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的專項培優易錯試卷練習題(含答案)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的專項培優易錯試卷練習題(含答案)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的專項培優易錯試卷練習題(含答案)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的專項培優易錯試卷練習題(含答案)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的專項培優易錯試卷練習題(含答案)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學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的專項培優易錯試卷練習題(含答案)及答案解析一、化學反應的速率與限度練習題(含詳細答案解析)1. 一定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計算反應開始到10s,用X表示的反應速率是 。(3)下列敘述中能說明上述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當X與丫的反應速率之比為 1: 1b.混合氣體中X的濃度保持不變c. X、Y、Z的濃度之比為 1:1:2(4)為使該反應的反應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適當降低溫度b.擴大容器的體積c.充入一定量Z【答案】X+Y 2Z 0 0395 mol L-1 s-1

2、 b c i【解析】【分析】由圖表可知,隨反應進行 X、Y的物質的量減小,Z的物質的量增大,所以 X、Y是反應物,Z是生產物,10s后X、Y、Z的物質的量為定值,不為 0,即10s達到平衡狀態,反應是可逆反應,且 n(X) : An(Y) : n(Z)=( 1.20-0.41) mol : (1.00-0.21) mol:1.58mol=1: 1: 2,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故反應化學方程式為X(g)+Y(g)?2Z(g),然后結合v=£及平衡的特征“等、定”及速率之比等于化學 計量數之比來解答。【詳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 g)+

3、 Y( g) ? 2Z( g);1.20mol 0.41mol(2)反應開始到10s,用X表示的反應速率是2L=0.0395mol ?(L?s)-1;(3)a.隨著反應的進行,X與Y的反應速率之比始終為1:1,則不能判斷是平衡狀態,故 a錯誤;b.混合氣體中X的濃度保持不變,符合平衡特征“定”,為平衡狀態,故 b正確;c. X、Y、Z的濃度之比為1:1:2,與起始量、轉化率有關,不能判斷是平衡狀態,故 c錯 誤;故答案為b;(4)a.適當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小,故 a錯誤;b.擴大容器的體積,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故 b錯誤;c.充入一定量Z,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故 c選;故答案為c。【

4、點睛】注意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必須是同一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 應達到平衡狀態時,平衡時各種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等不再發生變化,此類試題中容易 發生錯誤的情況往往有:平衡時濃度不變,不是表示濃度之間有特定的大小關系;正逆反 應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數值大小相等;對于密度、相對分子質量等是否不變,要具體情況 具體分析等。2.某溫度時,在2L的密閉容器中,X、Y、Z(均為氣體)三種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 圖所示:iVmal(1)由圖中所給數據進行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若上述反應中X、Y、Z分別為H2、N2、NH3,某溫度下,在容積恒定為2.0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

5、.0mol N2和2.0mol H2, 一段時間后反應達平衡狀態,實驗數據如表所示:t/s050150250350n(NH3)00.240.360.400.40050s內的平均反應速率 v(N2)=。(3)已知:鍵能指在標準狀況下,將 1mol氣態分子AB(g)解離為氣態原子 A(g), B(g)所需的 能量,用符號 E表示,單位為kJ/mol。N N的鍵能為946kJ/mol, H-H的鍵能為 436kJ/mol, N-H的鍵能為391kJ/mol ,則生成1mol NH3過程中(填 吸收”或放出”的能 量為,反應達到(2)中的平衡狀態時,對應的能量變化的數值為 kJ。(4)為加快反應速率,

6、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溫度b.增大壓強c.恒容時充入He氣d.恒壓時充入He氣e.及時分離NH3【答案】3X+Y? 2Z 1.2 *3mol/(L s)放出 46kJ 18.4 b【解析】【分析】(1)根據曲線的變化趨勢判斷反應物和生成物,根據物質的量變化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 比書寫方程式;(2)根據期=c計算; t(3)形成化學鍵放出能量,斷裂化合價吸收能量;(4)根據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分析;【詳解】(1)由圖象可以看出,反應中 X、Y的物質的量減小,Z的物質的量增多,則 X、Y為反應 物,Z為生成物,且4 n(X) : n(Y) : n(Z)=0.1mol : 0.3mol : 0.2

7、mol=1 : 3: 2,則反應 的化學方程式為3X+Y?2Z;(2)050s內,NH物質的量變化為0.24mol ,根據方程式可知,Nk物質的量變化為0.12mol ,,口(Z尸 c = 0.12m01 = 1.2 xi0-3mol/(L s);t 2L 50s(3)斷裂1molN N吸收946kJ的能量,斷裂1mol H-H鍵吸能量436kJ ,形成1mo N-H 鍵放出能量391kJ,根據方程式3H2+N?2NH,生成2mol氨氣,斷鍵吸U的能量是946kJ+436kJ X 3=2254 kJ,成鍵放出的能量是391kJX 6=2346 kJ,則生成 1mol NH3過程中放出的能量為2

