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面解讀教育信息化 【摘要】 教育 信息化是實現教育 現代 化的基礎和條件,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 內容 和主要標志,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 發展 的共同趨勢。本文從教育信息化的起源、教育信息化的定義、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本質、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教育信息化的范圍、教育信息化的層次、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及規劃、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和教育信息化的意義等10個方面對教育信息化進行了全面論述。 【關鍵詞】國家信息化;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 一、教育信息化的起源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一詞最早于2
2、0世紀60年代出現在日本的一些學術 文獻 中,當時對“信息化”這一概念主要是從產業角度進行闡述和界定的。20世紀70年代,德國、歐共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家及國際組織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推動信息技術在 社會 中 應用 和發展的規劃,這些規劃都把信息基礎設施作為重要一環。1993年9月,美國克林頓政府正式提出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簡稱NII),俗稱“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計劃,其核心是發展以Internet為核心的綜合化信息服務體系和推進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
3、o1ogy,簡稱IT)在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在其帶動之下,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 中國 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從而帶動了全球信息化建設的浪潮。 我國政府對國家信息化建設高度重視,1997年4月,中國第一次信息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了包括信息資源、信息 網絡 、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和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六個要素的國家信息化體系的概念,并把國家信息化定義為: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 工業 、 科學 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進程。這個定義有四層含義:一是實現四個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
4、要服務于四個現代化;二是國家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信息化建設;三是各個領域要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四是信息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興建而提出的。在美國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中,特別把IT在教育中的應用作為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美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積極反應,許多國家的政府相繼制定了推進本國IT在教育中應用的計劃。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整個社會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們越來越關注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的 影響 ,“社會信息化”的提法開始出現,聯系到教育改革和
5、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開始出現了。現在,政府的各種文件已經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并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二、教育信息化的定義 盡管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已在我國廣泛使用,但對教育信息化的定義卻是眾說紛紜,難以統一,在 目前 國內學者提出的眾多教育信息化定義中,主要以“過程說”居多,主要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與教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系統工程。”(李克東)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形
6、成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信息化教育。”(祝智庭) “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南國農) 上述定義均從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教育信息化概念的主要內容,如:強調了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的過程;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領域及范圍;突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動力和直接目的現代信息技術的教育應用;體現了信息資源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等。 通過對國內已有教育信息化定義進行整合,并參照國家信息化定義,我們不妨對教育信息化重新作一界定: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國家及教育部門的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教育系統
7、的各個領域全面深入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加速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這個定義有四層含義:一是實現教育現代化離不開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務于教育現代化;二是國家及教育部門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教育信息化建設;三是教育系統的各個領域要廣泛深入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個定義有五個特點:一是強調了教育信息化建設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以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盲目性,規劃和組織的主體應是國家及教育主管部門;二是明確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終目的實現教育現代化;三是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范圍教育系統的各個領域;四是突出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作用原始動力和直接目的;五是將教
8、育信息化看作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和組織離不開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 理論 的指導,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系統各個領域的應用必然以“教育資源”的建設作為基礎,其“應用”過程本身并不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二者的簡單“相加”,而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整合”。因此,在本文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定義中均“隱藏”了這些“必然”的內容,以使該定義的表述更加簡練,也更具概括性。 在本文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定義的四層含義中,前三層含義不言自明,此處僅對第四層含義,即“過程說”的緣由略加詳述。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強調“過程”
