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風俗中的民間美術歷史與文化尋繹_第1頁
節日風俗中的民間美術歷史與文化尋繹_第2頁
節日風俗中的民間美術歷史與文化尋繹_第3頁
節日風俗中的民間美術歷史與文化尋繹_第4頁
節日風俗中的民間美術歷史與文化尋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編 號_201202_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實踐考察報告民間美術分類研究(資料收集)報告系 別 藝術系專 業 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姓 名 李翹翹學 號 2010220701班 級 1003班指導教師 周洪軍、鄧亞菲、孫旭博2012年9月節日風俗中的民間美術歷史與文化尋繹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一種行為層面的傳統文化,根植于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體現了強大的文化凝聚力與生命力,有時甚至與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聯系,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 民間美術中國民間美術是美術分類的一種特殊范疇,特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由身處社會下層的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

2、需要而創造,經由集體傳承和歷史積累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美術形式。民間美術是區別于宮廷美術,文人士大夫美術而言的一種歷史概念。民間美術是民俗文化的視覺形象載體,民間美術的產生源于實用,民俗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民俗的產生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理解。民俗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語言和行為所傳承的喜好,風尚,習慣和禁忌等。張紫晨先生稱“民俗”就是下層人民創造的用來自我教化或傳襲已久的東西。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給民俗下個定義:民俗是創造于民間,傳襲于民間的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民間文化現象,特別是在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當中帶有傳承性的行為,生活習慣,思想意識等

3、。(見圖1.1圖1.2圖1.3) 圖1.1 滿堂紅 圖1.2 歸寧 圖1.3 老鼠娶親二、民間美術與民俗文化之間的關系民間美術也是一種民俗現象,它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民間美術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正是因為它依附于民俗活動得以長期流傳而不至于被歷史淹沒。一方面民俗活動為民間美術的創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動力,另一方面,民間美術又豐富了民俗民風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民間美術貫穿于整個民間生活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因此人們說民風民俗是民間美術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沃土,而民間美術則是民俗文化和社會習俗的視覺形象載體。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民間

4、美術與物質民俗(體現在民居,服飾等方面);民間美術與社會民俗(包括歲時節令,禮儀習俗等);民間美術與精神民俗(宗教,信仰,巫術等)。(一)中國傳統節日 1春節 春節又稱過年,是漢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至十五日結束。古代的春節叫元旦、元日、新年。新中國成立后,將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各地民間過年有守歲、吃年飯、貼灶公、貼“福” 字、貼對聯、貼年畫、拜年、放鞭炮、放焰火、走親戚、點蠟燭、包餃子、點旺火、剪紙、贈送賀年片、耍社火、游春等習俗。人們以此來驅邪消災,祈望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見圖2.4)。2元宵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節、燈節,是漢族傳統的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

5、五日舉行。元宵節起源于漢朝。在這一天活動很多,有吃元宵、打太平鼓、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踩高蹺、小車會、舞獅子、扭秧歌、唱大戲等。節日里,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慣,如陜西人吃“元宵菜”;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等、它寄托著人們祈求新一年圓滿順遂的心愿(見圖2.5)。3清明節 清明節屬我國歷法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節期在公歷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它也是漢族傳統節日。古時候,清明這天,人們有禁火寒食、上墳掃墓、踏青春游的習俗。凡墳塋都于這天拜掃,剪除荊草,供上祭品,焚化紙錢。如今,在南方一些地區,清明前還把井溝打掃得干干凈凈,并在井邊插上楊柳枝。此外,各地在節日中

6、還有斗雞、蕩秋千、作假花、放風箏、拔河等活動(見圖2.6)。4端午節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見圖2.9) “端”是開始、“初”的意思;“午”與“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謂“端午”就是“ 初五”。由于午時艷陽高照,陽光燦爛,故又名“端陽”; 端午節這天,月、日皆為五, 故又稱“重五”; 端午節用菖蒲避邪, 故又稱“蒲節”。又有古人云是日用蘭草湯沐浴的習俗,故又稱“沐蘭節”。唐宋時,此日又叫“大中節”、“端陽節”。明清時北京人稱其為“五月節”、“女兒節”。道教稱此日為“地臘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夏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它約始于春秋戰國之際,其來源有四種說法,其中在民間流行

7、最廣、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為紀念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這天,人們會舉行各項活動,如吃粽子(見圖2.1)、躲午、賽龍舟、迎火船、戴艾蒿、掛菖蒲、帶香包(見圖2.2)、掛葫蘆、驅五毒(見圖2.3)、飲雄黃酒、懸鐘馗等習俗(見圖2.7)。 圖2.1 粽子 圖2.2 香包 圖2.3 驅五毒5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八月為秋季第二個月,故亦稱“仲秋節”。又因此日恰值中秋之半,且月色明亮,故又稱“秋節”、“月夕”、“月節”。在中國人心目中,中秋是一個象征團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起源,與古代秋祀、拜月習俗有關。如今,每當中秋之夜,一輪皓月當空,亮如明鏡,圓似玉盤。家家戶戶設供桌于庭、上留西瓜、香瓜、葡萄

8、、棗子、蘋果、石榴等各樣時鮮果品,合家園坐,一邊賞月,一邊分食月餅。人們借助各種象征團圓的節物與活動,表達一個共同的心愿;祈愿家人團圓、生活美滿。“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情感。對于炎黃子孫來說,即使遠在天證海角,中秋節的明月,也能帶去親人的縷縷相思與祝福。(見圖2.8 圖2.9)圖2.4春節 圖2.5 元宵節 圖2.6清明節圖2.7端午節 圖2.8中秋節 圖2.9中秋節(二)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文化學認為,文化的結構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層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然也不例外。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春節、元宵節

