保護意
28、識不強,值得人們深思。4.3沒有正確處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區經濟都不太發達,所以該地區的人們“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現象十分嚴重,他們為了個人和企業的經濟利益大多以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這是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沒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后果將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還會危害身體健康。一些地方還不重視水污染治理工程,對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認真,即使建成后也難以保證正常使用,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還有些個別地區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對違法排污放任自流,來獲得經濟效益12。4.4治污技術不力國務院批復的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規劃及“九五”計劃,如對完成規劃
29、目標所需配套的技術措施,農業節水措施的研究和推廣應用、降低工業用水定額和提高重復利用率的技術與措施、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利用技術和措施等等;又如 “十五小”企業為何死灰復燃,在調整產業結構,以“關、停、禁”促進“改轉”的同時,是否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13。目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及各種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需要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加大防治和科研的力度,來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使水污染及其他環境問題得到改善。但淮河流域經濟發展還不發達,經濟實力還不強,不能為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4.5產業結構不合理目前,淮河流域中,主要行業包括造紙、紡織、化工、食品制造業等都是淮河流域經濟貢獻率
30、大的行業,但也都是造成水污染最嚴重的行業,尤其是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污染,他們產生的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則占到工業排放的80%和92%。由此說明。工業污染仍是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在控制工業企業污染物排放方面,雖然加強了環保執法與檢查力度,但是始終未能達到一定的成效;不少老企業污染嚴重,污染治理歷史欠賬太多,企業處于虧損狀況,污染長期得不到治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業仍然大量存在14。表3 淮河流域重污染行業經濟和主要污染物貢獻率 %行業經濟貢獻率COD污染貢獻率氨氮污染貢獻率造紙業3.244.44.0 化工制造業26.716.0 70.3紡織業5.35.71.7食品制造業
31、3.15.515.7飲料制造業2.35.21.2合計40.676.792.9資料來源:表中數據是根據2003年環境統計數據計算而得。從上表3中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重污染行業包括造紙業、化工制造業、紡織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這五類行業。這五類行業中,對淮河流域經濟的貢獻率為40.6%,而嚴重的是,COD污染和氨氮污染貢獻率分別高達76.7%和92.9%。這些高污染的行業如果不加以調整,流域的污染治理將很難成功。4.6水污染管理體制存在問題淮河流域水污染至今仍未成功,主要是因為污染治理沒有統一有效的管理機制,對水污染治理進程缺少強有力的監督,如一些工業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潤,經常擅
32、自關閉污水處理設施,偷排污水,導致流域水污染加重。對于水污染還缺少必要的獎懲機制,如對違法排污的工業企業實行懲罰,而對于大力保護環境的工業企業,應給予獎勵。還有各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不協調,有相互扯皮現象;基層環保機構能力有限, 需要加強機構的能力建設。4.7面源污染較嚴重眾所周知 ,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區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 ,第一產業在沿淮四省的產業結構中仍占有較大比重。尤其是河南和山東兩省 ,是全國有名的人口和農業大省 ,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的養殖 ,使得農業面源污染呈加重趨勢15 。農業的面源污染已經成為淮河流域的一個重要的污染源,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
33、的成敗。農業面源主要污染物是化學需氧量(COD)、總氮(TN)、總磷(TP)。我國農業使用化肥的強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淮河流域耕地面積占全國的1/6,所以流域農業生產中的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并最終進入水體,導致流域的水污染。農業的面源污染發生具有廣域性、復雜性、間歇性、滯后性及分散性等特點,導致其控制難度大、成本高、成效不明顯,治理難以抓住重點16。資料來源:2013年2月環境科學第34卷第2期。圖3 淮河流域各市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圖3中可知,淮河流域的各市中,農業面源污染物量多的主要是在駐馬店市、周口市、信陽市和商丘市等地區,這些地區在上游;而排放量少的主要是在合肥市、淮南市和淮北市等
34、地區,這些地區在淮河干流。5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對策5.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體系加大水污染的防治力度加強淮河流域地區的環境保護和規劃工作,加強流域地區工業合理規劃,實行污染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如有可能,國家環保總局可以對淮河流域派駐專門的人員,負責流域水污染的監管,定期匯報,以便國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控制和治理。進一步完善流域的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有關法律制度,積極鼓勵公眾參與對環境違法行為的監督。加強各部門溝通與合作,團結治污長期以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采用的是分割式管理模式,主要表現在地方政府的分割管理和部門的分割管理。但由于流域水資源的系統性、水資源的公共特性和外部性,流域水資
35、源管理系統不可避免的與社會經濟系統和環境管理系統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互動。流域水污染問題不可能離開社會經濟管理和環境管理而獨立解決也不能分割在不同的行政區和部門之中。分割式的管理模式導致地方政府和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做出短期性、局部性的選擇,依然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上沒有取得成功17。只要各部門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積極配合,加強各污染源限排管理,將會減輕淮河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所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各部門可以密切合作,團結治污,在不久的將來會取得治污的成效。統籌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十六大以來,圍繞科學發展觀的中心,已經提出了“五個統籌”的發展手段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
