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種子發芽和土的關系實驗記錄表開始實驗時間:2009年9月10日 班級:五(10)班 姓名:王雨匯2009年9月10日 天氣:晴今天科學課上了種子發芽實驗,回家后我忙活起來。我選擇了種子發芽和土的關系,我猜側沒有土,有水、陽光和溫度也能發芽。我先找出了兩只一次性塑料杯,一只杯子上放上一張紙巾,并按了三個洞,放上了三顆綠豆。又在另一只杯子里放了土,也把三顆綠豆埋下去。等到要澆水時,我澆了很多。我很心急,生怕少澆水芽發不出來,我總覺得不夠。唉,眼看水要高過土了,我才停下來,只好倒掉一些。又不知道綠豆有沒有淹死。最后我在有泥土的杯子上寫上“實驗組”,在沒有泥土的杯子上寫上“對照組”。今天任務完成!也不
2、知道明天會不會發芽。2009年9月11日 天氣:晴終于到了今天,我起床的第一件是就是看看綠豆有沒有發芽。今天我從實驗組里把綠豆找出來,結果找到了兩顆,一顆發出了截小苗,還有一顆只有一點點小苗,不過也發出來了。我再看看對照組的三顆綠豆,沒有發芽,難道,我水放少了?或種子發芽需要土?我又在兩只杯子里放了很多水,等待著明天的變化。2009年9月12日 天氣:晴今天,我又去看種子了,發現實驗組的苗又長大了不少,但對照組的種子仍一無所獲。我又澆了誰哦,比昨天澆得更多了,又放回了原處。我不禁要問自己:“這些種子什么時候才能發芽?”2009年9月13日 天氣:晴“耶!我的種子終于發芽了!”今天早上,我又去看
3、種子,情景太讓我驚喜了!我對照組里三顆綠豆種子終于發芽了,外皮裂開,長出一截小苗。看來種子發芽與土沒有關系。我為了“獎勵”它們,又給它們澆水。而實驗組呢,和昨天一樣,沒動靜,就是水已經有些發臭,我為了“批評”它們沒發芽,把水倒掉一點,并不給它們補充新水分,水已經足夠了。對照組的綠豆可真爭氣!2009年9月14日 天氣:晴今天對照組的小苗又長高了,但還沒有長葉子。實驗組的水已經發臭,我把水倒了又洗,洗了又倒,始終有些水沒倒掉,唉!2009年9月15日 天氣:晴今天早上,我去看的時候,對照組的苗只有幾厘米高,晚上的時候已經有十幾厘米高了,真是巨大變化啊!實驗組的種子還是沒有動靜,可能是我水加得太多
4、,被我浸死了。10月27日 晴 (一) 在6點50分,我便把小綠豆放在一個有水的塑料蓋上,在旁邊靜靜地觀察著小綠豆的動靜。6點半時,小綠豆胖了一圈兒,也就是說在25分鐘內,玄奧綠豆發生了變化。 8點5分時, 小綠豆又胖了兩圈, 而被蟲子咬過的綠豆還是紋絲不動。這些綠豆被稱作“石頭”豆子。 早晨6點45分,小綠豆胖的不得了,它們都把水給染綠了。而有些小綠豆都冒出芽了。10月28日 晴 (二) 快樂的一天就要過去,還是讓我來看看可愛
5、的綠豆吧! 在4點20分的時候,有更多的綠豆露出了自己白白的大肚皮,并冒出了又長又白的芽。 不過,你們知道這芽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綠豆的芽是從它的“臍帶”上冒出來的。 我發現在蓋子上沒有水的時候,綠豆便粘到了塑料蓋上,我費了好大勁兒才能把綠豆摳上來。 5點時,綠豆不知怎么的,有些地方變成了棕色的,而有些地方還是綠色的。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請大家自己動手查查資料,找出原因吧.! 早晨6點45分,綠豆變得
6、扁胖扁胖的,好像在說:“我要生小寶寶了。”10月29日 晴 (三) 就要睡覺了, 我也沒有忘記再去看看我可愛的綠豆們。 7點半時,綠豆上的芽向外伸展,像伸出的大拇指, 在夸自己長得最棒;有些綠豆還脫去了自己的綠外衣,露出了白白的大肚皮。 7點50分時的時候,不知為什么,綠豆芽的芽尖變成了淡黃色,這到底是為什么?到現在還是個謎。 我已經想睡覺了,再見了綠豆, 明天我還繼續看你。10月30日 晴 (四)
