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產品測試與評價大作業_第1頁
印染產品測試與評價大作業_第2頁
印染產品測試與評價大作業_第3頁
印染產品測試與評價大作業_第4頁
印染產品測試與評價大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印染的技術標準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 印染的技術標準一般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三級。我國的印染國家標準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企業標準由企業自己制定。1國家標準1.1我國現有紡織品強制性標準 目前,我國已發布的,且與絕大多數紡織產品有關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主要有GB5296.4-1998紡織品和服裝消費品使用說明、GB18383-2001絮片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和GB18401-2003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1.2我國現有紡織品標準 紡織品是以各種紡織纖維為原料,經過紡紗、織造、染整等工序制成的產品。紡織品一是要遮體御寒,二要美化生活,

2、所以對紡織品的質量要求可以概括為服用性好、藝術性高、工藝性精、耐用性強。紡織品質量標準主要考核五個方面:原材料、織品結構、織品物理機械性能、外觀疵點和染色牢度。1.2.1紡織品的原材料 紡織品的原材料決定其織品的外觀特征及基本性質,合理選擇織品原材料,對提高紡織品服用性能和加強養護是很重要的,織品原材料決定了織品豐滿度、光澤程度和手感柔軟挺括程度。1.2.2織品結構 織品結構指紡織品的織組織結構、重量與厚度、密度、緊度、幅度與匹長等,在質量標準中都作了相應規定。1.2.3織品的物理機械性能 織品的物理機械性能指織品的透氣性、透水性、吸濕性、縮水率、拉伸強度、抗裂強度、抗頂強度、抗磨強度、抗皺強

3、度、抗疲勞強度等。1.2.4織品的外觀疵點 織品的外觀疵點指織品上存在的各種缺陷,如破損、斑漬、色條、破洞、缺經、染色不均、色差、緯斜等。這些缺陷除影響外觀,也嚴重影響織品堅牢度和使用性能,因而對織品的外觀疵點必須嚴格控制。1.2.5染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紡織品在使用中常遇到摩擦、汗漬、洗滌、熨燙、日曬等使紡織品顏色發生的變化,能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1.3我國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1.3.1棉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 棉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幅寬(cm)、緯密()、斷裂強度(N)、水洗尺寸變化()、有漿重量偏差()、耐光色牢度(級)、耐摩擦(級)、耐洗(級)、耐刷洗(級)、耐

4、汗漬(級)、耐熨燙(級)。 棉紡品的產品標準大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制定的。基本按照紡織原料分為本色、印染、色織三類產品,產品內在質量考核指標分物理指標和染色牢度兩大項。由于標準種類較多,考核指標參差不齊,總體水平較低,而且棉紡織品考核指標與現階段發展極不適應。如有的標準考核緯密需要經過一系列加工系數才可以計算出來;染色牢度分各種染料,染料不同,考核指標不同。而現在產品經過多次銷售或已制成服裝,原始加工信息無法查尋,在檢查產品質量時,考核標準的可操作性較差。例如:GB/T5326-1997精梳滌棉混紡印染布,染色牢度考核指標按六種染料(分散/活性、分散/納夫妥、分散/還原、分散/硫化、單染還原、涂

5、料)分別考核。耐摩擦色牢度最高3級,最低1-2級。而產品經過多渠道銷售,已無法知道該產品所使用的染料。特別是服裝廠給產品入廠質量把關帶來困難。這幾年服裝標準更新較快,面料標準與服裝標準不銜接的問題矛盾突出。面料生產企業不要在依賴現有標準,而要根據市場發展的要求,提高自己產品的質量。1.3.2毛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 毛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幅寬不足(cm)、平方米重量不足(%)斷裂強力(N)、縮水率(%)、纖維含量(%)、起球(級)、汽蒸收縮(%)、耐磨(級)、含油脂率(%)、落水變形(級)、撕破強力(N)、脫縫程度(mm)、耐光色牢度(級)、耐洗色牢度(級)、耐汗色牢度(級

6、)、耐水色牢度(級)、耐熱壓色牢度(級)、耐摩擦色牢度(級)、防蟲蛀等級、阻燃性。 毛紡織品的產品標準數量不多,隨著毛紡產品向輕薄化發展及羊絨產品大量問世,增加了精梳高支輕薄型毛織品,和羊絨織品標準。產品內在質量考核指標水平相當,只是不同產品考核項目不同。1.3.3絲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 絲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幅寬偏差(%)、密度偏差(%)、質量偏差(%)、斷裂強力(緯密)、彈子頂破強力(N)、尺寸變化率(%)、撕破強力(N)、紋路歪斜()、彎曲剛性(cN/mm)、懸垂系數()、折痕回復角(°)、縫口脫開程度(mm)、耐光色牢度(級)、耐洗色牢度(級)、耐水色牢

7、度(級)、耐汗色牢度(級)、耐熱壓色牢度(級)、耐摩擦色牢度(級)、干洗色牢度(級)、抗滲水性(mm)、抗濕性(級)、織物厚度偏差(mm)、絨毛耐壓恢復率()、甲醛含量(mg/kg)、纖維含量()。 絲織物產品標準色牢度的考核指標大都偏差,部分產品不考核耐光色牢度,與實際穿著有一定差距。由于絲織物特有的服用缺陷,絲織服裝紕裂現象較嚴重,消費者投訴較多。而除合成纖維絲織物產品標準考核縫口脫開程度指標外,其他絲織物產品標準均不考核該項指標。2005年開始實施GB18401-2003標準,該標準中色牢度指標多都高于先執行的絲織物產品標準。生產企業要給予高度重視,否則絲織物產品就達不到GB18401-