8、346 kJ-2254 kJ =46kJ .反應達到(2)中的平衡狀態時生成 0.4mol氨氣,所以放2出的能量是 46kJX0.4=18.4kJ ;(4) a.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慢,故不選 a;b.增大壓強,體積減小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故選b;c.恒容時充入He氣,反應物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故不選 c;d.恒壓時充入He氣,容器體積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故不選 d;e.及時分離NH,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故不選e。【點睛】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象分析,根據鍵能計算反應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注意壓強 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是通過改變濃度實現的,若改變了壓強而濃度不變,則反

9、應速率不變。3.新型材料AIN應用前景廣泛,對其制備過程的研究成為熱點。(1)將物質的量均為a mol的Al2O3與N2充入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控制溫度發生反應:2Al2O3(s)+2N2(g)/*士:4AlN(s) +3O2(g) H>0。下列可作為反應達到平衡的判據是 (填序號)。A.固體的質量不再改變B. 2v 正(N2)=3v 逆(O 2)C. AH不變D.容器內氣體的壓強不變E. N2分子數與O2分子數比為2:3在起始壓強為p的反應體系中,平衡時N2的轉化率為“,則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Kp(對于氣相反應,用某組分 B的平衡壓強p(B)代替物質的量濃度 c(B)也可表示 平衡常數,

10、記作 Kp,如p(B) =p總 x(B) , p總為平衡總壓強,x(B)為平衡系統中B的物質的 量分數)。為促進反應的進行,實際生產中需加入焦炭,其原因是 。(2)鋁粉與N2在一定溫度下可直接生成AlN,加入少量NH4C1固體可促進反應。將等質量的A1粉與不同量的NH4C1混合均勻后置于充 N2的密閉容器中,電火花引燃,產品中 AlN的質 量分數co(AlN)隨原料中 “NH4C1)的變化如圖1所示,燃燒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如圖2所示。貝U:固體混合物中,UNH4C1)的最佳選擇是。結合圖2解釋當co(NH4Cl)超過一定值后,co(AlN)明顯減少的原因。100 nm的AlN粉末水解時溶液

11、pH的變化如圖3(3)AIN粉末會緩慢發生水解反應,粒徑為 所示。AlN粉末水解的化學方程式是 。相同條件下,請在圖3中畫出粒徑為40 nm的AlN粉末水解的變化曲線 3 % NHCl分解吸熱【答案】AD (:532 p消耗。2、提供能量,均能使平衡向右移動(1-a)造成溫度降低,不利于 Al與N2反應 AlN + 4H2OAl(OH)3+ NH3?H2O【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達到平衡后,正逆反應速率,各成分的濃度不變及由此衍生的其它物理量進 行分析;平衡時N2的轉化率為由于反應物中只有 N2是氣體,所以起始壓強p即為起始時N2的分壓,列三段式求 Kp;碳在氧氣中燃燒放出熱量,焦炭既可

12、以消耗氧氣,使生成物濃度降低,又可以提供熱量,這兩方面的作用都可以使平衡右移;(2)根據圖像分析,當co(NH4Cl)=3%M, co(AlN)最大;從圖2可以看出,反應過程中溫度會降低。co(NH4Cl)=3%寸的溫度比co(NH4Cl)=1%時的溫度降低得更多。這是因為 NH4C1分解吸熱,當co(NH4Cl)超過一定值后,NH4C1分解吸熱造成溫度降低不利于 Al與N2反應,導致co(AlN)明顯減少;(3)AIN粉末會緩慢發生水解反應,生成Al(OH)3和NH3;相同條件下,由于粒徑為40nm的AlN粉末和水的接觸面積更大,所以其水解速率大于粒徑為100nm的AlN粉末的水解速率,由于

13、固體不影響平衡,所以最終溶液的pH是相同。【詳解】(1)A.消耗2mol AI2O3會生成4molAlN,固體質量減少,當固體的質量不再改變時,反應 達到了平衡狀態;B.當3v正(N2)=2v逆(。2)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達到了平衡狀態,但2vEN2)=3v逆(O2)表示的正逆反應速率不相等,不是平衡狀態;C. AH取決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和是否平衡無關;D.在恒溫恒容條件下,容器內的壓強和氣體的物質的量成正比。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相等的反應,在平衡建立過程中,氣體總物質的量一直在改變,只有達到平衡時,氣體總物質的量才不再不變,即容器內壓強才不變,所以當容器內氣體

