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 (實驗稿)第一部分 前言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發展最為迅速的科學之一。生物科學研究在 20 世紀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例如 DNA 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動物體細胞克隆的成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等,這標志著 21 世紀人 類將進入生物科學技術的新時代。生物科學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轉化為社會生產力,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 和經濟效益。生物科學也向著更加關注人類自身的方向發展。隨著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各學科之 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生物科學已經日益呈現出主導學科的地位。同時,生物科學在解決人口增長、資 源危機、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等諸多問題方面發揮的
2、作用越來越大,有力地促進了現代社會 文明 的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新研制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 ) (以下簡稱標準 )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技術的最新 進展;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并增加實踐環節。 標準期望使每一個學 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使他們對今后的職業選擇和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 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 方面得到提高 。一、課程性質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
3、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 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生物科學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 量的發展過程,并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 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 程,是科 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二、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 標準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 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 標準 提出了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有較大的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 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 充分發展。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生
4、物科學素養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 、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 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 值觀。本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該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 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 標準倡導探究性學 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 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 力的培養。三、設計思路標準的設計遵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的基本
5、精神,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 上,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 學素養教育,體現國家對學生在生物 科學知識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生物 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綜合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需求和生物科學發展三個方面, 標準選取了 10 個主題 :科學探究,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與環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生物的生殖、 發育與遺傳,生物的多樣性,生物技術,健康地生活??紤]到具有關心、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培養目標,結合生物學科
6、特點,內容第 1 頁 共 23 頁標準突出了人與生物圈。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兩類作用最大的生物,因此,將生物圈中的植物和生物圈中的 人各列為一個主題。動物和細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慮到各門類動物形態結構和生 理知識比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識和人體生理知識有較大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將"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單列為一個主題外,其他知識主要分散在相關主題中??紤]到生物技術發展迅猛,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并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每 個普通公民 的生活和發展,因而安排“生物技術”主題。考慮到使每個學生學會健康生活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之一,也是生物課程的一項重要
7、任務,因而 單列“健康地生活”主題。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一、課程總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 發展中的應用。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為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二、課程具體目標知識 獲得有關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命活動、生物與環境、生物進化以及生物技術等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 原理和規律的基礎知識。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
8、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能力 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 祖國面貌的使命