8、2003標準要求。1.3.4麻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 麻紡織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幅寬()、密度、(%)、質量(%)、斷裂強力(N)、尺寸變化率(%)、撕破強力(N)、耐光色牢度(級)、耐洗色牢度(級)、耐水色牢度(級)、耐汗色牢度(級)、耐熱壓色牢度(級)、耐摩擦色牢度(級)、甲醛含量(mg/kg)、纖維含量(%)。麻織物產品標準近兩年修訂三個標準,修訂的新標準,在水洗尺寸變化率指標加嚴了。染色牢度增加了耐水洗色牢度考核指標,取消耐日曬色牢度,耐刷洗牢度考核指標。1.3.5床上用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 床上用品技術標準內在質量考核項目:幅寬()、密度、(%)、質量(%)、壓

9、縮彈性(%)、起球(級)、斷裂強力(N)、尺寸變化率(%)、吸水性(s)、耐光色牢度(級)、耐洗色牢度(級)、耐水色牢度(級)、耐汗色牢度(級)、耐熱壓色牢度(級)、耐摩擦色牢度(級)、甲醛含量(mg/kg)、纖維含量(%)。 從家用紡織品特別是床上用品標準的年代號看,大多是2002年以來制修訂。無論從考核項目以及考核指標都比前標準有了較大的變化。由于床上用品這幾年發展很快,床上用品的材料多用棉印染面料,特別提醒印染生產企業,現執行的床上用品標準,色牢度已不分染料統一考核,并增加了耐光、耐色牢度指標。水洗尺寸變化率指標有所提高。就是說印染生產企業的產品按照棉印染布或色織布的標準考核,已不能滿足

10、最終用品的質量要求,應按照產品的最終用途考核產品質量。最近檢測床上用品發現,很多產品PH值指標不合格,這也是印染生產企業后整理工序沒控制好產品質量造成的。而問題確出現在最終產品上,使床上用品生產企業為之受過。1.4我國印染產品技術標準物理檢測考核1.4.1織物的拉伸強度與斷裂伸長率 織物在服用過程中,受到較大的拉伸力作用時,會產生拉伸斷裂。將織物受力斷裂破壞時的拉伸力稱為斷裂強度;在拉伸斷裂時所產生的變形與原長的百分率,稱為斷裂伸長率。織物的拉伸斷裂性能決定于纖維的性質、紗線的結構、織物的組織以及染整后加工等因素。 (1)纖維的性質:纖維的性質是織物拉伸斷裂性能的決定因素。纖維的斷裂強度是指單

11、位細度的纖維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單位:CN/dtex。在天然纖維中,麻纖維的斷裂強度最高,其次是蠶絲和棉,羊毛最差。化纖中,錦綸的強度最高,并且居所有纖維之首,其次是滌綸、丙綸、維綸、腈綸、氯綸、富強纖維和粘膠纖維。其中,粘膠纖維強度雖低,但略高于羊毛,在濕態下,其強力下降很多,幾乎濕強僅為干強的4050%。除粘膠纖維外,羊毛、蠶絲、維綸、富強纖維的濕強也有所下降,但棉、麻纖維例外,其濕強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滌綸、丙綸、氯綸、錦綸、腈綸等則因吸濕小,而使其干、濕態強度相差無幾。至于斷裂伸長率,則屬麻纖維最小,只有2%左右,其次為棉,只有37%,蠶絲1525%,而羊毛屬天然纖維之首,可達2

12、535%。化纖中,以維綸和粘膠纖維的斷裂伸長率最低,在25%左右,其它合纖均在40%以上。因此,各類紡織纖維的拉伸性能是不同的:棉麻類屬高強低伸型,羊毛屬低強高伸型,而錦綸、滌綸、腈綸等屬高強高伸型,此外,還有維綸和蠶絲屬中強中伸型。一般細而長的纖維織成的織物比粗而短的纖維織物拉伸性能好。紗線結構:一般情況下,紗線越粗,其拉伸性能越好;捻度增加,有利于拉伸性能提高;捻向的配置一致時,織物強度有所增加;股線織物的強度高于單紗織物。織物的組織結構: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在一定長度內紗線的交錯次數越多,浮長越短,織物的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越大。因此,三原組織中以平紋的拉伸性能為最好,斜紋次之,緞紋織物

13、最差。后染整加工: 織物的后整理對拉伸性能的影響,應視具備情況而定,有利有弊。織物拉伸性能可用斷裂強力、斷裂伸長、斷裂長度、斷裂伸長率、斷裂功等指標來表達。國際上通用經緯向斷裂功之和作為織物的堅韌性指標。1.4.2織物的撕裂強度 在服裝穿著過程中織物上的紗線會被異物鉤住而發生斷裂,或是織物局部被夾持受拉而被撕成兩半。織物的這種損壞現象稱為撕裂或撕破。目前,我國在經樹脂整理的棉型織物和其它化纖織物測試中,有評定織物撕裂強度的項目。織物撕裂強度的影響因素同拉伸性能,所不同的是撕裂性能還與紗線在織物中的交織阻力有關,因而表現出平紋組織織物的撕裂強度最小,方平組織織物最大,鍛紋和斜紋組織處于兩者之間。

