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華南農業大學《土壤學》試題大全_第1頁
完整word版,華南農業大學《土壤學》試題大全_第2頁
完整word版,華南農業大學《土壤學》試題大全_第3頁
完整word版,華南農業大學《土壤學》試題大全_第4頁
完整word版,華南農業大學《土壤學》試題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名詞解釋: 1-1 、土壤:土壤就是陸地表面能夠生產植物收獲物的疏松表層。1-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間,土壤供應和調節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份、養分、熱量、 空氣和其它生活條件的能力 2-1 、礦物:就是存在于地殼中的具有一定化學組成、物理性質和內部構造的天然化合物或 單質。2-2、原生礦物:地球內部巖漿巖冷凝時形成的、存在于巖漿巖之中的礦物2-3、次生礦物:原生礦物在各種風化因素的作用下,改變了形態、成分和性質而形成的新 礦物。2-4、巖石:巖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或數種礦物的集合體 2-5、巖漿巖:由巖漿冷凝而成的巖石,又稱火成巖 2-6、沉積巖:各種先成巖的風化剝蝕產物、火山作用

2、產物以及生物作用產物經外力搬運后 重新沉積膠結而形成的巖石。2-7、化學或化學巖:由化學或生物化學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積巖。2-8、變質巖:巖漿巖或沉積巖在高溫高壓、熱氣熱液作用下發生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巖石, 稱變質巖 2-9、風化作用:地表的巖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形態、組成和性質變化的過程。2-10、物理風化:指巖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顆粒而不改變其化學成分的過程 2-11、化學風化:巖石中的礦物在化學作用的影響下,發生化學成分和性質的變化、以及產 生新礦物的過程2-12、水解作用:礦物中的鹽基離子被水所解離的H+置換,分解形成新礦物的作用 2-13、水化作用:巖石中的礦物與水化合成為新的含水

3、礦物的過程。2-14、生物風化:巖石在生物的作用下發生破碎、分解的過程稱為生物風化。就地風化而未經搬運的巖石風化產物。2-15、殘積母質: 2-16、坡積母質: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移動沉積在較低處的沉積物。2-17、河流沖積母質:經過河流長距離搬運而沉積的沉積物2-18、風積母質:由風力搬運而堆積成的沉積物。2-19、洪積母質:在山洪的作用下移動沉積在山前的坡麓、山口及平原邊緣的沉積物。2-20、淺海沉積母質:堆積于海岸邊的沉積物。2-21、湖泊沉積母質:湖水泛濫時產生的沉積物。2-22、機械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狀況就稱為土壤的機械組成。2-23、土壤質地:按照土壤機械組成人為地劃分的

4、若干土壤類別,就稱為土壤質地。3-1 、土壤腐殖質:通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類分子量很大的、結構復 雜的有機化合物,稱為腐植質。3 -2、有機質的礦化作用:3-2、 腐殖質化系數:單位重量有機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殘留碳的分數,稱為腐植化系數。3-4、有機質礦化率:每年因礦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機質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百分率。3-5 腐殖質化過程:進入土壤的有機質在微生物進行的生化過程和一些純化學過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質的過程。4-1 、陽離子交換作用:土壤中帶負電荷的膠體所吸附的陽離子,在靜電引力、離子本身的熱運動或濃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膠體表面的陽離子進行交換

5、。4 -2、交換性陽離子:能互相交換的陽離子就稱為交換性陽離子。4-3、離子的解吸過程:吸附的離子從膠體表面轉移到溶液去的過程。4-4、離子的吸附過程:離子從溶液轉移到膠體表面的過程。4-5、永久電荷:指由于層狀硅酸鹽礦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產生的剩余負電荷。這種負電荷不受介質pH 值的影響。4-6、可變負電荷:指隨介質pH 的變化而變化的負電荷。4-7、土壤膠體吸收交換性能:一部分被吸附的離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的現象。4-8、鹽基飽和度:土壤中交換性鹽基離子占交換性陽離子總量的百分率。4-9、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在一定的pH 值條件下,土壤所含有的交換性陽離子的最大量,簡稱C

