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章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_第1頁
4第三章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_第2頁
4第三章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_第3頁
4第三章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_第4頁
4第三章資源短缺與環境污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二章第二章 資源短缺與環境問題(資源短缺與環境問題(2 2)2本章主要內容本章主要內容 第一節第一節 資源問題資源問題 第二節第二節 環境污染環境污染 第三節第三節 生態破壞生態破壞 第四節第四節 全球環境問題全球環境問題3問題思考問題思考1 植被對生態系統具有什么作用?植被對生態系統具有什么作用?2 什么是荒漠化?請簡述荒漠化的成因。什么是荒漠化?請簡述荒漠化的成因。3 名詞解釋: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名詞解釋: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4 什么是全球環境問題?當今影響人類發展的全球環境什么是全球環境問題?當今影響人類發展的全球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5 簡述平流層中

2、臭氧的生成及消耗機制。臭氧層對保護簡述平流層中臭氧的生成及消耗機制。臭氧層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什么作用?臭氧層破壞對全球環境有何生態環境具有什么作用?臭氧層破壞對全球環境有何影響?影響?6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它包括哪幾個組成部分?什么是生物多樣性?它包括哪幾個組成部分?4第三節第三節 生態破壞生態破壞一、植被破壞二、水土流失三、荒漠化5植被破壞是生態破壞的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植被破壞是生態破壞的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植被破壞引起生態系統惡化、環境質量下降、植被破壞引起生態系統惡化、環境質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自然災害加劇,從而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自然災害加劇,從而引起土壤荒漠化。引起土壤荒漠化。

3、土壤荒漠化又加劇水土流失,以致形成生態土壤荒漠化又加劇水土流失,以致形成生態系統的惡性循環。系統的惡性循環。植被破壞是導致水土流失并最終形成土壤荒植被破壞是導致水土流失并最終形成土壤荒漠化的重要根源。漠化的重要根源。6 植被的概念:植被的概念: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區內植被是全球或某一地區內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稱。所有植物群落的泛稱。一、植被破壞一、植被破壞7植被的作用:植被的作用:植被是生態系統的基礎植被是生態系統的基礎 為人類提供食物和多種有用的物質材料為人類提供食物和多種有用的物質材料 為動物或微生物提供特殊的棲息環境為動物或微生物提供特殊的棲息環境植被是氣候和無機環境條件的調節者、植被是氣候和

4、無機環境條件的調節者、無機和有機營養的調節和儲存者,空氣無機和有機營養的調節和儲存者,空氣和水源的凈化者和水源的凈化者植被存在的意義:植被存在的意義:既是重要的環境要素,既是重要的環境要素,又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重要的自然資源。8一一. . 植被破壞植被破壞1. 森林破壞9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森林植被遭到破壞 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嚴重101)森林作用)森林作用 (a)是陸地生態的主體和重要的可再生資源;)是陸地生態的主體和重要的可再生資源; (b)在維持全球生態平衡、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在維持全球生態平衡、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護農田、凈化大氣、防止污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

5、護農田、凈化大氣、防止污染、減少洪澇等自然災害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染、減少洪澇等自然災害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c)提供物種繁衍、動物棲息的場所;)提供物種繁衍、動物棲息的場所; (d)提供豐富的林木資源,支持龐大的工業體系)提供豐富的林木資源,支持龐大的工業體系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地球之肺地球之肺 只占地表面積的只占地表面積的8,其中動植物種類卻,其中動植物種類卻 占全球總數的占全球總數的40。112)破壞原因:)破壞原因: 濫砍濫伐、過度墾殖濫砍濫伐、過度墾殖3)世界及我國的現狀)世界及我國的現狀世界:世界: 早期:覆蓋面積占陸地的早期:覆蓋面積占陸地的45,總面積,總面積60億公

6、頃;億公頃; 19世紀初:世紀初:55億公頃億公頃 1985年:年:41.47億公頃億公頃 森林面積縮小森林面積縮小1/3,占陸地面積,占陸地面積1/31213我國:我國: 建國初,建國初,1.25億公頃,覆蓋率億公頃,覆蓋率13; 現在:現在:11.5%。 許多重要林區破壞嚴重,許多重要林區破壞嚴重, 如:如: 長白山林區長白山林區1949年年82.5%,現,現14.2%; 四川四川1949年年20,現川中丘陵地帶只有,現川中丘陵地帶只有3。 西雙版納地區西雙版納地區1949年年60,現,現30以下。以下。森林破壞的后果森林破壞的后果: 區域氣候變化、降雨量減少、自然災害日益加劇;區域氣候變

