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發現寫進生活_第1頁
把發現寫進生活_第2頁
把發現寫進生活_第3頁
把發現寫進生活_第4頁
把發現寫進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把“發現”寫進文章和孩子們聊作文(一)        羅丹有句名言:“美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真的是這樣么?那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發現”;來聊聊“發現”與“眼睛”,“眼睛”與“美”的關系。       說到“發現”,也許是很常見的事。比如,開學了,分別了一段時間的同學又聚到一起。一見面,就“發現”某同學長高了變黑了。有趣的是,她那曬黑的臉蛋上,眼圈卻是白的,整個兒象小熊貓,挺逗人。一問才知道,她整個暑假都泡在游泳

2、池里了,眼圈沒黑,由于游泳時總戴著護眼罩。做課間操了。你“發現”班主任不在場,就偷起懶來,一副像做不像做的樣子。誰知,竟被從身后走來的班主任“發現”,逮個正著。你懊惱地想:“偷懶的有好幾個同學,怎么偏偏發現了我呢?”        是的,“發現”很平常,它常常在無意中產生著,就象生活在許多時候都很平常一樣。但是,我們要把這些“發現”記下來,收藏到我們的腦袋倉庫中去?!鞍l現”積累多了,“無意”的記憶就會變成“有意”的思想。那時候讓你寫一篇作文,你就會有內容可寫了。就像那個愛游泳的同學,這回你發現她的“熊貓“面容,下回

3、“發現”她的“游泳本領”,下下回或許會“發現”她成為“游泳冠軍”了。       除了“無意發現”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培養“有意發現”。就像羅丹說的用眼睛去“發現美”。應該有怎樣的一雙眼睛呢?我們先來想兩個事例:如果你有機會到農村去,肯定會對那兒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像母雞下蛋平時你只知道它在市場里能夠買到。這回在農村,你很有趣地很仔細地看母雞通紅的雞冠和臉蛋,看它下蛋前焦躁不安地在雞窩前轉來轉去當你聽到雞窩里輕微的“撲通”一聲響時,母雞便會嘹亮地“咯咯蛋”“咯咯蛋”地呼喚起來。這時,你能夠撿到一只渾圓的還帶著“雞溫”的紅殼蛋。多可愛呀!然

4、而,這事對于農村孩子,實在是見得太多了!       如果你是農村孩子,第一次來到城市,你會對這兒的一切感到特別新鮮。像乘坐電梯平時你總是在村前屋后的小路上“腳踏實地”地走。這回,你看到的鐵梯子會自動地一級一級地往上翻。你想伸出腳,又覺得那梯子向上翻得太快,不敢睬上去,遲疑了一會,就伸出右腳,可左腳卻又跟不上速度,好容易站到了電梯上,身子還有點搖晃。你肯定會想:“這個電梯怎么會自動地向翻呢?它是怎么翻動的呢?” 當然,電梯對于城市孩子,實在是太熟悉了!可見,人對事物還很陌生的時候,才會自覺地“眼睛去發現美”。要想有所“發現”

5、,就要保持這種“陌生”的目光,去認真地探究,去理解一些事物的現象,道理,結論等。經常地去“有意發現”,你的腦袋倉庫里就會積累許許多多的知識。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種種“發現”寫進文章,一那、以便讓更多更多的人都來分享這種“美”。這里我為大家摘錄一段文章,或許能引起大家的興趣。                            原因

6、到底在哪里       螞蟻到底能不能摔死呢?我決心做個實驗弄個究竟。(決心堅定不堅定呢?請大家注意以下文章會不會加以說明?)星期天,我與鄰居的幾個小伙伴捉了幾只小螞蟻,我們將小螞蟻從一米高的臺階上摔下來,小螞蟻一落地便很快地逃走了。我們又增加了難度,連摔了幾次,可情況都一樣。而且,螞蟻總是腳先著地。(怎么弄?小螞蟻怎么樣?作者說得可清楚了。這就叫實驗。)       于是,我們又捉了幾只大螞蟻。先在地上鋪了幾張白紙,然后爬上二樓陽臺,一只只望下扔。大螞蟻