9、感與責任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第三部分 內容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內容標準是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 10 個一級主題:一、科學探究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三、生物與環境第 2 頁 共 23 頁四、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五、生物圈中的人六、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七、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八、生物的多樣性九、生物技術十、健康地生活每個一級主題一般由若干二級主題及具體內容
10、標準和活動建議組成。具體內容標準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 的生物課程所要達到的基本的學習目標?;顒咏ㄗh列舉了有利于學習目標達成的觀察、調查、資料的收集和 分析、討論、實驗、實踐等活動建議。一、科學探究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學探究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將科學探究引入義 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內容標準,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體 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茖W探究能力和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在學生探究性
11、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這就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 學習。因此,本標準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之中。教師應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并將 科學探究的內容標準盡可能滲透到各主題內容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時不僅應讓 學生參加科學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動,也應該注意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動,培養科學探究能 力。1理解科學探究2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案例: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1理解科學探究(1 )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2)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基礎,解決科學問題常常需要作出假設。(3)意識到科學探究可以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
12、來獲得事實和證據。(4)意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實驗、調查,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5)體會到科學探究需要正確地表達、需要與人交流和合作。1理解科學探究2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案例: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2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標準規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的目標,需要通過學生主動的、多樣化的 學習活動才能逐步達到,因此,課程內容標準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建議和案例??茖W探究過程基本要求提出問題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現與生物學相關 的問題。嘗試書面或口頭表述這些問題。 描述已知科學知識與所發現問題的沖突所在。作出假設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 估計假設的可檢驗性。
13、制定計劃擬定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實施計劃進行觀察、調查和實驗。 收集數據。評價數據的可靠性。得出結論描述現象。 處理數據。 得出結論。表達、交流撰寫探究報告。 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案例: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課時:1課時。目的:探究哪些環境因素影響鼠婦的分布。材料器具:培養皿,吸水紙,紙板等。方法步驟:(1)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在課前觀察鼠婦的生活環境,捕捉鼠婦若干個(注意:不能破壞學?;蛏鐓^的草坪或花壇等)。針對鼠婦的生活環境提出問題。(提出問題)(2)通過交流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婦的,對影響鼠婦分布的主要環境因素作出假設。(作出假設)(3)
14、利用教師提供的器具和實驗室可利用的其他器具,設計一個實驗方案用以驗證自己的假設。(制定計劃)(4)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鼠婦在一定時間內的活動變化。(實施計劃)(5)各組交流實驗數據。分析小組和全班的數據,討論實驗數據是否支持假設。(得出結論)(6)討論“環境中的陽光、溫度、水分等因素對于鼠婦的分布有什么影響”問題后,交流與撰寫探究報告。(表達、交流)活動完成后將鼠婦放回大自然中。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體有一定的結構層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長是細胞重要 的生理活動。細胞經過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組織,由功能不同的組織形成器官,完成特定
15、的生理功 能。多細胞生物體依靠細胞、組織、器官之間的協調活動,表現出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理解有關細胞的知識是學習生物學知識的基礎,教師應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初步學會顯微觀察的方法和技能,激發探究的興趣。1.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說明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使用顯微鏡和模仿制作臨時裝片。 闡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 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區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描述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重要功能。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給學生提供多種動植物材料,通過模仿制作臨時裝片,進行 觀察、比較和歸納。觀察某種
16、原生動物(例如草履蟲)的取食、運動、趨性。有條件的學??梢灾笇W生從網絡中查找有關方面的資料。2 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概述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裂、分化形成 的。識別人體的幾種基本組織。識別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觀察洋蔥根尖細胞分裂的切片(注意細胞分裂過程中有染 色體的變化)。3. 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 器官、個體的結構層次。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的結構層次。通過植物器官的角色扮演, 理解植物體各器官的相互聯系。(1) 參照圖,利用洋蔥鱗片葉、水綿或其他動植