14、織物的撕裂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織物的活絡、板結等風格特性。測試織物撕裂強度的方法,國家標準中規定有三種:單縫法、梯形法、落錘法。這三種方法分別適合于測試經染整加工處理的織物、各種機織物及輕薄非織造織物。針織物一般不作撕裂試驗。1.4.3織物的頂裂強度 織物局部在垂直于織物平面的負荷作用下受到破壞,稱其為頂裂或頂破。頂破與衣著用織物的拱肘拱膝現象相關,也與手套及襪子的受力情況相似。頂破試驗可提供織物多向強伸特征的信息,特別適用于針織物、三向織物、非織造布及降落傘用布等。國家標準中規定,頂裂試驗采用彈子式或氣壓式頂裂試驗機進行。測試指標為頂破強度和頂破伸長。1.4.4抗皺性與彈性 抗皺性是指織

15、物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也稱為折痕回復性;彈性是指織物變形后的恢復能力。二者同歸于織物的彎曲性能。織物并非完全彈性體,織物在外力作用下會產生可變的彈性變形和不可變的塑性變形。當外力去除后織物能立即恢復原狀或經過一段時間逐漸恢復原狀的性能稱為可變彈性變形,包括急彈性變形和緩彈性變形;當外力去除后織物不能恢復原狀的性能稱為不可變塑性變形。影響抗皺性和彈性的主要因素有纖維性質、紗線結構、織物組織及染整后加工等。 纖維性質:纖維的抗皺性和彈性是影響織物抗皺性和彈性的主要因素,抗皺性決定于纖維初始模量的大小。初始模量是指較小的拉伸力與變形應力之比。初始模量越大,抗皺性越好;初始模量越小,抗皺性越差。在天然

16、纖維中,以麻纖維的初始模量屬首位,且在所有纖維中其值最大,棉、蠶絲次之,羊毛最差。在化纖中,初始模量從大到小依次是滌綸、粘膠纖維、腈綸、維綸、丙綸、氯綸、錦綸。彈性與纖維在小變形下的拉伸回復性能成線性關系,天然纖維中的羊毛彈性最好,氨綸又稱之為彈性纖維,其次是錦綸、丙綸、滌綸、腈綸、氯綸和維綸,以粘膠的彈性為最差。因此,滌綸初始模量高,彈性好,其織物不易折皺,保形性好,而錦綸雖然彈性好于滌綸,但初始模量低,其織物挺括度不如滌綸織物好,相比之下,滌綸更適合于做外套服裝,而錦綸織物則在肘部、臀部、膝部會隆起來。麻、棉、粘膠等纖維初始模量較高,但彈性差,其織物一旦形成折皺,不易消失。紗線結構: 紗線

17、捻度適中,其織物抗皺性好,否則抗皺性會因捻度過大或過小而變差。織物的組織結構:一般組織點少的織物抗皺性好,因此鍛紋組織織物的抗皺性較好,而平紋組織織物較差。 染整后加工:織物經過熱定型和樹脂整理,可提高抗皺性。表達織物抗皺性的指標為折痕回復角,而反映彈性大小的指標是彈性恢復率。它們的測定均有國家標準統一的測試方法。1.4.5耐磨性 織物在穿著和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各種磨損而引起織物損壞,將織物抵抗磨損的特性稱為耐磨性。磨損是服裝織物損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影響因素仍是纖維的性質、紗線的結構、織物組織及染整后加工特性。 纖維的性質:在各種纖維中,以錦綸的耐磨性為最優,其次是滌綸、維綸、丙綸、氯綸,腈綸

18、的耐磨性最差。天然纖維中,羊毛的耐磨性相當好,棉、蠶絲和麻的耐磨性一般。這就是錦綸常用來制襪,而羊毛耐穿的原因。 紗線結構:紗線粗,其織物耐磨性好;捻度大的織物耐磨性亦好;股線織物的耐磨性優于單紗織物。 織物組織結構:在經緯密度較疏松的織物中,平紋組織織物的耐磨性最好,鍛紋組織最差;而在經緯密度較大的緊密織物中,結論正好相反,平紋織物的耐磨性最差,鍛紋織物耐磨性最好。一般,過松、過緊的織物都不利于織物的耐磨性。 染整后加工:織物經過樹脂整理,可提高其耐磨性。 織物的磨損分平磨、曲磨和折邊磨等。衣服的袖口與褲腳屬平磨,而衣褲的肘、膝部是曲磨,上衣領口、褲腳邊則屬折邊磨。織物耐磨性能的測試有實際穿

19、著試驗與儀器試驗兩類。評價織物耐磨性的指標很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經一定的摩擦次數后,以織物物理性能發生的變化表示。例如用樣卡來對比評定外觀色澤、起毛起球級別,用儀器來測定強度、重量、厚度、透氣量等的變化率。以試樣上出現一定的物理形態變化(如產生破洞)時的摩擦次數來表示。采用綜合耐磨值:綜合耐磨值=3/(1/耐平磨值+1/耐曲磨值+1/耐折邊磨值)。1.5我國印染產品技術標準化學物質檢測1.5.1 pH值檢測 人體皮膚表面的pH呈弱酸性,服裝的pH值超標,會影響人體皮膚的酸堿環境,破壞皮膚表面的細菌平衡,引起皮膚過敏等各種疾病。 1pH值檢測原理:在室溫下,用玻璃電極測定紡織品水萃取液的pH