6、EC。4-10、陰離子配位體交換吸附: 指陰離子取代氧化物表面羥基而被吸附的過程。5-1、土壤活性酸:游離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現出來的酸度。5-2、土壤潛性酸:土壤膠粒上吸附的氫離子和鋁離子進入土壤溶液后表現出來的酸度5-3、土壤交換性酸:用過量的中性鹽(如 KCD溶液與土壤作用,將膠體上吸附的氫離子和 鋁離子代換出來,測得的酸度.5-4、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強堿鹽(通常用pH8.2 的醋酸鈉)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5-5、石灰性土壤:含有游離碳酸鈣的土壤5-6、土壤緩沖性:當土壤溶液中的H+或OH離子濃度發生較大變化時,土壤通過自身的調節能力使土壤酸堿性不致于發生太大變化的能力6-1 、土

7、壤養分:就是指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營養元素。6-2、大量元素6-3、微量元素:6-4、硝化作用:氨在亞硝酸細菌和硝酸細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為硝酸的過程。6-5、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鹽,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最后還原成為氧化二氮等 氣體逸失的過程6-6、脫氮作用:指土壤氮素從土壤中損失的過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鹽的淋失、氨的揮發等過程6-7、 N 的固定作用:通過礦物的、生物的土壤中的NH 或化學的作用將土壤氮素固定為暫時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狀態的過程6-8、水解性有機氮:可以被酸、堿、酶水解成為可溶性或無機態N 的有機氮。6-9、氮的揮發作用:NH3, NH4+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作用

8、形成的NH3的揮發。6-8、閉蓄態磷:被氧化鐵膠膜包被的磷酸鹽,稱為閉蓄態磷6-9、磷的固定作用:將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轉變成為不溶或緩效態磷的過程6-10、鉀的固定作用:從速效 K變成緩效K或無效K的過程6-11、緩效態K:指被固定在粘粒礦物晶層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7-1 、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7-2、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單位體積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與同體積水重之比7-3、土壤孔隙度:土壤中孔隙容積占整個土壤容積的百分數7-4、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容積與土粒容積之比,稱為土壤孔隙比。7-4、當量孔徑:與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當的孔徑,也

9、稱有效孔徑7-5、通氣孔隙:當量孔徑大于0.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沒有毛管作用,大部分時間孔隙內充滿空氣,7-6、毛管孔隙:當量孔徑0.1-0.03mm,孔隙內毛管作用明顯,毛管水移動迅速,對植物有 效,是對植物最有效的水份。7-7、非活性孔隙:當量孔徑小于 0.03mm,孔隙總是充滿水份,這些水份難運動,對植物無 效,不能通氣7-8、團粒結構:指近似球形的較疏松的多孔的土團。直徑約為0.25-10mm7-9、土壤結構體: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過不同的機制相互團聚成大小、形狀和性質不同的土團、土塊或土片,這就是土壤的結構體。7-10、土壤結構改良劑:指能改善并穩定結構的制劑。可分為

10、天然結構改良劑、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無機制劑等三類。7-11、土壤耕作:耕作是在作物種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長期間,為了改善植物生長條件而對土壤進行的機械操作。7-12、土壤粘結性:指土粒之間通過各種引力互相連接起來的性能7-13、土壤粘著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農具)上的性質7-14、土壤塑性:當土壤濕潤到一定程度時,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變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這種變化了的形態,這種性能就稱為土壤塑性7-15、土壤壓板:機械在田面上行走對土壤有壓實作用。過度的壓實會影響耕作質量,對作物生長不利。這種過度的壓實又稱為土壤壓板。7-16、土壤耕性:土壤耕作時表現出來的土壤物理

11、性質7-17、宜耕期:指適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圍。8-1 、吸濕水:干燥土粒通過分子引力和靜電引力的作用,從空氣中吸持汽態水,使之在土粒表面形成一或數分子層厚的水膜,稱為吸濕水。8-2、膜狀水:當土壤含水量達到最大吸濕量時,土粒對周圍水分子還有剩余引力,可以在吸濕水外層又吸附一層新的液態水膜,這層新的水膜就稱為膜狀水。8-3、毛管水:當土壤含水量超過最大分子持水量時,水分子不再受土粒表面引力的作用,而是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這部分的水就稱為毛管水。8-4、重力水:當土壤水份超過田間持水量時,多余的水份不能為毛管所保持而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大孔隙向下滲漏,這部分水就稱為重力水8-5、