17、物材料,制作臨時裝片,或者尋找幾種永久動植物裝片和切片。(2) 取出顯微鏡,進行顯微鏡的對光操作。(3) 用顯微鏡觀察制成的臨時裝片或永久裝片。注意先用低倍鏡觀察,后用高倍鏡觀察。(4) 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動物細胞表面一層很薄的膜是 ,植物細胞之間有細胞壁隔開,植物細胞的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內側。動植物細胞內部近似球形的結構是 。位于細胞膜和細胞核之間的結構稱為 。(5) 初步學會并繪出觀察到的動物和植物細胞的結構圖。討論:(1) 細胞的基本結構是: 、和。(2) 動植物細胞結構上有哪些主要的區別三、生物與環境任何生境中都有多種多樣的生物。每種生物都離不開它們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能適應、影響和
18、改變 環境。生物與環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并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對一片草地、一個池塘、一塊農田等生境的研究,學習調查和觀察的方法,加深 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知識,對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 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十分重要。1.生物的生存依賴一定的環境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舉例說出水、溫度、空氣、光等是生物生 存的環境條件。舉例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向學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區域分布資料,討論溫度、 水分、空氣、光等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捕捉鼠婦(或蚯蚓等),在實驗室條件下探究鼠婦 (或蚯蚓
19、等)的生活環境。在學校生物園或附近的小池塘、農田等環境中調查 生物之間的關系。2.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態系統的資料。概述牛態系統的組成。 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解釋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闡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收集和交流超過調節能力而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的 實例。3. 生物圈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分析和討論生物圈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鏈和食 物網以及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的情況。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調查、收集生物圈的相關資料,
20、模擬召 開“國際保護生物圈”研討會,結合本地實際討論如何保護 生物圈。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課時:2課時,課后繼續分小組管理、觀察和記錄。目的:通過探究”酸雨"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認識酸雨的危害。背景知識: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數量的酸性物質(硫酸、硝酸、鹽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的形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一般認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硫進入 大氣后,造成局部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過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質,隨雨水降落下來。材料器具:培養皿,小麥種子,以硫酸為材料配制的不同 pH的“酸雨”。方法步驟:第一課時(1) 分小組討論,如何利用
21、教師提供的模擬酸雨來設計探究酸雨危害的實驗,包括設計對照實驗。(2) 把一定數量的浸泡過的小麥種子,分別放在若干個培養皿中,給培養皿編號。(3) 每天定時向培養皿中的種子噴灑不同pH的“酸雨”,觀察和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注意:硫酸、硝酸、鹽酸都是腐蝕性很強的酸液,應按藥品使用安全規定進行操作)。第二課時(1) 7天后列表匯總全班學生的實驗數據。(2) 討論:酸雨對小麥種子的萌發有什么影響?四、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類生物,它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綠色植物通過 它的生命活動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環發揮著重要
22、作用。綠色植物分布廣泛,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高等綠色植物中的糧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類種植栽培的主要對象,在它們的生活中有 許多適合學生觀察、探究的內容,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 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 .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說明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描述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收集或實測不冋植被環境中的大氣濕度數 據,并進行比較分析。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描述種子萌發的條件和過程。 描述芽的發育和根的生長過程。概述開花和結果的過程。體驗一種常見植物的栽培過程。開展“種子萌發條件”的探究活動。有條件的地方
23、可以開展人工授粉等活動。栽培一種常見植物,觀察從種子到成熟植株的 生長發育以及開花結果的整個過程。2 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3.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舉例說岀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調查生產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關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措施。4. 綠色植物對生物圈有重大作用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概述綠色植物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說明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描述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中的作用。參加綠化家園的活動。列舉若干種動物所吃的主要食物,并分析這些食物與
24、綠色植物的關系。開展校園或社區綠化設計并積極參與相應的活動。案例:設計校園綠化方案課時:1課時。目的:通過校園綠化設計,學習有關常見花卉、樹木等植物的知識,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愛學校的情感。材料器具:皮尺,繪圖用的紙和筆等。方法步驟:課前(1) 按小組調查和勘察整個校園,繪出校園綠化現狀示意圖。(2) 收集有關園林綠化設計的資料,調查周圍公園或其他學校的綠化情況作為參考。(3) 小組討論:應該如何在學校原有綠化的基礎上設計新的校園綠化方案?(4) 繪制新的校園綠化設計方案示意圖,并推薦一名代表在全班作方案介紹。為了加強方案的說服力, 可以事先準備好放大的設計圖或彩色的局部設計效果圖的投影片等直觀
25、材料。課堂(1) 分小組介紹和展示設計方案,重點從生物學角度說明設計方案中采用的各種植物所能發揮的作用,如吸塵、隔音、遮陽、防風、降溫以及賞花、觀葉、品香、美化等。配上小橋、流水、亭臺、雕塑、假山,充分展示每個小組的想象力和創造性。(2) 辯論:哪些方案會使校園更美麗?哪些方案更合理、更經濟?五、生物圈中的人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有重要影響。人從生物圈中攝取各種各樣的營養物質,以滿足自身對物質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營養物質需要經循環系統運送到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人體產生的廢物也需通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的協調活動排出體外。人的各種活動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人體結構和生 理的知識