7、們還是腳先著地,安然無恙。(實驗進入第二階段,自然小作者也把實驗過程說清楚。我們有些同學,總是不大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好象以為別人天生就知道似的。其實,這那可能呢?建議大家向這位作者學習。)螞蟻摔不死,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帶著問題進入實驗,是最可貴的科學態度。)      我便拿著放大鏡來觀察螞蟻。我發現,螞蟻的六只細足竟是身長的兩倍。這么長的細足在螞蟻下落過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為了弄清螞蟻在空中的動態 ,我又拿起小鑷子夾住一只螞蟻,讓它懸在空中。只見它的六條細腿在空中劃動著。我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螞蟻身子輕,那六條細足正起了身體

8、平衡的作用。在落地的一剎那,長長的細足不正起著緩沖和避震的作用嗎?所以螞蟻自然就摔不死了。        (多么認真的態度,多么可貴的發現!小作者既提出了問題,又想方設法去發現問題答案。一步兩步,堅持下去,終于明白道理了。而且,作者在寫作時也注意到把實驗的情況具體寫出來,讓我們好象親眼看到似的。)        好,聊到這兒,你也該明白怎樣去“發現美”了。那么,我建議你能夠去看看星空,發現星光之美;能夠去觀察植物,發現植物的生長之奇;能夠去看看金魚是怎么生

9、活的?能夠發現 注意!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善于提出問題,努力發現問題答案。還有,一定要寫進文章里。把“現在”寫進文章和孩子們聊作文(二)   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會納悶:“現在”是什么呀?“現在”有什么可寫的?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現在”,如何?      “現在”,你在干什么?噢,坐在書桌前,正在看著我的這篇怪怪的文章題目把現在寫進文章,你正在想:“從來沒寫過這樣的題目啊,怎么寫?我得也許可以是說不定是這樣寫也可以”這些想法,正說明你在對題目積極思考呢。這可是好現象。     &

10、#160;  接著聊但要帶上眼睛、耳朵,鼻子,腦袋。 “現在”,正是晚上7點多,搖頭電扇在你的頭上“嘩嘩”地轉動,掀動著桌子上的報紙,“嗤拉嗤拉”響;電視里正在播放“世界杯”足球賽實況。主持人的解說,足球場上的叫喊,歡呼,像滾雷一樣。難得看電視的爸爸一會兒大聲叫“好”,一會兒大聲惋惜,還不時地拍手跺腳自言自語。 “現在”,奶奶卻不喜歡喝這杯“世界”熱茶。她總是喜歡把老花鏡架到鼻梁下端,專心地看著那本夕陽紅。大概不會超過十分鐘,她準會把看到的“養身之道”,加上自己的“演示”,全部告訴給媽媽聽的媽媽總是微笑地聽著。媽媽剛洗完飯碗,她一邊聽著奶奶的“演說”,一邊把陽臺里把晾著的衣服收回來,

11、一件一件地疊著,又輕手輕腳地拿出針線,把一顆丟了的紐扣縫了上去         如果你的腦袋也在“現在”這個時間里,你就會想法了?!芭?,原來爸爸也是個球迷!他平時是沒時間看電視的??伞笆澜绫币婚_演,他就放下手里的事,迷上足球了。奶奶,是家里最愛說話的人。她要是不說話,八成是在生氣,今天看來奶奶很高興。媽媽總是最早起來,最晚睡覺,做的事也最多。總之,只要你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想,當然還可以用鼻子聞,用手摸,就能把“現在”的情景收進眼睛里、耳朵里,手里,心里當然也就能夠寫進你的文章里。  

12、0;    許許多多的“作者”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把文章寫出來的,這個方法叫做“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有了這段“現在的生活”,你用什么題目來寫?想想,是用我眼里的一家人、還是晚飯之后、或者就是現在?你應該選擇其中一個最有新意的也最能概括內容的題目。寫的時候,可以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按人物的活動分成一小節一小節來寫,這樣層次會清楚一些。寫文章了。可以先給自己規定一下寫作的時間。我看,寫這篇文章21分鐘也就差不多了。不信,你看著時間。讓我們讀讀這個同學用10分鐘寫的現在。我在文章里夾進一些對此文的看法。現    

