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兩篇:愛蓮說、陋室銘》4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doc_第1頁
《短文兩篇:愛蓮說、陋室銘》4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doc_第2頁
《短文兩篇:愛蓮說、陋室銘》4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doc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短文兩篇:愛蓮說、陋室銘 4 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教學目的 1·體會愛蓮說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 2·體會陋室銘借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法,理解銘文的特點。理解作品中表達的一種高尚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學習一些文言詞語,尤其是多義詞。 教學要求 1·從生長環境方面,體態香氣方面,風度方面分析p 蓮花有什么值得喜歡的,理解愛蓮說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批判,領悟作者對高潔品格的追求。 2·抓住重點詞句輸通文意。 教學重點 1·體會愛蓮說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2·體會陋室銘借助描寫陋室抒發感情的寫

2、法,理解銘文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愛蓮說的主題是什么? 通過對蓮花的愛慕和贊頌,表現作者對美妙理想的向往,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時,通過對牡丹的厭惡和鄙棄,表現出對趨附權貴,茍隨時俗及其風氣的不滿,文章鮮明地表現了作者的進步理想和美學情趣。 2·愛蓮說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本文在寫法上很有特色:其一,運用了疊式襯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襯托蓮,而作用各別,巧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題。其二,運用了擬人比喻法,寓所要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寫事物的相似特點中,把人的趨勢,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濃艷、菊花的傲霜、蓮花的清逸等特點表現出來,寫物喻人,生動貼切,含義深入

3、。 (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以"予獨愛蓮"四字,引出一段蓮的頌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蓮的風貌和氣質:處污穢之境,葆純粹之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蓮莖貫穿正直,表里如一,卓然自立。"香遠益清",寫蓮清香遠溢,芳氣襲人;"亭亭凈植,可遠觀不可褻玩",寫蓮的形態端莊大方,凜然可敬。 作者外表寫蓮,其實意在蓮外。顯然,作者是以花喻人,借蓮自況,以蓮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節操。縱觀全文,似句句寫花,而意不在花;通篇無人,卻字字寫人。文中寫了蓮的七種可貴的品質,一一都有明顯的比喻意義

4、:第一,"出淤泥而不染"(在惡劣污濁的環境中不受影響,潔白無瑕,近墨者不黑);第二"濯清漣而不妖"(在優越的環境中不夸耀,天真自然);第三,"中通外直"(胸懷豁達);第四,"不蔓不枝"(行為正直);第五,"香遠益清"(美德遠播);第六,"亭亭凈植"(潔身清廉,傲然立世);第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氣節高尚,英姿威儀)。 (2)運用映襯,烘云托月。 愛蓮說主要寫蓮,但用菊和牡丹來作映襯。 首先,要明確作者所寫的三種花都有明顯的比喻意義。把菊花比作"

5、;花之隱逸者",是說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把牡丹比作"花之富貴者",是說牡丹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把蓮花比作"花之君子者",是說蓮花高潔清逸,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聲遠播的君子。 明確了比喻義,再看看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度。對蓮的表揚顯而易見,是全文的重心,而對菊和牡丹又是什么態度呢?嘆惋菊花,鄙薄牡丹。真正愛菊的隱逸者陶潛,因蔑視世俗,厭惡官場而返歸田園、寄情山水。應該說,陶潛的品格也是高尚的,但其缺乏因此為之嘆

6、惋的是:陶潛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超然物外,處世態度未免有些消極。"君子"那么不同,他們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濁塵世卻能永葆高潔本色。相形之下,"花之隱逸者"就比"花之君子者"略遜一籌了。至于牡丹,李唐之世,每當盛開,那么權貴趨之假設鶩,有種植求利者,株價數萬。文人墨客爭相賦詩,推波助瀾。周敦頤目睹當時世風日下,官場混濁,稱牡丹為"花之富貴者",正表現了作者對那些追名逐利、蠅營狗茍之輩的鄙薄和憎惡。 由此可以看出,寫"菊"寫"牡丹"仍是為了襯&q

7、uot;蓮",寫"菊"為旁襯,寫"牡丹"為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針砭了時俗。 3·陋室銘的構造是怎樣的? 全文81個字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 (開頭至"惟吾德馨":比興起篇,引出主題。 第二層 ("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寫居室環境。日常生活,表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層 ("南陽諸葛廬"到結尾):以類比法說明陋室不陋。 比興起筆:"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龍那么靈。" 推出主題:"斯

8、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之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陋室之人:"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陋室之事:"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至此陋室不陋的蘊義已然寫足。 陋室不陋:以兩個歷史人物類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最后引論語之典,束住全文。"孔子云:何陋之有?" 4·陋室銘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1) 虛實是我國古典美學中重要的審美概念,也是藝術辯證法的總綱。陋室銘是虛實結合的佳作。全文81個字,虛實相生,變化有致,耐人尋味。 開篇以形象

9、的議論起筆:"山不在高,有龍那么靈。"推出全文題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虛代實,出筆非凡。"德馨",一語統攝全篇,突出道德的作用。第二層進入對"陋室"的描寫。先寫清幽景物 "苔痕上階""草色入簾",渲染恬靜氣氛,反映出主人的淡泊心志。此為實景描寫。次寫"陋室"往來人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前句為實寫,后句為虛寫,虛實相配,盡寫"陋室"儒雅之風。最后寫"陋室"中生活之事。"調

10、素琴,閱金經"為實寫,表現主人高雅的生活情操。"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為虛寫,反映主人對世俗、官場生活的厭惡。這一層沒有出現"德"字,但處處扣緊"惟吾德馨"這一題旨。 在對"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的實寫之中,巧妙地穿插了"三無"的虛寫,加上 引入題旨的"二有"虛筆,真是虛實相間,襯托有術。最后的結尾,又用"諸葛廬""子云 亭""孔子云&quo

11、t;三個歷史掌故,類比、引證,以虛映實,反映了作者閑適的心境和淡泊的志趣。 寥寥81字,虛寫占一半有余,假如我們把文中虛寫局部去掉,不僅內容會顯得薄弱、無味, 題旨難以酣暢表達,文章的形式也將變得局促、呆板,絕無此文之多彩風姿。 (2) 假設把陋室銘作議s:/論文分析p ,那么明顯地具有論點、論證、結論,符合議s:/論文的構造特點。 論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二有"類比推出。 再看論證。 物證。"綠苔上階""草色入簾"可謂陋矣。但作者卻以擬人手法,用了"上""入"二字

12、,把苔蘚急上階頭,青草欲進住室寫得栩栩如生,原因是什么呢?是它們羨慕主人的才德,作者雖未直說,但含蓄地表現出來。 事證。先說往來的是鴻儒,又說室內的活動"調素琴,閱金經",再說室內"無絲竹""無案牘"。靜以養身,儉以養德。作者強調德之難得,而陋室皆有。 人證。列舉諸葛亮,揚雄居陋室的事例,證明"德馨"可使陋室不陋。 言證。引孔子之語,使人加深對 "德馨"的認識,啟發大家遙憶顏回為人,理解"德"與"陋"的關系。 四個論據層層遞進,而結論就在"言證"當中,論證推到"言證"結論已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題目有"陋室",文中也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是陋 還是不陋呢? 從建筑和屋內布置看并不豪華,甚至是簡陋的,但由于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