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災自動報警_第1頁
火災自動報警_第2頁
火災自動報警_第3頁
火災自動報警_第4頁
火災自動報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淮 陰 工 學 院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學 生 姓 名:譚森發學 號:22專 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設計(論文)題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硬件部分指 導 教 師:李 華2012年2月日 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1結合畢業設計(論文)課題情況,根據所查閱的文獻資料,每人撰寫2000字左右的文獻綜述文 獻 綜 述 1.設計的應用意義火災報警系統是各行各業必需的一種安全系統網絡,可靠的監測與數據傳輸是該系統非常重要的環節。現代化的建筑規模大、標準高、人員密集、設備眾多,對防火要求極為嚴格。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各種高層建筑、大中型商業建筑、廠房不斷涌現,對消防報警系統提出了更高更

2、嚴的要求。為了早期發現和通報火災,防止和減少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現代化的工業民用建筑、賓館、圖書館、科研和商業部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已成為必不可少的設施。電氣工程設計、安裝和使用是否正確不僅直接影響到建筑的消防安全而且也直接關系到各種消防設施能否真正發揮作用。因此,火災報警系統的設計及設備選型顯得尤為重要。以往的火災報警系統經常會出現總線上的數據沖突、長距離數據傳輸的不可靠以及不易擴展等問題,隨著近年來一些低價格、高性能單片機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電路系統,尤其是電路控制等方面,這些問題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人們生產過程中或日常生活中,火災是時有發生的,它會給人們

3、帶來巨大的災害與苦難。因此,正確采取預防火災的手段是人類與火災做斗爭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對火災的探測與報警技術以及一些使用的火災報警電路進行介紹。2.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世紀年代美國誕生的火災報警裝置標志著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年在英國,感溫式火災探測器研制成功并應用于火災探測系統,標志著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發展走上正軌。此后,隨著世界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和各種新興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火災監測技術也相應迅速發展,各種類型的火災探測器相繼問世,并日臻完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也在此基礎上逐漸地蓬勃發展起來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在

4、西方發達國家,智能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作為智能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的重要子系統,目前己經發展的比較成熟。首先,西方發達國家的消防體系比較完善,成立專門的消防監控服務機構,為城市消防提供火災報警數據通信保障服務,為消防部門提供可靠的火災報警信息其次,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的融合,對火災監測系統設備實時監控以及故障的遠程傳輸,普遍構建了公共報警監控系統網絡,將智能建筑中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接入網絡,從而使消防監控指揮中心能夠迅速判斷火災發生的精確位置,并調度消防部隊迅速到達現場。再次,尤其是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已走入家庭,并接入城市消防網,使得城市消防網絡更大,覆蓋的范圍更廣

5、。 我國火災報警系統起步較晚,從世紀年代才開始研制生產這類產品。自改革開放以來,高層建筑甚至超高層建筑如同雨后春筍,蓬勃發展,使得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同時也催生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技術創新,帶動了這一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研發、生產和應用的等方面不斷地吸引了社會各界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科技的投入,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我國,采用的無線通信方式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日益受到重視。由于其具有安裝簡便、對建筑物無損壞作業、靈活性好,易于擴展等優點,適用于許多場合,如名勝古跡、體育館、博物館、展覽中心、處于施工階段的建筑物、醫院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智能性主要體現在火災判

6、決和統籌管理方面,一般分為分散式、集中式和分布式,分散式系統由非智能型控制器若干智能型探測節點組成,由探測節點完成火災狀態的判斷集中式系統由智能型控制器和若干非智能探測節點構成,探測節點僅將火災參量傳送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智能地判斷火災狀態分布式系統的控制器和探測節點均為智能型,也是今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發展方向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參考文獻:1 王宜懷,劉曉升嵌入式應用技術基礎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53632 肖奇軍,李勝勇,林益平,等智能電子稱重系統J肇慶學院學報,2005,6(2):51533 龐嚴英,劉培基,趙繼軍,等ICL7135高精度AD轉換器與單片微