13、; 在    現在,我們正在寫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現在。(這就是“開門見山”,直接進入題目。是的,這真是有點莫名其妙。)    教室里靜極了。大家都低著頭在寫著,筆尖敲在桌面上,一片走筆聲;一個同學輕輕地咳嗽了一聲;還有一個同學打開文具盒在翻找著鉛筆。老師在我們的座位中間巡視著,皮鞋踩在水泥地上,發出有節奏的清脆的“噠,噠”聲。(小作者的耳朵真靈!輕輕的咳嗽聲,走路的皮鞋聲都寫進文章了。我們讀了,就能感到教室里靜寂得很。)夏老師到我們教室來聽課了。她輕輕地邁著腳步,輕輕地翻開筆記本,寫著我知道,她生怕影響我們寫作文。(用上“我知道”三個

14、字,就把心里的想法寫出來了,我們讀著,就和小作者的距離近了。另外,用“我想”“我肯定”這些詞語也都可以自然地寫出人物的心里活動來。)哈!她怎么就不知道她已經被我注意到了呢?(好一個“注意”!這就是“仔細觀察”?。?#160;   我的同桌正在轉動著手里的筆桿,手指特別靈活,轉的速度也很快,他曾經是班級里的“第一轉筆手”。我猜想,他大概是寫不下去了。轉轉手里的筆,會使腦子得到一點休息,我就有這個體會。(寫文章就是這么自由的。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只要是和“現在”有關的內容,都可以寫進去。小作者不是把同桌的過去和現在都寫到了嗎?)啊,張老師正在看我呢!她的眼光好像在對我說“邵晨陽

15、,趕快寫文章啊。你看,別的同學都在加勁寫呢。你可別落到最后交卷哦?!保ㄟ@里用上“好像”,就由老師的眼光聯想出了老師的語言。只要是聯想的內容與文章主題有關,就能使文章寫得長一點,豐滿一點。)我趕快低下頭寫起文章來,我會把這篇文章寫好的。       讀完文章,你會想什么呢?你大概會說:“這個現在,我也會寫??!”對!現在,你可以鋪稿紙寫了,或許會寫得更生動。 把“周圍”寫進文章和孩子們聊作文(三)         (我請來三個孩子,讓他們對“周圍”先

16、提幾個問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問了好些問題。概括地是:“周圍”指的是什么?“周圍”里有什么?怎么把“周圍”寫進文章?)         我們所說的“周圍”,指的是“人的周圍”。因為只有人,才能意識到“周圍”的存在。人和“周圍”永遠是相互依存的就好象有了圓心就必定會有圓一樣?!爸車敝傅氖鞘裁茨??或者說“周圍”是在哪個范圍?很簡單,人活動到哪里,“周圍”也就跟隨著到哪里。        假如你現在在家里,你的“周圍”就是你的家;假如你此刻在學校,學校就成了你的

17、“周圍”;即使你現在坐在出租車里,那一小方空間就構成你的“周圍”;但是,如果你走在空曠的月夜之下,那你的“周圍”則是無邊無際的了。 “周圍”里有各種人物,有你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的朋友哥們“周圍”里有萬千事物(包括景物),有陽光、空氣,月亮,星星,花草樹木,高山流水,家里的一櫥一柜,甚至墻壁上班駁籬落的點兒        “周圍”里有豐富的聲音,有風聲,雨聲,讀書聲,鳥鳴聲,自言自語聲“周圍”還會流動著光線色彩,彌漫著氣味感覺。         

18、;“周圍”是一本“書”呢。這“書”里寫著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們的善良,誠實,勤勞,勇敢的故事,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想法,一種奮斗就是故事的一段情節;“周圍”還是一幅生動的“畫”,草木枯榮,星轉斗移,山水相依,象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周圍”還是一場動聽的“音樂會”,傾聽這些聲音,你能辨析出快樂與憂愁,忙碌與悠閑,繁榮與幽靜,遠與近,多和少,冷和熱 并且能從中想象出一個又一個情景。 “周圍”真有這么好看、好玩嗎?你可能有點不信。        當然,“周圍”,不是一下就能讀懂的,最好的“讀法”是一點一滴地“讀”,一段