9、、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還有少數民族的節日,這些節日里會開展各種藝術活動,不少民間美術的展現,掛燈籠,貼窗花,寫對聯等人們多以喜慶吉祥,平安如意等為主要表現目的,形式上追求熱鬧,紅火,如山東工藝作坊為風箏節制作雙龍頭蜈蚣風箏。窗花是民間剪紙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大、最為普及的品種。它的表現題材及其廣播,舉凡喜劇人物、歷史傳說、花鳥蟲魚、山水風景、現實生活及吉祥圖案等,最多的是花卉動物和喜慶吉祥紋樣。(見圖2.10 圖2.11 圖2.12 )民俗作用最為集中,不僅美化生活環境,而且寄托著

10、對生活理想的追求與渴望。 圖2.10窗花 圖2.11窗花 圖2.12窗花(三)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物質層面1.傳統節日中的飲食文化眾所周知,中華民族的節日里蘊藏著豐厚的“吃”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節日就是一路“吃”過來的。如:春節吃餃子(見圖3.3),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見圖3.2),中秋節吃月餅(見圖3.1)等等。而且,絕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是在古老祭祀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些伴隨著祭神、祭祖以及節日飲食而逐漸形成一種習俗的食物,都負載著一種深厚的民俗情感。它們不僅為后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且,節日食品的獻祭、饋贈與集體分享,構成了中國節日物質生活的重要

11、傳統,體現著中國人處理天人關系與社會關系的表達方式。圖3.1月餅 圖3.2棕子 圖3.3餃子2.傳統節日中的服飾文化每逢節日來臨,人們都會穿上節日的盛裝,這在春節時候體現得尤為明顯。可以說,節日是一個民族的特色盛裝的展示舞臺。與便裝相比,盛裝雍容、典雅、莊重、講究、繁瑣,它更注重節日文化內涵的表達與展示,是我們研究一個民族歷史、文化、藝術、工藝的重要參照,具有更為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比如唐裝的演變和發展就是很好的例證(見圖3.4 圖3.5 圖3.6)。圖3.4蒙古族衣飾 圖3.5苗族衣式 圖3.6頭飾 3.傳統節日中的節日儀式文化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最早起源于祭祀。

12、發展到今天的節日慶典活動大多都與古老的祭祀儀式、迎神賽會、驅邪免災等活動有密切關系。保留到現在的民俗活動,如安塞腰鼓(見圖3.8)、端午龍舟(見圖3.7)、上元花燈(見圖3.9)等,不僅增添了中華民眾的節日樂趣,也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獨特的一部分。另外,作為與節日儀式相關的民間文藝,如祭神神詞、神話、傳說、故事等民間文學樣式,祭神歌舞、戲劇等表演藝術以及搭建神棚、扎紙結彩等民間工藝美術,也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寶庫。圖3.7賽龍舟 圖3.8安塞腰鼓 圖3.9上元花燈三、節日風俗中的民間美術的特點(一)造型特點(1)獨特的符號體系,民間美術在原始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間美術的視覺符號追求的是神

13、似,以意念造成意象,其間,滲透著人們的心理感覺,理解和幻想。由于它完好地保持著原發性視覺思維方式,所以它并不模擬對象,也不關心表面的像與不像。原始的人類最初的造型藝術,實用與美觀共存的,是自然的,如: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都存在于民間美術的造型之中,形成獨特的造型體系。不僅是民間吉祥美術,也是民間文學,民間詩歌,俗語等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2)含蓄,寓意,象征表現法,例如,“鯉魚跳龍門”寓意艱苦奮斗,用勞動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諧音取義表達法,如“瓜蝶綿綿”寓意人丁興旺,連綿不斷的生活繁衍。是在所象征之物的生命內涵上人為添加的吉祥寓意,是民間吉祥的文化中,十分普及盛行的一種現象。如

14、“耄耋富貴”,常作為給高齡老人祝壽禮物。(3)多元的造型方式,a,情態剪影造型法(見圖1.7)(許多石像等)情態剪影造型法是以影像造型方法表現對象情態特征的一種概括,夸張。在二維空間的以輪廓造型為主,抓住典型動態,夸大對象特征(注重形象的圓滿)選擇適當角度做夸張概括,造成強烈視覺張力,(構圖充實飽滿)延續了原始藝術造型的觀念,滲透到造型中去,造型特點有(動態線)導致構圖有一種動勢。b,裝飾變形法(見圖1.4 圖1.5圖1.6 圖1.8)(表現在紡織品和陶瓷里,受圖騰崇拜,實用功利和工藝制作的支配和限制,運用意象)c,幾何造型法(以數的規律性進行變化,運用于草編,藤編,麻編,絲編,以及刺繡桃花,

15、織錦圖案(見圖1.9),百家衣等以規則的三角形,正方形拼接等等)。 圖1.4鯉魚躍龍門 圖1.5 龍 圖 1.6 瓜蝶綿綿 圖1.7 情態剪影造型法 圖1.8 瑞獸 圖1.9 織錦圖案(二)文化特點(1)根源性(見圖1.10),它是根性的,母體的藝術。(2)地域性(見圖1.11),是民間美術形式發展的空間特征,民俗,民族的信仰,風俗習慣,不僅局限于藝術形式,也體現鄉土情感的內涵。(3)群體性,(見圖1.12) 區別于專門藝術的重要標志,包含產生的群眾性,消費或接受的群眾性,發展傳播的群眾性。(4)自娛性,(見圖1.13圖1.14) (自用性)是民間美術基本特征 (5)傳承性(見圖1.15) 民間美術發展的時間性,是一代傳承而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變化和改變的。圖1.10 根源性 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