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42、43彈簧和橡皮筋_第1頁
四年級42、43彈簧和橡皮筋_第2頁
四年級42、43彈簧和橡皮筋_第3頁
四年級42、43彈簧和橡皮筋_第4頁
四年級42、43彈簧和橡皮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 彈簧和橡皮筋授課時間4月18日 累計課時:15科學探究1玩過彈簧和橡皮筋之后,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表示它們形狀的變化和自己所感受到的反推力的方向并由此認識彈力。2能正確使用測量力的大小并做好記錄,通過統計圖表分析數據能發現彈簧伸長的規律并據此制作簡易測力計。情感、態度、價值觀1樂于探究彈力的奧秘,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2認真分析數據,善于發現規律,愿意合作制作測力計,尊重他人勞動成果??茖W知識1知道彈簧變形后力圖恢復原來形狀所產生的力是彈力,知道使用測力計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2知道在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長并且是有規律的。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裝有彈簧或橡皮筋的產品的圖片

2、,教師用橡皮筋自制的測力計,圓筒測力計,握力計,按教材第43頁的形式繪制一個供全班交流匯總使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長短不一、來自不同產品上的各種彈簧和橡皮筋,平板式彈簧測力計,鉤碼。學生準備:長20厘米寬4厘米的硬紙板,剪刀,市場上常見的外面沒有纏繞彩線的小號普通橡皮筋,長約16厘米的細鐵絲。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2課時,第1課時完成活動1并學習使用測力計,第2課時將測量記錄表中的數據制成統計圖,從中發現彈簧伸長的規律并動手制作簡易測力計。一教學導入 (3分鐘)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裝有彈簧或橡皮筋的產品的圖片,并要求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這些產品中都用到了彈簧或橡皮筋,彈簧

3、和橡皮筋在這些產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活動(13分鐘)變形的彈簧1教師強調活動體驗的重點是:觀察它們有什么變化,你用力的同時有什么感受、反推力的方向是怎樣的。2學生玩彈簧和橡皮筋,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3組織學生開展交流活動,運用上一課的知識描述自己在活動中的發現:誰施力了?方向是怎樣的?誰產生了反作用力?方向又是怎樣的?結果怎樣?通過描述它們的變化并且畫出反推力(彈力)的方向,幫助學生形成或完善彈力的概念。三活動(12分鐘) 使用測力計1教方法 教師可以手持彈簧測力計一邊演示一邊講解。使用彈簧測力計應注意以下幾點: 、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所測量的力不要超過它的量程。、測力前應豎直提起

4、測力計觀察它的指針是否指向零刻度線,若指針沒歸零,則應通過調節使指針歸零。在測力過程中,要注意輕拉輕放,以免用力過大使指針與面板下端導板相撞而移位,并使彈簧測力計的軸線與所測力的方向一致,防止由于彈簧與外殼摩擦而影響測量的精度。待指針停穩后,眼睛平視指針讀數,要盡量減小讀數誤差。2 練習測量并記錄數據先讓學生練習調零,再要求他們將測力計掛在支架上,然后在下面的掛鉤上先掛1個鉤碼,全組成員練習讀數。1個50克的鉤碼掛上去以后怎么讀數,是用gf(克力非國際單位制,是工程單位制)還是N表示(牛頓國際單位制),教師應適時補充說明:用N表示, 1個50克的鉤碼重量是0.49牛頓,用學生的話說,就是鉤碼對

5、測力計的拉力是0.49牛頓。學生再次練習之前,教師應當再次提醒他們:如果測力計的量程為2.5牛頓,每個鉤碼重0.49牛頓,那么測量時最多只能掛5個鉤碼。同時要求他們認真讀數并做好記錄。3 整理數據制成統計圖并進行分析發現彈簧伸長的規律:在一定范圍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就伸得越長并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四拓展活動 (10分鐘) 制作簡易測力計本活動在課內完成。五、小結(1分鐘):本節課有什么收獲?作業設計(1分鐘):收集資料板書設計:2.彈簧和橡皮筋活動 變形的彈活動 變形的彈簧本課教學反思:3 蘋果落地的秘密授課時間4月20日 累計課時:16科學探究1經歷感受重力的活動,能根據所觀察到的現