19、一篇的地寫?!白x”寫“周圍”,就是觀察“周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寫作,你的見聞就豐富起來了,感受就獨特了,寫作文的材料也有了。把“周圍”寫進文章,不是困難的事。你“鎖定”某段時間某個地方,用眼看,用耳朵聽,用鼻子嗅,用手摸,用心想,就一定能寫出文章來?,F在,我們來賞讀一篇短文。月    夜五年級    石磊         黑夜帶來了一片幽靜。晚間的風兒仍在跋涉著,它追趕著云兒,云兒操縱著月色。他們(他們指誰?風兒還是云兒?從內容上看,似是云兒

20、。那就直接說是“云兒們從”)從月亮身前飄過,使他(他指誰?是月亮吧?)無規律地忽亮忽暗。不過,這也很美麗,從月光下流淌過的云,像淙淙的流水,更像是被嚇風吹得柔情似水的輕紗。(觀察時,要用心想想,這美麗的景物象什么呢?于是,你由眼前的景物想到了另外的景物,對景物的理解也就生動清晰起來了。)       月光下沉睡的樹葉搖曳起來,清晰地聽到了“知了”叫喚的聲音。星星那里去了?它沒有來。我四處找著,星星大概是躲在哪兒睡著了。(耳朵的觀察作用發揮起來了?。┫裼幸粫]聽見“知了”的鳴叫了,是的,是真的,一切多么的靜。難道月亮也讓它們沉

21、睡了?不,絕不會。月亮怎么會讓他們熟睡呢?可能,“知了”有點害怕這忽明忽暗的夜晚。(又一次呼應了上文的月色的變化,很好。寫文章就要這樣,文章中的景物就象演戲時的“道具”,時不時地要去用一用,“戲”才會活。)       白天,太陽把一切照得堂堂亮,可一過它的工作時間,它就不負責任地把我們丟棄在黑暗之中,(小作者在感受“周圍”時,顯然被月亮感動了,于是他想到另一發光事物“太陽”,還把太陽批評了一番,大概是想襯托月亮的美麗吧。)月亮就在這一刻出現,它在云中站崗,盡管它的光亮不能像太陽那般強大,可它還是在盡量放射出更多的光芒。它不

22、想讓黑暗籠罩住整個大地,它不想讓我們害怕,它想讓黑暗中的事物也變得美麗,它是黑暗中一個神。(這段贊美之情寫得很有力量。稍稍有點不足的是,作者在這里還應該多寫點月色下的美麗的心情。比如花影,身影,月亮就更神奇了。)        風兒再次走過,打破了此刻的寧靜,樹葉再次搖曳。在月光下,我聽到了“知了”說他們不在害怕“知了,知了”。      讀了石磊同學的文章,我們被他對自然界的熱愛之情感動了。如果我們都能象他那樣,去細致入微地觀察“周圍”,寫出“周圍”,那我們的感受該有多美啊

23、.把“聯想”寫進文章和孩子們聊作文(四)        寫作文,最大的困難似乎是沒有東西可寫,生活中發生的再長的事件,在你的文章里就沒有多少話了,似乎一筆就可了事,怎么辦?你試試運用“聯系”的方法把“聯想”寫進文章。      什么叫“聯想”?聯想就是由這件事想到那件事,看到“瘦”,就想到“豆芽菜”;看到胖,就想到“大皮球”;看到學生在開心地玩,就想到“天使”,看到老師在認真講課,就想到“園丁”?;蛘哂煞N子想到發芽,由發芽想到長葉,由長葉想到開花,由開花想

24、到結果。        “聯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手段。會聯想的人,也就是會創造的人(當然也會是會寫作文的人)因為很多很多被發現由創造的事物都是聯想的產物。牛頓由蘋果落地想到了地球引力,瓦特由被蒸汽頂起的開水壺蓋想到了蒸汽的力量,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們把“聯想”寫進作文,就是要把和文章主題有關的內容想出來,寫進文章去,使文章的內容豐富起來。怎么“聯想”起來呢?我教你們學會兩個字。      

25、; 第一個字:“像”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應該經常想到這件東西像什么,那樣東西像什么,然后運用大量的比喻,來使文章變得生動、活潑、漂亮和幽默。當然,文章的篇幅也會拉長。      桂林山水就是運用聯想來寫的。你讀讀:“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你讀著想著,仿佛能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在深情地俯視水面,有一頭巨象正在吮吸江水,有一峰駱駝正昂首向江中走走多美呀!      第二個字:“想”你在寫文章時,不但應該想到“像”“仿佛”等等,還應該經常注意“我