26、對學生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相互適應的關系,理解人的各種生命活動,自覺養成衛生習慣具有重要 作用。教師應從生物圈的高度,引導學生開展人和生物圈關系的多種探究活動,認識人類依賴的自然環境和人為環 境都是生物圈的組成部分,意識到生物圈中的人對生物圈應盡的責任。1 人的食物來源于環境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關注食品女全。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 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收集食物營養成分的資料,制定合理的膳食計 劃。案例: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課時:1課時。目的:通過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理解小腸的
27、結構特點。材料器具:不同顏色的紙板,剪刀,尺,膠水等。方法步驟:(1) 制作紙質小腸結構模型,測量和比較模型內表面積的變化,理解小腸皺襞、絨毛等結構對于增大小腸內表面積的作用。(2) 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別代表小腸結構中的哪些部分?討論:小腸皺襞、絨毛等結構對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作用。2 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供給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描述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概述血液循環。描述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概述人體肺部和組織細胞處的氣體交換過程。說明能量來自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觀察血涂片。解讀血常規化驗的主要數據。模擬“血型鑒定”,有條件的學校觀看血型鑒定的錄像,理解血型與輸血的關系。觀察蛙蹼或小魚尾鰭內血液
28、流動現象。驗證人體呼岀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探究不同食物的熱價。案例:模擬“血型鑒定”課時:1課時。目的:理解血型與輸血的關系,提倡義務獻血。材料器具:模擬配制的“A 型血” (0.02 mol/L Pb(NO3)2,硝酸鉛),“B型血” (0.02 mol/ L BaCb, 氯化鋇,“O型血”(蒸餾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 和“A型血清” (0.02 mol/L AgNOa,硝酸銀),“B 型血清”(0.02 mol/L NaI ,碘化鈉);載玻片,吸管等。方法步驟:(1) 教師將配制好的4種“血液”分別標上“趙” “錢” “孫” “李”,表示分別取自4
29、位車禍傷員,他們急需輸血。討論:閱讀以下資料,設計如何利用“A型血清” “B型血清”確定4人血型的方案。(2) 實踐方案的可行性。確定4位車禍傷員的血型。第11頁共23頁討論:(1) 根據4位車禍傷員的血型,確定輸血用血液的血型。(2) 為什么提倡義務獻血? 一次適量獻血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A型血清無沉淀有沉淀無沉淀有沉淀B型血清有沉淀無沉淀無沉淀有沉淀3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徑4. 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生命活動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述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 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
30、基本方式。概述人體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獲取信息。 舉例說明人體的激素參與生命活動調節。探究某種動物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 調查班級學生的近視率,分析其原因。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狀腺腫病的資料。5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概述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有條件的地方參觀自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舉例說明人對生物圈的影響。調查人類活動破壞或改善生態環境的實例。探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及對策。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行動計劃。案例:探討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課時:1課時。目的:關注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和可能產生的后果。材料器具:方格紙,尺等。方法步驟:(1)閱讀下列數據表:第#頁共23頁中國人口數量中國人口數
31、量年代(公元)數量/億年代(公元)數量/億20.5519284.707400.4819495.4013930.60198911.0015780.60199512.0017642.00200012.9518494.10(2)繪制我國人口增長曲線圖。討論:(1) 從公元2年開始,我國人口數量第一次翻一番所用的時間大約是多少?(2) 預測:從1995年開始,我國人口數量再翻一番所需時間將會是多少?如果保持這種增長速率,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將會產生什么影響?六、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征非常重要。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動物行為是目前生物學研究中的一個十分活
32、躍的領域。動物行為的知識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關系密切。教師應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并注意引導學生到周圍環境中去觀察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1. 動物的運動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列舉動物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觀察某種脊椎動物的肌肉、骨骼、關節的基本結構。2. 動物的行為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觀察周圍環境中動物的行為。舉例說岀動物的社會行為。探究螞蟻或其他動物的行為。案例:探究螞蟻的行為課時:1課時,課前觀察。目的:探究螞蟻的行為。材料器具:透明可樂瓶,玻璃板,放大鏡,砂糖,面包屑等方法步驟:(
33、1)剪去可樂瓶上半段,放入干濕適當的土壤。第11頁共23頁(2) 尋找一個螞蟻窩,取一些蟻穴土壤蓋在可樂瓶的土壤上。捕捉10只螞蟻以及蟻卵和幼蟲等,最好有蟻后。放少許食物,如面包屑等,蓋上玻璃板,放置在暗處飼養。(3) 每日加入一定量的食物和水,并用放大鏡觀察每只螞蟻的行為,重點觀察覓食行為。例如設計“螞蟻喜歡取食哪些食物”的活動。(4) 連續觀察1星期,記錄所觀察到的螞蟻的各種行為。(5) 也可定時到找到的蟻穴處觀察自然界螞蟻的行為。(6) 配合收集到的有關螞蟻行為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推薦班級報告會發言人。(7) 班級交流各組探究結果,例如,螞蟻有哪些行為?螞蟻喜歡取食哪類食物?有
