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初中物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問題1.如圖,輕質(zhì)杠桿可繞 0 點轉(zhuǎn)動(不計摩擦). A 處掛著一重為 80N、底面積為 500cm2的物體 G在 B 點施加一個垂直于桿的動力 F 使杠桿水平平衡,且物體 G 對地面的壓強為 1000Pa, OB=3OA.貝 U B 點的拉力 F 的大小為A.50NB. 30NC. 10ND. 90N【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地面對物體 G 的支持力2F支F壓ps 1000Pa 0.05m50N物體 G 對杠桿的拉力FAG F支80N50N30N已知OB=3OA,由杠桿平衡的條件F OB FAOA可得:FFAOA=30N -=10N.OB3故選 C.2.
2、工人師傅利用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將重均為400N 的貨物從圖示位置向上緩慢提升一段距離.F-、 F2始終沿豎直方向; 圖甲中 BO=2AO, 圖乙中動滑輪重為 50N,重物上升速度 為 0.02m/s .不計杠桿重、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12即乙中不是省力一半;所以,繩子的自由端的速度是:v繩=0.02m/sx3=0.06m/s故乙方式 F2的功率是:P=F! v繩=150NX0.06m/s=9W,故 BC 錯誤;D.不計繩重和摩擦,乙方式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W有用Gh400N100%=100%=100% 88.9%W總Gh G輪h400N 50N故 D 正確.777777A.甲
3、方式 Fi由150N逐漸變大C.甲乙兩種方B.乙方式 F2的功率為 3W乙方式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88.9%D.A.由圖知道, 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動力 重物的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是:Fi的方向也是豎直向下的,在提升OBL2OA所以,動力 Fi的大小始終不變,故 A 錯誤;BC.由于在甲圖中,OB=2OA,即動力臂為阻力臂的 以,由杠桿平衡條件知道,動力為阻力的一半,即2 倍,由于不計摩擦及杠桿自重,所F1丄G2由圖乙知道,承擔(dān)物重是繩子的段數(shù)是400N200Nn=3,不計繩重和摩擦,則500N+50N150N,3.如圖所示,杠桿在1-,下列措2Fi I乙施中可行的是k-
4、A. 去掉三個鉤碼B. 把鉤碼向左移動 2 小格C. 把鉤碼向右移動 2 小格D. 把彈簧秤測力計向左移動 2 小格【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 FiLi=F2L2得,4GX4IL F2X8L解得F2= 2G,1要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樵瓉淼囊唬?即 F2=GOA.去掉三個鉤碼,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iLi= F2L2得,GX4=F2X8,1所以 F2= G,不符合題意;2B. 把鉤碼向左移動 2 小格,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 FiLi= F2L2得,4GX2=F2X8,所以F2=G,故 B 符合題意;C. 把鉤碼向右移動 2 小格,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 FiLi= F2L2得,4GX
5、6= F2X8,所以 F2= 3G,故 C 不符合題意;D.把彈簧秤測力計向左移動 2 小格,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iLi= F2L2得,4GX4=F2X6,8所以 F2= -G,故 D 不符合題意。3故選BO4如圖所示,將重 150N 的甲物體用細(xì)繩掛在輕質(zhì)杠桿的 A 端,杠桿的 B 端懸掛乙物體,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乙物體所受重力為30N ,AO:OB 1:3,甲物體的底面積為 0.2m2, g 取 10N/k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ORA.甲物體對杠桿的拉力為10NB.杠桿對甲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為60NC.甲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為750PaD.水平地面對甲物體的支持力為60N【答
6、案】D【解析】【分析】【詳解】對物體甲受力分析,甲受到重力、地面給甲的支持力、杠桿施加的拉力的作用,其中杠桿 施加的拉力與甲對杠桿的拉力為一對相互作用力,地面給甲的支持力和甲給地面的壓力為 一對相互作用力。AB.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杠桿 A 端受到物體的拉力與 OA 的乘積等于乙給 B 端的拉力與OB 的乘積相等,則有G乙OB30N390NOA1即甲對杠桿的拉力為 90N,杠桿施加的拉力與甲對杠桿的拉力為一對相互作用力,故AB 項錯誤;CD.甲給地面的壓力等于地面給甲的支持力為F壓F支G甲FA150N90N60N則甲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故 C 項錯誤,D 項正確。故選 D。5.如圖所示為等刻度