7、我又來看你啦!我遵守了自己的諾言。 5點50分,綠豆們全身又白又軟,奇形怪狀。 有的像天鵝游泳,有的像蝸牛慢爬,還有的像迷你肥皂。 6點25分,我發現在綠豆的“臍帶”部位裂出一條縫隙,這條縫隙把綠豆分成了左右兩半。 6點半時,只見幾顆綠豆的芽尖變成了橘黃色,并且凹了下去。這讓我感到很奇怪, 你們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10月31日 晴 (五) 5點半時,綠豆們全身有點發黃。這是怎么啦?我連忙跑去問奶奶。奶奶說:“”這是因為綠豆的營養快沒有了,而
8、且杯底的水也被綠豆吸光了, 缺乏必需的濕度。瞧!綠豆都生毛根了。” 聽奶奶這么一說,我恍然大悟,原來綠豆和人一樣,生長都缺不了水。看著變黃了的綠豆, 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你想想, 自己都養了好幾天的綠豆眼看就要死掉了,怎么能不難過呢?正在這時,奶奶又給我端來一小碗綠豆,讓我接著養。我高興得不得了,連忙說:“謝謝奶奶”! 11月2日 晴 (七) 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綠豆并沒有死,反而長得更好了。我連忙問奶奶。奶奶說:“這是因為咱們給綠豆們補充了充足的水分, 所以綠豆才會長得更好。” 下午6點
9、半時,有兩顆綠豆已經變成了豆芽。 7點時,又有五顆豆子生出了豆芽。 這讓我太驚喜了。我數了一數, 今天就有七顆綠豆變成了豆芽! 今天過得好充實呀! 綠豆芽觀察日記(二)星期天上午十點,我又觀察了一下綠豆芽,讓我失望的是,這次綠豆芽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我用放大鏡仔細一看,綠豆還是有一點變化的嘛:有些綠豆的芽長長了許多,大概可以把中間的變成了雪白的,就像綠豆扎了一個小辮子,彎彎地往上翹著。中間的縫隙也大起來,橫看像一個白色的“櫻桃小嘴”,迫不及待地要說話似的。我又看看水,水已經變成青綠的,原來,綠豆長個“小嘴”是告訴我要給它們換
10、水了呀。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了,加上了清水,又把里面的綠豆皮拿了出來。清理好后,我仿佛覺得綠豆更加白了,爭著跟我說謝謝呢。看來,觀察綠豆一下要仔細呀。綠豆芽觀察日記(三)晚上,我從托管班急沖沖地奔到家里,爭著看綠豆芽。果然不出我所料,綠豆芽長了一點點,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綠豆芽有沒有長大,就像一位小姑娘悠然地抖動著自己的長發,焦急地等待著自己美麗的頭發快快長長,可是綠豆芽在我眼中長得特別慢,好像有人在下面拉著它,三天過去了,綠豆芽還是十弱小,我只好用“它已經長得很快了”這句話來安慰自己。這時,我聽別的同學說,家里的綠豆芽已經長得十分長了,大概有一寸了,可我家的綠豆芽只有五毫米長。我心急如焚,真希
11、望用魔法讓我的綠豆芽一下子就長成熟。于是我乞求同學告訴我有什么好辦法,同學告訴我,在種綠豆時要及時換水,并有合適的水量,最好在杯子上蓋上紗布。“蓋紗布”?我覺得很奇怪心里不禁起了個問號。于是我又接著問同學,同學說:“蓋紗布,一是因為要避光,否則豆子要爛掉;二是因為給綠豆濕度;三是因為芽往上長會十分細,要有個障礙物使它長粗。”我馬上照著做,綠豆憋著小嘴,仿佛在責怪我。我馬上給綠豆“道歉”。看來,孵綠豆芽也一定要懂得科學呀!綠豆芽觀察日記(一)今天,我要種綠豆,寫觀察日記。首先拿出幾粒飽滿的綠豆,接著在塑料杯里放進吸足水分的紙巾,然后把3粒綠豆放在紙巾的旁邊,這樣就可以種綠豆了。17個小時之后,它
12、長出了1毫米的小芽,這時我非常高興,希望它能夠茁壯成長。8月2日 星期天 晴第二天,它的芽長長了,于是,我把紙巾拿出來,再換一張紙巾,這樣放久了也不會臭了。我看見它慢慢地變大,外面的皮慢慢地綻開,最后皮掉了,這被屋子里的小飛蟲看見了,鉆到里面飛來飛去,于是我把蟲子趕走了,上面壓著一本書,這樣就好了。8月3日 星期一 晴今天,它長到2厘米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我聞了聞,有一股臭味,我說:“啊,又要換紙了。”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把紙抽了出來,因為,它已經長到2厘米了,我怕我要使使勁的話會把芽弄斷的。8月4日 星期二 晴這一天,我到公園玩,沒有觀察綠豆,直到晚上7點才回家,才看到綠豆,“它又長大了”我高