7、化、降雨量減少、自然災害日益加劇; 使原有生態系統平衡失調,生物多樣性銳減,給生使原有生態系統平衡失調,生物多樣性銳減,給生 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造成重大危害。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造成重大危害。142. 牧場退化牧場退化1)作用:放牧家畜、野生動物棲息的地方)作用:放牧家畜、野生動物棲息的地方2)破壞原因: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破壞原因:過度放牧、不合理開墾3)牧場退化的表現:)牧場退化的表現: 草群稀疏低矮、產草量降低、草質變劣草群稀疏低矮、產草量降低、草質變劣 甚至整個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土地沙化甚至鹽漬化(荒甚至整個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土地沙化甚至鹽漬化(荒漠化)漠化)4)世界及我國的現狀)世界及我

8、國的現狀 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尤其非洲、南美(阿根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尤其非洲、南美(阿根廷、巴西、烏拉圭等),惟有歐洲情況較好。廷、巴西、烏拉圭等),惟有歐洲情況較好。 我國:草地退化面積占可利用草地面積的我國:草地退化面積占可利用草地面積的1/3,原因:,原因:過度放牧、亂開濫墾;蟲害(如蝗蟲)、鼠害過度放牧、亂開濫墾;蟲害(如蝗蟲)、鼠害森林面積銳減和牧場退化都將給生態環境帶來嚴森林面積銳減和牧場退化都將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后果。重的后果。15二二. .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1. 現狀現狀: 世界世界240億噸億噸/年;年; 我國我國50億噸億噸/年年 全世界全世界30%80

9、%的灌溉土壤受到鹽堿化和水澇災害的的灌溉土壤受到鹽堿化和水澇災害的危害,土壤侵蝕是一場無聲無息的生態災難。危害,土壤侵蝕是一場無聲無息的生態災難。 我國每年表土流失量相當于全國耕地每年剝去我國每年表土流失量相當于全國耕地每年剝去1cm的肥的肥土層,而形成土層,而形成1cm厚的土壤需要厚的土壤需要100400a的時間。的時間。 我國黃土高原流失最為嚴重,每年黃河三門峽泥沙量達我國黃土高原流失最為嚴重,每年黃河三門峽泥沙量達到到16億噸。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造成每年損失庫容億噸。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造成每年損失庫容12億億m32. 危害危害1) 河道淤積,洪災河道淤積,洪災2)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16 在水

10、力和風力作用下,地表物質發生剝蝕、遷移或沉積的過程。在水力和風力作用下,地表物質發生剝蝕、遷移或沉積的過程。1718三三. . 荒漠化荒漠化1. 概念:概念:1949,a.aubreville提出,主要針對非洲提出,主要針對非洲熱帶草原退化為類似荒漠的環境變化現象。熱帶草原退化為類似荒漠的環境變化現象。作為生態問題引起重視,源于作為生態問題引起重視,源于20世紀世紀60年代末年代末70年年代初發生在撒哈拉地帶的連續干旱和繼之而來的饑代初發生在撒哈拉地帶的連續干旱和繼之而來的饑荒。荒。1994年,年,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聯合國防治沙漠化公約在巴黎簽署,并在巴黎簽署,并將將 6月月17日定位日定位

11、“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荒漠化是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所是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19202. 現狀現狀全球性問題,全球性問題,2/3的國家、的國家、1/3世界陸地面積、世界陸地面積、1/5人口人口每年約有每年約有50007000萬萬km2的耕地被沙化,其中的耕地被沙化,其中2100萬萬km2完全喪失生產能力。完全喪失生產能力。最為嚴重的是非洲大陸,其次是亞洲最為嚴重的是非洲大陸,其次是亞洲我國,我國,18省市,國土面積的省市,國土面積的1/3,

12、每年以,每年以2300km2的速度的速度推進,近推進,近4億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脅,億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脅,100多個貧困縣集中多個貧困縣集中在荒漠化地區。在荒漠化地區。3. 成因成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13,干旱多風、暴雨等氣候異常,干旱多風、暴雨等氣候異常 2)人為因素:)人為因素:8721a.人口增長人口增長b.過度耕種、過度開墾過度耕種、過度開墾c.過度放牧過度放牧d.濫用水資源濫用水資源e.過度砍伐,亂砍濫伐過度砍伐,亂砍濫伐e.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等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等4. 危害危害a.土地生產潛力衰退土地生產潛力衰退b.土地生產力下降土地生產力下降c.草場質量下降,全世界草場質量下降,