14、的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了平衡狀態;E. N2分子數與02分子數之比和起始投料以及轉化率有關,當N2分子數與02分子數比為2:3時,反應不一定是平衡狀態;故選AD。反應2Al2O3(s)+2N2(g)叁里=4AlN(s) +3O2(g),在起始時加入的是等物質的量的Al2O3與N2,由于反應物中只有 N2是氣體,所以起始壓強 p即為起始時N2的分壓,列三段式求Kp,已知平衡時N2的轉化率為a ,則2AI2O3 s +2N2 g4AlN s起始p變化pKp=(1.5p )3(p p )2(1.5 )3(1- )2p。+302 g01.5p1.5p平衡p- p為促進反應的進行,實際生產中需加入焦炭,

15、焦炭和氧氣反應,放出熱量。焦炭既可以 消耗氧氣,使生成物濃度降低,又可以提供熱量,這兩方面的作用都可以使平衡右移,從 而促進反應的進行。(2)從圖1可以看出,當co(NH4Cl)=3%時,co(AlN)最大,所以最佳選擇是co(NH4Cl)=3%。從圖2可以看出,反應過程中溫度會降低。co(NH4Cl)=3%寸的溫度比co(NH4Cl)=1%時的溫度降低得更多。這是因為NH4Cl分解吸熱,當co(NH4Cl)超過一定值后,NH4Cl分解吸熱造成溫度降低不利于 Al與N2反應,導致co(AlN)明顯減少(3)AIN粉末會緩慢發生水解反應,生成 Al(OH)3和NH3, AlN粉末水解的化學方程式

16、是AlN+ 4H2O '二 Al(OH)3+ NH3?H2O。相同條件下,由于粒徑為40nm的AlN粉末和水的接觸面積更大,所以其水解速率大于粒徑為100nm的AlN粉末的水解速率,由于固體不影響平衡,所以最終溶液的pH是相同的。粒徑為40 nm的AlN粉末水解的變化曲線為4.反應A(g)=B(g)+C(g底容積為1.0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A的初始濃度為0.050mol/L。溫度T1和T2下A的濃度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反應是 (填”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溫度Ti 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平衡常數K(Ti)K(T2)O(

17、2)若溫度T2時,5min后反應達到平衡,A的轉化率為70%,則:平衡時體系總的物質的量為 。反應在05min區間的平均反應速率 v(A尸。(3)在溫度Ti時,若增大體系壓強,A的轉化率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下同),平衡常數 。【答案】吸熱反應小于小于 0.085mol 0.007mol/(L?min)減小不變【解析】【分析】由圖象中的信息可知,T2到達平衡所用的時間較少,故 TivT2;溫度升高后,反應物 A的濃度減小,說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該反應為吸熱反應。【詳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該反應是吸熱反應,溫度Ti小于T2,溫度升高,該化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平衡常數

18、K(Ti)小于K(T2)O(2) A的初始濃度為 0.050mol/L ,則A的起始量為0.05mol。若溫度T2時,5min后反應達 到平衡,A的轉化率為70%,則A的變化量為0.035mol , B和C的變化量同為 0.035mol。 平衡時體系總的物質的量為0.05mol -0.035mol+0.035mol 2=0.085mol。容積為1.0L,則反應在05min區間的平均反應速率v(A尸% 0.035mol / L5min0.007mol/(L?min)。Ti時,若增(3) A(g)= B(g)+C(g),該反應正反應方向是氣體分子數增大的方向。在溫度大體系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19、,A的轉化率減小,由于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故平衡常數不變。【點睛】要注意化學平衡的移動不一定能改變平衡常數,因為化學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對于一 個指定的可逆反應,其平衡常數只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5.在2L密閉容器內,800c時反應2NO(g)+O2(g) 2NOg)體系中,n(NO)隨時間的變化如 表:(1)上述反應(填是”或不是"可逆反應。(2)如圖所示,表示 NO2變化曲線的是。用O2表示01s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時間/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v= 。0.005(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填字母)。

20、a. v(NO2)=2v(O2)b容器內壓強保持不變c. v逆(NO)=2v正(O2)d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答案】是 b 0.0025mol/(L s) bc【解析】【分析】(1)從表中數據可看出,反應進行3s后,n(NO)始終保持不變,從而可確定上述反應是否為可逆反應。(2)利用圖中數據,結合化學反應,可確定表示NO2變化的曲線。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01s內,?n(NO)=0.01mol,則可計算出用 O2表示01s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 v。(3)a.不管反應進行到什么程度,總有v(NO2)=2v(O2);b.因為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等,所以平衡前容器內壓強始終發生改變;c. v逆(NO)=2

21、v正(O2)表示反應方向相反,且數值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d.容器內氣體的質量不變,容器的體積不變,所以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詳解】(1)從表中數據可看出,反應進行3s后,n(NO)= 0.007mol,且始終保持不變,從而可確定上述反應是可逆反應。答案為:是; (2)從圖中可看出,?n(NO)=0.007mol ,結合化學反應,可確定 ?n(NO2)=0.007mol,從而確定表示NO2變化的是曲線bo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01s內,?n(NO)=0.01mol ,則可計算出用。2表示01s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v=0.005mol2L 1s=0.0025mol/(L s)。答案為:b;0.00