13、興地對爸爸說,“綠豆又長到3厘米了。”爸爸說:“是嗎?”于是,我把綠豆拿給爸爸,爸爸笑著說:“長的好長,你一定要好好照顧它。”聽完爸爸的話,我下定決心要好好照顧綠豆。8月5日 星期三 晴今天我把綠豆拿到面前聞了聞,“啊”一股臭味,于是,我把綠豆放到窗戶上,一直也沒有看綠豆,希望它不要死。8月6日 星期四 晴今天,我打開窗戶,看見綠豆發霉了,里面還長了小小的白白的,全部爬在杯里了,我特別擔心它會死,因為我辛辛苦苦的把它養大,不想看見它死,最后它還是死了,我心里非常難過。“做一個生態瓶”在孩子們第一次看教材時就成為孩子最向往的課了。有學生在開學初就問我,“老師,什么時候做生態瓶啊?”當這一課逐漸接
14、近的時候,我卻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態瓶怎么做?條件不許可呀!我自己也無從下手,何況是學生!學校里有養魚的玻璃缸,有供學生觀察的例子。還讓學生動手做生態瓶有這個必要嗎?教材的編者也說做生態瓶是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讓住校學生制作生態瓶有點不現實,我們生活在城市里,周圍沒有供學生選擇的自然水域,水草、小魚、小蝦從哪里來?如果去花鳥市場買,價格貴,錢誰來出,如果買來,孩子們能養多久?我們能換的水只有自來水(有漂白劑,不適合小動物生存),我們又沒有這樣的經驗。再說,我還沒找到本市的花草市場呢?思量再三,我決定把這個任務拋給家長,把這一課放在國慶長假之前上。假期孩子們可能走親訪友,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中的
15、自然水域,假期有父母的陪伴和合作,既能保證孩子的安全又能增加親情,應該是一舉多得。假如家里條件許可,可以到花草市場去購買水草、小魚、小蝦之類的小動物制作成生態瓶。 有了這樣的設想,今天上課的目的就很明確了,“激發學生做生態瓶的興趣,教給制作生態瓶的方法”。 上課時,我提著一個能裝5L油的空桶走進教室。學生張大驚訝的眼睛,我當作沒看見,把桶藏在講臺桌下。課一開始,出示“池塘剖面圖”(書本14頁的插圖)讓學生說說生活在池塘中的水生生物有哪些?非生物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引出“生態群落”的概念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
16、群落。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群落。 學生對生態群落有了了解后,提出制作生態瓶的要求。我從桌子底下拿出空油桶,問:“家里有這樣的油桶?”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有。” 師問:“有了桶,你準備怎么做?”“清洗瓶。”“怎樣清洗瓶?” 學生暢所欲言。(1)用洗滌劑洗。馬上遭到同學反對,認為洗滌劑會對生物有傷害。(2)用熱水、冷水輪流洗。這樣可以,需要耐心。(3)用沙子搓洗,可以放少量洗滌劑。洗后用水釀久一些。 接下來準備什么?“底下放一些小石子,沙子。”有學生補充,“沙子要清洗干凈。” 再接下來就是倒入水。師特意強調“自然水域中的水”并介紹怎樣是“自然水域中的水”。
17、瓶里的水與所養的生物要相適應。水要從瓶壁慢慢倒下,不要沖壞底下的泥沙。 有水后就可以種“一些水生植物”,等植物成活后,再放入小動物。怎樣放小動物?又展開討論。(1)不能用手抓,用手連水捧起來,輕輕放下去。(2)用網勺舀起來,輕輕放入水中。(3)側過容器,連水一起輕輕倒下去。“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選擇什么樣的小動物放入生態瓶合適成為同學討論的焦點。必須遵循“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原則。同學做生態瓶的方案有:(1)農田旁的小水溝里有水生植物,可以挖一些水草,撿一些田螺,帶回這里的水,放一些小鯽魚等。(這是家住農村孩子的可行的方案。)(2)小河邊有田螺,也有水草、小魚,讓家里人幫忙,用河水及河里的