6、象對重力的方向進行猜想并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2大膽猜想重力的產生與什么有關,能用資料查詢和閱讀的方式將重力與地球引力對應起來并初識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3能制定研究計劃設計實驗探究不同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練習估測生活物品的重力。情感、態度、價值觀1敢于猜想,尊重證據,實事求是,愿意合作與交流。2從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茖W知識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體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2初步了解身邊常見物體的重力一般是多少。教學準備1牛頓研究蘋果落地的場景圖,兒童提水、拋石子等關于重力現象的動畫課件或圖片,繪制

7、一個供全班交流匯總使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支架、細線、鉤碼、圓筒式彈簧測力計。學生準備: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課時安排 本課安排2課時,第1課時完成活動1的教學,第2課時完成活動2的教學。一教學導入 本課導入時,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然后提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課題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給同學介紹介紹。二活動 感受重力1學生體驗:提水、拋石子等教師應及時從中梳理出“向下”這個詞來,幫助學生從眾多現象中找到“下落”的規律并形成對重力方向的猜想。2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用帶重物的細線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觀察它們受到重力后朝哪個方向。數次調整支架的傾斜角度,再觀察重物朝向哪

8、個方向。得出結論: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3學習重力產生的原因首先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如果學生當中有說出“地球引力”的,教師可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例如,在前面做實驗用過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別的物體,并再次傾斜支架,繼續觀察重物朝哪個方向;或者就用細線拴一石塊,搖晃石塊并觀察石塊靜止后朝哪個方向。但是,盡管這些實驗可以間接證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學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結論。這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資料查詢和閱讀“指南車信箱”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三活動 重力的大小1明確研究主題身邊常見的不同物體的重力有多大呢?2接著,指導學生針對準備好了的材料(鉤碼、玩具小車、鋼筆、蘋果等小物體)分組

9、制定研究計劃。應要求小組活動人人參與、個個動筆或動手。教師應及時掌握情況并給予必要的技能指導,包括計劃內容是否齊全、記錄表欄目是否科學、統計圖是否標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測量等。注意:如果被測物體超出了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必須調換。3學生動手測量:測量時,要提醒學生正確使用測力計,可以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實記錄等。4制成統計圖5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交流。以蘋果為例,可以一邊出示蘋果一邊說它重力的大小,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蘋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圍內(通過多次進行這樣的測量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估測能力),然后師生一起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的匯總。四、小結:本節課有什么收獲?作業

10、設計:收集資料板書設計:蘋果落地的秘密感受重力重力的大小本課教學反思:4 巧推棋子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利用已有器材能進行有目的的體驗和研究摩擦力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能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及方向是怎樣的。2能初步認識到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并懂得根據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控制摩擦力的大小。3聯系生活實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推棋游戲中能主動探尋其中的奧秘而不是單純地做游戲,游戲之中能遵守規則。2能意識到摩擦力無處不在并且能辯證地看待它的利與弊。科學知識1知道棋子在桌面滑動時,受到了桌面的阻礙,像這樣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2知道摩擦力

11、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等因素有關系。3知道摩擦力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利也有弊。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摩擦力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增大或減?。┑腄VD。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1顆圍棋子,毛巾。學生準備: 得分情況記錄表。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 直接從游戲式的課題引入: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喜歡玩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個“巧推棋子”的游戲。二活動 推棋子游戲1介紹材料 2宣布比賽規則 需要注意的事項有:要求棋子必須停留在分值區內,盡量停在高分區。既然是推棋,棋子就只能要求是滑動而不是滾動,所以棋子底面應是平的那面,圓弧形的那面則要朝上擺放。每人有三次機會,將所得分記入P68頁的表格中3進行第一輪游戲,

12、初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將第一輪游戲中存在的問題集中予以指正,然后讓學生帶著“怎樣控制好棋子”的問題進行第二輪游戲。5交流總結三活動 尋找生活中的摩擦力1尋找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減小摩擦力的實例,學生自由發言。2觀看DVD3設計:抓魚手套4想象沒有摩擦力的生活會怎樣?本課教學反思:第5單元 物質的變化1 “變”來“變”去的鹽 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以“鹽溶解于水和提取溶解在水中的鹽”為例,通過對鹽的變化過程進行分析,建立可逆變化過程的概念。 2.以“把蘋果切開”為例,通過與可逆變化過程的概念進行比較,建立不可逆變化過程的概念。3、嘗試將物質的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分類,能對物質的變化過程是否可逆初步進行判斷

