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瀉中醫診療方案_第1頁
泄瀉中醫診療方案_第2頁
泄瀉中醫診療方案_第3頁
泄瀉中醫診療方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泄瀉(急性腸炎)中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 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一一中醫病證部分(ZYYXH/T29-2008和中醫病證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 ZYZ)進行診 斷。(1)起病急,瀉下急迫而量多。(2)大使次數增多,每日3次以上,便質稀油或成水樣便,大便量增加。(3)常伴有腹痛、惡心、嘔吐。2.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8年5月“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標準”進行診斷。(1)有暴飲暴食或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史。(2)急性起病,大便次數每日3次以上;大便呈稀便、水樣便,可伴有粘 液或混有血液,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發熱、腹痛及全身不適等。(3

2、)病情嚴重者,因大量丟失水分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4)體征不明顯,可有上腹及臍周壓痛,腸鳴音多亢進。(5)實驗室檢查,大便常規鏡檢可有白細胞、紅細胞、膿細胞;糞便培養 可呈陽性。(二)證候診斷1 .寒濕證:大便清稀,甚則如水樣,腹痛腸鳴;或伴有胃脫疼痛,得暖則 舒,嘔吐物帶有酸水,脫悶食少。苔白膩,脈濡緩。若兼外感風寒,則惡寒發熱 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脈浮。2 .濕熱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 熱;或伴有胸悶欲嘔,曖氣泛酸,身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3 .食滯證:瀉下稀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脫腹脹滿,腹痛腸鳴, 瀉后痛減;

3、嘔吐物多為酸腐食物,曖腐酸臭,不思飲食。苔垢膩,脈滑。二、治療方法(一)辨證選擇中藥口服湯劑、中成藥1 .寒濕證治法:芳香化濕,解表散寒。推薦方藥:霍香正氣散加減。大腹皮、白芷、紫蘇、扶苓、法半夏、白術、 陳皮、厚樸、桔梗、霍香、炙甘草、生姜、大棗等。中成藥:霍香正氣丸(口服液)、理中丸、玄胡止痛片等。2 . 濕熱證治法:清熱利濕。推薦方藥:葛根黃苓黃連湯加減。葛根、黃連、黃苓、扶苓、綿茵陳、厚 樸、銀花、甘草等。中成藥:保濟丸(口服液)、葛根苓連片、炎可寧片等。3 .食滯證治法:消食導滯。推薦方藥:(1)保和丸加減(食積較重)。山楂、神曲、萊旅子、半夏、 除皮、扶苓、連翹枳實、厚樸等。(2)

4、枳實導滯丸加減(積滯較重)。大黃、 枳實、神曲、扶苓、黃苓、黃連、白術、澤瀉等。中成藥:保和丸、枳實消痞丸、金佛止痛片等。(二)辨證選擇靜脈滴注中藥注射液可根據病情,選用具有清熱解毒和(或)涼血止痢作用的中藥注射液,如喜 炎平注射液、蓮必治注射液等。(三)針灸治療1 . 體針(1)腹瀉:選取足三里、天樞、神闕、中脫等穴位,可使用平補平瀉法。(2)腹痛:選取足三里、中脫、天樞、三陰交、太沖等穴位,其中太沖用瀉 法,其余穴位用平補平瀉法。(3)嘔吐:選取中脫、內關、足三里等穴位,其中足三里用平補平瀉法,其 余穴位用瀉法。2 .平衡針:可選取胃痛穴、腹痛穴。(1)胃痛穴:定位: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

5、頜正中點旁開 3厘米(寸) 取穴原則:男左女右取穴。手法:滯針手法。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 為主。(2)腹痛穴:定位:此穴位與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取穴原則:病變定 位時采用交叉取穴。病變非定位時,采取男左女右取穴。視病情危重,采取雙側 同時取穴。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轉滯針。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3 .腹針:選取中脫、下脫、上風濕點(雙側)。留針 20分鐘。4 .灸法:寒濕證選中脫、上脫溫中止嘔。(四)其他療法1. 中藥外敷(1)吳茱萸熱奄包:吳茱萸200g加熱,熱度為患者皮膚可以接受為準,用 治療巾包裹后,外敷腹部,以寒濕證患者為宜。(2)四黃水蜜外敷:大黃、黃連、黃柏、