7、輕質(zhì)杠桿,A 處掛 4 牛的物體,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在B 處施加的力()60N0.2m2300PaA.可能為 0.5 牛【答案】DB. 定為 2 牛C. 一定為 3 牛D.可能是 4 牛【解析】【分析】【詳解】設(shè)杠桿每小格的長度為 L,若在 B 點用垂直 0B 豎直向下的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所用的力最小,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J1F2I2可得Fmin4L G 2L則有若在 B 點斜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桿平衡條件F, F2l2可知則此時杠桿左邊的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不變,動力臂減小,故動力將增大,故若使杠桿在 水平位置平衡,在 B 點施加的力F 2N故選 Do6.如圖所示裝置,
8、桿的兩端 A、B 離支點 0 的距離之比OA:OB=1:2, A 端接一重為 GA的物體,B 端連一滑輪,滑輪上掛有另一重為GB的物體。現(xiàn)杠桿保持平衡,若不計滑輪重A.1 : 4B. 1 : 2【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力,則GA與GB之比應(yīng)是()A ORTG 2L4L4N 242NC. 1 : 1D. 2 : 1GAOA F 0BFGAOAOBOA:OB=1:2所以由圖和動滑輪的特點可知故選 C。7.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列操作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 是()1?帛山才卜_ 11_-dA. 兩側(cè)鉤碼同時向外移一格B. 左側(cè)的鉤碼向左移一格,右
9、側(cè)增加一個鉤碼C. 在兩側(cè)鉤碼下方,同時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D. 在兩側(cè)鉤碼下方,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鉤碼【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設(shè)一個鉤碼的重力為 G,橫梁上一個格的長度為 L,原來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有2G 3L 3G 2LA. 兩邊各向外移一格,左邊2G 4L 8GL右邊3G 3L 9GL由于8GL 9GL杠桿右端下沉,故 A 不符合題意;B. 左側(cè)的鉤碼向左移一格,右側(cè)增加一個鉤碼,因左邊2G 4L右邊1F2GA1F2GBGAGB1:14G 2L2G 4L 4G 2L故 B 符合題意;C. 在兩側(cè)鉤碼下方,同時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左邊3G 3L 9GL右邊4G 2L 8GL因為9
10、GL 8GL杠桿左端下沉,故 C 不符合題意;D. 在兩側(cè)鉤碼下方,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鉤碼,左邊G 3L 3GL右邊2G 2L 4GL由于3GL 4GL杠桿右端下沉,故 D 不符合題意。故選 B。&如圖所示,小明利用一根長為 L 的扁擔(dān)挑水,他在扁擔(dān)的左端掛上質(zhì)量為 mi的水桶, 在右端掛上質(zhì)量為m2的水桶,右手扶著扁擔(dān)右側(cè)。已知 mi m2,不計扁擔(dān)自重,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A. 若要右手不使力,小明的肩應(yīng)靠近扁擔(dān)左端B. 若要右手不使力,小明的肩應(yīng)靠近扁擔(dān)右端C. 小明的肩位于扁擔(dān)中點時,右手需要給扁擔(dān)施加向上的力D. 扁擔(dān)與肩的接觸面積越小,肩受到的壓強越小【答案】A【解析】【
11、分析】【詳解】AB.扁擔(dān)在左端掛了 mi的水桶,右端掛了 m2的水桶,左端的重力大于右端的重力,根據(jù)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可知,若要扁擔(dān)平衡右手不使力,人的肩膀應(yīng)靠近扁擔(dān)左端, 故 A 正確,B 錯誤;C. 小明的肩位于扁擔(dān)中點時,左端的重力大于右端的重力,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iLiF2L2可知,左端下沉,為了使扁擔(dān)在水平位置平衡,右手需要給扁擔(dān)施加向下的 力,故 C 錯誤;D. 根據(jù)壓強的公式p匸可知,壓力一定時,扁擔(dān)與肩的接觸面積越小,肩受到的壓強S越大,故 D 錯誤。故選 Ao9.如圖所示,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已知杠桿上每個小格的長度為2cm,用彈簧測力計在