9、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在教育的各個領域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我國各級各類教育部門教育信息化的起點不同,教育信息化的內容、側重點及各地 經濟 發展水平各異,要完成教育信息化這一艱巨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并不是簡單地將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化”,而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整合的過程,這種整合會導致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育評價、教育環境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產生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這種改革和變化往往需要經歷一個艱苦的過程才能完成;三是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會有終極點,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朝陽”技術,當然也不例外。我們既不能根據目前的信息技術發展
10、水平制定一個永遠適用于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永恒不變的“標準”,也不能用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標準”去“禁錮”未來的信息技術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用靜止的觀點看待教育信息化都是不正確的,教育信息化應是一個動態的、循序漸進的、不斷發展的過程。 三、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教育信息化既具有“技術”的屬性,同時也具有“教育”的屬性。從技術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數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術系統的設備簡單、性能可靠和標準統一,網絡化使得信息資源可共享、活動時空少限制、人際合作易實現,智能化使得系統能夠做到教學行為人性化、人機通訊 自然 化、繁雜任務代理化,多媒化使
11、得信媒設備一體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復雜現象虛擬化。 從教育屬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與協作性。開放性打破了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系,使得教育社會化、終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質特征,它使得大量豐富的教育資源能為全體 學習 者共享,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實現人-機之間的雙向溝通和人-人之間的遠距離交互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其他人之間的多向交流;協作性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機協作完成任務的機會。 四、教育信息化的本質 在教育史上,關于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的爭論由來已久,我國教育界也曾經開展過對教育本質的討論,并提出了眾多的教育
12、本質學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歸屬說、功能說或外部屬性說。該類觀點主要包括教育本質的生產力說、上層建筑說、雙重屬性說、多重屬性說、相對說等。另一類是內部屬性說。主要包括教育本質的特殊范疇說、社會化說、個性化說、培養人說、傳遞說等。每一種學說均以特定的 方法 論為基礎,對教育的本質進行了理性的探討,因而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價值。 關于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國內一些學者也曾作過一些探討,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就是實現教育信息與知識的共享”和“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本質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理論把學校建設成一種充滿信息、方便學習者獲取信息和培養創新人才的環境”等觀點。實際上,在回答教育信息化的本質
13、是什么之前,首先必須弄清楚教育信息化、本質和信息化的本質三個基本概念。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前面已有論述。至于本質,從 哲學 的角度來看,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事物的現象所表現出的事物的內在規定性;而“信息化的本質就是實現信息與知識共享”。其次,應該透過個別的、具體的、多變的、易逝的、人們的感官能夠直接感知的教育信息化的外在表象,通過思維來把握深藏于教育信息化現象背后一般的、共同的和相對穩定的內在規定性。第三,對教育信息化本質的表述應具有簡練性和高度概括性。對另有界定的概念,如教育、教育的本質、信息化、信息化的本質、教育信息化等概念可直接引用。綜合以上幾點,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就是“信息化教育
14、”。這一表述的依據主要有四:第一,探討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要回答“教育信息化是什么”這樣一個 問題 。按照本文對教育信息化的定義,教育信息化其實就是在教育接引用了位于其“底層”的另有界定的若干基礎概念。其表述更加簡練,也更具概括性。 五、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二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三是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四是促進教育現代化。 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動力,也是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以及促進教育現代化的
15、基礎和前提。 當今世界各國,以經濟和 科技 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而且將長期存在。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而人才競爭的實質是教育的競爭。教育要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相適應,才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逐步建立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的教育體系。因此,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改革的內在動力,一方面來源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大大地改變了教育的技術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是來自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其中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全面運用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為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和條件。 信息社會的發展不僅對人才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對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應當是,具有全面而堅實的文化基礎(特別是信息方面的文化基礎),能不斷自我更新知識結構,能與人合作共事,富有創造性和應變能力并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一代新人。為了能夠適應信息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信息社會的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信息 分析 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可見,“信息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是21世紀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 鄧小平同志對教育提出的“三個面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私營企業勞動合同書 勞動合同
- 2025電纜供應合同模板
- 2025汽車銷售合同大全
- 2025年網絡設備采購合同
- 二次結構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書模板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領隊出團合約
- 藝人代言合同
- 2025年簽訂的二手房合同是否有效
- 2025專業深圳合同范本
- 2025解析山東省商品供銷合同范本
- 第一輪復習八年級上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 教學案
- 代理授權書模板
- 論語子路篇-論語子路篇講解課件
- 咯血-護理查房課件
- 公路工程施工現場安全檢查手冊
- 黃河上游歷史大洪水市公開課金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
- 激光跟蹤儀使用手冊
- 貨物采購服務方案
- 圖紙答疑格式
- DB11-T 1322.64-2019 安全生產等級評定技術規范 第64部分:城鎮供水廠
- 《普通生物學教案》word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