7、機接口新技術J山東紡織工學院學報,1995,10(2):37424 陳國先PIC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2102145 李敬兆,楊岸ICL7135與單片機的3種接口電路分析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3(2): 6 胡漢才單片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7 梅麗鳳,王艷秋,汪毓擇,張軍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別竟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28 施漢謙,宋文敏電子秤技術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19919 朱躍剛智能稱重儀表的原理與設計IJ蘭州:礦業研究與開發,1996,16(3):717410 周航慈單片機應用程序設計技術M北京:

8、北京航空航天犬學出版社,199211 馮長江. 基于 80C196KC 單片機的智能煙塵測試儀J. 電子技術應用,1999, 4: 1920.12 聶偉, 孫圣和 . 一種新的智能型火災報警測控儀的設計J. 測控技術, 1997, 16(3) :5556.13 吳 林 華 , 陳 良 光.一種分總線式火災報警系統的研究J. 自動化與儀表,1998, 13(1): 15.14 盧光芝 . 單片機在火災報警系統中的應用J. 微計算機信息,1997, 13(3):206213.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2本課題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和擬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徑)一、本課題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火災自

9、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作為智能建筑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 其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要在智能建筑中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消防安全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作為火災的先期預報、火災的及時撲滅、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人們為了早期發現火災,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撲滅火災,而設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場所的一種自動消防設施,是人類同火災作斗爭的有力工具。本課題著眼于硬件的設計與研究。二、擬采用的研究手段本系統由火災檢測模塊、A/D轉換模塊、信號處理模塊、聲光報警模塊和滅火裝置模塊組成。火災檢測模塊由溫度檢測和步進電機構成,

10、其溫度傳感器選用AD590,煙霧傳感器選用MQ-2煙霧傳感器。A/D轉換模塊選用常用的模數轉換芯片ADC0809。聲光報警模塊分為聲音報警和光報警,聲音報警模塊由LM386運放器及音響設備組成。光報警模塊采用高亮度紅色光LED閃爍實現。滅火裝置模塊由步進電機。通過對煙霧和溫度的檢測來啟動報警和消防聯動。方框圖如圖所示:電源模塊溫度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時鐘電路A/D轉換步進電機單片機系統報警電路復位電路畢 業 設 計(論 文)開 題 報 告2.1 A1-89C51單片機 信息處理控制單元是本室內自動報警與滅火系統的核心,根據本系統功能的要求,采 用AT89C51單片機作為系統中心控制模塊。A189C

11、51單片機接收經ADC0809轉換后的 溫度和煙霧數字信號,根據程序作出判斷,控制報警電路和滅火裝置。另外,單片機還接收手動控制信號,實現手動控制系統的啟停。2.2溫度傳感器AD590 AD590是美國ANALOGDEVICES公司生產的單片集成兩端感溫電流源。廣泛應用于不同的溫度測量場合如:測量熱力學溫度、攝氏溫度、兩點溫度差、多點最低溫度、多點平均溫度的具體電路,由于其精度高、價格低、線性好,常用于測溫和熱電偶的冷端補償。2.3煙霧傳感器MQ-2 MQ-2型煙霧傳感器屬于二氧化錫半導體氣敏材料,屬于表面離子式N型半導體。當處于200-300'C溫度時,二氧化錫吸附空氣中的氧,形成氧的負離子吸附,使半導體中的電子密度減少,從而使其電阻值增加。當與煙霧接觸時,如果晶粒間界處的勢壘受到該煙霧的調制而變化,就會引起表面電導率的變化。2.4信號采集及放大電路的設計 傳感器輸出信號一般比較微弱,需要經過前置電路對其進行放大、濾波、電平調整,滿足單片機對輸入信號的要求。2.5數模轉換芯片ADC0809 ADC0809是帶有8位A/D轉換器、8路多路開關以及微處理機兼容的控制邏輯的CMO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