12、A 點斜向上(與水平方向成 30角)拉杠桿,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下 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此時杠桿的動力臂為 0.08mB. 此時為省力杠桿C.當(dāng)彈簧測力計向左移至豎直位置時,其示數(shù)為1ND. 圖中鉤碼的總重力為 2N【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當(dāng)彈簧測力計在 A 點斜向上拉(與水平方向成30。角)杠桿,所以動力臂11l1OA 4 2cm 4cm=0.04m22故 A 錯誤;B. 由圖知,鉤碼對杠桿拉力為阻力,阻力臂的大小|2=3x2cm=6cm 11杠桿為費力杠桿,故錯誤;CD.由圖知,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3N,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Gl2可得邑3N 4=2l26cm豎直
13、向上拉 A 點時,力臂大小等于 0A,由杠桿平衡條有 F;OA Gl2,所以測力計的示 數(shù)故 C 錯誤,D 正確。 故選 Do10.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列操作中能讓杠桿繼續(xù)保持平衡的是()A.將左邊的鉤碼去掉二個并保持位置不變,同時將右邊鉤碼向左移二格B在左右兩邊鉤碼的下方各加一個鉤碼,位置保持不變C. 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各去掉一個,位置保持不變D. 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均向外移動一格【答案】A【解析】【詳解】設(shè)杠桿的一個小格是 1cm,一個鉤碼的重是 1N ;A 將左邊的鉤碼去掉二個并保持位置不變,同時將右邊鉤碼向左移二格,(4-2) NX3cm=3NX(4-2) cm,杠桿仍然平衡,故
14、 A 符合題意;B .在左右兩邊鉤碼的下方各加一個鉤碼,位置保持不變,由(4+1) NX3cmv(3+1)NX4cm 得,杠桿的右端下沉,故B 不符合題意;C.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各去掉一個,位置保持不變,由(4-1) NX3cm ( 3-1) NX4cm得,杠桿的左端下沉,故C 不符合題意;D .將左右兩邊的鉤碼均向外移動一格,由4NX(3+1) cm 3NX(4+1) cm 得,杠桿的左端下沉,故 D 不符合題意。11.如圖所示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裝工具, 物體M是重 為 0FiGl2OA2N 6cm2 cm 4=1.5N5000N 的配重,杠桿 AB 的支點已知長度 OA: OB=1 : 2
15、,滑輪下面掛有建筑材料 P,每個滑輪重 100N,工人體重為700N,杠桿與繩的自重、滑輪組摩擦均不計。當(dāng)工人用300N 的力豎直向下以 1m/s 的速度勻速拉動繩子時()衛(wèi)0AAdA.建筑材料 P 上升的速度為 3m/s B.物體 M 對地面的壓力為 5000NC.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 400ND.建筑材料 P 的重力為 600N【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 物重由 2 段繩子承擔(dān),建筑材料 P 上升的速度11v= v繩=x1m/s=0.5m/s22故 A 錯誤;B.定滑輪受向下的重力、3段繩子向下的拉力、 杠桿對定滑輪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條 件可得FA=3F+G定=3X300N+
16、100N=1000N杠桿對定滑輪的拉力和定滑輪對杠桿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A= FA =1000N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AXOA=FBX0B,且 OA:OB=1:2,所以O(shè)AOAFB=FAX=1000NX=500NOB2OA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桿對物體M 的拉力等于物體 M 對杠桿的拉力,即FB=FB=500N物體 M 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上的拉力,則物體M 受到的支持力為FM支持=GM-FB=5000N-500N=4500N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體M 對地面的壓力FM壓=FM支持=4500N故 B 錯誤;C. 當(dāng)工人用 300N
17、的力豎直向下拉繩子時,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繩子對工人會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為300N,此時人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拉力 F、豎直向上的支持力 F支,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F支=G,則F支=G-F=700N-300N=400N因為地面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對地面的壓力Fff=F支=400N故 C 正確;1D.由圖可知 n =2,且滑輪組摩擦均不計,由F=(G+G動)可得,建筑材料 P 重2G=2F-G動=2X300N-100N=500N故 D 錯誤。故選 C。12.如圖,小明用一輕質(zhì)杠桿自制簡易密度秤的過程中,在A 端的空桶內(nèi)分別注入密