34、沒有社會性行為?討論:(1) 螞蟻的行為對于螞蟻的生活有什么意義?(2) 螞蟻和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七、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動物和人通過生殖和遺傳維持種族的延續。人的生 殖、發育和遺傳的基本知識,對于學生認識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認同優生優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學習動植物 的生殖、發育和遺傳的基本知識,以及遺傳育種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生物科學技術在 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動物的生殖與發育過程。開展植物嫁接和扦插活動,通過對人類基因組計劃、 禁止近親結婚等問題的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述內容中涉及的有關倫
35、理觀和價值觀的問題,教師應 給予適當的指導。1 人的生殖和發育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概述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概述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描述受精過程。描述胚胎發育過程。觀察有關的模型、掛圖,觀看有關的影像資料。2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飼養家蠶或其他昆蟲。舉例說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有條件的地方組織學生參觀養雞場,了解雞的產卵、 孵化過程。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有條件的學校組織學生用自制的孵化箱孵化雞卵,觀 察雞卵孵化的全過程。3 植物的生殖活動建議具體內容標準列舉植物的無性生殖。 嘗試植物的扌千插或嫁接。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有條件的
36、學??梢蚤_展組織培養的活動或參觀組培生 產基地。4.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收集和交流關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報道、資料等信息。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舉例說岀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解釋人的性別決定。認同優生優育。收集和交流近親結婚危害的資料。舉例說岀生物的變異。觀察某種生物(如金魚)的變異現象。舉例說岀遺傳育種在實踐上的應用。收集和交流我國遺傳育種方面成果的資料。案例:觀察家蠶的生殖與發育課時:1課時,課前飼養家蠶。目的:通過飼養家蠶,了解家蠶的生殖與發育過程。背景知識:家蠶一般每56天蛻皮一次。蛻皮期間不食不動 ,叫“眠”。經過4眠后,體內
37、絹絲腺發 育成熟,停止取食,吐絲結繭,在繭內化蛹。蛹經過10余天羽化成蠶蛾。雌雄蠶蛾 均不取食,即進行交配。交配后雄蛾死去,雌蛾產卵后死去。材料器具:紙盒,蠶種,桑葉等。方法步驟:(1) 用蠶種孵化家蠶,孵化溫度一般在2025C,孵化時間在 10天左右。采摘桑葉飼養,并需每天清理飼養紙盒。(2) 觀察和記錄家蠶生活的各生長、發育時期的主要特點。(3) 觀察和記錄雌雄家蠶交配生殖的全過程。討論:家蠶的一生經過哪幾個發育階段?每個階段的家蠶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八、生物的多樣性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依據一定的標準,各種生物可分成不同的類群。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人類 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生物多樣
38、性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是生物科學研究的重 要領域。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理論,解釋了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原因。這部分知識對學生形成生 物進化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調查和資料的收集、處理、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領悟各類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密切 關系,并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1 .生物的多樣性活動建議調查當地食用菌的種類及生產情況。 觀察酵母菌、霉菌。認識校園內的植物并掛牌。收集當地一種養殖動物的相關資料。收集和交流有關生物資源保護的法 規。收集和交流珍稀動植物的照片及相 關資料。調查當地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生物 資源,提出保護和開發
39、利用的建議。具體內容標準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 描述病毒和細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 的關系。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概述植物(如藻類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 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概述無脊椎動物類群(如環節動物、節肢動物等) 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概述脊椎動物類群(如魚類、鳥類、哺乳類等)的 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利用自制的“生物進化主要歷程”拼圖游
40、 戲板開展拼圖競賽。案例:“生物進化主要歷程”拼圖游戲課時:1課時。目的:通過拼圖熟悉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材料器具:拼圖游戲圖板等。方法步驟:(1) 自制生物進化拼圖板:在長方形紙板上畫進化樹,再分割成不同的形狀,剪成小圖塊(2) 分小組參與拼圖競賽,比一比哪一小組配合得好,能迅速而準確地把進化樹重新拼合起來。討論:(1) 生物進化的趨勢是什么?(2) 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九、生物技術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顯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正在越來越多地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認識和理解有關生物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師應從生活中的生物技術著手,通過各種實驗和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對
41、生物技術的感性認識;以多種方式 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幫助學生理解生物技術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收集資料、分析生物技術的正面和負 面影響,為學生參與有關的社會決策打下一定的基礎。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舉例說岀發酵技術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練習制作面醬或酸奶等發酵食品。說明食品的腐敗原因。運用食品保鮮的一般方法。探究食品保鮮方法。案例:探究食物保鮮方法(圖)課時:2課時,課后繼續分小組管理與觀察。簡單方法。管,消毒棉等。目的:認識微生物是食物腐敗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鮮的 材料器具:澄清的肉湯,酒精燈,試管,直玻璃管和彎玻璃 方法步驟:第一課時(1)小組討論,形成使用酒精燈加熱殺
42、菌并保鮮處理的設計方案。 注意:按照酒精燈使用安全規定進行操作。(2)下圖為一種實驗方案裝置示意圖(3) 按照小組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驗。第二課時(1) 7天后列表匯總全班學生的實驗結果。(2) 討論:采用哪些方法能保鮮食物?2 現代生物技術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舉例說出克隆技術的應用。舉例說出轉基因技術的應用。關注生物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未來的影先響。收集和交流有關轉基因生物的資料。有條件的地方進行實地調查。十、健康地生活健康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適應狀態。學習有關青春期生理和保健、傳染病和免疫、 醫藥常識等知識對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習情境,也可讓學生自