26、想”,“我聯想到”經常地想到這些詞眼,將有利于你思維的興奮與活躍。即使不在眼前的事物,也能被你聯想得很真實親切。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大興安嶺里看到“林?!本吐撓氲剑骸坝卸嗌偈∈杏眠^這里的木材呀,大至礦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聯想到林海的“千山一碧、萬古長青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系在一起與建設聯系在一起?!蔽覀冏x了,就覺得大興安嶺和我們密切相關著,好像大興安嶺就在我們身邊一樣。       好,說了這兩個“像”和“想”。我們似乎應該練一下身手了。請你

27、作好準備。假如現在以“電話鈴響了”為題目,請你圍繞這個題目展開聯想,注意聯想的內容要與“電話鈴響”有關。        如果你將表示把“事情” 把“聯想”的語言聯結起來,便發現確實是一件感動人事,你肯定感到這些文字仿佛活起來了,而且很感動人。寫到這里,我又“聯想”到,如果這次電話鈴響了也是晚上,卻是“老師”把電話還打到你家里來,你會“聯想”出怎樣一件事?倒霉還是喜悅?把“細節”寫進文章和孩子們聊作文(五)        在我寫下“細節”

28、這個詞時,腦子里又出現“細心”“細活”“細軟”這幾個詞來。我立即翻開詞典查閱,“細心”是形容做事用心周密;“細活”是形容做得比較細致經濟價值較高的活兒;“細軟”是形容高檔貴重的首飾、衣物。我饒有興趣地在這幾個詞意向想來想去,忽然悟得,一定要“細心觀察”,用做“細活”的功夫,把文章寫得像“細軟”般好看。       好文章必定是以“細節”感人。怎樣才能把“細節”寫進文章?首要的當然得“細心觀察”。而“細心觀察”到的人或事必定是不易察覺到卻又能反映本質的人或事從而打動人。之所以不易察覺,是因為現象太細??;之所以能反映人或事物本質,是因為觀

29、察很細致。細小的現象加細致的觀察才能形成文章中的“細節”。        “細心觀察”的過程是先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過程。比如,要寫“我的媽媽”,就得先觀察媽媽,她普通得與別人沒啥兩樣,于是把觀察范圍縮小到媽媽的“外貌”也并不是很出眾,說不上是“俏”,還是“土”,觀察范圍縮小到媽媽的“頭部”還是不引人注目;觀察范圍再縮小到媽媽的“頭發”。啊,終于發現:烏黑的頭發里不知什么時候出現了兩根白發!兩根白發,幾乎是不易發覺的,但此時的觀察又必須“放大”了。這兩根白發長在頭心,不是很白,細細的,卻顯眼;白發長長的,比周圍的

30、黑發顯長;更令人費解的是這兩根白發不很柔順,好像直立著的!你再順勢撥開周圍的頭發,發現還藏著星星點點的白發。于是,你會想,媽媽還不到四十,怎么會生白發了呢?還會想,這“矗立”著的兩根白發,想要報告著什么信息,提醒什么事兒。      想著想著,眼前就會浮現媽媽每晚伏案寫作的背影,浮現出現在報紙雜志上的媽媽的署名;想著想著,看到媽媽的背包里總是鼓鼓的信件、稿紙。你看到了媽媽在電腦屏幕著撫揉發酸的雙眼。如果以這兩根白發作為“細節”來描寫媽媽,肯定是篇不錯的文章。       細致

31、觀察也可指向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譬如,我們在鏡子里看自己的臉。你對自己的臉型、眼睛、眉毛、鼻子、嘴巴都沒有什么意見,而讓你生氣的是,鼻子尖上的一顆小小的黑痣!而事情往往是你是最不喜歡的卻是最“惹眼”,以至于你覺得這顆狀如綠豆的黑痣污染了你整個臉部環境。如果你把這顆黑痣的位置、大小、色澤、軟硬;黑痣上的毛孔,汗毛都觀察細致好像放到顯微鏡下那樣目不轉睛地注視的話,你可能會覺得這顆黑痣很可愛,可愛得它成了你的“身份證”。如果你把這顆黑痣的“面貌”寫進文章寄給素不相識的人,他一定能在眾多人群中一眼認出你來!      把“細節”寫進文章的好處是很多的。&