18、度已知的不同液體,改變物體M 懸掛點 B 的位置,當(dāng)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在M 懸掛點處標(biāo)出相應(yīng)液體的密度值,下列關(guān)于密度秤制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 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質(zhì)量相同B. 秤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勻C. 增大 M 的質(zhì)量,秤的量程會減小D. 懸點0適當(dāng)左移,秤的量程會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 輕質(zhì)杠桿自身的質(zhì)量不計,假如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質(zhì)量相同,那么液體的重力是相同的,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液IOAGMIM,G液、lOA、GM不變,則lM不變,物體M 懸掛點 B 的位置是不變的,這樣不能知道液體的密度,密度秤不能正常使用,A 錯誤;B.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體積相同
19、, 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液IOAGMIM,即液V液gloAGMIMGI化簡可得液牛,可知液與IM成正比,則秤的刻度值分布是均勻的,B 錯誤;V液gIOAC.增大 M 的質(zhì)量,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G液IOAGMIM可知,秤的量程會變大,C 錯誤;D.懸點O適當(dāng)左移,阻力臂是增大的,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G液IOAGMIM可知,秤的量 程會變大,D 正確。故選 Do13.如圖為搬運磚頭的獨輪車, 車箱和磚頭所受的總重力G 為 1 000 N (車架所受重力忽略不計),獨輪車的有關(guān)尺寸如圖所示,推車時,人手向上的力F 的大小為()F Gh =1000N3m300Nl21m故選 BoOA 的下端掛一重物
20、 G 且可繞 0 點轉(zhuǎn)動。現(xiàn)用一個始終與直桿垂直的力 F 將直桿由豎直位置緩慢轉(zhuǎn)動到水平位置,不計桿的重力,則拉力F 大小的變化情況是儲IA. 直變小B. 直不變C. 一直變大D.先變小后變大【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 200 N【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由平衡條件可知則B. 300 NC. 400 NGl,Fl2D. 500 N14.如圖所示,直桿()由圖可知,由于力 F 始終與杠桿垂直,則力 F 所對應(yīng)的力臂始終不變,大小為力F 的作用點到。點的距離,設(shè)為|1,在逐漸提升的過程中,重力大小不變,方向豎直向下,則對應(yīng)力臂逐漸變大,設(shè)為 12,由于緩慢轉(zhuǎn)動,視為受力平衡,則
21、由杠桿平衡公式可得Fli=Gl2由于等式右端重力 G 不變,12逐漸變大,則乘積逐漸變大,等式左端11不變,則可得 F 逐漸變大,故選 C。為 0,已知 0A : OB=1 : 2,滑輪下面掛有建筑材料700N,杠桿與繩的自重、滑輪組摩擦均不計,當(dāng)工人用A. 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 400NB. 建筑材料 P 重為 600NC. 建筑材料 P 上升的速度為 3m/sD. 物體 M 對地而的壓力為 4400N【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A.當(dāng)工人用 300N 的力豎直向下拉繩子時,繩子對工人會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為 300N,此時人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拉力 F、豎直向上的支持
22、力 F支,由力的平衡條件知道F+F支=G即F支=G-F=700N-300N=400N由于地面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對地面的壓力Fffi=F支=400N故 A 正確;1B.由圖知道,繩子的有效段數(shù)是n=2,且滑輪組摩擦均不計,由F - G物G動知道,2建筑材料 P 的重力15.如圖所示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裝工具,物體M 為重 5000N 的配重,杠桿 AB 的支點P,每個滑輪重 100N,工人體重為300N 的力豎直向下以 1m/s 的速度G=2F-G動=2X300N-100N=500N故 B 錯誤;C.因為物重由 2 段繩子承擔(dān),所以,建筑材料 P上
23、升的速度11vv繩二1m/s=0.5m/s22故 C 錯誤;D.以定滑輪為研究對象,定滑輪受向下的重力、3 段繩子向下的拉力、桿對定滑輪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條件知道FA :F+G定=3 X 300N+100N=1000N杠桿對定滑輪的拉力和定滑輪對杠桿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A=FA=1000N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FAXOA=FBXOB又因為 OA: 0B=1: 2,所以FB= 7A1000N 0A500N0B20A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桿對物體M 的拉力等于物體 M 對杠桿的拉力,即FB =FB=500N物體 M 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上的拉
