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80C51單片機的漏電保護裝置設計_第1頁
基于80C51單片機的漏電保護裝置設計_第2頁
基于80C51單片機的漏電保護裝置設計_第3頁
基于80C51單片機的漏電保護裝置設計_第4頁
基于80C51單片機的漏電保護裝置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直流穩壓電源及漏電保護裝置(L題)摘要穩壓電源是各種電子電路、電子設備所必不可少的動力來源,對于整個電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研究直流穩壓電源,就是為了提高電源的使用性能和提高電源的電氣性能。此直流穩壓電源及漏電保護裝置是基于升降壓電路和LDO低壓差穩壓電路設計的線性直流穩壓電源。該控制器由兩個獨立的控制器和低壓差穩壓電路組成。由于低壓差線性穩壓器LDO具有極低噪聲、高穩壓性能和低成本等優點,在便攜式電子產品的低耗電源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完善開關電源的直流穩壓電源應具有漏電保護裝置,漏電動作電流30mA的漏電保護裝置,作為防止人體直接或間接保護。關鍵字:LDO線性直流穩壓、漏電保護目錄一、系統

2、方案設計11.1 設計要求11.2 總體方案設計11.3 總體電路圖設計21.4方案論證與比較31.4.1 主控芯片單片機(MCU)的設計方案論證與選擇31.4.2 穩壓電源的設計31.4.3 漏電檢測電路的設計41.4.4 關斷保護電路的設計4二、主要單元電路的設計52.1 穩壓電源電路的設計52.2 采樣電路的設計62.3 漏電檢測電路設計72.4 放大電路的設計82.5 報警電路的設計9三、程序設計9四、測試方案與測試結果104.1測試儀器104.2 指標測試和測試數據114.2.1輸出電壓范圍測試結果如表1:114.2.2電壓調整率測試結果如表2:114.2.3負載調整率測試結果如表3

3、:114.2.4 過流保護:114.3 系統對題目的完成情況:124.4 結果分析:12五、結論12參考文獻:13一、系統方案設計1.1 設計要求1、基本要求設計一臺額定電壓為5V,額定輸出電流為1A的直流穩壓電源。(1)轉換開關S接1端,RL阻值固定為5。當直流輸入電壓在725V變化時,要求輸出電壓為5±0.05V,電壓調整率SU1%。(2)連接方式不變,RL阻值固定為5。當直流輸入電壓在5.57V變化時,要求輸出電壓為5±0.05V。(3)連接方式不變,直流輸入電壓固定在7V,當直流穩壓電源輸出電流由1A減小到0.01A時,要求負載調整率SL1%。(4)制作一個功率測量

4、與顯示電路,實時顯示穩壓電源的輸出功率。2、發揮部分設計一個動作電流為30mA的漏電保護裝置(使用基本要求部分制作的直流穩壓電源供電,不得使用其他電源)。(1)轉換開關S接2端,將RL接到漏電保護裝置的輸出端,阻值固定為20,R和電流表A組成模擬漏電支路(見圖1)。調節R,將漏電動作電流設定為30mA。將漏電保護裝置動作后,RL兩端電壓為0V并保持自鎖。排除漏電故障后,按下K恢復輸出。要求漏電保護裝置沒有動作時,輸出電壓 4.6V。(2)要求漏電保護裝置動作電流誤差的絕對值5%。(3)盡量減少漏電保護裝置的接入功耗。(4)其他。1.2 總體方案設計系統框圖如下圖所示。其中主控部分由STC89C

5、58RD及相關電路組成,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電源部分由及相關電路組成,為整個系統正常穩定地工作提供穩定的電壓。電壓檢測和引腳判定有康銅絲和ADC0804組成,完成AD采樣和芯片引腳個數的判定。待測芯片部分的所有管腳都受MCU的控制,MCU能夠讀取它的所有信息。顯示部分由1602液晶組成,方便顯示相關信息。圖1 系統設計框架1.3 總體電路圖設計圖2 電路框圖當直流輸入電壓在725V變化時,通過一個Buck-Boost電路拓補結構讓其穩定輸出5V的電壓,再使用康銅絲鏈接一個放大電路,通過ADC0804采樣獲得是是實時的電流、電壓值并在1602上顯示,當檢測電路電流超過30mA時,漏電保護電路啟動

6、,斷開電路并進行報警。最后可以通過鍵盤控制電路復位。1.4方案論證與比較1.4.1 主控芯片單片機(MCU)的設計方案論證與選擇方案一:采用Atmel公司的AT89S52。AT89S52單片機是一種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統可編程Flash 存儲器。此芯片價格比較便宜,但抗干擾能力差。方案二:采用STC89C58RD+。它也是基于80C51內核,管腳與89S52完全兼容。不需要外圍電路,硬件和軟件的開支比較小,更重要的是他的抗干擾能力比較強,但它的價格要比AT89S52要高。綜合比較后,選擇方案二。 穩壓電源的設計方案一:用固定式三端集成穩壓電路7805設計制作連續