12、質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質量與干土質量的比值8-6、容積含水量:指土壤總容積中水所占的容積分數,又稱容積濕度、土壤水的容積分數8-7、土水勢:所謂土水勢,就是指土壤水的勢能與純自由水的能量之差。8-8、基質勢:由于土壤的基質吸力(即彎月面力和吸附力)對水份的吸持而引起的水份勢 值的降低。8-9、壓力勢:在飽和狀態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壓力與參照水面的差值。8-10、重力勢:土壤水由于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響而產生的勢能也不同,有此而產生的水勢。8-11、溶質勢:由于土壤溶質對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勢值的降低。8-12、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況下所處的能態。8-13:土壤

13、通氣性:泛指土壤空氣與大氣進行交換、不同土層之間氣體擴散或交換的能力。8-14:氣體擴散:指某種氣體由于分壓梯度而產生的移動。8-15:整體流動:由于土壤空氣與大氣之間存在總壓力梯度而引起的氣體運動。8-16: 土壤質量熱容量:指單位質量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 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熱容 量。8-17: 土壤容積熱容量:指單位容積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 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熱容 量。9-1 、有機質累積過程:在草本或木本植被下,有機質在土體上部的累積過程。9-2、粘化過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積的過程。9-3、鹽化過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質中含有的鹽分,在強烈的蒸發作用下,逐漸向地表

14、積聚的過程。9-4、富鋁化過程:又稱脫硅富鋁化過程。熱帶、亞熱帶地區土壤物質由于礦物風化、形成弱堿性條件,隨著可溶性鹽、堿金屬和堿土金屬鹽基和硅酸鹽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鐵鋁在土體內相對富集的過程。9-5、潛育化過程:土壤長期漬水、有機質嫌氣分解、鐵錳強烈還原,形成灰藍灰綠色土層的過程。9-6:潴育化過程:氧化還原交替使土體內出現銹紋、銹斑、鐵錳結核和紅色膠膜等物質的過程。9-7、熟化過程:在耕作條件下,通過耕作施肥、培肥與改良,促進水肥氣熱諸因素不斷協調,使土壤向著有利于作物高產方向轉化的過程。9-8:退化過程: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利用不當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長條件惡化和土壤生產力減

15、退的過程。第二部分填空題:2-1 、常見的成土礦物可以分為兩類,它們是: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2-2、成土巖石可以分為三大類,它們是: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2-3、按照氧化硅的含量,巖漿巖可以分為:酸性巖、中性巖、基性巖和超基性巖。2-4、從酸性巖到基性巖,巖石的顏色逐漸變:深;氧化硅含量逐漸:降低。2-5、沉積巖石可以分為:粘土巖、碎屑巖、化學和生物化學巖。2-6、石灰巖屬于:化學和生物化學巖,砂巖屬于:碎屑巖。2-7、寫出三種原生礦物名稱:2-8、寫出酸性巖、中性巖和基性巖各一種:2-9、寫出變質巖、沉積巖各兩種:2-10、寫出兩種含鉀較高的礦物:(正、甲)長石、云母、2-11、風化作用可

16、以分為三類,包括:化學風化、物理風化、生物風化。2-12、化學風化作用包括四種作用,它們是: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2-13、物理風化作用包括四種作用,它們是:溫度變化、結冰、流水、風。2-14、石英、黑云母和長石的風化難易程度不同,寫出它們風化難易的順序:石英, 長石, 黑云母(從難到易)2-15、常見的母質可以分為七種類型,它們是:殘積母質、坡積母質、洪積母質、河流沖積母質、湖泊沉積母質、淺海沉積母質、風積母質2-16、通常把土壤礦質顆粒分為三類,它們是:砂、粉、粘粒。2-17、土壤主要質地類型有三種,它們是:砂質土、壤質土、粘質土。3-1 、土壤腐殖酸的兩種主要類型是:胡