18、生物做生態瓶。這里強調安全問題,必須與大人一起干。(見過小河的學生想出來的。)(3)海邊也有水草、貝殼類動物,也有小魚、小蝦,有學生提出用海水做生態瓶,這個方案得到通用學們的認可。(這是生活在海邊的同學想出來的。)(4)我家前面就有一個花鳥市場,那里有水草、小魚、小蝦買,也有水送。我去買一個回來養。大多學生都有買的想法,他們生活在城里,家庭條件又好。有的同學家里就有那種生態玻璃水箱。 我看學生情緒高漲,問他們:“有了生態瓶,放在什么地方,怎樣去管理?”通過討論,他們得出:要經常觀察生態瓶的變化,及時喂養小動物,還要經常換水等。考慮到后期管理的難度,有些學生的熱情冷卻了許多。老師建議有條件的同學
19、,幾個人組合買一個生態缸。希望同學們到大自然中去取材料。取材料的時候,必須有大人陪伴,特別要注意安全。下課后,學生還在就生態瓶的建造激動得說個不停,我則悄悄地退出教室,學生的熱情之火是點燃了,國慶節后能否看到學生親手制作的生態瓶呢?我期待著。到五(2)班,一進門,就被擺在后面的“生態瓶”吸引住了。太好了,終于見到一個象樣的。“生態瓶”的主人-馮伊盛章自豪地告訴我,這個生態瓶除盒子是外婆以前買的,里面的生物都是自己在河里撈來的。小魚用網網上來的,網套在鋼絲做的圓桶中。魚撈太多,把多余的小魚放回河里。 帶著這份欣喜,我又去了五(3)班、五(4)班,很失望,沒人帶來。但沒帶來并不意味著沒做,孩子們有
20、嘗試過的,有放在家里。因為路途遠,父母不放心她們帶過來。(我們學生來自各地,住校,有實際困難。)我只好讓他們互相交流做生態瓶的經歷。 有了一個現成的生態瓶,改變生態瓶的課就能上了。當我提著馮伊盛章同學的生態瓶去各班上課,孩子們總呼啦啦地圍上來,爭著看。孩子們看到生態瓶里可愛的小魚,貼在壁上的田螺,浮在水中的水草激動不已。一個孩子說:“那就是水草啊,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上課前,我都要講馮伊盛章同學自己動手制作生態的經歷,感謝他為同學們提供這么好的生態瓶。孩子們聽得專注,眼里滿是羨慕和敬佩!當然,我也進行我檢討,因為我也沒做生態瓶,這讓孩子們少了幾分負罪感內疚感。(因為他們沒完成任務,心理會難受
21、的,也有遺憾的。)在我的引導下,大家有一個共識:馮伊盛章同學的生態瓶,就是大家的生態瓶!我們關注這個生態瓶,盡所能讓生態瓶里的生物過得舒暢一些,活得長一些。 因為先上維護生態平衡,孩子們對改變生態瓶里水的數量、生物的數量所造成的后果的預測跟實驗結果差不多。我們雖沒按書本內容做實驗,本課的目標還是能落實的。好羨慕“支點”的學生,他們的生態瓶做得好多啊!今天的實驗課能上成功得感謝五( 上星期五給學生布置找蚯蚓的任務,說好星期一上課用。早讀課去四個班轉了一圈,只有兩個學生帶來,還有五(4)班羅敏同學,她帶的兩條蚯蚓放在油紙袋里,倒出來已是奄奄一息,后來爬到桌子上死了。同學們沒帶蚯蚓的理由是
22、:天氣干燥,找不到蚯蚓;父母反對,不讓帶;自己不想去抓蚯蚓,太臟了;不敢去抓蚯蚓;忘記了。孩子有孩子的理由,我沒有責備他們,我不是也存在僥幸心理,自己不動手,期待學生帶蚯蚓來。還好有學生帶蚯蚓來,不然就得臨時抱佛腳,自己去地里挖蚯蚓了。 有了蚯蚓,就可以準備實驗材料了。我找遍實驗室尋不到合適的盒子。回到辦公室,看到柜子里裝墨水的盒子,長方形,上面有蓋子,我是喜出望外,把里面的三瓶墨水拿出來放在一邊,再用透明膠帶把盒子上下左右的縫隙都粘住,干土、濕土的實驗可以做了。有光、沒光的實驗又怎么辦呢?我回到實驗室,看到透明的塑料盒子,計上心來,用紙包住一頭,另一頭露出來,不就可以了嗎?說干就干,用厚一些
