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風格_第1頁
自己的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風格_第2頁
自己的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風格_第3頁
自己的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風格_第4頁
自己的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風格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風格 摘 要趙樹理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位作家。作為“山藥蛋派”的開創者,趙樹理用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將高雅的文學藝術與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生動地描繪出我國農村幾十年巨大變化的宏偉畫卷,彰顯出他文學作品的民族化大眾化的藝術特色,他的作品是真正為農民所受歡迎的通俗鄉土小說,成功開創出一個文學流派山藥蛋派,并以其獨樹一幟的文學寫作形式和內容稱雄于解放區文壇。然而他小說的鮮明的特色和風格歸根結底在于他小說的“民間性”上。趙樹理相關作品的藝術風格和民間立場,通過對其作品的故事情節的描寫、鄉土口語化的語言手法的運用和深入農民生活的寫作視角等方面的分析,表

2、現語言、形式創作和作品內容上的統一,解析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風格。同時,使趙樹理先生的這種創作方法給當代人重要的創作啟示。關鍵詞:趙樹理小說;藝術風格;民間立場 Abstract Zhao Shuli is a very special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s a pioneer of the "Potato School" of literature, Zhao Shuli associated the elegant literature and art with the real li

3、fe of the masses by using his unique literary expressive methods, which vividly described the great changes in rural areas for decades, but also highlighted the nationalized and popular artistic style in his works. His novels, as the representative woks of local literature, are really popular with p

4、easants and initiate the popular creative style, and he was also famous for his unique form and content of literary writing in the liberated area.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style of his novels just lie in “folk” wor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Zh

5、ao Shulis works and the folk standpoint Zhao Shuli stuck t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lot, the language style and the writing perspective of his relevant works, the author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unity of the nation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the language, form, content of his works, and t

6、hen explores the folk style of Zhao Shulis novels in more depth. Whats more, the thesis reveals its inspiration to contemporaries in literary creation.Key words: Zhao Shuli's novels; artistic style; folk position目 錄前言1一、趙樹理及其作品1二、小說的民間化特征2三、趙樹理民間化特征3(一)趙樹理小說的創作立場民間化3(二)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特征3 1、“懂”與“透”的特色3

7、 2、“雅俗共賞”的寫作風格3四、趙樹理小說民間化風格的啟示4結語6參考文獻7謝辭8III10前 言趙樹理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執著堅守民間立場的作家,他以民間立場為出發點,畢生追求大眾化文藝風格的創作,在上世紀40年代解放區文學創作中取得了重高成就,同時也是其文學創作的巔峰。趙樹理的創作風格的形成與他的生平經歷密切相關,他一生的創作都是站在廣大農民的角度,用農民的審美態度、價值視角深入觀察農村中的人和事,去展現現實世界的面貌,本文試圖探討其小說作品的藝術化風格,以及趙樹理對民間立場的堅守。一、趙樹理及其作品趙樹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他是貧困家庭的唯一男

8、子,受到親人的關愛,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奠定了堅實的文學基礎,同時經過學校的系統學習,促進了他新舊知識的整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在那個農村正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趙樹理作為一顆璀璨的明星橫空出世。他的作品順應中國社會的變革,符合政治的發展趨勢。在三四十年代,寫出了許多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展現農村風貌的小說,如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地板、李家莊的變遷等。全國解放以后的小說有鍛煉鍛煉、邪不壓正、三里灣等。1文革中,趙樹理被迫害致死。趙樹理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作為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優秀的農民作家,他把挖掘研究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創作風格、創作特色,當作自己終生的奮斗目標。結合當時實際

9、,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如果趙樹理先生能夠活到今天,必將創作出更多關于農村生活景象、農民工現實生活狀況和農業現實障礙等相關問題的“三農”作品。二、小說的民間化特征趙樹理的小說具有民間化的特征,民間化具體是指什么呢?民間化是“民族民間文化”的簡稱,是指民俗文化,是人類群體的草根文化。它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底層,來源于民間自發流行的文化傳統。從社會外在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民俗文化,從自身內部的角度來看,它是自發的由民間社會創造的文化。民俗文化表現的是一種農業背景的社會生活,它保留了更多的傳統文化色彩。民間化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即“自娛自樂型”的文化。它以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的具體情況為素材,以娛樂作為一個普遍

10、的形式,在自娛文化模式創建中不斷形成的。自發性,從創作過程中的民俗文化方面來說,自發性表現為它的創作是任意的。但從書面作品的目的來看,民俗文化是一種在生活中的無名人所作,所以它往往是自我娛樂,人們不必擔心作品的形式是否合乎規范,作品意義是否深刻,作品內容是否有吸引力等。繼承性。繼承反映為言傳身教。其次,它體現在口碑上,在民俗文化傳播與接受的過程中,“面對面”是最顯著的特點。如民歌,傳說,諺語,戲劇,講故事,民俗等需要實踐活動,在市場、街頭、院子同樣可以傳播這些藝術形式,實用和現實性。它不需要華麗的辭藻的修飾,只需強調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意圖的實用性功能。三、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特征 趙樹理小說具