7、可調直流穩壓的實際電路中兩個電阻主要用來調整輸出電壓最高輸出電壓受穩壓器最大輸入電壓及最小輸入輸出壓差的限制,該固定式三端集成穩壓集成電路7805最大輸入電壓為35V,輸入輸出差要保持2V以上,因此該電路中由于穩壓器的直流輸入電壓為725V,所以該電路的輸出最大值為523V。優點:在穩壓器的穩壓范圍內,其穩壓精度可達±0.03。缺點:在實際應用中,應在三端集成穩壓電路上安裝足夠大的散熱器(當然小功率的條件下不用)。當穩壓管溫度過高時,穩壓性能將變差,甚至損壞。方案二:將Buck與Boost兩種形式的變換器結合起來,產生一種新的變換器,叫做BUCK-BOOST變換器,也叫升降壓式變換器

8、。 既然我們不能直接把725V的輸入電壓變為固定的5V輸出,那我們就先把725V降壓,然后再升壓,從而達到題目要求的固定輸出5V、1A的要求。優點:效率高、電路簡單、電壓變比可由零到無窮大,即可升壓又可降壓。缺點:開關晶體管發射極不接地,使驅動電路復雜化、成本高。方案三:LDO基本工作原理是:系統加電,如果使能腳處于高電平時,電路開始啟動,恒流源電路給整個電路提供偏置,基準源電壓快速建立,輸出隨著輸入不斷上升,當輸出即將達到規定值時,由反饋網絡得到的輸出反饋電壓也接近于基準電壓值,此時誤差放大器將輸出反饋電壓和基準電壓之間的誤差小信號進行放大,再經調整管放大到輸出,從而形成負反饋,保

9、證了輸出電壓穩定在規定值上,同理如果輸入電壓變化或輸出電流變化,這個閉環回路將使輸出電壓保持不變,即:Vout=(R1+R2)R2 ×Vref。優點:壓差小、靜態電流小、外接元件小。缺點:效率不高。方案四:先將電路的電壓由5.5V25V通過降壓變為4V,再通過升壓變為5.5V,最后再通過一個LDO直流穩壓電路,具有較低的靜態電流和壓差,主要用于壓差較小的場合,可固定輸出電壓5V。如果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不是很接近,LDO的輸入電流基本上是等于輸出電流的,如果壓降太大,耗在LDO上能量太大,效率不高。由于此電路的低壓差特性和升降壓電路的高效性。所以此電路具有效率高、壓差小、靜態電流小、外

10、接元件小的優勢。這種設計方案簡化了開關電源的多路輸出設計,減小了負載調整率,提高了電源抑制比,并加強了開關電源的過流保護功能。綜合比較之后,選擇方案四。1.4.3 漏電檢測電路的設計方案一:三相交流電電壓電流漏電檢測電路。電流漏電檢測電路實現對三相交流電電壓、電流和漏電的檢測,以實現對過壓、欠壓、過流和漏電的保護。電壓檢測由三相交流變壓器、整流濾波電路和分壓電路組成。電流檢測由三相交流互感器、整流濾波電路和分壓電路組成。其中漏電電流互感器把電流轉換為電壓信號,分壓電路完成電壓調整。此電路質量可靠,抗干擾性強。方案二:利用歐姆定律,當電流通過康銅絲時,就會有電壓降,電流越大,壓降就越大。選用0.

11、0022的康銅絲,讓ADC0804能測得康銅絲兩端的電壓差。由于電壓差實在太小,不利于檢測,再用INA128對采集到的電壓差值放大1000倍后將數據傳給A/D。價格便宜、對電路影響可忽略不計、其阻值低、精度高、溫度系數低、具有無電感、高過載能力。方案三:康錳銅電阻絲是電流測量中很常用取樣電阻,其特點在于溫度漂移量非常小。經過測試,在1的康錳銅電阻絲上通過約2A電流,由于產生的熱量引起的升溫,只會引起0.02左右的阻值變化,對電流的穩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綜合考慮后,選擇方案二。 關斷保護電路的設計方案一:漏電保護電路主要包括:檢測元件(零序電流互感器)、中間環節(放大器、比較器、脫扣器)、執行元

12、件(主開關)等幾個部分。沒有發生漏電或觸電的情況下,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一次測的電流相量和等于零。當發生漏電或者有人觸電時,通過零序電流互感器一次測各相電流相量和不再等于零,產生了漏電電流。二次側產生了感應電動勢,此漏電信號經過中間環節處理和比較,當達到預定值時,使主開關分勵脫扣器線圈通電,驅動主開關自動跳閘,切斷故障點,從而實現保護。方案二:通過單片機I/O口控制,驅動電磁繼電器。當輸入高電平時,晶體管飽和導通,繼電器線圈通電,觸點吸合。當輸入低電平時,晶體管截止,繼電器線圈斷電,觸點斷開。系自動斷開電路,并且報警并顯示,在實際中很實用。方案三: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兼有場效應晶體管輸