17、敏酸、富里酸。3-2、土壤有機質轉化的兩個主要方向是:礦質化作用和腐殖質化作用。4-1 、依照電荷受pH 的影響程度,土壤膠體的電荷可以分為:可變電荷、永久電荷。4-2、土壤膠體的種類可以分為三種,它們是:有機膠體、無機膠體、有機無機復合膠體。4-3、寫出三種常見的粘粒礦物:4-4、寫出一種2: 1 型粘粒礦物,寫出一種1 : 1 型礦物。4-5、陰離子吸收的三種主要機制是:靜電吸附、配位體交換、化學沉淀。4-6、介質pH 升高時,土壤可變負電荷(增多),土壤永久電荷(不變)。4-7、土壤膠體所帶的電荷可以分為可變電荷和永久電荷兩大類。有機質所帶的電荷主要屬于:可變電荷,層狀硅酸鹽礦物所帶電荷

18、主要屬于:永久電荷。5-1 、四種主要的鹽基離子是:K、 Na、 Ca、 Mg5-2、兩種主要的致酸離子是:H+、 Al3+5-3、對南方酸性紅壤貢獻最大的交換性陽離子是:Al3+。5-4、土壤pH 的宏觀分布格局是南(酸)北(堿)。5-5、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 Eh的變化方向是:降低。5-6、寫出五種土壤中的氧化還原體系:Fe、Mn 、 N、C、S、O、As、Cr、Se、Mo6-1 、土壤養分存在的一般形態是:可溶態、交換態、緩效態、難溶態、有機態6-2、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態包括:有機態、無機態6-3、土壤有機氮的主要存在形態包括:水溶態、水解態、非水解態6-4、土壤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態包括

19、:有機態、無機態6-5、土壤無機磷存在的主要形態包括:磷酸鐵(鋁)化合物、磷酸鈣(鎂)化合物、閉蓄態磷。6-6、土壤鉀素存在的主要形態包括:礦物態、緩效態、速效態6-7、土壤脫氮作用包括三種,它們是:反硝化、硝酸鹽的淋失、氨的揮發6-8、在常見的溫度范圍內,土壤有機氮的礦化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6-9、土壤磷的固定作用包括四中主要機制,它們是:表面反應、化學沉淀、生物固定、閉蓄。6-10、2: 1型礦物和1: 1型礦物對K的固定能力的順序是:蛭石>伊利J石蒙脫石高嶺石7-1 、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2.657 -2、適合于一般旱作生長的土壤容重范圍是:1.1-1.3g/cm3 。7-3

20、、測的某土壤的水吸力為20 毫巴,此時土壤中充水的孔隙的孔徑是:<20/3mm.7-4、土壤孔隙可以分為三大類,它們是: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氣孔隙7-5、土壤結構可以分為四類,它們是:塊狀和核狀、柱狀和棱柱狀、片狀、團粒7-6、四種主要的土壤力學性質是:粘結性、粘著性、塑性、漲縮性7-7、土壤耕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它們是:耕作的難易程度、耕作質量7-8、耕作對土壤的三個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小、耕作質量好、宜耕期長8-1 、從土壤水份數量的觀點出發,可以將土壤水份分為:吸濕水、膜狀水、毛管水、重力水 等類型。8 -2、土水勢的主要分勢包括:基質勢、壓力勢、溶質勢、重力勢。8-3、土壤水

21、總是從水勢高 處向水勢低 處運動。8-4、土壤水總是從吸力低處向吸力高處流動。8-5、水汽從氣壓高處移向氣壓低處,從溫度高處移向溫度低處。8-6、土壤通氣性的主要機制包括:氣體擴散和 整體流動。9-1 、主要成土因素包括:母質、生物、地形、時間、氣候和人為因素等。9-2、 中國土壤分類系統中,從上到下共設:土綱、 亞綱、 土類、 亞類、 土屬、 土種、 亞種 等分類單元。9-3、鐵鋁土綱包括磚紅壤、赤紅壤、紅壤、 黃壤等土類。9-4、赤紅壤土類劃分為:赤紅壤、黃色赤紅壤和赤紅壤性土三個亞類。福建僅有赤紅壤和赤紅壤性土亞類。9-5、紅壤土類劃分為:紅壤,黃紅壤,棕紅壤,山原紅壤和紅壤性土等亞類。