11、有民間化的風格,其創作風格的形成受他個人經歷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響,在文壇上獨樹一幟。趙樹理的作品非常強調在民間化中的現實性、娛樂性、傳承性,使作品內容不但具有普遍的接受性,為人民所喜愛,同時又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引人深思。(一)趙樹理小說的創作立場民間化民間立場是相對于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而言,將生活中的文化模式與世界文化進行民間照應。從而站在現實生活中農民的立場,應對時代的變動,反映農民在所有這些變化,和在變化中原有意識觀念的差異。在現代文學史上,趙樹理是真正以農民需要為己任,一直致力于農民作品的創作,并自覺地站在民間立場,堅持公民價值取向的作家。他的民間立場,使他的創作為文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12、并確立了“趙樹理方向”,然而這也為作家最終悲慘命運埋下隱患。民間化的手法運用,雖然把他逼入絕境,但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也成就了他。2現實主義的精神是趙樹理民間創作的一貫特點。因為他的小說是在解放區深挖農村生活,是對解放區農村的巨大變化的真實反映,他被稱為“正宗的解放區歌手”。解放后,趙樹理依然進行現實主義的創作,繼續長期深入農村,解讀農村生活中的真實內涵,剔除雜亂因素的困擾,還原生活的本真。他的作品,是對不斷發展和曲折前進的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真實再現,揭示農村獨特而深刻的問題。1962年在大連召開農村主題短篇小說創作論壇會議上,與會同志一致好評趙樹理深刻的現實主義精神。現實主義精神主要反映在

13、:在生活中反映的真實性和深刻性的特色。他的作品與現實生活密切結合,重現真實的生活色彩;同時也注意深挖生活,加深對現實的理解,深入探討研究農村中廣泛涉及的問題,提醒大家加以注意。趙樹理作品通過描繪農村風貌,具有深厚的現實基礎。登記作品,以小飛蛾、婆婆和艾艾三代的愛情故事展開,小飛蛾阻撓女兒追求自由戀愛,后來經過黨的教育,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思想。趙樹理的三里灣,圍繞著范登高、馬多壽、袁天成和王金生幾個人物展開的,通過對消極人物的塑造,和對積極人物的展示,顯示出進行農村合作化道路的艱巨性,農業變革的艱難性和農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復雜深刻性。鍛煉鍛煉形象塑造了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腿疼”和

14、“吃不飽”,并深刻的揭示復雜矛盾背后的實質。他以描述真實的內在感受為出發點,遵從自己的內心,也許你會認為他固執的追求自我,不茍全于迎合,玲瓏圓滑,但正是他的偏執,他的執拗使他勇于追求現實,嚴格批判社會弊端。如:促進務實精神的培養,對封建和資本主義的唾棄,從而剔除影響人民大眾健康的腐敗因素。這使得趙樹理的小說具有罕見的真實性和深刻性。3(二)趙樹理小說的民間化的特征 趙樹理的小說民間化的特征即民間化和大眾化的寫作手法,不僅對當時的創作有重要影響,仍然對當代文壇具有重要的價值。1、“懂”與“透”的特色 趙樹理在小說創作的過程中,將自己扎根在農民生活之中,深入了解農民的需求和喜好,使自己的創作手法通

15、過將古典與現代相結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形成了“趙樹理方向”。從而對五六年代的文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懂”主要是指,趙樹理文學創作的出發點是,力求使每個貧苦出身的農民都能理解他所表達的題中之意,使目不識丁的貧苦農民即使通過聽書的方式,也能了解他作品的深意,并像聽評書、快板等一樣產生濃厚的興趣,回味無窮,使其愛讀、樂讀。充分滿足農民的審美需求和對故事的情節的需要。4在他的作品中,如李有才板話中的快板詩讀起來朗朗上口,“吃飽了一家不饑,鎖住門也不怕餓死小板凳。”這就為農民喜愛讀,喜愛看打下了基礎。趙樹理的小說故事情節和語言比較簡單自然,情節沒有很大的波動,語言沒有拗口的語句,使作品在閱讀起

16、來比較通俗,這也就為農民學習掃除了障礙。同時,在趙樹理的作品中,他善于為人物賦予深意的名字,簡明扼要的概括了人物形象。如“二諸葛”、“三仙姑”、“使不得”、“翻得高”、“空心菜”等,是這些人物的代表。“透”主要是指,趙樹理的作品力求簡明通透,用深入淺出的語句,揭示社會深層次的問題與矛盾,明明白白的將作品的內涵展示出來,使作品的民間化的特色充分的顯現。通過將“大白話”的幽默轉化,他使農民真正認識到自身的處境,同時也使他們認識到應該行動起來,要改變自身的命運,做主宰自己的主人,就必須將封建腐朽的壓抑思想徹底拋棄,并順應黨的號召,遵循黨的改革路線,走出一條新農村的復興之路。如李有才板話中李有才用幽默