22、25mol/(L s);a不合題(3)a.不管反應進行到什么程度,總有v(NO2)=2v(O2),所以不一定達平衡狀態,息; b.因為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等,所以平衡前容器內壓強始終發生改變,當壓強不變時, 反應達平衡狀態,b符合題意; c. v逆(NO)=2v正(O2)表示反應方向相反,且數值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則此時反應達平 衡狀態,c符合題意; d.容器內氣體的質量不變,容器的體積不變,所以容器內密度保持不變,所以當密度不變時,反應不一定達平衡狀態,d不合題意;故選bc。答案為:bc。【點睛】 用體系的總量判斷平衡狀態時,應分析此總量是常量還是變量,常量不能用來判斷平衡狀 態,變量不

23、變時反應達平衡狀態。6.某反應在體積為5L的恒容密閉的絕熱容器中進行,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 所示(已知A、R C均為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反應開始至2分鐘時,B的平均反應速率為。(3)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 v(A)=2v(B)B.容器內氣體密度不變C. v 逆(A"(C)D.各組分的物質的量相等E.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的狀態(4)由圖求得平衡時 A的轉化率為 。(5)下表是該小組研究影響過氧化氫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時采集的一組數據:用10mL?H2O2制取150mL。2所需的時間(秒)30%H2O215%H2O210%H2O2

24、5%H2O2無催化劑、不加熱幾乎不反應幾乎不反應幾乎不反應幾乎不反應無催化劑、加熱360s480s540s720sMnO2催化劑、加熱10s25s60s120s該研究小組在設計方案時。考慮了濃度、 、等因素對 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影響。從上述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選一個,說明該因素對分解速率有何影響?(6)將質量相同但聚集狀態不同的MnO2分別加入到5mL5%的雙氧水中,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測試。測定結果如下:催化劑MnO2操作情況觀察結果反應完成所需的時間粉末狀混合不振蕩劇烈反應,帶火星的木條復燃3.5分鐘塊狀反應較慢,火星紅亮但木條未復燃30分鐘寫出H2O2發生分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實

25、驗結果說明催化劑作用的大小與 有關。【答案】2A(g)+B(g)? 2c(g) 0.1 mol/(L?min) C E 4%溫度催化劑增大反應物濃度越 大,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加MnO2快化學反應速率;(答其中一條即可)2H2O22H2O+ 04 固體的接觸面積【解析】 【分析】通過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變化與計量系數呈正比,可得反應式為2A(g)+B(g)? 2c(g),同時通過變化量可以就算化學反應速率以及反應物的轉化率;平衡狀態的判定:A.v(A)=2v(B),沒有體現正逆方向,不能判定是否達到平衡,錯誤;B.容器內氣體密度不變,該體系從開始

26、反應到平衡,密度是定值沒有變化,不能判定是否達到平衡狀態,錯誤;C.v逆(A)=v (C),不同物質正逆反應速率呈計量系數比,可以判定達到平衡,正確;D.各組分的物質的量相等,不能作判定,錯誤,可以改成各物質的量保持不變,可判定平衡;E.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值上等于摩爾質量M,由于前后氣體粒子數目可變,則混合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和M是變量可以作平衡的判定依據,正確;根據表格,探究雙氧水的濃度、反應 的溫度、催化劑對過氧化氫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在探究不同的因素時才用控制變量法來探究可得結果。 【詳解】(1)由圖像可得,A、B逐漸減小是反應物,C逐漸增多是產物,當反應到達2min, A

27、n(A) =2mol, An (B) =1mol, An (C) =2mol,各物質的物質的量變化與計量系數呈正比,故反應式為 2A(g)+B(g)? 2C(g);An1(2)反應開始至2分鐘時,B的平均反應速率 v(B)= v母=g_2 =0.1 mo"(L?min); 由分析可得,答案選 CE(4)由圖求得平衡時 A的轉化率a =、X 100% =2 =40%; n初始5(5) d艮據表中的數據,沒有催化劑不加熱,不同濃度的雙氧水幾乎不反應,在無催化劑 但是加熱的情況下,雙氧水發生分解,且雙氧水濃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說明反應物濃度 和溫度對分解速率有影響。對比無催化劑加熱狀態,有