20、值。 項目  A類  B類  C類 pH值  4.07.5  4.07.5  4.09.0 注: A類 為嬰幼兒紡織品 B類為皮膚直接接觸的紡織品 C類為皮膚非直接接觸的紡織品 2pH值檢測方法(PH計法) (1)抽取樣品,剪成約1cm大小,稱取2g試樣各三份。 (2)把試樣放入具塞三角燒瓶中,加入100ml蒸餾水,振蕩器上振蕩1 h。 (3)將萃取清液倒入燒杯,將電極浸入液面,讀出pH值。 注:以第二、第三份水萃取液所得的pH值的平均值作為試驗數據。 注:試驗前用標準緩沖液0.05mol/L鄰苯二甲酸氫鉀溶液PH=4.001(20)

21、和0.05mol/L四硼酸鈉溶液PH-9.23(20)對PH計進行標定。1.5.2甲醛含量檢測 經各種染整加工(樹脂整理、固色處理、涂料印花等)后的織物,在穿著和貯存過程中,在溫度和濕度的作用下,會不同程度地釋放出甲醛,污染環境,刺激人體,影響健康,許多國家都對織物釋放甲醛嚴格控制。GBT 291211998 紡織品 甲醛的測定 第1部分:游離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測定紡織品甲醛的標準主要有AATCC 1121993織物中釋放的甲醛 密封廣口瓶法;BS 68062002紡織品 甲醛的測定 使用絡變酸對甲醛總量和游離甲醛(水萃取法)的測定方法;DIN EN ISO 14184.21998紡織品

22、甲醛的測定 第2部分:釋放甲醛(蒸汽吸收法)、日本厚生省第34號令甲醛的測定;GB/T 2912.11998紡織品 甲醛的測定 第1部分:游離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和GB/T 2912.21998紡織品 甲醛的測定 第2部分:釋放甲醛(蒸汽吸收法)等。Eco-1abel標志和白天鵝標志對嬰兒服裝的限定值為30 ppm,Oeko-Tex標準100標志對嬰兒服裝的限值為20ppm。1測定原理 精確稱量試樣,在40水浴中萃取一定時間,甲醛被水吸收,然后萃取液用乙酰丙酮顯色,顯色液用分光光度計比色測定其甲醛含量。2乙酰丙酮試劑(納氏試劑)制備: 在1 000mL容量瓶中加入150g乙酸銨,用800mL

23、水溶解,然后加3 mL冰乙酸和2 mL乙酰丙酮,用水定容至1000mL,用棕色瓶貯存。(配制后12h內不能使用,有效期為6周。)3. 標準工作曲線:配置15600mg/kg濃度的甲醛標準溶液至少5種,顯色后,在412nm波長處測量各種濃度的吸光度,繪制不同甲醛濃度與吸光度的標準工作曲線或計算工作曲線公式y=a+bx,此曲線用于所有測量數值。4. 試樣的萃取:取1g剪碎后的試樣3份(供平行試驗用),分別放入250mL帶塞玻璃瓶中,加水100mL,密封,放入40的水浴中振蕩60min,過濾后供檢驗用。注:如果所測甲醛含量太低,則試樣量增至2.5g。5. 顯色:分別吸取3個平行樣的萃取液5mL于不同

24、的試管中,各加入5mL乙酰丙酮,將試管放在(40±2)的水浴中顯色(30±5)min,然后取出,在常溫下放置(30±5)min。另取2個試管,各放入5mL三級水,分別加入5mL乙酰丙酮和5mL萃取液。6. 檢測方法在分光光度計412nm處,用三級水做空白,分別檢測萃取液+乙酰丙酮、三級水+乙酰丙酮和三級水+萃取液的吸光度,校正后的吸光度按下列公式計算: A=Aa-Ab-Ad式中:A校正后的吸光度;      Aa萃取液+乙酰丙酮的吸光度; Ab三級水+乙酰丙酮的吸光度; Ad三級水+萃取液的吸光度。1.5.3重金屬

25、含量檢測重金屬含量檢測的相關標準主要有ASTM E 16131999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ICP-AES)、火焰原子吸收光譜(FAAS)、石墨爐原子吸收。DIN EN 18111999用于測試來自與皮膚直接長久接觸的產品上鎳釋放量的參考試驗方法;DIN EN 71.32002玩具安全 第3部分:某些元素的遷移;GB/T 175932006紡織品 重金屬離子檢測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GB/T 17593一2006紡織品 重金屬離子檢測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試樣用酸性汗液萃取,在對應的原子吸收波長下,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量萃取液中鎘、鈷、鉻、

26、銅、鎳、鉛、銻、鋅的吸光度,對照標準工作曲線確定相應重金屬離子的含量,計算出紡織品中酸性汗液可萃取重金屬含量。2. 酸性汗液:L組氨酸鹽酸鹽一水合物(C6H9O2N3·HCL·H2O) 0.5g/L氯化鈉(NaCl)                             

27、60;         5g/L二水合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O)                  2.2g/L用0.1mol/L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               