17、風趣的語言,與惡勢力針鋒相對,即簡單直白又一針見血,最終人民贏得勝利,將惡勢力趕下了臺。2、“雅俗共賞”寫作風格“雅俗共賞”字面意義是,某些作品即優美又通俗,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能領略作品的內涵和深意。趙樹理的作品對這一特色進行了全面的闡述。他的作品不僅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同時對于知識分子的創作也產生重要的啟迪作用,為他們所認同和肯定。郭沫若贊美說,“我完全被趙樹理新穎和樸素的內容和手法所陶醉了,趙樹理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5趙樹理簡約而并不簡單話語,直指社會變革的尖銳的矛盾,用筆桿呈現出社會變革的宏偉畫卷,奏響社會大變革的華美樂章!趙樹理的語言明白曉暢,生動但卻簡明。通過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

18、如小二黑結婚中,開頭進行人物的介紹,“劉家嶠有兩個神仙:一個叫二諸葛,一個叫三仙姑。”接下來的創作中,他強調故事的連貫性,使故事有頭有尾,首尾呼應,滿足讀者對故事整體性的需求。同時將文化背景與人物語言密切相關,如,“你這老不死的,你還記得啥?”“恩典恩典”等等詞的運用,顯示出了晉南的風土人情,而鄉土口語化的語言手法的運用,更加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人物的鮮明特征。 四、趙樹理小說民間化風格的啟示 趙樹理小說的風格:在藝術上,現代小說與傳統文學,特別是與民間文學的優勢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打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形式,但也是被中國人所喜愛的創新。他根據農民享受文學作品的習慣,根據生命本身在邏輯上構建,

19、從開始到結束,實現完整故事的首尾呼應,并采用中國古典小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形式結構,以確保虛構故事連貫和活力。6如小二黑結婚中,開頭進行人物的介紹,“劉家嶠有兩個神仙:一個叫二諸葛,一個叫三仙姑。”再進行故事情節展開的過程中做到環環相扣,在故事情節的波動中,抓住讀者的心,使讀者與作者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對封建愚昧思想的批判,對落后農村尖銳矛盾的揭露,對平等自由思想的宣揚和對新農民形象的推崇與贊美。符合人民的審美,為我們今后創作提供了借鑒。在敘述中,趙樹理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用第三人稱敘事的手法,從而使觀點、立場、角度和內容在表達上更加客觀和公正。在創作的過程中由稱為控制

20、的“隱含讀者”進行敘事,強調在故事的動作形成中,由幾個孤立的畫像和心理描寫構成。在語言中,他運用了很多民間口頭語,通過口語和民間藝術的處理,創造與農民的口味相符的獨特的文學語言,既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生動,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小二黑結婚中,寫小芹的漂亮時“小芹今年十八歲了,村里的輕薄人說,比他娘年輕時候好的多,青年小伙子有事沒事總想和小芹說句話。”僅僅二三十字就把小芹的美突出出來了,但作者并未用多少華麗的辭藻修飾小芹的美,而是借助他人對小芹的看法,和青年小伙子們的動作將其輕描淡寫的描繪出來,可見作者在詞匯語句上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在問題的挖掘中,作者的作品與當時解放區的現實密切聯系起來,具有濃厚

21、的政治色彩。如,在解放區剛剛頒布了新婚姻法時,趙樹理創作出了登記,批判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束縛,提倡婚姻自主,反對婚姻包辦,鼓勵人民沖出封建牢籠的禁錮,從思想上獲得解放。在推進農業合作化的進程中,他寫出了作品三里灣,對落后的舊農民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使人民懂得,他們才是阻礙農村發展、影響人們獲得幸福生活的主要阻礙。同時也對新農民進行了贊美和歌頌,鼓勵人們跟上時代的步伐、響應黨的號召與黨一同前行。即符合時代要求,又符合審美要求,使作品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通過以上問題的分析,趙樹理在藝術風格的形成上、語言敘述方式的表達上,將現實問題與文學創作進行了完美結合。一是趙樹理為農民大眾寫詩,做一個“文攤文學家”

22、;二是文學創作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提供指導方針;三是對農民和干部的態度,特別是對落后農民和混入干部隊伍中的壞分子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及對新農民的贊揚;四是民間語言和評書體小說的創作風格;五是人物塑造上別具特色,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鑒的。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應該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將問題不斷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善于透過現象觀察社會問題深層的本質。在作品的取材上,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細節和小事,深入淺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在語言的表達上,借鑒趙先生的表達手法,使其兼具美感與深意,更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功底和自身素養。趙樹理的作品在文壇上的獨特魅力,突出表現于與中國農村生活相關的文學創作相對比而言,趙樹理的創作手法與他們有著本質的不同。不僅僅是反映在對農民和農村生活全貌的描寫,而真正在于的是,他以農民的姿態,自覺以農民的視角來觀察農民,了解農民,為農民說話。所以,不管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即深刻的現實主義的內涵,他本著寧愿不寫,也不盲從著筆的態度,所寫作品必須具有價值與意義。這是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而現在卻越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