13、全世界30億公頃億公頃d.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沙塵暴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沙塵暴3. 荒漠化的成因(人為因素)荒漠化的成因(人為因素)22第四節第四節 全球環境問題全球環境問題1氣候變化氣候變化2臭氧層破壞臭氧層破壞3生物多樣性銳減生物多樣性銳減4海洋污染海洋污染5酸雨酸雨6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污染23 全球環境問題是指覆蓋面大,對全球產生全球環境問題是指覆蓋面大,對全球產生普遍重大影響的問題:普遍重大影響的問題: 如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如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銳減、森林減少、水土流失、沙漠樣性銳減、森林減少、水土流失、沙漠化、酸雨、持久性有機污

14、染物污染等。化、酸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污染等。 這些問題已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這些問題已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和聯合國的不良影響,已引起世界各國和聯合國的高度重視。高度重視。 24一一. 氣候變化氣候變化 氣候:指包括溫度、濕度、降水等在內的綜合信息氣候:指包括溫度、濕度、降水等在內的綜合信息 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深刻和重要的影響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具有深刻和重要的影響 1992.6 聯合國環發大會,聯合國環發大會,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主(主 要目的:削減要目的:削減co2的排放量)的排放量) 1997.12日本日本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減排

15、六種溫室氣體)(減排六種溫室氣體)1.地球系統的能量平衡(見圖)地球系統的能量平衡(見圖)對太陽光的吸收:對太陽光的吸收:o2(吸收吸收240nm以下以下)、o3(吸收(吸收200-300、300-360、400-850nm)、)、n2/o2/n/o(小于小于100nm,100km以外區域以外區域)、o2(200nm以下,以下,10050km)、o3(310nm以下,以下,2530km)對地球輻射熱的吸收:對地球輻射熱的吸收:co2、h2o、ch4、o3、n2o、cfcs等等25 電磁波譜的簡單介紹電磁波譜的簡單介紹 電磁波的區域范圍很廣,從波長只有千分電磁波的區域范圍很廣,從波長只有千分之一

16、納米的宇宙射線到波長以千米計的無線電之一納米的宇宙射線到波長以千米計的無線電波都是電磁波。根據波長不同,可分為若干個波都是電磁波。根據波長不同,可分為若干個區域:區域:100200nm:遠紫外:遠紫外200400nm:近紫外:近紫外400800nm:可見光:可見光800nm50um:近紅外:近紅外50um30cm:遠紅外到微波:遠紅外到微波26光吸收物質:光吸收物質:n2、o2、o3co2、h2o、ch4、o3、n2o、氟氯烴、氟氯烴272.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溫室氣體:溫室氣體:co2, ch4, n2o, 氟利昂及其替代物,氟利昂及其替代物,sf6, o3

17、 顆粒物顆粒物 熱帶森林和溫帶植被的破壞熱帶森林和溫帶植被的破壞 輻射強迫:輻射強迫:輻射強迫是指由于大氣中某種因素輻射強迫是指由于大氣中某種因素(如溫室如溫室 氣體的濃度、氣溶膠水平等氣體的濃度、氣溶膠水平等)的改變引起的對流層的改變引起的對流層 頂向下的凈輻射通量的變化頂向下的凈輻射通量的變化(單位為單位為w/m2)。 全球變暖潛勢全球變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28溫室效應溫室效應 co2能吸收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同時吸收地球發出能吸收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同時吸收地球發出的長波紅外輻射。由于近地面大氣中的長波紅外輻射。由于近地面大氣中co2增加,

18、加大增加,加大了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使入射能量和散逸能量之了對地面長波輻射的吸收,使入射能量和散逸能量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引起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發生所間的平衡遭到破壞,引起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發生所謂謂“溫室效應溫室效應”。 據大量的監測統計結果:據大量的監測統計結果: 1880年(工業革命之前)大氣中的年(工業革命之前)大氣中的co2含量只有含量只有284ppm。 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活動使大氣中的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活動使大氣中的co2大量大量增加,增加,1990年大氣中年大氣中co2增加到增加到354ppm, 2000年大氣中年大氣中co2濃度增至濃度增至379ppm, 到到2050