43、己提出探究的課題開展學習活動,如通過調查研究或實驗,認識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有損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以及吸毒對自身或他人和社會 的危害。1 健康地度過青春期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描述青春期的發育特點。舉辦青春期教育的板報,有條件的地方養成青春期的衛生保健習慣。參觀性教育展覽。2 傳染病和免疫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ò懿。?病毒性傳染病(包括艾滋?。?。描述人體的兔疫功能。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兔疫和非特異性兔疫。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調查當地的主要傳染病。有條件的地方收集(包括從報紙、書刊、 網絡)有關艾滋病的資料。3 威脅人
44、體健康的當代主要疾病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關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資料并討論和生活習慣的關系。關注癌癥的危害。有條件的地方收集有關癌癥防治方面的資料。4.酗酒、吸煙和吸毒的危害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說明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探究酒精對水蚤心律的影響。說明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條件的地方參觀禁毒展覽,或觀看有關影像資料。拒絕毒品。案例:探究酒精對水蚤心律的影響課時:1課時。目的:通過探究酒精對水蚤心律的影響,理解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材料器具:顯微鏡,載玻片,吸管,酒精,量筒,計時器,水蚤等。方法步驟:(1) 在池塘用小網捕撈水蚤,或在花鳥魚蟲市場購買水蚤。記錄速率(2) 用
45、吸管吸取一只水蚤放在載玻片上,輕輕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水蚤心臟跳動并 (次/分)(3) 將不同體積分數的酒精(5% 10% 15% 20%滴加到載玻片上。想一想,如何配制不同體積分數的酒精溶液?(4) 觀察酒精對水蚤心律的影響。注:水蚤的心律很快,計數時應注意。討論:(1) 酒精對水蚤的心律有什么影響?(2) 哪種體積分數的酒精對水蚤有致死作用?(3) 根據教師提供的相關資料,理解酗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5. 醫藥常識具體內容標準活動建議說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和作用。列出家庭藥箱中的藥品名錄。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收集家庭常備藥品的標簽,分析藥品標簽包含的信息。模擬練習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運
46、用一些急救的方法。模擬練習老年突發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的)急救。第21頁共23頁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本標準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在認真學習和領會的基礎上,結 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創造性地進行教學。生物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特別是一個普通公民終身發展所需的生物科 學素養。為此提出如下教學建議。(一)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生物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要通 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 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7、方面的要求。例如,在知識經濟時代,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尤為重要。(二)引導并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生物教學不僅是教師講解和演示的過程, 也是師生交往、 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教師必須向 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這種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主要包 括對生物及其相關事物進行觀察、描述、提出問題、從各種信息渠道查找信息、提出假設、驗 證假設、思維判斷、做出解釋,并能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等。教師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 學習時應注意:1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境。 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 數據,或呈現生物的標本、 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
48、會關注的與生物學 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2應該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方案的設計 和實施。3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教師應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好需要較長時間才 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保證活動時間的落 實。4重視探究性學習報告的撰寫和交流。 教師應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 數字表格、 示意圖、 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并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5探究性學習不是全部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 略和方法,達到課程目標。(三)加強和完善生物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既是一類探究活動,也是
49、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標準的內容標準部分列 舉的一些活動建議中,相當部分就是實驗。1學校應逐步完善生物實驗室的建設、 儀器設備和用具的配置, 保證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 生物教師也應創造條件,就地取材、因陋就簡地開設好生物實驗。2實驗設計應該多樣化。 例如, 可以采用比較規范的實驗儀器設備設計實驗, 也可以設計 低成本實驗;可以采用生物材料設計實驗,也可以設計模擬性實驗;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適當 引入多媒體技術進行虛擬實驗。應鼓勵學生參與設計實驗。3在重視定性實驗的同時, 也應重視定量實驗, 讓學生在量的變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質。 教 師應向學生提供機會學習量的測定,實事求是地記錄、整理和分析實驗數
50、據、定量表述實驗結4要注意實驗安全教育。安全使用實驗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燈等)和實驗 藥品(酒精、酸、堿等)是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技能,教師應強化安全教育,增強學生自我保護 意識。四)落實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的教育 標準多層面、多角度地強調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內 第 18 頁 共 23 頁容標準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關系、學會健康地生活、運用生物科學和技術解決農業、醫藥、環 境等實際問題,也提出開展聯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許多具體活動建議等。在教學中教師應該 注意以下幾方面:1了解科學、 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 關注和參與與生物科學技術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 和