24、力,則物體M 受到的支持力為FM支持=GM-FB=5000N-500N=4500N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體M 對地面的壓力FM壓=FM支持=4500N故 D 錯誤。故選 Ao16.能使杠桿 0A 水平平衡的最小力的方向為()A.ABB. ACC. ADD. AE【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xiàn)1X1=F2X2,在杠桿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要使所用的 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由此分析解答.【詳解】由圖知,0 為支點,動力作用在 A 點,連接 0A 就是最長的動力臂,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 要使杠桿平衡動力方向應(yīng)向上,所以最小力方向為AB.故選 A.【點睛】在
25、通常情況下,要使所用的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連接杠桿中支點和動力作用點 這兩點所得到的線段就是最長力臂.17.如圖, 用橇棒撬起石塊并保持平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亂力A. 動力對橇棒的轉(zhuǎn)動效果小于阻力對橇棒的轉(zhuǎn)動效果B. 手在 A 點豎直向下施力時,撬棒是個省力杠桿C. 手在 A 點向不同方向施力時,力的大小都相等D.手分別在 A、B 兩點沿豎直向下方向施力時,在 B 點比在 A 點費力【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A. 因用撬棒撬起石塊并保持平衡,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乘動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所以動力對撬棒的轉(zhuǎn)動效果等于于阻力對撬棒的轉(zhuǎn)動效,A 選項錯誤;B. 手在 A 點豎
26、直向下施力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小于阻力,撬棒是個省力杠桿,B 選項正確;C. 手在 A 點向不同方向施力時,動力的力臂大小隨方向的改變而改變,而阻力和阻力臂大小不變,所以動力的大小不相等,C 選項錯誤;D.手分別在 A、B 兩點沿豎直向下方向施力時,在 A 點的動力臂小于在 B 點的動力臂,根 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手在 A 點沿豎直向下方向施力大于在B 點沿豎直向下方向施加的力, 即在A 點比在 B 點費力,D 選項錯誤。故選 Bo18.如圖所示,重力為 G 的均勻木棒豎直懸于 0 點,在其下端施一始終垂直于棒的拉力 F,讓棒緩慢轉(zhuǎn)到圖中間虛線所示位置,在轉(zhuǎn)動的過程中(
27、)A. 動力臂逐漸變大B. 阻力臂逐漸變大C. 動力 F 保持不變D.動力 F 逐漸減小【答案】B【解析】【分析】先確定阻力臂、動力臂的變化,然后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分析動力的變化。【詳解】A.由圖示可知,木棒是一個杠桿,力F 是動力,力 F 始終垂直與木棒,則木棒的長度是動力臂,木棒長度保持不變,動力臂保持不變,故A 不符合題意;B.木棒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變,木棒在豎直位置時,重力的力臂為0,轉(zhuǎn)過B角后,重力力臂(阻力臂)逐漸增大,故B 符合題意;CD.已知 G、L 保持不變,LG逐漸變大,由杠桿平衡條件有GLG=FL動力 F 逐漸增大,故 CD 不符
28、合題意。故選 B。【點睛】本題考查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知道杠桿平衡的條件,會熟練應(yīng)用杠桿平衡的條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關(guān)鍵。19.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左側(cè)用細(xì)繩掛著正方體甲,正方體甲放在水平放置的電子測力計上,右側(cè)掛著重為 1N 的鉤碼乙,O 為支點,正方體甲的邊長為 0.1m。在杠桿水平平衡的 條件下,當(dāng)只改變動力臂 li,電子測力計的示數(shù) T 隨之改變,T- li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則下列 判斷正確的是()A. 阻力臂 12為 6cmB. 正方體甲受到的重力為 6NC.當(dāng)動力臂 Ii=2cm 時,左側(cè)細(xì)繩對杠桿的拉力為2ND.當(dāng)動力臂 li=4cm 時, 正方體甲對電子測力計的壓強為100Pa【
29、答案】D【解析】【分析】通過甲物體處于平衡條件的分析確定杠桿所受的拉力大小,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結(jié)合圖像 上不同的點來解題。【詳解】A.根據(jù)題意,甲始終處于靜止?fàn)顟B(tài),甲受到繩子的拉力,甲物體自身的重力,電子秤對 甲物體的支持力物體拉杠桿的力和杠桿拉物體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F拉F2電子測力計對物體甲的支持力和物體甲對電子測力計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F支T即F2G T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FiLiG T L2根據(jù)圖像可知當(dāng) Ti=2N, Li=2cm1N 2cmG 2NL2根據(jù)圖像可知當(dāng) Ti=lN, Li=4cm1N 4cm G 1N L2解得 L2=2cm,G=2N, A、B 選項