19、年可增加到年可增加到415-480ppm。 293031a. 人體健康人體健康b. 水資源水資源c.森林森林d. 沿海地區沿海地區e.生物物種生物物種f.農業生產農業生產3.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可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可能影響過去過去100年,年,0.20.5攝氏度;海平面攝氏度;海平面1025cm聯合國組織氣候變化委員會(聯合國組織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在)在2001年年1月的報月的報告中估計,告中估計,19902100年間溫度將升高年間溫度將升高1.45.8 32二二. 臭氧層破壞臭氧層破壞1.臭氧層臭氧層 定義:平流層中最重要的化學組分就是臭氧,它定義:平流層中最重要的化學組分就是臭氧,

20、它保存了大氣中保存了大氣中90的臭氧,我們將這一層高濃度的臭氧,我們將這一層高濃度的臭氧稱為的臭氧稱為“臭氧層臭氧層”。(。(15-25km處)處) 臭氧層的作用:吸收短波紫外線,生命保護傘。臭氧層的作用:吸收短波紫外線,生命保護傘。(臭氧層對紫外線的總吸收率為(臭氧層對紫外線的總吸收率為70-90%) 臭氧層的生成和消耗機制臭氧層的生成和消耗機制33 1985,英國,英國farmen, 南極,總濃度下降南極,總濃度下降30 到到1994年,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對臭氧層破壞年,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對臭氧層破壞的觀測研究表明,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的觀測研究表明,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經達已經達2

21、.4107km2(二千四百萬平方公里)。(二千四百萬平方公里)。 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是20108年里形成的,可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個世紀里就被破壞了是在一個世紀里就被破壞了60%。 同南極一樣,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在變得稀薄,同南極一樣,北極上空的臭氧層也在變得稀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 2.臭氧層破壞臭氧層破壞343.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三種不同解釋:空氣傳輸的稀釋作用、宇宙射線導三種不同解釋:空氣傳輸的稀釋作用、宇宙射線導致高空致高空nox生成的結果、

22、人工合成的含氯和含溴的物生成的結果、人工合成的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消耗臭氧質消耗臭氧 氟利昂(氟氯碳)、哈龍(含溴)、氮氧化物氟利昂(氟氯碳)、哈龍(含溴)、氮氧化物 擴散到平流層的氟里昂(擴散到平流層的氟里昂(cfcs)、哈龍()、哈龍(halons)等在紫外線照射下,光解釋放出氯原子、溴原子,繼等在紫外線照射下,光解釋放出氯原子、溴原子,繼而與而與o3發生鏈式反應產生發生鏈式反應產生o2,造成,造成o3大量消耗。大量消耗。 354. 臭氧層破壞的后果臭氧層破壞的后果 uv-a區:區:315-400nm(不被臭氧層吸收,也無危害)(不被臭氧層吸收,也無危害) uv-b區:區:280-315nm(

23、危害嚴重)(危害嚴重) uv-c區:區:200-280nm(波長短、能量高、被大氣全吸收波長短、能量高、被大氣全吸收)a.人體健康:抑制免疫反應、導致細胞內人體健康:抑制免疫反應、導致細胞內dna畸變、人體畸變、人體免疫系統機能減退、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免疫系統機能減退、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使曬使曬斑、角膜炎、皮膚癌、免疫系統等疾病增加。據斑、角膜炎、皮膚癌、免疫系統等疾病增加。據unep1986年報道,若臭氧總量減少年報道,若臭氧總量減少1%,皮膚癌變率,皮膚癌變率將增加將增加4%,扁平細胞癌變率增加,扁平細胞癌變率增加6%,白內障患者增,白內障患者增加加0.20.6%。b.陸生植物

24、:影響植物光和作用,導致農作物減產陸生植物:影響植物光和作用,導致農作物減產 c.水生生態系統:若空氣中臭氧減少水生生態系統:若空氣中臭氧減少10%,將使許多水生,將使許多水生生物畸變率增加生物畸變率增加18%,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減少,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減少5%。 36d. 對生物化學循環的影響對生物化學循環的影響 紫外線的增加會影響陸地和水體的生物地球化學紫外線的增加會影響陸地和水體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改變地球循環,改變地球-大氣系統中一些重要物質在地球大氣系統中一些重要物質在地球各圈層中的循環。如:通過對初級生產力的抑制各圈層中的循環。如:通過對初級生產力的抑制改變元素的生物化學循環。改變元素

