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 年-2020 年)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框 架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內容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內容創新與特色創新與特色實施效果實施效果 一、指導思想 根據黨中央把上海建設成為“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要求,體現區域整體發展的思想,統籌規劃上海的產業、能源布局、環境、交通和基礎設施等建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體現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市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休閑的環境。 一個龍頭(浦東開發開放)三
2、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之一)國際航運中心 返回二、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內容 1、城市性質、規模 城市性質 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將逐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規模預測 全市實際居住人口為1600萬左右,其中非農人口1360萬,城市化水平達到85%,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約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規劃人口約800萬,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外環線以內667平方米范圍。 六個基本形成,即:基本形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經濟規模和綜合競爭力;基本形成與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基本形成符合
3、現代化大都市特點的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市域城鎮布局;基本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基本形成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社會發展體系。 2、城市總體布局 城市的發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發展空間,形成濱水城鎮和產業發展帶,繼續推進浦東新區功能開發,重點建設新城和中心鎮,完善城鎮體系,把崇明島作為21世紀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 市域空間布局結構 按照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方針,以中心城為主體,形成“多軸、多層、多核”的市域空間布局結構。“多軸”是由滬寧發展軸、滬杭發展軸、濱江沿海發展軸組成,也是長江三角洲城市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層”是指中心城、新
4、城、中心鎮、一般鎮所和構成的市域城鎮體系及中心村五個層次。“多核”主要由中心城和11個新城組成。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外環線以內地區作為中心城范圍;新城是以區(縣)政府所在地城鎮、或依托重大產業及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發展而成的中等規模城市,人口規模一般為20-30萬人;中心鎮是由市域范圍內分布合理,區位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條件較好、規模較大的建制鎮,依托產業發展而成的小城市,人口規模一般為5-10萬人; 產業布局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城市內環線以內的地區,以發展第三產業為重點,適當保留都市型工業; 第二層次,城市內外環線之間的地區,以發展高科技、高增值、無污染的工業為重點,調整、整
5、治和完善現有工業區; 第三層次,城市外環線以外的地區,以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為重點,提高經濟規模和集約化水平,集中建設市級工業區,積極發展現代化農業和郊區旅游業。 3、綜合交通 對外交通以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戰略目標,以“三港兩路”為建設重點,“三港”即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亞太地區航空樞紐港、現代化信息港,“兩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市域交通以“兩網”為重點,“兩網”即城市軌道交通網、市域高速公路網,形成各種交通工具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一般鎮由現有集鎮根據區位、交通、資源條件等適當歸并而成,人口規模一般為1-3萬人;中心村是在合理歸并自然村后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環境優美、布
6、局合理、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較完善的現代化農村新型社區,人口規模一般為2000人。 結合國道和國道主干線的建設,加強市域高速公路與長江三角洲地區高速公路網的銜接,市域內基本實現“15、30、60”的目標。“15”即重要的城鎮、工業區和交通樞紐等主要集散地的車輛15分鐘可進入高速公路網;“30”即中心城到省界和中心城到新城30分鐘互通;“60”即高速公路網上任意兩點之間60分鐘可達。此外增加東部地區對外通道極為重要,因此新規劃對沿海大通道保留了規劃用地。 實行公交優先政策,重點發展以大運量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公共交通體系。軌道交通系統規劃立足長遠,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積極建設布局合理、換乘方便、經濟高
7、效的軌道交通基本網絡,規模約280千米。 規劃建設中心城龍陽路到浦東國際機場的磁懸浮列車線路1條。并進一步研究連接鄰近省市的方案。 建成浦東國際機場為主、虹橋國際機場為輔的組合型國際航空樞紐港,初步形成亞太地區航空樞紐。 建成上海國際信息港,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信息化總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城市的相應水平。 上海港建設的目標是建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統籌考慮,通力協作,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集裝箱樞紐港建設,核心是建設水深15m以上的深水港區。 4、環境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以綠地建設和環境保護、治理為重點,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加強城市設計,保護城市傳統風貌,改善城市
8、空間景觀,基本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綠化建設的規劃目標 到2020年,人均公共綠地指標大于10平方米,人均綠地指標大于2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大于35%。 水環境整治與保護的規劃目標 以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全面整治市域河道;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逐步完善污水排水系統,改善水環境質量,污水處理率大于80%。 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劃目標 以煙塵、二氧化硫和機動車尾氣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實施大氣污染總量控制。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結合西氣東輸工程擴大天然氣來源和使用范圍,控制燃煤電廠總,爭取外來電源。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規劃目標 要保護真實歷史遺存和歷史環境,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文
9、化氣息,提升城市藝術品位,體現歷史與未來的共融。保護11處歷史文化風貌區和4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各級文物、古跡和優秀近代建筑,保護反映上海傳統特征的歷史街區,以及對中心城舊區風貌保護。 5、住宅發展 住宅發展以提高居住環境質量和生活服務設施水平為核心,新區與舊區住宅建設相結合,相對集中開發。順應住宅商品化的發展趨勢,調整住宅建設結構,體現住宅的多樣化和可選擇性,滿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并嚴格控制高層住宅。 返回 三、創新與特色 1、進一步明確了沿江沿海發展空間是上海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2、按照中心城、市域、長江三角洲三個層次,統籌上海城市空間布局。3、更注意將城市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環境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城市綜合功能。 4、明確“三港”和“三網”是上海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重點,以增強城市對外集散和輻射能力。“三港三網”,即空港、海港、信息港和面向全國的鐵路網、公路網和水路網。 5、以環境建設為主體,營造上海城市新形象,促進上海可持續發展。 6、更注意保護體現上海歷史文脈的傳統建筑和街區,展示傳 統文化底蘊。 返回四、實施效果 根據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市場營銷專員勞動合同范本
- 2025年太原貨運從業資格證模擬考試題庫下載
- 2025年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九年級中考一模數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農業股東合作合同樣本
- 人才申報系統開發合同樣本
- 2024年藥劑考試選題思路試題及答案
- 交互學習方式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系統架構設計師的項目管理與創新結合探索試題及答案
- 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第十五課 征服太空教學設計 龍教版
- 2025年計算機二級考試考生心聲試題及答案
- 2025陜西核工業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山東、湖北部分重點中學高中畢業班第二次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8.2 誠信經營 依法納稅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
- 2025年超高功率大噸位電弧爐項目發展計劃
- DB32T 5076-2025 奶牛規模化養殖設施設備配置技術規范
- 電流與電壓和電阻實驗報告單
- 《空中領航學》8.5 精密進近程序的五邊進近
- WS-T 428-2013 成人體重判定
- 資料員崗位季度績效考核表
- 鋪軌基地臨建方案
- 《環境規劃與管理》課件[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