28、催化劑加熱的情況下,分解速率也 明顯加快,故答案為溫度和催化劑; 分析表中的數據,增大反應物濃度越大,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 率;MnO2(6)。雙氧水在二氧化鎰的彳用下發生反應:2H2O22H2O+ O2T ;其他條件不變,粉末狀的二氧化鎰比塊狀二氧化鎰反應所需時間段,說明固體的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有影 響。【點睛】平衡狀態的判定的核心在于物理量是否是個變量,若為變量當保持不變可以作判定平衡的依據,若為定值,則不能作為依據。7.將氣體A、B置于固定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3A(g)+B(g)? 2c(g)+2D(g)

29、,反應進行到10 s末,達到平衡,測得 A的物質的量為1.8mol, B 的物質的量為0.6mol, C的物質的量為0.8mol。用C表示10s內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2)反應前A的物質的量濃度是。(3)10 s末,生成物 D的濃度為 。(4)平衡后,若改變下列條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變化(填增大"、微小"或不變”)降低溫度 ;增大A的濃度;恒容下充入速氣 。(5)下列敘述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填標號)。A. v(B)=2v(C)B.容器內壓強不再發生變化C. A的體積分數不再發生變化D.器內氣體密度不再發生變化E.相同時間內消耗 n mol的B的同時生成2

30、n mol的D(6)將固體NH4I置于密閉容器中,在某溫度下發生下列反應:NH4I(s)? NH3(g)+HI(g),2HI(g)? H2(g)+I2(g)。當反應達到平衡時,c(H2)=0.5mol L-1 , c(HI)=4mol L-1 ,則 NH3 的濃度為。【答案】0.04mol/(L?s) 1.5mol/L 0.4mol/L 減小增大不變 C 5molL-1 【解析】【分析】【詳解】(1)由題可知,10s內,C的物質的量增加了 0.8mol ,容器的容積為2L,所以用C表示的反應速率為:v(C)0.8mol2L 10s=0.04mol(L(2)由題可知,平衡時 A的物質的量為1.8

31、mol,且容器中C的物質的量為0.8mol;又因為發 生的反應方程式為:3A(g) B(g)2C(g) 2D(g),所以反應過程中消耗的A為 1.2mol,那么初始的 A為3mol,濃度即1.5mol/L;由于初始時,只向容器中加入了A和B,且平衡時生成的 C的物質的量為0.8mol,又因為C和D的化學計量系數相同,所以生成的D也是0.8mol,那么濃度即為 0.4mol/L;(4)降低溫度會使反應速率下降,所以生成D的速率減小;增大A的濃度會使反應速率增大,生成D的速率增大;恒容條件充入惰性氣體,與反應有關的各組分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因此生成D的速率也不變;(5)A.由選項中給出的關系并

32、不能推出正逆反應速率相等的關系,因此無法證明反應處于 平衡狀態,A項錯誤;B.該反應的氣體的總量保持不變,由公式 pV nRT ,恒溫恒容條件下,容器內的壓強 恒定與是否平衡無關,B項錯誤;C項正確;C. A的體積分數不變,即濃度不再變化,說明該反應一定處于平衡狀態,D.根據公式:v ,容器內氣體的總質量恒定,總體積也恒定,所以密度為定值,與是否平衡無關,D項錯誤;E.消耗B和生成D的過程都是正反應的過程,由選項中的條件并不能證明正逆反應速率 相等,所以不一定平衡,E項錯誤;答案選C;(6)由題可知,NH4I分解產生等量的 HI和NH3; HI分解又會產生 H2和I2;由于此時容器內 c(H2

33、)=0.5mol/L ,說明HI分解生成H2時消耗的濃度為 0.5mol/L x 2=1mol/L ,又因為容器內 c(HI)=4mol/L,所以生成的 HI的總濃度為5mol/L ,那么容器內NH3的濃度為5mol/L。【點睛】通過反應速率描述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若針對于同一物質,則需要有該物質的生成速 率與消耗速率相等的關系成立;若針對同一側的不同物質,則需要一種描述消耗的速率, 另一種描述生成的速率,并且二者之比等于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比;若針對的是方程式兩 側的不同物質,則需要都描述物質的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并且速率之比等于相應的化學 計量系數比。8.某同學為了探究鋅與鹽酸反應過程中的

34、速率變化,他在100mL稀鹽酸中加入足量的鋅粉,用排水集氣法收集反應放出的氫氣(氣體體積已折算為標準狀況下的體積),實驗記 錄如下(累計值):時間/min12345氫氣體積/mL50120232290310(1)反應速率最大的時間段是 (填“卜1min” “22min” “2 3min”或 “ 5min”),原因 是 。(2)反應速率最小的時間段是 (填“卜1min" %2min” “2 3min"或"A 5min”),原因 是 。(3) 23min時間段內,以鹽酸的濃度變化表示該反應的速率為_。(4)如果反應太劇烈,為了減緩反應速率而又不減少產生氫氣的量,該同學

