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要物理專題訓練七浮力_第1頁
中考指要物理專題訓練七浮力_第2頁
中考指要物理專題訓練七浮力_第3頁
中考指要物理專題訓練七浮力_第4頁
中考指要物理專題訓練七浮力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訓練七 浮 力考點指津本專題為浮力,知識掌握基本要求: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會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能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判別物體的浮沉。中考命題熱點: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學會應用,用物體沉浮條件判斷物體的沉浮。一、填空題1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2如圖7-1(甲),逐漸把物塊往下放,在物塊全部浸沒到液體中之前,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逐漸變小的,這說明物體浸入液體中越多,受到的浮力就 ;當物塊全部浸沒到液體中后(見圖乙),讓物塊在液體中緩慢地平移或上下移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發生變化,這一現象所說明的問題是: 圖7-1圖7-3圖7-23一個物體掛在豎直放置的彈簧測力計掛鉤上,靜止時彈

2、簧測力計的示數是3N若將物體浸到水中,靜止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8N由此可知物體重為 N,水對物體的浮力是 N4水中有一質量是1OO克的木塊浮在水面靜止不動,則木塊受到的浮力是 牛。5一個雞蛋沉在水中,往水中倒入一些濃鹽水后,使雞蛋懸浮在水中,這個過程中,雞蛋所受浮力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再向水中到一些濃鹽水,使雞蛋漂浮在水面上,雞蛋受到的浮力 (填“變大”、“變小”、“不變”)6、把三個體積相同的實心銅球,分別放在酒精、水和水銀中,如圖7-2所示,受浮力最大的是浸在_ 中的銅球;受浮力最小的是在_中的銅球。(提示:水銀銅水酒精)7將一只質量為20g、密度為0.5×

3、;103kg/m3的實心球放在容積為300mL的容器內,往容器里加水,最多可以加 g的水8. 浸沒在水中的銅球重5牛,體積為600厘米3,它在水中將 (填“上浮”、“下沉”或“懸浮”)。它靜止時所受到的浮力為 牛。(g取1O牛/千克)二、選擇題9將兩個物體同時浸沒到某一液體中,它們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這說明它們必有相同的( ) A密度 B質量 C形狀 D體積10如圖7-3所示,一個重為0.2N的小球被線拉住而浸沒在液體中,如果它受的浮力是1.8N,則線對球的拉力是 ( )A1.8N B1.6N C0.2N D0N11某農戶生綠豆芽時,將綠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發現成熟飽滿的綠豆沉入水底,干癟、蟲

4、蛀的綠豆漂浮在水面上,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沉底的綠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綠豆受到浮力大于重力B沉底的綠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綠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C沉底的綠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綠豆受到浮力等于重力D沉底的綠豆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漂浮在液面的綠豆受到浮力小于重力12兩個物體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將它們同時浸沒到水中,發現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的減小值相同由此可以判斷 ( )A兩物體受的浮力一定相同 B兩個物體一定是等重的C浸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是相同的 D兩個物體一定處在液體中相同深度圖7-513如圖7-5所示,質量相等的A、B、C三個小球,放在同

5、一液體中,結果A球漂浮,B球懸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果三個小球都是空心的,則它們的體積可能相等B如果三個小球的材料相同,則AB兩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三個小球都是空心的,則它們所受浮力的大小關系為FAFBFCD如果三個小球都是實心的,則它們密度的大小關系為ABC14某學生做以下實驗: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將盛有一些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里(如圖7-6所示),測得船底到液面的距離為h,再每隔一定時間向水里加食鹽并攪動,直至食鹽有剩余問在他所繪制的吃水線至船底距離h隨加鹽量而變化的圖象中正確的是 ( )圖7-6圖7-715如圖7-7所示,一個木塊浮在水面

6、上設想將木塊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并取走,那么 ( ) A剩下的部分木塊會下沉,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B剩下的部分木塊會上浮,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減小C剩下的部分木塊不上浮也不下沉,水對容器底的壓強不變D以上說法都不對16、一艘輪船從海里駛入河里,輪船受到的浮力大小將( ),排開水的體積( )A、變小 B、變大 C、不變 D、無法判斷17、潛水艇從海里到河里(完全浸沒在水中行駛)則( )A潛水艇受到的重力變小,浮力不變 B潛水艇受到的重力變小,浮力變小C潛水艇受到的重力不變,浮力不變 D潛水艇受到的重力不變,浮力變小18、如下圖所示,把一個自制的密度計分別放入兩種不同的液體中(左圖為甲液體,右圖為乙液體

