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寫作方法_第1頁
宋詞的寫作方法_第2頁
宋詞的寫作方法_第3頁
宋詞的寫作方法_第4頁
宋詞的寫作方法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0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宋詞得寫作方法宋詞得寫作方法(一)什么就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就是配音樂得。后來逐漸 與音樂分離了,成為詩得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馀”。由 于文人得詞深受律詩得影響,所以詞中得律句特別多。詞就是 長短句,但就是全篇得字數、句數就是一定得,每句得字數、 平仄也就是一定得。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 為:58字以內為小令,59- 9 0字為中調,9 1字以上為長調。這種分法未必科學,但大概情況還就是如此得。(二)詞牌得來歷 詞牌,就就是詞得格式得名稱。詞得格式與律詩不同,律詩只 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兩千多種格式(按欽定詞譜)。詞得 這些格

2、式稱為詞譜。關于詞牌得來源,大概有下而三種情況:(1)本來就是樂曲得名稱。如菩薩蠻、西江月、風 入松、蝶戀花等。這些有得來自于民間,有得來自于宮廷 或官方。(2 )摘取一首詞中得幾個字作為詞牌。(3)本來就就是詞得題目。浪淘沙詠得就是浪淘沙,更漏子詠夜,拋球樂詠拋球,等等。這就是最普遍得。凡就是詞牌下而注明“本意”得,就就是說,詞牌同時就是詞 題,不另有題目了。但就是,絕大多數得詞都不就是用“本意”得,因此,詞牌 之外還有詞題。一般在詞牌下而或后而注明詞題。這種情況 下,詞題與詞牌沒有任何聯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 到浪與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這樣,詞 牌只不過就是詞譜得代號罷

3、了。(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得分別。1、單調得詞往往就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彖一首詩,不過就是長短句罷了。2、雙調得詞可以就是小令、中調或長調。雙調就就是把一首詞分成前后(或上下)兩闋。兩闋得字數相等或基本 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數、平 仄、句式相同得就象一首曲子配著兩段歌詞。字數、平仄、 句式不相同得,往往就是開頭幾句不一樣,叫做“換頭”。3、三疊就就是三段,如蘭陵王、西河等。四疊就就是四段,僅鶯啼序一調。不再詳述!二、正體與變體 (一)正體與變體,二者得區別與聯系 在讀宋詞時,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兩首詞得詞牌一樣, 但就是字數、句數

4、、句讀、押韻等方而卻不完全相同,這就是因為詞牌有正體與變體之分。如卜算子:卜算子 四十四字 雙調。別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天遙眉峰碧等正體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卜算子宋-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就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與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變體(一) 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嚴蕊 不就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5、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變體(二)首句變“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卜算子宋楊冠清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文采風流今尚存,毫發無遺恨。凄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變體(三)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卜算子宋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后會無憑據。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變體(四)下闋末句變“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卜算子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變體(五)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

6、 平仄”,末句變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種愁,掛在斜陽樹。綠葉陰陰自得春,草滿鶯啼處。不見凌波步,空憶如簧語。柳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變體(六)上闋首句變“平平仄仄平”下闋首句變“仄仄平 平仄”,上下闋末句變成“仄平仄,平平仄5四十六字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與我、成憔悴。變體(七)上下闋首句變“仄仄平平仄”上闋末句“仄仄仄, 平平仄”,下闋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眉峰碧宋無名氏 蹙破眉峰碧,纖乎還重執。鎮日相瞧未足時,忍便使鴛鴦隻!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

7、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 滴。綜述:上下闋首句可以換“(仄)仄平平仄”,并入韻;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闋末句可以換成“(仄)(仄)仄,平平仄5 在眉峰碧里,下闋末句變成了 “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 44 6字體總共變化組合為36種。據唐宋詞學大辭典,卜算子有變體3 0余種。但就是眾多得體,只有一種使用最多,便成了正體。正體與變體之 間,既有相同之處,使它們共有一個詞牌名,又有不同之處,區 別成許多變體,還生成一些別名。(二)同調異名同樣一個詞牌,可以有不同得名稱,憶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菩 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梅花句等。卜算子 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楚

8、天遙眉峰碧等。賀鑄就是一個比較喜歡新創別名得詞人,很多詞牌得多數 別名都就是賀鑄創造得,這給讀者帶來不少麻煩。在寫詞時, 除特殊需要,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別名。(三)同名異調 還有一種情況,兩首詞得詞牌名一樣,可就是格式迥然不同!這 屈于同名異調。例如:如夢令與阮郎歸都有一個別名 叫宴桃源;浪淘沙與謝池春都有一個別名叫賣花聲。這樣得情況還有許多。三、填詞 (一)依聲填詞 細分為二種:1、詞人精通音律,會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譜填詞!又稱“按譜填詞”柳永、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等人屬此!2、詞人不會作曲,但就是能聽懂曲調,按曲調填詞,又稱“按簫填詞”。蘇軾、秦觀、賀鑄、辛棄疾等屬此!(二)依句填詞