35、在鹽酸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下列液體,你認為可行的是_ (填序號)。A.蒸儲水B. NaCl溶液C. Na2CO3溶液D. CuSQ溶液【答案】23min 該反應是放熱反應,23min時間段內溫度較高45min 45min時間段內 干濃度較低 0.1mol L-1 min-1 AB【解析】【分析】根據表格數據可得: “A1min”產生氫氣的量為50mL, “卜2min”產生氫氣的量為120mL- 50mL=70mL,3min ”產生氫氣的量為 232mL-120mL=112mL , “卜5min ”產生的氫氣的量為310mL-290mL=20mL,再根據公式 n=-V-,速率v=-c分析解答問題。

36、Vmt【詳解】(1)反應速率最大,則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氫氣最多,“*3min”產生氫氣的量為232mL-120mL=112mL,又因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此時間段內溫度較高,故答案為: 23min;該反 應是放熱反應,23min時間段內溫度較高;(2)速率最小,即單位內產生的氫氣最少,45min共產生20mL氫氣,主要原因是隨著反V(3)根據公式n=-Vm應的進行,此時間段內 H+濃度較低,故答案為: 45min ; 45min時間段內H+濃度較 低;“人3min”產生氫氣的量為 232mL-120mL=112mL,貝UV H20.112Ln H2 =1=0.005mol ,根據方程式: Zn+2H

37、Cl=ZnC2+H2T 可知Vm22.4L|mol消耗HClc 的物質的量n(HCl)=2n(H2)=0.01mol ,然后再根據v= 可求得鹽酸的反應速率0.01mol 0.1L-1-11.1v(HCl)=0.1mol|L Imin ,故答案為 0.1 mol L-1 min1;1min(4)加入蒸儲水和NaCl溶液相當于降低鹽酸濃度,反應速率減小,加入Na2CO3溶液,會消耗鹽酸,則會減少生成氫氣的量,CuSQ溶液會消耗鋅,會減少生成氫氣的量,且反應放熱會增大反應速率,故答案選AB。9.某溫度下,在一個 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如圖所示。根據圖中數據

38、,填寫下列空白:n/mol(1)從開始至2min, 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 1min 時,v (正)v (逆),2min 時,v (正)v (逆)。(填 "喊"喊"='。(4)上述反應在甲、乙兩個相同容器內同時進行,分別測得甲中v(X)=9mol L-1 min-1,乙中v(Y)=0.5mol L-1 s-1,則中反應更快。(5)若X、Y、Z均為氣體,在2min時,向容器中通入僦氣(容器體積不變),X的化學反應速率將,若加入適合的催化劑, Y的化學反應速率將 。(填 變大”或不變”或 變小”)。(6)若X、Y、Z均為氣體

39、(容器體積不變),下列能說明反應已達平衡的是。a.X、Y、Z三種氣體的濃度相等b.氣體混合物物質的量不再改變c.反應已經停止d.反應速率 v(X) : v(Y)=3 : 1e.(單位時間內消耗 X的物質的量):(單位時間內消耗Z的物質的量)=3: 2f.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變化【答案】0.075mol?L-1?min-1 3X+H2Z > =乙不變變大 be 【解析】【分析】由圖可知,從反應開始到達到平衡,X、Y的物質的量減少,應為反應物,Z的物質的量增加,應為生成物,從反應開始到第2分鐘反應到達平衡狀態,X、Y消耗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3mol、0.1mol, Z的生成的物質的量為 0

40、.2mol ,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為 3:1:2,物質的 量變化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則化學方程式為3X+Y=i2Z,結合v=gc及平衡的特征等、定”及衍生的物理量來解答。 【詳解】1mol 0.7mol(1)從開始至2min, 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 2L =0.075mol/(L?min);2min(2)從反應開始到第2分鐘反應到達平衡狀態,X、丫消耗的物質的量分別為0.3mol、0.1mol , Z的生成的物質的量為 0.2mol,物質的量的變化量之比為3:1:2 ,物質的量變化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則化學方程式為3X+Y=2Z;(3)1min時,反應正向進行,則正逆反應速率的大小關系為

41、:v(正)>v(逆),2min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此時 v(正)=v(逆);(4)甲中 v(X)=9mol L-1- min-1,當乙中 v(Y)=0.5mol L-1s-1 時 v(X)=3 v(Y)= 1.5mol L-1 s-1=90mol L-1 min-1,則乙中反應更快;若X、Y、Z均為氣體,在2min時,向容器中通入僦氣(容器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增 大,但X、Y、Z的濃度均不變,則 X的化學反應速率將不變;若加入適合的催化劑,Y的化學反應速率將變大;(4)a. X、Y、Z三種氣體的濃度相等,與起始量、轉化率有關,不能判定平衡,故 a錯誤; b.氣體混合物物質的量不再改變