32、#160;     首先是通過“細節”的描寫能鍛煉你的觀察能力。在任何一個環境或任何一個事物面前,你會關注最“細小”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你的觀察點可能很“出眾”;其次,經常地描寫細節,能大大提高你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個很不起眼的觀察點卻能被你洋洋灑灑地寫上600字,甚至1000多字;最重要的是你的文章能打動你的讀者特別是老師!她一感動就打上能讓你激動萬份的分數雖然作文不全是寫給老師看的! 把“感受”寫進文章和孩子們聊作文(六)        我們從“如果”開

33、始聊起。 如果你是個蠻調皮的孩子,一不小心把老師放在講臺上的茶杯打翻了,你很心慌地偷眼看著老師的神色。然而,老師卻微笑著看你一眼,輕聲說:“沒關系?!蹦闶欠窳⒓锤杏X到“這老師真好”?     如果你夜晚隨父母來到新建的市民廣場,在晶瑩的噴水池邊,腳踩多彩的燈影,流連于紅花綠草之間,仿佛來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的街心花園,你是否感覺到家鄉真正地走向現代化了?     如果你正在讀一本書,書里寫的是一個貧苦孩子遭到班級同學輕視的事,你肯定會很氣憤。     如果你們家搬進新房,你

34、站在客廳中央,在美麗的大吊燈下,欣賞著墻上的油畫。哇,一角還立著一架錚亮的鋼琴!你有什么感覺呢?只要你比較在意眼前的事物,是一定會有感覺的這個時候,你心里會涌動起千言萬語,滔滔不絕地訴說起很多與之相關的話。這現象就說明,“觀察”已經鉆到你心里成為“感受”了。      “感受”是在觀察或者回憶之后產生的“靈感”。它一頭連接著以前觀察到的事物,一頭連接著觀察所引起的想法或者事情。因此這“感受”在你的心里往往是一篇“題材”。如果及時地抓起筆來,很可能就是一篇好文章。然而,當我們對某一事物產生“感受”時,若不及時地把它捕捉,它就稍縱即逝,連

35、點滴蹤影都不見。于是我們又對其他的事物再產生“感受”,接著再丟失。這樣翻翻復復復抓抓丟丟,直到寫作文,腦子里還是什么也沒有。     “寫什么呀?”你們常常為此苦惱不堪。有什么辦法把這“感受”抓住并寫出文章來呢?我們來訓練訓練,好嗎?請你聽一個游泳教練訓練運動員速度的故事: “游泳訓練館里,運動員們都跳下水了,教練就往水里放可怕的鱷魚。運動員稍稍一回頭,就看見樣子猙獰的鱷魚正朝自己追來,便驚恐萬狀地飛快地游起來”       聽到這里,請你趕快抓起筆寫“一分鐘文章”,只要寫一兩句話就可以了。 “聽老師讀到

36、教練放出鱷魚來做游泳訓練的陪練時,我都嚇壞了?!睂Γ@就是你的心里“感受”。寫好了,請聽我接著說: “那些兇惡的鱷魚大嘴雖然被綁著,不會咬著運動員,但是,由這些鱷魚“陪”著訓練,運動員游泳的速度提高了許多。比起請運動員做“陪練”的訓練速度,幾乎不能令人置信幾近世界冠軍的水平了!” “這是為什么呢?”你肯定會這樣想。對,請你把這個“為什么”想明白,寫“三分鐘” 四五句話,把你心里想的寫出來就行。也許你會寫:“誰不要命呀?誰喜歡和可怕的鱷魚在一起游泳呀?鱷魚可是要吃人的!誰會傻到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慢悠悠地游泳?拼著命也要游啊?!?是的,也許在生命遭到威脅的壓力之下,人的潛能就能達到非常的發揮。如果你

37、進一步想“還有哪些事也說明這個道理?”就會由鱷魚想到運動場上的勝利和失敗,由運動場想到考試卷上的喜悅和傷心,由考試卷想到大人們常說的“拼搏”“競爭”,還會到老師是“兇”點好還是“不兇”好       反正,只要你想下去,就會越想越多,到后來,你忽然會明白一個道理,原來人的進步常常是在壓力之下產生的。人在“敵人”“對手”的追趕之下才會有高速度的進步。這么多的事兒出現在你的腦海時,請趕快抓起筆,把它寫下來,速度快的話,也不過十來分鐘的時間,不難。前后三段練習,就成了比較完整的“感受”了。    你們常寫的“讀