13、入阻抗高、驅動功率小和雙極型晶體管電壓、電流容量大及管壓降低的特點。當出現短路過流時,必須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為了實現IGBT的短路保護,則必須進行過流檢測。適用IGBT過流檢測的方法,通常是采用霍爾電流傳感器直接檢測IGBT的電流Ic,然后與設定的閾值比較,用比較器的輸出去控制驅動信號的關斷;或者采用間接電壓法,檢測過流時IGBT的電壓降Vce,因為管壓降含有短路電流信息,過流時Vce增大,且基本上為線性關系,檢測過流時的Vce并與設定的閾值進行比較,比較器的輸出控制驅動電路的關斷。考慮到可行性,綜合比較之后:選擇方案二。二、主要單元電路的設計2.1 穩壓電源電路的設計當輸入電壓在725V變

14、化時,通過降壓,然后再將降壓后的電壓通過升壓,從而達到實際所需的額定輸出電壓5.5V,然后通過低壓差穩壓路固定輸出一個5V的值。公式:。圖3 降壓電路圖4 升壓電路圖5 后接直流穩壓電路原理2.2 采樣電路的設計輸出端串接選用溫漂小的康銅絲,保護電路選用的電流取樣電阻要綜合考慮電流、功率及熱穩定性三個因素。電阻增大則電路效率下降,而我們選用的康銅絲電阻僅為0.0022,所以康銅絲對電路的影響可以完全忽略不計。接著用ADC0804測康銅絲兩端的電壓差。因取樣電壓很小很小,故使用INA128對它進行放大1000倍,使它有一個穩定的電壓值。電壓信號需放大后送給單片機進行A/D 采樣。 圖6 采樣電路

15、的設計2.3 漏電檢測電路設計圖7 30mA漏電檢測電路2.4 關斷保護電路的設計51單片機控制繼電器驅動原理:1、當51單片機引腳輸出低電平時,三極管2N3906飽和導通,5V電源加到繼電器線圈兩端,繼電器吸合,同時狀態指示的發光二極管也點亮,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閉合,相當于開關閉合。2、當51單片機引腳輸出高電平時,PNP三極管2N3906截止,繼電器線圈兩端沒有電位差,繼電器銜鐵釋放,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釋放,相當于開關斷開。注:在三極管截止的瞬間,由于線圈中的電流不能突變為零,繼電器線圈兩端會產生一個較高電壓的感應電動勢,線圈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則可以通過二極管IN4148釋放,從而保護了三極管免

16、被擊穿,也消除了感應電動勢對其他電路的干擾,這就是二極管D1的保護作用。圖8 繼電器保護電路2.4 放大電路的設計電路的電壓信號由于太小所以需要用如圖所示的放大電路予以放大之后才能夠被采集到電壓信息。采用低噪聲、高共模抑制、高輸入阻抗、低功耗的高性能儀表放大器INA128。圖9 電壓放大電路圖10 INA128內部結構2.5 報警電路的設計當電路中電流超過30mA時,進行報警。圖11 報警電路三、程序設計主程序設計:圖12 主程序流程圖四、測試方案與測試結果4.1測試儀器UT39A數字萬用表、KXN-30400高精密數字萬用表、UT805微機電源。4.2 指標測試和測試數據4.2.1輸出電壓范

17、圍測試結果如表1: 表1 輸出電壓范圍測試輸入電壓(V)5.5V6.0V7V12V17V22V25V輸出電壓(V)4.99V4.99V4.99V5.00V5.00V5.00V5.00V4.2.2電壓調整率測試結果如表2: 表2 電壓調整率測試測試條件為輸出電壓5V,輸出電流為1.00AU1 /V輸出電壓(V)U2(V)輸出電壓(V)U3/V輸出電壓(V)4.9914.9924.9984.9944.9974.9944.9954.9964.9914.9984.9924.9914.9974.9974.9964.9974.9924.998電壓調整率為:(4.991-4.999)/4.999*100%=

18、0.16%。4.2.3負載調整率測試結果如表3:表3 負載調整率測試輸出電流(A)111輸出電壓(V)5.024.995負載調整率: (5.02-4.99)/5*100%=0.6%。4.2.4 過流保護:過流保護動作電流為30mA。4.3 系統對題目的完成情況:表4 系統對題目的完成情況對照表基本部分要求實現輸出電壓5V輸出電壓5V最大輸出電流1A符合要求電壓調整率Su1%電壓調整率為0.16%負載調整率SL1%負載調整率0.6%輸入變化時輸出為5±0.05V輸入變化時輸出為5±0.018V顯示輸出功率有顯示過流保護的動作電流30mA發揮部分漏電保護裝置沒有動作時,輸出電壓4.6V實際輸出4.65V漏電保護裝置電流誤差絕對值5%實際誤差1%要求接入功耗低實際功耗低4.4 結果分析: 各項結果都符合系統指標,產生誤差的原因包括:電阻精度不夠等。五、結論經過四天三夜的辛勤努力,我們實現了題目的全部要求,在某些方面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