42、,符合平衡特征定",為平衡狀態,故 b正確;c.平衡狀態是動態平衡,速率不等于0,則反應已經停止不能判斷是平衡狀態,故c錯誤;d.反應速率v(X):v(Y)=3:1,不能說明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不能判定平衡,故 d錯 誤;e.(單位時間內消耗 X的物質的量):(單位時間內消耗 Z的物質的量)=3:2,說明X的正、逆 反應速率相等,為平衡狀態,故 e正確;f.混合氣體的質量始終不變,容器體積也不變,密度始終不變,則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 間變化,無法判斷是平衡狀態,故 f錯誤;故答案為be。【點睛】化學平衡的標志有直接標志和間接標志兩大類。一、直接標志:正反應速率=逆反應速率,注意

43、反應速率的方向必須有正向和逆向。同時要注意物質之間的比例關系,必須符合方程 式中的化學計量數的比值。二、間接標志:各物質的濃度不變;各物質的百分含量不 變;對于氣體體積前后改變的反應,壓強不變是平衡的標志;對于氣體體積前后不改 變的反應,壓強不能做標志;對于恒溫恒壓條件下的反應,氣體體積前后改變的反應密 度不變是平衡標志;對于恒溫恒容下的反應,有非氣體物質的反應,密度不變是平衡標志。10.某溫度下,在2L容器中,3種物質進行反應,X、Y、Z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如圖。反應在ti min時到達平衡,如圖所示:門 UrplJ/min(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在ti min時,該反應達到了

44、 狀態,下列可作為判斷反應已達到該狀態的是A. X、Y、Z的反應速率相等B. X、Y的反應速率比為 2:3C.生成3mol 丫的同時生成imol Z D.生成imol Z的同時生成 2mol X(2)若上述反應中X、Y、Z分別為NH3、H2、N2,且已知imol氨氣分解成氮氣和氫氣要吸收46kJ的熱量,則至ti min時,該反應吸收的熱量為 ;在此ti min時間內,用 H2表示反應的平均速率 v(H2)為。【答案】2X=3Y+Z 平衡 D 36.8 kJ 06 mol?L-I?min-iti【解析】【分析】(i)根據物質的量的變化判斷反應物和生成物,根據物質的量的變化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 之比

45、分析書寫方程式;化學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濃度不 變,據此分析判斷;(2)根據NH3分解的物質的量,結合反應熱計算至timin時,該反應吸收的熱量;根據仙c=擰-計算反應速率。"t【詳解】(I)由圖象可以看出,反應中X的物質的量減小,Y、Z的物質的量增多,則 X為反應物,Y、Z為生成物,一段時間后物質的量不再變化,說明該反應為可逆反應,且n(X) : An(Y) : n(Z)=0.8mol : i.2mol : 0.4mol=2 : 3 : i,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X,3Y+Z 故答案為:2Xf=3Y+Z;在timin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再變化,說明達到

46、平衡狀態;A.由方程式可以看出,達到平衡時X、Y、Z的反應速率不相等,X、Y、Z的反應速率相等,說明不是平衡狀態, 故A錯誤;B.無論是否達到平衡狀態,X、丫的反應速率比都為 2: 3,故B錯誤;C.無論是否達到平衡狀態,生成 3molY的同時一定生成ImolZ,故C錯誤;D.生成ImolZ的同 時生成2molX,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說明達到平衡狀態,故 D正確;故答案為:平 衡;D;(2)timin時,消耗NH3的物質的量為0.8mol,則吸收的能量為:0.8mol x 46kJ/mol=36.8kJ故答案為:36.8 kJ;H2的反應曲線為 Y,則在此timin時間內,用H2表示反應的

47、平均速率12moi 0.6、v(H2)= 2L1 mol?L-i?min-i,故答案為:tit1min0.6timol?L-1?min-1。本題的易錯點為(i)中方程式的書寫,要注意該反應為可逆反應。ii.合成氣(CO+H2)廣泛用于合成有機物,工業上常采用天然氣與水蒸氣反應等方法來 制取合成氣。(i)在150c時2L的密閉容器中,將 2molCH4和2molH2O(g)混合,經過i5min達到平衡,此時CH4的轉化率為60%。回答下列問題:從反應開始至平衡,用氫氣的變化量來表示該反應速率v(H2)=_o在該溫度下,計算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_o下列選項中能表示該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

48、v(H2)逆=3v(CO旋B.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C.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D. C(CH)=C(CO)(2)合成氣制甲醛的反應方程式為2CO(g)+4H2(g)= CH3OCH3 (g) +H2O(g)H=bkJ/mol。有研究者在催化劑(CuZnAlO和Ai2O3)、壓強為5.OMPa的條件下,由 H2和CO直接制備甲醛,結果如圖所示。. st簿f悟變產率*10O/雄的產率坤T/1:1290c前,CO轉化率和甲醛產率的變化趨勢不一致的原因是;b_0,(填 歹'或2"或"='理由是_。(3)合成氣中的氫氣也用于合成氨氣:N2+3H2=2NH3。保持溫