6、黃苓各200g,研細末過篩備用,用時取適量加蜂蜜調制成餅狀,外敷腹部,以濕熱證或食滯證患者為宜。2. 中藥穴位貼敷(1)寒濕證:蒼術、白術各 20g,吳茱萸5g,赤石脂15g,石榴皮20g, 丁 香5g,肉桂5g。上藥曬干研細末過篩備用,取藥粉1g,用生姜汁調成糊狀,納 臍中,紗布固定,夜貼晨取,1 次 /d , 3d 為 1 個療程。(2)濕熱證:用黃連5g、苦參10g、茯苓15g。上三味藥粉碎為極細末,和勻取 1g 用醋調成藥餅,貼敷在神闕穴上,紗布固定,每次貼敷約8h, 1 次d,3d 為 1 個療程。3. 刮痧療法取位:患者采取仰臥位。操作步驟:術者在患者的下脘、石門、天樞、天突穴位上

7、,將手指用清水濕潤,五指彎曲,用食指與中指的第二指節對準穴位,將皮膚挾起,然后松開。這樣一起一落,反復進行,每點挾撮6-8 次, 直至被挾處成為橄欖狀之紫紅色充血斑為度。每日2 次。(五)內科基礎治療必要時可予對癥處理,劇烈吐瀉者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六)健康指導1. 生活起居: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當運動,保證睡眠。急性發作時宜臥床休息。避免腹部受涼,注意保暖,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護理,做好病情觀察:注意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大便次數、色、質、量的變化,及時發現及處理并發癥,如脫水、酸中毒、休克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2. 飲食調護(1)疾病初期:在起病后812小時內,患者可吃流質

8、食物,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面糊,細掛面,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 解質。( 2)疾病好轉期: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地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咸餅干等。宜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進食 45 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后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腹痛,增加患者痛苦。另外,牛奶中含有較多地脂肪,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可加重腸道負擔,對病情不利。(3)疾病恢復期:避免油膩,生冷不潔,及酒、濃茶,咖啡等食物,避免暴 飲暴食。3.情志

9、調攝:保持心情愉悅,避免不良情緒刺激。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給 予患者心理支持。指導患者和家屬了解本病的性質,減輕身體痛苦和精神壓力。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參考中醫消化病診療指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年)的療效標準。觀察內容包括大使次數、性狀、腹痛程度、發熱、口干、小便色量、惡心嘔吐、 腹部壓痛、腸鳴音等。所有癥狀都分為無、輕、中、重 4級,屬主癥則分別記0、 2、4、6分,屬次癥則分別記0、1、2、3分。(二)評價方法采用臨床癥狀/體征評價方法。分別于入徑第1天、第3天對主要癥狀、次 要癥狀、體征積分進行評價。(1)癥狀/體征分級標準:癥狀無輕中重計分0分2分4分6分主 要 癥 狀

10、發熱無體溫小于體溫體溫以上惡寒無有,無須加 衣被有,須加衣被有,寒戰嘔吐無每日少于3 次每日3-6次每日大于6次腸鳴無偶有腸鳴時有腸鳴腸鳴持續不已大使次數無每日3-4次每日5-10次每日10次以上大便性狀成形大便油或不 能成形大便稀薄大便如稀水樣腹脹無偶有輕微腹腹脹較重,但能 忍受劇烈腹脹,難以忍受腹痛無輕微,隱痛,隱痛或脹痛,每劇痛或絞痛,反復發偶發日發作數次作計分0分1分2分3分次要癥狀和體征心煩無偶爾發生時有心煩心煩不已,難以睡眠尿短赤無尿色黃尿黃伴灼熱感尿短赤,伴灼熱疼痛 感口干無飲水量有增 加飲水量增加1/2以上飲水量增加1倍以上周身酸困無輕微身重倦 怠身重倦怠較重身重倦怠重腹部壓痛無輕度壓痛, 患者稱有痛中度壓痛,患者 尚能忍受重度壓痛,痛不可 觸、患者有抵抗動作腸鳴音4-5次6-8次9-10 次10次以上(2)療效評價臨床治愈:大便次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