13、,能模仿青銅器的生產方法制作蠟星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愿意合作與交流,初步意識到物質的變化有利也有弊??茖W知識1 知道什么樣的變化過程是可逆的變化過程;什么樣的變化過程是不可逆的變化過程。2 知道“煮海為鹽”、“青銅器的生產”是人們對可逆的變化過程的運用。教學準備分組實驗材料:蒸發皿、三腳架、酒精燈、燒杯、食鹽溶液、火柴、蠟(碎蠟)、坩堝鉗等。教師演示材料:蘋果、水果刀、海水曬鹽和青銅器生產等有關資料(課件或圖片)。課時安排第1課時完成活動1和活動2的教學,第2課時完成“青銅器的生產”和活動3的教學。第1課時教學過程一、溶解食鹽1、器材介紹與確認師:同學們,在你們桌上的燒杯里,盛有少量

14、的蒸餾水(副板書1:蒸餾水),它是不含任何雜質的純凈水,你們先看看,然后每個小組推選1人,用那已經消毒了的筷子蘸一點嘗嘗。師(學生嘗過之后):不但沒有顏色,而且沒有任何味道,是嗎?師:桌上還有2個小紙包,里面裝的東西都一樣,請打開其中的一個,看看里面是什么,小心別弄灑了。(板書:鹽)2、溶解食鹽并初填變化過程示意圖 (1)將鹽變“沒了” 師:桌上的這些材料,你們看也看了,嘗也嘗了,接下來就用這些材料,請將那紙包里的食鹽全都給變“沒了”。咱們比比,看哪組變得最快,開始吧。(2)實驗方法交流師:現在,所有的鹽都已經變“沒了”,只看見鹽水了(板書:鹽鹽水)。說說,你們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

15、再板書:加水溶解)請問,這鹽是真的沒了嗎?二、提取食鹽1、提出問題并設計實驗師:我們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將鹽全給變“沒了”,請問,這些鹽還能再“變”回來嗎?如果能,又有哪些方法?2、實驗方法交流3、第二組器材介紹師:老師已經準備好了一些器材,就放在你們的實驗桌內,請拿出來,小心別碰壞了。師:看看,有不認識的嗎?介紹 “蒸發皿”(燈片1:蒸發皿),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可以直接用來加熱,為了防止燙手,應該用一種工具來夾持,咱們就用試管夾吧。4、根據器材選方法師:需要說明的是,每組的器材并不都一樣,現在請問,利用這些材料,我們可以采用那種方法在課堂上簡短的時間里盡快地得到食鹽?實驗時還要注意些什么?5、

16、交待注意事項師:實驗當中,一定要操作規范,注意安全,請看“注意事項”。(燈片2:不觸摸正在加熱和加熱后沒有冷卻的器材;正確使用酒精燈,鹽水快干時要移開酒精燈,熄滅火焰;) 師:明白了嗎?請將鹽水倒出來,開始加熱吧。6、學生提取食鹽7、填完變化過程示意圖并確認食鹽變回來了 師:現在所有的鹽又都變回來了,是嗎?(板書:)再說說,剛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書:將水蒸發)但是,老師有疑問了,怎么證明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鹽呢?它是不是在燒的時候產生的新物質呀?三、建立概念 1、板書課題并建立概念 師:同學們,根據你們的實驗和發言,可以確定今天的課題就是“變來變去的鹽”(板書:變來變去的鹽)

17、,在變化過程中,鹽始終都還是原來的鹽,它并沒有變成新的物質,也沒有產生新的物質,所以,我們還得給這兩個“變”字加個引號(添加引號)。 師: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這個示意圖,鹽加水溶解變成鹽水,鹽水去掉水份又變成了原來的鹽,像鹽這樣既能變過去又能變回來的過程,我們把它叫做可逆的變化過程(板書:可逆的變化過程) 2、認識不可逆變化過程 (請1名學生到前面嘗蘋果,學生嚼蘋果的時候,師再切1個)。 師(對嚼蘋果的學生):請稍等,我們剛才學習了可逆的變化過程,現在老師有個要求,麻煩你把正在吃的這半個蘋果給變回來。 師(對全班同學):我的那個才切開還沒吃呢,你們大家說說,它從一個變成兩半,還能再變回來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變化過程。 3、小結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變化過程可以分成哪兩種? 四、演繹應用 1、判斷下列變化過程是否可逆 (燈片3:水的三態變化、種子發芽、熱脹冷縮、捏橡皮泥、森林大火、炸雞蛋、蠟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