22、福建只有三個亞類:紅壤,黃紅壤,紅壤性土。9-6、黃壤可以續分為:黃壤、暗黃壤、漂洗黃壤、表潛黃壤、黃壤性土等亞類。福建僅有黃壤和黃壤性土亞類10-1、 水稻土剖面的主要土層是:耕作層 ( A) 、 犁底層 ( P) 、 淀積層 ( B 或W) 、 潛育層 ( G)10-2、水稻土可以續分為如下亞類:淹育水稻土、滲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潛育型水稻土、漂洗型水稻土、鹽漬型水稻土、咸酸水稻土。10-3、高產水稻土的剖面特征是:深厚的耕作層,適當發育的犁底層,水氣協調的潴育層,在適當深度內出現潛育層。第三部分問答題(A 類為問答題,B 類為簡答題):1 、試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據此分析砂土

23、和粘土的管理要點。( A)為什么說砂土肥效快、后勁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勁穩長?(B)答: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機質含量一般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機質含量按較高。砂土對外來養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較弱,而粘土對外來養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則較強。因此,當肥料進入砂土時,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態存在的養分比例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較低,所以總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當肥料進入粘土時,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態存在的養分比例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較高,所以總的有效性較低,肥效慢。進入砂土的養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時被淋溶損失的也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勁不足。進入粘土的養分被植物吸收的慢

24、,被淋溶損失的較慢,被吸附的養分會慢慢釋放出來,因此后勁穩長。3、為什么說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強?(B)答:砂質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質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砂質土大孔隙(通氣孔隙)多,細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質土大孔隙(通氣孔隙)少,細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質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粘質土則反之。4、為什么砂土施肥應少施基肥、少量多次,而粘土則可以施足基肥、后期少施?(B)5、試比較砂粒和粘粒的主要性質。(B)6、試比較砂粒和粘粒的化學組成。(B)7、試比較砂粒和粘粒的礦物組成。(B)8、試比較殘積母質和

25、坡積母質的主要性質。( B)9、試比較河流沖積母質和淺海沉積母質的主要性質。( B)10、試比較化學風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的風化效果。( B)11、試分析影響土壤有機質分解的土壤環境條件。( A)12、試比較胡敏酸和富里酸在分子量、酸性、溶解度、穩定性和顏色等方面的異同。( B)13、試分析土壤有機質對土壤肥力的貢獻。( A)14、試分析為什么有機質會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B)15、試分析高嶺石的主要特征。( B)16、試分析蒙脫石的主要特征。( B)17、為什么測定土壤陽離子交換量時要固定pH 值?( B)答:土壤膠體的負電荷包括可變電荷和永久電荷兩部分。可變電荷隨介質的pH 而變,永久

26、電荷則不隨pH 而變。當介質的pH 發生變化時,土壤膠體總電荷也發生變化,土壤吸附的陽離子的量也發生變化。因此對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pH條件下所測得的 CEC也不同。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較,在測定CEC時必須固定pH, 一般采用的pH為7。18、為什么酸性土壤的鹽基飽和度低,而堿性土壤的鹽基飽和度高?(B)19、試分析影響土壤陽離子交換量的主要因素。( B)20、試分析為什么在一般土壤中,硝酸根容易被淋失。( B)21 、試分析影響土壤酸堿性的因素。( A)22、試分析為什么會形成“南酸北堿”的土壤酸堿性分布格局。 ( B)23、試分析產生土壤緩沖性能的機理。( B)24、試分析土壤酸堿性與土壤肥力之間的關系。( A)25、什么是土壤反硝化作用?其影響因素是什么?(B)26、試分析影響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 A)答:( 1 )有機質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機N 是土壤全N 的主要來源,有效N 隨土壤全N 和有機含量的升高而升高;質地:粘質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但有機質的分解較慢,所產生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