25、的生物化學循環。e. 對材料的影響對材料的影響 加速高分子材料的光降解,造成材料的老化、變加速高分子材料的光降解,造成材料的老化、變質,影響材料性能及使用壽命質,影響材料性能及使用壽命f. 對對流層大氣組成及空氣質量的影響對對流層大氣組成及空氣質量的影響 平流層臭氧減少的直接結果是使到達低層大氣的平流層臭氧減少的直接結果是使到達低層大氣的uv-b增加,導致對流層的大氣化學反應更加活躍。增加,導致對流層的大氣化學反應更加活躍。37 為保護臭氧層,為保護臭氧層,19851985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動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動下,形成了下,形成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 198719

26、8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會議上,簽署了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會議上,簽署了關于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19891989年通過了年通過了保護臭氧層赫爾辛基宣言保護臭氧層赫爾辛基宣言 中國于中國于19921992年加入了年加入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蒙特利爾議定書 各國已制定并實施各國已制定并實施cfcscfcs替代物的計劃,已于替代物的計劃,已于20002000年前基本取消了氯氟烴類物質的生產和使用。年前基本取消了氯氟烴類物質的生產和使用。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目前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目前cfcscfcs替代物對臭氧層破替代物對臭氧層破壞已降到壞已降到cfcscfcs的的

27、1/101/10,但仍屬溫室氣體,所以研,但仍屬溫室氣體,所以研究工作仍需持續進行。究工作仍需持續進行。 38三三. 生物多樣性銳減生物多樣性銳減1992,聯合國環發大會通過,聯合國環發大會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1. 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1)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動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構成的綜合體,它包括生態系統多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構成的綜合體,它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生態系統多樣性:指生物群落和生境類型的多樣生態系統多樣性:指生物群落和生境

28、類型的多樣性性物種多樣性:指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的豐富物種多樣性:指動物、植物、微生物物種的豐富性性遺傳多樣性:指存在于生物個體內、單個物種內遺傳多樣性:指存在于生物個體內、單個物種內以及物種之間的基因多樣性。以及物種之間的基因多樣性。“一母生九子,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異子各異”392)生物資源:)生物資源:指對人類有直接、間接和潛在用途的指對人類有直接、間接和潛在用途的生物多樣性組分,包括生物的遺傳資源、物種資源、生物多樣性組分,包括生物的遺傳資源、物種資源、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資源等。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資源等。生物資源屬于可更新資源生物資源屬于可更新資源生物資源的價值:生物資源的價值:(a

29、)生物多樣性及由此形成的生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物多樣性及由此形成的生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b)生態系統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生態系統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生態服務生態服務”功能:功能:如維護自然界氧如維護自然界氧-碳平衡,提供氧氣;凈化環境,提供碳平衡,提供氧氣;凈化環境,提供清潔的空氣和飲用水;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清潔的空氣和飲用水;為人類提供優美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質等。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質等。40生物多樣性的間接經濟價值遠遠大于直接經濟價值,生物多樣生物多樣性的間接經濟價值遠遠大于直接經濟價值,生物多

30、樣性保護是一項具有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公利事業性保護是一項具有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公利事業412. 生物多樣性銳減生物多樣性銳減1)生物多樣性豐度)生物多樣性豐度 全球全球170萬種;萬種;2)生物多樣性銳減)生物多樣性銳減 據統計研究表明,世界上近些年每年至少有據統計研究表明,世界上近些年每年至少有5萬種物萬種物種滅絕(世界物種總量約為種滅絕(世界物種總量約為5000萬種)平均每天滅絕物萬種)平均每天滅絕物種達種達140個。個。 另有研究表明;從公元初到另有研究表明;從公元初到1600年,全球共喪失年,全球共喪失724個物種,而從個物種,而從1900年年1950年的年的50年時間就喪

31、失了年時間就喪失了60個物種。個物種。4243 3.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危害: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危害: 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生物資源匱乏,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生物資源匱乏,社會經濟發展失去物質基礎,人類生存出現危機。失去物質基礎,人類生存出現危機。 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類自己。 1)就地保護)就地保護 2)遷地保護)遷地保護 3)離體保護遺傳物質資源)離體保護遺傳物質資源 44四四. 海洋污染海洋污染一)海洋石油污染:一)海洋石油污染:石油鉆探、開采、提煉、運輸石油鉆探、開采、提煉、運輸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進入海洋的石油為(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進入海洋的石油為(2002000)104t/a,每生產,每生產1000t原油就有原油就有1t散失到海洋中。散失到海洋中。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1. 藻類光合作用藻類光合作用2. 有毒有害物質的富集作用(如氯烴、有毒有害物質的富集作用(如氯烴、ddt、狄氏、狄氏劑、毒殺酚等農藥和聚氯聯苯)劑、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