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15_第1頁
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15_第2頁
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15_第3頁
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15_第4頁
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計量標準考核用表2008-05-16 15:01:02|分類:計量專業類|標簽:|字號人中小訂閱一,計量標準技術報告計量標準名稱建立計量計量標準單位計量標準負貴人籌建起止日期說明1. 申請建立計量標準應填寫計量標準技術報告。計量標準考核合格后由申請單位存 檔。2. 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由計量標準負責人填寫。3. 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用計算機打印或墨水筆填寫,要求字跡工整清晰。目錄一、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1)二、選用的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2)三、計量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3)四、環境條件(4)五、計量標準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框圖(5)六、計量標準的測量重復性考核(6)七、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考核(7

2、)八、測量不確定度評定(8)九、計量標準的測量不確定度驗證(9)十、結論(10)十一、附加說明(11)一、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17/13二、選用的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計量標準器夕1稱型號測量范圍不確定度或 準確度等級 或衣人允許誤 差制造廠及 出廠編號檢定 證書號一女 日L* & 以. 角2三、計量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四、環境條件項目要求實際情況結論溫度濕度3五、計量標準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框圖牛六、計量標準的測量重復性考核5七、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考核6八、測量不確定度評定78九、計量標準的測量不確定度驗證9-十一、附加說明10-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的填寫與使用申請建立計量標準應填寫計量

3、標準技術報告,計量標準考核合格后由申請單位存檔。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由計量標準負貴人填寫。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用計算機打印或墨水筆填寫,要求字跡工整清晰。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的填寫要點和要求如下:1、封面(1)“計量標準名稱”按計量標準命名技術規范規定的原則確定計量標準名稱。該名稱應與計量標準考核(復查)申請書中的名稱相一致。(2)“建立計量標準單位”填寫建立計量標準單位的全稱。該單位名稱應與計量標準考核(復查)申請書中申請 單位的名稱完全一致。(3)“計量標準負責人”填寫所建計屋標準的負貴人姓名。(4)“籌建起止日期”填寫計量標準籌建的起始口期和完成口期。2、技術報告內容(1)“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

4、成”用文字、框圖或圖表簡要敘述該計屋標準的基本組成,以及開展量值傳遞時采用的檢定/校 準方法。計量標準的工作原理及其組成應符合所建計屋標準的國家計屋檢定系統表和國家 計量檢定規程的規定。(2)“選用的計量標準器及其主要配套設備”選用計量標準器和主要配套設備時,應符合該項目計屋檢定系統表和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要 求。表中“名稱”和“型號”兩欄分別填寫各計量標準器及主要配套設備的商品名稱和型號。“測 量范I韋I”欄填寫測屋范闈或屋值。“不確定度或準確度等級或最人允許誤差”欄按具體情況填 寫該標準器或配套設備的不確定度或準確度等級或最人允許誤差。對于能提供量值的計量 標準器。可直接填寫所提供量值的不確

5、定度;對于測量儀器或量具,可以填寫修正值的不 確定度。必須用符號明確表明所給參數的含義。具體采用何種參數表示應遵從本行業的規 定或約定俗成。“制造廠及出廠編號”欄按設備說明書填寫,“檢定證書號”欄按最后一次取 得檢定證書的證書號填寫。注:本欄的填寫內容應與計量標準考核(復查)申請書中的相應欄目一致。(3) “計量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明確給出整套計量標準的測量范憐I或屋值,分辨力或最小分度值,不確定度或準確度等級 或最人允許誤差,以及其它必要的技術指標。對于可以測量多個參數的計量標準,必須給 出對應于每一個參數的主要技術指標。若對于不同測量點,不同分度值或不同測量范闈,具有不同的測量不確定度時,

6、則應該 分段給出其不確定度。也可以給出其不確定度的變化范I制,同時再給出典型測量點或最佳 測量點的不確定度。(4) “壞境條件”在環境條件中應填寫的項目包扌舌三類: 在計量檢定規程中提出具體要求的壞境項目; 在計量檢定規程中未提具體要求,但對測屋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有顯著影響的環境項 目; 對測量結果和測量不確定度影響不大的壞境項目。對第一類項目,在“要求"欄內填寫計量檢定規程對環境項目規定必須達到的具體要求。對 第二類項目,“要求”欄按計量標準技術報告中對該項目的要求填寫。對第三類項目, “要求”欄可以不填。“實際情況”一欄填寫放置計量標準的環境條件所能達到的實際情況。“結論”一欄是

7、指是否 符合檢定規程的要求,或是否符合計量標準技術報告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一欄中對 該項目所提的要求。視情況分別填寫“合格”或“不合格”。對第三類項目“要求”和“結論”欄可 以不填。注:本欄的填寫內容應與計量標準考核(復查)申請書中的相應欄目一致。(5) “計量標準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框圖”根據與所建計屋標準相應的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畫出該計量標準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框 圖。要求畫出該計量標準溯源到上一級和量傳到卞一級計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傳遞框圖。 計量標準的量值溯源與傳遞框圖見圖2:(6) “計量標準的測量重復性考核”計量標準的測量重復性是指在重復性條件下用該計量標準測量一穩定的被測對像時,所得

8、到的測量結果的重復性。重復性條件包括測量程序、人員、儀器、壞境等,同時為保證在 盡量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測量,因此必須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重復性測量。計量標準的測量重復性通常用觀測值的實驗標準差s(y)來表示。為確保所得到的實驗標準 差s(y)具有足夠的可靠性,重復測量次數n應盡可能人。一般情況下應滿足n>10,在某些 情況下不可能進行如此多次的重復測量時,至少應滿足n>5o上一 |計量標準名稱:級計測量范圍:量器 具施醴雄法缽購唸 桃觴心 W 定命檢觴心躺 不準初朗檢基不準囂單計器 本位量具一計器下級量具圖2屋值傳遞和溯源框圖所得到的測量重復性應不大于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中所采用的重復性