51、決策,是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教 師應該重視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的教育,通過具體事例幫助學生認識生物科學與社 會發展的緊密聯系。2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的問題涵蓋面很廣,包括全球性的、國家的、地區的科學 技術與社會生活、生產、發展相關的問題。特別要引導學生關注我國和學校所在地區的相關問 題,培養他們愛祖國和愛家鄉的情感。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教學更應關注上述問題。3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密切,內容豐富。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和 網絡等了解更多的信息,開展調查研究,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也了 解科學技術可
52、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二、評價建議義務教育階段生物教學評價的依據是本標準,評價內容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等方面。生物教學評價應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應注意終結性評價和 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同時,還應重視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應充 分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的正面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真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終身學習能 力。教師應特別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根據教學目標,系統地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對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 以及成果給予評價。通過教學評價,教師可以獲得有關學生學習生物課程情況的反饋,不斷改 進
53、教學;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促進自己更好地發展。(一)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評價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生物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 注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逐步形成觀察、歸納和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形成設計實驗、調查研究、 動手實驗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數據、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師應結合探究活動的全 過程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種子萌發條件”的活動中,應該對學生表現出來的 探究能力進行評價。案例:“種子萌發環境條件”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種子萌發可能需要的環境條件,例如水、空氣、溫 度 、陽光、肥料、土壤等。 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
54、集實驗數據和資料,總結出種子萌發必需的環境條件。 教師和學生可以參照下列各項給予評價:*能否根據觀察或生活經驗提出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假設? *能否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探究假設的實驗方案,包括設計對照實驗? *能否按照實驗計劃準備實驗材料,有步驟地進行實驗? *能否按照實驗操作的規范要求完成實驗?*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種實驗器具?*能否實事求是地記錄和收集實驗數據?*能否分析實驗數據的相關性并得出結論?第 19 頁 共 23 頁*能否在探究活動中與他人合作和交流? 對于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其他能力也應給予恰當的評價。(二)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 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學生心理發展
55、的基本內容,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 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進步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在認識保護生物圈的 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不僅應該評價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應對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 來的熱愛家鄉和祖國的情感、保護環境的意識、實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等方面進行評 價。案例:“認識保護生物圈的意義”系列探究活動(1)利用普通的紙板、 凡士林等制作 “空氣塵埃測定板” ,探究什么地點塵埃污染嚴 重(2)利用普通花盆、沙子、土壤及生活垃圾,設計實驗探究哪些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3)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和稱量每天垃圾的質量, 計算每人每周產生的生活垃圾 量 估算一個城市或一個鄉鎮每周生活垃圾的總量。(4)讓學生設計問卷,調查每個家庭對生活垃圾中可再生利用的垃圾的處理方式,寫出 調 查報告。教師和學生可以參照下列各項給予評價:*能否積極主動地完成收集一周垃圾的任務?*能否實事求是地分析調查活動的數據?*能否獨立思考,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是否在調查報告中表現出對社區垃圾污染環境問題的憂慮?*能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探究與展望:公共資源交易中的合同管理制度
- 退休人士合作協議
- 初中數學認識三角形第2課時課件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13美麗的冬天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東北秧歌的舞蹈風格特點
- 幼兒舞蹈的分類
- DERBY世界品牌箱包連鎖店項目運營實施要義
- 構成藝術概論課件
- 房地產項目合同融資協議書
- 信貸資金監管合同協議書樣本
- GB/T 27030-2025合格評定第三方符合性標志的通用要求
- 國家衛計委-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指標2024年版
- 超星爾雅學習通《軍事理論(中北大學)》2025章節測試附答案
- 2025年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新版
- 預制菜烹飪知識培訓課件
- 教學設計-3.7函數圖形的描繪
- 《數字資源利用》課件
- 《馬達保護器培訓》課件
- 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管理
- 2025年度花崗巖墓碑石材采購合同范本
- 《止血與包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