38、后感”“觀后感”什么的大都是這樣的文章?,F在,我們可以來小結一下:先仔細地觀察或者回憶,讓這些事兒清楚地出現在你眼前;再想想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事?接著聯系實際想想“是不是這個理?”把眼前的事和想到的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你的“感受”就成為文章了。把“體驗”寫進文章和孩子們聊作文(七)        “體驗”是對沒有出現的(或不在眼前)事件、人物或情緒作一種帶有藝術想像性質的感受。這話說得有點難懂,舉兩個例子。      著名演員六小齡童對“孫悟空”這個角色進行了藝

39、術想像,他體驗也了“孫悟空”的言行舉止,喜怒哀樂,就把“孫悟空”演得活靈活現。其實,我們也都有過“體驗”兒時做“過家家”游戲時,你演的是“爸爸”還是“媽媽”?你抱著你的“寶寶”去“打針”,那口氣、動作、語言是不是特像你爸你媽?      通過“體驗”,確實能把沒有出現的或不在眼前的事件、人物或者情緒“表現”出來的。學會體驗,就能把“戲”演活;學會體驗,當然也能把“文章”寫好。那么,如何“體驗”?      體驗,首先要把自己轉變成為另一個角色,就像六小齡童,他必須忘記自己,把自己想像成

40、“孫悟空”;其次,要“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到了“火焰山”,就真的要感到“滾燙”;壓在“五行山”就真的要感到“被壓死了”。      體驗,可以讓人變成物,物也可以變成人;無聲可以變得有聲,無景可以變得有景,無人可以變得有人,無事可以變得有事,當一切的人、事、物、景都在你的“體驗”中出現了的時候,你就會產生一種情緒,就會急急地抓起筆把“它”寫下來而且寫得很真實生動呢!果真如此?你們或許不信。那我們就來嘗試“體驗”。如果你們不介意,我建議你們轉換為一塊橡皮你是一塊橡皮!     現在,請你開始體驗:你被放到商

41、場貨架上是什么模樣?不錯吧,方方正正,白白凈凈(也有花里胡哨的隨你想);有身份的是“中國繪圖工具公司”出品;身價卻不高,僅值人民幣1元。請你再想像下去,當你被一只臟兮兮的小手從貨架上取下后,你的心情如何?命運開始突變!你為小主人干得頭昏腦脹,日益消瘦,還污移不堪黑不溜秋;再接著體驗:最叫你難以忍受的是什么?是被小刀切割得遍體鱗傷,還是被小主人當作“子彈”去襲擊前排的女同學;最后你的結局如何?是被教師罰沒,還是被掃進畚箕?啊,一塊可憐的橡皮和一個老“出錯”的孩子!全在你的“體驗”中了。         由此,我想,如

42、果我們要喚起小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我們就可以轉換成“課桌、椅子”,哼哼哈哈地痛訴自己遭受的“苦難”,如果我們要歌頌家鄉的變化,就可以把自己轉換成扶搖直上的“風箏”,俯視家鄉的綠樹紅花,青山綠水,欣賞家鄉聳立的樓群,穿梭的車流。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是不是更加容易感動人?當然,寫作文更多的要寫“實實在在”的事件或人物。其實,你稍稍運用一下“體驗”的手段。事件、人物肯定能寫得實實在在。比如,你要寫我最熟悉的人,你就可以把自己轉換成那個最熟悉的人爸爸。仿佛是你在洗手間里偷偷地抽煙,仿佛是你迷上了足球賽忘記了洗碗而被“老

43、婆”批了;仿佛是你潛心鉆研圖紙而忘記了洗腳那樣,文章才生動!        反正,學會體驗,也就學會了想像,學會了寫作文?!皠邮謩幽_”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手段           有這樣一首我小時候經常唱的歌,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唱?我有一雙萬能的手,萬能的手,樣樣事情都會做,都會做。穿衣服呀,洗手絹呀,補襪子呀,釘鈕扣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         是啊,自