23、的紙包住盒子一邊,用膠帶固定住,盒子可以推拉自由進出。用手抓蚯蚓我是不敢的,我又準備了一把塑料鑷子,一個透明的塑料盒,裝在工具盒里就去上課。 課開始復習植物和環境,交流大禮拜觀察到的綠豆生長過程。由植物生長需要環境,引出動物蚯蚓喜歡什么樣的環境這個話題。蚯蚓,應該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小動物,他們能說出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濕、黑暗的泥土里。本課的重點就是如何設計實驗證明蚯蚓生活在潮濕、黑暗的土壤中。學生暢所欲言,設計對比實驗,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我出示了準備好的有蓋盒子,一邊放上干土,一邊放上濕土,中間留著空地,把五條蚯蚓放在中間,蓋上蓋子,五分鐘后打開盒子,驗證蚯蚓的去向。結果是五條蚯蚓全在濕土這
24、一邊,蚯蚓喜歡潮濕的土壤的猜測是正確的,同學們歡呼雀躍。 驗證蚯蚓是否喜歡光的實驗,我把五條蚯蚓到在盛濕土的透明盒子上,推進事先做好的紙盒子里,包住口,只留透明的一頭,五分鐘后,抽出盒子。蚯蚓全在土壤中,而且在黑暗的那頭,因為盒子是透明的,在底下的,或靠壁的蚯蚓能清晰可見,學生特興奮,用手指指點點,覺得蚯蚓好可愛。我們從蚯蚓對環境的需要和適應,談到其他動物適應環境的例子,學生舉的例子還挺多的,例子還沒舉完,下課的鈴聲響了,學生的余興沒減。“沒發言的同學下課后與同學交流,動物適應環境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可以上網查,或找書去看。很有意思的!有收獲別忘了與老師分享哦!下課!”課就這樣結束了,但我是離
25、不開教室的,那些沒發言的學生圍著我,激動地說他所知道的例子,我則是一個用心的傾聽者,得到肯定,得到回應,他們才滿足地離開,好可愛的學生。他們的離開,我才能拿著我的行頭到另一個班,繼續我的下一節課。每上一個班,我都要學生感謝陳巍同學,是他的辛勤勞動讓大家有機會看到蚯蚓,親身感受到實驗過程。也大大表揚了他熱愛科學的精神,做到了大家沒做到的事。同時告訴學生,單看這一個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是不科學的。學生的學具袋里有四種顏色的紙,要做“物體顏色與吸熱”的實驗,必須準備同樣溫度、升溫一樣快的溫度計。學生手中的微型溫度計很難找到一樣度數的,我說它是玩具溫度計。我得為學生準備幾支同樣溫度的溫度計,以保證實驗數據
26、的準確性。我去實驗室找出所有的溫度計,一樣溫度的挑出來。如何知道它們升溫是否一樣呢?倒一杯熱水把溫度計全插下去就能檢驗出來了。在回辦公室的路中,我突發奇想,人體是恒溫的,把溫度計放在手心能否檢測出來呢?到辦公室一看,溫度上升了8度,我又把上升速度一樣的溫度計五支一組作好記號(不同位置貼上標簽)裝在信封里。一切具備才去上課。 問: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是什么?你了解太陽嗎?請閱讀書本36頁第一段:太陽是一個在熊熊燃燒的巨大火球,外部溫度6千多度,內部溫度高達兩萬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熱散發到宇宙空間,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地球得到的太陽能量,僅僅占太陽放射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卻使我們的地球充滿