7、),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第19題圖 A這個密度計在甲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較大 B這個密度計在乙液體中受到的浮力較大 C甲種液體的密度較大 D密度計B處的刻度值應大于A的處的刻度值 19、有兩個體積相同的物塊A、B在水中的情況如圖所示,則A、B所受浮力的大小關系是( )。A、B兩物的密度關系是( )AA大;BB大; C一樣大; D無法比較 20、個邊長為a的立方體鐵塊從圖(甲)所示的實線位置(此時該立方體的下表面恰與水面齊平),下降至圖中的虛線位置,則圖(乙)中能正確反映鐵塊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鐵塊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關系的圖像是 圖7-8三、實驗與探究題21如圖7-8所示,將一塊重為

8、3N,體積為100cm3的石塊,用細線系著浸沒在裝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上升到12cm. (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計,g10N/kg). 求:(1)石塊所受浮力;(2)容器中水的重力;(3)細線松動,石塊沉到容器底靜止后,容器對水平地面的壓強.圖7-922小莉家中有一金屬塊,不知是什么金屬恰逢學校舉辦科技周,于是她進行了如下實驗:先用細線吊著金屬塊掛在彈簧秤上,彈簧秤的示數如圖甲;然后把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彈簧秤的示數如圖乙問:(1)這塊金屬塊所受的重力是N(2)小莉同學根據測得的數據,通過計算,初步判定這是金屬鐵她是根據 來判定的(3)利用彈簧秤上的示數,除了能求

9、(1)中金屬塊重力外,你還能求出有關金屬塊的哪些量(至少算出兩個,并寫出計算過程,g取10牛/千克)?23、如下圖所示,重為10N的小球懸浮在盛水杯中,用力的圖示法表示小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24、一根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96牛,用它拉一個浸沒在水中的質量為27千克的鋁塊,如果鋁塊在水中勻速上升(不計水的阻力),問:(1)鋁塊全部浸沒在水中時,繩對它的拉力有多大?(2)鋁塊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多大時,繩子會被拉斷?中考鏈接:1(2006)如圖所示,A、B兩實心球靜止在水中,則 A兩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B兩球受到的浮力不等,A球受到的浮力大 C兩球的密度不等,B球的密度大DB球的重力一定大于A球

10、2(2009)重100牛的水可以產生的最大浮力為( ) A.一定小于100牛一B一定大于100牛 C一定等于100牛D可以大于100牛3(2010).如圖,兩個相同容器都盛滿水,甲中有一個體積為50厘米。,密度為 0.5×103千克米3的木塊漂浮在水面。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漂浮時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有1/3體積露出水面B木塊緩慢下壓至浸沒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不變 C木塊全部壓入水中兩容器底部受水的壓力和壓強都相等D取出木塊后兩容器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和壓強都相等4(2011)如右圖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業時,將裝滿金屬工具的大鐵箱用繩子懸放入水。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鐵箱沒觸碰到水

11、底,此時船的吃水線在A處。換個地方第二次再放,鐵箱才接觸到水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鐵箱在船上時,船的吃水線在A處下方B.鐵箱接觸到水底時,船的吃水線仍在A處C.鐵箱接觸到水底時,船的吃水線在A處之下D.鐵箱接觸到水底時,船的吃水線在A處之上5(2012)小吳同學為探究力之間的關系做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將彈簧測力計下端吊著的鋁塊逐漸浸入臺秤上盛有水的燒杯中,直至剛沒入水中(不接觸容器,無水溢出)。在該過程中,下列有關彈簧測力計和臺秤示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不變 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也不變 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減小,臺秤示數增大 D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臺秤示數增大6(2007)小杰同學發現了一個金屬塊,他想知道它的重力和密度。他手中只有一只量程較小的彈簧秤,當他用此彈簧秤測量此金屬塊的重力時,發現已超過彈簧秤的最大量程,于是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去測量。圖中OA:OB=1:3,用細繩把金屬塊懸掛于A點,用彈簧秤在B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當OB杠桿水平靜止時,彈簧秤讀數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