28、;      5.53. 標準工作曲線:用各重金屬的標準物質配成不同濃度的混合標準溶液,在其各自相應的光譜波長處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其不同濃度的吸光度,減去試劑空白,繪制成各重金屬濃度與吸光度的標準工作曲線。4. 試樣:取6份試樣,每份約4g,剪碎到0.5mm×0.5mm以下,分別進行酸性、堿性汗液和唾液試驗各2份平行試驗。酸性、堿性汗液和唾液各做1份沒有試樣的空白實驗。5. 酸性汗液萃取:試樣置于150mL具塞三角燒瓶中,加入酸性汗液80mL充分浸濕,在37下不斷搖動1h,然后在37靜置1h,將試液過濾,再用18mL二級水分3次洗滌過濾

29、試樣至100mL容量瓶中,最后定容至100mL。6.測定:取各萃取液,分別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上測量各重金屬離子的吸光度,在標準工作曲線上查出相應的重金屬離子的濃度。按下列公式計算紡織品上的重金屬離子的含量。 汗液和唾液各做1份沒有試樣的空白實驗。式中: C自標準工作曲線上查得試液中各重金屬離子濃度,g/mL;C0自標準工作曲線上查得空白試液中各重金屬離子濃度,g/mL;V試樣溶液的總體積,mL:M試樣的質量,g。1.5.4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德國標準LMBG B 82.02-21998消費品的檢測紡織品中含有特定偶氮染料的驗證、LMBG B 82.02-31997消費品的檢測皮革制品

30、中含有特定偶氮染料的驗證、LMBGB 82.02-41998消費品的檢測聚酯纖維中含有特定偶氮染料的驗證。GB/T 175922006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檢測方法氣相色譜/質譜法等。1. 測定原理:紡織品中偶氮染料在檸檬酸鹽緩沖溶液(PH=6)中用連二亞硫酸鈉(Na2S2O)還原分解,以產生可能存在的違禁芳香胺,用液液分配柱或溶劑直接提取溶液中的芳香胺,濃縮后用氣相色譜儀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進行檢測。2. 檢測方法(1)試劑配置:所有試劑為分析純,試驗用水為二級水。緩沖液:檸檬酸12.526g,氫氧化鈉6.320g,溶于二級水,定容至1000mL。 還原液:連二亞硫酸鈉200mg/

31、mL,現用現配。標準工作溶液:用甲醇將20種禁用芳香胺分別配成600g/mL的標準儲備液,再稀釋成適當濃度的標準工作溶液,保存在棕色容量瓶中,置于冰箱冷凍室中。標準工作溶液保存期為2周。(2)試樣預處理:樣品10g,剪成25mm2以下的碎片,混合。稱取1.0g試樣2份(供平行試驗用),置于65mL的反應器中,加入16mL  緩沖液,于70加熱 30min。加入30ml連二亞硫酸鈉溶液,于70再加熱 30min。還原后于2min內冷卻至實溫。(3)提取、濃縮。(4)取還原液,用乙醚抽提后進行氣相色譜質譜或氣相色譜分析。 (5)標準工作液的對比試驗:取1mL合適濃度的標準工作液,加入16

32、mL預熱至(70±2)的緩沖液,按所測試樣相同 的步驟進行處理,最后測試標準液。(6)檢測:按提取(抽提)液與相近濃度的標準工作溶液,用相應的條件等體積穿插進樣,用外標法(峰面積或峰高)測定。按下列公式計算: Xi=式中: Xi試樣中偶氮染料組分i的含量,mg/kg;Ai試樣中偶氮染料組分i的峰高(或峰面積);As標準工作液中偶氮染料組分i的峰高(或峰面積);Cs標準工作液中偶氮染料組分i的濃度,g/mL;Vi試樣液最終定容體積,mL;m試樣的質量,g。禁用偶氮染料:鄰甲苯胺;2,4-二甲基苯胺;2,6-二甲基苯胺;2-甲氧基苯胺;對氯苯胺;2一甲氧基-5-甲基苯胺;2,4,5-三甲

33、基苯胺; 4-氯鄰甲苯胺;2 ,4-二氨基甲苯;2,4-二氨基苯甲醚;2一萘胺等20種。2行業技術標準印染產品技術標準對不同的產品要求是不一樣的,以棉織物檢測(美國標準)為例,感受印染行業在國家標準下的行業具體標準。項目Testing Item內控標準(棉)Quality Standard內控標準(滌棉)Quality Standard標準方法Testing Method織物重量Fabric Weight+5%+5%ASTM D3776成分Composition100%+3%AATCC 20紗支Yarn Count+5%+5%ASTM D1059密度Construction+3%+3%ASTM

34、 D3775門幅Fabric Width不少于標準1英寸不少于標準1英寸ASTM D3774縮水率Shrinkage(疏松結構在評審時確定)AATCC 135普通織物Normal Fabric疏松織物Loose Fabric彈力織物Stretch Fabric泡泡織物Seersucker0-3% x 0-3%0-3% x 0-3.5%0-3% x 0-5%0-5% x 0-3%0-2% x 0-2%0-2% x 0-2.5%0-5% x 0-2%50C 洗烘3次50C 洗烘3次30C 洗掛干3次30C 洗掛干3次拉伸強力 Tensile StrengthASTM D5034 一般整理Norma