27、了生計。 人類一直在研究“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讓學生說說人類利用太陽的光和熱的例子,如光能發電、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等等。我特意向學生介紹太陽能汽車的研究近況。 問: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人們夏天穿的衣服的顏色與冬天穿的衣服的顏色是否一樣。夏天人們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冬天呢?這是什么原因呢?想不想去研究?(學生都知道深色衣服吸收熱量多,淺色衣服吸熱少。)如何證明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呢?看書本的實驗方法。學生拿出事先發給的四種顏色不同大小一樣的紙,把它們折成紙袋,然后把溫度計插入袋中,到陽光下測量,每隔兩分鐘記錄溫度計的溫度。 因為事先我沒做過這個實驗,課堂中,我與一組學生一起做這個實驗。十分鐘
28、后,黑色紙溫度上升最快最高,白色紙溫度上升最低。到第六分鐘,溫度基本保持在原狀。這讓我們知道物體吸熱是有限度的,不是無限制地吸熱。 在匯報實驗數據時,有一小組與我們的數據出入較大,原來他們小組同學把四個紙袋放在科學書上測,我們是把紙袋直接放在地上,結果它們組上升的溫度比我們高出幾度。我摸了一下地面,感覺地面很冰,估計紙吸收的熱量一部分被地面吸走的緣故吧!這個實驗只有一個班做成功,上其他三個班時都不見太陽,我只好把實驗數據告訴學生。 實驗數據如下(中午11:09-11:19): 紙的種類 剛開始的溫度 2分鐘 4分鐘 6分鐘 8分鐘 10分鐘 白紙 25 26 27 27 27 27 鋁箔紙 25 29 29 29 29 29 紅紙 25 27 28 28 28 28 黑紙 25 30 31 32 32 32 我們的實驗數據很好地說明黑色紙比白色紙吸收的熱量多,也能很好地說明人們喜歡夏天穿淺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的原因了。 :1、光和熱有關系嗎?(有,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 2、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什么關系呢?怎樣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看書本33頁,介紹本節課的實驗材料和實驗要求。 在學生離開教室前,把后面的知識提前教。介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礦井通風與安全》課件
- 榮昌別墅地毯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國單推氮窯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抵押擔保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防松片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鋼材材質機械性能萬能試驗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慈溪機房地坪施工方案
- 2025年合同違約與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規定
- 底層石膏工程施工方案
- 智慧商場新零售營銷解決方案
- 13《貓》 第二課時 課件
- 棒壘球課教學大綱
- 地鐵保潔安全培訓
-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循環共23張
- 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
- 延伸護理服務的課件
- 意大利(百得)TBG 系列燃燒機說明書
- 污水處理設施運維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冠脈搭橋術個案查房
- 李白《長干行》教學課件
- 駕駛員日常安全教育培訓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