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古代漢語復習重點_第1頁
2022年2022年古代漢語復習重點_第2頁
2022年2022年古代漢語復習重點_第3頁
2022年2022年古代漢語復習重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學習資料 - - - 歡迎下載古1古代漢語復習重點一.文選部分復習要點:1. 重點篇目:鄭伯克段于鄢.齊桓公伐楚.晉公子重耳之亡等所學文選2. 復習內容:a. 熟識課文,每一句話都要會翻譯,每一個字都要會說明;b. 留意特別句型,如賓語前置.被動句等;c. 留意字詞的特別用法,如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等等;d. 留意關鍵詞語的古義.本義.特別意義,特別為不同于現代漢語的意義;二.通論:(一)漢字的結構和進展1. 什么為“六書”?實際上漢字的結構只有()四種,假借為用字方法,至于轉注,很難作出定論;2. 記住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的說明,即:“一曰指事,

2、;二曰;” 3. 記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概念和書上的古字形;4. 記住書上舉例的字;5. 把握古今字.異體字.繁簡字的概念和例字;(二)古今詞義的異同1. 關于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形:( 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如:“馬.牛.羊.山.水”等;( 2)古今意義完全不同的:如:“綢”古代的意義為“纏繞”,現代的意義為“絲綢”;“該”古代的意義為“完備”,現在為“應當”;( 3)古今詞義有同有異的;如: 2. 古今詞義范疇的差異有:(問題:從詞義范疇看,古今詞義的不同有哪些?)( 1)詞義的擴大,如“菜”,古代專指植物類蔬菜,現在包括肉.蛋之類;再如“睡”,古代指坐著打盹,現在指一

3、般的睡覺;( 2)詞義的縮小,如“宮”,上古泛指房屋,現在指少數公共場所;再如“瓦”,古義比今義要廣,古代指陶制品,現在房屋上的建筑材料;( 3)詞義的轉移,如“暫”,古代為指狗突然向人突擊,今義指時間短暫;再如“湯”,本義指熱水,現在指菜湯.米湯之類;3. 詞義感情顏色的差異有哪些?( 1)古代為褒義,現在為貶義的:如“復辟”,古代為“復原君位”,現在為說“開歷史倒車”;再如:“爪牙”,古代指“威猛的得力助手”義,現在為“走狗”;( 2)古代為貶義,現在為褒義的:如“錘煉”,古代為玩弄法律誣陷別人的意思,現在指“練習.磨煉”,為褒義;( 3)有的中性詞,后來有了褒貶顏色:如“謗”,古代指“談

4、論”,中性;現在指“誹謗”,貶義;4. 從詞義輕重的情形:( 1)有些詞,古義輕,今義重;如“誅”,最初只有“批評”的意思,后來為“誅殺”的意思;(2)仍有寫詞,古義重,今義輕;如“感謝”,古義為“憤激”的意思,現在一般為“感謝”義;5. 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為主;如“消息”,古代為“消長”的意思,再如“睡覺”,古代為“睡醒”的意思;(三)詞的本義和引申義1. 什么為詞的本義?答:所謂詞的本義,就為詞的原來意義,但不肯定都為原始意義;2. 漢字為表意體系的文字,它的形體結構和意義有親密關系,因此,歷來文字學家都為從字形入手探求詞的本義;3. 什么為引申義?所謂引申義,就為從本義引申出來的意義,它為

5、造成一詞多義的根本緣由;4. 從本義和引申義的關系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直接引申,一類叫間接引申;5. 直接引申為指從本義直接派生出來的意義:如“月”,本義為月亮,引申為時間單位“月”;再如“城”,本義為 “城墻”,引申為“城市”;6 間接引申為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謂“輾轉為它訓”;如“朝”,本義為早晨,引申為“朝見”,再引申為“朝廷”,再引申為“朝代”;再如“任”,;7 從本義與引申義所表示的內容看,由詳細到抽象, 由個別到一般, 為本義進展為各種引申義的基本方式:如“網. 踵.市.特”四字,把握這四個字的本義和引申義;精品學習資料精選學習資料 - - - 歡迎下載古2(四)詞類的活用