35、l Finish樹脂整理Resin Finish磨毛整理Peached Finish特氟隆整理Teflon Finish泡泡織物Seersucker28 lbs 或12.5 kg22 lbs 或10 kg22 lbs 或10 kg22 lbs 或10 kg22* lbs x 28 lbs28 lbs 或12.5 kg22 lbs 或10 kg22 lbs 或10 kg22 lbs 或10 kg22* lbs x 28 lbs1 inch grab method(1英寸抓樣法)*以上情況屬于地泡經比例不低于1:1時撕破強力Tearing

36、 StrengthASTM D1424一般整理Normal Finish樹脂整理Resin Finish磨毛整理Peached Finish特氟隆整理Teflon Finish2 lbs 或 910 g1.5 lbs或 680 g1.5 lbs或 680 g1.5 lbs或 680 g2 lbs 或 910 g1.5 lbs或 680 g1.5 lbs或 680 g1.5 lbs或 680 g紗線滑移Seam Slippage(疏松結構在評審時確定)ASTM D434普通織物Normal Fabric府綢織物(緯密小于80)疏松織物Loose Fabric20 lbs 或9 kg18

37、 lbs 或8 kg15 lbs 或6.8 kg20 lbs 或9 kg18 lbs 或8 kg15 lbs 或6.8 kg耐洗色牢度To washing(變色)Color Change(沾色)Staining4444(滌棉)、3(其它)AATCC 61 IIA深紅色、翠蘭色滌棉布多纖沾色2級耐摩擦色牢度To crockingAATCC 8中淺色(干/濕)Dry/Wet深色(干/濕)Dry/Wet深色磨毛(干/濕)Dry/Wet4/33-4/2-33/24/33-4/2-33/2日曬牢度To lightAATCC 16E(20AFU)中深色(M

38、edium & Dark)淺色(Light Colors)43-443-4項目Testing Item內控標準(棉)Quality Standard內控標準(滌棉)Quality Standard標準方法Testing Method汗漬牢度To Perspiration(變色)Color Change(沾色)Staining43-443-4(滌棉)、3(其它)AATCC 15深紅色、翠蘭色滌棉布多纖沾色2級合同中有要求時才進行控制水漬牢度To water(變色)Color Change(沾色)Staining43-443-4(滌棉)、3(其它)AATCC 107深紅色、翠蘭色滌棉布多纖

39、沾色2級合同中有要求時才進行控制機洗后外觀Appearance after Home LaunderingAATCC 124易燙整理Easy to iron2.52.5(CVC)3.0(T/C)甲醛含量Formaldehyde75 ppm75 ppmJIS L1041合同中有要求時才進行控制酸堿度PH Value6868AATCC 81合同中有要求時才進行控制抗起毛起球Pilling Resistance3ASTM D3514合同中有要求時才進行控制,而且只控制大樣彈力性能伸長率Fabric Elongation增長率Fabric GrowthMin.20%Max.+4%TTM074TTM07

40、7此項目只適用于彈力布,而且在合同中有要求時才進行控制3企業技術標準不同的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所要求的標準在不違背前兩級標準的情況下,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企業能夠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制定標準并進行實施,以滿足生產的要求。二簡述印染產品技術標準的意義,并比較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的紡織品印染標準的異同?2.1印染產品技術標準意義2.1.1印染產品技術標準與國際要求更加接軌,有助于印染行業的發展。 我國是紡織品服裝生產大國,印染加工在整個紡織服裝生產鏈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豐富的原料和巨大的消費市場。隨著經濟區域化、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趨勢的加劇,世界紡織工業的格局正在發

41、生深刻變化。發達國家逐步將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集中發展增長潛力大、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的產品。印染作為高技術含量產業,是發達國家不肯輕易放棄的領域之一,因而印染行業的競爭在全球范圍內將更加激烈,其國際競爭能力主要表現在產品、質量、營銷、價格、交貨期等幾個方面。那么,良好的印染產品技術標準不僅能使生產商生產的商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能以較好的品質提高國際競爭力。技術標準和法規是規范市場行為的重要依據。目前我國的標準,尤其是印染和生態環境標準,有些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有些還是缺門。要根據國內技術水平的變化和國際貿易需求,修訂和更新相關標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

42、。2.1.2印染產品技術標準中對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更加嚴格,有效地保證消費者的健康。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18401-2010作為紡織行業唯一的一部國家強制性標準法規,該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為強制性,適用于我國境內市場的所有紡織產品,其目的在于控制紡織品中主要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及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健康。新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18401-2010相對于目前實施的GB18401-2003來說,覆蓋面更廣,相關的有毒有害物質控制更加嚴格,與國際要求更加接軌。主要技術內容變化有:嬰幼兒的年齡由24個月改為36個月;B類的pH值由4.0-7.5修改為4.0-8.5;嬰幼兒紡織品的適用身

43、高從“80厘米及以下”改為“100厘米及以下”;增加了致癌芳香胺的限量值20毫克/千克;致癌芳香胺清單中增加了“4-氨基偶氮苯”;增加了“附錄D取樣說明”等。新版GB18401-2010的實施,將更有效地保障我國消費者健康,引導紡織品生產銷售企業逐步以產品質量為主,提升我國企業市場競爭力,以便從容應對國際貿易保護。各相關企業應切實做好實施新標準的準備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以PH限值為例,近年來,PH超標屢次成為導致服裝不合格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市場上已經有環保的紡織用助劑產品可供服裝企業替代使用,但是一些小企業仍在使用有污染的助劑產品。目前世界紡織助劑中的環保型助劑約占二分之一,