30、錯誤;C. 由圖像可知,當(dāng) Li=2cm,此時 Ti=2NF2G T13N 2N 1N細(xì)繩對杠桿的拉力是 1N, C 選項錯誤;D. 由圖像可知,當(dāng) Li=4cm,此時 Ti=1N,由公式mF1NP100PaS 0.1m 0.1mD 選項正確。故答案選擇 Do20.如圖,輕質(zhì)杠桿上各小格間距相等,O 為杠桿中點,甲、乙是同種金屬材料制成的實心物體,甲為正方體,乙重15N,將甲、乙用能承受最大拉力為25N 的細(xì)線分別掛于杠桿上 M、Q 兩刻線處時,兩細(xì)線被拉直且都沿豎直方向,M、Q 正好在甲、乙重心正上方,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4000Pa;當(dāng)甲不動,把乙移掛至R 時,甲對地面
31、的壓強為 3750Pa,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M N Trpc収SkJ 1| I 11 11 1| |1a音1A.將甲掛在 M 下,乙掛在 Q 下,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力為45NB. 將甲掛于 N 正下方,乙掛于 S,放手后甲被拉離地面C. 將甲掛在 N 的下方,乙掛于 R,再將乙沿水平方向切去 1/3,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仍為3750PaD.將甲掛在 M 正下方,乙掛于 Q 再將甲沿豎直方向切去 1/5,并將這1/5 上掛在乙的下 方,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2800Pa【答案】C【解析】【分析】(1)利用杠桿平衡條件FX F2I2求出甲上方的繩上的拉力,再分析甲的受力情況,根據(jù)壓* F強p列出甲在兩
32、種情況下的壓強,聯(lián)立解答甲的重力;S(2)利用杠桿平衡條件判斷是否再一次平衡,并利用平衡時的對應(yīng)物理量根據(jù)【詳解】解得F甲5N,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同理可得:解得F甲7.5N,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B.如果將甲掛于 N 正下方,乙掛于 S,設(shè)地面對甲的支持力為F1,此時,G F14l G乙7l,45N F14l 15N 7l解得F118.75N,則甲對地面仍有壓力,故B 錯誤;C.將甲掛于 N 正下方,乙掛于 R,再將乙沿水平方向切去 1/3,設(shè)地面對甲的支持力為F2,此時,1G F24l 1 - G乙3l,3A.設(shè)甲的重力為 G,甲的底面積為 S,杠桿上 1小格為 I,則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甲6lG乙2l15N 2l,G 5NS4000Pa;F甲6lG乙3l15N 3l,G 7.5NF pS S兩式聯(lián)立解得:G 45N,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力為3750Pa;45N-5N=40N,故 A 錯誤;45N F24l 1 -15N 3l,3解得F237.5N,由 A 中條件可知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3750Pa,故 C 正確;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為而由于甲沿豎直方向切去1/5 后,重心一定會發(fā)生水平移動,則其力臂不可能等于61,所以,此時甲對地面的壓強也不可能等于2800Pa,故 D 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企業(yè)租賃合同范本3
- 《通過面部特征洞察健康狀況》課件
- 2025家電維修服務(wù)合同書
- 2025個體經(jīng)營者租賃合同范文
- 2025物業(yè)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船舶機械設(shè)備解析》課件
- (16)-專題16 小說閱讀
- 消防員摘除馬蜂窩的方法及處置程序
- 山東石油化工學(xué)院《制藥工程學(xué)科前沿講座》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商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食品營養(yǎng)與安全》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腦梗死的護理查房
- 四肢與關(guān)節(jié)檢查
- 導(dǎo)游講解的常用技巧教案
- 產(chǎn)后抑郁癥講課課件
- 算法設(shè)計與分析 課件 6.3-貪心法應(yīng)用-活動安排問題
- 車位租賃協(xié)議
- 低碳生活 主題班會課件-2篇
- 會下金蛋的鵝課件
- 肺結(jié)節(jié)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地震監(jiān)測設(shè)備使用安全檢查表
- 行知學(xué)院《學(xué)生手冊》知識學(xué)習(xí)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