6、1. 什么為使動用法?答:所謂使動用法,為指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2. 把握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使動用法的例子,即懂得其意義,見到“使動用法”的詞,能夠識別出來;(五)古代漢語的詞序1. 古代漢語賓語前置有幾種形式?(六)古代漢語的判定句:1. 古代漢語的判定句有哪些形式?答:主要有四種形式:( 1)兩個名詞性詞組并列,如:荀卿,趙人;(2)不用判定詞,句末有語氣詞“也”,如:張騫,漢中人也;(3) 主語用代詞“者”復指,如:陳軫者,游說之士;(4)主語用代詞“者”復指,句末有語氣詞“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2. 古代漢語也經常顯現“為”字,但它往往不為判

7、定詞,而為代詞;“為”作為判定詞來用,漢代確定就有了;3. 古代漢語判定句的特點有哪些?答:( 1)不用判定詞“為”;(2)句末往往有語氣詞“也”;(3)往往用代詞“者”復指主語;(七)古代漢語的被動表示法1. 古代漢語被動句式有哪些?答:有以下一些形式:(1)“于”字式,如:卻克傷于矢;(2)“為”字式,如:道術將為天下裂;(3)“為 所”式,如:衛太子為江充所敗;(4)“見”字式,如:厚者為戮,薄者見疑;(5)“見于”式,如: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6)“被”字式,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2. 現代漢語表示被動的“被”字句,實際上在戰國末期就已經產生了;(八)副詞本章重點以下一些特

8、別副詞的意義,特別要留意它們和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1. 程度副詞:少.稍.頗2.范疇副詞:但.徒.特.第.直.僅3. 時間副詞:曾.嘗.再.復.仍4.情態副詞:且.固5否定副詞:不.弗;毋.勿;未;非;否;微;6. 表敬副詞:有兩類:(1)表示尊人的有:請.幸.謹.敬.惠.辱;(2)表示自謙的有:竊.忝.猥;(九)代詞人稱代詞部分:1. 古代漢語的人稱代詞有哪些?答:( 1)第一人稱代詞有:“吾.我.余.予.朕”等;( 2)其次人稱代詞有:“女(汝).而.如.爾.乃”等;(3)嚴格說來,先秦時期沒有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一般用指示代詞“其.之”代替; 2先秦時期的“他”為別稱代詞,為“別的,別人

9、的”意思;3. 先秦時期的人稱代詞沒有復數形式,有時在第一.其次人稱代詞后家“儕.等.輩.曹.屬”等表示不只一個人,但這些此詞為名詞,不為復數形式;4. 表示自謙的詞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詞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這些都為名詞,不為代詞;指示代詞部分:1. 古代漢語的指示代詞有哪些?答:古代漢語常用的指示代詞有“為.此.斯.茲.之.其.彼.夫”等,一般分為近指.遠指和旁指三類;“為. 此.斯.茲.之”為近指代詞;(可以譯成現代漢語的“這.這個.這些”等;)“彼.夫”為遠指代詞;“他.它”為旁指代詞(意思為“別人.別的”);2. 指示代詞仍有“如.然.爾”,“

10、如”常用于定語;“然.爾”常用作謂語;3. “焉”相當于“于為”;“諸”相當于“之于”.“之乎”等;疑問代詞部分:1. 古代漢語的疑問代詞有哪些?答:疑問代詞大致可以分為指人.指事和指處所三類;常用于指人的疑問代詞有“誰”.“孰”;指事的疑問代詞主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么”);指處所的疑問代詞主要為“安”.“惡”. “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哪里”);精品學習資料精選學習資料 - - - 歡迎下載古3(十)介詞.連詞介詞部分:1. 介詞“于”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種:(1)表示處所和時間,如:;(2)介紹涉及的對象,如:;(3)表示比較,如:;( 4)

11、表示被動,如:;2. 介詞“以”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種:(1)表示動作行為以某物為工具或憑借,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用”或“拿”,如:;(2)表示靠著某種資格身份或位置,如:;(3)表示緣由,相當于“因”.“由于”.“由于”,如:;(4)表示時間,相當于“于”.“在”,如:; “以”的用法有兩點值得留意,一為它在句中的位置,可以用在動詞之前,也可以用在動詞之后;二為它的賓語的位置,介紹“以”的賓語,經常放在“以”的前面;連詞部分:1. 連詞“與”的用法:留意連詞“與”和介詞“與”的區分;2. 連詞“而”的用法主要有幾種?答:主要有三種:第一.用在聯合結構里,連接形容詞.動詞和形容詞性.動詞性

