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發育有效積溫的測定實驗七_第1頁
植物生長發育有效積溫的測定實驗七_第2頁
植物生長發育有效積溫的測定實驗七_第3頁
植物生長發育有效積溫的測定實驗七_第4頁
植物生長發育有效積溫的測定實驗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本科學生實驗報告 學號 % 姓名 # 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專業、班級 11級應用生物教育A班實驗課程名稱 生態學實驗七 指導教師及職稱 高文榮 開課時間 2012 至 2013 學年 下 學期填報時間 2013 年 5 月 22 日云南師范大學教務處編印實驗名稱:植物生長發育有效積溫的測定 實驗時間:2013/05/30小組合作: 是一、實驗預習1、 實驗目的1)、 掌握植物生長發育各階段有效積溫的測定方法;2)、進一步加深對溫度與植物生長關系的認識。2、 實驗設備及材料1)、實驗器材: 光照培養箱、高壓滅菌鍋、三角瓶、紗布、鑷子、小燒杯等。2)、實驗材料: 玉米種子、大豆種子,經消毒后的泥

2、炭土。3、 實驗原理及實驗流程或裝置示意圖:1)、實驗原理: 溫度與生物生長發育的關系,比較集中地反映在溫度對植物和變溫動物(特別是昆蟲)發育速率的影響上。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從環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植物各個發育階段所需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可表示為公式: NTK 式中,N為發育歷期,即生長發育所需時間;T為發育期間的平均溫度;K為有效積溫。昆蟲和其他變溫動物也符合這一公式,但它們的發育都是從某一溫度開始,而不是從零度開始,生物開始發育的溫度稱為發育起點溫度。則上述公式可改寫為: N(TC)K 式中,C為發育起點溫度(生物學零度)。 有效積溫K和生物學零度C的計算

3、:最簡單方法:在兩種實驗溫度(T1和T2),分別觀察和記錄兩個相應的發育時間N1和N2值。 因為 K1=N1(T1-C) K2=N2(T2-C) K1=K2 所以 C=(N2*T2-N1*T1)/(N2-N1) 代入有效積溫公式即可求出K。2)實驗流程: 浸種發芽 土壤滅菌 播種 每天定時觀測直至真葉展開 處理數據,計算有效積溫。3)、實驗裝置圖 豆子 玉米4、 實驗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將露芽的種子播種在燒杯中,播深12 cm,覆上泥炭土,澆透水,然后分別放入(25、20)光照培養箱中。種子的選取飽滿處理:1、常溫下濕紗布包裹種子,用溫水浸泡1d,倒掉水;2、25恒溫培養3、注意保持紗布濕潤、

4、透氣;4、觀察:露出芝麻粒大小的芽,便可播種。實驗步驟:催芽 1、溫度;2、生長情況(各生育期);3、經歷的天數;注:第一片真葉充分展開后,記錄所用的天數、處理的溫度。播種 觀察并 記錄注意事項:、由于植物有光照發育才好,三角瓶應盡量放在光照培養箱靠玻璃的地方; 、分別放入(25、20)光照培養箱中對稱的位置,排除光照的影響; 、選芽播種時,芽的大小盡量一致,為保證實驗結果準確,最好選取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芽; 、播種后,要保持土壤濕潤,澆透三角瓶中的土壤即可,不可水淹了芽,保證種子能夠良好生長即可; 、實驗過程中要保持恒溫; 、播種時,注意根(胚根)向下,芽向上,不要弄斷了芽,三顆種子盡量均勻分

5、布在三角瓶中; 、判斷真葉完全展開,可將前后兩天的真葉生長照片比較,沒有明顯變化,則 前一天為真葉完全展開的日期。二、實驗內容1、 實驗現象、數據及觀察結果實驗記錄表大豆苗高(cm)玉米苗高(cm)溫度2025202553101.1000.401.21.00.20006013.45.05.61.72.73.84.22.71.91.1006026.57.68.04.74.96.28.92.56.45.51.70.46039.610.110.89.19.410.212.812.38.99.64.12.660411.613.213.511.112.913.113.514.710.111.15.47.

6、660510.711.211.89.1真葉11.3真葉12.2真葉14.317.110.915.021.48.260613.7真葉14.9真葉15.0真葉12.821.5真葉13.0真葉15.4真葉27.8真葉18.7真葉實驗記錄結果表如下:分組種子數溫度從播種到大豆第一片真葉展開的天數/d1320823257分組種子數溫度從播種到玉米第一片真葉展開的天數/對實驗現象、數據及觀察結果的分析與討論:(1)實驗數據的計算: 用公式KN (TC),計算不同植物種子的有效積溫(K)和發育的起始 溫度(C),計算過程如下: K1=N1(T1-C) K2=N2(T2-C) K1=

7、K2 所以 C=(N2*T2-N1*T1)/(N2-N1) 大豆:C=(7*25-8*20)/( 7 -8)= -15 則K=N1(T1-C) =8*(20+25)·d =360·d 玉米:C=(8*25-8*20)/( 8-8)= 0 則K=N1(T1-C) =8*(20-0) ·d =160·d將以上數據填入下表:結果類別K(.d)C()大豆360-15玉米1600(2)實驗數據的分析及討論: 20下玉米和大豆生長高度的比較:分析:經方差齊次性檢驗,p=0.6610.05,方差齊次;t=1.850,p=0.1380.05,差異不顯著。說明20下玉米和

8、大豆生長高度無顯著差異。 20下玉米和大豆真葉展開天數的比較:分析:經方差齊次性檢驗,p=0.0160.05,方差不齊次;t=5.000,p=0.0380.05,差異顯著。說明20下玉米和大豆真葉展開天數有顯著差異。 25下玉米和大豆生長高度的比較:分析:經方差齊次性檢驗,p=0.3820.05,方差齊次;t=0.157,p=0.8830.05,差異不顯著。說明25下玉米和大豆生長高度無顯著差異。 25下玉米和大豆真葉展開天數的比較:分析:經方差齊次性檢驗,p=0.0160.05,方差不齊次;t=1.000,p=0.4230.05,差異不顯著。說明25下玉米和大豆真葉展開天數沒有差異。 20和

9、25下大豆生長高度的比較:分析:經方差齊次性檢驗,p=0.5670.05,方差齊次;t=0.017,p=0.9870.05,差異不顯著。說明20和25下大豆生長高度無顯著差異。 20和25下玉米生長高度的比較:分析:經方差齊次性檢驗,p=0.2260.05,方差齊次;t=1.371,p=0.2420.05,差異不顯著。說明20和25下玉米生長高度無顯著差異。3、結論及分析: 植物的生長發育與溫度有關且主要反映在溫度對植物速率的影響上,玉米和大豆都是從某一溫度開始發育。玉米和大豆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都必須從環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某一階段的發育,而且它們在各個發育階段所需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玉米的是160日度,大豆的是360日度。三、實驗總結1)、本次實驗,應該說是成功的。小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在測量苗高和對幼苗的經育方面等方面做得很好,相互配合,實驗進展得相當順利;2)、實驗中也暴露了一些局限性,由于各個同學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不同同學的測量值也存在差異,造成一定的誤差。這是由于在設計實驗時遺留的弱點的體現,實驗沒有充分完善的準備; 3)、實驗前,應該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助于實驗過程的需要,使實驗進展較為順利,同時對充分理解實驗、思考實驗等更有幫助,達到實驗的目的和預期效果;4)、對本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