36、統籌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關系已成為新的準則。我們必須意識到,環境保護的原則是把人的健康放在首位的。而淮河流域水污染努力了這么多年,仍未得到很好的治理,水污染問題依然層出不窮,已經給兩岸幾千萬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就是因為有的個人或企業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給自己謀取利益,給國家和人民的環境造成了更大的代價。我們必須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環境保護,做到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促進淮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加大公眾的宣傳與監督公眾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他在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忽視了公眾的力量。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與支持
37、,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所以要對公眾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的意識。還要建立公共參與機制,加大執行的力度,全方位的實現環境監督。加強教育和宣傳環保意識,使全社會人人自覺保護環境及水資源。5.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經濟處罰手段罰款是經濟處罰中最常見的手段之一。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合理使用。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造成污染物的不合理及超標排放,應對相關企業負責人或部分領導干部實行一定的罰款,并按其對社會造成的危害程度實行有差別的行政處罰。5.3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手段建立地方水污染防治法規政策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雖然需要公眾的參與與支持,但也要建立完善的流域地方法規政策。當前,流
38、域的水污染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因此,地方環保政策也應當進一步完善。實施全國唯一的流域管理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執行關停 “十五小” 政策;實施達標排放和“零點”行動;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對用水采取取水許可管理;推廣節水管理,促進節約用水等。關閉污染嚴重的企業 淮河流域的工業雖然對流域的經濟貢獻率很大,但污染的貢獻率也不容忽視。對于工業污染物排放不能達標的企業,采取強制性措施,實行關停并轉。在1995年9月,國務院下達通知要求到1996年6月30日之前,關停淮河流域所有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與此同時,當年淮河流域3580多家污染嚴重的15小企業被關停1998年1月1日,國家有
39、關部門實施零點行動,對限期沒有完成治理的污染企業進行統一關停。 河南、安徽、江蘇和山東四省日排廢水10噸以上的1562家重點企業中,完成治理工程1240家,停產治理114 家,關停并轉企業208家,全部實現達標排放18。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關于淮河流域水污染,有民謠道:“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19。”淮河流域水污染日益嚴重,流域的污水處理廠作為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基礎設施,已受到各部門高度重視。按照淮河流域“十五”計劃要求,對已經建成的要監督使其正常運行;正在動工的,要加快建設速度,質量也要過關;沒有動工的,盡快解決問題,加快建設。國家也加大
40、了對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的資金投入,使其盡快建成使用,治理污水。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工業污染是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產業結構調整迫在眉睫。國家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合理調整流域的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對淮河流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壓縮重污染行業在整個淮河流域的比例,減少造紙、釀造、化工、制革和印染等企業。淮河流域四省要結合流域環境承載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落戶。污染治理要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污染問題。開展清潔生產為了加強對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受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開展了對
41、淮河流域重污染行業的清潔生產規劃工作,通過檢測和分析,提出對治污重點行業應采取有力措施的建議。加快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并盡快投入使用,大大減少污水的超標排放;各地建立水環境監測體系,加大監測力度;各地區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等。實現污水資源化淮河流域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水污染更加重了水資源供需矛盾,所以節水意義重大。要進一步加強用水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節水工作。合理調整水價。與此同時,要大力發展污水處理技術,實現污水資源化,提高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減少水資源供需矛盾。6結論與討論6.1 主要結論本文簡要分析了淮河流域概況、流域水污染問題的回顧及流域水質現狀,深入分析了流域污染成因,最后
42、初步提出了水污染的防治對策等。由于淮河流域水問題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決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從本文中的分析可以總結出幾個方面的問題:淮河流域是我國嚴重缺水的地區之一,而水污染更是給流域本就緊缺的水資源雪上加霜,供需矛盾更加嚴重。針對流域水資源的問題,我們應該加大對公眾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保的意識,使其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大家都能合理的開發和使用水資源。可以使公眾監督一些重污染的企業,阻止企業為了利益超標排放污水。還可以讓公眾合理的使用化肥農藥,較少流域的面源污染等。隨著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域的工業也在不斷發展,其產業結構也越來越不合理,工業污染是其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流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要強制性的關閉一些重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級花藝課程試題及答案探討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鍛煉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養老金投資策略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認證測試計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CFA考試企業估值方法試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全方位復習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內部控制風險試題及答案
- 學校圍墻翻修方案范本
- 2024年項目管理資格認證的自我評估試題及答案
- 證券市場對宏觀經濟變動的反應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中班游戲教案《背夾球》
- 第5課《小心“馬路殺手”》課件
- 零星維修工程投標方案技術標
- 《花生膜下滴灌技術》課件
- 森林消防員勞務派遣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婦科學婦科感染病
- 《內科常見病的診治》課件
- 離心泵有效汽蝕余量計算公式
- 第十一章計劃調控法律制度
- 《我的家鄉日喀則》課件
- 語文版一年級下冊語文閱讀理解(15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