44、而我國環保型紡織助劑僅占現有紡織助劑的三分之一。在主管部門的強力推進下,我國環保助劑的使用率必然會提升,印染產品對于消費者的安全能夠得到保證。2.1.3印染產品技術標準對新產品、新技術的要求進行補充,能夠與時俱進,保障印染行業的秩序。 如前所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2000年我國的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到了1210萬噸,紡紗、織造和服裝的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在2005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到1425萬噸,印染加工總量超過250億米。2001年,紡織品服裝出口創匯達到528億美元,到2005年將達到700億美元。受我國印染技術水平的制約,目前所生產的面料尚不能滿足出口服裝的要求,

45、致使每年(棉、化纖機織)面料迸口都在50億美元左右。因此,提高印染行業的技術水平,改進紡織面料的質量對新產品、新技術的要求及時補充與更新,能夠使印染得到更廣闊的發展,印染業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2.2比較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的紡織品印染標準的異同?2.2.1中國紡織印染標準2.2.1.1歷史背景中國紡織業具有悠久的歷史,紡織業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中國紡織業在保持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球紡織品貿易中也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因此,對整個紡織業的結構調整,并不意味著要削弱紡織業,而是要通過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使中國的紡織業能在基本解決人民群眾穿衣問

46、題的基礎上,在新的更高層面上,以更強勁的態勢參與國際競爭。同時,借助高新技術的發展,大力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給我國紡織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經過近十年的調整,中國紡織業已整體走出困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中國入世也給國內紡織業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帶來了極好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根據ATC協議所確定的時間表,從2005年1月1日開始,全球的紡織品服裝貿易將取消所有的配額,實現完全的自由化,傳統的貿易壁壘將被更嚴格的貿易技術壁壘所取代。目前我國紡織業的實際國際依存度已經超過40%,而服裝業更是高達60%。過高的國際依存度一方面說明中國紡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相當的份額,同時也蘊含著極大的市場風險。如

47、何在新的形式下,鞏固和提高我國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大國的地位,除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紡織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能力之外,改革我國現有的紡織品標準化體制、逐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紡織產品標準體系、通過強化標準化工作全面提升我國紡織產品的品質,從而跨越各種愈演愈烈的貿易技術壁壘,就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2.2.1.2我國紡織標準體系的建立、特點與發展我國紡織品標準體系的建立起步較早,上世紀5060年代主要采用原蘇聯模式。即根據產品的原料、品種及生產工藝,所使用的染化料和實際的生產技術水平,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和試驗方法標準。它基本滿足了生產企業要求,也適應了當時計劃經濟時代的按標準組織生產的基本需求。進入

48、80年代之后,我國的紡織品標準進入了空前的快速發展時期。據統計,截止200年底,我國共有紡織品和服裝標準885個(不包括纖維原料標準),其中國家標準383個、紡織行業標準502個。形成了以產品標準為主體,以基礎標準相配套的紡織標準體系。包括術語符號標準、試驗方法標準、物質標準和產品標準四類,涉及纖維、紗線、長絲、織物、紡織制品和服裝等內容,從數量和覆蓋面上基本滿足了紡織品和服裝的生產和貿易需要。另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我國對國際標準的平均采標率約為44%,而紡織標準的采標率達80%以上。ISO中有關紡織品和服裝的標準有280多個,我國已不同程度地采用或已列入采用計劃。除此之外,我國的紡織標準還不

49、同程度地采用了國外先進標準,如美國標準、英國標準、德國標準和日本標準等。特別是基礎的、通用的術語標準和方法標準,基本上都采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使我國紡織品基礎標準和方法標準基本上達到或相當于國際標準的水平。按我國現行5標準化法6的規定,我國現有的紡織品標準分為推薦性標準和強制性標準兩大類。其中推薦性標準除了大多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標準和方法標準之外,基本都是產品標準。我國現有的紡織產品標準主要源于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生產型標準。所謂的生產型標準是根據生產企業的生產工藝、原料結構、產品種類等因素制訂的標準。這類標準被要求直接作為企業組織生產的依據。但這類標準的技術指標依據主

50、要是生產工藝,而不是消費需求,有的過高,有的過低,而有的則過死,且制修訂速度嚴重滯后,無法滿足新產品開發的需求。另一類隨著我國紡織品國際貿易的擴大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貿易型產品標準,則是根據產品的最終用途而制訂的標準。這類按國際慣例建立的標準,主要從最終產品的消費要求出發,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為前提,采用協商為主的辦法,確立供需雙方對產品的考核和驗收指標。與國外的法律法規不同,我國的強制性標準從某種程度上部分起到了法規的強制性作用。目前我國已有的有關紡織產品的強制性標準有9項,它們是:GB 1103 ) 1999 棉花 細絨棉GB 1797 ) 2001 生絲GB 5296.4) 1998 消費品使用