12、詞組,表示兩種性質和行為的聯系,如:;這一用法里面,有順接和逆接兩種;其次.用在偏正結構里,連接狀語和謂語動詞,在意思上往往為一種順接,前后語意相承,但不為并列的,也沒有轉折的意思,如:;第三.用在主謂結構里,連接主語和謂語,在意思上為一種逆接,如:;3. 連詞“就”的用法有幾種?答:主要有四種:(1)表示兩事在時間上相承,有“就”或“便”的意思,如:;(2)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聯系,有“那么”或“那么就”的意思,如:;( 3)表示假設,如:;( 4)表示發覺,如:;此外,“就”仍可以表示“讓步”;4. “然就”.“雖然”.“然而”三詞都為詞組;意思為;5. 連詞“之”的用法有哪些?答:主要有兩

13、種:第一.連接定語和中心語,表示領屬關系或修飾關系,如:;其次.“之”用在主謂結構中間,使這個主謂結構變為名詞性偏正結構,如:;(十二)語氣詞和詞頭.詞尾語氣詞部分:1. 留意句末語氣詞“也”.“矣”的用法和區分;2. 留意疑問語氣詞“乎”.“與(歟)”.“邪(耶)”;3. 留意感嘆語氣詞“哉”;詞頭和詞尾部分:1把握名詞詞頭“有”;2. 把握動詞和形容詞詞頭“其.言.于.薄”;3. 把握詞尾“然.如.而.如”;(把書上的例句看懂.懂得)(十三)古今語音語音的異同1. 把握三十六字母;包括發音部位.發音方法;2. 聲調的變化,古代有“平.上.去.入”四聲;古代的入聲在現代漢語一般話中消逝了,古

14、代的平聲在現代漢語一般話中變成了“陰平.陽平”兩類;(十四)詩律1. 近體詩的特點為:(1)句數固定;(2)押韻嚴格;(3)講究平仄;(4)要求對仗;2. 近體詩除有的首句入韻外,都為隔句押韻;3. 近體詩押韻的要求有兩個:(1)一般只用平聲韻;(2)近體詩不能“出韻”,即必需用同一韻部里的字;4. 關于律詩“平仄”的把握方法:第一,把握平仄句式,五言四種.七言四種,共八種:( 1)五言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以上四種句式,只要把握了(甲)其他三中都可以推導出來,七言的四種句式也可以從五言的四種句式上推導出來,即在五言(甲).(乙).(丙).(丁)四

15、種句式前加上與每個句式開頭的平仄相反的平仄就行了;那么七言律詩的四種句式就為:精品學習資料精選學習資料 - - - 歡迎下載古4( 2)七言句式(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其次,把握五言.七言律詩的“平仄格式”,即:以上句式在一首律詩中的排列形式,依據我的總結,無論五言,仍為七言,律詩的平仄格式不外四種:( 1).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2). 丁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3).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4). 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留意:以上四種格式中,(1).( 2)兩種的差別只在開頭一句,其他都一樣;

16、(3).( 4)兩種的差別也只在開頭一句,其他都一樣;可以認為(2)為( 1)的變體,( 4)為( 3)的變體;把握了以上這些內容,就基本把握了律詩“平仄”的內容;5. 律詩的平仄并不為確定嚴格,也答應有些變通,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為變通的方法;依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章,在判定一句詩的格式時,假如其次個音節為“仄”,哪怕第一個音節為“平”,也要認 為該句詩開頭的兩個音節的格式為“仄仄”,反之亦然,總之,要以偶數字的音節定平仄,即依據一句詩中“二.四.六”字的平仄確定該句詩的平仄格式;其實,面對一首詩, 只要能夠把第一句的平仄格式判定精確,假如符合 甲 . 乙 . 丙 . 丁 四種句式任何一種,整個一首詩的平仄格式就明確了;6. 什么為“拗救”:假如違反了平仄格式就叫“拗”;在一句為顯現了“拗”之后,轉變相應的字的平仄格式,使詩句重新獲得音律上的和諧,就叫“救”;7. 關于那個字可以“拗”,那個字“救”,我有一個便于把握的方法,即:( 1)甲六對五(意思為甲型句中,第六個字拗,對句即乙型句第五個字“救”)( 2)乙三五(意思為乙型句中,第三個字“拗”,第五個字“救”)( 3)丙五六(意思為丙型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