9、數據,否則對測屋不確 定度重新進行評定。若測屋不確定度評定中無相應數據,則所得到的測量重復性s(y)應在 合理范圍內,至少應小于測量結果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本欄應該列出重復性測量的登中數據并判斷其測量重復性是否符合要求。(7)“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考核”在計量標準考核中,計量標準的穩定性是指用該計屋標準在規定的一定時間間隔內測量穩 定的被測對彖時所得到的測量結果一致性。也就是說,計量標準的穩定性除與計量標準中 計量標準器的穩定性關外,還與其主要配套設備在內的測量系統的穩定性有關。新建計屋標準一般應經過穩定性考核,證明其所復現的量值穩定可靠后方能申請建立計量 標準。已建計量標準應有歷年的穩定性考核記

10、錄,以證明其計量特性的持續穩定。新建計量標準的穩定性考核辦法如下: 若有關的計量檢定規程或計量技術規范對計量標準穩定性的考核方法有明確規定者,可 按有關規定執行。 若有關的計量檢定規程或計量技術規范對計量標準穩定性的考核方法無明確規定,則可 選一穩定的被測對彖,每隔一段時間(大于一個月),用該計量標準進行一組n次的測 量,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組的測量結果。共觀測m組(1適24)取m組測量結果中的最 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為新建計量標準在該時間段內的穩定性。新建計量標準的穩定性應小于計量標準的擴展不確定度(k=2)或最大允許誤差絕對值。(8)“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此處的“測屋不確定度”是指在計量檢定

11、規程規定的條件卞,用該計量標準對典型的被檢定 (或校準)對彖,進行檢定(或校準)時所得結果的不確定度。因此,在該不確定度中包 含被測對象和環境條件對測量結果的影響。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原則上應依據計量技術規范JJF 1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 表示的規定,涉及到的計量術語應執行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如果國 際上已經公布某一領域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細則,則在該領域內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也 可以按照該細則的規定進行。本欄應簡要給出測屋不確定度的評定過程,內容應包扌舌: 測量方法和測量程序簡述。 給出完整的用以評定測屋不確定度的數學模型,該模型中應包含所有的對測量不確

12、定度 有影響的輸入量。 列岀測量不確定度分量一覽表,其中應包括每一輸入量的誤差限,標準不確定度,靈敏 系數,不確定度分量。必要時,應給出對應于每一分量的自由度。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置信概率及包含因子K的選取。 擴展不確定度。除非該領域統一規定采用標準不確定度表示。否則應給出擴展不確定度 表示。擴展不確定度可以用下述兩種方法之一來表示:a)擴展不確定度U,同時應注明所取包含因子k的數值。b)擴展不確定度Up,除在右下角注明置信概率p外,還應給出有效自由度Veff和包含因子 k的數值。如果包含因子k是由其它非正態分布通過計算得到的,應給出所采用的分布。當對于不同量程或不同測量點,其測量結果的不確

13、定度不同時,如果各測量點的不確定度 評定方法差別不大,允許僅給出典型測量點的不確定度評定過程。對于可以測量多種參數的計量標準,應分別給出各主要參數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過程。如果計量標準是單臺儀器,并且其它各影響量均可忽略不計時,其測量不確定度至少包括 由計量標準和被測對彖兩者所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前者可以由儀器的最人允許誤差經換 算得到。對于加修正值使用的情況,即為該修正值的測量不確定度。注: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對測量不確定度進行有效而嚴格的評定,這時至少應當通過分析 的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確定的分量,并給出合理的評定。如各分量之間基本是獨立無關 的,則合成不確定度可由各分量的平方的和開根求得K因子

14、取23。(9)“計量標準的測量不確定度驗證”在計屋標準考核中,所謂“測量不確定度驗證”是指對“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欄中所給不確定 度的合理性的檢驗。一般應通過更高一級的計量標準采用傳遞比較法進行。在無法找到更 高一級的計量標準時,也可以通過具有相同準確度等級的實驗室之間的比對(多臺比對法 或兩臺比對法)來驗證所給不確定度指標的合理性。本欄應給出不確定度驗證的全部測量數據,并對所給不確定度指標的合理性作出判斷。各種比對方法的具體要求如下:傳遞比較法用被考核的計量標準測量一穩定的被測對彖,其可以是工作標準或其它核查標準。然后將 該被測對彖送到具有更高一級計量標準的部門進行測屋。若用被考核計量標準和高

15、一級計 量標準進行測量的擴展不確定度(k=2,卞同)分別為U和UO,它們的測量結果分別為y 和yo,則應滿足;| yyo I0U2+UO2當UoSU/3成立時,可以忽略Uo的影響,此時上式成為:I yy。l<u對于某些計量標準,例如量塊,檢定規程規定其擴展不確定度對應于99%的置信概率,此 時所給出的擴展不確定度所對應的K值與2相差較大。在進行判斷時,應先按規范中例舉 的方法將其換算到對應于k=2時的擴展不確定度。由于經換算后的擴展不確定度變小,即其判斷標準將比不換算更嚴格。多臺比對法若無法得到更高一級的計量標準時,可以用3臺以上具有相同準確度等級的計量標準,對 同一穩定的被測對彖進行測量,它們的測量不確定度均為Uo若取這些測量結果的平均值 v作為參考值,則由被考核計量標準得到的測量結果y應滿足:lyv |<n-l計量標準立項申請表(可行性報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