49、度和體積不變,在甲、乙、丙三個容器中建立平衡的相關信息如下表。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容器體積起始物質平衡時NH3的物質的量平衡時N2的 體積分數反應開始時的 速率平衡時容器內壓強甲1L1molN2+3molH21.6mol(j)甲Y甲P甲乙1L2molN2+6molH2mmol(j)乙Y乙P乙丙2L2molN2+6molH2n2moi(j)丙Y丙P丙A. ni=n2=3.2B. j 甲=4 丙 4 乙 C. 丫乙 丫丙 y 甲D. p乙p甲=p丙< 平衡后,升高溫度,產率降【答案】0.12mol - L-1 - min-1 21.87 AC有副反應發生低BD【解析】【分析】_ , 1.8mo

50、l / Lfv(H2)= =0. 12mol L115minC COK=c CH4c3 H2c H2O30.6 1.8 =21.87moi 2?L-2;0.4 0.4【詳解】CH4 +H2O 1二 CO+ 3H2起始濃度(mol / L)1100轉化濃度(mol / L)0.60.60.61.8平衡濃度(mol / L)0.40.40.61.8(1) min-1;A. v逆(H2) = 3v正(CO),根據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有v正(H2)=3v正(CO),故V逆(H2)=VF(H2),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選項 A選;B.參與反應的物質均為氣體,氣體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在恒容條件下進行

51、,故密度始終保持不變,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選項B不選;C.同溫同壓下,氣體的壓強與氣體的物質的量成正比,該反應正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則總物質的量不變,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選項C選;D.反應開始時加入 2 mol CH4和2 mol H2O(g),反應過程中兩者的物質的量始終保持相等,c( CH4)= c( CO)不能說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選項 D不選。答案選AC;(4)290c前,CO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降低,根據反應2CO(g) +4H2( g)CH3OCH3 (g) + H2O( g)可知甲醛是生成物,產率應該降低,但反

52、而增大,證明還有另外的反應生成甲醛,即CO的轉化率和甲醛產率的變化趨勢不一致的原因是有副反應發生;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平衡后,升高溫度,產率降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逆反應為吸熱反應,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b<0o(3)根據表中數據知,甲丙中各反應物的濃度相等,所以相當于等效平衡,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相等;乙中各反應物濃度是甲的2倍,且壓強大于甲,增大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所以平衡時乙中N2的體積分數小于甲;A.甲丙中各反應物的濃度相等,n2=3. 2,乙壓強大于甲乙,平衡正向移動,ni>3. 2,選項A錯誤;B.甲丙為等效平衡,平衡時N2的體積分數相等 。甲二4丙

53、,乙壓強大,平衡正向移動,平衡時乙中N2的體積分數小于甲,故 j甲=4丙>4乙,選項B正確;C.甲丙中各反應物的濃度相等,為等效平衡,反應速率相等,丫丙二Y甲,乙中各反應物濃度平衡時接近甲丙的二倍,反應速率較大,V乙丫丙二丫甲,選項C錯誤;D.體積相同的容器中,甲丙等效,單位體積氣體總物質的量濃度相同,壓強相等P甲二P丙,乙中平衡時單位體積氣體總物質的量接近甲丙的二倍,P乙P甲二P丙,選項D正確。答案選BD。【點睛】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影響因素分析判斷,平衡計算分析,主要是恒溫恒壓、恒溫恒容容器 中平衡的建立和影響因素的理解應用。等效平衡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是解答的難點和易錯 點。12.煤燃燒

54、排放的煙氣含有 SQ和NOx,大量排放煙氣形成酸雨、污染大氣,因此對煙氣 進行脫硫、脫硝,對環境保護有重要意義。回答下列問題:I .利用CO脫硫(1)工業生產可利用 CO氣體從燃煤煙氣中脫硫,則25c時CO從燃煤煙氣中脫硫的熱化學方程式 2CO(g)+ SO2(g)? 2CQ(g) + S(s)的烙爻匕 H =。 25 C , 100kPa 時,由元 素最穩定的單質生成 1mol純化合物時的反應熱稱為標準摩爾生成崎,已知一些物質的標準摩爾生成始”如下表所示:物質CO(g)CQ(g)SO2(g)標準摩爾生成烙?fHm(25C)/kJ?mol-1-110.5-393.5-296.8(2)在模擬脫硫的實驗中,向多個相同的體積恒為2L的密閉容器中分別通入 2.2mol CO和1mol SO2氣體,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反應,體系總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40 452在實驗b中,40 min達到平衡,則 040 min用SQ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v(S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