51、說明 紡織品和服裝的使用說明GB 6529 ) 1986 紡織品的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GB 8965 ) 1998 阻燃防護服GB 9994 ) 1988 紡織材料公定回潮率GB 17591 ) 1998 阻燃機織物GB 18383 ) 2001 絮用纖維制品 通用技術要求GB 18401 ) 2003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推出這些強制性標準的目的在于規范市場,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護消費者利益;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規范和統一需要重點控制的技術條件和維護國家的經濟利益等。但是,由于我國強制性標準的執行機制不夠完善,所以強制性標準的實際執行情況并不理想。縱觀我國現有的紡織標準和紡織標準

52、體系,不難發現,我國現有的紡織標準化體系和架構存在著諸多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加快融入國際大市場步伐的弊端,其最主要的問題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形成的現有的產品標準體系不僅在觀念上無法與國際接軌,在技術內容上也相去甚遠。按國際慣例,ISO或國家層面上的紡織標準,其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基礎類標準上,通過統一術語、試驗方法和評價手段,使各方所提供的數據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同時,通過公開標準,提供作為交貨、驗收的技術依據,指導貿易雙方從用戶的角度和要求來制訂貿易型標準。通常,這種貿易型標準的技術內容比較簡明籠統,具有相當的靈活性。事實上,不同的企業由于其技術水平、生產工藝、 所使用的原料、管理水平與產品

53、市場和客戶群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要通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形式來規定統一的產品標準,會使這類標準制訂得過細、過濫、過于僵化,有時甚至為了考慮到面,而使標準的水平下降。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某些重要的產品標準因為牽涉面太廣而無法及時修訂,根本無法滿足新產品開發、技術進步和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另外,我國在標準化管理機構的設置上,仍然以具有濃厚計劃經濟色彩的行業分類進行分工。各行業根據自身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準來制訂自己的標準,很少關注不同行業間的共性問題和前后道工序的標準關聯性問題。其結果是各行業間的標準缺乏溝通,技術要求的尺度掌握不一,半成品與成品的標準不銜接,條塊分割的痕跡相當明顯,以原料或工藝劃分

54、為主的產品標準成了現有產品標準的主體。更有甚者,一些標準中的明顯錯誤也長期得不到及時的更正。事實上,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標準,并以此為依據組織生產。目前在國內市場涌現出來的許多名牌紡織品或服裝生產企業,無一不是采用優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執行嚴格的技術標準和檢驗制度,在推進企業技術進步的同時,使產品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根據2002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制定的5-十五,期間國際標準轉化計劃6,我國將在5年內使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標準的轉化率達到70%,部分重要行業的主要工業產品的采標率達到75%80%,參與制訂國際標準300500項,以我國為主

55、或我國標準被采納為國際標準超過50項,力爭達到100項。2002年底,我國國際標準的總采標率僅為44.2%,僅比2001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按此速度,要達到/十五0目標,可能需要810年的時間。因此,達標的任務十分艱巨。在此,還需注意的是,雖然我國現有的紡織標準對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采標率達到了相當的程度,但以前采標的指導思想是結合中國國情,充分考慮國內現有的設備和工藝條件,以/非等效0或/參照0采用的方式居多。因此,除基礎標準接軌程度較高之外,許多產品標準號稱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其實僅少數甚至個別指標與國外標準一致,或僅試驗方法采用國外標準。因此,大多數產品標準的指標和水平并

56、未與國際接軌。根據WTO的5貿易技術壁壘協議6 (簡稱WTO/TBT協議),貿易技術壁壘有三種表現形式:強制性的法律法規、自愿執行的工業標準和符合性評定程序。貿易技術壁壘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知識產權作為技術支撐。技術可以引進,標準也可以引進,但標準一旦成為技術壁壘時,就不是單純依靠引進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因此,無論是從提高國際標準的采標率或是提高我國技術標準的技術基礎看,打破技術壁壘的惟一途徑就是全面提升技術水平,特別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獲取能力,即創新能力。2.1.2 美國的紡織標準體系美國的紡織標準體系包括產品質量標準和測試方法標準兩大類。對于前者,美國其實并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而是由各大采購

57、商根據最終客戶的需求自行制訂。與我國從/符合性0角度去理解并制訂紡織品質量標準不同,美國人通常用/適用性0 (fitness for use)來定義紡織品或服裝的質量。因此,若某一項目不適用于該商品的最終用途,即不被作為質量指標。以AAFES(美國陸軍和空軍交易服務中心)為例,美國采購商在制訂產品標準時,通常遵循四方面原則:一是產品的考核要求與所使用的材料、生產工藝和產品的品種無關,如色牢度測試與纖維材料和所使用的染化料無關,只要能達標就行;二是所選擇的測試項目偏重與產品的最終用途有關的性能;三是對某些性能并不確定明確的指標,能適用就行;四是重視產品的安全性能。絕大部分美國紡織產品質量標準所引

58、用的測試方法標準,來源于 AATCC(美國紡織化學家和染色家協會)標準和ASTM(美國材料試驗協會)標準;涉及產品安全方面的測試方法標準,來源于CPSC(美國聯邦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制訂的相關標準,至于纖維標識標準,則是由FTC(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制訂的強制性標準。AATCC最初是由美國140多位紡織業巨頭于1921年11月3日在波士頓發起成立的地區標準化機構,其工作領域為:制訂試驗方法標準、信息發布、教育培訓及技術交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AATCC不僅擁有先進的實驗室,專門用于制訂和改進試驗方法標準的研究,而且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紡織領域具有國際權威的標準化組織,在紡織品生物試驗、色牢度試驗和紡織品組分分析及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