9、詞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得句式、每句得平仄格式填 詞。陸游、劉過等人屬此,南宋多數詞人都如此。這種填詞法 填岀來得作品與依聲填詞得作品在平仄上就是瞧不出來得, 現在按詞譜填詞屬此。(三)自度曲與自過腔 通曉音律得詞人,自擺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得曲調,這叫做自 度曲,有時也叫自度腔。宋代有不少詞人,都深通音樂,她們做了詞,便自己能夠作曲, 故詞集中 常見有“自度曲”。一般說來凡就是自度曲,至 少都應當注明這個曲子得宮調,或者在詞序中說明。自過腔與自度曲得含義就是不同得。“過腔”,僅就是音律上 得改變,并不影響到歌詞句格。所謂“過腔”者,就是從此一 腔調過入另一腔調,念奴嬌得腔調稍變,即可另外

10、題一個調名 曰湘月。但這僅就是歌曲腔調得改動,并不影響到歌詞句格。后世詞家,已不懂宋詞音律,只能以詞調得句格同異為類別, 無法從句法相同得兩首詞中區別其腔調之不同。念奴嬌與湘 月,永遇樂與消息,句法既然一樣,從文學形式得角度來瞧, 湘月即念奴嬌,消息即永遇樂。至于二者之間,腔調不同,卻 不能從字句中瞧得岀來。自過腔既然不就是創調,它就與自度曲不同。但有些宋代詞 人還就是把自過腔編到自制曲中,因此,有些時候仍把自過腔 作為自度曲得。四、詞得平仄規律。詞得平仄句法就是有規律得,但就是又比律詩復雜許多。(-)“句”與“豆” 詞得句法里有“句”與“豆(讀)”。句,大家都不難理解。豆 就是什么呢?它就是

11、詞得特點之一。1、一字豆介紹詞譜時,有得句子就是上一下四,這第一個字就就是一 字豆。這種五字句相當于一字豆加上一個四字句,與律詩中 得律句就是不一樣得。例如:辛棄疾沁園春“正驚湍直下” 應該讀成“正一一驚湍直下”而不能讀成“正驚一一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聲,仄聲中又常用去聲,很少用平聲。2、三字豆還有得句子就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滿江紅“憑欄處、瀟瀟雨歇就就是上三下四,前三 字就就是三字豆!不能讀成“憑欄一一處瀟一一瀟雨歇 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 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記。(二)律句與拗句;111字句得規律。介紹詩律時我們談論過律詩

12、得句子有律句與拗句之分,同樣, 詞得句子也有律句與拗句之分。而且有許多相似點,此外,詞 得拗句還可以細分為常見拗句、少見拗句與罕見拗句。常見 拗句使用頻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見拗句頻率低,一般不用, 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罕見拗句很罕見,往往見于少見詞牌 (特別就是長調),而且就是該詞調得特征性句子。1、一字句律句:平仄一字句很罕見,十六字令得第一句就是一字句“平釵頭鳳上下闋末句可以瞧作疊用得三個一字句“仄、仄、 仄兒2、二字句律句:平平、平仄。少見拗句:仄仄。罕見拗句:仄平“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韻。而“仄仄”很少見,“仄平”更罕見。(1)用“平平”得例如南鄉子上下闋第四句:南鄉子-登

13、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鑒,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 如孫仲謀。(2) 用“平仄”得例如如夢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疊句:如夢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就是綠肥紅瘦!(3) 有些詞調下闋首句就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 + 4得句式。這時得二字句必須入韻。例如:滿庭芳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平,平仄仄。”霜天曉角下闋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變成“(平) 仄、平仄仄仄仄”也見于這句。沁園春下闋首句可以變成“平平,(仄)仄平平3、

14、三字句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仄。少見拗句:平仄平、平平平。(1) 律句如果單獨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與“平仄仄”往往可以變通。(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換“平(仄)仄5 “仄仄仄”往 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變通。(3) “平仄平”、“平平平”較少見,長相思上下闋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長相思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4 )兩個三字句組合,常見得有:平仄仄,仄平平。搗練子、漁父、鵬鴆天等。在小 令里,這種格式非常嚴格,不能變通。在長調里,前句前2字往 往可平可仄。切