44、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種很好的習慣。直接的好處,就是培養了你的良好的勞動習慣,不依賴父母,將來獨立生活就沒有問題了;間接的好處,是鍛煉了你的手,使你的手變得越來越靈巧。我們的老祖宗,不是通過不斷的勞動,才讓前爪慢慢地變成了雙手的嗎?         不斷地動手還有一個好處,你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就是,有利于作文。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講到過,寫好作文,要依賴于觀察,而要觀察得好,又要依賴于我們身上的各種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主要是手)的幫助。其中手確實是重要的幫手。(幫手)有好多事物,你已經看到它了,似乎

45、你也已經認識它了,但是,只要你還沒有動手摸過它,你對它就只能是一知半解。        譬如說,你看見一團吃過的泡泡糖,如果不用手去摸一摸,就不知道剛從嘴里吐出來的時候是軟綿綿的滑溜溜的,但是只要過一會兒,就變得十分粘手了,粘得你甩也甩不掉。又譬如,電影院的廣播喇叭,看上去只不過是一個黑乎乎的張著嘴的大家伙。但是如果在它進行廣播的時候,你用手輕輕地放在它的喇叭口試試看,這可好,震得你兩手發麻!再譬如,你跟你的爸爸媽媽去服裝商店買衣服,你是否發現,任何做好的時裝,不論是布的還是綢的,是絲質的還是緞子的,不管是穿在模特兒身上的,

46、還是掛在衣架上的,你的父母總是要伸出手去摸一摸,捏一捏的,盡管模特兒的胸前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貴重商品,請勿動手!" 為什么呢?因為單單靠看,還不能了解面料的質地,只有摸一摸、捏一捏你的父母才能夠真正地感覺到它們的柔軟和光滑。        如果不用手摸,只用眼睛看,那么就只能了解事物的外觀,也就只能寫得出事物的外貌。那樣的描寫,就一定是不全面,不細致的。只有經過了手的觸摸,才能真正地了解事物的屬性。譬如說,是光滑還是粗糙,是冰冷還是滾燙,是柔軟還是堅硬,是凸起還是低凹。而經過手的觸摸后寫出來的作文,

47、也才能更好的運用文字表現出事物的這些性質。我建議各位同學以后看到什么東西,都應該用手去摸一摸。摸完之后,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你的感覺寫下來?        我們平時在家里閑得沒事時,總喜歡東摸摸,西摸摸。我們經常會聽到大人們這樣的斥責:“不要動!”,“不許動手!”說實在的,爸爸媽媽不許你動手,自有他們的道理,你想,如果一件漂漂亮亮的白襯衫,經過你的手之后,就有五個手指印,你的爸爸媽媽怎么肯讓你動手呢?今天,你聽了我的講座后,今后,在大人們斥責你“不許動!”的時候,你一定會反駁說:“老師說的,'為了了解事物,為了寫好作文

48、,應該多動手去摸摸各種各樣的東西。'” 是的,要了解事物,要寫好作文,確實需要多多動手觸摸東西,這豈止是寫好作文的需要, 簡直是科學研究的必須!這是我說的,但是我還得補充一些條件。          首先,摸任何東西之前,你必須清潔你的雙手,當心不要把本來很干凈的東西給弄臟了。第二,有些危險的東西不能摸。比如,你看見一段裸露著的電線,你想:"秦老師說的,為了了解事物,應該去觸摸各種東西。"哎喲!你想想看,電,是能摸得的嗎?摸不得!千萬摸不得的!至少在你真正懂得電的性格特點之前!此外,有些貴重的東西也是不能摸的。譬如說,你的爸爸買來一架嶄新的高級照相機,你想:“應該摸一摸,了解照相機鏡頭的性質??!”用手這么一摸,糟了,蠻好的一架照相機得送“醫院看病”去了。所以我應該這么說,喜歡動動手,絕不是什么壞習慣。但是一定不能忘記我說的條件。激發學生的觀察力用什么方法好?          我們在教寫作文時,往往會要同學們刻劃人物的形象,描寫人物的面貌特征。其實我想:除了面貌十分特殊的人,譬如說,特大鼻子,特小眼睛,特濃眉毛或者特尖下巴的形象,孩子們還比較容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