15、記: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蘇幕遮、祝英臺近等。(仄)(仄)仄,(仄)平仄。相見歡、滿江紅等。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仄仄平,仄仄平。長相思。(5)三個、四個三字句組合。常見得有: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訴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調歌頭、六州歌頭 一字豆領四個三字句,如六州歌頭下闋首句:仄一一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4、四字句律句 (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常見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少見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16、、仄平平平。(1)律句與“特種律”句律句常見“(平)平(仄)仄”與“(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種格 式就是“仄平平仄”與“平平平仄”,合起來就是“(仄)平平 仄”,有得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認為這就是一種“特種律” 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翻開王力主編得詩詞格律等有關 書籍上得詞譜,有許多“特種律”句。但就是經過嚴格得校對, 這些所謂得“特種律”句,一個接一個地被否定!如果每個詞 牌用1 6首作品校對,90%以上得特種律都被推翻!如果用 32首作品,則9 9 %以上得都被推翻。綜合大量校對結果,古 人喜歡使用“仄平平仄”這種格式,但就是仍然可以用“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極少數句子因語法要

17、求必須用“仄 平平仄”外,幾乎沒有“特種律”!六字句情況也大致相同!(2)常見拗句:平仄仄平一叢花上下闋倒數第三句。仄仄仄平沁園春第三句。平仄平仄永遇樂第三句。平平仄平太常引上下闋末句。(3 )少見拗句: 仄平仄平沁園春第三句。仄仄平仄 雨霖鈴第三句。平仄仄仄沁園春第一句。(3)罕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這三種句式非常罕見,常見半常見詞調就是見不到得。史達 祖壽樓春中罕見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5、五字句(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常見拗句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里本句第一字有時就是可以 用仄

18、得)(仄)仄仄平仄。少見拗句 (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罕見拗句:其它組合得五字句都就是罕見拗句。(上一下四得 五字句除外)。(2)常見拗句:(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嬌下闋第一句。(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嬌上下闋末句。(平)平(仄)仄仄仄水調歌頭上闋第三句,下闋第四句。(3)少見拗句:(平)平(仄)平(平)仄 齊天樂上闋第二句,下闋首句。(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紅下闋倒數第二句。(4)罕見拗句:其它都屬于罕見拗句。7、七字句七字句就是五字句得擴展,所以變化基本相同。(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

19、仄仄。(2)常見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與律詩不同,在詞里本句第三字有時就 是可以用仄得) (平)平(仄)仄仄平仄。(3)少見拗句:(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賀新郎有四個七字句可以用這種格 式。(4)罕見拗句:其它組合得七字句都就是罕見拗句!(上三下四得七字句除外)。(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況前而已經介紹。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見拗句。8、八字句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 來說,三字豆末字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為仄,五字 律句平起,但就是不就是絕對得。

20、9、九字句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三字豆加六字律句或 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最常見得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0、十字句一般比較少見,摸魚兒上下闋各有一個十字句。格式為 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1、H-一字句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七字、五字往往就是律句。如水調歌頭得上下闋各有一個十一字句。如果就是上五下六,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如果就是上四下七,則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三)詞得拗救。詞得拗救與律詩有所不同:律詩拗了,往往必須救,而詞往往就 是拗而不救。詞中僅有本句自救,即律詩中孤平得自救。該 用“平平仄仄平”得地方,第一字用了仄聲(

21、孤平,即:仄平 仄仄平),第三字應該補償一個平聲,變成“仄平平仄平”。七 言則就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換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現這樣得情況,不能算作“出律”得。五、入聲、上聲代替平聲得問題 古人寫詞時常用入聲、上聲代替平聲使用,入聲與上聲代替 平聲確實存在,但就是就是在不得已情況下得補救辦法,并非 常規。絕大多數情況下,入聲與上聲仍然就是作仄聲得。至于 為什么有人認為入聲與上聲代替平聲很常見,實際上這些所 謂得“格律專家”(首推龍榆生)把古人得話曲解并當成不可 違反得理論。六、詞得押韻與對仗 (一)、詞得押韻與對仗 與律詩一樣,詞也講究押韻,平聲、入聲單用,上聲去聲通用。由于有許多詞

22、牌,所以詞得押韻與律詩有些不同,有得詞牌必須用平聲韻,有得必須用仄聲韻,還有得就是平仄韻交替押 韻。某詞牌規定用平聲韻,就不能用仄聲韻;規定用仄聲韻, 就不能用平聲韻。除非有另一體。同時用平聲韻與仄聲韻得詞牌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平仄韻 同部,另一種就是平仄韻不同部。同部得。例:西江月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 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 見。韻腳“蟬、年、片、前、邊、見”都就是同部得。例: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就是歸程,長亭連短亭。韻腳“碧、愁、急、亭”就是不同部得。入聲韻獨立性很強,有些詞牌習慣上就是用入聲韻得,例如:憶秦娥、念奴嬌、滿江紅等。但就是并非不能用上 聲與去聲韻。(二)詞得對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